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

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

一、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韩国荣,陈超,周冠伦,江红秀[1](2021)在《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正同全球一起努力到2030年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感染高发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从源头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十分重要。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在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工作中的成效为例,近20年通过对 30 000多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及婴儿实施全程管理防治,其中完成了4000余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抗病毒治疗,2010-2015年完成了4820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母婴阻断随访,2016-2019年完成了3607例乙型肝炎孕妇的母婴阻断随访,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成功率达到99.7%。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率先建立并完善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管理流程、母婴阻断规范化治疗和婴幼儿长期随诊专诊系统,从生育咨询、妊娠乙型肝炎筛查评估、抗病毒治疗、婴儿联合免疫等环节,使乙型肝炎母婴感染率从2010年的8%~10%降至2020年的0.3%,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写入国内外各大妊娠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获得美国Antiretroviral Pregnancy Registry(APR)杰出贡献奖。临床研究成果已在全国近百家医院中推广应用,培训医师5000余人,为我国建立了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典型范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育龄女性慢性乙型肝炎全程管理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规范流程,可促进消除乙型肝炎目标的最终实现。

张改霞[2](2021)在《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分析影响婴儿主被动联合免疫后阻断失败的因素,以及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提高阻断成功率及联合免疫有效应答率,降低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为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及早日消除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s Ag阳性孕妇155例及其新生儿157例。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同时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随后分别在1、6月龄时接种1次重组酵母Hep B。入组婴儿接种完第三次Hep B后1-2个月,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新生儿免疫应答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临产前1个月外周血、新生儿脐静脉血、婴儿7月~12个月随访时外周静脉血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HBs Ag、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定量水平;利用PCR技术测定HBV DNA定量;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胎盘HBs Ag的表达情况,以肝脏穿刺组织HBs Ag阳性空白切片作为阳性对照,非乙型肝炎孕妇的足月产胎盘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同时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结果:(1)本研究在规定时间内总共有HBs Ag阳性孕妇155人,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全程随访的孕妇42例及其分娩新生儿43例(其中有1对双胞胎)。回访的43例婴儿血清HBs Ag及HBV DNA定量均阴性,阻断失败者0%(0/41),隐匿HBV感染者0%(0/29),其中2例为无应答4.65%(2/43,95%Cl-1.9%~11.2%),7例为低应答16.28%(7/43,95%Cl 4.8%~27.8%),21例为中应答48.84%(21/43,95%Cl 33.3%~64.4%),13例为高应答30.23%(13/43,95%Cl 13.9%~41.9%)。(2)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单因素分析得出:根据母亲HBe Ag定量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孕妇血清HBe Ag 5000-10000S/CO组、1-5000 S/CO组与<1 S/CO组,组间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18,P=0.006)。孕妇出生前其母亲HBV感染情况、本次妊娠的并发症、孕晚期抗病毒治疗情况、新生儿体重、首次注射HBIG及接种Hep B的时间、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孕妇血清HBs Ag水平、新生儿脐血感染状态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妇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6.588,P=0.015),但孕妇HBe Ag<1 S/CO(即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132,P=0.016)。(4)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HBs Ag均无阳性表达。结论:(1)目前实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成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经主被动联合免疫后,79.1%的婴儿HBs Ab可达有效保护水平,20.9%的婴儿为无应答及低应答状态。(2)乙肝孕妇低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孕妇血清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3)乙肝孕妇的胎盘组织中未检测到HBs Ag的表达,推测胎盘屏障可能阻止HBV感染胎盘组织。

陈焯[3](2021)在《TDF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不同停药时期的安全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影响全球人类生命安全的传染性疾病,而它目前起关键作用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MTCT),又称垂直传播。目前推荐乙肝病毒高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期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能降低HBV DNA水平,还能使母婴传播率也随之更有效地下降。然而停药时间尚存在争议,现需进一步探索TDF的安全性,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孕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0年0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s Ag阳性且HBV DNA>2.0×10^5IU/ml并接受替诺福韦酯(TDF)行母婴阻断的181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停药时间不同,分为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观察三组在停药后其产时、产后12个月的HBV DNA及ALT水平,以及婴儿1岁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等,观察TDF对阻断母婴传播孕妇及婴儿的安全性,研究孕妇最佳停药时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MTCT)。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设计采用相应的统计描述和分析方法。结果2016年01月至2020年0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TDF行母婴阻断传播的181例,分为中断服药组49例、产时停药组78例、产后停药组54例,51例小孩1岁时检测HBs Ag为阴性。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产时、产后12月检测的AL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产时:P=0.145>0.05,产后12月:P=0.231>0.05),并且三组在产时、产后12月ALT异常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的三组孕妇在分娩时检测的HBV DNA水平均有下降,她们之间的HBV DNA水平在分娩时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而且中断服药组在分娩检测HBV DNA水平>5log10IU/ml。经过两两比较,产后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的HBV DNA水平(调整后P<0.001)有差别,产时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的HBV DNA水平(调整后P=0.002<0.05)有差别,而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HBV DNA水平无差别(调整后P=0.085>0.05)。在分娩时,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的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断服药组分别与产时停药组、产后停药组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的孕妇在分娩前的平均服用TDF的平均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服用TDF时长影响分娩时孕妇体内HBV DNA水平。孕妇在产后12月,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与产后停药组检测ALT人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79,P=0.061);三组检测HBV DNA人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97,P=0.006),产后停药组分别与中断服药组、产时停药组有差异,中断服药组与产时停药组无差异。小孩1岁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4.3%(7/49)、25.9%(21/81)、42.6%(23/54),三组小孩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6,P=0.005),产后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有差异,产时停药组与中断服药组、产后停药组之间无差异;产后停药组检测率高于中断服药组与产时停药组。结论1.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的孕妇,不管在产前中断服药、产时停药或产后停药均不增加分娩时、产后12月肝炎活动的风险。2.服用TDF时长影响产时HBV DNA水平,中断服药组HBV DNA平均水平高于10^5IU/ml,分娩前增加用药时长有利于降低母婴传播率。3.产时停药与产后停药在产后12月ALT的异常率没有差异,产后继续服药不能进一步获益。4.产后停药组孕妇和婴儿实验室指标检测率均高,从侧面反映,产后停药组孕妇依从性较高,提高孕妇的依从性,有利于孕妇和婴儿的后期健康管理。

徐靓亮[4](2020)在《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血清学监测(Post-vaccination serologi cal testing,P VST)的意愿 及影响 因素;2.根据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评价现有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实施效果;3.评价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PVST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福建、浙江、江西、河南、甘肃、陕西六省抽取13个区(县),在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对经产前筛查为HBsAg阳性且在2019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内分娩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开展PVST监测意愿的因素。2.HBsAg 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法的方法在福建、江西、甘肃三省抽取5个区(县),将区(县)内全部经产前筛查为HBsAg阳性,且在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分娩的母亲及其子女纳入研究并进行随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相关情况、其子女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后续PVST随访等信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开展PVST监测的依从性因素;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kappa假设检验分别比较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指标 HBsAg、Anti-HBs 及 HBV 母婴传播阻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双重检测法(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初筛,异常检测结果ELISA法复核)与ELISA法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的适用性,并计算其检测效能。结果:1.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共调查1183名HBsAg阳性母亲,89.18%(1055名)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PVST监测,10.82%(128名)调查对象拒绝参与PVST。在拒绝参与PVST监测的原因中,53.91%(69人)因孩子太小不便采血检测而拒绝PVST;28.13%(36人)的母亲因交通不便拒绝参与PVST;22.66%(29人)因担心泄露隐私而拒绝;19.53%(25人)自认为没必要进行PVST。HBsAg 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省份、常住居民、喂养方式、孕期是否进行乙肝相关治疗、乙肝知识得分、PVST知晓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参与PVST意愿的因素。其中浙江省(OR=3.19,95%CI:1.47-6.93)、福建省(OR=1.86,95%CI:1.03-3.36)、江西省(OR=8.28,95%CI:3.10-22.11)、河南省(OR=4.91,95%CI:2.41-10.02)、甘肃省(OR=1.51,95%CI:1.97-10.32)调查对象的PVST接受意愿均高于陕西省;常住居民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非常住居民(OR=1.68,95%CI:1.77-6.22);孕期未进行乙肝治疗的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接受治疗的(OR=1.62,95%CI:1.07-2.66);乙肝相关知识得分高的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得分低的(OR=4.71,95%CI:1.99-11.14);与对PVST知晓程度低的母亲相比,PVST知晓程度高的母亲对子女PVST的接受意愿升高4.54倍(OR=4.54,95%CI:2.58-7.99)。2.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HBsAg阳性母亲子女PVST监测中,有776名(74.32%)儿童进行了 PVST检测,根据551份ELISA法的检测结果,有538名(97.64%)的儿童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5名(0.91%)儿童感染HBV,8名(1.45%)儿童为HBV易感。有268名满足PVST监测条件的儿童的未参与PVST采血,其中29.48%(79人)的儿童家长拒绝采血,18.28%(50人)的儿童家长信息错误、无法联系,11.57%(31人)的儿童离开调查所在地。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显示,HBsAg阳性母亲的所在省份、分娩方式、发现乙肝感染的时间、孕期ALT水平是影响其PVST依从性的因素。其中江西省(OR=5.55.95%CI:3 05-10.07)、廿肃省(OR=2.82,95%CI:1.78-4.47)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依从性均高于福建省。既往已知自己HBV感染的HBsAg阳性母亲依从性高于此次发现乙肝感染的(OR=1.71,95%CI:1.24-2.37),未检测ALT水平的HBsAg阳性母亲比检测ALT<40U/L 的 HBsAg 阳性母亲对 PVST 的依从性高(OR=2.28,95%CI:1.58-3.30)。根据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和ELISA法对指标HBsAg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弱,对指标Anti-HBs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微弱,对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微弱;双重检测法和ELISA法对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我国现行的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成功率可达97.64%,但仍有1.45%的儿童HBV易感需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低年龄段儿童采血困难、担心个人或孩子的隐私暴露等因素是影响PVST依从性的主要因素。PVST检测中,使用末梢血采集方案或可提高目标人群对PVST监测的依从性。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不强,直接用快速检测法代替ELISA法在PVST中使用不可行,可以根据儿童家长需求提供静脉血ELISA法检测或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初筛、ELISA法复核的双重检测法。

张伟[5](2020)在《以医院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现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妊娠期及分娩前HBeAg、HBV-DNA的分布特征以及乙肝抗病毒药物纳入医保后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联合主被动免疫后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提出并推广综合阻断措施及实现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8年建档并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人口学、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和分娩前HBV血清标志物等信息,对其孕期和分娩前HBV-DNA水平、HBeAg阳性状态、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描述;收集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体重、身长、阿氏评分等基本信息及HepB全程免疫后7月龄~2周岁母婴传播阻断随访结果,分析孕妇孕期抗病毒药物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阻断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因素。结果:1 HBsAg阳性孕妇妊娠期和分娩前HBeAg阳性率分别为46.86%、46.90%;妊娠期和分娩前 HBV-DNA 载量(IU/mL)<1.0×104、1.0×104~2.0×106、≥2.0×106分别占 54.46%、9.47%、36.14%和 68.49%、21.64%、9.86%。高病毒载量孕妇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妊娠期HBV-DNA载量(IU/mL)2.0×106~1.0×107、1.0×107~1.0×108、≥1.0×108组分别占 6.69%、25.54%、68.07%和 6.56%、27.57%、65.86%,分娩前 HBV-DNA<2.0×106IU/mL 所占比例分别为 99.13%和 9.26%。2 2016~2018年HBsAg阳性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率为27.16%,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率为75.10%。使用LdT、TDF、LAM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各占64.18%、34.60%、1.22%。TDF使用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760.34,P<0.001)。孕中期、孕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分别占77.13%和20.30%。使用医疗保险、新农合、自费方式进行支付的高病毒载量孕妇抗病毒治疗率分别为77.49%、68.75%、70.48%,使用医疗保险进行支付的孕妇抗病毒治疗率高于新农合和自费支付方式的孕妇抗病毒治疗率(χ2=6.43,P=0.011;χ2=8.15,P=0.004)。高病毒载量孕妇抗病毒治疗时间中位数11周,病毒载量下降中位数为1.0×104IU/mL。3 HBsAg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组、未抗病毒治疗组所生婴儿性别、身长、体重、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分娩前HBV-DNA载量(IU/mL)<1.0×102、1.0×103~、1.0×104~、1.0×105~、1.0× 107~、≥1.0×108组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分别为0.24%、0.59%、0.50%、0.60%、5.00%、7.01%。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组、未抗病毒治疗组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分别为 0.70%、6.67%(χ2=26.69,P<0.0001)。4 与HBV-DNA为阴性的孕妇相比,HBV-DNA≥2.0×106IU/mL孕妇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OR值为13.54(95%CI:2.50-73.37);尚未发现HBV-DNA<2.0× 106IU/mL与母婴传播阻断失败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HBsAg阳性孕妇孕期管理应重点关注高病毒载量尤其是HBV-DNA≥1.0× 107IU/mL的孕妇;高病毒载量孕妇通过抗病毒治疗分娩前HBV-DNA大多降至2.0×106IU/mL以下;妊娠期和分娩前HBV-DNA载量及HBeAg滴度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妊娠期HBV-DNA载量随HBeAg滴度升高而升高。2 HBsAg阳性孕妇妊娠期抗病毒治疗使用药物以TDF和LdT为主,TDF使用率逐年上升,治疗时机集中在24~28周,使用医疗保险支付可提高孕妇抗病毒治疗率。3 孕期抗病毒治疗可显着降低孕妇HBV-DNA载量,结合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显着降低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且对胎儿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但抗病毒治疗对孕妇HBeAg阳性率影响较小。4 HBV-DNA载量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的重要因素,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随孕妇分娩前HBV-DNA的升高而升高,妊娠期HBeAg状态同样值得关注。

唐朝霞[6](2020)在《2019年重庆某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重庆荣昌区儿童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阳性率、HBsAb(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阳性率,为幼托儿童何时需要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为本区消除乙肝制定可行的措施。方法:统计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在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serology markers,HBVM)检测结果,计算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结果:该研究纳入样本量1949例,其中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分别为0.26%(5/1949)、71.00%(1383/1949),1-2岁儿童HBsAb阳性率最高为90.9%,2-3岁、3-4岁抗体阳性率均在78.3%,4岁以上儿童抗体阳性率平均在50%左右。结论:重庆荣昌区儿童HBsAb总阳性率高。4岁以上儿童抗体水平较低,需加强此年龄段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的监测,对于抗体阴性的高危儿童及时加强免疫,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

唐燕[7](2020)在《HBV感染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讨论HBV感染孕妇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特点,以及在不同怀孕周期治疗下的疗效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回顾性分析真实世界中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BV感染孕妇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治疗的疗效。分别收集HBV感染孕妇妊娠期间的肝功能、HBV-DNA、HBVm指标,及服用TDF的孕周数、怀孕周龄,孕妇胎儿分娩后乙肝标志物或HBV-DNA等资料。计量资料观察指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示差异有明显性。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共94例,年龄2738岁,妊娠2428周服用TDF母婴阻断治疗31例(A组),在妊娠424周服用TDF治疗32例(B组),妊娠全程服用TDF母婴治疗31例(C组)。收集A、B组在妊娠早、中期时未服TDF期间肝功能、HBV-DNA及HBV m检验结果;C组在早期妊娠时的肝功能、HBV-DNA及HBVm的检验结果,计算均值及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2、分别收集A组服用TDF后妊娠32周至产前、B组服用TDF后妊娠32周至产前、C组服用TDF抗病毒治疗后28周至产前的肝功能、HBV-DNA及HBVm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示A、B组妊娠期间进行阻断治疗前后HBV-DNA检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抗原、HBeAg指标,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妊娠早期、晚期HBV-DNA、表面抗原、HBeAg指标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HBV-DNA、HBsAg、HBeAg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妊娠期早期、晚期AST、ALT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分别收集到的A、B、C三组研究对象晚期妊娠时的肝功能、HBV-DNA、HBVm检验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AST、ALT、HBeAb、HBeAg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检验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研究对象晚期妊娠期间AST、ALT、HBeAb、HBeAg检验指标,行S-N-K法组间差异性比较。其中A组、C组的晚期妊娠期间AST、ALT、HBeAb、HBeAg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C组中的AST、ALT、HBeAb、HBeAg指标明显低于A组。4、将分别收集到的A、B、C三组研究对象妊娠后新生儿阻断率进行统计,各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为均可达到100%;同时对各组的构成比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其中三组中健康新生儿分别占36.4%,39.4%,24.2%,构成比例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BV感染孕妇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间HBV-DNA水平,对降低母婴乙肝传播起到一定抑制作用。2、HBV感染孕妇在妊娠2428周、424周开始服用TDF抗病毒治疗与妊娠全程期服用TDF抗病毒治疗至产前监测HBV-DNA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慢性乙肝孕妇在妊娠全程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治疗,较妊娠2428周HBV感染孕妇服用TDF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可明显降低孕妇血液HBeAg值;但是否会增加药物对胎儿的副作用或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管芳[8](2020)在《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乙型肝炎(乙肝)母婴阻断队列中观察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进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母婴阻断成功者突破性HB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463名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并建立队列,分别于7月龄、12月龄、2岁、3~4岁、8~10岁时进行5次随访。随访时采集儿童静脉血对其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和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随访到450名儿童进行母婴阻断效果分析,7例阻断失败,阻断失败率为1.56%。7例中除1例母亲未检测HBV基因型外,其他母亲均为HBV C基因型。在母亲为HBe Ag阳性或阴性的儿童中,母婴阻断失败率分别为4.9%、0.0%(P<0.0001);在母亲为HBV高病毒载量或低病毒载量的儿童中,阻断失败率分别为6.4%、0.0%(P<0.0001)。儿童不同性别、出生体重、Apar评分、HBIG接种剂量组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娩方式组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共纳入390名儿童进行HBV突破性感染分析,至2019年9月,共观察3348.3人年,12例发生突破性感染,累计发生率为3.08%,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12例中女5例,男7例,均为抗-HBc阳性,未发现HBs Ag阳性者。发生突破性感染时年龄为29~117个月,其中2岁3例(占25.0%),3~4岁4例(占33.3%),其他5例(41.7%)均>9岁。母亲感染HBV为B或C基因型的儿童中分别有15.8%、2.6%发生HBV突破性感染(P=0.003)。儿童初免无应答、低应答、正常应答、高应答者中分别有25.0%、6.7%、2.6%、1.0%发生HBV突破性感染(x2=16.513,P<0.05),且随着初免应答水平的升高呈降低趋势(x2趋势=10.187,P=0.001),发生突破性感染者初免平均抗体水平为460.68 m IU/ml,未发生突破性感染者为51.90 m IU/m L(t=2.469,P<0.05)。母亲为HBe Ag阳性者的儿童中9.8%发生突破性感染,母亲为HBe Ag阴性者的儿童中未见突破性感染发生(x2=23.432,P<0.05)。低、高病毒载量母亲所生儿童中分别有0.3%、12.0%发生HBV突破性感染(P<0.0001)。儿童不同性别、出生体重、Apar评分、HBIG接种剂量组的HBV突破性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娩方式组的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突破性感染发生风险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HR=44.970,95%CI:5.773~350.280,P<0.0001)和儿童初免低或无应答(HR=5.921,95%CI:1.871~18.738,P=0.002)是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成功率高,母亲HBe Ag阳性和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母婴阻断成功的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 Ag阳性、母亲高病毒载量水平及儿童初免低或无应答是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免疫后时间的延长,儿童发生突破性感染的风险增加。

徐亮[9](2019)在《应用高灵敏方法评估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高灵敏方法评估实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阻断后孩子发生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的现状、探讨孩子发生OB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母亲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实施后子代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随访、变化分析;第二部分对经过HBV母婴阻断的孩子进行7月-24月的随访,应用nested PCR检测其外周血中HBV DNA、HBV RNA的基因表达,以评估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疗效。第三部分为实施HBV母婴阻断的HBsAg阳性母亲分娩后1年内肝功能、HBV DNA变化的随访研究。结果按照我国现行HBV母婴阻断疗效评估标准,51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HBsAg、HBV DNA均阴性,HBV阻断成功率为100%。对其中随访资料相对完整的13对母子外周血进行nested PCR检测,证实诊断为OBI的孩子多达11例,结果发现HBe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发生OBI的几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母亲所生孩子,χ2=5.318,P=0.021;脐带血PBMC细胞中HBV基因检测结果与母亲外周血PBMC细胞一致,而脐带血血浆中未能检测出HBV基因;HBV血清标志物仅抗-HBs阳性的7例孩子中有5例可以检测HBV基因。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的抗HBs水平在出生2月时升高,阳性率高达96.1%;HBeAg阳性率在出生2天时高达54%,12月时全部阴转;HBeAb阳性率在出生2天时高达50%,在24月时仅剩1例阳性;Anti-HBc出生时阳性率100%,随后逐渐下降,但在24月时反跳至91.9%。将母亲分娩前HBV DNA分为HBV DNA<500 Copies/mL,HBV DNA≥500 Copies/mL且<10^6 Copies/mL,以及HBV DNA≥10^6 Copies/mL三组,发现孩子HBeAg阳性率在出生2天、2月时分别为22.7%、63.6%、93.3%和0、36.4%、36.4%,HBeAb阳性率在孩子2天、2月、7月时分别为77.3%、45.5%、13.3%,65.2%、27.3%、6.7%及36.8%、11.1%、0%,均P<0.01。分娩前HBe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出生2天、2月的HBeAg阳性率分别为85.2%、33.3%,明显高于HBeAg阴性母亲所生孩子的7.1%、0%,均P<0.01;其HBeAb阳性率分别为18.5%、3.7%、0%,明显低于HBeAg阴性母亲所生孩子的100%、100%、60%,均P<0.01。孩子出生2天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轻度肝功能异常(ALT和或AST>40 U/L且<80 U/L)47.1%,肝功能明显异常(80 U/L<ALT和或AST)占35.2%,但无肝衰竭病例发生,且多无需特殊治疗。对母亲产后随访1年,肝功能异常率为33.3%(17/51),肝炎发生率为27.4%(14/51)。将母亲分为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组及非LdT组,进行肝功能异常率比较,LdT组为60%(6/10),非LdT组26.8%(11/41),其中明显肝功能异常者LdT组仅10%(1/10),非LdT组为7.3%(3/41);肝炎发生率,LdT组为40%,非LdT组为24.4%,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肝炎发作均在3月内,且均未出现TBIL的升高。10例停用LdT母亲在1年内有6例发生HBV DNA反弹,主要发生在产后3月内(5/6),其中4例发生肝炎。HBeAg阳性母亲肝炎发生率为33.3%,显着高于HBeAg阴性母亲的8.3%,χ2=4.694,P=0.032;HBV DNA≥10^6 Cs/mL母亲肝炎的发生率53.3%,也显着高于HBV DNA<10^6 Cs/mL母亲的8.3%,χ2=12.67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是否发生肝炎仅与分娩前log10 HBV DNA呈显着相关性(β系数=0.507,t=2.747,P=0.009)。结论按照现行HBV母婴阻断评估标准,HBV母婴阻断“成功”的13例孩子有11例发生OBI,应引起临床重视;母亲HBeAg阳性是孩子发生OBI的危险因素;脐带血PBMC细胞可能是母婴传播OBI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HBV血清标志物仅抗-HBs阳性并不能排除OBI。孩子出生后HBeAg、HBeAb的表达主要受母亲HBV DNA水平及HBeAg的影响,12月内HBeAg、HBeAb、抗-HBc考虑主要来自于母体。HBsAg阳性母亲分娩后停用LdT发生HBV DNA反弹、肝炎发作比较常见,多在产后3月内,所以分娩后3月内是监测肝功能、HBV DNA水平的关键时期,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10^6 Cs/mL是发生肝炎的危险因素。

邓红梅[10](2019)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2017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分娩的2 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对其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570例孕妇的母婴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孕早期建册时肝功能(包括转氨酶、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正常,均排除其他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或影响TBA(TBA正常值为0-1Oumol/L)代谢的急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其他肝胆疾病及恶性肿瘤。根据孕24-28周转氨酶及抗病毒情况将病人分为4组:转氨酶异常抗病毒组74例(A组)、转氨酶正常抗病毒组122例(B组)、转氨酶异常未抗病毒组138例(C组)、转氨酶正常未抗病毒组236例(D组)。A组和B组均在24-28周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TDF 300mg/片)或者替比夫定(telivudine,LdT 600mg/片)口服,每天1片治疗。所有患者在转氨酶异常时同时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复方甘草酸苷片保肝治疗,转氨酶正常后停用保肝药物。TBA异常时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保肝利胆治疗。分别在妊娠早期建册起每个月至少1次肝功能检测,分娩时(分娩前48小时内)及产后4天肝功能检查。观察转氨酶、TBA变化、血压、血糖情况、围产结局及小儿出生时、6月龄、12月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情况,对比分析使用抗病毒治疗(A组、B组)和不抗病毒治疗(C组、D组)对乙肝孕妇母婴妊娠结局、小儿HBV感染的影响。结果:1、转氨酶异常时1.1入组时抗病毒组(A组)和未抗病毒组(C组)平均年龄(岁)(28.2±3.6vs.28.5±4.8)、平均病毒量(log)(7.2±0.52 vs.7.15±0.46)、HBeAg 阳性率81.0%(60/74)vs.78.2%(108/138)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1.2入组时抗病毒组孕期TBA异常发生率和未抗病毒组相近(59.4%vS.55.0%),P>0.05,无显着差异。经抗病毒后抗病毒组分娩时及产后TBA异常(即TBA 0-10umol/L)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27.0%vs.60.8%;6.7%vS.21.7%;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抗病毒组的早产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6.7%vs.18.8%;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抗病毒组的平均分娩孕周、产时转氨酶复常率、病毒降至检测线下率、病毒下降大于2log率均明显高于未抗病毒组(38.58±1.75vs.37.7±2.08;98.6%vs.38.4%;63.5%vs.3.6%;98.6%vs.9.4%;P<0.05)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在胎膜早破率(12.1%11.5%)、羊水过少率(10.8%vs.10.1%)、胎窘率(13.5%vs.10.3%)、新生儿窒息率(9.4%vs.9.4%)、低体重儿率(2.7%vs.9.4%)、巨大儿率(1.35%vs.3.1%)、肝衰竭率(0%vs.2.9%)、GDM 率(13.5%vs.15.2%)、饮食控制血糖不佳率(0%vs.0.7%)、妊娠期高血压病率(2.7%vs.2.8%)、小儿出生时乙肝感染率(0%vs.0.7%)、6月龄乙肝感染率(0%vs.0.7%)、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0%vs.0.7%)等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1.3妊娠期TBA异常与妊娠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妊娠期TBA异常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显着正相关,与分娩孕周显着负相关,P<0.05。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出生时小儿HBV感染率及12月龄小儿HBV感染率无显着相关性,P>0.05。1.4抗病毒治疗与孕期TBA异常人群的妊娠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抗病毒治疗与孕期TBA异常人群的分娩孕周显着正相关,P<0.05。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无显着相关性,P>0.05。2、转氨酶正常时:2.1入组时抗病毒组(B组)和未抗病毒组(D组)平均年龄(岁)(28.8±4.4vs.28.1±3.4)、平均病毒量(log)(7.5±0.50vs.7.4±0.46)、HBeAg 阳性率(100%(122/122)vs.100%(236/236))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2抗病毒组(B组)与未抗病毒组(D组)相比较,抗病毒组孕期、分娩时和产后TBA异常率与未抗病毒组无显着差异(17.2%vs.26.2%、14.7%vs.22.5%、3.2%vs.7.6%),P>0.05。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的胎膜早破率(13.9%vs.16.1%)、羊水过少率(8.1%vs.7.6%)、胎窘率(12.2%vs.17.3%)、新生儿窒息率(6.5%vs.6.77%)、平均分娩孕周(38.8±1.27vs.38.8±1.12)、早产率(3.2%vx 2.5%)、低体重儿率(1.6%vs.0.8%)、巨大儿率(4.0%vs.8.89%)、GDM率(12.3%vs.13.9%)、饮食控制血糖不佳率(0.8%vs.0.8%)、妊娠期高血压病率(3.3%vs.2.5%)等无显着差异,P>0.05。抗病毒组的病毒降至检测线下率、病毒下降大于21og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15.5%vs.0%;100%vS.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组小儿出生时、6月龄、12月龄乙肝感染率均显着低于未抗病毒组(0%vS.8.89%、0%vs.4.23%、0%vs.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月龄HBV感染者均在出生时乙肝感染阳性患者范围内,无新发病例。)2.3妊娠期TBA异常与妊娠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转氨酶正常时妊娠期TBA异常与分娩孕周显着负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TBA异常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出生时小儿乙肝感染率、12月龄小儿乙肝感染率无显着相关性,P>0.05。2.4抗病毒治疗与孕期、羊TBA异常人群的妊娠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抗病毒治疗与孕期TBA异常人群的胎膜早破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孕周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转氨酶异常时:(1)孕中晚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恢复肝功能,提高TBA复常率、转氨酶复常率,降低早产率,延长分娩孕周。(2)孕中晚期抗病毒治疗不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及胎膜早破、巨大儿、低体重儿、GDM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饮食控制血糖不佳的发生率。(3)妊娠期TBA异常可导致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升高以及分娩孕周提前。妊娠期TBA异常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显着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可延长TBA异常人群的分娩孕周,但对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影响。(4)转氨酶异常时妊娠中晚期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显着减低HBVDNA载量,但不能显着影响母婴传播率。2、转氨酶正常时:(1)孕中晚期抗病毒治疗不增加TBA复常率、新生儿低体重率、巨大儿率、胎膜早破率、胎窘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过少率、GDM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率、饮食控制血糖不佳率。(2)妊娠期TBA异常可导致分娩孕周提前。TBA异常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明显相关性。抗病毒治疗不能延长TBA异常人群的分娩孕周,对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影响。(3)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孕中晚期服用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水平,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风险。

二、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乙型肝炎现状
2 国内外消除乙肝策略
3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发展历程
4 我院在妊娠慢性乙型肝炎诊治和母婴阻断临床及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5 育龄期慢性HBV感染女性妊娠的全程管理
    5.1 孕妇人群中HBV感染状况的筛查和评估
    5.2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
    5.3 分娩和停药
    5.4 婴儿免疫和母乳喂养
    5.5 母亲产后随访
    5.6 婴儿免疫接种效果评价
6 回首与展望

(2)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干预措施
    3.诊断标准
    4.纳入及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6.资料收集及标本采集
    7.仪器与试剂
    8.检测方法
    9.统计学方法
    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赋值情况
第二章 结果
    1.一般情况
    2.一般资料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3.母亲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4.新生儿脐静脉血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的影响分析
    5.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的表达
    6.婴儿联合免疫后无应答及低应答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联合免疫阻断MTCT效果的分析
    2.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影响因素的讨论
    3.HBsAg 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 HBsAg 的表达情况
    4.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3)TDF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不同停药时期的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对照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案
    3.相关概念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入组情况和观察结果
    2.中断服药、产时停药和产后停药的孕妇基线情况
    3.三组孕妇在分娩时ALT、HBV DNA水平比较
    4.三组孕妇在产后12月ALT、HBV DNA水平比较
    5.产时、产后12月发生ALT异常情况
    6.不同时期三组孕妇HBV DNA水平比较
10'>7.三组孕妇分娩时、产后12月HBV DNA>10
5 IU/ml比例分析
    8.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分析
    9.孕妇在分娩时、产后12 月检测ALT、HBV DNA人数情况分析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替诺福韦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停药时机对母婴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背景
研究目的
技术路线
内容与方法
    1.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
        1.1研究设计及现场
        1.2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估算
        1.3 调查内容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
        2.1 研究设计及现场
        2.2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估算
        2.3. 调查内容
        2.4 血标本采集及检测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审查
研究结果
    1. HBsAg 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
        1.1 基本情况
        1.2 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1.3 调查对象的心理状态分析
        1.4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分析
    2. 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
        2.1 PVST监测随访情况
        2.2 HBsAg阳性母亲的基本情况
        2.3 HBsAg阳性母亲子女PVST监测结果分析
        2.4 PVST失访原因分析
        2.5 HBsAg阳性母亲接受其子女进行PVST采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6 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对HBsAg、Anti-HB指标的检测效果评价
讨论
    1.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
    2. 对HBsAg阳性母亲子女开展PVST监测的必要性
    3. 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应用
研究局限性
研究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实施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测相关知识及接受意愿调査问卷

(5)以医院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内容与方法
    1 相关定义
    2 研究设计及现场确定
    3 研究对象
    4 调查方法和内容
    5 实验室检测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分析
    8 伦理审查
    9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HBsAg阳性孕妇基本信息及HBeAg和HBV-DNA分布情况
        1.1 HBsAg阳性孕妇基本信息
        1.2 不同干预措施、不同时期HBsAg阳性孕妇HBV-DNA分布情况
        1.3 不同干预措施、不同时期HBsAg阳性孕妇HBeAg分布情况
        1.4 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孕妇的HBeAg分布
        1.5 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孕妇的HBV-DNA分布
        1.6 妊娠期HBsAg阳性孕妇不同HBeAg滴度组HBV-DNA的分布
    2 HBsAg阳性孕妇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治疗效果
        2.1 抗病毒药物种类
        2.2 抗病毒药物使用时期
        2.3 医疗支付方式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2.4 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抗病毒治疗有效性
        2.5 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不同抗病毒周期HBV-DNA降低情况
    3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基本情况
        3.1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基本信息
        3.2 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出生缺陷情况
    4 不同干预措施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4.1 不同时期、不同乙肝病毒载量孕妇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
        4.2 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婴儿感染模式及其母亲构成情况
        4.3 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
        4.4 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婴儿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讨论
    1 HBsAg阳性孕妇HBeAg、HBV-DNA分布及其关系
    2 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
    3 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4 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
    5 实现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目标的可能性
问题与挑战
结论
建议
创新性和局限性
    1 创新性
    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孕晚期抗病毒治疗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随访调查问卷(调查员自填)
个人简历
致谢

(6)2019年重庆某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试剂与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1949 例儿童乙肝感染情况
    2.2 HBVM结果的组合情况及意义及感染儿童HBVM情况
    2.3 1949 例儿童中不同年龄人群HBsAb阳性率和HBsAb阴性率
    2.4 1949 例儿童乙肝易感人群中年龄分层及所占比例情况
    2.5 统计1949例儿童中乙肝血清学指标性别分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HBV感染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乙肝母婴阻断国内外进展
    参考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及答辩委员组成

(8)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4 伦理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2.2 HBsAg阳性母亲的感染特征
    2.3 主、被动联合免疫母婴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
    2.4 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防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策略及效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附件

(9)应用高灵敏方法评估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实施后子代乙肝病毒标志物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基本情况
        1.2.2 HBV母婴阻断后孩子乙肝病毒标志物表达变化情况分析
        1.2.3 孩子出生2 天肝功能与性别、母亲HBV DNA、母亲孕期应用LdT的关系
        1.2.4 孩子肾功能与性别、出生2 天肝功能、母亲HBV DNA及其孕期应用LdT的关系
        1.2.5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性别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情况比较
        1.2.6 HBsAg阳性母亲孕期抗病毒治疗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变化情况比较
        1.2.7 HBsAg阳性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与孩子乙肝病毒志物阳性率变化情况比较
        1.2.8 HBsAg阳性母亲分娩前HBeAg的状态与孩子乙肝病毒志物阳性率变化情况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疗效新评估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13例 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基本情况及肝肾功能随访情况
        2.2.2 13 例HBsAg阳性母亲HBV情况和孩子随访及干预情况
        2.2.3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2 月时乙型肝炎病毒情况
        2.2.4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7 月时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情况
        2.2.5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12 月时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情况
        2.2.6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24 月时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情况
        2.2.7 HBsAg阳性母亲、脐带血及所生孩子血液标本nested PCR结果汇总
        2.2.8 孩子发生OBI的相关因素分析
        2.2.9 补种HepG和 HBIG与 OBI发生的关系
        2.2.10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孩子行nestedPCR后 HBVDNA阳性率分析
    2.3 讨论
        2.3.1 HBV母婴传播导致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
        2.3.2 HBV母婴传播导致隐匿性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2.3.3 检测HBV母婴传播导致隐匿性HBV感染的新方法
        2.3.4 不同血液标本对OBI诊断敏感性比较
        2.3.5 补种HepG和 HBIG与 OBI发生的关系
    2.4 小结
三、实施HBV母婴阻断后HBsAg阳性母亲随访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对象
        3.1.2 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HBsAg阳性母亲基本情况及分娩前后肝功能变化
        3.2.2 HBsAg阳性母亲家族史及分娩前后肝功能变化分组比较
        3.2.3 产后HBsAg阳性母亲发生肝炎发作相关相关性分析
        3.2.4 产后HBsAg阳性母亲HBV DNA反弹情况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转氨酶异常组
    2、转氨酶正常组
讨论
    1、转氨酶
    2、抗病毒治疗对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分娩孕周、胎儿体重、GDM及血糖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结局的影响
    3、TBA
    4、HBV DNA
    5、母婴阻断
结论
    1、转氨酶异常时
    2、转氨酶正常时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抗乙肝病毒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致谢

四、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育龄期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管理及母婴传播防治措施和成效[J]. 韩国荣,陈超,周冠伦,江红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04)
  • [2]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张改霞. 延安大学, 2021(11)
  • [3]TDF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不同停药时期的安全性观察[D]. 陈焯.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D]. 徐靓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以医院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现状研究[D]. 张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6]2019年重庆某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情况分析[D]. 唐朝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HBV感染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D]. 唐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成功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感染的队列随访研究[D]. 管芳.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9]应用高灵敏方法评估现行HBV母婴阻断方案研究[D]. 徐亮.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5)
  • [10]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D]. 邓红梅.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我国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