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及正确使用

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及正确使用

一、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正确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亮[1](2021)在《母语迁移对高职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语言迁移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总会或多或少地帮助或阻碍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对高职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也尤为突出。学生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逻辑行为和特有的文化,这些有时会有助于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有时也会阻碍我们正确的运用。写作比起其他的英语表达方式更加正式,受语言迁移的影响也更明显。通过对正负两种迁移对写作影响的分析和探索,以帮助高职学生有效地把负迁移转变为正迁移,从而提高他们英文写作的能力。

王雪莉,韩文超,刘朝阳,张雪琴,李在蓉,杜娟,张腾,关中原[2](2020)在《中英文破折号、连接号在科技期刊中使用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明确新国标GB/T 15834—2011中规定的中文破折号、连接号的用法与英文破折号、连接号用法的区别与联系,对这两类符号在科技期刊中的用法进行了对比,介绍不同符号的输入方法,并探讨这类符号使用中的两个问题。结果表明:中文破折号与EM DASH的用法相似,中文一字线、浪纹线的用法等价于EN DASH的用法,中文短横线与HYPHEN的用法相似。明确了各类符号的正确输入方法,并针对国标的明确性、国际化提出建议,以规范期刊标准化出版。

孟骏晔[3](2020)在《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 ——《深空科学船概念简介》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近年来,“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探测器的成功部署运行,标志着我国空间探索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昭示着我们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决心。但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同航天科技强国仍有较大差距,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还要坚持学习西方空间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空科学船概念简介》系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2019年宇航学国际会议收录的会议论文,作者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罗伯特·霍华德博士。论文从技术背景、内部结构、搭载设备、机组构成、应用场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NASA为执行登陆火星等载人深空探测任务而提出的“深空科学船”概念,对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在完成某航天工程研究机构对该论文的引介任务基础上撰写而成。针对科技英语语体特征,作者在实践中采用了“机器翻译+机辅工具+译后编辑(MT+CAT+PE)”模式进行文本翻译,即利用Trados 2019软件平台,首先通过机器翻译引擎进行全文预翻译,而后调用自建的记忆库进行匹配修改,并最后进行人工校对,以期同时实现较高的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报告着重介绍了翻译引擎的对比选择过程、翻译记忆库的建设维护过程、译后编辑风格指南的制订使用过程以及翻译质量框架的参考评估过程,并针对译后编辑中解决的机器翻译错误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一些处理方法可以作为同类文本翻译的参考。

李晓宇[4](2020)在《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留学生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求职信曾被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即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当下甚至后疫情时期,求职信对于求职者成功应聘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外汉语求职信教学对于留学生求职来说,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单词、语法、阅读等的教学来说,求职信写作教学有一定难度,如何进行求职信的写作,也是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求职信写作教学。本文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写作中的偏误进行全面的分类、统计和分析,讨论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并针对偏误原因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交代选题缘由、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等;第二章借助语篇分析和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汉语求职信的语篇网络结构和言语行为,并重点分析了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在称呼语、寒暄语、结束语、敬祝语、署名和日期等六项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完整性、位置和内容上的偏误;第三章主要是对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两个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其中的语言文字偏误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偏误、汉字书写偏误、语篇衔接偏误和语体偏误四方面。标点符号偏误包括形式偏误和功能偏误,形式偏误又分为形体和位置错误,功能偏误又分为标点混用、标点空缺和标点多余等方面;第四章针对偏误类型总结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偏误原因主要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干扰、教学和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等四个方面。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包括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探索基于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正文内容填充教学法,以及完善对外汉语求职信写作教材的编写;第五章是根据前文分析的韩国留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和我们的教学建议,进行求职信写作的教学设计。

胡丹阳[5](2020)在《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基于教学资源在达成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君山区本地中学普遍存在物理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本文开展了君山区传统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根据相关文献调研与分析,采取现代课程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结合君山区物理教育现状,制定了开发本土物理教学资源的经济性、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以及本地性五个策略。从实地考察与访谈获得的大量君山区传统农渔文化素材中,遵照理论依据与开发策略,本文开发了18个物理教学资源,分为力、热、光、声四个模块,并分别介绍其来源、结构、原理、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充分挖掘所开发资源的教育价值。为探索所开发君山区传统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应用,本文还设计了5个教学资源应用案例,分别是基于风车的“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基于石舂和锄头的“杠杆”教学设计、“浮力”的片段教学设计——起落的茶叶、“动量定理”的片段教学设计——古老的压路机、“摩擦力”的片段教学设计——木牛流马。五个教学案例的主要设计思路都是将本地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课时开始之初,让物理来源于生活,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讲授之后,让物理回归于生活,用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其创造力。五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都以当代课程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但是各有侧重。其中“平抛运动”的教学设计侧重于当代课程理论,因为风车是农村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一种农具,因此也特别熟悉,采用风车密切学生与生活、物理的联系非常适合;“杠杆”的教学设计侧重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一般有过使用锄头的经验,引入锄头便于从原有经验中构建杠杆模型,突破费力杠杆这个难点;“浮力”的片段教学设计则侧重于多元智能理论,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现象并不容易直接利用浮力知识解释,更需要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动量定理”和“摩擦力”的片段教学设计则侧重于人本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参与,引发其兴趣,从而激发其主动积极性。整体而言,本文较好地完成了君山区传统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发有18个物理教学资源,并展示了五个教学资源应用案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主要为在实践中发挥物理教学资源的教育功能。

刘茵,郭焕芳,郑爱莲[6](2019)在《中国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标点符号问题——以《药学学报》英文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精品"和创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战略的实施,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相继增加英文摘要等部分,自主创办的优秀英文期刊也层出不穷,但英文编辑中常出现英文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文章总结了英文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希望引起编辑同行的重视,以期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英文编辑质量以及专业性。

孙彤彤[7](2019)在《议论性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翻译 ——《旅游与创新》(第五、六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旅游与创新》(Tourism and Innovation)第五章、第六章为文本进行翻译和分析。源语文本使用大量议论性语言,利用公共政策等理论对旅游产业进行全新地论述和分析。原文是议论性学术语篇,具有用词正式、逻辑清晰、学术性较强,说理性论证等特点。从语法结构和语义选择的方面来说,源语语篇表现出很强的连贯性,如何在译文中再现源语语篇的连贯则成为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为了再现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笔者要尽量将源语语篇中为保持连贯性而使用的连接手段在译文中以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结合语篇连贯的相关论述,笔者主要从语法连贯、语义连贯和语用连贯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在译文中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语篇的连贯效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源语语篇中的实例,笔者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源语语篇的衔接方式和文体特征进行转换,以求达到最佳的连贯效果。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对议论性语篇连贯的翻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相关文本类型的翻译提供一些借鉴性意见。

张利蕊[8](2019)在《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有标复句运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其句法语义的复杂性、句型句式的多样性以及内部成员的繁复性,使其成为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极易产生偏误的难点,也使得学界对有标复句的习得研究相当薄弱。复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句式与关联标记的使用都不尽相同,这些差异给欧美留学生习得汉语有标复句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前人对汉语有标复句和英语关联标记研究的基础上,以欧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做了系统的调查与深入的分析。重点讨论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书面语偏误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大纲的不足与有标复句的教学方法问题。文章全面勾勒出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教学与学习效果。习得顺序的研究基于60万字的欧美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和诱发语料,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和蕴含量表法分析欧美留学生对12类汉语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依次是:因果句、转折句、假设句、条件句、递进句、并列句、目的句、推断句、让步句、选择句、假转复和连贯句。但从具体句式的习得顺序来看,欧美留学生对52个汉语有标复句句式的习得顺序为:Y1>Z1>Y2>Z2>T3>M1>X1>JZ2>D1>B4>T5>Z3>Z4>Z6>B2>J2>T2>TD2>T1>Y4>Y3>TD1>B1>M4>B3>R2>R1>JZ1>J1>L5>L1>M2>Z5>M3>X4>X2>T4>T6>L2>J5>X3>J3>J4>R3>D4>L3>X6>L4>D2>M5>D3>X5。从研究结果来看,句类和具体句式的习得顺序没有必然联系;有标复句的习得是一种渐进、动态的过程,具体的句式习得没有清晰的界线,而是多个句式同步进行、相互交叉、互相渗透;随着语言水平和等级的提高,对句式的理解和掌握也随之提升;对比其它国别留学生的习得顺序研究结果,不同国别的留学生对某一语法点的习得情况也不尽相同。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书面语中关联标记的使用情况与偏误情况。我们首先将欧美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使用关联标记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分析。统计的样本为433847字的欧美留学生作文和433467字的中国中小学作文。对两种语料中97个较为常见的关联标记进行统计显示,欧美留学生共计使用关联标记9163次,中国中小学生共计使用关联标记4847次,前者为后者的1.89倍。这一结果和对外汉语一线教师对留学生有标复句的使用情况预估有较大的出入。基于真实、自然语料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确保表达准确性和逻辑性,使自己的话语更容易被理解,欧美留学生比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有标复句。这一结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可以给面向对外汉语的复句教学一些启示。然后我们调查了书面语料的偏误情况。我们借助欧美留学生的书面语语料所做的定量分析。通过对近43万余字语料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标复句的偏误用例1868例。并将这些偏误细分为关联词错搭、关联词错用、关联词缺失、关联词误加、关联项失当、关联词错位和标点不当等7种类型。最后基于这7种偏误类型,我们对43万多字语料样本的12类复句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每一类有标复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联标记进行了逐一调查,分析高频复句的偏误情况。口语中有标复句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基于对10名欧美留学生开展的中英文访谈,和对5名汉语母语者的访谈。从访谈语料中识别出13个有标复句中的17个关联标记,统计出欧美留学生在口语中最常使用的5个关联标记依次是:“但是”、“所以”、“因为”、“然后”和“如果”。还有一些关联标记如“再说”、“比如”、“还有”、“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未被收录,但在欧美留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却很常用,其原因是真实语言环境的影响和关联标记自身的语言功能所造成的。与习得顺序的研究结果相比,常用的关联标记Y1、Z1处于习得顺序的第1和第2位,D1处于第9位,J2和B1分别位于第16和23位,而L1、X2和X3分别位于第31、36和41位,这说明欧美留学生口语和书面语中对有标复句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欧美留学生对于“所以”、“或者”、“而且”、“虽然”、“那(么)”这5个关联标记的使用呈现出显着性差异性。差异分析显示,母语迁移、学习年限和学习者个人语言使用习惯是欧美留学生使用关联标记的显着的影响因素。在偏误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汉语自身语法结构的影响和母语干扰因素以及学习者因素三个方面对欧美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教学大纲的建议和对汉语教师的建议两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我们将偏误分析中所有高频关联标记的使用频率进行汇总,然后对照五部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发现有些高频词存在未被录入或出现顺序与我们的考察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对大纲编写提出了合适的修改建议。综合对有标复句的习得顺序、书面语中的偏误情况、口语中的使用情况、偏误原因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我们针对教师提出四点建议:丰富自身的复句语法知识、科学安排复句教学的顺序、合理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大力强化课堂内外的实践练习。在综合分析了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的偏误情况和偏误原因之后,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本研究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对外汉语课堂中有标复句的教学。实验教学持续了两周8个课时,共有22名留学生参与,在严格按照“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后,笔者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在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中所有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两个组别所使用的关联标记的复杂度和准确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出导向法”在有标复句的教学效果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促进留学生有标复句的使用复杂度和准确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出远超传统教学的优势。

MOHAMED ALI(何大力)[9](2018)在《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以及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推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在不断升温,阿拉伯语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人数也随之增加。但在习得过程当中,大多数学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时,他们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而这些偏误恰恰反映出了汉语学习者从阿拉伯语不断向目标语靠拢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阿拉伯学生会习惯性地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到目的语的使用中造成许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的偏误,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甚至会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通过收集到的资料笔者发现,偏误现象已贯穿于外语学习的整个过程,相关的错误也体现在语言学习的各个层面上。本文以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以对比分析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和学生的期中、期末作文考试作为主要资料来源,以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学生所出现的词汇、句法、语篇和标点符号的偏误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分析,并探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对阿拉伯学生的影响,归纳了偏误类型并探讨其成因,最后针对出现的这些偏误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分析阿拉伯学生造成的各类偏误的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错误举出大量的例子。本研究主要涉及到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在此笔者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概述了国内外对偏误现象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在偏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将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词汇偏误分为搭配不当、词性混淆、近义词的混用、遗漏、错序等类型,并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三章对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句法时造成的偏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笔者主要从句子成分和句式偏误两大类入手,将偏误归纳为定语层面、状语层面、补语层面、被字句、疑问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阿拉伯汉语学习者学习语篇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偏误,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指称偏误、省略偏误以及关联词偏误三个层面。第五章笔者主要对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标点符号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收集并将相关的偏误类型分为书写形式、符号的误用、符号的空缺和多余四大类。第六章对阿拉伯留学生汉语习得中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关的内容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文化因素的干扰和学习策略的不良影响等其他因素。最后笔者基于第六部分的数据分析在第七章提出减少偏误的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思考建议,主要从引导学生进行阿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增强对母语负迁移的知识、培养他的汉语语感、改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外语学习者、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阿拉伯学生对语言偏误的重视,提高他们对这些错误的意识,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万珊珊[10](2017)在《《201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指导手册》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为译者参与的真实翻译项目经验总结。2016年上半年,受天津杰必诺公司委托,译者同另一名翻译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了16万字加拿大安大略省“世外桃源”房地产开发项目相关资料英汉互译任务。译者选择该项目下《201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指导手册》部分作为本报告对象原因有二。首先,最近几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愈发受国内移民人士关注,国内中文移民资讯更新却相对滞后,解读较粗略,不能充分满足目标读者的参考需求。其二,完成上述翻译项目之后,译者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移民公司实习,对移民政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201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指导手册》原文文体严肃,用语简练。在该实践报告中,译者主要对词汇、句法、文体的处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剖析,所得经验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机助翻译工具:1)译者应在翻译之前多渠道搜索移民相关术语。2)查阅和分析平行文本对原文翻译及实践报告的完成起到关键作用。3)译文规范性方面可借助现代汉语语料库查阅汉语词语常用搭配。第二方面,翻译技巧:1)译前阅读、翻译过程、译后查阅都应注意前后文专业术语统一。2)原文长句可采用拆分、逆序等翻译方法。3)去除冗余信息,用词精炼简洁,提升可读性。第三方面,项目管理:1)译者需合理利用时间,尤其改译任务应留出足够时间。本实践报告作者希望所得经验为同类语料翻译提供些许借鉴。

二、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正确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正确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母语迁移对高职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种迁移对高职英语写作的影响
    (一)语言基本要素的迁移对比
        1. 字母与拼音的迁移
        2. 词汇的迁移
        3.语法的迁移
    (二)文化和心理的迁移
二、高职学情的特殊性
三、语言迁移用于英语写作的建议
    (一)使用标点符号的建议
    (二)语篇迁移的建议
    (三)改变写作风格的建议
    (四)把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

(2)中英文破折号、连接号在科技期刊中使用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用法比较
    1.1 中文符号
        1.1.1 国标规定
        1.1.2 输入法
        1.1.3 用法总结
    1.2 英文符号
        1.2.1 用法规定
        1.2.2 输入法
2 错误例析
3 建议
4 结束语

(3)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 ——《深空科学船概念简介》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Two Source/Target Text Analysis
    2.1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
    2.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3 Target Readers and Expectation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Tool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3.1 Machine Translation
    3.2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CAT)and SDL Trados2019
    3.3 Translation Memory(TM)
    3.4 MT+CAT+PE
Chapter Four Procedure of Translation
    4.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4.1.1 Comparison and Choice of Translation Engines
        4.1.2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ranslation Memory
    4.2 Translating Process
    4.3 Post-Editing
        4.3.1 Post-Editing Style Guide
        4.3.2 Translation Errors Correction
        4.3.3 Terms Consistency
    4.4 Quality Assessment(QA)
        4.4.1 Proofreading by the Author
        4.4.2 Proofreading by Professional
        4.4.3 Proofreading by Clients
Chapter Five Case Study:MT Error Types and Corrections
    5.1 Lexical Errors
        5.1.1 Mistranslation
        5.1.2 Under-translation
        5.1.3 Over-translation
        5.1.4 Omissions
    5.2 Syntactic Errors
        5.2.1 Word Order Errors
        5.2.2 Phrase Mistranslation
        5.2.3 Subordinate Clause Errors
    5.3 Punctuation Error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1.1 MT:Selec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Engine
        6.1.2 CAT:Maximization of the Assistance of the Software
        6.1.3 PE:Faithful Execution against Style Guide
    6.2 Implications
    6.3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Acknowledgement
Bibliography
Appendix1 The Source Text
Appendix2 The Target Text
作者简历

(4)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中国人汉语求职信写作研究现状
        1.2.2 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韩国留学生求职信各语篇结构要素的偏误分析
    2.1 求职信的语篇结构和留学生偏误概况
    2.2 求职信称呼语偏误分析
        2.2.1 称呼语缺失偏误
        2.2.2 称呼语位置偏误
        2.2.3 称呼语内容偏误
    2.3 求职信寒暄语偏误分析
        2.3.1 寒暄语缺失偏误
        2.3.2 寒暄语位置偏误
        2.3.3 寒暄语内容偏误
    2.4 求职信结束语偏误分析
        2.4.1 结束语缺失偏误
        2.4.2 结束语位置偏误
        2.4.3 结束语内容偏误
    2.5 求职信敬祝语偏误分析
        2.5.1 敬祝语缺失偏误
        2.5.2 敬祝语位置偏误
        2.5.3 敬祝语内容偏误
    2.6 求职信署名偏误分析
        2.6.1 署名缺失偏误
        2.6.2 署名位置偏误
        2.6.3 署名内容偏误
    2.7 求职信日期偏误分析
        2.7.1 日期缺失偏误
        2.7.2 日期位置偏误
        2.7.3 日期内容偏误
    2.8 求职信个案的语篇结构和各要素偏误分析
3.韩国留学生求职信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3.1 求职信语言文字偏误分析
        3.1.1 词汇语法偏误
        3.1.2 汉字书写偏误
        3.1.3 语篇衔接偏误
        3.1.4 语体偏误
    3.2 求职信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3.2.1 标点符号形式偏误分析
        3.2.2 标点符号功能偏误分析
    3.3 求职信个案的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4.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原因分析
        4.1.1 母语负迁移
        4.1.2 目的语干扰
        4.1.3 教学和学习策略
        4.1.4 教材编写
    4.2 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
        4.2.1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
        4.2.2 探索基于基本语篇结构要素的正文内容填充教学法
        4.2.3 完善对外汉语求职信写作教材的编写
5.求职信写作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教学资源界定
    2.2 国外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2.3 国内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2.4 物理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依据
    3.1 当代课程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人本主义理论
    3.4 多元智能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发本土物理教学资源的策略
    4.1 经济性策略
    4.2 开放性策略
    4.3 适应性策略
    4.4 选择性策略
    4.5 地方性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物理教学资源
    5.1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力学资源
    5.2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光学资源
    5.3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热学资源
    5.4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声学资源
    5.5 教学资源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的物理教学资源应用案例分析
    6.1 教学资源应用案例一:平抛运动(风车)
    6.2 教学资源应用案例二:杠杆(石舂、锄头)
    6.3 教学资源应用案例三:浮力的片段教学设计
    6.4 教学资源应用案例四:动量定理的片段教学设计
    6.5 教学资源应用案例五:摩擦力的片段教学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标点符号问题——以《药学学报》英文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连字符 (-) 、连接号 (–) 、破折号 (—) 和负号 (-)
二、缩写号 (') 、撇号 (') 和单引号 (’)
三、波浪线 (~)
四、省略号 (…)
五、括号 ( () , [])
六、关于书名号
七、关于标点符号的统一

(7)议论性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翻译 ——《旅游与创新》(第五、六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的选取
        2.1.2 翻译计划的制定
        2.1.3 翻译工具的准备
        2.1.4 相关翻译理论与策略
    2.2 翻译实践过程
    2.3 译后事项
        2.3.1 自我审校
        2.3.2 他人审校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语法连贯的翻译
        3.1.1 指称衔接的翻译
        3.1.2 结构衔接的翻译
    3.2 语义连贯的翻译
        3.2.1 词际连贯的翻译
        3.2.2 句际连贯的翻译
    3.3 语用连贯的翻译
        3.3.1 语言语境
        3.3.2 文化语境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收获与体会
    4.2 翻译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主体内容与研究目标
        1.2.1 主体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假设与研究思路
        1.4.1 基本假设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句类与句式
        1.5.1 研究句类
        1.5.2 研究句式
    1.6 语料来源与语料加工
        1.6.1 语料来源
        1.6.2 语料加工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国内复句的研究现状
        2.1.1 第一阶段: 滥觞期
        2.1.2 第二阶段: 奠基期
        2.1.3 第三阶段: 探索期
        2.1.4 第四阶段: 创新期
        2.1.5 第五阶段: 拓展期
    2.2 海外研究现状
        2.2.1 海外关于汉语复句的研究
        2.2.2 海外对英语关联标记和衔接词的研究
        2.2.3 海外对非母语者习得英语关联标记的研究
        2.2.4 海外对儿童习得连词的研究
    2.3 研究评价
        2.3.1 取得的成绩
        2.3.2 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有标复句句式选定及习得顺序
    3.1 句式选定
        3.1.1 考察对象
        3.1.2 考察结果
        3.1.3 结果分析
        3.1.4 大纲中句式的选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
        3.2.2 蕴含量表法
    3.3 研究结果
        3.3.1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研究结果
        3.3.2 蕴含量表法研究结果
        3.3.3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复句类型习得顺序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书面语中有标复句的偏误分析
    4.1 关联标记连接小句的基本模式
        4.1.1 单用
        4.1.2 对用
        4.1.3 连用
        4.1.4 复用
        4.1.5 套用
    4.2 有标复句的偏误类型
    4.3 各类有标复句的偏误情况
        4.3.1 因果复句的偏误分析
        4.3.2 推断复句的偏误分析
        4.3.3 假设复句的偏误分析
        4.3.4 条件复句的偏误分析
        4.3.5 目的复句的偏误分析
        4.3.6 并列复句的偏误分析
        4.3.7 连贯复句的偏误分析
        4.3.8 递进复句的偏误分析
        4.3.9 选择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0 转折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1 让步复句的偏误分析
        4.3.12 假转复句的偏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调查
    5.1 调查对象
    5.2 数据收集
        5.2.1 汉语访谈及结果
        5.2.2 英语访谈及结果
    5.3 结果和讨论
        5.3.1 与习得顺序的关系
        5.3.2 与汉语母语者使用情况对比
    5.4 差异显着关联标记分析
        5.4.1 “所以”的使用情况
        5.4.2 “那么”的使用情况
        5.4.3 “虽然”和“而且”的使用情况
        5.4.4 “然后”的使用情况
        5.4.5 “因为”的使用情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偏误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6.1 汉语自身的影响
        6.1.1 关联标记多义现象多
        6.1.2 易混淆词多
        6.1.3 有标复句句型多变
    6.2 母语的干扰
        6.2.1 母语对关联词错搭的影响
        6.2.2 母语对关联词错用的影响
        6.2.3 母语对关联词缺失的影响
        6.2.4 母语对关联词误加的影响
        6.2.5 母语对关联项失当的影响
        6.2.6 母语对关联词错位的影响
        6.2.7 母语对标点不当的影响
    6.3 学习者因素的影响
        6.3.1 基本描述统计
        6.3.2 出错原因与个体关联性卡方分析
        6.3.3 小结
    6.4 应对策略
        6.4.1 对五部大纲的审视与建议
        6.4.2 针对教师的策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汉语有标复句教学实践研究
    7.1 研究设计
        7.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对象
        7.1.3 实验过程
        7.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7.2 讨论
        7.2.1 POA对有标复句教学情况的影响
        7.2.2 POA对学生有标复句使用情况的影响
        7.2.3 学生对POA的评价
        7.2.4 实验组和对比组的教学差异
        7.2.5 POA模式下汉语教学思考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习得顺序
        8.1.1 句类和句式的习得顺序
        8.1.2 不同级别的习得顺序差异
        8.1.3 不同国别的习得顺序差异
    8.2 书面语偏误分析
        8.2.1 欧美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使用关联标记情况对比
        8.2.2 对书面语料的偏误分析
    8.3 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
        8.3.1 总体情况
        8.3.2 口语和书面语中有标复句的习得情况对比
        8.3.3 和汉语母语者口语中有标复句使用情况对比
    8.4 偏误原因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8.4.1 偏误原因的分析
        8.4.2 应对策略
    8.5 针对有标复句的教学实验
        8.5.1 “产出导向法”对有标复句教学情况的影响
        8.5.2 “产出导向法”对学生有标复句使用情况的影响
    8.6 本文的创新
        8.6.1 实证研究
        8.6.2 从母语角度深度分析偏误原因
        8.6.3 把标点符号纳入复句的偏误
        8.6.4 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复句教学
    8.7 本研究的不足
        8.7.1 语料样本的不足
        8.7.2 教学实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9)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对象与语料来源
        1.5.1 研究对象
        1.5.2 语料来源
    1.6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综述
        1.6.1 国内的研究
        1.6.1.1 词汇层面上的研究
        1.6.1.2 句法层面上的研究
        1.6.2 国外的研究
        1.6.2.1 句法层面上的研究
        1.6.2.2 语篇层面上的研究
第二章 词汇层面上的偏误
    2.1 搭配不当
        2.1.1 动宾搭配不当
        2.1.2 主谓搭配偏误
        2.1.3 定中搭配不当
        2.1.4 关联词搭配偏误
    2.2 词性混淆
        2.2.1 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2.2.2 名词误用为动词
        2.2.3 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2.2.4 动词误用为名词
    2.3 近义词的偏误
        2.3.1 忽略范围的大小而造成的偏误
        2.3.2 忽略词义程度轻重而造成的偏误
        2.3.3 忽略语体色彩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3.4 词义的侧重不同而造成的偏误
    2.4 遗漏
        2.4.1 量词遗漏
        2.4.2 动词“是”的遗漏
        2.4.3 副词遗漏
        2.4.4 意义比较“虚”的成分被遗漏
        2.4.5 需要重复的成分被遗漏
    2.5 错序
        2.5.1 充当状语的成分错序
        2.5.2 充当定语成分错序
    2.6 其他方面的偏误
        2.6.1 生搬硬套、简单对应
        2.6.2 多词或缺词
第三章 句法层面上的偏误
    3.1 句子成分的偏误
        3.1.1 定语层面上的偏误
        3.1.1.1 定语成分多余
        3.1.1.2 定语成分残缺
        3.1.1.3 定语与中心语的顺序偏误
        3.1.1.4 多层定语顺序的偏误
        3.1.2 状语层面上的偏误
        3.1.2.1 时间名词或名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2 形容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3 副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4 动词作状语的偏误
        3.1.2.5 含有两个时间或地点状语的排列偏误
        3.1.2.6 多层状语顺序的偏误
        3.1.3 补语层面上的偏误
        3.1.3.1 趋向补语的偏误
        3.1.3.2 结果补语的偏误
        3.1.3.3 时量补语的偏误
        3.1.4 疑问句层面上的偏误
        3.1.4.1 疑问句中的语序偏误
        3.1.4.2 语气助词“吗”的残缺
        3.1.4.3 误用疑问代词
        3.1.4.4 误代疑问词
        3.1.4.5 选择疑问句的偏误
    3.2 句式偏误
        3.2.1 “是......的”句式的偏误
        3.2.1.1 漏用“是”或“的”的偏误
        3.2.1.2 误用“是......的”句式而造成的偏误
        3.2.1.3 多用“是”、“的”或“是......的”的偏误
        3.2.2 比较句的偏误
        3.2.2.1 充当比较值的词语误用
        3.2.2.2 程度副词在比较句中的误用
        3.2.2.3 比较值补语多余
        3.2.2.4 否定副词“不“的误用
        3.2.2.5 比较句中的成分错序
        3.2.3 “被”字句的偏误
        3.2.3.1 遗漏偏误
        3.2.3.2 错序偏误
        3.2.3.3 误用偏误
        3.2.3.4 误加某些成分
第四章 语篇层面上的偏误
    4.1 指称偏误
        4.1.1 零式指称偏误
        4.1.1.1 误用代词代替零式指称
        4.1.1.2 误用名词代替零式指称
        4.1.2 指示照应(指称)偏误
        4.1.2.1 指示照应的误用
        4.1.2.2 指示照应的缺失
        4.1.3 人称照应的偏误
        4.1.3.1 人称照应的误用
        4.1.3.2 人称照应的缺失
    4.2 省略偏误
        4.2.1 名词性省略偏误
        4.2.1.1 主语省略偏误
        4.2.1.2 定语省略偏误
        4.2.1.3 宾语省略的偏误
        4.2.2 动词性省略偏误
    4.3 关联词偏误
        4.3.1 关联词误用
        4.3.1.1 并列类关联词误用
        4.3.1.2 逆转类关联词误用
        4.3.1.3 因果类关联词误用
        4.3.2 关联词多余
        4.3.2.1 因果类关联词多余
        4.3.2.2 逆转类关联词多余
        4.3.2.3 其他类关联词多余
        4.3.3 关联词缺失
        4.3.3.1 因果类关联词缺失
        4.3.3.2 并列类关联词缺失
        4.3.3.3 逆转类关联词缺失
        4.3.4 关联词搭配不当
第五章 标点符号层面上的偏误
    5.1 书写形式的偏误
        5.1.1 句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2 省略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3 引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1.4 分号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偏误
    5.2 标点符号的误用
        5.2.1 句号的误用
        5.2.1.1 逗号误用成句号
        5.2.1.2 感叹误用成句号
        5.2.1.3 问号误用成句号
        5.2.1.4 冒号误用成句号
        5.2.2 逗号的误用
        5.2.2.1 顿号误用成逗号
        5.2.2.2 句号误用成逗号
        5.2.2.3 分号误用成逗号
        5.2.2.4 问号误用成逗号
        5.2.3 顿号的误用
        5.2.3.1 逗号误用成顿号
        5.2.3.2 句号误用成顿号
        5.2.4 分号的误用
        5.2.4.1 逗号误用成分号
        5.2.4.2 句号误用成分号
        5.2.5 书名号的误用
        5.2.6 感叹号的误用
    5.3 标点符号的空缺
        5.3.1 逗号的空缺
        5.3.2 冒号的空缺
        5.3.2.1 提示性的话语后面不加冒号
        5.3.2.2 动词“说”“问”后而不加冒号
        5.3.3 句号的空缺
        5.3.3.1 遗漏段尾句的句号
        5.3.3.2 遗漏段中句末的句号
        5.3.4 引号的空缺
        5.3.4.1 空缺双引号
        5.3.4.2 空缺右引号
        5.3.5 顿号的空缺
        5.3.6 书名号的空缺
    5.4 标点符号的多余
        5.4.1 逗号的多余
        5.4.1.1 出现在连词“和”“以及”“而”之前的逗号
        5.4.1.2 出现在助词“等”和“等等”之前的逗号
        5.4.1.3 逗号多余的其他情况
        5.4.2 书名号的多余
        5.4.3 句号的多余
第六章 阿拉伯学生学习汉语中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6.1 母语负迁移
    6.2 日的语知识负迁移(过度泛化)
    6.3 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6.4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6.5 学习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6.5.1 汉语教师方面的原因
        6.5.2 教材方面的影响
        6.5.3 教学方面的影响
第七章 针对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现象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7.1 对教师提出的建议
        7.1.1 引导学生进行阿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分析
        7.1.2 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与调动其正迁移
        7.1.3 合理设置课堂教学,营造语言环境
    7.2 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7.2.1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7.2.2 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7.3 对教材和教法的策略和建议
        7.3.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7.3.1.1 要注意教材编写的准确性
        7.3.1.2 注重教材释义的完整性
        7.3.2 注意把一些内容纳入到教学中去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201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指导手册》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Paradise”projects
    1.2 Introduction to2016 IGMOC Projec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dure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Source-text Reading and Analysis
        2.1.2 Preparation of Parallel Texts
        2.1.3 Preparation of Related Terms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2.1 Schedule of Time Management
        2.2.2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2.2.3 Monitoring Project Progress by Supervisor
        2.2.4 Checking and Confirming Final Translation
    2.3 Translation Text Analysis
        2.3.1 Text Type Analysis on2016 IGMOC
        2.3.2 Function and Purpose of2016 IGMOC
        2.3.3 Text Features of2016 IGMOC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At the Lexical Level
        3.1.1 Number
        3.1.2 Vocabulary
    3.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3.2.1 Passive Voice
        3.2.2 Attributive Clauses
        3.2.3 Long Sentences
        3.2.3.1 Linearity
        3.2.3.2 Inversion
        3.2.3.3 Division
        3.2.3.4 Amplification
    3.3 At the Stylistic Level
        3.3.1 Redundancy Removal
        3.3.2 Readability Improvement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Summary
    4.2 Insight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Source Text
Appendix B Target Text
Appendix C Terms
Publications

四、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差异及其正确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母语迁移对高职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J]. 赵亮. 辽宁高职学报, 2021(09)
  • [2]中英文破折号、连接号在科技期刊中使用的若干问题[J]. 王雪莉,韩文超,刘朝阳,张雪琴,李在蓉,杜娟,张腾,关中原. 学报编辑论丛, 2020(00)
  • [3]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 ——《深空科学船概念简介》翻译实践报告[D]. 孟骏晔.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4)
  • [4]韩国留学生汉语求职信写作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D]. 李晓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君山区农渔文化中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D]. 胡丹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中国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标点符号问题——以《药学学报》英文刊为例[J]. 刘茵,郭焕芳,郑爱莲. 传播与版权, 2019(05)
  • [7]议论性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翻译 ——《旅游与创新》(第五、六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孙彤彤.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9(07)
  • [8]欧美留学生汉语有标复句习得研究[D]. 张利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9]阿拉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研究[D]. MOHAMED ALI(何大力).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10]《201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移民指导手册》英译汉实践报告[D]. 万珊珊. 河北工业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及正确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