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回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

沿空留巷回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

一、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贾捷毅[1](2021)在《新元煤矿3405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的进行,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成为煤矿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沿空留巷作为无煤柱护巷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遗留在采空区的煤柱损失,对于高瓦斯矿井而言,还可以使工作面风流发生改变,从而解决工作面与巷道连接隅角处的瓦斯积聚、采空区瓦斯超限等重大安全问题。由于两次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影响时间较长,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煤炭生产企业和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现场钻孔窥视、实验室物理力学测试、力学模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反演与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顶板围岩结构特征和裂隙发育规律、测定了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沿空留巷基本顶阶段性活动规律、基本顶初次断裂的可能位置、确定了巷旁充填体参数、巷旁充填体加固技术、数值模拟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时空演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辅助进风顺槽顶板施工窥视钻孔,利用窥视仪分析了顶板岩层围岩结构特征和裂隙发育状况;实验室进行了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2)分析了沿空留巷上覆基本顶岩层的阶段性活动规律,基于基本顶初次断裂模型分析了基本顶初次破断的可能存在位置,并将3405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参数带入相关公式计算,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基本顶初次断裂发生在煤体上方。(3)利用UDEC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巷旁充填体支护方案条件下充填体塑性区分布、裂隙扩展特征、应力演化及变形规律,确定高水材料充填体的参数:宽度2.0 m,水灰比1.5:1,置于采空区侧1.6 m;并基于巷旁加固机理,利用数值计算模型,确定巷旁加固技术方案:对拉锚杆直径为22 mm,间排距为800×800 mm。(4)在确定的巷旁支护与加固方案条件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反演了3405辅助进风顺槽沿空留巷时空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验证了该方案对沿空留巷围岩的控制效果。(5)将该方案应用于新元煤矿3405工作面辅助进风顺槽沿空留巷现场实践,现场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整体相对较小;在回采工作面后方80 m以后的范围内,沿空留巷顶板的下沉量保持相对稳定,工程应用效果整体较好,巷道后期使用满足要求。论文共有图片50幅,表格12个,参考文献134篇。

孙兵军[2](2021)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缓解煤炭资源的需求紧张的问题,减少回采工作面保护煤柱的浪费,采用不留回采工作面保护煤柱,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技术通过对保护煤柱的回收,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消除了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减少了巷道掘进长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相同产量的煤炭资源减少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实现了煤炭资源高效安全的开采。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通过切顶技术切断了顶板与采空区的连接,结构运动影响因素多,因此对留巷的顶板的控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留巷顶板的内部机理,提出相对应的支护方案。本文针对留巷顶板的变形的机理以及围岩的控制的问题,以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为实际的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的破断结构,构建了力学模型,采用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平台与数值模拟研究手法分析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覆岩运动的特征,分析了留巷支护阻力与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回采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留巷不同阶段的围岩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支护方案控制留巷围岩变形,并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主要的结论如下:通过关键层理论与铰接理论构建力学结构模型,得到了留巷支护阻力的数学解析式,并分析了不同的因素对留巷顶板的支护阻力的影响,随着切顶角度与切顶高度的增大,留巷顶板所需的支护阻力也会相应的增大。以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分析了恒源煤矿Ⅱ1632工作面运输平巷合理的切顶角度为15°,切顶高度为8m时,切顶技术能够切断上覆岩层之间的连接,使上覆岩层应力传递的途径被切断。通过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台模拟了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实际的留巷情况,以数值模拟得到合理的切顶参数模拟了留巷在一次采动影响下留巷围岩的稳定状态,运用数字记录技术与应力监测设备记录了留巷围岩变形和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上方岩层垮落的形态以及留巷周围应力在随着回采过程中应力变化状态。通过两面四向加载实验台恒定的给与围岩荷载,留巷顶板整体发生弯曲下沉现象,底板随着回采过程中采空区应力的解除出现底鼓。切顶卸压技术能够切断留巷顶板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连接,采空区直接顶沿着切顶线直接滑落,冒落的矸石充满采空区。在相似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分段推进过程中对留巷的影响范围。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留巷在不同时期内留巷围岩的变形以及应力分布特征。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相似模拟的结构,提出锚网索加强支护的方式,并应用于恒源煤矿Ⅱ632工作面运输平巷,通过围岩变形的监测得到留巷围岩整体的变形量较小,留巷能够安全为下个回采工作面使用。图[69]表[3]参[91]

张晓[3](2021)在《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陕西省何家塔煤矿为工程背景,综合利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多种手段,研究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在浅埋煤层中的围岩控制机理及应用。模拟了浅埋煤层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及围岩变形特征,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力学模型,计算得出了顶板不同运动时期的巷旁支护阻力计算公式,阐明了水力压裂卸压机理,提出了巷旁支护系统刚度的协调关系,巷内支护与巷旁支护的协同作用关系,提出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实验室三维相似模拟、UDEC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浅埋煤层覆岩活动规律及围岩破坏特征,得出了不同时期顶板活动特征,得到了巷道实体煤侧塑性区范围2.2m,基本顶悬臂长度15m。(2)建立了沿空留巷顶板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直接顶运动阶段巷旁支护阻力表达式,以及基本顶运动阶段给定变形及限定变形条件下巷旁支护阻力的表达式。(3)阐明了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分析了水力压裂对直接顶及基本顶形态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水力压裂对直接顶运动阶段巷旁支护阻力以及基本顶运动阶段给定变形及限定变形条件下巷旁支护阻力大小的影响。(4)推导了“顶板—混凝土支柱—底板”组成的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及混凝土支柱变形量表达式,分析了系统刚度及混凝土支柱变形量的影响因素,得到了顶板、混凝土支柱以及底板的协调关系。(5)分析了锚杆(索)对围岩的支护作用,计算得出了巷内支护对巷旁支护阻力大小的影响,分析了巷内支护与巷旁支护的协同关系。(6)开发了“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包括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巷内高强锚杆锚索支护、巷旁混凝土支柱支护、巷内单元支架加强支护。(7)“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在何家塔煤矿进行井下试验,留巷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40mm,基本无底鼓,留巷效果良好。

焦鹏[4](2020)在《煤制油炉渣充填体配比试验及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资源现状是“富煤,贫油”,为保证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煤制油成为我国资源战略的一个趋势,煤制油可以解决我国过度依赖进口石油的现状,提高煤炭的利用率,但是随着煤制油项目的扩大,煤制油后产生的废渣占用场地,并且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如何无害化利用煤制油炉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潞安集团煤制油炉渣为背景,试验利用煤制油炉渣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石灰石和砂子进行新型炉渣巷旁充填材料的开发。研究了不同炉渣替代砂子、石灰石的比例,分析了不同比例混凝土的坍落度、初凝时间和单轴抗压强度。以常村煤矿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等方法对煤制油炉渣混凝土巷旁充填体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沿空留巷回采期间的动压影响,分析基本顶在不同回采期间的活动规律,根据巷旁充填体支护阻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常村矿实际工程背景,计算了巷旁支护阻力和充填体的宽度。(2)针对煤制油产生的废渣处理和巷旁充填成本的问题,进行了炉渣替代石灰石和砂子的试验,并针对此巷旁充填体可泵性能和早期强度低等问题进行了试验,最终得出了不同水灰比、替代率条件下的材料强度可以达到C25、C30、C35混凝土级别炉渣充填材料。(3)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常村煤矿并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验证了煤制油炉渣作为巷旁充填体材料的可行性,并依据锚杆索支护理论提出了补强加固方案,经模拟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论文包含图32幅,表21个,参考文献83篇。

原建强[5](2020)在《青龙同昌煤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提高井下煤炭采出率、解决采掘接替紧张等难题,沿空留巷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青龙同昌煤矿15102工作面坚硬顶板沿空留巷过程中出现的充填体变形严重、顶板离层量较大、底鼓现象突出及实煤体帮变形显着的问题,综合利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现场工程实践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切顶预裂参数、充填体参数、围岩控制技术等重点问题。研究成果在青龙同昌煤矿得到了现场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对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规律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坚硬顶板不切顶与切顶下围岩变形情况,验证了预裂切顶可提高沿空留巷的效果;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预裂角度及切顶高度对采空区顶板垮落、围岩变形及充填体垂直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了合理的预裂角度及切顶高度。(2)建立了考虑超前预裂爆破坚硬顶板的沿空留巷力学模型,理论上计算得到了超前预裂爆破坚硬顶板的巷旁充填体主要力学参数;再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巷旁支护参数方案对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影响规律,确定了合理的巷旁充填体宽度;通过力学简化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充填体两侧预应力加固构件有效提升充填体自身抗变形和承载能力。(3)基于沿空留巷围岩承载、破坏特征的研究,得到沿空留巷经历上一回采工作面后方基本顶岩层破断旋转下沉和下一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的影响,极易造成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基于此,研究确定了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巷内合理的支护技术和支护参数。(4)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及沿空留巷矿压观测结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切顶技术及参数、巷旁充填体力学参数、巷内支护技术及参数有效控制了青龙同昌煤矿15102工作面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检验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与实用性。该论文有图76幅,表11个,参考文献83篇。

樊在壮[6](2020)在《凉水井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凉水井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项目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实验等方法,分析了采空区下部巷道应力演化规律,切顶卸压参数对沿空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规律,切顶卸压前后沿空巷道围岩应力转移与分布规律,确定了沿空巷道与上方煤柱的内错距离,切顶关键参数与充填体关键参数。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以凉水井煤矿431301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为依托,通过弹性力学半平面问题力学公式,得出采空区下部沿空巷道与上煤层煤柱的内错距离为13.3m。运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上位煤层采空区下部煤层沿空巷道围岩的应力、塑性区分布及围岩变形规律与距煤柱距离的关系。最终将沿空巷道与上位煤层残留煤柱的内错距离定为20m。(2)建立了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力学模型,分析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和炮孔间距对聚能爆破的影响规律;运用数值计算法,分析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变化时模型中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塑性区、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的分布特征,确定切顶高度为10.5m,切顶角度为20°。(3)对比分析了炮孔间距为600mm和900mm的实验结果。发现爆破孔与导向孔均有冒烟现象,表明爆破裂隙均已贯通;由窥视结果可知,爆破孔装药段出现明显对称的纵向裂隙,900mm炮孔间距孔隙率小于600mm炮孔间距的孔隙率,但爆破孔装药段裂隙率仍大于90%,满足切顶需求,可将炮孔间距调整为900mm。(4)建立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力学模型,确定431301工作面沿空留巷充填体的切顶阻力为6.5MN/m。分析了巷旁充填体宽度与巷旁充填体强度对充填体稳定的影响规律,发现巷旁充填体的稳定承载区域随着巷道宽度与充填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确定充填体宽度为为1.6m,充填材料水灰比为1.5:1。(5)为了保护顶板的稳定性,防止顶板出现垮冒,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增设临时加强支护。工作面后方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的加强支护方式,在采空区采用“挡矸支架”的加强支护方式。(6)现场矿压观测表明,巷道周围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应力集中,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充填体的强度能保证留巷结构稳定,留巷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该论文有图78幅,表6个,参考文献84篇。

王锴[7](2020)在《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坚硬顶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煤柱护巷、煤炭资源损失严重、邻近工作面巷道维护困难、留巷坚硬顶板难垮落等难题,提出了弱化坚硬顶板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思路。即,弱化(破坏)坚硬顶板完整性,在矿山压力作用下覆岩冒落后的矸石对上位岩体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有效的降低了顶板旋转量,并且减弱了顶板突然断裂带来的冲击作用,起到主动卸压的作用,将顶板的断裂位置固定在充填体外侧,使顶板在侧向形成了短臂梁结构,缩短了悬臂的长度,极大的缓解了充填体的承受载荷,从而提高了留巷的稳定性和减少了巷道围岩的控制难度。(1)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坚硬顶板弱化与否的留巷围岩变形特征,研究了采空侧顶板预裂切顶卸压机制,建立了切顶条件下“围岩结构-巷旁支护体”力学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支护体阻力计算公式;然后研究了切顶条件下留巷围岩的稳定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得到了大采高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留巷的围岩稳定机理。(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巷旁支护阻力对切顶留巷的围岩变形规律,得到了合理的巷旁支护力学性能;根据材料力学特性和留巷生产地质条件,设计了合理的巷旁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最后,提出了采用聚能预裂爆破采空侧顶板、巷旁充填及巷内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的综合围岩控制技术。(3)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凌志达煤矿15209工作面沿空留巷,通过留巷围岩变形量、锚杆(索)支护载荷、充填体受力与变形来评价围岩控制效果。现场应用表明:采用上述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大采高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围岩的强烈变形,围岩与充填体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该论文有图52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孙广京[8](2020)在《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煤炭深井开采越来越多,如何安全、高效、环保地回采深部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深井综采工作面矸石充填采空区后进行沿空留巷是科学开采深部煤炭资源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矸石充填缓解深井高强度开采剧烈的矿压显现,通过科学合理的留巷方式和围岩控制技术来实现安全、高效、环保地回采深部煤炭资源。但是,深井综采工作面力学环境复杂,采空区矸石充填后的覆岩移动规律尚不清楚,矸石压缩力学特性及其承载性能有待研究,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与技术等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亟需解决。鉴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4114)的资助下,以新巨龙煤矿1302N-1矸石充填工作面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和覆岩移动规律。综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并在新巨龙煤矿2305S-2#矸石充填工作面进行工程实践。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首先,通过新巨龙煤矿1302N-1矸石充填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采场围岩破裂特征以及充填采空区对应地表沉陷的实测数据,并利用Udec数值软件,对垮落法开采和充填高度分别为0.6倍、0.8倍和0.9倍采高的充填开采覆岩塑性区、裂隙场和覆岩移动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深井综采工作面矸石充填后矿压显现不剧烈,采空区覆岩分阶段下沉,直接顶冒落范围较小,基本顶破断、运动特征不明显,地表沉降小。垮落法开采时,覆岩裂隙及塑性区范围大。矸石充填采空后,随着充填高度的增加,覆岩裂隙及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采空区覆岩断裂、运动特征逐渐减弱,支承压力随之减小。其次,通过对新巨龙3号煤层及顶、底板岩层进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和冲击倾向性测试,发现3号煤层及其顶板均属于2类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煤岩层,沿空留巷时需要进行防冲设计。有侧限矸石压缩试验表明:在压缩位移相同条件下,矸石粒径越小增阻越快,级配后的矸石比单粒径矸石更快增阻。在一定的粒度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优级配使得矸石增阻最快。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实测发现,采空区充填矸石和直接顶垮落矸石共同承载时具有“台阶型”、“对数型”和“S型”三种典型的压缩特性曲线。再次,基于实测分析、数值模拟和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构建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倒梯形覆岩承载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并提出“提前加固巷道顶板,保持顶板完整”、“控制矸石墙鼓出,柱-墙协同承载”、“预防实体煤冲击,控制煤帮破坏”和“控制底鼓,保证巷道断面”的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围岩控制基本原理。同时,提出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原则:即“先固顶→再护帮→后控底”。包括保持顶板完整的“超前支护,强力护表,深部锚固”固顶原则。协同控制巷旁结构的“合理宽度,侧向约束,协同承载”巷旁结构控制和“卸应力、防冲击、控片帮”的实体煤帮控制的护帮原则,以及“转移高应力、保证断面”的底板控制原则。最终形成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体系:(1)顶板与实体煤帮超前加强支护技术;(2)留巷实体煤帮卸压防冲技术;(3)巷旁支护结构协同支护技术。最后,结合2305S-2#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矸石隔离墙和钢管混凝土立柱协同承载、单体+铰接顶梁或单体+π型钢临时支护、长锚索深度加固与顶板滞后注浆加固永久支护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方案,并对矸石充填沿空留巷应用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305S-2#工作面沿空留巷巷道留巷墙体与实体帮移近量与变形量不大,顶板完整性较好,且下沉量较小,底鼓量较大,且部分区段底板硬化破裂。整体来看,留巷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取得了显着成效。

郝晓飞[9](2020)在《新景矿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沿空留巷作为一种无煤柱连续开采方式,能够减少巷道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新景矿3#煤层过去采用留煤柱的护巷方式,不仅需要大量掘进巷道,造成煤炭损失,且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易出现瓦斯超限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以新景矿321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力学测试进行3#煤层围岩地质力学参数的获取,采用理论分析进行基本顶破断形态及其对留巷围岩影响的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探讨及控制技术的验证分析,进而具体给出3213工作面沿空留巷具体实施方案。文中针对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形态及其对留巷围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本顶破断四种情况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确定3213工作面基本顶破断出现在实体煤上方,进一步在基本顶给定基本顶变形下,推导得出基本顶破断致使充填体和实体煤帮产生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表达式,具体得出3213工作面基本顶破断对留巷围岩的影响。通过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的机理,将沿空留巷初采和开采中后期围岩变形分别划分四个和五个阶段,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巷旁C30柔模混凝土墙宽度为1.2 m的合理性,确定沿空留巷作业时,巷道基本支护采用锚杆+锚索+W型钢带+金属菱形网,巷旁充填体采用C30柔模混凝土,临时支护采用“一梁三柱”,形成“基本支护+巷旁充填支护+临时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最后结合3213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具体工程实践,基于矿压监测结果可知沿空留巷效果良好,验证了论文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沿空留巷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易积聚、缓解了矿井通风系统压力和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等技术问题,为矿井带来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所研究成果为新景矿后续沿空留巷作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李海珠[10](2020)在《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高河能源E1302充采面分层充填开采的工程条件为研究背景,运用实验室物理实验、理论研究及分析、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别从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和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两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围岩控制技术措施进行模拟验证,本文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对E1302工作面顶底板进行现场取样,在实验室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量试验,获得煤岩层的(煤)岩力学参数,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针对E1302工作面实际情况,建立简化巷道力学模型,运用塑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围岩应力分布的分区表达式;结合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围岩应力分布的的分区表达式,并将E1302实测数据代入理论公式进行分析,理论分析主要得出:沿空留巷煤柱侧的应力峰值大于充填体侧应力峰值,并且煤柱侧破裂区及塑性区宽度小于充填体侧破裂区和塑性区宽度;(3)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从应力、位移及塑性区三个角度分析充填体强度对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通过研究研究留巷的稳定性,最终得出当充填体强度大于4.5MPa时,有利于留巷的稳定;(4)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研究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留巷前、留巷后两个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分别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三个角度对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这两个阶段的围岩变形规律,从而为留巷的围岩控制技术提供依据;(5)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矩形巷道,提出了基于沿空留巷条件下的围岩承载结构,给出其稳定性判据,并基于此理论,对巷道围岩控制措施进行设计优化,给出优化参数,并运用数值计算的方式进行演算分析,确保支护措施的合理。该论文有图59幅,表11个,参考文献108篇。

二、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新元煤矿3405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3405 工作面工程概况
    2.1 3405 工作面地质条件
    2.2 辅助进风顺槽原有支护方案
    2.3 顶板围岩结构分析
    2.4 煤岩体力学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3 沿空留巷顶板破断与巷道围岩稳定分析
    3.1 沿空留巷顶板围岩活动规律
    3.2 基本顶初次断裂位置分析
    3.3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参数及充填体加固技术研究
    4.1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作用机理
    4.2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结构对比
    4.3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体参数的确定
    4.4 巷旁充填体加固技术方案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时空演化规律
    5.1 FLAC~(3D)数值计算模型
    5.2 3405 辅助进风顺槽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
    5.3 本章小结
6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工业性试验
    6.1 支护方案
    6.2 现场试验
    6.3 矿压观测
    6.4 沿空留巷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3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留巷围岩结构研究现状
        1.3.2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现状
        1.3.3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切顶技术研究现状
        1.3.4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技术路线
2 切顶卸压沿空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
    2.1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
    2.2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分析
        2.2.1 留巷顶板破断结构
        2.2.2 留巷顶板关键块结构
        2.2.3 留巷围岩结构力学分析
        2.2.4 留巷顶板切顶角度
        2.2.5 留巷顶板的切顶高度
        2.2.6 顶板支护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留巷关键参数确定
    3.1 工程条件
    3.2 留巷顶板切缝参数的确定
        3.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2 切顶留巷顶板切顶高度数值模拟分析
        3.2.3 切顶留巷顶板切顶角度数值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的覆岩运动特征
    4.1 留巷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4.1.1 实验目的
        4.1.2 相似模拟研究内容
        4.1.3 相似模型及比例
        4.1.4 模型测点布置
        4.1.5 相似材料选择及材料用量
        4.1.6 试验过程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留巷围岩位移监测变化
        4.3.1 留巷围岩变化演化
        4.3.2 留巷围岩表面位移演化
    4.4 留巷围岩应力监测
    4.5 一次采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变形特征
        4.5.1 模型的建立
        4.5.2 不同时期内切顶卸压对留巷围岩结构特征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留巷围岩控制及工程验证
    5.1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控制
    5.2 留巷挡矸支护
    5.3 留巷顶板切顶爆破方案
    5.4 留巷顶板围岩变形观测方案
        5.4.1 测站布置
        5.4.2 矿压观测数据
        5.4.3 留巷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留巷技术发展现状
        1.2.2 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1.2.3 巷旁支护
        1.2.4 巷内支护
        1.2.5 巷道卸压技术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围岩破坏特征
    2.1 地质条件
        2.1.1 矿井概况
        2.1.2 50108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3 地应力测量
    2.2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覆岩运动及围岩破坏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2.2.1 模型试验装置
        2.2.2 模型试验准备
        2.2.3 试验结果分析—首个工作面回采
        2.2.4 第二个工作面回采
    2.3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覆岩运动及围岩破坏UDEC数值模拟研究
        2.3.1 模型建立
        2.3.2 模型物理力学参数
        2.3.3 模型边界条件
        2.3.4 模拟过程
        2.3.5 沿空留巷覆岩垮落特征及侧向支承压力场
        2.3.6 巷道围岩应力及破坏特征
    2.4 浅埋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破坏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2.4.1 数值模型建立
        2.4.2 巷道开挖与支护模拟
        2.4.3 首个工作面回采与留巷模拟
        2.4.4 第二个工作面回采模拟
    2.5 本章小结
3 沿空留巷顶板力学模型及巷内巷旁支护协同作用分析
    3.1 沿空留巷不同时期顶板运动特征
        3.1.1 前期直接顶岩层运动
        3.1.2 基本顶岩层发生破断
        3.1.3 基本顶岩层回转下沉
        3.1.4 后期基本顶岩层趋于稳定
        3.1.5 巷旁支护体与顶板作用关系
    3.2 顶板力学模型
        3.2.1 基本顶的破坏特征
        3.2.2 关键块B力学参数
    3.3 巷旁支护阻力分析
        3.3.1 前期支护阻力分析
        3.3.2 后期支护阻力分析
    3.4 巷内支护巷旁支护协同作用机理
        3.4.1 锚杆(索)对巷道围岩支护作用分析
        3.4.2 巷内支护对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及对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
    4.1 水力压裂卸压机理
        4.1.1 水力压裂对直接顶形态及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4.1.2 水力压裂对基本顶形态及巷旁支护阻力的影响
    4.2 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协调性分析
    5.1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5.1.1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影响因素
        5.1.2 巷旁支护系统刚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5.2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影响因素
        5.2.2 混凝土支柱变形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5.3 混凝土支柱刚度对围岩及支柱变形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5.3.1 混凝土支柱弹性模量对支柱变形量的影响
        5.3.2 混凝土支柱直径对支柱变形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井下试验
    6.1 工作面布置
    6.2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技术
        6.2.1 支护技术
        6.2.2 水力压裂卸压技术
        6.2.3 “支护—卸压”协同作用关系
    6.3 水力压裂现场试验
        6.3.1 压裂方案
        6.3.2 施工工艺
        6.3.3 水力压裂卸压效果分析
    6.4 “支卸”组合沿空留巷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6.4.1 煤体应力分析
        6.4.2 单元支架受力分析
        6.4.3 混凝土支柱受力分析
        6.4.4 锚杆受力分析
        6.4.5 巷道围岩位移分析
        6.4.6 留巷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煤制油炉渣充填体配比试验及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矿井概况
    2.2 S5-16工作面概况
    2.3 S5-16轨道巷及围岩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巷旁充填体对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影响研究
    3.1 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和变形规律
    3.2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煤制油巷旁充填体材料可行性研究
    4.1 煤制油炉渣现状
    4.2 炉渣级配分析
    4.3 炉渣作为巷旁充填材料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制油炉渣巷旁充填体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充填料配比试验
    5.3 炉渣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5.4 巷旁充填材料性能要求
    5.5 本章小结
6 煤制油炉渣沿空留巷数值模拟与支护技术模拟研究
    6.1 数值模型建立
    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S5-16轨道巷锚索补强方案
    6.4 S5-16轨道巷补强加固效果数值模拟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青龙同昌煤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切顶卸压围岩结构运动及失稳特征演化规律研究
    2.1 试验巷道生产地质条件
    2.2 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失稳演化规律研究
    2.3 切顶沿空留巷数值模型建立
    2.4 坚硬顶板沿空留巷切顶卸压效果分析
    2.5 切顶角度对沿空留巷围岩稳定的影响规律
    2.6 切顶高度对沿空留巷围岩稳定的影响规律
    2.7 本章小结
3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承载响应特征及参数研究
    3.1 切顶对充填体载荷变形影响分析
    3.2 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3.3 巷旁充填体宽度的确定
    3.4 巷旁充填体预应力承载结构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围岩破坏承载特征的控制技术研究
    4.1 沿空留巷围岩破坏承载特征分析
    4.2 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参数研究
    4.3 沿空留巷巷内支护方案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践
    5.1 留巷施工及定向预裂爆破工艺
    5.2 矿压观测内容及布置方案
    5.3 沿空留巷实测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凉水井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采空区下沿空留巷位置的确定
    2.1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
    2.2 采空区下部沿空留巷位置确定的理论分析
    2.3 上位煤开采后下部岩层变形特征
    2.4 采空区下部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关键参数研究
    3.1 切顶卸压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切顶高度的确定
    3.3 切顶角度的确定
    3.4 炮孔间距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薄煤层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4.1 卸压后沿空留巷力学模型分析
    4.2 薄煤层沿空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工业性试验
    5.1 薄煤层沿空留巷方案
    5.2 巷道矿压监测及分析
    5.3 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坚硬顶板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机理分析
    2.1 15209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
    2.2 坚硬顶板弱化机理分析
    2.3 沿空留巷顶板运动特征及围岩结构力学模型
    2.4 爆破切顶卸压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坚硬顶板切顶巷旁充填留巷围岩技术分析
    3.1 不同切顶高度下围岩应力分析
    3.2 不同切顶角度对留巷的影响
    3.3 聚能预裂爆破技术
    3.4 巷旁支护阻力对对切顶留巷围岩变形的影响
    3.5 巷内支护技术
    3.6 本章小结
4 工业性试验
    4.1 巷道围岩控制方案
    4.2 巷道围岩监测方案
    4.3 巷道围岩监测结果
    4.4 巷旁施工及效果图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矸石充填研究现状
        1.2.2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预期目标
        1.4.1 预期目标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深井采空区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
    2.1 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覆岩移动实测
        2.1.1 1302N-1充填工作面概况
        2.1.2 监测方案设计与布置
        2.1.3 监测数据分析
    2.2 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覆移动特征
        2.2.1 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有关概念
        2.2.2 上覆岩层“三带”分布特征
        2.2.3 老顶破断形式及特征
        2.2.4 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特征及力学模型
    2.3 深井综采工作面覆岩移动数值模拟
        2.3.1 数值模拟内容
        2.3.2 计算模型及参数
        2.3.3 采场覆岩屈服与破坏规律
        2.3.4 采场覆岩裂隙场演化规律
        2.3.5 采场覆岩移动规律
        2.3.6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井工作面煤岩体力学特性试验
    3.1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3.1.1 煤、岩试样选取与加工
        3.1.2 试验方案与方法
        3.1.3 试验结果
    3.2 破碎矸石的级配效应
        3.2.1 试验方案设计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采空区充填矸石压缩特性
    3.4 破碎岩样压缩及其承载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4.1 采场覆岩整体移动特征
    4.2 沿空留巷区域围岩受力特征
        4.2.1 沿空留巷围岩受载历程
        4.2.2 沿空留巷围岩应力传导机制
        4.2.3 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结构与变形特征
        4.2.4 沿空留巷顶板与巷旁支护体变形机制分析
        4.2.5 沿空留巷实体煤帮变形机理分析
        4.2.6 沿空留巷底板围岩变形机理分析
    4.3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与支护原则
    4.4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4.4.1 矸石墙+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体沿空留巷围岩支护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井矸石充填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工作面地质条件
        5.1.2 工作面平巷支护
        5.1.3 工作面采充概况
    5.2 沿空留巷方案与工艺
        5.2.1
        5.2.2 沿空留巷巷道支护
    5.3 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活动特征分析
    5.4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效果监测分析
        5.4.1 留巷巷道表面变形
        5.4.2 矸石隔离墙体膨胀变形
        5.4.3 留巷隔离墙体承载性能
        5.4.4 钢管混凝土立柱钻底情况
        5.4.5 留巷隔离墙体锚杆及顶板锚索受力特征
        5.4.6 留巷整体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新景矿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沿空留巷覆岩活动规律研究现状
        1.2.2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研究现状
        1.2.3 巷旁充填材料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围岩地质力学测试
    2.1 工作面概况
    2.2 巷道地应力测试
    2.3 煤岩体强度测试
    2.4 围岩结构观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形态及对留巷围岩的影响
    3.1 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形态
    3.2 基本顶破断对留巷围岩的影响
        3.2.1 沿空留巷基本顶破断位置类型分析
        3.2.2 基本顶破断对留巷围岩变形的影响
        3.2.3 3213工作面沿空留巷实例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及围岩控制技术
    4.1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
        4.1.1 初采期间渐次增压与长期变形
        4.1.2 开采中后期强烈来压与剧烈变形
    4.2 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2.1 巷旁充填体作用机理
        4.2.2 巷旁充填体合理宽度验证分析
        4.2.3 充填墙体承载力验算
    4.3 留巷内围岩控制技术
        4.3.1 留巷内基本支护方案
        4.3.2 巷旁充填体支护参数设计
        4.3.3 临时支护与补强支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践与效果分析
    5.1 沿空留巷劳动组织与生产系统
        5.1.1 沿空留巷劳动组织
        5.1.2 沿空留巷生产系统
        5.1.3 沿空留巷施工工艺
    5.2 留巷期间矿压观测
        5.2.1 监测目的
        5.2.2 监测内容和方法
        5.2.3 监测结果分析
    5.3 技术效果评价
    5.4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工程概况
    2.1 充采面工程地质概况
    2.2 充采面岩(煤)体力学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3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1 巷道围岩力学模型简化假设
    3.2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解析解
    3.3 充采面沿空留巷两侧围岩应力实例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充采面巷旁充填体强度对沿空留巷稳定性影响研究
    4.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强度对巷道稳定性影响数值计算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充采面留巷不同阶段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5.1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特征数值计算分析
    5.2 本章小结
6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6.1 充采面沿空留巷复合承载结构强度力学研究
    6.2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措施
    6.3 充采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模拟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元煤矿3405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 贾捷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切顶卸压沿空留巷顶板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 孙兵军.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3]浅埋煤层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技术[D]. 张晓.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2)
  • [4]煤制油炉渣充填体配比试验及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焦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青龙同昌煤矿坚硬顶板切顶充填留巷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及控制研究[D]. 原建强.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凉水井煤矿采空区下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 樊在壮.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工作面切顶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研究[D]. 王锴.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原理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 孙广京.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新景矿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D]. 郝晓飞.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10]高河矿分层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研究[D]. 李海珠.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沿空留巷回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