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 Fas 配体和可溶性 Fas 受体水平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 Fas 配体和可溶性 Fas 受体水平

一、The Serum Levels of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oluble Fas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论文文献综述)

王欢[1](2014)在《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 FCM)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准确测定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进一步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阐明参附注射液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为临床应用益气温阳中药提供实验依据,并从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免疫炎症机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患者进行纽约心功能(NYHA)评估后纳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组;将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冠心病非慢性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为Ⅲ级、Ⅳ级患者根据心肾阳虚证辨证依据分为心肾阳虚证心力衰竭(XSYX组)、非心肾阳虚证心力衰竭(FXSYX组)。对心肾阳虚证心力衰竭患者随机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大约10±2天。所有入组患者清晨收集EDTA抗凝及肝素抗凝血浆样本,其中肝素抗凝血浆样本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EDTA抗凝血浆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IL-10及TGF-β1水平,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NT-proBNP水平。同时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相关各项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数据。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NYHA II级25例,NYHA III级35例,NYHA IV级33例),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患者32例(NYHAI级)。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其中心肾阳虚证56例,非心肾阳虚证12例。经统计学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冠心病非慢性心力衰竭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SYX与FXSYX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IL-10较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明显升高,而LVEF、FS、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TGF-β1水平较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NT-proBNP、LVEDD较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非心肾阳虚证患者升高,而LVEF、FS、CD4+比例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非心肾阳虚证患者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疗效:对照组显效6例(20.00%),有效15例(50.00%),无效8例(26.67%),加重1例(3.33%)。治疗组显效7例(26.92%),有效17例(65.38%),无效2例(7.69%),加重0例(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心肾阳虚证证候疗效分析:对照组显效4例(13.33%),有效15例(50.00%),无效9例(30.00%),加重2例(6.67%)。治疗组显效9例(34.62%),有效16例(61.54%),无效1例(3.85%),加重0例(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与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NT-proBNP及血浆IL-10、TGF-β1的影响: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浆NT-proBNP及IL-10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TGF-β1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浆NT-proBNP及IL-10水平下调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TGF-β1上调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表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免疫激活状态。2.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水平低于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10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4.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比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均低于非心肾阳虚证患者,表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较非心肾阳虚证存在较强的免疫激活状态。5.参附注射液具有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及改善心肾阳虚证证候的作用,表明其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有效药物之一。6.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免疫学机制可能是上调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及血浆TGF-β1水平,降低外周血NT-proBNP及血浆IL-10的水平,减轻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证候达到治疗的作用。

唐浩勋,袁越,王利平,林利[2](2013)在《探讨可溶性Fas与可溶性Fas配体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与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例EFE患儿为试验组,同期门诊2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为对照组。取血后测量血清中sFas/sFas-L含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年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2.3)kg、(10.0±1.9)kg,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1±125.1)pg/ml、(306.4±228.4)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23.5±668.7)pg/ml、(1259.8±719.8)pg/ml,P>0.05)]。同时将试验组患儿按预后分层,死亡病例与病情无缓解患儿合并为预后不良组,病情好转者为普通组。对照组、普通组与预后不良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4±228.4)pg/ml、(234.8±141.4)pg/ml、(184±44)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59.8±719.8)pg/ml、(985.6±671.1)pg/ml、(1137.2±725.4)pg/ml,P>0.05]。结论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EF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无显着作用。

王娟[3](2012)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慢性心衰证候分布组合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多项生物学指标检测和代谢组学核磁波谱分析,将一般统计学方法与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挖掘与疾病及证候相关的代谢物,并与代谢路径结合,提取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证候特征指标群,为慢性心衰证候客观化诊断及中药复方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横断面研究:全面采集630例慢性心衰患者人口学资料、现病史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及诊断结果,对证候属性进行判别,描述慢性心衰证候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2.慢性心衰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研究: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各证候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特征提取,在此基础上用神经感知器方法构建各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3.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对比46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和15例健康人1H-NMR的血浆代谢物谱,寻找与疾病和证候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群,将其与代谢通路结合,为慢性心衰及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研究结果(一)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6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男性居多,构成比为58.25%。55岁以下患者占14.92%,55岁到70岁之间患者占35.24%,70岁以上患者占49.84%。纳入患者的原发病为冠心病、高心病和扩心病,其中冠心病患者占61.95%,高心病患者占29.22%,扩心病患者占8.83%。心功能I级患者占2.22%,心功能Ⅱ级患者人数占24.92%,心功能Ⅲ级患者占51.11%,心功能Ⅳ级患者占21.75%。合并症按出现频次高低依次为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高血脂症等。2.630例慢性心衰患者出现8种证候,其中气虚证为基本证候,其次为血瘀证和水停证,再次为阴虚证、痰浊证、阳虚证、热证和气滞证。证候组合方式有单一证型、证组合、三证组合、四证组合、五证组合和六证组合型。气虚证为最常见的单证型,占45.16%;二证组合以气虚血瘀最多,占53.98%;三证组合以气虚血瘀水停最多,占35.22%;四证组合以气虚血瘀阳虚水停最多,占23.9]%;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阳虚水停兼夹痰浊证最多,占58.70%;六证组合仅1例,为气虚血瘀阳虚水停兼夹阴虚痰浊证。其中以三证组合方式为最常见,其次是四证组合和两证组合。性别、年龄、原发病因、心功能和并发症等可影响慢性心衰证候分布。(二)慢性心衰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研究1.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气虚证指标为BASO、RBCHGB等;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血瘀证指标为:LYMPH、LYMPHL、MONO等;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痰浊证指标为:WBC、NEUT、LYMPH等;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水停证指标为:WBC、BASO、NEUT1等;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阴虚证指标为:WBC、MONO、EO等;经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阳虚证指标为:RBC、HGB、MCH等。2.运用神经网络MLP(多层感知器)方法对慢性心衰各证候的理化指标群进行建模处理,血瘀证测试样本和预测样本中的准确率分别为75.4%和82.4%;痰浊证测试样本和预测样本中的准确率分别为79.3%和83.3%;水停证测试样本和预测样本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和81.0%;阴虚证测试样本和预测样本中的准确率分别为83.0%和82.4%;阳虚证测试样本和预测样本中的准确率分别为91.1%和90.5%。(三)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1.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和健康人血浆1H-NMR代谢组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图中主成分积分值基本集中分布于椭圆形散点图(95%置信区内)的4个区域,无明显交叉和重叠,表明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存在血浆成分代谢产物谱的显着差异。其中慢性心衰患者组乳酸、肌酸、脯氨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组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2.慢性心衰血瘀证患者与非血瘀证患者CPMG谱图差异代谢物包括组氨酸、甘氨酸、缬氨酸等下降,乳酸、丙氨酸、丙酮酸等升高;LED图谱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3.慢性心衰痰浊证患者血浆CPMG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丙氨酸、葡萄糖、胆碱等下降,乳酸升高。血浆LED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下降。4.慢性心衰水停证患者血浆CPMG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葡萄糖、胆碱、TMAO等下降,乳酸、丙氨酸、乙酸等升高。血浆LED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下降。5.慢性心衰阴虚证患者血浆CPMG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葡萄糖、缬氨酸、脯氨酸等降低,乳酸、糖蛋白升高。血浆LED图谱差异代谢物为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糖蛋白的升高。6.慢性心衰阳虚证患者血浆CPMG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葡萄糖、脂蛋白降低,乳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升高。血浆LED图谱差异代谢物包括谷氨酸、糖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结论1.通过研究,认识到慢性心衰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的特点及病因分布情况,结合指南精神,提醒我们全方位、多靶点介入以控制危险因素并积极治疗高危人群原发病,有助于预防发展为心力衰竭,或延缓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进程。慢性心衰证候分布以气虚、水停、血瘀、痰浊、阴虚和阳虚为常见证候,气虚血瘀水停为关键病机,探讨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中医药如何防治心力衰竭,减轻并发症,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2.贫血倾向和肾功能损害是慢性心衰气虚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红细胞体积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为血瘀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血脂紊乱,炎性反应、高尿酸水平等为痰浊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炎性反应,高尿酸,补体系统抑制等可能为水停证的内在生物学基础;炎性反应,贫血倾向,血脂紊乱等为阴虚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贫血倾向,肝功下降,免疫激活等为阳虚证可能的内在生物学机制。本研究在运用ROC曲线和逻辑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理化指标相互印证和补充并阐述其生物学意义后,对慢性心衰主要证候相关理化指标群进行人工网络建模处理,在测试和预测样本中都得到较高准确率,因此在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过程中应将多种数据发掘方法互参以揭示证候本质所在。3.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和健康人血浆分析结果显示OPLSDA模式识别效果优于PCA,可以降低临床样本不均一性,提高模式识别的分类效果,在临床数据分析中值得推广。慢性心衰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反映慢性心衰状态下能量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减弱、血液微循环障碍及抗损伤修复减退的病理机制。此外,慢性心衰各证候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所建模型能够将各组区分,其中小分子代谢物较大分子代谢物差异更明显,表明代谢组学技术及方法可通过代谢模式实现中医证型区分,为更好地将代谢组学方法用于疾病/证候的判别分析做了有益的探索。

杨兆颖,李金梁,刘文娟,吴绥生[4](2011)在《联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可溶性Fas和sFasL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对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sCD40L、sFas和sFasL的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前,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非常显着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芳,马宏伟,杨桂芝,杨桂凤,赵学慧[5](2008)在《卡维地络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凋亡基因PDCD5及sFas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卡维地络对高龄(>75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凋亡基因PDCD5及sFa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0月10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络递增剂量治疗(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安慰剂组),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正常组)。观察卡维地络治疗高龄CHF患者的疗效,外周静脉血凋亡基因PDCD5血清抗体变化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DCD5抗体、血清可溶性Fas水平高于正常组,治疗后治疗组血压、心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DCD5抗体滴度、sFas水平降低。结论卡维地络适于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治疗后基因PDCD5及sFas下降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杨模国,蒲晓群[6](2008)在《卡维地洛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血清可溶性Fas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在洋地黄、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和安慰剂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卡维地洛组和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均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舒张末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和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d),D/T=LVEDD/(IVSTd+LVPWTd);并以ELISA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sFas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显着改善,卡维地洛组LVEDD[(60.5±6.7)mmvs(66.3±6.3)mm,P<0.05],FS[(23.8±6.4)%vs(17.8±6.1)%,P<0.05],EF[(49.4±9.8)%vs(41.3±6.2)%,P<0.05],D/T[(3.08±0.62)mmvs(3.69±0.79)mm,P<0.05]改善比安慰剂组更显着。治疗前两组CHF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sFas水平的降低比安慰剂组的降低更为显着[(0.94±0.26)μg/Lvs(1.18±0.32)μg/L,P<0.05],sFas水平与EF呈显着负相关(r=-0.73,P<0.001)。结论①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对CHF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卡维地洛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表现在心脏重构得到改善。②血清sFas水平可能间接反映CHF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状态;卡维地洛对心脏重构的改善可能与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有关。

周凤娇[7](2008)在《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文中提出1.理论研究简单介绍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回顾了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详细分析了现代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及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特色和优势,详述了目前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诊治情况,回顾了养心康片治疗心力衰竭的既往研究情况,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方向。2.实验研究2.1研究目的通过复合造模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动物模型,探讨养心康片对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养心康片在临床上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改善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2动物造模、分组SPF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8只,造模组72只。造模组再分为药物空白组(模型组)、养心康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24只,采用“控食+力竭游泳+心得安”的方法造模。2.3给药方法:养心康高、低剂量组在造模开始即分别给予高剂量、低剂量养心康灌胃,正常对照组及药物空白组以蒸馏水灌胃。2.4检测指标心气虚证候的观察,体重、力竭游泳运动时间、呼吸频率、尿量,心脏彩超,血清脑钠素(BNP)、肌钙蛋白I(cTnI)、可溶性Fas(sFa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ATP、ADP、AMP含量,心肌线粒体Na+—K+—ATP酶活性、线粒体呼吸功能以及心肌病理切片、透射电镜观察2.5结果2.5.1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采用“控食+力竭游泳+心得安”进行造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逐渐出现了倦怠乏力,精神萎靡,鼻尾透青色等体征,但无肢体水肿情况,各组各时间点的24h尿量也无统计学差异。造模各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空白组呼吸频率加快;空白组EF值、FS值均降低,而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大;空白组血清BNP水平也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或者高度显着性。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也显示了空白组心肌结构的明显病变。这些均说明了运用“控食+力竭游泳+心得安”造成心力衰竭模型取得成功,且该模型为轻度心衰模型。2.5.2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本研究采用“控食+力竭游泳+心得安”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心气虚证模型。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心气虚证候表现,且造模各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空白组呼吸频率加快,EF值、FS值均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减低,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或者高度显着性。根据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心功能评价等多种心气虚证模型评价方法,说明心气虚证造模成功,且该模型稳定持久。2.5.3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的变化造模后,空白组血清BNP、sFas、cTnI水平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或者高度显着性。说明心气虚证大鼠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存在着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等变化。2.5.4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自由基代谢情况在各阶段空白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减低,丙二醛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着性。说明大鼠体内出现了自由基代谢紊乱,出现了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2.5.5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造模结束次日空白组心肌线粒体增生,体积增大,压迫肌原纤维,线粒体形状大小不一,结构不清,嵴变稀疏,部分溶解、断裂。造模后2周见心肌线粒体明显减少,结构不清,造模后12周也见线粒体体积增大,结构不清。说明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存在线粒体肿胀、嵴变稀疏,部分溶解、断裂等超微结构改变。空白组大鼠各阶段心肌线粒体Na+—K+—ATP酶活性、呼吸控制率(RCR=R3/R4)、氧化磷酸化效率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或者高度显着性,表明心气虚证大鼠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减低,使ATP生成减少,心肌ATP、ADP含量减低,而AMP含量上升,能荷(EC)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或者高度显着性。因此心气虚证大鼠体内出现了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也出现了能量代谢的紊乱。2.5.6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病理及电镜结果正常组未见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空白组大鼠切片可见心肌细胞横纹模糊,颗粒变性,间质内见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电镜下观察,可见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明暗带结构不清甚至肌原纤维溶解、消失,呈大片空泡化。早期线粒体增生、肿胀,后期则明显减少。还可见细胞核固缩,多个核仁,核膜不清等心肌细胞损伤、凋亡现象。说明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出现了明显炎症反应甚至坏死,发生了超微结构紊乱,同时有心肌细胞凋亡现象。2.5.7养心康对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作用及其机制养心康高、低剂量组心气虚证候表现比空白组提前16天恢复正常;呼吸频率未见明显加快;心脏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功能未见减低。养心康还降低了大鼠血清BNP、cTnI、sFas水平: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的水平;提高了大鼠心枷吡L锤a+—K+—ATP酶活性,增强了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提高了大鼠心肌ATP含量。说明了养心康具有补益心气、防止心气耗竭,提高大鼠活动耐量,促进心气虚证恢复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养心康片改善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了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改善了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减轻了心肌损伤,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心室的重构,保护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6结论运用“控食+力竭游泳+心得安”造成心力衰竭心气虚证模型是可行的,且其模型是稳定持久的,得到了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的验证。研究还表明,养心康不仅能够补益心气,防止心气耗竭,促进心气虚证的恢复,还能够保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这将为临床运用养心康进行心力衰竭的一、二级预防,提前干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抑制或者减缓心室重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提供理论依据。3临床回顾分析3.1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与心衰ABCD分期、NYHA分级、心衰类型等的关系,为心力衰竭的中医整体辨证治疗提供参考。3.2研究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2002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有关SHF的诊断标准,收集心衰各期的病例共255例,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3结果3.3.1所有病例的特点在心衰各期的患者中,常见的证型是气虚血瘀夹痰;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冠心病;1-3个危险因素最多见。临床中处于心衰B期、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很普遍。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的患病率较高,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舒张功能不全。3.3.2各证型与ABCD分期的关系随着证型从气虚、血瘀、痰浊向气阴两亏、阳虚水泛的发展,心衰分期也随着增高。气虚、血瘀、痰浊证主要处于B期;而气阴两亏以C期为主,阳虚水泛则主要处于D期。3.3.3各证型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各证型的心功能分级随着气虚、血瘀、痰浊向气阴两亏、阳虚水泛的发展而增高。单纯气虚证的心功能全都是Ⅰ级,夹血瘀、痰浊者也以心功能Ⅰ级为主。气阴两亏主要以Ⅲ、Ⅳ级为主,阳虚水泛证则以Ⅳ级多见。3.3.4各证型与心衰类型的关系随着气虚、血瘀、痰浊向气阴两亏、阳虚水泛的发展,心衰类型由舒张功能不全转向收缩功能不全或者两者兼有。气虚、血瘀、痰浊以单纯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气阴两亏、阳虚水泛证型均以收缩功能不全或者合并舒张功能不全为主。3.3.5各证型危险因素个数的分析各证型危险因素个数的多少随着证型兼夹的变化而变化,证型兼夹程度越高,体现了其危险因素可能越多;兼夹证类似者其危险因素的个数也比较一致。3.3.6各证型基础疾病的分析气虚、血瘀、痰浊证主要见于高心、冠心的患者,气阴两亏、阳虚水泛证型主要见于扩心、先心、风心等其他基础病。3.3.7兼夹证分析气虚、血瘀、痰浊是心衰患者常见的兼夹证候,但各兼夹证的心功能分期、分级没有统计学差异4结论心衰的中医证型跟心衰分期、分级、心衰类型、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处于心衰B期、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很普遍,且其主要证型是心气虚证,或夹血瘀、痰浊。

李国荣[8](2007)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Fas及Fas配体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Fas配体(FasL)的水平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探讨Fas/FasL系统功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sFas和FasL的含量,与正常老年对照组比较。并分析其与性别、用药情况、PANSS量表症状评定得分和病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Fas的浓度(10.92±3.49 ng.ml-1)高于正常对照组(9.70±2.00 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FasL的浓度(47.30±20.92 pg.ml-1)与对照组(40.28±19.56 pg.ml-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Fas的浓度(12.33±3.82 ng.ml-1)高于女性(9.61±2.59 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的sFas浓度(11.97±4.44 ng.ml-1)高于对照组(9.70±2.00 ng.ml-1)和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10.13±2.81 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女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Fas浓度与PANSS量表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成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Fas含量增高,且与PANSS量表症状评定得分、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以及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sFas/FasL系统功能的改变。

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魏太星[9](2004)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 Ⅰ )的水平。方法 6 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心功能分级 (NYHA)分为 3组 :Ⅱ级组 2 0例 ,Ⅲ级组 2 0例 ,Ⅳ级组 2 2例 ;另设 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也有显着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伍伟锋,刘唐威,冯震博,陶新智,朱立光,李佳荃[10](2003)在《扩张型心肌病血清sFas/sFasL水平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 (DCM)血清 s Fas/s Fas L 水平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检测 30例DCM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可溶性 Fas(s Fas)、可溶性 Fas配体 (s Fas L)水平 ,并对其中 1 3例 DCM患者 (A组 )和 5例死于非心血管疾病的尸检患者 (B组 )的心肌组织进行原位细胞凋亡 (TU NEL 法 )检测和凋亡细胞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1DCM组血清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 P<0 .0 1 ) ,并且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明显升高 (P<0 .0 1 ) ;2 A组的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 B组 (P<0 .0 1 ) ,并且 A组中 6例心功能 、 级患者的 AI明显低于 7例心功能 、 级的 AI(P<0 .0 1 ) ,但仍明显高于 B组 (P<0 .0 1 ) ;3AI≥ 1的 DCM患者血清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均明显高于AI<1患者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 (均 P<0 .0 1 )。结论 :Fas/Fas L 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 DC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凋亡是 DCM的心肌细胞丢失和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机制 ,并且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CM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二、The Serum Levels of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oluble Fas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Serum Levels of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oluble Fas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论文提纲范文)

(1)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零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免疫炎症机制
    综述二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机理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1水平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1水平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 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1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心力衰竭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心衰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慢性心衰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前言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研究
    前言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慢性心衰中医证候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前言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4)联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可溶性Fas和sFasL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慢性心力衰竭组
        1.1.2 正常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血清sCD 40L水平测定
        1.2.3 血清sFas和sFasL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卡维地络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凋亡基因PDCD5及sFas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给药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卡维地洛剂量耐受性
    2.2 卡维地洛临床疗效
    2.3 血清PDCD5抗体、可溶性Fas (sFas) 测定结果 (安慰剂组未行PDCD5测定)
3 讨论

(7)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
        1.2 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治疗策略
        1.3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的相关研究
    2.祖国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3.1 病因病机
        3.2 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3.3 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3.4 中医治法研究
    4.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4.1 病因病机
        4.2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
        4.3 无症状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5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势
    6 养心康片方药解析及其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基础
        6.1 养心康片方药解析及药效学研究
        6.2 既往有关养心康方面的研究基础
    7.问题及展望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动物造模
        2.3 动物分组及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动物取材方法
        2.6 有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2.7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心气虚证候观察
        3.2 不同时间点各组体重比较
        3.3 力竭游泳运动时间比较
        3.4 大鼠呼吸频率比较
        3.5 大鼠尿量情况比较
        3.6 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3.7 各组大鼠血清脑钠素(BNP)比较
        3.8 各组大鼠肌钙蛋白I(cTnI)比较
        3.9 各组大鼠可溶性Fas(sFas)比较
        3.10 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
        3.11 各组大鼠丙二醛(MDA)比较
        3.12 各组大鼠心肌ATP含量的比较
        3.13 各组大鼠心肌ADP含量的比较
        3.14 各组大鼠心肌AMP含量的比较
        3.15 各组大鼠心肌能荷(EC)的比较
        3.16 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Na~+—K~+ATP酶的比较
        3.17 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的比较
        3.18 各组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比较
        3.19 心肌病理切片结果
        3.20 心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讨论
        4.1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4.2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4.3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血清脑钠素水平的变化
        4.4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
        4.5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
        4.6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自由基代谢情况
        4.7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4.8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大鼠心功能的改变
        4.9 养心康对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5.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回顾分析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充血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2.2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2.3 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2.4 慢性心力衰竭分期标准
        2.5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6 病例纳入标准
        2.7 病例排除标准
        2.8 病例资料
        2.9 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所有病例分析
        3.2 各证型的分布特征
        3.3 兼夹证分析
    4.讨论
        4.1 所有病例特点分析
        4.2 各证型相关分析
        4.3 兼夹证分析
    5.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大鼠心脏彩超图
    2.大鼠心肌病理切片
    3.大鼠心肌电镜图片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Fas及Fas配体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10)扩张型心肌病血清sFas/sFasL水平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测定:
    1.3 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DCM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 (表1) :
    2.2 13例DCM的心肌组织原位细胞凋亡 (TUNEL法) 检测结果:
    2.3 DCM的心肌组织AI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关系 (表2) :
3 讨 论

四、The Serum Levels of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oluble Fas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论文参考文献)

  • [1]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D]. 王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2]探讨可溶性Fas与可溶性Fas配体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病中的作用[J]. 唐浩勋,袁越,王利平,林利.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03)
  • [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D]. 王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4]联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可溶性Fas和sFasL的临床意义[J]. 杨兆颖,李金梁,刘文娟,吴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4)
  • [5]卡维地络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凋亡基因PDCD5及sFas表达的影响[J]. 李芳,马宏伟,杨桂芝,杨桂凤,赵学慧. 西部医学, 2008(05)
  • [6]卡维地洛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血清可溶性Fas的影响[J]. 杨模国,蒲晓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06)
  • [7]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D]. 周凤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8]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Fas及Fas配体的变化[D]. 李国荣. 浙江大学, 2007(02)
  • [9]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水平的研究[J]. 杨建峰,魏经汉,董建增,陈庆华,魏太星. 中国综合临床, 2004(08)
  • [10]扩张型心肌病血清sFas/sFasL水平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J]. 伍伟锋,刘唐威,冯震博,陶新智,朱立光,李佳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06)

标签:;  ;  ;  ;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 Fas 配体和可溶性 Fas 受体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