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次分娩1例上颈段断裂

连续2次分娩1例上颈段断裂

一、连续2次分娩出现宫颈上段破裂1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林[1](2021)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60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特点,并比较次全子宫切除及全子宫切除在产科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次全子宫切除组和全子宫切除组,分别含27例、33例病例。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我院2008~2019年因产科因素行急症子宫切除的患者共60例,子宫切除率为0.22%(60/27627)。2.因胎盘植入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比例高于次全子宫切除组(26/33与11/27,X2=9.094,P=0.003),其他因素引起的子宫切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全子宫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和输注血制品量均高于次全子宫切除组[4000(1400~5800)与2100(1000~3000)ml,Z=-2.260,P=0.024;17(8~30)与10(2~25)U,Z=-1.398,P=0.162]。4.全子宫切除组泌尿外科、介入科、ICU参与治疗的比例高于次全子宫切除组[14/33与4/27,X2=5.390,P=0.020;5/33与2/27,P=0.442;12/33与9/27,X2=0.060,P=0.807]。5.1例患者因术后一周出现高热、腹泻转上级医院,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围生儿死亡率为7.02%(4/57)。结论:1.我院产科2008-2019年分娩总量为27627人,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22%(60/27627)。2.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我院产科实施急症子宫切除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发生子宫严重感染;产后出血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胎盘植入。3.近年产科次全子宫切除率逐渐下降,全子宫切除率呈升高趋势,与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升高有关。

高妍[2](2021)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由于胎盘植入能够引发许多不良围生期妊娠并发疾病,该病种已被人们划分为妇产科的一类危重症疾病,权威文献报道,该病产时失血量90%产妇超过3000ml,10%产妇产时可达10000ml以上的失血量,患者子宫切除率55%,患者病死率达7%。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公认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拟建立胎盘植入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诊断阈值。根据联合评分预测模型筛选出诊断结果≥5分预估为胎盘植入且均在我院行超声引导腹主动脉球囊预置阻断术的患者,分析球囊放置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探讨超声引导预置腹主动脉球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拟为临床提供一套针对胎盘植入的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8月我院产后确诊前置胎盘患者病例120例,以剖宫产手术情况或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分组,包括正常、粘连组(正常前置胎盘不伴植入52例,粘连型胎盘植入25例)和植入组(植入型胎盘植入38例,穿透型胎盘植入5例),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指标。建制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诊断阈值、灵敏性及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漏诊及误诊率。两种方法对疾病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使用kappa检验。2、模型诊断结果中,其中39例孕妇分值≥5分预估为胎盘植入,筛选出其中1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该19例患者均在我院行术中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分析19例患者的剖腹产产时失血量、子宫切除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内外公认的引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和胎盘植入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对公认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加以编制,建立联合评分预测模型,模型中的统计项目包括胎盘厚度、胎盘与子宫蜕膜界面的连续性、胎盘覆盖处子宫肌层低回声带厚度、胎盘血窦、胎盘内及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内血流信号、膀胱线、剖宫产史、既往阴道分娩或流产史,每项赋值2分,总分16分。2、将120位孕妇超声图像特征和病史依照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进行赋分,正常、粘连组评分结果:中位数为2,第25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1和3,植入组评分结果:中位数为6,第25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5和9,组间比较P<0.001。ROC曲线分析截断值为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62,诊断效能最好,即联合评分模型诊断结果≥5分时预估为胎盘植入,<5分时预估为正常胎盘或粘连型胎盘。以5分为诊断阈值,模型诊断为正常、粘连组81例,植入组39例。金标准确诊为正常、粘连组77例,植入组43例。诊断灵敏性为81.4%、特异性为94.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各为89.7%、90.1%,漏诊率18.6%,误诊率5.2%。kappa检验对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诊断胎盘植入与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值为0.778,P<0.001,两者诊断具有一致性,一致性较好。3、筛选出的19例行球囊介入手术的患者,球囊放置成功率100%,同多数文章记载数据一致,剖腹产产时失血量820(620,1600)ml,平均(1216.3±769.2)ml,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000ml出血量,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概率26.3%(5/19),较文献报告的55%切除率低。结论:1、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分析结果≥5分,判断为植入组,<5分判断为正常、粘连组,诊断灵敏性81.4%,特异性94.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各为89.7%、90.1%,漏诊率18.6%,误诊率5.2%,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于帮助产科医生提早了解孕妇病情,针对孕妇病情做出最妥帖的治疗预案有极大的意义。2、当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分析结果≥5分时选用超声辅助球囊介入术,不仅有减少产妇分娩期间失血量的疗效,还能降低生殖器官的切除率,产妇及胎儿的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通过随访发现,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以及侵入的范围对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有较大影响。3、使用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进行诊断时,位于子宫后壁的前置胎盘,且产妇行剖宫产、人流术终止妊娠等孕产史复杂的情况下,较容易出现误诊,此时检查者要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作出诊断。

姚新敬[3](2020)在《230例Ⅰ、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230例Ⅰ、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了解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UAC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组织清除术、超声监视下清宫术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Ⅰ、Ⅱ型CSP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不同类型CSP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Ⅰ、Ⅱ型CSP患者,将采取UACE联合宫腔镜清宫术58例(Ⅰ型31例、Ⅱ型27例)设为栓塞组、采取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组织清除术43例(Ⅰ型33例、Ⅱ型10例)设为宫腔镜组、采取超声监视下清宫术129例(Ⅰ型96例、Ⅱ型33例)设为清宫组,将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诊疗经过、预后等相关数据,使用SPSS26.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67例(占29.1%);仅表现为下腹痛的29例(占12.6%);两者兼有的37例(占16.1%);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97例(占42.2%)。2.分别对Ⅰ、Ⅱ型CSP三组患者的基本病史资料和治疗前的临床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将Ⅰ型CSP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将Ⅰ型CSP三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住院时间最长,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住院时间最短。5.将Ⅰ型CSP三组患者住院费用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住院费用最多,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住院费用最少。6.将Ⅰ型CSP三组患者术后血h 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栓塞组与清宫组、宫腔镜组与清宫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清宫组术后血h 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长于其他两组。7.将Ⅰ型CSP三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将Ⅱ型CSP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栓塞组与清宫组、宫腔镜组与清宫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清宫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两组。9.将Ⅱ型CSP三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住院时间最长,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住院时间最短。10.将Ⅱ型CSP三组患者住院费用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住院费用最多,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住院费用最少。11.将Ⅱ型CSP三组患者术后血h 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术后血h 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最短,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所需天数最长。12.将Ⅱ型CSP三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仅栓塞组与清宫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栓塞组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宫腔镜组,清宫组成功率最低。13.三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出血情况:清宫组术中出血量大于100m L的6例(I型1例,Ⅱ型5例),均通过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压迫后出血量减少,宫腔镜组与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均小于100m L。三组患者术中无一例因出血较多增加或改行其他治疗方法。14.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栓塞组发生并发症的有5例,2例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2例出现造影剂导致的皮肤过敏反应,1例出现右侧股总动脉瘘口(内径约1.8mm)伴有窦道。宫腔镜组与清宫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因治疗带来的并发症。15.三组患者治疗失败后补救措施:宫腔镜组有1例治疗失败(Ⅱ型),行二次宫腔镜下残留病灶清除术;清宫组有21例治疗失败(I型10例,Ⅱ型11例),5例行二次超声监视下清宫术,14例行宫腔镜下残留病灶清除术,2例行开腹残留病灶清除+子宫瘢痕修补术。所有补救治疗措施均获得成功。结论:1.对于既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妊娠妇女,无论其是否有临床症状,均应尽早行阴道超声检查,以排除CSP。2.Ⅰ型CSP患者首先考虑采取超声监视下清宫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后续行二次清宫或宫腔镜下残留病灶清除作为理想的补救措施。3.宫腔镜下妊娠组织清除术可用于Ⅰ、Ⅱ型CSP患者的治疗,相比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成功率,有效减少二次治疗率。4.超声引导下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导管能有效减少CSP清宫过程中的出血量。5.对于Ⅱ型CSP患者,尤其是子宫瘢痕处薄弱、妊娠病灶较大且妊娠组织周围血流丰富者,术前行UACE预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概率,但其费用昂贵,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张勇珍[4](2020)在《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又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因为愈合不良而形成的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经间期出血、不孕、经期前后腰骶部疼痛、痛经及慢性下腹痛等,当孕囊种植在憩室内发育时,就类似于异位妊娠,在孕囊逐渐增大过程中,可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既往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妇女只被允许生育一胎,由于产妇对经阴道生产的恐惧及对剖宫产术的认识不足,造成了许多产妇盲目选择剖宫产,近年来二胎政策已经实施。许多有过剖腹产史的妇女选择生育二胎,因而,有剖宫产史的高龄孕妇相对增多,随着年龄增高,生育能力逐渐下降。如何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效果,提高高龄且有再次妊娠需求的患者的妊娠率,缩短术后避孕时间,已成为妇产科医师讨论的热点话题。PCSD的分型方法众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有生育要求且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PCSD以微创手术为主。本文讨论了我院近年来采用的两种微创手术,即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与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术的效果及不足。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PCSD患者9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50例(A组)采用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45例(B组)采用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术。2.观察指标: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种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利用门诊复查及电话回访的形式,术后6月门诊复查经阴道超声了解憩室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6月及12月回访月经改善情况,术后24月随访妊娠情况,统计术后12月月经改善有效率进行分析,统计术后24月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月经改善情况评价标准:治愈:月经期恢复正常,小于或等于7d,且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处液性暗区消失;好转:经期较前缩短3天以上,但仍大于7天,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下段瘢痕液性暗区较术前缩小;无效:经期较前缩短小于3天或无明显变化,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液性暗区无明显变化。治愈或好转则判定为有效。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a=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剖宫产术前月经时间、剖宫产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时间、子宫下段残余肌层厚度、距末次剖宫产时间、憩室深度及憩室宽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均明显增加。3.术后6月、12月、24月随访两组患者,A组患者经期由术前(13.50±2.35)天缩短至术后(7.60±1.46)天,月经改善率为(96%),有生育需求者再孕率为(59%);B组患者经期由术前(12.80±2.44)天缩短至术后(6.50±2.37)天,月经改善率为(97.7%),有生育需求者再孕率为(63%)。两组月经改善有效率及再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缝合法与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子宫修补术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子宫下段残余肌层厚度,具有多病联合治疗的优点,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折叠对接缝合术组优于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组,宫腹腔镜联合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折叠对接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瑞[5](2020)在《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在重度盆腔脏器脱垂合并盆腹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腹腔镜下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分析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中期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医院妇科采用腹腔镜下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的POP患者共91例,术后1年内每3月门诊复查一次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对其中78例完成系统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客观疗效评价采用POP-Q分度,以患者脱垂最低点不超出处女膜缘,无再次手术和子宫托治疗意愿为客观治愈标准。观察术后POP-Q各指示点的变化、手术相关数据及并发症等;主观疗效评价采用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C)、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DI-20)和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7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3±11.0)岁,随访时间(3.3±0.5)年,中位随访时间3.7年,术后患者的客观成功率为93.6%(73/78),解剖学复发率为6.4%(5/78);2例复发患者再次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为2.6%。术后患者的总体主观满意度为91%,术前和术后3年的PFDI-20和PFIQ-7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POP患者中期疗效确定,客观治愈率及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整体复发率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手术方式。第二部分: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联合腹部肿瘤减灭术2例报道目的:初步探讨治疗重度盆腔脱垂合并盆腹腔肿瘤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方法:我们对浙江省人民医院医院就诊的2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合并盆腹腔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行经腹肿瘤减灭术的同期行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其中1例子宫阴道脱垂(POP-Q分期II期,Aa+2,Ba+3,C 0,Ap-2,Bp-1,D-3,GH 6,Pb 1.5,TVL 8)合并复发性胃肠间质瘤,行保留子宫的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1例子宫阴道脱垂(POP-Q分期IV期,Aa+3,Ba+6,C+8,D+3,Ap 0,Bp+3,GH 5,Pb 2.5,TVL 8)合并卵巢粘液瘤,行切除子宫的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者术程均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中行盆底重建术时间分别为20分钟、25分钟,术后均留置导尿3天,拔出尿管后无明显排尿困难,残余尿分别为25ml,20ml,均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分别第10天、8天出院。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年后每6个月随访,至今分别随访2年(POP合并卵巢粘液瘤,术后POP-Q评分Aa-3,Ba-3,C-6,Ap-3,Bp-3,GH 1.5,Pb 4,TVL 6;POP合并复发性胃肠间质瘤,术后POP-Q评分Aa-3,Ba-3,C-7,Ap-3,Bp-3,D-8,GH 2,Pb 3,TVL 8)肿瘤及盆腔器官脱垂均未复发,无大小便困难和盆腔疼痛等症状。结论: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可能是盆腹腔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肿瘤手术同时行盆底修复的可靠术式,对于合并盆腹腔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需要开腹手术的病人不需要再因为脱垂而经阴道手术或使用网片。

刘亚男[6](2020)在《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治疗无效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实施4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旨在深入探讨各术式的具体应用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资料与方法:纳入2014.5-2018.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收治的91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经腹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24例(A组)、阴式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28例(B组)、宫腹腔镜联合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C组)26例、宫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组13例(D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生育史、末次剖宫产病史、术中指标、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憩室治愈情况、术后再分娩率等。疗效改善评价标准:1.术后经期的疗效改善评价标准——显效:术后经期在7天以内(7天亦算作显效)。有效:术后行经天数较术前虽然缩短≥2天,但总天数仍>7天。无效:术后行经天数延长或不符合上述情况。2.憩室改善标准——治愈:TVS未探及子宫前壁液性暗区,未见子宫瘢痕憩室形成征象。有效:TVS可见子宫前壁液性暗区各经线数值较术前减小。无效:TVS可见子宫前壁液性暗区各经线数值较术前增加或没有变化。3.术后再分娩率:术后严格避孕1年以上各组再分娩人数/各组术后有生育要求人数。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本课题共纳入91例研究对象,82例(90.11%,82/91)表现为经期延长,平均经期为15.02±3.86天,其中有4例同时伴痛经。月经正常的无症状者为9例(9.89%,9/91)。82例经期延长患者纳入A组20例、B组25例、C组24例、D组13例。9例无症状者纳入A组4例、B组3例、C组2例、D组0例。A、B、C、D四组分别有24例、28例、26例、13例。91例研究对象平均发病年龄段为26-4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3.45±4.12岁,平均剖宫产次数为1.32±0.49次。A、B、C、D四组病人的平均年龄(33.08±3.55岁、34.68±4.88 岁、32.00±4.04 岁、33.38±2.53 岁)、平均剖宫产次数(1.33±0.48次、1.21±0.42次、1.31±0.47次、1.54±0.66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四组经期延长患者(不包括9例无症状者)的术前经期分别为14.90±3.29 天,15.06士5.23 天,15.08±3.20 天,14.92±3.44 天,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2.不同术式研究结果2.1术中辅助治疗A组24例,联合宫腔镜者有9例(9/24,37.50%)。B组28例,其中有4例(4/28,14.29%)联合腹腔镜;12例联合宫腔镜,占42.86%(12/28);共同联合宫腔镜与腹腔镜有7例,占25.00%(7/28)。D组13例,术中有8例(8/13,61.54%)联合腹腔镜。2.2术中一般指标比较A、B、C、D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腹式及阴式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宫腔镜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腹切除修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治疗天数明显多于其他三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术后经期恢复情况(1)术后月经天数:四组经期延长患者(不包括9例无症状者)术后经期分别平均为 9.10±3.01 天,8.70±3.71 天,8.48±2.52 天,9.38±4.15 天,四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0.790)。四种手术方式术后月经天数较术前月经天数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例无症状者术后月经天数均≤7天。(2)术后症状显效和改善情况:A、B、C、D四组症状显效率分别为50.00%(12/24)、64.29%(18/28)、53.85%(14/26)、46.15%(6/13),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642,P=0.650)。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3.33%(20/24)、82.14%(23/28)、92.31%(24/26)、76.92%(10/13),A、B、C、D 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799)。2.4憩室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经阴道超声,A、B、C、D四组憩室治愈率分别为62.50%(15/24)、64.29%(18/28)、61.54%(16/26)、治愈率为 38.46%(5/13),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784,P=0.426)。2.5再生育情况A、B、C、D四组有生育要求人数分别为1 1人、12人、13人、4人,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1,P=0.717),具有可比性。经腹修补术组有8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72.73%(8/11);经阴道修补术组有7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58.33%(7/12);宫腹腔镜联合组有2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15.38%(2/13);宫腔镜组有且仅有1例术后妊娠并且足月经阴道分娩,再分娩率为25.00%(1/4)。经阴组、宫腹腔镜联合组、宫腔镜电切组的术后再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校正,P均>0.0083)。经腹修补组再分娩率高于宫腹腔镜联合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校正,P<0.0083)。2.6复发情况术后共有4人复发,经阴道组有1人于术后2年复发;宫腹腔镜联合组有2人于术后6个月内短期复发;宫腔镜组有1人于术后6个月内短期复发,复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经期延长。A、B、C、D四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60%、7.70%、7.70%,各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8,P=0.576)。研究结论经腹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阴式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宫腹腔镜联合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均能明显改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经期延长症状,是目前治疗女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有效方法,术式选择应个体化。经腹切除修补术后住院天数多,恢复慢,但是具有较高的再分娩率,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可行;阴式修补术不能探查宫腔内部及盆腔内部情况,术中辅助腔镜器械使用频率高,增加了花费,但临床效果与经腹切除修补术相近,较经腹手术更加微创;宫腹腔镜联合切除修补手术耗时长,却可在术中同时探查宫腔内部及盆腔内部情况,推荐有合并症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于临床经验丰富者,有效率依旧很高,推荐用于有宫腔内病变者。另外,无论选择何种术式治疗,术后患者均可能再次复发子宫瘢痕憩室。因此,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避免子宫瘢痕憩室可能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该病的发生是妇产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张清宇[7](2019)在《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对27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了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比较了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在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治疗结局及卫生经济学方面的差异,以揭示各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最优化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27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影像学将其分为Ⅰ型(164例)、Ⅱ型(97例)、Ⅲ型(11例)。分析三种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入院情况,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妊娠总次数、流产总次数、剖宫产总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孕囊直径、临床表现等,并统计分析三种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1.三种类型CSP入院的年龄、停经天数、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孕囊直径等情况无明显特异性差异(P>0.05),在流产次数、术前血β-HCG水平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Ⅰ型CSP以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52.4%,86/164例)和B超监护下清宫术(43.3%,71/164例)为主,二者的追加辅助治疗率为9.3%和11.3%,手术成功率100%;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和B超监护下清宫术的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Ⅱ型CSP的治疗以B超监护下清宫术(37.1%,36/97例)和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37.1%,36/97例)为主,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和80.6%、追加辅助治疗率13.9%和11.1%;腹腔镜手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经腹手术共21例均治疗成功,未追加辅助治疗,一次手术成功率100%。B超监护下清宫术与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仅在住院费用方面有差异(P<0.05);腹腔镜下妊娠组织清除术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出血高风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B超监护下清宫术3例,其术中出血不多,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明显大于单纯B超监护下清宫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Ⅲ型CSP以经腹手术(36.4%,4/11例)和腹腔镜手术(27.3%,3/11例)为主要治疗方式,1例经腹手术患者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1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因出血多、止血困难改行开腹手术治疗。结论:1.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上首选超声诊断,尤其是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联合应用。2.多次人工流产史可能是Ⅲ型CSP发生的高危因素。3.Ⅰ型CSP出血风险较小,B超监护下清宫术经济有效,可作为Ⅰ型CSP的首选治疗方式。4.Ⅱ型CSP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考虑孕囊直径、妊娠囊与膀胱间肌层厚度、术前血β-HCG水平等因素,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可在预备腹腔镜的条件下行B超监护下清宫术或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术后给予适宜的避孕措施;对于有生育要求、需要修补瘢痕部位缺损,尤其合并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患者,可考虑行宫腹腔镜联合诊疗术。5.Ⅲ型CSP的大出血风险更高,可选择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手术方式包括开腹、腹腔镜或经阴手术,必要时术前可预防性应用UAE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刘欣[8](2019)在《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盆腔疼痛或压迫、不孕等症状而需要临床干预。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在保留子宫生理功能和器官完整性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是剔除术后的有一定的复发率,且术后粘连的形成为再次手术带来困难。聚焦超声消融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技术,最新研究已表明,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期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目前关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尤其是五年以上的症状缓解、症状复发及再治疗情况鲜有对比研究及报道。此外,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妊娠情况以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缺乏对比研究。研究目的:1.评估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2.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超声消融术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3.评估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超声消融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差异。资料和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超声消融术(763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1205例)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后症状改善、症状复发、再治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随访并比较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消融术(101例)及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87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症状改善、症状复发、再治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随访并比较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超声消融术(174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349例)的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妊娠成功率、妊娠方式、妊娠间期、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率和症状持续缓解率分别为95.7%、84.1%和95.5%、85.1%,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超声消融术组换算后症状严重程度评分(tSSS)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超声消融术后1年、3年、5年、8年、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6.8%、11.9%、15.2%、15.9%,再治疗率分别为 0.7%、4.1%、6.8%、9.9%、11.0%。子宫肌瘤剔除术后1年、3年、5年、8年、10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8%、5.9%、10.6%、14.2%、14.9%,再治疗率分别为 0.9%、4.5%、7.8%、10.3%、11.4%。两组累积症状复发率及再治疗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消融术总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2.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超声消融术和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率和症状持续缓解率分别为94.1%、78.9%和96.6%、73.8%,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超声消融术组tSSS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超声消融术后1年、3年、5年、8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0%、7.4%、16.8%、21.1%,再治疗率分别为0%、3.2%、9.5%、13.7%。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后1年、3年、5年、8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分别为4.8%、16.7%、26.2%、26.2%,再治疗率分别为4.8%、11.9%、15.5%、17.9%。超声消融术后1年、3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及再治疗率低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术后5年、8年的累积症状复发率及再治疗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消融术总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3.超声消融术组83例患者共经历92例次妊娠,妊娠成功率为47.7%,子宫肌瘤剔除术组197例患者共经历239例次妊娠,妊娠成功率为56.4%,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妊娠距离手术的中位妊娠间期为术后33(3-100)个月,而超声消融术组中位妊娠间期为术后17(1-66)个月,明显短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超声消融术组自然受孕率为94.6%,人工受孕率为5.4%,最终有77(83.7%)例次活产,9(9.8%)例次自然流产,5(5.4%)例次人工流产,1(1.1%)例次妊娠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自然受孕率为89.5%,人工受孕率为10.5%,最终有185(77.4%)例次活产,23(9.6%)例次自然流产,24(10.0%)例次人工流产,7(3.0%)例次妊娠中。两组妊娠方式和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阴道分娩率为16.2%,剖宫产率为83.8%,而超声消融术组阴道分娩率为28.6%,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剖宫产率为71.4%,明显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两组新生儿结局及妊娠期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超声消融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长期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方法疗效相当。超声消融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2.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复发的患者,超声消融术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疗效相当,且症状持续改善时间比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低。3.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而言,超声消融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妊娠情况与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且术后妊娠间期更短,剖宫产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白华[9](2019)在《瘢痕子宫成功阴道分娩结局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结局及临床特征剖析,探讨瘢痕子宫妊娠顺产的可行性,为提高瘢痕子宫妊娠成功阴道分娩的概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医院入院顺产的瘢痕子宫孕产妇为病例组,以第二胎顺产的非瘢痕子宫孕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母体妊娠期及分娩时情况:包括孕产妇的基本特征,母亲产程时限、产时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手术助产率、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程度、产程中催产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子宫破裂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分娩镇痛等;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包括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等相关临床资料。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剖析。结果本研究病例组共纳入瘢痕子宫孕产妇90例;其中,既往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史83例,具有未穿透宫腔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史7例;产程中应用分娩镇痛11例,镇痛率12.22%。对照组共纳入第二胎阴道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孕产妇112例。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分娩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前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前次手术或分娩间隔时间、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方面比较无差异。既往剖宫产术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双层缝合,为子宫下段Ⅰ级瘢痕;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没有穿透宫腔,术中术后无并发症。2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分析:1)病例组第一产程(5.82±3.51)h,第二产程(36.90±25.71)min,第三产程(7.50±3.97)min;总产程(6.56±3.59)h。对照组第一产程(4.36±2.87)h,第二产程(17.33±13.26)min,第三产程(7.49±3.19)min;总产程(4.83±2.90)h。病例组第一、二、总产程时限较对照组延长,比较有差异(P<0.05)。2)病例组产时出血(116.45±54.67)ml;产后1 h出血(215.78±60.35)ml,产后2 h出血(248.78±47.85)ml,产后24 h出血(279.00±73.59)ml。对照组产时出血(109.82±54.67)ml;产后1 h出血(210.54±56.91)ml,产后2 h出血(240.98±61.05)ml,产后24 h出血(269.55±62.65)ml,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3)两组在阴道助产率、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程度、产程中使用催产素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4)病例组住院时间(3.57±1.29)天,住院费用(6436.24±2985.10)元;对照组住院时间(3.29±1.20)天,住院费用(4734.84±925.43)元;两组在住院日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5)无产褥感染、子宫破裂等并发症。6)新生儿结局:两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产伤。3病例组产程中采用分娩镇痛11例,未采用分娩镇痛79例,其母婴结局1)镇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限较未镇痛组延长,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在产时出血、产后1 h、2 h、24 h出血量上比较无差异(P>0.05)。3)两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4)两组在分娩镇痛前(T0)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在分娩镇痛后1小时(T1)、2小时(T2)、3小时(T3),宫口开全(T4)及胎儿娩出(T5)的VA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成功阴道分娩母体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限较非瘢痕子宫组延长;产时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手术助产率无增多;无产褥感染、子宫破裂发生;但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率偏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伤率未增加。选用分娩镇痛可降低VAS评分,不增加产时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提高产妇依从性。表18个;参117篇。

杨晓艳[10](2019)在《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些年,生育年龄推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高龄妊娠人数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高龄产妇(分娩时年龄≥35周岁的孕产妇)人数及比例的逐渐增加,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产科医师的重视。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如早产、巨大儿、死胎死产等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了解高龄产妇孕产期高危因素,可为保障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指导高龄产妇孕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疗技术质量,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现状,并探讨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及妇幼保健院完善高龄产妇孕产期管理,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优生优育,改善高龄产妇围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456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高龄组(年龄3546岁),另选取同期在此院进行分娩的非高龄产妇180例作为非高龄组(年龄2234岁),比较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精神状态及围产儿结局情况。根据围产儿是否产生不良结局将高龄产妇分为不良结局组(n=72)和结局良好组(n=384),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高龄组产妇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2.高龄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羊水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或P<0.01)。3.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4.孕晚期高龄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非高龄组(P<0.01)。5.高龄组胎儿窘迫、早产儿、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5)。6.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高龄产妇不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孕期不良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2.产妇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是高龄产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二、连续2次分娩出现宫颈上段破裂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续2次分娩出现宫颈上段破裂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急症子宫切除6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析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子宫切除发生率
    2.2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的手术指征比较
    2.4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2.5 母儿围生期结局
3 讨论
    3.1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
    3.2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
        3.2.1 难治性产后出血
        3.2.2 子宫感染
        3.2.3 剖宫产瘢痕妊娠
        3.2.4 子宫破裂
    3.3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
    3.4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远期并发症
    3.5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预防措施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 胎盘植入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正常、粘连组和植入组临床资料比较
        2、超声图像特征和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建立超声图像特征和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联合评分预测模型
        4、正常、粘连组和植入组评分诊断结果比较
        5、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
    (三)讨论
第二部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230例Ⅰ、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CSP的概述
        2.1.1 CSP的概念及发病率
        2.1.2 CSP发病的高危因素
        2.1.3 CSP的临床表现
        2.1.4 CSP的分型
    2.2 CSP的辅助检查
        2.2.1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2.2 超声检查
        2.2.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2.2.4 磁共振成像(MRI)
    2.3 CSP的鉴别诊断
        2.3.1 子宫颈妊娠
        2.3.2 宫内妊娠难免流产
        2.3.3 宫腔内妊娠不全流产
        2.3.4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2.4 CSP治疗方式
        2.4.1 药物治疗
        2.4.2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2.4.3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2.4.4 手术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与目的
        3.2.1 治疗方法
        3.2.2 疗效判定标准
        3.2.3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CSP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4.1.2 Ⅰ、Ⅱ型CSP三组患者基本病史资料比较
        4.1.3 Ⅰ、Ⅱ型CSP三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比较
    4.2 Ⅰ型CSP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4.3 Ⅰ型CSP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4.4 Ⅰ型CSP三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4.5 Ⅰ型CSP三组患者术后血h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比较
    4.6 Ⅰ型CSP三组患者成功率比较
    4.7 Ⅱ型CSP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4.8 Ⅱ型CSP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4.9 Ⅱ型CSP三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4.10 Ⅱ型CSP三组患者血hCG降至正常所需天数比较
    4.11 Ⅱ型CSP三组患者成功率比较
    4.12 三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出血情况
    4.13 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
    4.14 三组患者治疗失败后补救措施
第5章 讨论
    5.1 CSP的发病机制
    5.2 CSP的诊断思路
    5.3 根据不同类型CSP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5)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在重度盆腔脏器脱垂合并盆腹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腹腔镜下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中期疗效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腹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联合腹部肿瘤减灭术2例报道
    研究背景
    临床资料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6)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索引
一、前言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信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7)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型
    1.5 治疗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Ⅰ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2.3 Ⅱ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2.4 Ⅲ型CSP治疗方式及结局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
    1.发病机制及发病因素
        1.1 发病机制
        1.2 发病因素
    2 临床诊断
    3 分型
    4 鉴别诊断
    5 治疗方式
        5.1 期待治疗
        5.2 药物治疗
        5.3 子宫动脉栓塞术
        5.4 高强度聚焦超声
        5.5 手术治疗
    6 治疗后生育管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8)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超声消融术与再次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比较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瘢痕子宫成功阴道分娩结局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
        1.1.3 相关定义
        1.1.4 分娩镇痛
        1.1.5 质量控制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1.2.2 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分析
        1.2.3 两组新生儿特征分析
        1.2.4 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
    1.3 讨论
        1.3.1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现状
        1.3.2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产妇基本特征分析
        1.3.3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体、新生儿特征分析
        1.3.4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用分娩镇痛阴道分娩母婴特征分析
        1.3.5 对瘢痕子宫妇女建议干预措施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现状概述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全球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我国研究现状
    2.3 瘢痕子宫妊娠顺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4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的适应证、禁忌症
        2.4.1 适应证
        2.4.2 禁忌症
    2.5 VBAC在产程中的监测
        2.5.1 自然临产者
        2.5.2 TOLAC的引产
        2.5.3 分娩镇痛
    2.6 并发症及处理
        2.6.1 子宫破裂的征象
        2.6.2 处理
        2.6.3 应急预案
    2.7 未来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VBAC调查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龄产妇的妊娠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连续2次分娩出现宫颈上段破裂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急症子宫切除60例分析[D]. 赵春林.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D]. 高妍.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230例Ⅰ、Ⅱ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D]. 姚新敬.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两种子宫整形方法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疗效分析[D]. 张勇珍. 郑州大学, 2020(02)
  • [5]改良自体组织盆底重建术在重度盆腔脏器脱垂合并盆腹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D]. 王瑞.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6]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刘亚男. 山东大学, 2020(11)
  • [7]剖宫产瘢痕妊娠272例临床资料分析[D]. 张清宇. 青岛大学, 2019(02)
  • [8]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术与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刘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9]瘢痕子宫成功阴道分娩结局及临床特征分析[D]. 白华.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高龄产妇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D]. 杨晓艳. 新乡医学院, 2019(02)

标签:;  ;  ;  ;  ;  

连续2次分娩1例上颈段断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