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重症冠心病安全有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重症冠心病安全有效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严重冠心病安全有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兆博[1](2021)在《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miRNA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筛选动脉粥样硬化(AS)差异表达的miRNA,研究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差异miRNA的调节作用;2.探索“温阳益心法”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探讨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机制,为温阳益心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1.模型建立:将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维生素D3腹腔注射、猪油、高脂喂养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空白组予普食喂养及纯水灌胃。9周时进行模型评价,10周时取造模组体重前1/2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温心方低剂量组、温心方中剂量组、温心方高剂量组、西药组),分别予纯水、温心方(低、中、高)、西药(阿司匹林联合立普妥)灌胃,空白组则继续予纯水灌胃。干预给药6周后麻醉全部小鼠进行眼球取血并剥离主动脉,检测血脂水平,对主动脉瓣处进行切片及HE染色;2.miRNA基因测序及表达量验证:通过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及药物有效调控的miRNA、mRNA,运用QT-PCR技术对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将miRNA录入Targetscan及Miranda基因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通过KEGG富集分析预测“温阳益心法”治疗AS作用通路,根据Log Q对通路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网络药理学分析:检索TCMSP数据库检索各中药化合物(OB≥30%、DL≥0.18),并将化合物的靶蛋白信息导入Uniprot网站进行基因名转换。将整合的数据导入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图。登录Dis Ge NET、Genecard、Drug Bank、OMIM、GAD、TTD数据库对动脉硬化靶点进行检索,并将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录入String网站及Cytoscape 3.5.1构建PPI网络,将靶点基因导入Metascape网站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对通路进行预测;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对关键通路PI3K-AKT上的蛋白(IGF1R、ERK2、PIK3CA、PRKCA、VEGFA)进行验证。结果:1.空白组小鼠一般情况良好,血管光滑无病变形成。模型组动脉褶皱硬化明显,并有散在斑块形成,HE染色显示AS病变明显,温心方低剂量组改善并不明显,其他组别病变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减轻。各组血脂差异并不显着(P>0.05)。2.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30个“病变”miRNA基因,而“温阳益心法”有效调控了其中18个,3个基因(miR-6984-5p、miR-497-5p、miR-187-3p)通过QT-PCR证实与测序结果一致;3.网络药理学研究共筛选出疾病靶点基因3127个,温心方作用靶点196个,药物与疾病重叠靶点123个。β-谷甾醇、豆甾醇、小檗碱、槲皮素是温心方中度值排名最高的几种化合物。其可能通过PI3K-Akt、NF-κB、HIF-1等通路进行调控,而PI3K-Akt可能是温阳益心法(温心方)治疗AS的核心通路;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温心方对PI3K-Akt通路上IGF1R、ERK2、PIK3CA、PRKCA蛋白的表达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其中对IGF1R、PRKCA蛋白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益心法可有效改善AS小鼠动脉病变状况;2、温阳益心法能够改善部分AS“病变”miRNA的表达;3、温心方中β-谷甾醇、豆甾醇、小檗碱等化合物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并可通过多条通路对AS起到治疗作用,而PI3K-AKT可能是关键通路;4、温阳益心法能够调节PI3K-AKT通路上IGF1R、PRKCA等多个蛋白的表达。

谌子诺[2](2021)在《基于靶点预测和高通量测序的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通过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在防治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见证候要素中,属实证的证候要素以血瘀和痰浊出现频率最高。因此可见,痰与瘀是冠心病常见的证候要素,两者又多相互兼杂。《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指出针对痰瘀互结证患者,可选用中成药丹蒌片。现代研究表明丹蒌片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调节血脂代谢系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恢复心肌供血。目的:1.构建丹蒌片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成分-靶点”网络。2.聚类富集分析丹蒌片“寒、凉、温”不同药性的作用机制。3.临床研究获取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前后的差异基因,生信分析并验证药理预测网络。方法:1.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成分-靶点”网络预测。通过数据库与系统文献检索,收集丹蒌片药物成分;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成分的对应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结合STRING6等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映射,以MC.ODE算法识别核心节点,进行PPI网络功能注释。2.丹蒌片中药四性的分类功能富集。在构建的丹蒌片“成分-靶点”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寒药、凉药、温药中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将获得的成分靶点分别输入Webgestalt生信分析工具,选择物种为人类基因组,运用ORA富集方法,通路选择KEGG与GO(BP、CC、MF)项目进行可视化分析。3.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差异基因检测。选择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例受试者,采集干预前后血液4ml,进行高通量RNA测序,筛选找到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统一为Gene Symbol格式,与预测的药物成分靶点映射取交集,进行生物学注释与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到丹蒌片药物活性成分共190个,根据《中国药典》与文献检索补充57个成分,将补充数据与TCMSP数据库检索数据比较去重后获得丹蒌片活性成分(瓜萎15个、薤白13个、葛根17个、川芎17个、丹参80个、赤芍36个、泽泻13个、黄芪26个、骨碎补20个和郁金17个)。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和文献检索筛选出丹蒌片活性成分对应的药理作用靶点,去除重复值后共得到369个药物成分靶点。利用OMIM、Drugbank、GeneCards、TTD与DisGeNET数据库查找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基因,去重后共计3385个疾病靶点。将丹蒌片的成分靶点与稳定型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292个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对其网络对应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节点度值筛选发现排名前5的药物成分包括quercetin(槲皮素)、Daidzein(黄豆苷元)、luteolin(木犀草素)、kaempferol(山柰酚)、Puerarin(葛根素),以上成分的度值均超过50,与多个疾病靶点相关,可能是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活性成分。度值排名前5的靶点有6个,包括PTGS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1)、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 α家族A类成员1)、NCOA2(核受体辅激活蛋白2)、ADRB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F2(凝血酶),以上靶点的度值均超过40,与多个药物成分有靶向关系,可能是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药理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基于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的292个基因,通过Metascape平台映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其中7类具有代表性的MCODE模块可视化分析,发现丹蒌片可能具有抗病毒感染、保护脊髓损伤、调节类固醇激素代谢、与GPCR配体结合、介导抗炎细胞因子、转运调节生长因子、活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2.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丹蒌片组成的中药四性记载,将丹蒌片组成药物按药性分类,将大寒、寒、微寒统一归于寒,将温、微温均归于温。结果发现方中有寒药(瓜蒌、泽泻、郁金、丹参、赤芍)、凉药(葛根)、温药(薤白、川芎、骨碎补、黄芪),无热性药物。基于第二章研究结果,在文献与TCMSP数据库提取到丹蒌片中寒药104个活性成分,检索获得对应的247个作用靶点;凉药12个活性成分,检索获得对应的159个作用靶点,温药58个活性成分,检索获得对应的296个作用靶点。按寒药、凉药、温药分类输入Webgestalt生信分析工具,选择物种为人类基因组,运用ORA富集方法,开展KEGG与GO通路富集,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在KEGG前10通路上,丹蒌片中寒药与凉药作用共同的通路“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其原理可能与两者的组成药物皆具有辅助血行的功效有关。此外,寒药与温药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GO富集前10的结果表明寒药与温药的生物学过程都作用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应激反应与防御反应、细胞活化与分泌等方向。而凉药与另外两组存在部分差异,具体包括正调控多细胞生物过程、正调节催化活性、正调控细胞迁移、负调节刺激反应、稳态过程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节等方面。在细胞组成上,寒、温、凉药均与神经元投射相关、膜筏与质膜相关。其中寒药和温药还涉及树突区室,即神经元主要接受信号的部分。在分子功能上,寒药与凉药均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蛋白激酶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相关,而仅温药具有核受体活性。3.临床研究纳入受试者10例,干预前两组基线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试验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脱落,4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共计获实验组样本5例,对照组样本4例。依据2018年《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中医疗效评价,结果发现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后根据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量进行差异筛选,去除试验组中与对照组交集的33个基因(混杂因素),剩下64个丹蒌片作用基因(其中52个上调,12个下调),绘制火山图以查看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基因的整体分布情况。富集GO项目的显着节点发现试验组在生物学过程中下调较上调基因增加“节律过程”;细胞组成中,“突触”为下调项目独有,而“细胞外基质”为上调项目独有;分子功能中,上调项目较下调增加“酶调节活性”、“分子传感器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蛋白质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受体调节活性”。KEGG top20分析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造血细胞谱系”、“紧密连接”、“粘附连接”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将高通量测序得到的64个基因与预测的丹蒌片药物成分靶点数据库(369个靶点)比对,映射得到4个基因(EGF、F3、MET、MGST1)。以上基因对应药物成分的口服利用度均大于30,推测口服利用度高可能是药物疗效作用的基础。将这4个基因与构建的稳定型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库(3385个靶点)比对,结果发现只有EGF、F3同时录属疾病靶点。综上,高通量测序结果验证了“成分-靶点”预测网络中的部分节点。结论:1.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复杂的多靶点药理作用机制,其核心药物成分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主要药物靶点可能与炎症等基因相关。2.在药物共通性上,KEGG富集前10结果提示丹蒌片中寒药与凉药都作用于通路“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其原理可能与寒药及凉药的组成药物皆具有辅助血行的功效有关。此外,寒药与温药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3.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丹蒌片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活性成分之一可能是槲皮素,主要的靶点包括EGF与F3,这与“成分-靶点”预测网络的结果部分吻合。

周芳[3](2021)在《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一项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体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与防治的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约有3亿口人被确诊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人数超过1100万,位列心血管疾病第二,并且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位列第一,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安全有效的防治工作对降低冠心病的病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贯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展及临床事件整个过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时间的沉淀和反复验证,在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转录组学的不断革新进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各种疑难疾病中揭开神秘面纱,有关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不在少数,这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思路,也为疾病的基因治疗夯实基础。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1,TUG1)首先是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细胞中被发现,后来被证实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可以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引起多种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活性物质的表达,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凋亡等过程。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旨在为小陷胸加味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理论研究探索冠心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的历史渊源及进展,揭示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中医辨证思路。基于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独特优势,从基因层面及分子生物学层面挖掘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可能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我们临床应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取56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小陷胸加味汤组和对照组,小陷胸加味汤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陷胸加味汤,疗程均为30天,分别观察(1)临床指标:中医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程度;(2)实验室指标: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发作时S-T段及T波的变化;血管内皮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分泌水平;(3)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随机选取15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所有入选对象取血6ml,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TUG1,免疫学方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分泌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分泌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内皮素做相关分析。4.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及时效关系研究,探索小陷胸汤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选用SPF级SD大鼠经灌胃给药制备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内皮损伤模型,MTT法筛选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实验分为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分别应用运用培养基、空白组血清及最佳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LncRNA TUG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内皮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不断扩义,明确提出在审明痰热互结病机的条件下,小陷胸汤能从多靶标、多途径、多层次改善血管内皮治疗冠心病。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小陷胸加味汤组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中医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6.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分泌水平上调(P<0.05),ET分泌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临床意义,小陷胸加味汤组出现1例胃痛(3.57%),2例腹胀(7.14%)。对照组出现2例头昏、头痛(7.14%),2例腹胀(7.14%)。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循环内皮细胞、ET的分泌水平、NO的分泌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增加,ET分泌增加,NO分泌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呈显着正相关(r=0.56,P=0.03),与NO的分泌(r=-0.58,P=0.02)呈显着负相关,同时与ET的分泌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2,P=0.01)。4.小陷胸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 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时效关系研究发现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以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改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的增值能力。最终选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干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24小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水平在模型组的平均值为1.00,在空白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8,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6,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p38、P-p38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与p38、P-p38蛋白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分别为(r=0.997,P=0.048),(r=0.990,P=0.017)。结论:1.小陷胸加味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痰热互结证)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2.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表达具有差异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进而减少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损伤。4.在审明病机的前提下,小陷胸加味汤可以从基因层面、分子生物学层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

李宇炀[4](2021)在《远隔缺血训练对冠心病血管新生、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项目旨在观察远隔骨骼肌缺血训练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及内皮功能因子(ET-1、N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的静息节段总评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TPD)及心脏彩超、心肺运动试验等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索远隔骨骼肌缺血训练是否能促进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管新生、改善内皮功能及心功能,为冠心病患者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体检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6例,分为对照组(A组)10例,SCAD 36例;其中将SCAD分为亚运动康复组(B组)12例,运动康复组(C组)12例,运动康复+远隔缺血训练组(D组)12例,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前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进行运动评估,并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制定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其中亚运动康复组未按照运动处方行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组规律进行传统运动康复,运动康复+远隔缺血训练组在传统运动康复基础上加用远隔缺血训练方案。测定各组试验前及试验3月后外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并在各组试验前后行心脏彩超(echocardiography),收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数据,同时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获得峰值摄氧量(V02peak)、每公斤体重峰值摄氧量(VO2peak/kg)、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AT)、每公斤体重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s)、无氧阈时代谢当量(Mets@AT)、峰值氧脉搏(Peak O2pulse)数据,并于试验3月后完善A、B、C、D组SPECT,收集各组间静息节段总评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TPD),其中D组收集试验前后SRS、TPD,并进行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1.实验前,A、B、C、D组在一般情况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显着性(P>0.05)。2.比较A、B、C、D组试验前数据,结果示:①试验前,与A组相比,B、C、D组 ET-1 升高、NO 降低;VEFG、bFGF 升高;LVEF 升高、LVED降低,V02peak、VO2peak/kg、VO2@AT、VO2@AT/kg、PeakMets、Mets@AT、PeakO2pulse 降低(P<0.05);②试验前B、C、D组组间上述数据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3.将B、C、D组试验3月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示:①B组试验后较试验前VEGF、bFGF、ET-1、NO、LVEF、LVED、V02peak、VO2peak/kg、VO2@AT、VO2@AT/kg、PeakMets、Mets@AT、PeakO2pulse均无显着差异(P>0.05)。②C组试验后较试验前,NO升高,ET-1 降低;VEGF、bFGF 升高;LVEF 升高;VO2peak、VO2peak/kg、VO2@AT、VO2@AT/kg、PeakMets、Mets@AT、PeakO2pulse 升高;③D 组试验后较试验前,NO升高、ET-1 降低;VEGF、bFGF 升高;LVEF 升高、LVED 降低;VO2peak、VO2peak/kg、VO2@AT、VO2@AT/kg、PeakMets、Mets@AT、PeakO2pulse 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将B、C、D组试验前后差值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示:①与B组相比,C组试验后NO升高更多,ET-1降低更多;VEGF、bFGF均升高更多;LVEF升高更多;VO2peak、VO2peak/kg、VO2@AT、PeakMets升高更多;②与B组相比,D组试验后NO升高更多,ET-1降低更多;VEGF、bFGF均升高更多;LVEF升高更多、LVED降低更多;VO2peak、VO2peak/kg、VO2@AT、VO2@AT/kg、PeakMets、Mets@AT、PeakO2pulse升高更多。③与C组相比,D组试验后NO升高更多,ET-1降低更多;VEGF、bFGF升高更多;LVEF 升高更多、LVED 降低更多,VO2peak、VO2peak/kg、PeakO2pulse升高更多,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试验后,比较A、B、C、D组SRS、TPD数据,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SRS、TPD均升高;②与B组相比,C、D组SRS、TPD降低;③与C组相比,D组SRS、TPD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6.D组试验3月后较试验前SRS、TPD降低(P<0.05)。[结论]1.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新生因子异常及心功能下降情况。2.未严格地进行运动康复可能不能帮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新生,且可能不能帮助其改善心功能。3.按照科学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可能能够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血管新生情况得以改善,并可能促进其心功能的改善。4.在按照科学的运动处方进行严格的运动康复基础上加上远隔缺血训练可能能够帮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血管新生情况进一步改善,促进其心肌侧枝循环建立,并进一步帮助其改善心功能。

来燕琼[5](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研究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临床各因素对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不良的预测价值。[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显示在三条主冠状动脉血管(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中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程度为100%(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6例(平均年龄62.27±10.94岁,男性168例、女性48例)。列表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基数,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入组患患者常见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同时计算并记录新型炎症指标(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相关化验指标。再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内科介入医生判读冠脉造影结果,详细记录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血管生长情况。对216例入组患者根据科恩-伦特罗普法(Rentrop)对冠脉侧支循环的发育进行分级,0级=无侧支血管供应梗死区域;1级=在梗死区域可见有侧支血管供应,但心外膜段看不到侧支血管;2级=造影下显示心外膜段血管可见部分侧支血管充盈;3级=可见心外膜动脉有强健的侧支血管填充。根据造影结果通过Rentrop评估分级认为侧支循环生长不良组(151例)为0-1级的侧支循环,发育为2-3级的侧支循环为侧支循环良好组(65例)。所有患者资料收集后创建Excel表格整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初步采用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纳入到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排除混杂因素统计分析,分别比较各临床因素对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对评价为冠脉侧支发育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临床因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价值。[结 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 216名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后根据Rentrop分级对CCC进行评估,其中有151例患者被评定为CCC发育,65名患者CCC发育良好。2.在基本临床特征方面,统计学分析显示,纳入研究的患者CCC发育不良组与CCC发育良好组在一般临床资料中的分布分别为:性别(男/女性占比,73.5%/26,5 VS 87.7/12.3%,p=0.021)、年龄(61.18±11.07 岁 VS 63.35±10.81 岁,p=0.184)岁、吸烟史(48.3%VS 52.3%,p=0.593)、高血压(69.5%VS 55.4%,p=0.045)、糖尿病(38.4%VS 21.5%,p=0.016)。根据统计学数据显示,在基本临床特征方面,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分析显示,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指标为:LP-a(379.47±353.67 VS 244.32±376.34,p=0.012)、Hcy(19.07±12.04VS 11.06±3.14,p=0.001)、hs-CRP(3.03±3.18 VS 1.69±2.94,p=0.004)、LMR(2.24±0.87 VS 1.30±0.26,p=0.000)、NLR(2.24±0.87 VS 1.30±0.26,p=0.000)(p<0.05),而 TG、TC、LDL-C、HDL-C、UA、WBC、PLT、PLR 的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冠脉病变情况,在CCC发育不良组与良好组间冠脉病变支数(其中多支血管病变:72.3%VS 87.7%,p=0.013,在发育良好组中占比较高)、闭塞血管(其中RCA闭塞:37(56.9%)VS 54(35.8%),p=0.004,在发育良好组中所占比例较高,远远大于LCX(21.5%)、LAD(21.5%)在CCC良好组中的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对单因素分析中侧支循环不良组及良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hs-CRP、LMR在排除混杂因素后在侧支循环不良组与良好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血压(OR=0.312,95%置信区间 0.103-0.948,p=0.040)、LP-a(OR=1.003,95%置信区间 1.001-1.004,p=0.003)、Hcy(OR=1.169,95%置信区间 1.052-1.300,p=0.004)、NLR(OR=59.250,95%置信区间 13.878-252.954,p=0.000)、RCA 闭塞(OR=0.246,95%置信区间0.089-0.680,p=0.007)是影响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得出对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得出,LP-a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02(95%置信区间0.622-0.782,p=0.000),最佳截断值为251.5mg/L,灵敏度为61.6%,特异度为72.3%。Hcy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0.614(95%置信区间为0.540-0.689,p=0.008),最佳截断值为21.5 umol/l,灵敏度为25.8%,特异度为100%。NLR预测CCC发育不良的曲线下的面积0.893(95%置信区间为0.849-0.937,p=0.000),最佳截断值为1.455,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86.2%。说明在Lp-a、Hcy、NLR都对CCC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NLR对CCC发育不良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 论]1.CCC发育良好在AMI患者中占比为30.1%;2.性别、高血压、糖尿病、LP-a、Hcy、LMR、NLR、hs-CRP、多支冠脉病变、RCA闭塞都会影响AMI患者CCC的发育;3.高血压、LP-a、Hcy、NLR、RCA闭塞是影响临床AMI患者CCC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血压、RCA闭塞是CCC发育良好的保护性因素;5.LP-a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251.5mg/L,血清高LP-a水平不利与CCC的形成,是CCC发育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6.Hcy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21.5umol/l,Hcy对预测CCC发育不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7.NLR对预测AMI患者CCC发育不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CCC发育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最佳截断值为1.455。

高毅洁[6](2021)在《从外泌体角度探讨活血益气方促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治疗性血管新生作为缺血性心脏病血运重建的代偿策略之一,对于恢复缺血区的血流供应和及时挽救受损心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型传导介质,为血管新生的“无细胞”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活血益气方可促进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以外泌体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活血益气方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促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对缺氧HUVECs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和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而从外泌体角度揭示活血益气方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1)制备大鼠去离子水血清及活血益气方含药血清,超速离心提取血清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变化,NanoSight检测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表达进行鉴定。(2)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和模型组,冠脉结扎后立即于心梗交界区的四个方向分别注射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和等量的PBS;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和注射,常规饲养四周。HE染色法观察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内皮特异性CD31和α-SMA表达以观察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情况;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大鼠心功能改善的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心肌酶CK、CK-MB及LDH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 α、VEGF及其mRNA的表达。(3)构建HUVECs缺氧细胞模型,分别给予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进行干预,缺氧组给予0.5%无外泌体血清培养;以常氧组为对照,常规换液培养。免疫荧光检测HUVECs与外泌体的融合;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Matrigel基质胶实验分别检测缺氧HUVECs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氧HUVECs HIF-1 α、VEGF、FAK、p38、MAPKAPK、HSP27 及其 mRNA 的表达。结果:(1)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外泌体的特征形态为茶托状;粒径分析验证外泌体的大小集中在30-150nm;Westernblot检测出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及TSG101的表达,证明本实验所提取纯化的样本为外泌体。(2)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心肌肌束形态完整,心肌细胞排列致密,胞核轮廓清晰;模型组和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梗死区心肌横纹消失,心肌肌束断裂且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区心肌肌束断裂且排列紊乱,胞核不清晰,但范围和程度较模型组和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有所减轻。(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LVEF、LVFS降低,LVIDd、LVIDs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LVEF、LVFS、LVIDd、LVIDs均有上升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LVEF、LVFS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VIDd、LVIDs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LVEF、LVFS有上升趋势,LVIDd、LVIDs有降低趋势,但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CK-MB及LDH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大鼠血清CK、CK-MB及LDH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大鼠血清CK、CK-MB及LDH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大鼠血清LDH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及CK-MB有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CD31及α-SMA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CD31及α-SMA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CD31及α-SMA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CD31及α-SMA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 α、VEGF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 α、VEGF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HIF-1 α mRNA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和VEGF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相比,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 α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 α和VEGF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增殖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细胞增殖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增殖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增殖,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8)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迁移面积百分比及迁移的面积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和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百分比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迁移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迁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百分比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迁移面积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长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和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形成新生血管的长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形成新生血管的长度增加,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10)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HIF-1 α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下调,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细胞HIF-1 α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缺氧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HIF-1α、VEGF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相比,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HIF-1 α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FAK、p38、MAPKAPK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27 mRNA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FAK、p38、MAPKAPK及HSP27蛋白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缺氧组比较,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细胞FAK、p38、MAPKAPK、HSP27 mRNA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AK、p38蛋白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APKAPK、HSP27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FAK、p38、MAPKAPK、HSP27 mRNA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p38、HSP27蛋白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APKAPK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去离子水血清外泌体组比较,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组细胞FAK、p38、MAPKAPK、HSP27及其mRNA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可促进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还可促进缺氧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VEGF及FAK/p38/MAPKAPK/HSP27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王宇[7](2021)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双心医学”概念的提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日益受到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业已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尚无统一公认的诊疗方案。本研究从文献整理、临床评价、网络药理学预测、动物实验验证四个方面对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指出一个新的方向。目的1.对古代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思路和经验进行整理,梳理其病机和治法,为“益气活血解郁”法提供理论支撑。2.通过临床试验初步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的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1 古代文献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馆藏为主,结合“超星阅读器”以及网络数据库“国学大师”,对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检索,以“胸痹”“郁证”为主题词,并制定相关限制词。将检索得到的相关古籍原文按照中医文献学整理方法,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结合文献体例进行整理。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将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的患者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SAQ积分)、抑郁状态(HAMD积分、PHQ-9积分)、中医证侯积分以及安全性指标。3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取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疾病靶点,把两者对接得到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可能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作用网络,并对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筛选,选取关键的作用靶点,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Ⅱ,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并通过斑马鱼行为分析仪采集斑马鱼的游行轨迹、游行距离、游行速度以及活跃时间等,观察不同浓度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通过VRI诱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模型,通过计算节间血管指数,评价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通过切尾建立斑马鱼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模型,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五龙通络解郁方在不同浓度下对巨噬细胞迁移及聚集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诊疗思路进行整理,发现古代医家多认为心气不足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重要病机,气滞是关键因素。通过对古代医家的用药经验整理发现,益气温阳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出现频次也最多;其次为理气类药物。活血类药物的药味虽然少,但是其出现的频次仅次于益气类药物和理气类药物之后。本次研究还发现古代医家在治疗胸痹合并情志疾病时,还运用了一定比例的祛风药物,如防风、蔓荆实、麻黄等。2随机对照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SAQ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SAQ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AS、AF、TS、DP四个维度,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PL维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AMD方面,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阻滞状态、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认知障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PHQ-9方面,治疗后两组PHQ-9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侯积分方面,包括总分、主症和次症,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如心率增快、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QTc间期延长等)、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3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作用于VEGFA、IL6、STAT3、AKT1、MAPK1、APP、EGFR、MMP9、CTNNB1、IL-1β等97个作用靶点。选取重要程度排名前两位的VEGFA、IL6为作用靶点,预测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4实验研究4.1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在游行距离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距离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距离,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速度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游行速度明显减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提高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游行速度,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跃时间方面,模型组斑马鱼活跃时间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延长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活跃时间,其中VRI+100 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RI+30 μg/mL、VRI+300μg/mL、VRI+1000μg/mL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游行轨迹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斑马鱼游行轨迹明显稀疏。与模型组相比,五龙通络解郁方不同浓度组均可增加斑马鱼的游行线路,其中以VRI+100μg/mL组最明显。4.2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斑马鱼背部节间血管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促进斑马鱼血管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RI+30 μg/mL(P<0.001)、VRI+100 μg/mL(P<0.001)、VRI+300 μg/mL(P<0.001)、VRI+1000μg/mL(P<0.001)]。4.3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尾部出现明显地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五龙通络解郁方均可减少斑马鱼尾部巨噬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其中300 μg/mL组与10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26%和31%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 μg/mL组与100 μg/mL组分别抑制了 7.8%和8.7%的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阳(气)不足是胸痹合并情志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气郁(滞)是关键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兼之以解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药进行治疗。2.五龙通络解郁方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证)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抑郁状态,且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3.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结果,五龙通络解郁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综上所述,基于“络风内动-络损神伤”理论的“益气活血解郁、祛风通络止痛”法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姚文强[8](2021)在《冠心平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VEGF、bFGF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冠心平片治疗气阴亏虚、痰瘀痹阻型老年SCAD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颈动脉IMT、Crouse积分以及血清VEGF、bFGF的变化情况,评价冠心平片的临床疗效,并从血管新生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气阴亏虚、痰瘀痹阻型老年SCAD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西药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冠心平片,对照组联合益心舒片,疗程为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改变、颈动脉IMT、Crouse积分以及血清VEGF、bFGF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1.心绞痛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是83.33%,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3.稳定性冠心病综合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是80.00%,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4.中医症状量化: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是90.00%,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5.颈动脉IMT、Crouse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均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6.血清VEGF、bFGF: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bFGF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冠心平片可以改善气阴亏虚、痰瘀痹阻型老年SCAD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心绞痛严重程度、心电图异常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显着且安全可靠。2.冠心平片可以显着降低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推测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为冠心平有效治疗老年SCAD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可能机制之一。

马丽萍[9](2021)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子靶向治疗在抗肿瘤的治疗领域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应用过程中常伴随心血管并发症,其中高血压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有效抗肿瘤治疗的中断,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剖析VEGF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究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及甘肃省肿瘤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胃癌患者共297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相关病史、化疗方案,以及历次住院治疗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胃镜、CT、MRI)、检验学资料(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诊室血压值及降压治疗的相关信息。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血压的波动情况,并根据“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进行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根据是否继发高血压,分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根据变量的性质选择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非参数秩和统计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Mantel-Cox)检验分析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PFS及OS的相关性;最后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胃癌患者预后改善相关的独立因素。以上数据的分析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在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97例胃癌患者中,共有96例患者继发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率为32.3%。其中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48例,占总发生率的50%;2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39例,占总发生率40.6%;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9例,占总发生率9.6%;无4或5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2、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指数(BMI)、阿帕替尼剂量、高血压病史等因素与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手术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制定的体力状况评分、肿瘤转移数目、化疗方案与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89,95%CI:1.42-5.90)、阿帕替尼剂量(OR=2.19,95%CI:1.15-4.15)是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生存分析:(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所有胃癌患者、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别是7.2(6.3-8.1)个月、9.5(8.0-11.0)月和6.0(4.8-7.2)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m PFS改善显着优于正常血压组(P=0.006)。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的m PFS分别为10.6(6.4-14.8)月和8.0(6.4-9.6)月,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相比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更能取得生存获益(P=0.03);所有胃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2(9.1-11.3)个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mOS时间分别为12.6(10.2-15.0)月和8.7(7.5-9.9)月,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mOS改善显着优于正常血压组(P=0.001);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和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的mOS分别为15.3(11.4-19.2)月和11.5(9.9-13.11)月,与1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相比,2-3级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中位OS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2)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肿瘤的转移、阿帕替尼剂量、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胃癌患者PFS的改善存在关联(P<0.05),而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冠心病史、糖尿病史、ECOG评分与PFS的改善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进一步分析示肿瘤的转移(HR=1.45,95%CI:1.07-2.0,P=0.017)、ECOG评分(HR=0.74,95%CI:0.55-0.99,P=0.046)、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HR=0.65,95%CI:0.48-0.88,P=0.006)是影响PFS的独立相关因素;对于OS影响因素的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OS(HR=0.61,95%CI:0.45-0.83,P=0.002)的改善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是阿帕替尼治疗胃癌过程中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高达32.3%。年龄、BMI、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及阿帕替尼剂量是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尤其2-3级高血压(CTCAE分级)的发生与胃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相关性,即高血压患者PFS、OS较未发生者明显延长,提示发生治疗相关高血压可能是治疗有效的标志之一,因此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过程中,应积极监测血压,如发生药物相关高血压,应根据血压水平及其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而非盲目终止抗肿瘤治疗。

岑团[10](2021)在《血清VEGF-A、IL-6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血清VEGF-A和IL-6的水平变化,明确血清VEGF-A和IL-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PCI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序贯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03月因“胸痛、胸闷”至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介入治疗患者46例,在PCI术前采血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在PCI术后24小时继续采血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组(PCI-AMI组)。同期选择我院4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另选我院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ormal组);(2)收集病例资料,包括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及饮酒情况、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3)收集血液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荧光法(ELISA法)分别测定Normal组、UA组、AMI组和PCI-AMI组的血清VEGF-A、IL-6表达水平;(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绘图使用Graphprism5.0应用软件。结果:(1)各组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hs CRP、CK、CK-MB、TNT-HS、pro BNP、LVEF、Gensini积分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身高、饮酒史、糖尿病、Hcy、TBIL、TC、TG、HDL-C、LDL-C、VLDL-C、BUN、Cr、UA、Cys-C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血清VEGF-A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且Normal组和UA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Normal组和AMI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UA组与AMI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MI组与PCI-AMI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各组血清IL-6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且Normal组和UA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ormal组和AMI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UA组与AMI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MI组与PCI-AMI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4)AMI组的血清VEGF-A和IL-6水平存在正相关(r=0.360,P=0.015),AMI组的血清VEGF-A水平和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331,P=0.043),AMI组的血清IL-6水平和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403,P=0.016);(5)I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T-H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AMI组的血清VEGF-A水平和LVEF存在正相关(r=0.322,P=0.040),PCI-AMI组的血清VEGF-A水平和LVEF不存在相关性(r=﹣0.222,P=0.180)。结论:(1)血清VEGF-A、IL-6水平与AMI冠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2)血清IL-6水平与AMI发病相关;(3)AMI患者的血清VEGF-A水平与心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CI术后血清VEGF-A水平与心功能改善不一定没有相关性。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严重冠心病安全有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严重冠心病安全有效(论文提纲范文)

(1)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miRNA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1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综述二冠心病诊疗与温阳益心法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RNA基因测序及表达量验证
    一、材料与方法
        1.模型建立与取材
        2.基因芯片测序与PCR定量验证
    二、实验结果
        1.一般情况
        2.血脂情况
        3.HE染色
        4.miRNA及mRNA高通量测序及富集分析
        5.核心miRNA的QT-PCR验证
    三、小结
第二部分 温阳益心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一、实验方法
        1.方药成分化合物与网络构建
        2.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3.韦恩图与蛋白互作网络(PPI)构建
        4.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二、实验结果
        1.温心方有效成分筛选
        2.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构建
        3.药物与疾病的靶点韦恩图
        4.药物与疾病PPI网络构建
        5.GO及KEGG富集分析
    三、小结
第三部分 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验证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模型与取材
        2.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lot)
    二、实验结果
    三、小结
讨论
    1.温心方中关键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2.作用靶点与通路
    3.PI3K-AKT通路中靶蛋白研究
    4.PI3K-Akt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
    5.温阳益心法对PI3K-AKT通路的调控作用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基于靶点预测和高通量测序的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丹蒌片干预冠心病的药理作用研究
    1 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2 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3 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4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5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6 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
    7 改善心室重构
    8 调节心率失常
    9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成分-靶点”网络预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TCMSP数据库检索丹蒌片活性成分
        2 系统文献检索补充丹蒌片活性成分
        3 资料提取与数据统一
        4 丹蒌片成分对应靶点检索
        5 稳定型心绞痛疾病靶点检索
        6 构建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成分-靶点”网络
        7 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PPI网络
    第二节 结果
        1 丹蒌片主要活性成分获取
        2 丹蒌片主要成分对应靶点获取
        3 稳定型心绞痛疾病靶点获取
        4 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成分-靶点”
        5 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的PPI网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丹蒌片中药四性的分类功能富集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丹蒌片组方的四性分类
        2 丹蒌片中药四性的功能富集
    第二节 结果
        1 丹蒌片寒药的功能富集
        2 丹蒌片凉药的功能富集
        3 丹蒌片温药的功能富集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差异基因检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采集
        2 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4 样本量估算
        5 治疗方案
        6 疗效判定标准
        7 样本采集与分析
    第二节 结果
        1 干预前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 干预后患者中医疗效评价分析
        3 干预前后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研究成果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冠心病中医病名溯源
    第二章 冠心病中医发病机理
        1.因虚致病
        2.因实致病
        3.虚实夹杂
    第三章 冠心病中医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2.中成药
        3.静脉注射中药
        4.中医外治法
    第四章 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历史渊源及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1.《伤寒论》对小陷胸汤的认识
        2.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认识
        2.冠心病疾病的诊断与分类
        3.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
        4.冠心病的预防
    第六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第七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初探
        1.p38MAPK信号通路的介绍
        2.p38MAPK信号通路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初探
    第八章 LncRNA TUG1 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LncRNA TUG1 与血管内皮细胞
        2.LncRNA TUG1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3.LncRNA TUG1 与免疫炎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二 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 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主要仪器
    2.实验动物、细胞、主要试剂、试剂盒及引物设计
    实验一 含药血清制备、细胞模型建立及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1.含药血清的制备
        2.细胞模型制备
        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4.实验分组及干预方法
    实验二 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LncRNA TUG1 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Western Blot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1.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本研究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立方依据
    2.对本研究细胞模型及观察指标的讨论
    3.本研究结果初探
    4.本研究创新性分析
    5.对本研究的总体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综述一 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中药或中药提取物
        2.中药复方
        3.中成药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长链非编码RN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LncRNA的概述
        2.LncRNA的生物功能
        3.LncRNA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远隔缺血训练对冠心病血管新生、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效应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远隔缺血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从外泌体角度探讨活血益气方促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2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综述二 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1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征
        2 内源性心脏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血管新生
        3 外源性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血管新生
        4 循环血液来源的外泌体与血管新生
        5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血清外泌体的提取及鉴定
        实验一 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实验一 大鼠急性心梗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心梗后大鼠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CD31、α-SM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HIF-1α、VEGF及其mRNA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促心梗后血管新生的细胞分子机制
        实验一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缺氧HUVECs增殖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缺氧HUVECs迁移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缺氧HUVECs成管能力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缺氧HUVECs HIF-1α、VEGF及其mRNA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活血益气方血清外泌体对缺氧HUVECs VEGF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潜在发病机制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2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辨证分型
        3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胸痹合并情志病症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检索工具及方法
        2.3 检索策略
    3 检索结果
    4 行文体例
    5 文本类型
    6 原文整理
        6.1 方药治疗类
        6.2 针灸治疗类
    7 数据统计
        7.1 药物种类分析
        7.2 药物属性分析
        7.3 药物气味分析
    8 总结分析
        8.1 病因病机
        8.2 治疗方法
    9 结论
    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小样本探索性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纳入病例基线比较
        2 疗效分析
        3 安全性观察
        4 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平台、工具
        2.2 五龙通络解郁方中化合物及其潜在靶点预测
        2.3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2.4 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靶点预测
        2.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2.6 基因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3.2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疾病靶点
        3.3 五龙通络解郁方-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关系图
        3.4 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3.5 五龙通络解郁方主要单味药物的成分及作用靶点
        3.6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GO分析
        3.7 五龙通络解郁方潜在作用靶点的KEGG分析
    4 讨论
        4.1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靶点
        4.2 五龙通络解郁方的主要作用通路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生存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结论
    实验二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血管损伤模型斑马鱼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实验三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实验四 五龙通络解郁方对斑马鱼炎症模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 结果观察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冠心平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VEGF、bFGF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理论研究及治疗进展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西医理论研究及治疗进展
        2.1 概述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VEGF、bFGF与AS的相关性
        2.5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提前退出、终止试验条件
        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7 病例的剔除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测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比较
        4.2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4.3 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4.4 心电图疗效比较
        4.5 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4.6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7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8 C-IMT及Crouse积分比较
        4.9 VEGF及bFGF比较
        4.10 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冠心平方解及其药理学研究
        1.1 冠心平组方分析
        1.2 冠心平抗AS的药理学研究
    2.冠心平抗AS前期研究
    3.冠心平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
    4.冠心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VEGF、bFGF的影响
    5.不足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血压与肿瘤的流行病学
    1.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和高血压
    1.3 阿帕替尼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1.4 VEGF抑制剂相关高血压与预后相关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收集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评估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随访
        2.2.3 血压测量
        2.2.4 伦理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学比较分析
    3.2 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 Logstic 回归分析
        3.2.1 单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
        3.2.2 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
    3.3 生存分析: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3.3.1 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PFS相关性
        3.3.2 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OS相关性
    3.4 临床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3.4.1 PFS的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3.4.2 OS的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4.2 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与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略缩词(Abbreviation)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血清VEGF-A、IL-6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各组血清VEGF-A水平的比较
    2.3 各组血清IL-6 水平的比较
    2.4 血清VEGF-A、IL-6 水平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2.5 ROC曲线分析
    2.6 血清VEGF-A水平和LVEF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血清VEGF-A、IL-6 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
    3.2 血清IL-6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
    3.3 血清VEGF-A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严重冠心病安全有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miRNA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兆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靶点预测和高通量测序的丹蒌片干预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研究[D]. 谌子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D]. 周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远隔缺血训练对冠心病血管新生、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D]. 李宇炀.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因素分析[D]. 来燕琼.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从外泌体角度探讨活血益气方促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D]. 高毅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五龙通络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的研究[D]. 王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冠心平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VEGF、bFGF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姚文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继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D]. 马丽萍. 兰州大学, 2021(12)
  • [10]血清VEGF-A、IL-6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临床研究[D]. 岑团.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标签:;  ;  ;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重症冠心病安全有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