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管理

一、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勇[1](2020)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过程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常与预后不良、死亡率升高及医疗费用增加有关。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凭借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和液体平衡易于控制等优点,被公认为危重症患者AKI的首选治疗方法。CRRT虽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关于其适应症、治疗时机、剂量、抗凝等问题的争议延续多年,实际应用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普遍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患者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CRRT相关不良事件和并发症频繁发生,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国内CRRT应用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关于CRRT医疗安全相关问题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描述CRRT临床应用及不良事件特征,探索影响CRRT患者安全的临床因素,应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确定CRRT过程中威胁患者安全的高危失效模式,进而制定改进措施并对干预效果加以验证,为改善CRRT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依据国外相关研究改编的调查表,以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和肾脏病学分会会员单位为现场,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ntenve Care Unit,ICU)和肾内科CRRT临床应用特征和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第二阶段研究以第一阶段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文献报道的CRRT患者安全影响因素,针对CRRT实施过程开展FMEA分析。通过制定工作流程图、构建风险评分矩阵对潜在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CRRT实施过程中的高危失效模式及相应的失效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第三阶段是应用CRRT实施核查表的前后对照研究,比较核查表实施前后CRRT相关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验证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CRRT应用情况调查共回收问卷72份,反馈率为92.3%。在返回的问卷中,66份填写完整并纳入数据分析(91.7%,35份来自ICU,31份来自肾内科)。调查结果显示,最常用的CRRT技术模式是持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共63个科室(95.5%)报告使用。绝大多数科室(50,75.8%)采用L/h作为治疗剂量开具方式。前后联合的稀释方式无论在CVVH还是持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中都是使用最多的。如果CVVH以L/h方式开具,剂量≦2L/h使用频率最高(30,47.6%);如果以m L/kg/h方式开具,剂量>25m L/kg/h最为常见(10,15.9%)。总体上CRRT每日治疗时长7-8小时(22,33.3%)最多见。报告经常和总是进行持续24小时治疗的科室均为ICU(16,24.2%)。此外,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置管部位(45,68.2%),普通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43,65.1%)。CRRT不良事件调查共发放问卷3006份,回收2262份,反馈率为75.2%。其中412份问卷报告了430例CRRT相关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在报告的不良事件中,占比较高的是体外循环凝血和血流下降(89,20.7%)、代谢性碱中毒(46,10.7%)、代谢性酸中毒(38,8.8%)、高血压(28,6.5%)、低钙血症(26,6.0%)、心率失常(24,5.6%)、高钙血症(23,5.3%)和置管穿刺部位出血(22,5.1%)。共131份问卷(4.4%)报告了CRRT病历相关缺陷,涉及159例处方和监测记录信息缺失。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过程中,FMEA团队绘制了CRRT实施流程图,列出CRRT实施流程潜在失效模式22项,讨论分析得出失效模式对应的失效原因98项。通过计算RPN值进行危害分析,最终确定12项潜在失效模式及对应的25项失效原因。通过对失效原因的讨论分析,制定了14项改进措施,依据改进措施开展专项培训并制定了CRRT实施核查表。在应用CRRT实施核查表的前后对照研究中,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分别有96例和89例CRRT患者纳入分析,干预实施后严重的凝血病、有证据的出血、低体温、处方记录缺失和肾功监测缺没有再出现,滤器凝结和管路凝血等不良事件数量也明显较少。结论:本研究发现辽宁省CRRT应用在机构间和专业间存在服务能力与治疗实践的差异,缺乏统一规范。CRRT实施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很高,最常见的是体外循环凝血和血流下降。通过FMEA分析制定的CRRT实施核查表,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减少CRRT相关风险和不良事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姜旭[2](2020)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发生规律,了解其感染途径、主要致病菌以及药敏情况,进一步探讨N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控NI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NICU内所有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且病史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4年本院NICU内NI的发病率、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先对院感组与非院感组之间患儿的一般状况、个人史、母孕史以及诊疗经过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其中存在显着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变量与NI发病率之间的独立相关性。结果:1、NI的发病率:本研究共收集了 NICU内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新生儿3515例,其中发生NI的有181例,NI发病率为5.15%;发生NI的例次数为209次,NI例次发病率为5.95%。2、NI的类型分布:肺炎68例(32.54%),败血症46例(22.01%),消化道感染23例(11.00%),口腔感染23例(11.00%),泌尿道感染12例(5.74%),中枢感染6例(2.87%),皮肤感染1例(0.48%),其他22例(10.53%)。3、N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共检出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3株(占69.13%),居前三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55株(36.91%)、鲍曼不动杆菌12株(8.05%)、铜绿假单胞菌11株(7.38%);革兰氏阳性菌29株(占19.46%),居前三位的是葡萄球菌16株(10.74%)、屎肠球菌10株(6.71%)、粪肠球菌1株(0.67%);真菌15株(占10.07%),包括白色念珠菌7株(4.70%)、近平滑念珠菌7株(4.70%)、酿酒酵母菌1株(0.67%)。4、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良好,但对ESBL检测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下降,尤其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分别为:64.29%、32.14%);另外,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而鲍曼不动杆菌虽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大部分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但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差。与此同时,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也出现高度耐药;常见的真菌虽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高度敏感,但近平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5、NICU内N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院感组与非院感组新生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1分钟Apgar评分、机械通气史、留置胃管史、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糖皮质激素、输血、脂肪乳、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以及光疗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儿的分娩方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留置胃管史、使用PS史、输血史是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院NICU内NI的发病率较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报告结果低,主要感染类型为肺炎和败血症,居前三位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本院NICU内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分娩方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留置胃管史、使用PS史、输血史。第二部分 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在NICU内预防和控制NI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记录2018年10月01日至2019年09月30日在本院NICU内实施手卫生强化管理工作前、后,233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科室每床日手卫生用品使用量以及NI发病率等指标,对比强化管理实施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及依从情况,从而评估该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实施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后本院NICU内工作人员整体的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均较强化管理前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强化管理后抗菌洗手液与免洗手消毒液使用量均较强化管理前显着增多,而NI发病率则较强化管理前明显下降。结论: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可显着提升NICU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进而有效降低NI的发病率。

柯苏苏[3](2020)在《三级甲等医院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在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合乎我国临床实际的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为相关培训及考核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经文献回顾性分析,参照ICU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模型及评价指标拟定问卷条目池。经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后形成问卷初稿,分析问卷信度、效度并对湖北省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342名综合性ICU护士进行调查,包含人口统计学资料、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培训大纲初稿和专家咨询问卷,最终经两轮Delphi法完成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结果(1)编制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并加以验证分析。问卷内容效度CVI值为0.98,I-CVI值介于0.83~1.00之间。项目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所有条目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本研究提取的四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6.50%。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在0.795~0.947之间,各维度与问卷间得相关系数介于0.710~0.920。(2)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总分为(208.62±19.28)分,各维度均分高低排序为:特质维度(4.59±0.47)分、技术维度(4.43±0.54)分、知识维度(4.39±0.41)分、能力维度(4.30±0.50)。47项培训内容的培训需求程度均分在4.08~4.73分之间,其中有21项均分在4.5分以上。培训方式需求以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等传统培训方式为主,但因各维度培训内容不同而有所侧重。具有学历、职称差异的ICU新护士在培训内容需求程度上的差别不具有显着性(P>0.05)。(3)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0%,均为有效回收,专家建议率分别为65%、38.9%。专家权威系数为0.89,培训项目、培训内容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 4.500~4.940、4.000~4.890,变异系数分别为 0.048~0.157、0.066~0.210,Kendall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04、0.377,经卡方检验具有显着性(P<0.01)。(4)最终确立的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包括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个人特质、专业能力4大培训项目和52项培训内容,并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式,需105个学时完成整个培训。结论(1)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颇佳,可认为调查结果可靠有效。(2)ICU新护士在岗位胜任力层面的培训需求水平较高,维度上以特质维度为甚,内容上以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需求最高。(3)本研究的咨询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较高,各指标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可认为本研究咨询结果具可靠性、科学性。构建的三级甲等医院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突出了专科特征,具备靶向性和实操价值,可为ICU新护士相关培训的开展和落实奠定基础,利于维持我国ICU新护士及ICU专科的长远发展。

姚远,方政晗,于长久[4](2017)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90例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27岁。以数字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便捷与迅速,且能确保最理想的气道通畅方法为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内行插管术通气方式加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4类通气方式加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中的插管时间,插管平均次数及成功率和并发症,脱离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d病死率和吸入性肺炎等。结果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均存在差异;除A类气管内行插管术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其他均一次性成功,且复苏成功率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过给予综合管理治疗后其ARDS、围插管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2±1.84)d,ICU住院时间(13.78±1.62)d,均显着低于对照组[(7.41±2.13)d,(17.58±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管理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需因地、因人及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建道方法,确保患者通气顺畅,有效保持肺功能。采用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时间,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参考。

丁留敏[5](2017)在《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ICU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ICU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了解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应用落实情况,促使质量控制指标在临床工作中的准确应用,并对“结构-过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ICU护士结构配置与结果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为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新疆地区的三级综合医院按照地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得的11家医院的ICU病区及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运用指标登记表收集2016年7月到2016年10月指标的相关变量,用基线变量计算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结果:1.指标应用:(1)结构指标:(1)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各院分布情况:ICU患者收治率和收治床日率分别为2.72%和1.44%。(2)ICU收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15的患者收治率为64.74%。(2)过程指标:感染性休克3h、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分别为72.48%、75.56%、74.80%及59.09%;(3)结果指标: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非计划转入ICU率、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52%、1.43%、7.05%、1.47%、11.05‰、2.75‰及3.50‰。2.指标间相关性分析:(1)结构指标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相关性分析:ICU患者收治率与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及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ICU患者收治床日率与VAP发病率及CRBSI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APACHEⅡ评分≥15的患者收治率与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CAUTI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构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过程指标与“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完成率与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程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结果指标与结果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与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及CAUTI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与非计划转入ICU率、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VAP发病率及CAUTI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非计划转入ICU率与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呈正相关(P<0.05),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与VAP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结果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结构配置与结果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比与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及CAUTI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护师以上职称护士占比与VAP发病率及CRBSI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与VAP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ICU护士结构配置与其他结局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尚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质量的效果评价的科学指标,能对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2.结构指标可影响医疗过程的质量评价,加强对过程指标的监控与管理,从而改变结果指标的结局。3.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对结构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从合理人力资源配置出发,为重症医学科管理者提供改善医疗护理质量的参考途径。

韦莲丝,唐姣燕,黄名贵[6](2012)在《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包括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及其管理方法等。认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准确执行医嘱,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郭锦全[7](2011)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化疗中使用的VPA与PICC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进行对比,了解VPA在手术操作难易程度、并发症、置管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否较PICC更有优越性,从而选择更适合乳腺癌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方式。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在番禺区中心医院腺体外科住院化疗的205例乳腺癌患者,经本人同意且无精神疾病、符合研究入组条件者列入研究分析对象。20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VPA组为研究组,共105例,年龄区间为27岁72岁,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49.8岁;PICC组为对照组,共100例,年龄区间为27岁71岁,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49.7岁。研究组、对照组均为女性,两组患者临床上均已确诊为乳腺癌并且需要行深静脉置管化疗;均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均自愿参加测评;均非危重病患者。2.方法和材料2.1置管类型:1)安全型三向瓣膜式PICC单腔导管(型号:导管直径为4Fr,长度为60cm,均有刻度标记),配安全型Introcan穿刺针--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2)小型单腔静脉输液港,(型号:导管直径为7Fr,长度为50cm,其中有刻度标志的为35cm)术中连接三向瓣膜式导管--美国巴德国际有限公司。2.2B超:型号:DP6600,深圳迈瑞(Mindray)公司生产。3.实验方法3.1、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临床特点资料收集:首先需要通过病案资料收集可能影响到置管手术操作、置管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临床特点资料。3.2手术操作难易程度评价方法和指标:分别记录①置管成功率、②置管长度、③置管次数、④是否需要调整置管位置、⑤置管过程并发症、⑥置管过程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3.3置管过程和置管后并发症评价方法和指标:①置管过程并发症种类;②置管后的并发症种类;③并发症的发生率;④置管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3.4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测评方法和指标:所采用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有:ECOG评分表、Karnofsky评分表、QLICP-BR(V1.0)评分表。化疗前,依据ECOG评分标准,判断患者的行为能力状况,以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治疗;3化疗后,用Karnofsky评分表和QLICP-BR(V1.0)评分表评估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4.统计学处理根据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两个组某个比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因素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结果1. VPA组与PICC组手术操作难易程度的比较:VPA组与PICC组置管次数和置管成功率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较PICC组需要再次调整置管位置的比例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长度是置管过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42,95%CI:1.0111.074),置管长度越长,置管过程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2. VPA组与PICC组置管并发症的比较: VPA组在置管过程、置管后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P<0.01),但与PICC组并发症种类不尽相同。置管长度是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67,95%CI:1.0391.097),置管长度越长,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3. VPA组与PICC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化疗前,VPA组与PICC组的ECOG评分均符合化疗标准,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次化疗后,无论在Karnofsky评分还是在QLICP-BR(V1.0)中的总评分、自我评分,VPA组患者均比PIC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QLICP-BR(V1.0)中所有与上肢活动相关的子项目中均体现出VPA组比PICC组更有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但VPA组较PICC组需要再次调整置管位置的比例及置管过程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提示VPA较PICC更易操作。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置管过程、置管后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提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更具临床安全性。3.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VPA)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者高。因此建议乳腺癌化疗患者尽可能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林月双[8](2009)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复员,李琼花[9](2009)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30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异常拔管的原因,包括堵管、穿刺侧肢体肿胀、导管破裂、导管脱落、导管盘旋及导管穿刺处皮肤过敏,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合理安排输入液体顺序、肝素盐水及时冲洗管道、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选择管型号及穿刺血管、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导管脱落、询问皮肤有无过敏史等,认为有效的护理能保证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的输液流程。

朱桔[10](2007)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文中指出

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过程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辽宁省持续性肾替代治疗的应用与不良事件调查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CRRT应用情况调查
        2.1.2 CRRT不良事件调查
        2.2 研究内容
        2.2.1 CRRT应用情况调查
        2.2.2 CRRT不良事件调查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工具
        2.3.2 相关定义
        2.3.3 检测和判断标准
        2.3.4 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情况
        3.1.1 一般资料
        3.1.2 调查医院和科室基本特征
        3.1.3 医护人员特征
        3.2 CRRT服务能力
        3.2.1 CRRT服务时间可及性
        3.2.2 CRRT治疗模式可及性
        3.2.3 CRRT设备
        3.2.4 年治疗患者量
        3.3 CRRT技术操作特征
        3.3.1 CRRT技术模式和治疗剂量
        3.3.2 治疗时长
        3.3.3 静脉穿刺部位
        3.3.4 滤器膜材料
        3.3.5 抗凝剂使用
        3.4 CRRT相关不良事件
        3.4.1 CRRT治疗适应症
        3.4.2 CRRT相关不良事件
        3.4.3 不良事件促成因素
        3.4.4 处方和监测缺陷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CRRT患者安全管理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头脑风暴法
        2.2.3 FMEA分析
        2.2.4 RPN指标计算标准
        2.2.5 数据整理
        2.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CRRT实施流程图
        3.2 CRRT患者安全失效模式
        3.2.1 CRRT失效模式和潜在原因
        3.2.2 CRRT失效模式危害分析
        3.3 制定CRRT患者安全改进措施
        3.3.1 改进措施制定
        3.3.2 CRRT专题培训
        3.3.3 CRRT实施核查表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核查表在CRRT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工具
        2.3.2 相关变量
        2.3.3 监测和判断标准
        2.3.4 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情况
        3.1.1 一般资料
        3.1.2 干预前后CRRT处方与治疗特征
        3.2 CRRT相关风险和不良事件
        3.2.1 干预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比较
        3.2.2 干预实施前后CRRT不良事件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三、结果
        3.1 NICU内NI的发生情况
        3.2 NICU内NI发生的影响因素
    四、讨论
        4.1 NICU内NI的发生水平
        4.2 NICU内NI的类型和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
        4.3 NICU内NI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
第二部分: 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三、结果
        3.1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3.2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不同类型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3.3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手卫生用品使用量比较
        3.4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NI发病率比较
    四、讨论
        4.1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的变化
        4.2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手卫生用品的使用情况
        4.3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NI发病率的变化
    五、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3)三级甲等医院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3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ICU护士胜任力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2.1 问卷编制
    2.2 信效度检验
    2.3 质量控制
第3章 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的调查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工具
    3.3 调查方法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学方法
    3.6 调查结果
第4章 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
    4.1 咨询专家的选择
    4.2 编制专家咨询问卷
    4.3 专家咨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4 统计学方法
    4.5 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ICU新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5.2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ICU新护士培训需求调查
    5.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ICU新护士培训大纲的构建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2.1建立紧急人工气道依据
        2.2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与抢救治疗
        2.3人工气道的管理与对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措施
    3疗效评价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两组患者4类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及平均插管次数比较
    2两组患者4类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时一次成功率及复苏成功率比较
    3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后ARDS、并发症及吸入性肺炎与死亡率比较
    4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后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对比
讨论

(5)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ICU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抽样方法
        2.3 研究步骤
        2.4 研究工具
        2.5 评价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
结果
    1 指标的应用情况
        1.1 结构指标
        1.2.过程指标
        1.3 结果指标
    2 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 ICU护士结构配置与结果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重症医学科护理敏感指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治疗新理念
    1.1 主动静脉治疗
    1.2 被动静脉治疗
2 通道和血管通道器材的种类
    2.1 外周静脉通道器材
        2.1.1 头皮钢针
        2.1.2 留置针
        2.1.2.1 留置针的优点:
        2.1.2.2 留置针穿刺部位:
        2.1.2.3 留置针的作用:
    2.2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3 选择血管通道器材考虑因素
    3.1 血管通道器材的特点
    3.2 治疗因素
        3.2.1 治疗时间
        3.2.2 药物特性
    3.3 病人情况
4 使用血管通道器材
5 使用血管通道器材的管理
6 小结

(7)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
    1.1 置管部位
    1.2 人为因素
    1.3 输注特殊药物及高浓度药物, 致导管内壁沉积物形成
    1.4 危重患者、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1.5 导管留置时间
2 导管堵塞的预防
    2.1 置管部位选择
    2.2 做好封管技能的培训和注意管理
    2.3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进行规范冲管和封管
    2.4 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3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
    3.1 检查导管, 排除原因
    3.2 对复通不成功者, 可行原位换管

(9)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原因分析
    2.1 堵管:
    2.2 导管脱落:
    2.3 穿刺侧肢体肿胀:
    2.4 导管盘旋:
    2.5 导管破裂:
    2.6 过敏反应:
3 护理
    3.1 堵管
        3.1.1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3.1.2 及时冲洗管道:
        3.1.3 正确掌握封管技术:
        3.1.4 家庭健康宣教:
        3.1.5 堵管的处理:
    3.2 导管脱落
    3.3 穿刺侧肢体肿胀
    3.4 导管盘旋
    3.5 导管破裂
    3.6 过敏反应
4 小结

(10)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导管堵塞的判断
2 导管堵塞的发生状况
3 导管堵塞的原因
    3.1 血栓性堵塞
    3.2 非血栓性堵塞
4 导管堵塞的预防
    4.1 导管的选择及置管过程注意事项
    4.2 导管的维护
    4.3 导管堵塞的药物防治
    4.4 预防导管堵塞的健康宣教
5 导管堵塞的处理

四、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及其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过程安全管理研究[D]. 张勇.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2)
  • [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D]. 姜旭. 苏州大学, 2020(02)
  • [3]三级甲等医院ICU新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大纲的构建[D]. 柯苏苏. 长江大学, 2020(04)
  • [4]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J]. 姚远,方政晗,于长久. 创伤外科杂志, 2017(08)
  • [5]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ICU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研究[D]. 丁留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6]静脉输液工具的研究进展[J]. 韦莲丝,唐姣燕,黄名贵.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7)
  • [7]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时的应用对比研究[D]. 郭锦全. 广州医学院, 2011(08)
  • [8]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J]. 林月双. 微创医学, 2009(05)
  • [9]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 李复员,李琼花.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05)
  • [10]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J]. 朱桔. 上海护理, 2007(05)

标签:;  ;  ;  ;  ;  

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