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乔辉[1](2021)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4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睡眠质量、预后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R、HR、pH、SPO2、PaCO2、PaCO2、MMRC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R、HR、pH、PaCO2、MMRC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SPO2、PaCO2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气管插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睡眠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史志雪[2](2014)在《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呼吸衰竭并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33%)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率(85.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率(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安全、有效,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徐向朋[3](202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HFO)与常规普通面罩吸氧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FO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在TAAD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TA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方式(50例)和高流量氧疗方式(50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普通面罩式吸氧,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方式48 h后,给予更换普通面罩式吸氧。比较两组在撤机时(0 h)和撤机1h、6 h、12 h、24 h、48 h、72 h后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比较每组不同时间点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情况;比较两组12h后、24 h后、48 h后舒适度(咽喉疼痛、口鼻腔干燥)情况;比较两组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痰液粘稠度情况;比较两组72 h内的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患者在研究时间内因中途改变氧疗方案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前PaO2(静息状态下)、术前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撤机时(0 h)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1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 O2、PH、Pa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12 h、24 h、48 h、72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撤机0h、1h、6 h、12 h、24 h、48 h、72 h的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口鼻腔干燥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FO组在撤机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的痰液粘稠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FO组72 h内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普通面罩氧疗方式相比较,TAAD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HFO后能够改善呼吸、氧合指标,降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HFO应用时舒适度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管理,可作为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曹晓花[4](2020)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选择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比较两种呼吸治疗方式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09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72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应用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新西兰费雪派克)给予HFNC,对照组3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美国飞利浦伟康V60)进行NPPV。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护理,包括病因治疗、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期间每小时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气体流量、氧浓度等参数;分别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后0.5h、1h、24h检测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F)。比较两种呼吸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P/F的改善情况;经过治疗患者低氧血症纠正,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若患者低氧血症难以纠正则给予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入住ICU的住院日差异;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24h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APACHEⅡ评分、吸烟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1、动脉血气指标结果分析:治疗0.5h、1h、24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HFNC组改善程度优于NPPV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0.5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开始升高,24h升高明显,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HFNC组优于NPPV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比较:HFNC组治疗开始至24h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二氧化碳分压在24h内无明显改善。2、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比较:治疗开始至24h,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HFNC组效果更明显(P<0.05)。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与NPPV组相比,HFNC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P<0.05)。4、入住ICU住院日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比较:治疗24h后HFNC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降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对于ICU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和NPPV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NPPV相比,HFNC具有以下优势:1、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等相关呼吸指标;2、明显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3、明显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由此可见,HFNC治疗ICU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确切、可以开展更多重复性研究。

雷婷[5](2020)在《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有关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并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相关文献506篇,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3],共计1667名受试者,其中治疗组849人,对照组818人,结果如下:1.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免疫指标(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炎症指标、降低APCHE-II评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腹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通腑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CD8+T细胞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通腑法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帅垠琦[6](2020)在《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评价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推广三桔咳喘口服液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临床数据支持。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经验,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可借鉴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将69名(最终完成6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基本情况及基线水平情况的比较,确保受试者基线水平一致。(2)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连续观察14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观测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气分析等指标。(3)收集数据,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并对三桔咳喘口服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2.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3.概括总结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结果:1.临床研究(1)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愈显率12.5%。试验组:总有效率87.5%,愈显率40.6%。在临床疗效上,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体征、痰液总积分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对比已经具有统计学意义,故通过(治疗前-治疗后)的次要症状积分差值来对比,组间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肺功能比较:FEV1/FVC在治疗14天后,两组比较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并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未优于对照组。(4)血气分析的比较:试验组Pa O2、Pa O2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炎症指标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营养指标、电解质水平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中医全程参与、畅通气道、慎用利尿剂、强心剂等。3.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天人合一,三因制宜;辨病与辨证结合。结论:1.两组的治疗方案在此临床研究中均表现了有效性,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焦莹莹[7](2020)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呼吸衰竭以老年人为易发人群,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通气,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并发症,故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脱机并进行氧疗。临床上常见脱机早期(脱机而未拔出气管插管)的氧疗方式是低流量氧疗,因没有加温、湿化装置,往往造成患者呼吸道干燥,痰痂生成,影响脱机成功率,增加护理工作难度。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技术,能够提供恒定的加温加湿气体,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具有良好的湿化气道作用,但对老年患者脱机早期的效果有待于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其舒适度和氧疗依从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氧疗并针对该氧疗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并针对其给予护理。两组患者于氧疗后1h、6h、12h、24h监测其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动脉血PH)和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氧疗后24h收集临床指征(脱机成功率、痰痂发生率以及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度、气促程度及舒适度评价),并评估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氧疗依从性)。结果1.血气指标观察组氧疗后6h、12h、24h的PaO2、PaO2/FiO2、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的PaO2(t=1.347)、PaO2/FiO2(t=0.122)、SaO2(t=1.1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t=2.236)、6h(t=2.828)、12h(t=3.162)、24h(t=4.472)的动脉血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指标观察组患者氧疗后6h、12h、24h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氧疗后1h的呼吸频率(t=0.563)、心率(t=1.5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指征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的脱机成功率(95.00%vs75.00%)、痰痂发生率(32.50%vs 77.50%)、痰液粘稠(I度:24 vs 15;II度:12 vs 9;III度:4 vs 16)、气道湿化程度(湿化满意:30 vs 20;湿化过度:6 vs 10;湿化不足:4 vs10)、Borg评分(t=38.86)、舒适度评分(t=1.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患者满意度(χ2=3.025)、氧疗依从性(χ2=2.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的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痰痂发生率,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氧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王雅宁[8](2020)在《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危重症患者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是促进痰液的排出,促进痰液排出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物理治疗,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对多频振动排痰法与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两种排痰法的排痰效果以及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指标的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排痰方法应用于临床,以降低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预防肺不张,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为临床胸部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日带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经多频振动排痰机进行5分钟机械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进行完5分钟多频振动排痰机机械排痰后再连续进行三次简易呼吸气囊的充气排痰。所有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当天均使用自制数据记录表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24小时后按6:00/14:00/22:00给予排痰护理治疗并详细记录观察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排痰前后吸痰均要评估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排痰后再次听诊来确定患者肺部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在排痰操作前后均查血气分析,来对比吸痰前后Pa O2及Pa CO2、HCO3-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法7天为一周期的排痰量、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排痰次数、痰液粘稠度、气管粘膜的损伤、肺不张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入科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体温、神志、吸烟史、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 观察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至做胸部物理排痰治疗前24小时排痰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物理排痰治疗7天周期内同一治疗时间点,观察组第1~5天24小时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6~7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不同治疗时间点之间经方差分析,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F=63.766,420.539;P<0.001),其中第1~3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4~7天两组24小时排痰量呈下降趋势,至第6天时接近治疗前水平。3. 观察组和对照组统计每24小时吸痰次数,两组随治疗时间的增加每24小时吸痰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4,5.350;P<0.001)其中观察组从第3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对照组从第5天起较第1天明显减少(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24小时排痰次数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 H值、Pa O2、Pa CO2、HCO3-)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a O2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CO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Pa CO2在吸痰前后没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改变情况,两组排痰治疗后均能有效升高Sp O2,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 排痰前后两组患者肺底和大气道部位的痰鸣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呼吸音明显改善54例,占90.00%,对照组明显改善41例,占68.33%,两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7天两者痰液粘稠度,其中观察组I、II、III度例数分别为39、12、9,对照组分别为35、10、15例,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吸痰操作前后5分钟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值,研究表明吸痰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吸痰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住院患者7天肺不张的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观察组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排痰法均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排痰的次数,减少气道粘膜损伤,但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多频振动排痰。2.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防止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3.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张秀燕,陈慧莉,华永泉,黄颂平[9](2020)在《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病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7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可减少并发症。

万香玉[10](2019)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效果研究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选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作为对照研究,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AECOPD(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以PIC为切换点行序贯性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HFNC能否替代NIPPV在AECOPD序贯性通气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07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81人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40人)和NIPPV组(41人)。HFNC组采用Mindray EV300高流量加温湿化系统,鼻塞的型号根据患者的鼻孔大小选择(小于患者鼻孔直径的50%);NIPPV组采用Philips V60无创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果、耐受度、临床表现等在参数设置范围内适当调整参数。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记录两组患者在应用两种氧疗方法后2h、12h、24h、48h的呼吸指标(RR、PaCO2、PaO2/FiO2)、循环指标(HR、MAP)、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压力性损伤、谵妄、误吸、腹胀)以及患者舒适评分、需要使用支气管镜或经口鼻吸痰的人数、结局指标(再插管率、28d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舒适度。结果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1)HFNC和NIPPV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II)、两组拔管前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RR)、心率(Heart Rat,HR)等基线资料分布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2h、12h、24h、48h的RR和基线RR相比,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RR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PaCO2在治疗后2h和拔管前PaCO2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24h、48h较拔管前PaCO2均显着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在各个时间点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PaO2/FiO2在治疗后2h和拔管前PaO2/FiO2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24h、48h较拔管前PaO2/FiO2均显着提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FiO2在各个时间点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2h、12h、24h、48h的HR、MAP和基线RR、MAP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MAP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HFNC组患者的谵妄、误吸、面部压力性的发生率低于NIPPV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腹胀发生率低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再插管率、28d死亡率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8)HFNC组患者舒适评分优于NIPPV组(P<0.05);与NIPPV组相比,HFNC组需要支气管镜或经口鼻吸痰的人数更少(P<0.05)。结论HFNC在降低PaCO2、提高PaO2/FiO2方面与NIPPV效果相似,而在患者的舒适度、耐受性及气道管理等方面,HFNC优于NIPPV。因此,本研究表明HFNC可以替代NIPPV,成为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的一种潜在治疗方式。

二、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的PSQI评分比较
    2.3 两组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撤机后RR、PaO_2/FiO_2、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3 两组间撤机12h后、24h后、48h后舒适度比较
    4 两组撤机后第一个24h、第二个24h、第三个24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
    5 两组间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经鼻商流量湿化氧疗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研究进展
    2.3 小结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指标
    3.3 研究过程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审查
    3.6 技术路线
    3.7 统计学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
    4.3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4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5 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F)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6 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7 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数据结果及统计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相关指标
    5.2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5.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方法与资料
    1.1 研究流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纳入
    1.5 数据提取
    1.6 偏倚风险评价
    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数据分析结果
3.讨论
    3.1 纳入研究质量讨论
    3.2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3.3 中医通腑法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运用的依据
    3.4 有效性讨论
    3.5 安全性讨论
    3.6 存在的问题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2.3 不良事件的处理
    3 研究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样本含量的估计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
        3.6 统计分析方法
    4 统计分析结果
        4.1 病例分组情况
        4.2 脱落与剔除病例统计
        4.3 基线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5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
讨论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之间的关系
    2 研究三桔咳喘口服液的意义
    3 研究基础
        3.1 中医对肺心病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学对肺心病病位的认识
        3.3 中医学对喘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三桔咳喘口服液处方分析
        4.1 桔梗汤
        4.2 香砂六君子
        4.3 瓜蒌薤白半夏汤
        4.4 三拗汤
        4.5 合方分析
    5 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讨论
        5.1 祛痰止咳,改善通气
        5.2 改善胃肠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6.1 强调中医全程参与
        6.2 畅通呼吸道
        6.3 慎用无创呼吸机
        6.4 慎用强心剂
        6.5 慎用利尿剂
        6.6 慎用糖皮质激素
        6.7 慎用碱剂
        6.8 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7 张晓云教授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7.1 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7.2 辨病与辨证结合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1 中医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病机
        1.2 中医证型
        1.3 治法方药
        1.4 讨论
    2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呼衰的研究进展
        2.1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2.2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7)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文献回顾
    2 概念框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胸部物理排痰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10)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效果研究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样本量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分组方法
        2.3 仪器设备
        2.4 一般治疗
        2.5 干预治疗
    3 研究工具与评价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原则
    6 质量控制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脱落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3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呼吸指标结果对比
    4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循环指标结果对比
    5 两组患者结局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讨论
结论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四、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乔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8)
  • [2]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史志雪.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10)
  • [3]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D]. 徐向朋. 青岛大学, 2020(01)
  • [4]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D]. 曹晓花. 山东大学, 2020(02)
  • [5]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D]. 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帅垠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D]. 焦莹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多频振动排痰联合充气排痰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王雅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张秀燕,陈慧莉,华永泉,黄颂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0]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效果研究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为切换点[D]. 万香玉. 青岛大学, 2019(03)

标签:;  ;  ;  ;  

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