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n Se 的临床证据示例

Sein Se 的临床证据示例

一、塞因塞用临证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陈令媛,邹玺,吴坚,刘沈林[1](2021)在《脏腑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文中认为中医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方法包括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但脏腑辨证仍是辨治此病的最重要方法。欲明确病性病位,必先求之于脏腑。本病属脾胃内伤,病机以寒热虚实错杂为多,脏腑辨证有助于临证理清思路。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纳运相配,肝胆藏泄,疏运相关,故脏腑辨证以肝胆脾胃为主。本病病位绝少是单一脏腑,病位及病性多重叠组合,且同中有异。病在肝胃、胆胃,有郁热、痰热之别;病在脾胃,有从寒从热之异。治疗上亦从脏腑论治为主,注重顺应脏腑之特性,恢复气机的协调,常多法并用。后附验案两则,病机治法相异,以供临证参鉴。

朱宇滢[2](2021)在《《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形成的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对因势利导治则的发挥。2.研究《黄帝内经》中因势利导治则的具体内容及方法,分析其在临床治疗及养生治未病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古籍,分析《黄帝内经》中体现因势利导治则的具体条文,梳理《黄帝内经》相关着作对该治则的认识,整理后世医家对《黄帝内经》发展的相关文献和书籍,收集临床疾病治疗的相关医案文献,结合学科知识,采用分析、归纳、综合的方法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及其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因势利导,渊源于易学及道家、儒家、兵家思想,《黄帝内经》将其思想引入中医学治疗,形成具体治疗原则。《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狭义指因疾病之势利导,广义包括因自然之势、人体之势利导,具体方法有汗、吐、下、温、清、消、补、和法,其指导临床诊治,具有用力小而收效大的效果。后世医家继承与发展了《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指导临床实践,拓宽了因势利导治则的应用范围。因势利导治则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肿瘤病、咳嗽以及养生治未病等。结论中医的因势利导治则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在后世得到继承与发挥,对临床诊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提出因疾病之势、自然之势、人体之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及汗法、吐法、下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和法的具体方法。因势利导是中医的特色治则,具有科学性及指导性,对现代临床疾病诊治及养生治未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丁翰怡[3](2021)在《李廷荃教授从脾胃论治功能性便秘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李廷荃教授门诊治疗功能性便秘病例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李廷荃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辨证、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凝练李廷荃教授“致中和”学术思想,并总结在“致中和”思想引导下从脾胃论治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筛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李廷荃教授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接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完整病例,参考相关标准完成病例数据统一规范。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总结本研究病例数据中的患者一般情况信息、高频症状信息及高频药物信息;采用FP-Growth关联规则方法,总结整理常用的药物组合信息。从而提炼、总结出李廷荃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功能性便秘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多分布在50~59岁(19.4%)、60~69岁(19.2%)、70~79岁(16.4%),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19.4%)的患者居多。2.症状分析:通过对症状频数分析发现,本研究患者症状频次排名前五的症状为大便干燥、大便不畅、大便量少、口干渴、大便次数减少,均为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症状。3.证候规律:根据李廷荃教授本人的真实门诊辨证诊断进行频数分析,得出结果后与导师沟通交流,结合导师本人观点,列出常见的4种证候类型:脾虚燥结证(38.8%)、脾虚湿阻证(19.9%)、阴虚津亏证(16.4%)、脾胃气虚证(13.9%)。4.方证对应关系:脾虚燥结证:枳术肃降汤加减;脾虚湿阻证:小温中丸加减;阴虚津亏证:增液汤加减;脾胃气虚证:黄芪汤加减。5.用药规律:李廷荃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常用的药物有60种(频数≥30次),频次排前10位的药物为枳实、白术、当归、槟榔、半夏、瓜蒌、柴胡、白芍、桃仁、地黄。常用药物的功效多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常用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常用药味以苦、甘、辛味药为主。常用药物归经以归脾、胃、肺经药物最多。6.学术思想:李廷荃教授认为,“致中和”有两层含义:一为实现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最佳关系状态;二为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的方法。在临证治疗中,建立与维护此平衡关系更为重要,“和”就是围绕“中”的一种状态,守着“中”才能“和”,即“守中”原则,其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体现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营养灌注周身,维持脾胃的这种正常生理功能,才能使机体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如若打破此种和谐状态,则周身气、血、津、精、液紊乱,发为疾病。故在治疗以“致中和”过程中,应以调和脾胃作为根本。中焦和,则气血足,气机畅,脏腑安,致中和。结论:对李廷荃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病例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李廷荃教授在“致中和”思想的引领下,从“脾胃”的角度进行辨治分析,治疗多用和法,强调健运中焦,顾护脾胃为本,尊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供我们学习。

庞雨薇[4](2021)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价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并总结升阳益胃汤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气虚型便秘患者,用Excel表格整理记录其一般资料、治疗中应用处方、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积分,并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得出结论。结果:1.87例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总有效率为89.66%;2.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可明显降低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中医主症及次症积分(P<0.05);3.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可明显降低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积分(P<0.05)。结论:1.升阳益胃汤加减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便秘症状;2.升阳益胃汤加减可以明显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胡帅航[5](2021)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及相关用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观念的发展,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诸多晚期肿瘤患者伴随着不同程度癌痛症状,不可避免的需要服用阿片类药物以止痛,而随之产生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作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9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便秘,这种便秘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降低药物止痛疗效。目前西医治疗OIC以应用泻药为主,多为缓一时便秘症状,而中医药治疗便秘具有改善便秘不良反应和缓解全身症状的显着优势。近些年对于中医药治疗OIC的研究较少,缺乏合理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依据,因此探寻OIC主要中医证型,分析其病因病机,挖掘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高频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OIC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历资料填写纳入患者《癌痛患者OIC分析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治疗疗效、主要中医证型、用药性味归经和药味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高频治疗药物,具体分析方法:检索TCMSP平台(http://tcmspw.com)及相关文献查询所筛选出中药的药物活性成分和相应治疗靶点,查询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等疾病数据库搜索便秘相关靶点,将药物治疗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的重合共有部分导入至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在STRING平台(www.string-db.org)上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拓扑参数筛选出核心治疗靶点,并进行相关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细胞生物功能分析。结果: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部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OIC患者共146例。所纳入的OIC患者在性别、BMI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以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所得肿瘤类型为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居多,所用阿片药物类型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居多。治疗疗效当中中药复方汤剂联合中成药有效率达87.27%,相比较明显高于单纯应用汤药或中成药的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型为阴虚秘和气虚秘,所用药物以性寒,味甘、苦居多。所用药物治疗归属经络前五为肝、肺、胃、脾、肾,治疗高频用药前十味为大黄、白术、黄芪、甘草、白芍、半夏、厚朴、陈皮、麦冬、党参。TCMSP数据库挖掘所得高频药物前五味所含主要活性成分共计148个,涉及治疗靶点1373个。疾病数据库挖掘所得便秘靶点有5117个,与药物作用靶点的交集靶点有161个,为OIC主要治疗靶点。“活性成分—主要治疗靶点”网络图拓扑参数显示主要治疗成分为:quercetin、kaempferol、7-O-methylisomucronulatol、naringenin、7-Methoxy-2-methyl isoflavone、formononetin、beta-sitosterol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拓扑参数显示核心治疗靶点为AKT1、MAPK3、JUN、VEGFA等。GO和KEGG分析显示高频药物治疗OIC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细胞对生物刺激的反应、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控等多个生物过程,并参与调节AGE-RAGE、IL-17、肿瘤坏死因子等多条信号通路以发挥治疗作用。结论:OIC患者发病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居多,服用药物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主,疼痛性质多为中度疼痛。汤药联合中成药治疗OIC具有良好疗效。OIC主要中医证型为阴虚秘、气虚秘,治疗用药频数分析显示药性多为性寒,药味多为甘、苦,药物归属经络为肝、肺、胃、脾、肾居多,治疗思路以滋阴益气为大法,同时配合通腑泻下等其他治法以及时缓解OIC相关症状。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中药汤剂治疗OIC包含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可通过相应信号通路发挥多种治疗作用,影响多种分子功能,作用于多个治疗靶点。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对今后相关实验的开展和新药研发具有一定理论参考意义。

于佳琪[6](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诊疗经验荟萃》文中认为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饮食习惯等因素、胃镜下形态变化、病理改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刘华一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一步完善CAG中医辨证诊疗,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10例CAG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信息、发病相关因素、胃镜、病理、症状、体征,明确中医复合证候分型,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整理刘华一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证医案,从病因病机、诊疗思路、辨治体会、用药经验等方面展开总结刘师治疗本病的经验。结果:1本研究纳入210例CAG患者,男性91例(占43.3%),女性119例(占56.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以61-70岁年龄段最多,占51.0%;教育程度以高中或中专最多见,占48.6%;职业分布以退休人员最多,占76.2%;伴随慢性内科疾病以高血压病为主,占29.0%;男性患者在吸烟、饮酒、熬夜方面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食快、饮食偏咸、喜肉食、喜浓茶方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在清淡饮食、喜甜食方面较男性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及精神状态方面,无异常患者仅占31.9%,男女患者在异常表现上无差异(P>0.05)。2 210例CAG患者中医复合证候分布以气虚夹瘀证(22.9%)最多,寒热错杂证(9.0%)最少;肝郁脾虚证在性别分布上为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则以气虚夹瘀证分布最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复合证候在年龄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程分布上存在差异,经过两两比较,发现寒热错杂证与气滞血瘀证、湿热夹瘀证与气阴两虚证、寒热错杂证与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与气阴两虚证之间病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210例CAG患者胃镜下的黏膜色泽、皱襞细少低平与否、血管透见与否、黏膜质地、红斑和糜烂在中医复合证候分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和胆汁反流证候分布相当(P>0.05)。其中黏膜白相、血管透见、黏膜皱襞细少,低平、黏膜质地粗糙、糜烂均以气虚夹瘀证为主;黏膜颗粒状改变以气阴两虚证为主;黏膜红斑以肝郁脾虚证为主。4中医复合证候在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中,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慢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程度、异型增生程度在证候分布上具有差异(P<0.05),而复合证候活动性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阳性以湿热夹瘀证为主;慢性炎症以气虚夹瘀证为主,其次为肝郁脾虚证,经过两两比较,气虚夹瘀证与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与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夹瘀证之间的慢性炎症程度存在差异;轻度萎缩以气虚夹瘀证为主,中度萎缩以肝郁脾虚证为主,重度萎缩以气阴两虚证为主,经过两两比较,气阴两虚证与肝郁脾虚证、气虚夹瘀证之间的萎缩程度存在差异;轻度肠化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中度肠化以气阴两虚证为主,重度肠化以气滞血瘀证为主,经过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气滞血瘀证之间,气阴两虚证与脾虚气滞证、气虚夹瘀证、肝郁脾虚证之间的肠化程度存在差异;轻度异型增生以气虚夹瘀证为主,中度异型增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两两比较发现,寒热错杂证与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之间,肝郁脾虚证与气虚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之间异型增生程度存在差异,以上P值均<0.05。结论:1 CAG发病人群以退休老年人为主,在复合证候分布上以气虚夹瘀证最多见,年龄不是影响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不同证候分布与性别、病程有关。2 CAG复合证候分布与其胃镜下表现具有一定联系,其中肝郁脾虚证、气虚夹瘀证及气阴两虚证在胃镜下更易有异常改变,可为内镜微观辨证提供参考。3 CAG主要病理改变与复合证候分布存在关联,不同程度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常见于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虚夹瘀证、气阴两虚证之中,且一些证候间病理改变程度有所不同,在辨别证候时可结合病理结果,增强辨证准确性,而通过对患者证候的判断也可间接预测病理情况,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加大传统辨证与微观检查的联系。4刘华一教授治疗本病见解独到,重视顾护脾胃、调节气机升降、整体调养,用药通补兼顾,巧用对药,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着,突显中医药治疗CAG的优势。

刘宗臻[7](2021)在《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胡珂教授从事治疗消化病多年,对于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丰富经验,为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通过对导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案进行整理分析,以总结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治疗特色、选方用药规律,促进中医特色治疗的传承及发展。方法:收集胡珂教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50例,总计诊次241次。通过运用Office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医案中中药灌肠、辨证分型、证候要素、用药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并参阅导师相关的论着及文献,分析、归纳导师对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认识、临证思路与治疗特点。结果:1.中药灌肠的频数统计分析:50例医案中,应用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的患者39例,共计诊次177次,平均诊次4.54次。单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11例,共计诊次64次,平均诊次5.82次。二者相比,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比单纯口服中药平均少1.28诊次。2.证型频数统计分析:统计共分得5个证型,分别为脾虚湿热型,脾虚肝旺型,脾虚肝旺、寒热错杂型,大肠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热型及脾虚肝旺型病例最多,总占比为66%,涉及脾虚的证型累计频数共为45例,总占比为90%;与肝脾相关的证型频数累计23例,占比46%。3.证候要素频数统计分析:所得证候要素总计13个。占比大于50%的证候要素先后为气虚、湿热、气滞、气郁,其中气虚居首位,频数为225次,占比93.36%,其次为湿热,频数为192次,占比79.67%。4.用药规律统计分析:分析常用中药总计68味。其中党参的使用率最高,占92.53%。使用频率>50%的中药分别为党参、白术、黄连、茯苓、地榆、槐花、黄芪、白芍、乳香、枳实、槟榔。补气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结论:1.导师概括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气亏虚为本,肠腑湿热为标,并且贯穿疾病始终,饮食、情志、六淫等因素皆可诱发;发病病位在大肠,根本病位在脾,与肝胆、肾、肺、三焦相关,其中与肝的关系最密切。2.导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肝旺的病机多见,脾气亏虚、湿热留恋致使UC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除湿热病邪外,病程中还易夹瘀、夹痰、夹滞,故导师自拟溃结方、灌肠方,以疏肝健脾、清肠化湿、行气导滞、活血散瘀、敛疮生肌,临床疗效显着。中药汤剂口服配合外用灌肠,内外同治,起效快,并可以缩短病程。3.导师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整体辨病分型论治,谨查病机转变,分寒热虚实多少,明确治疗的主次先后顺序,灵活运用消通补涩诸法,使气血调和、病邪得祛。

刘雪娇,鲁明源[8](2021)在《痞满辨治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知网以"痞满"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着重对痞满症状特点与病位、基本病因与病机等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将痞满的辨证要点归纳为辨虚实寒热以明病性、辨五脏六腑以晓病位、辨气血津液以审病分,以及析疾病过程分段治等方面,并对中药专方治疗的相关成果予以总结,以理清痞满的论治思路,为临床论治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43篇。

叶柠远[9](2021)在《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以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医案为研究基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观察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医案分析,剖析刘师临证思路。使其学术思想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传承,同时为大肠癌术后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1)收集刘师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医案,建立数据专库,采用Medcase Ver3.8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符合标准的119例(397诊次)病案运用频数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刘师本人和学生的论文、古代文献以及自己的跟师体会,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定生活质量采用QLQ-C30和QLQ-CR29量表,评定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疗效采用LARSS量表。(3)通过典型医案,剖析刘师临证思路。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病位以脾为主,涉及多脏;病机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瘀毒残留;当补益脾胃,扶助正气;调理气机,化瘀解毒。核心方为:党参、黄芪、莪术、陈皮、木香、三棱。大肠癌术后泄泻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病位尚可涉及肝肺;湿热、血瘀、癌毒是发病之标。治当益气健脾,温补脾肾以治其本;疏肝宣肺,调理气机;清化活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共可聚出中虚气滞证、脾肾亏虚证、脾虚肝郁证、寒热错杂证、中气下陷证、脾阳虚弱证、脾虚湿热证7种证型。药物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证型的方药。大肠癌术后便秘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相关;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气滞为标;治当寓补于通,整体治疗;苦寒通降,酌情使用;行气导滞,贯穿始终;活血化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可聚类出中气下陷证、气滞郁热证、阴阳两虚证、阴虚气滞证和气滞证5种证型。根据药物K均值聚类和刘师经验还可以补充湿浊内阻,阳气不通的湿秘证型。药物K均值、系统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方药。(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腹痛、腹胀、大便不尽、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排便频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次数、大便失禁、大便不畅未见明显变化。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相比,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腹胀、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大便次数、腹痛、大便不畅、大便不尽、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仅大便失禁未见明显改变。治疗28天与治疗14天相比,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各项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LARSS量表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一般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比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上有显着差异(P<0.01)。在症状维度上,疼痛、气促、食欲丧失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倦、便秘和腹泻有显着差异(P<0.01)。肠癌特异性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在症状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臀部疼痛、大便中有粘液和血、掉发、味觉异常、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排便尴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腹胀、胃肠胀气、大便频繁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焦虑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症状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刘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总结刘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临床研究表明刘师治疗大肠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LARSS症状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玉华,曾定伦[10](2020)在《曾定伦“塞因塞用”诊治老年习惯性便秘验案一则》文中研究说明曾定伦教授认为津亏气虚,水涸舟停是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基本病机,临证治疗以"补"法为要,气血阴阳并调,补气、补血、补液为先,以"补"代"攻",取补药以泻药之用,取"塞因塞用、增液行舟"之意,喜用"二白"(白术、白芍),治疗的同时强调生活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二、塞因塞用临证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塞因塞用临证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脏腑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脏腑辨证重在辨肝胆脾胃
    1.1 内伤疾病多以脏腑辨证求其根源
    1.2 中焦从脾胃论治
    1.3 中央湿地,木气疏之
    1.4 病位绝少单一,病性同中有异,重叠组合
        1.4.1 病在肝胃,内生郁热为邪,气机上逆为关键环节
        1.4.2 病在胆胃,痰热为邪,内扰清静之腑,多见虚烦
        1.4.3 病在脾胃,必言中虚气滞,以虚痞为多
        1.4.4 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从寒从热,与素体相关
2 从脏腑论治为主,顺应脏腑之特性,多法并用
    2.1 肝胃郁热,治肝宜疏,治胃宜降,佐以清泄,少予重镇
    2.2 胆胃痰热,治胆宜苦寒清降,治胃宜辛温畅中,兼顾脾气
    2.3 脾胃涸滞,治脾宜补中寓运,治胃宜甘凉濡润
    2.4 脾胃阳虚,治脾重在温运,治胃重在温通
    2.5 胃热脾寒,治当温清并施,随症加减
3 验案举隅
    3.1 泄肝和胃案
    3.2 温运脾阳案

(2)《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因势利导的含义及内涵
    (一) 因势利导字义考
    (二) 因势利导的含义
    (三) 因势利导在疾病诊治中的意义
二、因势利导的源流发展
    (一) 易学与因势利导
    (二) 道家与因势利导
    (三) 儒家与因势利导
    (四) 兵家与因势利导
        1. 胜负
        2. 兵势
        3. 地势
三、《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
    (一) 《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的含义
        1. 因疾病之势利导
        2. 因自然之势利导
        3. 因人体之势利导
    (二) 《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的方法
        1. 汗法
        2. 吐法
        3. 下法
        4. 温法
        5. 清法
        6. 消法
        7. 补法
        8. 和法
四、以下法为例后世医家对因势利导治则的发挥
    (一) 《伤寒论》
    (二) 《千金要方》
    (三) 《小儿药证直决》
    (四) 《儒门事亲》
    (五) 《医学心悟》
    (六) 《温疫论》
    (七) 《温病条辨》
五、因势利导治则应用举隅
    (一) 因势利导治则在治疗恶性肿瘤病中的应用举隅
        1. 因病邪部位之势利导
        2. 因邪正盛衰之势利导
        3. 因疾病传变之势利导
    (二) 因势利导治则在治疗咳嗽病中的应用举隅
        1. 因病性之势利导
        2. 因部位之势利导
        3. 因病时之势利导
    (三) 因势利导治则在养生治未病中的应用举隅
        1. 因自然时序之势养生
        2. 因地理环境之势养生
        3. 因人体体质之势养生
    (四) 因势利导治则经典医案
        1. 胡希恕医案
        2. 刘渡舟医案
        3. 熊继柏医案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黄帝内经》治疗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李廷荃教授从脾胃论治功能性便秘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病例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与质量控制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3.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中医症状和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5.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5.1 纳入标准
        5.2 排除标准
    6.病例信息规范化处理
        6.1 症状规范
        6.2 证候规范
        6.3 中药名称规范
        6.4 方剂判别标准
    7.数据挖掘方法
        7.1 数据挖掘工具
        7.2 建立数据库
        7.3 数据挖掘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1.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高频症状分析
    3.功能性便秘常见中医证型
    4.常用药物分析
        4.1 常用药物
        4.2 常用药物功效分析
        4.3 常用药物药性分析
        4.4 常用药物药味分析
        4.5 常用药物归经分析
        4.6 方剂与药物关联分析
讨论
    1.“致中和”思想
        1.1 “致中和”思想根源
        1.2 李廷荃教授“致中和”思想临证新解
    2.病因多变,虚实兼夹
        2.1 饮食失宜
        2.2 情志失调
        2.3 年老体虚
        2.4 感受外邪
    3.病机多元,脾虚为根
        3.1 从燥热内结立论,重在健脾润下
        3.2 从水湿停滞立论,重在健脾燥湿
        3.3 从气血虚弱立论,重在健脾补气
        3.4 从阴虚津亏立论,重在健脾益肾
    4.临证经验总结
        4.1 “枳术肃降汤加减(李廷荃教授自拟方)”临证治疗
        4.2 “小温中丸加减”临证治疗
        4.3 “黄芪汤加减”临证治疗
        4.4 “增液汤加减”临证治疗
    5.验案举隅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三 附表1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致谢

(4)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便秘的认识与治疗
        1.1 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3 总结
    2.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及治疗
        2.1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治疗便秘概述
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
    4.疗效指标
        4.1 便秘主症评分表
        4.2 便秘次症评分表
        4.3 便秘患者病情轻重程度
        4.4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
    5.疗效评定标准
    6.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分析
        1.2 年龄分析
        1.3 病程分析
        1.4 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分析
    2.结果分析
        2.1 总疗效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3 症状疗效统计
        2.4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讨论
    1.气虚型便秘的理论探讨
    2.升阳益胃汤的组方分析
        2.1 升阳益胃汤的组方特点
        2.2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遣方依据
        2.3 方药功用与现代药理分析
    3.临证加减
    4.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及相关用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及相关用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
    结果与讨论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评估
        3 中医证型与用药分析
        4 高频用药网络药理学分析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癌痛患者OIC分析调查表
个人简历

(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诊疗经验荟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合证候调查表》
        2.2 证候调查表填写人员培训
        2.3 数据录入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中医复合证候基本分布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3.3 中医复合证候与胃镜的相关性
        3.4 中医复合证候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
    4 小结
第二部分 刘华一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荟萃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诊疗思路概述
        2.1 抓主要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2 中西合璧,互根互用
        2.3 整体调养,以助恢复
    3 辨证论治体会
        3.1 健脾和胃,以顾其本
        3.2 调畅气机,复其升降
        3.3 通补兼顾,贵在变通
        3.4 寒热并用,调气和血
    4 复合证候辨证用药经验
        4.1 肝郁脾虚证
        4.2 脾虚气滞证
        4.3 气滞血瘀证
        4.4 湿热夹瘀证
        4.5 寒热错杂证
        4.6 气虚夹瘀证
        4.7 气阴两虚证
    5 临证常用对药精选
        5.1 五灵脂与蒲黄
        5.2 煅瓦楞子与白及
        5.3 生白术与虎杖
        5.4 紫苏叶与蒲公英
        5.5 莪术与白花蛇舌草
        5.6 女贞子与墨旱莲
    6 验案举隅
        6.1 胃窦重度萎缩案
        6.2 胃角重度萎缩案
        6.3 重度肠化逆转案
    7 小结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年龄与病程
        1.2 家族史与伴随疾病史
        1.3 生活因素及饮食习惯
        1.4 心理精神状态
    2 中医复合证候基本分布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2.1 中医复合证候分布情况
        2.2 复合证候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3 复合证候与病程的关系
    3 中医复合证候与胃镜的关系
        3.1 胃镜下异常表现的复合证候分布情况
        3.2 不同复合证候的胃镜下形态改变情况
    4 中医复合证候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
        4.1 Hp感染
        4.2 慢性炎症程度
        4.3 活动性
        4.4 萎缩程度
        4.5 肠化程度
        4.6 异型增生程度
    5 刘华一教授关于CAG的治疗经验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特点
    2 发病机制
        2.1 Hp感染
        2.2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2.3 免疫因素
        2.4 理化因素
        2.5 其他因素
    3 西医诊断方法
        3.1 内镜诊断
        3.2 病理诊断
        3.3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检测
        3.4 免疫组化及基因诊断
    4 西医治疗方法
        4.1 一般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认识
        5.1 病名的认识
        5.2 病因病机的认识
        5.3 辨证分型概况
    6 中医药治疗方法
        6.1 内服方药
        6.2 外治法
    7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西医研究现状
        1.1 概述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
        1.5 病情评估
        1.6 治疗
    2 中医研究现状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施治
第一部分 基于病案分析胡珂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排除标准
    3 研究步骤
        3.1 整理病历资料
        3.2 规范中药名称
        3.3 病案录入
    4 统计结果
        4.1 诊次分布频数分析
        4.2 内治+灌肠频数分析
        4.3 证型频数分析
        4.4 证候要素频数分析
        4.5 药物频数分析
第二部分 胡珂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认识
    1 UC与饮食的关系
    2 UC与情志的关系
    3 UC与六淫的关系
    4 UC与脏腑的关系
        4.1 UC与脾胃的关系
        4.2 UC与肝胆的关系
        4.3 UC与肺和大肠的关系
        4.4 UC与肾的关系
        4.5 UC与三焦的关系
    5 基本病机
第三部分 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
    1 辨证分型
        1.1 脾虚湿热型
        1.2 脾虚肝旺型
        1.3 脾虚肝旺,寒热错杂型
        1.4 大肠湿热型
        1.5 脾肾阳虚型
    2 合辨病证病性,分型分期论治
        2.1 辨病辨证结合
        2.2 辨明寒热虚实
        2.3 分型分期论治
    3 脾气亏虚为本,侧重疏肝健脾
    4 活用消通补涩,重在调气和血
    5 谨守病机,拟溃结方
    6 直达病所,拟灌肠方
    7 验案举隅
        7.1 脾虚湿热案
        7.2 脾虚肝旺案
        7.3 脾肾阳虚案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痞满辨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溯源
2 症状特点与病位
3 病因病机
4 辨证要点与治则
    4.1 辨虚实寒热,明病性
    4.2 辨五脏六腑,析病位
        4.2.1 平调脾胃,升降气机
        4.2.2 通和三焦,行气布津
        4.2.3 补肺泻实,宣降气机
        4.2.4 调养心肝,宁神理气
        4.2.4. 1 疏畅肝气
        4.2.4. 2 顾护肝阳
        4.2.5 和调五脏,周流气机
    4.3 审气血津液,晓病分
        4.3.1 调气机,补气行气
        4.3.2 调津液,祛湿益阴
        4.3.3 调血脉,补血活血
    4.4 析疾病过程,分段治
5 专方治疗
6 结语

(9)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1.1 定义
        1.2 术后排便异常的发生机制
        1.3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
        1.4 治疗
        1.5 预后
    2 中医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
        2.4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与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基础数据库构建
        2.2 研究数据采集
        2.3 诊断标准
        2.4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2.5 数据清洗
        2.6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总表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 研究结果-泄泻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5 研究结果-便秘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便秘
    6 讨论
        6.1 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讨论
        6.2 大肠癌术后泄泻的讨论
        6.3 大肠癌术后便秘的讨论
        6.4 药对分析
第三部分 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试验设计类型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用药
        2.2 疗程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项目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
        3.3 讨论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
    1 大肠癌术后泄泻案
    2 大肠癌术后便秘案
创新点
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2 数据挖掘图表题名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治法治则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7 EORTC QLQ-C30 (version 3)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8 EORTC QLQ-CR29肠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附表9 QLQ量表的评分方法
    附表10 LARSS量表(中文版)
    附表11 LARSS量表评级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曾定伦“塞因塞用”诊治老年习惯性便秘验案一则(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案举隅
2 结语

四、塞因塞用临证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脏腑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J]. 陈令媛,邹玺,吴坚,刘沈林. 环球中医药, 2021(12)
  • [2]《黄帝内经》因势利导治则研究[D]. 朱宇滢.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李廷荃教授从脾胃论治功能性便秘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D]. 丁翰怡.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4]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的回顾性分析[D]. 庞雨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及相关用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D]. 胡帅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复合证候分布特点研究及刘华一教授诊疗经验荟萃[D]. 于佳琪.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D]. 刘宗臻.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痞满辨治研究概况[J]. 刘雪娇,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9]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D]. 叶柠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曾定伦“塞因塞用”诊治老年习惯性便秘验案一则[J]. 赵玉华,曾定伦.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7)

标签:;  ;  ;  ;  ;  

Sein Se 的临床证据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