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稳静[1](2021)在《减税降费政策对A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新平庸”状况,普遍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局面。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了一种新常态的发展,力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于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出台,减税降费的力度不断增大。国家的“大动作”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影响,尤其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减税降费的目的不仅要给企业松绑,也要发挥对市场环境的优化作用。所以要求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再充分享受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红利。虽然目前国家的纳税主体依然是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前身”,其重要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就是我们的中小企业。于是中小企业这个群体的财务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地效果,同时减税降费政策也会作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本文从中小企业入手,先是开展了一项关于减税降费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得出减税降费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然后选择一家制造业企业——A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从企业的实际经营财务数据中具体分析减税降费的影响,结果发现了涉及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财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风险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分工协作、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风控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对策。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得出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本文涉及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内容主要是由税务部门负责的部分。

杨群杰[2](2021)在《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经济发展迅猛,高科技企业工作员工必须坚持科技以及服务的思想,着力服务客户,才可将企业规模扩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其中会计核算属于企业提升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也逐步开始成为企业员工非常关注的问题。论文主要分析当前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及手段,以其能够更好地推动高科技企业在白热化竞争中实现快速进步。

范雨晗[3](2020)在《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润滑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生产型行业,国家的各项生产发展均需要润滑油的存在。作为中小型润滑油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其经营的首要目的。JR润滑油公司作为以润滑油为核心生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降低企业税负是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快速发展的首要方式,且JR润滑油公司中,企业所得税占到企业总税收的50%以上。因此,本文以JR润滑油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整体情况以及最新税法政策,对JR润滑油公司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研究,并为其设计纳税筹划方案。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以及常用的筹划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从JR润滑油公司基本状况入手,收集行业纳税数据,分析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情况与纳税管理现状;第四,根据2016年—2018年JR润滑油公司原材料采购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及产品销售环节实际发生的各项业务为例,根据业务流程设计不同税种的具体筹划方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将设计的筹划方案进行拟应用,总结筹划效果,同时预估JR润滑油公司在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措施。目前JR润滑油公司税负过高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本文根据JR润滑油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本文通过对JR润滑油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发现该公司企业所得税为公司税负的主要税种,而中小企业过重的税负会对企业经营利润造成一定影响。JR润滑油公司目前未采取各种纳税筹划的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设计,基本可以对JR润滑油公司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葛兰[4](2020)在《ZG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96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呈现出优结构、新动力、中高速、多挑战的特点,经济结构由投资驱动、市场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研发费用管理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产品在研发阶段的设计成本虽然仅占产品总成本的5%-10%,但它能够决定产品制造成本的80%-85%,也直接决定产品的结构、功能、质量和后续成本,因此实现项目研发费用的科学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ZG公司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综合成本管理学、项目管理流程等有关知识,对该企业研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ZG企业缺少一个估计准确且项目分工明确的进度计划、研发费用预算框架不准确、间接费用的分摊不准确、考核与激励政策模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上述四个方面依次探讨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的方法。研发费用计划方面,完善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计划合理的战略目标、增加不确定事件识别与分析;研发费用预算方面,建立成本预算分解结构与成本预算基准计划;研发费用核算上,说明了ZG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研发费用考核方面,提出建立研发团队的绩效评估体系与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估体系。最后,文章应用上述研发费用管理思路对ZG企业中某一研发项目进行应用实践,得出结论:如ZG企业这类处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先地位的企业,需要企业中各个部门加强配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研发费用利润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鼓励和启发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华清君[5](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崔伊霞[6](2020)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一批煤炭城市、石油城市等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采,一些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大批以资源为生的资源型企业难以为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桎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转型发展是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关键,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保证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别多样,发展程度也更不相同,但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绿色转型对于任何资源型城市来说,都是唯一的发展出路,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既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挑战,也为其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由此,深刻挖掘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绿色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围绕选题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法,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转型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论述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和现实困境,并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具体来说,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二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这一章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绿色发展的内涵,对涉及到资源型城市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接着,论述了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并从衰败消亡、深度开发、转型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主要趋势,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构建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重点回顾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并将这一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接着,详细论述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和特征,概括了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即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这一系列问题迫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第四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这一章节首先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三个方面提出绿色转型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当前绿色发展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转型,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最后,从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这三个方面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第五章为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几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案例,总结了这些城市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的宝贵经验。其对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紧密结合,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第六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这一章节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路径。其一,通过绿色政府建设、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途径,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探索科学、健康、适宜的绿色转型路径;其二,通过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这四种措施来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其三,从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资源型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培育绿色文化这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绿色转型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刘沙沙[7](2020)在《大数据时代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采用了共享服务式的财务运营模式,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集中收集、处理和分析企业运营中的大量财务数据,具备发展成为企业大数据中心的潜质,适应了“大数据”的时代发展趋势,为企业财务的职能升级创造了巨大条件。在大中型企业,业务、财务相分离的办公模式演化成了企业业务扩张阶段的制约因素,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办公模式(简称业财融合)是企业突破这类制约因素而探索的财务转型方向。本文立足于以C集团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在业务扩张阶段面临的现实矛盾问题,首先通过文献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梳理了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流程再造理论、办公自动化理论两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寻求以财务变革促进公司运行模式改革的价值和意义。然后通过实地调查法,调研了C集团财务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深入分析了现运营模式下的矛盾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了以“大共享”促“大融合”作为下一步改革方向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从数据流的角度,制定各个环节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制定移动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数据采集策略以及基于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的数据预处理方案;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流程进行了剖析和重构,探讨了利用人力+自动化双线并行处理账目的策略,以及基于风险管理的多途径审核策略;提出了把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企业数据中心的理念。通过研究得出结果:基于流程再造和办公自动化理论,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技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上进行业财融合式的深度变革,是共享平台职能拓展、企业财务角色升级、企业扩张“瓶颈”突破的重要途径。本文为C集团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套从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流程化办公方式、规模化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先进数字化办公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促进业财融合为突破口,结合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对企业办公模式进行改革,对流程再造理论、办公自动化理论等进行内涵的丰富。

曾祥飞[8](2019)在《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历了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和新经济环境挑战等。如何有效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会计,或者有效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快速发展的管理会计,尤其是如何评价当前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技术和管理需求挑战下的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

刘忠全[9](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齐姗[10](2016)在《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经济是竞争经济,面对变幻的市场,高科技企业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秉承"科技.质量.服务"的经营理念,凝聚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力量,发挥打拼、创新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客户,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核算作为企业提高高科技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无疑成为了企业工作人员重点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所以本文就现阶段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几个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原因探析、提出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行业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减税降费政策对A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研究
        1.3.2 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2.1.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2.1.3 减税降费的概念
        2.1.4 税收遵从成本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拉弗曲线理论
        2.2.2 税收遵从理论
        2.2.3 财务分析理论
第3章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受减税降费影响的现状及机理分析
    3.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受减税降费影响的现状
        3.1.1 财务工作思路的变化
        3.1.2 财务核算内容的变化
        3.1.3 企业税负的变化
    3.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受减税降费影响的机理分析
        3.2.1 对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影响的机理分析
        3.2.2 对中小企业筹资管理影响的机理分析
        3.2.3 对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影响的机理分析
        3.2.4 对中小企业收入与分配管理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4章 A企业财务管理受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
    4.1 企业概况
        4.1.1 A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简介
        4.1.2 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在A企业的表现
    4.2 减税降费政策对A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4.2.1 对A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4.2.2 对A企业筹资管理的影响
        4.2.3 对A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4.2.4 对A企业收入与资金分配管理的影响
    4.3 A企业财务管理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出现的问题
        4.3.1 税收遵从成本有待降低
        4.3.2 财务会计核算有待规范
        4.3.3 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4.3.4 财务管理风险有待防范
第5章 减税降费政策下完善A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5.1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税收遵从成本
        5.1.1 改进政策宣传辅导方式
        5.1.2 简化企业纳税申报程序
        5.1.3 畅通政企互动沟通渠道
    5.2 强化分工协作,规范财务会计核算
        5.2.1 加强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5.2.2 加强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指导
        5.2.3 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工作的配合
    5.3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5.3.1 与时俱进,不断修正现存制度
        5.3.2 查漏补缺,补充建立缺失制度
    5.4 构建风控体系,严防财务管理风险
        5.4.1 提高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
        5.4.2 科学构建企业风险控制系统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科技企业的特征
3 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4 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问题出现的因素
5 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
    5.1 提升高科技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
    5.2 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单独性
    5.3 加强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把控以及监督力度
6 结语

(3)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所得税含义及特征
        2.1.2 纳税筹划含义及特征
    2.2 企业纳税筹划目标
        2.2.1 企业纳税筹划的宏观目标
        2.2.2 企业纳税筹划的微观目标
    2.3 公司纳税筹划的原则
        2.3.1 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
        2.3.2 依法性原则
        2.3.3 综合性原则
        2.3.4 适时调整原则
        2.3.5 风险防范原则
    2.4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
        2.4.1 减免退税筹划法
        2.4.2 扣除抵免筹划法
        2.4.3 分割和延期筹划法
        2.4.4 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法
第三章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分析
    3.1 JR润滑油公司概况
        3.1.1 JR润滑油公司简介
        3.1.2 JR润滑油公司结构
        3.1.3 JR润滑油公司经营状况
    3.2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
        3.2.1 JR润滑油公司涉税基础信息
        3.2.2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
        3.2.3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
    3.3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3.3.1 购置润滑油专用反应釜环节存在的问题
        3.3.2 生产环节袋式过滤机维修方式选择的问题
        3.3.3 销售环节未成立单独核算部门的问题
        3.3.4 其他高新技术可享受的优惠政策问题
    3.4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分析
        3.4.1 企业原材料基础油采购方面的筹划空间分析
        3.4.2 企业生产加工设备袋式灌装机的筹划空间分析
        3.4.3 企业销售主营产品油基方面的筹划空间分析
        3.4.4 企业其他方面的筹划空间分析
第四章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4.1 原材料采购方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4.1.1 采购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反应釜设备
        4.1.2 原材料基础油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
    4.2 生产加工设备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4.2.1 缩短高强度高使用率袋装灌装机的折旧年限
        4.2.2 调低未使用生产设备真空过滤机的残值比例
        4.2.3 选择能增加抵扣的液体自动灌装设备维修方式
    4.3 销售方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4.3.1 销售主营产品油基时进行折扣销售
        4.3.2 成立独立核算的润滑油销售部门
        4.3.3 选择合适的绿擘润滑油销售收入计价方式
        4.3.4 延缓纳税申报时间的筹划方式
    4.4 企业利用其他方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4.4.1 自主知识产权添加剂技术服务所得税收优惠政策
        4.4.2 JR润滑油公司形象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的列支
        4.4.3 合理利用公益性捐赠
        4.4.4 所得税预缴方式的选择
        4.4.5 基础油处理研发费用及职工福利费用加计扣除
第五章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效果分析及保障措施
    5.1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的预期结果
        5.1.1 润滑油原材料采购方面筹划效果
        5.1.2 生产加工方面筹划效果
        5.1.3 产品销售方面筹划效果
        5.1.4 其他方面筹划效果
    5.2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可能存在的风险
        5.2.1 单一税种筹划对其他税种产生影响
        5.2.2 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对筹划方案产生影响
        5.2.3 非税收益减少的筹划风险
    5.3 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保障措施
        5.3.1 加强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
        5.3.2 更新税收筹划观念
        5.3.3 提高管理层的筹划思想
        5.3.4 增强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5.3.5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5.3.6 建立纳税筹划的组织保障
        5.3.7 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动趋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ZG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费用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新技术企业
        2.1.2 研究开发费用
    2.2 研发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
        2.2.1 成本计划
        2.2.2 成本预算
        2.2.3 成本核算
        2.2.4 业绩评价
    2.3 成本费用控制理论基础
        2.3.1 作业成本理论
        2.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3 全面成本管理理论
        2.3.4 成本规划理论
第三章 ZG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ZG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近年整体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3.1.3 研发费用强度与研发费用利润率
    3.2 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现状
    3.3 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问题分析
        3.3.1 研发费用计划
        3.3.2 研发费用预算
        3.3.3 研发费用核算
        3.3.4 研发费用考核
第四章 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体系重构设计
    4.1 总体设计框架
        4.1.1 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内容
    4.2 研发费用计划方面
        4.2.1 制定研发战略目标
        4.2.2 制定估计准确且项目分工明确的进度计划
        4.2.3 增加项目不确定性事件识别与分析计划
    4.3 研发费用预算方面
        4.3.1 预算流程体系设计
        4.3.2 研发项目预算控制体系设计
    4.4 研发费用核算方面
        4.4.1 引入作业成本法分摊间接费用
        4.4.2 明确合理的费用分摊标准
    4.5 研发费用考核方面
        4.5.1 考核方法的确定
        4.5.2 研发项目的考核与激励
第五章 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体系的应用——以H项目为例
    5.1 H项目简介
    5.2 研发费用计划
        5.2.1 增加H项目不确定性事件识别与分析
        5.2.2 完善H项目进度计划
        5.2.3 制定H项目的资源需求与配置计划
    5.3 研发费用预算
        5.3.1 建立H项目成本预算分解结构(CBBS)
        5.3.2 编制H项目成本预算基准计划
    5.4 研发费用核算
    5.5 研发费用考核
        5.5.1 研发团队的绩效评估体系
        5.5.2 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估体系
    5.6 ZG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6.1 增强全员研发费用管理意识
        5.6.2 拓展企业融资途径
        5.6.3 加强政府推动持续完善政策口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6)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2.1.3 绿色发展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理论
        2.2.1 产业结构与转型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趋势
        2.3.1 衰败消亡
        2.3.2 深度开发
        2.3.3 转型发展
第3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
    3.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3.1.1 兴起与形成阶段
        3.1.2 发展与成熟阶段
        3.1.3 衰退与转型探索阶段
    3.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与特征
        3.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3.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别
        3.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3.3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
        3.3.1 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
        3.3.2 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
        3.3.3 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
        3.3.4 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
第4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4.1 面对问题必须转型
        4.1.1 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
        4.1.2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4.1.3 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
    4.2 发展要求必须转型
        4.2.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必要
        4.2.2 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4.2.3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3 转型必须是绿色发展
        4.3.1 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
        4.3.2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
        4.3.3 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第5章 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
    5.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1.1 德国鲁尔地区
        5.1.2 美国休斯顿地区
        5.1.3 法国洛林地区
        5.1.4 日本九州地区
    5.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2.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5.2.2 辽宁省阜新
        5.2.3 河南省焦作
        5.2.4 安徽省铜陵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启示
        5.3.1 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
        5.3.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
        5.3.3 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
        5.3.4 加强生态保护和改善社会民生
第6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
    6.1 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
        6.1.1 加快绿色政府建设
        6.1.2 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
        6.1.3 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
        6.1.4 完善城市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
    6.2 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6.2.1 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
        6.2.2 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
        6.2.3 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
        6.2.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6.3 营造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
        6.3.1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
        6.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6.3.3 提升资源型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6.3.4 培育绿色文化助推发展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大数据时代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财务共享服务
        1.2.2 大数据
        1.2.3 业财融合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及其内涵
    2.2 流程再造(BPR)管理理论
    2.3 办公自动化(OA)理论
        2.3.1 移动智能终端革新促进远程办公方式发展
        2.3.2 计算机视觉技术突破促进办公自动化深度拓展
第3章 C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C集团简介
    3.2 C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
        3.2.1 C集团财务发展历程
        3.2.2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组织架构
        3.2.3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办公流程
        3.2.4 财务共享化改革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C集团财务运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C集团财务的现实矛盾问题
        4.1.1 财务末端人员局限于低水平重复劳动
        4.1.2 业务层与财务对接矛盾突出
        4.1.3 管理层疲于协调多部门、多公司之间的协作
        4.1.4 决策层得不到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报告
    4.2 C集团财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集团层面没有对各公司的标准进行整合
        4.2.2 业财分离式办公流程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匹配
        4.2.3 共享服务平台办公系统信息化水平较低
    4.3 C集团财务运营改革的方向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集团财务基于共享服务的业财融合发展策略
    5.1 总体思路
    5.2 数据采集策略
        5.2.1 移动终端数据远程采集策略
        5.2.2 数据机器人自动输入策略
    5.3 数据的预处理方案
    5.4 业务财务深度融合办公流程设计
        5.4.1 流程设计案例
        5.4.2 人力+自动化手段双线并行机制
        5.4.3 基于风险管理的多途径审核方案
    5.5 数据管理策略
        5.5.1 原始数据+结构化数据共同沉淀方案
        5.5.2 在企业应用层面形成网状的畅通数据流
        5.5.3 与政府、银行、其它企业的数据互联
        5.5.4 数据的安全治理
    5.6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大数据分析
        5.6.1 构建面向需求的成熟的报表体系
        5.6.2 规模化数据的智能化挖掘
        5.6.3 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记录
附录二 个人简历

(8)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1.4 涉及本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4.1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management account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1.4.2 管理会计能力(management accounting ability)
        1.4.3 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informal contro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1.4.4 管理会计正式与非正式控制匹配(match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rol of MA)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MA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1 关于MA绩效概念范围文献
        2.1.2 关于MA工具绩效评价文献
        2.1.3 关于整体MA绩效评价文献
    2.2 MA战略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2.1 关于西方MA战略评价文献
        2.2.2 关于我国MA战略评价文献
    2.3 能力观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3.1 能力理论文献
        2.3.2 动态能力理论文献
        2.3.3 能力观与MA能力文献
    2.4 非正式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4.1 管理控制中的非正式控制理论文献
        2.4.2 非正式控制与MA文献
    2.5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MA有效性评价与能力观提出
    3.1 我国企业MA发展与有效性评价必要性
        3.1.1 我国企业MA发展历程
        3.1.2 MA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3.2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3.2.1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提出
        3.2.2 MA有效性评价概念的外延
    3.3 MA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组成
    3.4 MA有效性评价的三种观比较与能力观的提出
        3.4.1 MA有效性评价三种观的比较
        3.4.2 基于能力观MA有效性评价的提出
    3.5 本章与后续章节的内容衔接
第四章 MA能力观遵循性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4.2.1 理论模型
        4.2.2 预算管理与组织绩效
        4.2.3 预算管理与MA能力
        4.2.4 MA能力与组织绩效
        4.2.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4.3 样本和研究方法
        4.3.1 研究样本
        4.3.2 变量计量
        4.3.3 结构方程模型
        4.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实证检验结论
        4.4.1 相关性分析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力观下MA三维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MA三维能力关系
        5.2.1 动态能力并列观
        5.2.2 动态能力阶层观
    5.3 研究模型的重新确立
        5.3.1 对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5.3.2 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控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MA的非正式控制概念的提出
        6.2.1 MA非正式控制含义
        6.2.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相互关系
    6.3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动态能力体现
        6.3.1 两种控制与学习能力
        6.3.2 两种控制与整合能力
        6.3.3 两种控制与重构能力
    6.4 MA非正式控制存在性与关联性的实证检验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4.2 研究设计
        6.4.3 多元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匹配关系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关系与匹配类型
        7.2.1 MA的控制匹配类型
        7.2.2 匹配的模型构建与基本假定
        7.2.3 不同匹配下高科技企业正式和非正式控制的相互作用机理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1 动态能力与能力重构理论
        7.3.2 MA的两种能力表现
        7.3.3 生命周期对两种能力匹配的要求
    7.4 研究设计
        7.4.1 变量定义
        7.4.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7.5 多元回归分析
    7.6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9)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0)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分析
二、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三、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解决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 提高高科技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 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三) 强化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力度
五、结语

四、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减税降费政策对A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D]. 刘稳静.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杨群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02)
  • [3]JR润滑油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D]. 范雨晗.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ZG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研究[D]. 葛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5]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6]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 崔伊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7]大数据时代C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业财融合研究[D]. 刘沙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8]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D]. 曾祥飞. 东南大学, 2019(05)
  • [9]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对高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齐姗. 财会学习, 2016(07)

标签:;  ;  ;  ;  ;  

对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