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上的一大亮点

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上的一大亮点

一、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的一个亮点(论文文献综述)

吕铠锋[1](2013)在《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永春佛手茶,产自永春县,又名香橼种或雪梨。始于宋,兴于清,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茶中独具传奇色彩和地方特色的名贵品种。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永春佛手茶产业成为永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初具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永春佛手茶在永春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立茶为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相比于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等其他茶产业而言,永春佛手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影响了该产业的前进。本文通过对佛手茶的主产地--永春的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永春佛手茶产业的发展条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认为:永春佛手茶具有较好的产地环境、悠久的栽植传统、良好的防病保健养生功能和发展机遇,但永春的佛手茶叶发展无论是产业集群的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化发展、科技提升、品牌策划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瓶颈,突出表现在“一业多优难分舍,强势难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产业挖掘程度不深;科技含量不足,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低;市场认知度低,缺乏区域性品牌企业龙头;资金投入不足,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外销售网络少,市场占有份额小”。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的策略为:以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来努力提高佛手茶的市场与销量;以科技为支撑,实施“名茶、名牌、绿色”的茶业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形象,走“市场化、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通过扩大规模、培育品牌、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强化营销,努力推动佛手茶的生产销售、茶叶包装、茶叶机械、科研培训、茶艺表演、茶文化弘扬的产业链的形成;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永春县茶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从而助推永春佛手茶产业的跨越发展,提升永春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永春县经济社会发展。

谢向英[2](2012)在《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研究 ——以福建茶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品牌与农业的结合意义重大。其效用之显着使得农业品牌化成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但是,鉴于中国小农经济的现实,发展农产品和农业企业品牌条件尚不成熟,农业区域品牌的建设更为实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在此方面,本文认为,鉴于农业的原产地特性突出,发掘与运用地理标志资源对于区域品牌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在对待“地理标志”问题上还主要是限于法理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在现实中作为原产地证明的地理标志已经演化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区别特性,具备品牌基本属性的事实却探测不够。这使得尽管各地已纷纷展开地理标志的申报与保护工作,但对于进一步发掘地理标志市场价值,以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带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践却还处于经验探索和积累期,缺乏成型成熟的理论指导。由此,从品牌角度探测地理标志的市场价值发掘,分析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的成长规律就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而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就的显着性与多样性则为本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本研究中,“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是对区域农业发展中的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及其市场推进的生物隐喻。因此,基于生命过程的研究重心促使本论文延循以下思路展开:首先,依据当前品牌建设的主流观点——“一个成功的品牌关系就等于一个成功的品牌(Duncan,2000)",选择基于“品牌关系”视角,构筑地理标志品牌关系模型,以为地理标志品牌的市场运作与价值成长提供路径指导与理论支持。具体内容可参见本文第二章。其次,以福建茶业的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了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过程中的品牌关系处理及其品牌成长轨迹、成长机理与效用传导,对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规律进行了全面剖析。在这部分——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基于福建茶业实践,探讨了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两大层面关系处理:一是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产业协同进化管理建议;二是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系统的问卷调查与博弈分析为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提供了主体行为依据。第五章结合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实践对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生命历程与特征、成长机理及其效用传导进行了深刻解读,实现了对地理标志品牌关系系统运动轨迹与运动规律的全面把握。最后,通过对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强势成长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与总结,提炼驱动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关键要诀,为福建区域特色茶业发展,进而其他基于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富有助益的对策建议。其具体内容参见本文第六章。此外,论文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评价及未来研究的展望,同时基于对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考察而提出推动地理标志品牌成长,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一股性建议。对本命题探索性研究所取得的可能创新成果包括:第一,基于生物隐喻,站在生命全景的高度,从区域品牌视角对地理标志的市场价值实现展开系统研究。第二,依据品牌关系理论,结合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价值来源,勾勒了地理标志品牌关系模型。指出地理标志的品牌成长必须处理好两层次关系:一是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发展关系;二是地理标志品牌与其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第三,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理论体系——包括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地理标志品牌化及其成长的内涵界定;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运动轨迹、运动机理与效用传导;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驱动模式等。第四,提出品牌定位是驱动地理标志品牌正向成长的关键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和深化农业,进而其他产业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推动地方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熊大寻策划机构[3](2010)在《中国旅游业的十大趋势》文中研究表明一、低碳经济创造中国旅游发展大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是中国政

王小丹[4](2009)在《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消费趋势的变化,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对于文化品位高,又具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具有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福建是中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福建以丰厚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因此,本文就福建省发展茶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本文简要概述了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综述了目前国内有关茶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做出理论上的贡献,为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对福建省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研究,首先,对福建省存在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加以评价;其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最后,在资源条件、客源市场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就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对策。

宋培[5](2008)在《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调查对象为一家生产并销售有机茶叶的家族企业。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向来属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团队中特殊的一员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经济学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人类学在最近几年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家族企业,但是也尚未接触到这类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家族企业,本文则尝试着从人类学视角对有机茶叶以及它背后所蕴涵的生态农业理念进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大多数经济学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都基于家族企业的利弊观出发,从组织基础、产权结构、领导制度、治理原则、继承模式等方面对家族企业进行分析与研究,运用的也大多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然而本文的研究将跳出这种思考模式,重点分析企业经营模式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包括宗族文化、社会资本、文化产品等。该茶叶企业尽管在成员组成上明显具有家族企业的特点,但在其经营特色上却没有多少家族特色。它在茶叶生产、销售上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在这条产业链上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这表现在既有传统的、柜台式的茶叶销售,又有以茶为依托、主营茶餐饮的茶楼,还有茶疗性质的足疗保健中心以及范围更加广泛的有机食品开发。企业在开发成功的经营销售模式的基础上,还运用了一些文化因素将企业销售的茶叶这种农副产品上升到文化产品的高度,比如企业在其所拥有的茶叶大卖场中专门腾出空间用以展示中华茶文化,从而在卖场布局上巧妙地形成了销售茶叶与展示茶文化的双重格局;茶楼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餐馆,它还是公司茶叶的次销售地,因为它通过举办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从而间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在茶楼的装帧上,公司还借鉴了茶叶生产基地乡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并融入了当地宗族文化的因素,巧妙地利用虚拟宗族的手法将企业领导与公司茶叶产地有名的世家大族联系起来,不仅将产品的产区与销区紧密联系了起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茶叶这种农副产品提升到了文化产品的高度。另外,企业员工所拥有的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资本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此加以恰当利用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和策略。笔者试图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私营企业的经营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它们往往能够开拓出新型的盈利模式。JS公司从经济利益出发,将文化活动融入到产品的销售行为中去,并且做到并行不悖,从而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完成了弘扬中华茶文化这样崇高的使命。不过,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如忽视对员工的关怀,企业软实力不强等。

陈潜[6](2008)在《福建茉莉花茶竞争力及其振兴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茉莉花茶是福建的传统优势产业,福建是我国茉莉花茶的故乡和主产区。以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产业辉煌。福建茉莉花茶在全盛时期占据了全国花茶市场的70%以上。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广西横县逐渐取代福建成为全国茉莉花、茉莉花茶生产的最大基地。曾经经历了历史辉煌的福建茉莉花茶产业为何走向低落?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应该如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以振兴占全国内销市场近四分之一的茉莉花茶产业?这是福建茶人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挑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以及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茶叶经济管理学等理论分析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竞争力及其振兴战略: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方法,阐明福建荣莉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外部影响因素等,得出福建茉莉花茶产业振兴的对策:引领茉莉花茶消费新方式、完善茉莉花茶产业升级服务平台、调整优化茉莉花茶产业结构、打造茉莉花茶优势核心品牌、构建福建茉莉花茶产业战略联盟等;以期为决策部门和管理者发展茉莉花茶产业提供参考。本研究在探讨特定茶类产业的区域发展时,利用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茶叶经济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从茶叶区域产业竞争力、文化营销学等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福建茉莉花茶产业振兴的相应发展思路和对策;同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建设特色产业带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本研究正切合福建建设特色产业带的实际和需要,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建设特色产业带战略的实行创新了新的内容。本研究的思路为在对茉莉花茶生产流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省各主要茉莉花种植区域里茉莉鲜花种植户的调查和有关主管机构的访谈,以及相关茶业公司的了解,取得对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现状的掌握,并对福建茉莉花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振兴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相关理论,结合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生产的现状,提出增强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竞争力以及振兴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战略对策。

季少军[7](2006)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题材的模拟景观不断涌现,旅游节庆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然而,许多地方缺乏开发旅游资源的经验,往往会急于求成,致使很多旅游项目文化层次较低,且存在重复性、雷同式建设的现象。这样的开发不仅造成了投资的浪费,也无法使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更无法实现旅游业发展的长远效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将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说法。按照这一观点,国家间的旅游可以被看作是“以一国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赚取外汇的文化经济”,即使国内旅游“也是以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吸引外地的猎奇者”。这种观点已得到了旅游界的普遍认同,近些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从实践方面证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以茶文化的旅游开发作为研究主题,试图探讨在今天的旅游开发中如何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资源来促进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并同时使茶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本文的写作运用了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文首先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茶文化的经典(日本茶道文化和英国红茶文化)做出概括性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文化旅游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论文最后结合山东省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提出进一步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设想。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绪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世界茶文化经典代表(日本茶道文化与英国红茶文化)的特点、茶文化旅游开发(意义、现状分析与开发设想),结论。

龚高健[8](2006)在《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港口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福建不仅是港口资源丰富的省份,历史上也是我国港口开发和繁荣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因近台面海的优势率先对外开放,港口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之一。 沿海区域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经济的竞争。当前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加强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对于促进两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东南沿海整体联动和全面繁荣、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现代化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福建港口经济发展史的纵向角度与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临港产业发展、港城经济互动、腹地经济与运输通道分析、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等横向角度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全景式论证,着力描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进程,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港口经济发展决策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彭南生[9](2005)在《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文中指出建国以来的50余年,中国经济史学界对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薄弱环节还很多,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今后的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必须秉持客观与理性的精神,将整体研究与区域研究、行业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加强量化分析,使中国近代经济史、近代乡村史的研究更加趋于精细和完整。

杨江帆,管曦[10](2005)在《海峡两岸乌龙茶产业带建设的构想》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产业带内各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合力,推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乌龙茶的地位入手,探讨构建福建、广东和台湾两岸三省乌龙茶产业带的设想和具体内容,并就该产业带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的一个亮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的一个亮点(论文提纲范文)

(1)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设计思路
2 茶叶产业化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2.1 茶叶产业化概念及特征
    2.2 我国茶产业化理论基础
        2.2.1 我国茶产业化发展现状
        2.2.2 阻碍我国茶业发展的原因
    2.3 茶叶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3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3.1 永春佛手茶的优势所在(s 分析)
        3.1.1 永春佛手茶的人文历史
        3.1.2 永春佛手茶的栽培环境
        3.1.3 永春佛手茶的保健作用与临床应用
    3.2 永春佛手茶生产的劣势分析(w 分析)
        3.2.1 一业多优难分舍,强势难形成
        3.2.2 多元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产业挖掘程度不深
        3.2.3 科技含量不足,产品深加工附加值低
        3.2.4 市场认知度低,缺乏区域性品牌企业龙头
        3.2.5 资金投入不足,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3.2.6 外销售网络少,市场占有份额小
    3.3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的机遇(O 分析)
        3.3.1 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3.3.2 诸多新科技的诞生,使生产变得高效
        3.3.3 市场对无公害产品的迫切需求
    3.4 永春佛手茶产业化战略分析(T 分析)
        3.4.1 狠抓品牌建设工作
        3.4.2 完善市场销售队伍,拓宽销售渠道
        3.4.3 突出佛手茶优势,集中宣传
4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策略
    4.1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4.1.1 做大做强品牌,引领产业共同发展
        4.1.2 讲一个好故事,深度挖掘佛手茶“禅茶一味”的历史内涵
        4.1.3 运用现代的营销技术手段
    4.2 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4.2.1 构建区域品牌的创建平台
        4.2.2 构建人才交流和发展平台
        4.2.3 构建政策支持平台
        4.2.4 构建技术服务平台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研究 ——以福建茶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1.2.1 品牌的认识与研究
        1.2.2 区域品牌的研究
        1.2.3 基于地理标志的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1.2.4 茶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1.2.5 对已有研究的小结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与研究角度
        1.3.2 研究目标与思路展开
        1.3.3 研究方法与内容设计
第二章 地理标志的品牌成长及其品牌关系构筑
    2.1 地理标志认知
        2.1.1 地理标志概念讨论
        2.1.2 地理标志的法律特性
        2.1.3 地理标志的现实保护
    2.2 品牌视角下的地理标志及其特性分析
        2.2.1 地理标志的品牌属性
        2.2.2 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理论解释
        2.2.3 地理标志品牌之特性分析
    2.3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品牌关系构筑
        2.3.1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及其产业推动意义
        2.3.2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价值来源分析
        2.3.3 地理标志品牌关系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产业基础及其协同进化
    3.1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原产地优势
        3.1.1 自然优势
        3.1.2 人文底蕴
    3.2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产业基础
        3.2.1 福建茶叶产业总揽
        3.2.2 福建茶叶企业市场成长
        3.2.3 福建茶业标准化推进与技术创新
    3.3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现状
        3.3.1 地理标志品牌化对于福建茶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3.3.2 福建茶业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概况
    3.4 基于产业协同进化的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管理
        3.4.1 系统的协同进化概述
        3.4.2 基于产业协同进化的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利益相关者行为解构
    4.1 农户之于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行为分析
        4.1.1 问卷及样本基本情况
        4.1.2 茶农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
        4.1.3 茶叶地理标志的使用及其品牌化对茶农生产经营的影响
        4.1.4 茶农对“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化推广的期望
        4.1.5 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背景下的茶农共同特征
    4.2 茶企业之于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行为分析
        4.2.1 问卷及样本基本情况
        4.2.2 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
        4.2.3 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的市场运用意愿
        4.2.4 茶叶企业对地理标志的市场运用行为
        4.2.5 茶叶企业对茶叶地理标志市场运用的评价
        4.2.6 茶叶企业对茶叶地理标志品牌的推广期望
        4.2.7 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背景下的茶叶企业共同行为特征
    4.3 消费者之于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行为分析
        4.3.1 问卷及样本基本情况
        4.3.2 消费者茶叶消费行为中的信息关注
        4.3.3 消费者对基于产地来源的茶叶地理标志的认知情况
        4.3.4 消费者对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化成长的支持态度
        4.3.5 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背景下的消费者特征
    4.4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4.4.1 茶农与茶企业之间的博弈
        4.4.2 茶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4.4.3 政府与茶叶企业之间的博弈
        4.4.4 茶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机理及其效用传导
    5.1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阶段进程及其特征分析
        5.1.1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阶段划分
        5.1.2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各阶段的一般性特征
        5.1.3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阶段分布与特征
    5.2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机理分析
        5.2.1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动力源泉分析
        5.2.2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机理分析
    5.3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效用传导
        5.3.1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效用的影响层面与影响路径
        5.3.2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效用的传导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驱动模式与比较
    6.1 市场导向型——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
        6.1.1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品牌成就
        6.1.2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过程解析
        6.1.3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总结
    6.2 品质中心型——武夷岩茶(大红袍)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
        6.2.1 武夷岩茶(大红袍)地理标志品牌成就
        6.2.2 武夷岩茶(大红袍)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过程解析
        6.2.3 武夷岩茶(大红袍)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总结
    6.3 科技创新型——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
        6.3.1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品牌成就
        6.3.2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过程解析
        6.3.3 福鼎白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总结
    6.4 主体联动型——福安坦洋工夫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
        6.4.1 福安坦洋工夫地理标志品牌成就
        6.4.2 福安坦洋工夫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过程解析
        6.4.3 福安坦洋工夫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总结
    6.5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模式的比较与总结
        6.5.1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典型驱动模式比较
        6.5.2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驱动的关键要诀
        6.5.3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成功驱动的共同特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
        7.1.2 地理标志品牌成长及其品牌关系管理
        7.1.3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产业的协同进化管理
        7.1.4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解构
        7.1.5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机理及其效用传导
        7.1.6 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驱动模式与比较
    7.2 研究建议
        7.2.1 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地理标志问题,推动地理标志市场价值的实现
        7.2.2 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实现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进化
        7.2.3 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品质特性与文化特色,凝练差异化地理标志品牌内涵,拓展地理标志品牌市场影响
        7.2.4 推广双品牌体系运用,实现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带动下的企业品牌族群发展
        7.2.5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协调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与其利益相关群体关系
        7.2.6 协调多元保护模式,在注重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关注其品质特性维护
        7.2.7 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创建、维护、发展与延伸系统,推动地理标志品牌持续成长
    7.3 研究展望
        7.3.1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福建茶农调查问卷
    附录二 福建茶叶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茶叶地理标志使用调查(消费者)问卷
    附录四 福建主要产茶县茶业调查统计表
    附录五 茶叶地理标志注册与运用调查表——茶叶地理标志注册人访谈记录
    附录六 茶叶地理标志注册与运用调查表——政府(茶叶主管部门)访谈记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3)中国旅游业的十大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低碳经济创造中国旅游发展大机遇
二、从观光型旅游转向复合型旅游
三、旅游向“近时空”发展,即旅游的郊区化和短期化
四、旅游成为城市营销的主力
五、两闲旅游发展迅猛
六、营销为旅游亮剑
六、网络成为旅游的第二渠道
七、旅游进入财智时代
八、国际化是旅游的方向
九、创新是旅游的根本
    (一)旅游发展理念创新
    (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三)旅游产品创新
    (四)旅游营销创新
十、产业旅游继续升温

(4)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政策性依据
        1.1.2 现实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查法
        1.4.2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法
        1.4.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
2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2.1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2.2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2.2.1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2.2 人文资源单体数量较多
        2.2.3 资源特色明显,具有不可代替性
        2.2.4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2.3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
        2.3.1 闽南地区——铁观音文化
        2.3.2 闽北地区——岩茶文化
        2.3.3 闽东地区——白茶文化
        2.3.4 闽西地区——客家茶文化
        2.3.5 闽中地区——茉莉花茶文化
    2.4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4.1 资源丰富,组合得当
        2.4.2 各具特色,相对集中
        2.4.3 资源品位较高
        2.4.4 知名度较高
3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3.2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对茶文化旅游缺乏认识而导致盲目开发
        3.2.2 产品种类单一,且形式雷同,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3.2.3 茶文化“涉入”不足,导致品位不高
        3.2.4 茶人文旅游景观未合理利用
        3.2.5 产业发育程度低
4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1 客源市场结构的分析
    4.2 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分析
    4.3 旅游者对茶文化旅游的意愿分析
5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
    5.1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5.1.1 旅游精品战略
        5.1.2 主题差异化战略
        5.1.3 形象拉动战略
        5.1.4 区域联动战略
        5.1.5 可持续发展战略
    5.2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对策
        5.2.1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和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5.2.2 创新思维,深入改革,积极发展多种旅游产品
        5.2.3 把握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多市场
        5.2.4 借助多样化传播渠道,加强市场促销
        5.2.5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6 结语
    6.1 结论
    6.2 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源起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过程和调查方法
    第四节 相关研究动态
        一、农学方面对有机茶的研究
        二、茶叶经济管理学
        三、家族企业研究
        四、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五、与宗族相关的理论
第二章 社区背景
    第一节、马连道茶城
        一、茶城概述
        二、社区环境
    第二节、公司概况
        一、组织结构
        二、企业管理
        三、员工组成
第三章 茶叶产业链及其延伸
    第一节、茶叶产业链
    第二节、产品体系
        一、有机茶
        二、无公害茶
        三、其他茶叶
        四、茶具及茶枕
        五、其他产品
    第三节、产业链的延伸
        一、茶楼及茶膳
        二、艺术团
        三、茶疗
        四、有机食品开发
    第四节、以茶叶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
第四章 茶叶销区的空间安排
    第一节 卖场的空间布局
        一、卖场的外观与夜景
        二、销展结合的卖场格局
        三、视觉效应
第五章 地方特色的茶楼
    第一节 茶楼的空间格局
        一、多功能大厅
        二、包间区
        三、公共空间OR私人空间?
        (一) 从茶馆到茶楼
        (二) 公共场所的私人活动
        (三) 物理空间与人际关系
    第二节、以茶为媒的文化活动
        一、中国首届茶与健康高层论坛
        二、2008奥运主题的活动
第六章 茶叶产区与销区的链接
    第一节、地方文化的展现
        一、再现乡村复古风
        二、展现茶乡文化之意
    第二节、来自茶叶产地的菜肴
        一、招牌菜
        二、地方菜肴
        三、自制豆腐和自酿米酒
        四、本土化与市场化的经营策略
        五、菜单中折射出的消费差异
    第三节、茶楼里的宗族展示
        一、俞源村与俞氏宗族
        二、茶楼里的俞氏宗族
        三、从农副产品到文化产品
第七章 思考与启发
    第一节、企业成功的秘诀
    第二节、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企业努力的方向
        (一)、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二)、提升企业软实力——立顿茶的启发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访谈资料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福建茉莉花茶竞争力及其振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福建茉莉花茶的产业基础
        1.2.2 福建茉莉花茶在全国花茶市场的产业地位
        1.2.3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振兴策略
        1.2.4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研究
        1.2.5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1.2.6 茶叶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1.2.7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2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竞争力基础
    2.1 福建茉莉花茶的起源与崛起
    2.2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基础
        2.2.1 在华北地区的竞争力基础
        2.2.2 在华东地区的竞争力基础
        2.2.3 在西南地区的竞争力基础
        2.2.4 在港台地区的竞争力基础
    2.3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在世界的竞争力基础
        2.3.1 在亚洲的竞争力基础
        2.3.2 在欧洲的竞争力基础
        2.3.3 在美洲的竞争力基础
3 全国茉莉花茶产业的竞争格局分析
    3.1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基本状况
        3.1.1 福建茉莉花的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福建茉莉花茶的产量与出口
        3.1.3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省内分布格局
        3.1.4 福建茉莉花茶的主要销售市场与销售商
    3.2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低迷原因的调查
        3.2.1 调查目的与时间
        3.2.2 调查内容与对象
        3.2.3 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
    3.3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低迷原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优势茉莉花种植区域发生转移
        3.3.2 茉莉花茶品质有所下降
        3.3.3 茉莉花茶产业整体利润低
    3.4 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竞争力分析
        3.4.1 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崛起历程
        3.4.2 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生产与交易
        3.4.3 广西横县茉莉花茶的规模及品牌
    3.5 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生产要素分析
        3.5.1 茉莉鲜花种植
        3.5.2 茉莉鲜花交易
        3.5.3 原料茶交易
        3.5.4 茉莉花茶加工
        3.5.5 外来茶商收益
    3.6 广西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3.6.1 种植快速增长引发产业资源退化
        3.6.2 委托加工茶与自营茶比例失调,缺乏产地特色,产业利润小
        3.6.3 花价受供求机制和天气的影响,波动幅度大
        3.6.4 横县茉莉花产业的文化内涵模糊
    3.7 其它地区茉莉花茶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地位
4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4.1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比较优势
        4.1.1 茉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
        4.1.2 茉莉花茶的传统特色优势
        4.1.3 原料茶的种质资源优势
        4.1.4 茉莉花茶文化积淀深厚
    4.2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的竞争劣势
        4.2.1 优势茉莉花种植面积无法稳定
        4.2.2 茉莉花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4.2.3 茉莉花茶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4.2.4 茉莉花茶文化优势发展不足
    4.3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
        4.3.1 茉莉花茶高端新兴市场持续拓展
        4.3.2 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产业带的战略决策
        4.3.3 其它优势特色茶类的市场冲击
        4.3.4 出口目的国的技术和绿色壁垒
        4.3.5 跨国茶叶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4.3.6 全球茶叶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4.4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5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振兴的战略对策
    5.1 引领茉莉花茶消费新方式
        5.1.1 推进茉莉花茶茶艺创新
        5.1.2 开展茉莉花茶文化旅游
        5.1.3 扶持茉莉花茶会展经济
        5.1.4 盘活茉莉花茶工艺品经济
    5.2 完善茉莉花茶产业升级服务平台
        5.2.1 适当调整茉莉花茶指导价格和税率
        5.2.2 实施茉莉花茶原产地保护
        5.2.3 推动茉莉花茶产业化进程
        5.2.4 规范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
    5.3 调整优化茉莉花茶产业结构
        5.3.1 稳定优质茉莉花种植生产面积
        5.3.2 拓展茉莉花茶高端销售市场
        5.3.3 建设茉莉花茶科技人才队伍
        5.3.4 开发茉莉花茶综合加工利用
    5.4 打造茉莉花茶优势核心品牌
        5.4.1 以文化孕育福建茉莉花茶品牌内涵
        5.4.2 以科技凝聚福建茉莉花茶品牌实力
        5.4.3 以品质锻造福建茉莉花茶品牌根基
        5.4.4 以规模营造福建茉莉花茶品牌氛围
    5.5 构建茉莉花茶产业战略联盟
        5.5.1 构筑茉莉花茶联盟产业链
        5.5.2 促进茉莉花茶产业要素集聚
        5.5.3 建立茉莉花茶集中加工与贸易区
        5.5.4 开展茉莉花茶区域合作
6 结论
附录一 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福州茉莉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参考文献
致谢

(7)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意义
        1.2.1 研究主题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论文的创新点
        1.3.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框架
    1.5 概念界定
        1.5.1 茶文化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发展概述
    引言
    2.1 茶文化的起源(两晋、南北朝)
        2.1.1 饮茶习俗走入寻常百姓家,客来敬茶礼俗形成
        2.1.2 茶文学的兴起
        2.1.3 宗教与茶结缘
        2.1.4 茶艺的萌芽
    2.2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隋唐)
        2.2.1 饮茶习俗的形成
        2.2.2 名茶初兴
        2.2.3 茶具独立
        2.2.4 茶学研究与茶文学的兴盛
        2.2.5 茶叶贸易的开端
        2.2.6 茶馆萌芽
        2.2.7 茶文化与宗教进一步结合
        2.2.8 饮茶法─煎茶出现
    2.3 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宋元)
        2.3.1 饮茶的普及
        2.3.2 名茶兴盛
        2.3.3 制茶工艺提高
        2.3.4 饮茶法─点茶出现
        2.3.5 茶学研究与茶文学蓬勃发展
        2.3.6 茶馆业走向繁荣
        2.3.7 佛教、道教兼容的茶文化
    2.4 茶文化的曲折发展时期(明清)
        2.4.1 名茶繁荣、茶类丰富
        2.4.2 泡茶道的形成与流行
        2.4.3 茶具的繁荣
        2.4.4 茶学研究的渐衰与茶文学的维持
        2.4.5 茶馆普及
    2.5 茶文化的衰落期(民国)
    2.6 茶文化的复兴与蓬勃发展时期(当代)
        2.6.1 名茶辈出
        2.6.2 茶学教育的开拓与发展
        2.6.3 茶文化研究硕果累累
        2.6.4 茶艺的复兴与茶艺馆的兴起
        2.6.5 茶文化交流异彩纷呈
        2.6.6 茶文化与旅游业初步结合
第三章 世界茶文化的经典:日本茶道文化与英国红茶文化
    3.1 优雅的日本茶道文化
        3.1.1 遣唐僧人与中国茶
        3.1.2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
    3.2 浓郁的英国红茶文化
        3.2.1 自上而下兴起的茶风
        3.2.2 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午茶
        3.2.3 茶店、茶舞与茶诗
        3.2.4 饮茶新概念
第四章 茶文化旅游开发
    4.1 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4.2 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第五章 山东省茶产业及茶文化旅游开发
    5.1 山东省茶产业现状
        5.1.1 茶叶种植
        5.1.2 茶叶加工
        5.1.3 茶叶贸易
    5.2 山东省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5.2.1 茶博物馆与观光茶园
        5.2.2 文化节庆活动
        5.2.3 主题茶文化的开发
        5.2.4 茶文化研究
        5.2.5 茶文化商品及旅游纪念品开发
第六章 茶文化旅游开发设想
    6.1 确定长远的开发目标
    6.2 将茶文化旅游开发作为一个综合工程进行规划
    6.3 深入发掘各地的茶文化资源,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6.4 创立茶文化主题,加大茶文化旅游促销力度
    6.5 加强茶文化旅游研究,做好开发项目评估
    6.6 推广茶文化旅游社会教育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选题与立意
    第二节 有关福建港口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学术创建
第二章 福建港口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福建港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古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节 近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综述
    第四节 现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启示
    第二节 同步发展福建现代港口物流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港口经济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厦门自由贸易港区:福建港口经济区发展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福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港口腹地与腹地运输通道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腹地运输通道发展格局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之探讨
    第一节 两岸关系的历史与闽台经贸的现状
    第二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之研究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福建沿海港口与腹地交通分布图
附录2 2004年福建沿海各港口生产比重图
附录3 1991--2004年福建沿海港口生产情况统计图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9)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 研究状况综述
二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及分歧
三 几点思考

四、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的一个亮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永春佛手茶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吕铠锋.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2]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研究 ——以福建茶业为例[D]. 谢向英.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0)
  • [3]中国旅游业的十大趋势[J]. 熊大寻策划机构.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0(07)
  • [4]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王小丹.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5]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D]. 宋培. 中央民族大学, 2008(08)
  • [6]福建茉莉花茶竞争力及其振兴战略研究[D]. 陈潜.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2)
  • [7]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季少军. 山东大学, 2006(12)
  • [8]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 龚高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 [9]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J]. 彭南生. 史学月刊, 2005(11)
  • [10]海峡两岸乌龙茶产业带建设的构想[J]. 杨江帆,管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标签:;  ;  ;  ;  ;  

安溪台湾茶叶贸易史上的一大亮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