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层多边形框架剪力楼爆破拆除

15层多边形框架剪力楼爆破拆除

一、十五层多边形框剪大楼的爆破拆除(论文文献综述)

任思建[1](2020)在《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建筑需要重建,而这些建筑物在进行拆除时,为了减少劳动力、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实现最佳拆除效果等,利用爆破方法则是最好的选择。由于目前一些拟拆除建筑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且自身稳定性特别高,其拆除过程难度较大,并且,在设计拆除爆破方案时,往往要求建筑物定向倒塌且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拆除爆破方案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本文以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拆除爆破方式、平衡与倒塌失稳过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横向对比四种不同的拆除爆破方式,深度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条件与爆破切口设计等,从而得到建筑物最佳的拆除爆破方式。(2)理论分析了建筑物的平衡与倒塌失稳过程,通过研究建筑物的重心位置与平衡失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方案提供设计依据,由于拟研究建筑物具有特别高的稳定性,拆除爆破前预处理工作较多,因此须对拟拆除建筑物弱化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即降低建筑物拆除爆破前的稳定性)。(3)经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与结构特点的分析最终选用定向倾倒拆除爆破方式,并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拆除爆破数值模型。在建立建筑物数值模型过程中,选用SOLID164单元、MATBRITTLEDAMAGE材料模型,将ANSYS/LS-DYNA软件计算出来的d3plot文件导入到LS-PrePost后处理软件,观察建筑物拆除爆破倒塌过程、分析倒塌过程中的应力损伤情况和单元体的位移变化情况等。(4)通过对比数值模拟与实际工程拆除爆破过程得到:数值模拟对框架-剪力墙建筑物拆除爆破过程还原度较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和分析建筑物的拆除爆破失稳与倒塌过程是可行的,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对于稳定性特别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拆除爆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辛振坤,泮红星,骆利锋,王霞明,洪卫良[2](2015)在《18层大厦双向三次折叠控制爆破技术》文中提出介绍了周边条件不能满足整体定向倾倒的复杂环境下,采用双向三次折叠控制爆破技术对18层电力大厦实施拆除,通过合理选择最佳倒塌方向、开设三个爆破切口、控制起爆延时及设置缓冲堤等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中高层建筑爆破倒塌空间受限及爆破振动危害等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刘铭[3](2014)在《爆破拆除建筑物塌落与触地振动响应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高层高耸建(构)筑物、楼房及桥梁需要进行拆除,爆破拆除方法以其简单快捷、高效经济的特点成为拆除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方法之一。然而,在爆破拆除大规模的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爆破后结构瓦解倒塌撞击地面引起振动,由于这一振动的频率比爆破炸药引起的振动更接近于房屋建筑的固有频率,所以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塌落触地振动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爆破拆除控制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爆破拆除前对其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先掌握整个拆除过程,从而大大弥补了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对爆破拆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爆破拆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对爆破振动与塌落振动的对比,阐述了塌落触地振动研究对周边安全的重要性。简单总结归纳了振动波的分类及传播规律和现行的振动安全标准。根据周家汉研究员对爆破拆除塌落触地振动的研究方法,运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首先结合强夯工程实际检测数据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对结果验证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某高架桥和某九层商场框架结构的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得到地面介质质点的塌落触地振动曲线和振动波的传播规律,均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三种塌落振动的有限元模拟,得到了三种振源下地面介质的振动曲线,根据安全规程中的安全匀速振速,探讨普通砌体结构民宅在塌落振动作用下安全标准的普适性。经过分别数值计算,民宅基本安全,肯定了安全规程在爆破塌落触地振动领域的适用性,但不可作为安全标准使用。

朱辉辉[4](2013)在《框架结构爆破拆除分离式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爆破拆除是目前建筑物拆除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被爆破拆除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日趋苛刻,以经验为主进行爆破方案设计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而,对建筑物爆破拆除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采用共节点分离式模型,对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将数值模拟计算的前冲距离和后座距离与实际工程现场观测的对比发现,数值模拟与工程实际吻合较好。其次,分别输出并分析了钢筋和混凝土单元应力时程曲线,指出共节点分离式模型能反映这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性。最后,通过改变建筑物爆破切口高度,研究了建筑物倒塌后爆堆前冲距离、破碎程度与爆破切口高度之间的关系。另外,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1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进行研究。模拟了四种不同工况的爆破切口各段延时间隔,从爆堆范围和高度进行分析,发现延时间隔影响后坐距离、前冲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离式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作为爆破拆除前期方案确立的科学依据。爆破切口高度和延时间隔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邓娟娟[5](2012)在《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人为本和环保的理念不断的加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实施,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显示出桩基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昆明北市区浅层中存在厚薄不均的硬夹层,常用的沉桩方法有预钻孔配合静力压桩法、钻孔灌注桩法、振动沉管灌注桩法等。长螺旋钻机取土配合静力压桩在昆明北市区是一种常用的沉桩方法,这种施工工艺与其他施工工艺相比有很多优势:噪音小不影响周围居民;振动小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小;尤其当地基浅层中存在硬夹层时,采用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桩的穿透能力和打桩效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此施工工艺,研究此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重点分析了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在施工结束后,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检测,采用静载试验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的桩,结合施工实际,研究了各种处理方式。通过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施工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施工工艺避免了单一的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问题,该施工工艺的多次成功应用表明了此施工工艺是可行的。然而由于这种施工工艺需要长螺旋钻机和静力压桩机很好的配合才能顺利实施,因此本文编写了《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的施工工法》,对采用这种施工工艺的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起到了推广此施工工艺的作用。

杨桂元[6](2010)在《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和艺术表现》文中提出建筑是用材料建造来创造空间的,因此建筑具有本体建造的物质意义和再现形式的精神意义。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势必要综合材料的结构属性、技术构成、表面属性以及由这些呈现出来的表现性。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对建筑的解读,本体与再现总是融合起来被考虑的,二者没有孰轻孰重之别。建构整合了建筑学科内的两极,把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美等内涵和材料建造联系在一起,建构的逻辑不失为介绍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恰好方式。解读和反思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基于艺术表现的设计中同样有对材料的精彩诠释。从材料建造和设计表现两方面讲述更能还以建筑材料的全貌。本论文即是从这样的思路出发去介绍混凝土这种当代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自然的混合材料,它的表现属性受到拌合集料的组成、建造技术、后期养护等众多因素影响,正因此混凝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和艺术表现如繁花多样而灿烂。本论文从第二章对混凝土材料的历史发展和种类性能开始介绍当代混凝土材料。一方面用纵向的历史简介展开对混凝土材料发展的因果延续关系和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理论继承与对比突破。一方面抽取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应用的重要性能特征和建造技术进行介绍,为后文的细节铺陈打下基础。第三章归纳说明了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传统的建构理论偏重于建筑的结构建造,当代建构理论回溯了建筑中饰面的意义。本章从结构、表皮以及将多维融合的角度介绍了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第四章以艺术表现为线索挖掘了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特征。该章论述了当代混凝土材料在空间凸显、地域性诠释、形态塑造等方面中的材料再现,是对混凝土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的必要补充。文章的结语部分展望了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建筑设计和审美中的发展趋势。全文选取大量案例展示当代混凝土材料的观感,力图用例证全面展现当代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的建构逻辑和艺术表现,希望能以此扩展建筑的视野引发设计的思索。

贾永胜[7](2010)在《大型结构拆除爆破倒塌过程的连续仿真》文中研究表明大型建(构)筑物拆除爆破中结构倒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如果能在爆破施工前通过计算机真实的模拟结构从局部破坏到失稳直至倒塌的全过程,将对爆破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多刚体动力学法和网格实体模型模拟结构的倒塌过程,根据三种模拟方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拆除爆破工程,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模拟,从而实现拆除爆破中结构倒塌过程的连续仿真模拟。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了多体建模技术,从而突破有限元法在模拟结构解体后块体大运动模拟的局限性。利用ABAQUS的显示(Explicit)求解器对拆除爆破中结构倒塌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构倒塌过程,从倒塌持续时间、爆堆高度及爆堆长度三个方面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爆破结果进行了对比,相差仅4.5%-10%。2、建筑物拆除爆破是通过破坏建筑物的关键承重部位使其失去承载能力,使建筑物在自重作用下失稳倒塌,这个过程可视为结构由静力平衡系统转化为多体动力系统的过程。因此,要对建筑物拆除爆破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必须将拆除对象一方面作为结构来研究,另一方面又作为机构来研究。鉴于此,将失稳后的结构抽象为多刚体系统,建立多刚体系统的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多刚体系统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同一建筑物在不同爆破方案下结构倒塌过程和倒塌结果。对各种方案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优爆破方案。其仿真过程如下:(1)通过简化将建筑物原型抽象为简单结构;(2)确定结构的失稳后的形态;(3)将失稳后的结构抽象为多刚体系统,建立多刚体系统的模型;(4)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多刚体系统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各阶段建筑物倒塌运动过程模拟结果,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循环过程得到建筑物倒塌的全过程、倒塌范围以及堆积高度等参数。3、在离散元框架内,结合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网格实体模型;提出用梁单元模拟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改进了离散元的接触算法,解决块体离散元法的接触发现的关键问题;建立“梁”的破坏准则;在VC++平台上结合STL库开发拆除爆破结构倒塌仿真模拟的软件系统,开发基于OpenGL图形库的可视化模块;将理论模型及程序应用于拆除爆破工程。网格实体模型是指用多面体单元将研究对象离散化,用接触发现算法确定每个块体单元的邻居单元,并在所有相邻单元间施加“梁”,这样在整个介质中就形成了一个“梁”的网络。每个块体单元为介质粒破碎时的最小单位,块体单元的接触作用及运动由离散单元法描述。网格实体模型就是通过这个“梁”的网络来体现介质的强度特征。通过单元间的相对位置计算“梁”的变形,根据“梁”的变形情况,判别“梁”是否存在。如果“梁”的变形超过了门槛值,则“梁”消失,两个单元间的联结也随之消失,否则,“梁”依然存在,只发生变形。随着单元间“梁”消失数量的增加,结构损伤逐步累积直至发生破坏,并最终发生倒塌。模拟结果表明:(1)克服了传统的有限元法在模拟结构倒塌时不能很好体现结构大运动特征的缺点,不仅可以模拟结构从失稳到完全倒塌的全过程,还可以详细刻画个别碎块飞离母体的过程;(2)可以直观地给出结构倒塌后爆堆的轮廓,这对于拆除爆破至关重要。

李胜林[8](2010)在《钢混结构内爆拆除法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内爆法爆破拆除工程实例的技术研究,分析总结了内爆法技术特点。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及力学分析方法对内爆法拆除机理进行分析探讨。论文研究使用LS-DYNA中的混凝土本构MAT159,采用分离式constrained钢筋混凝土模型,对—10层5跨的混凝土单榀结构内爆法拆除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了结构的响应、主要构件的内力演化以及结构失稳的临界条件,并对不同拆除顺序下结构倒塌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查静枝,王霞明,顾平,程才林[9](2009)在《浙江第一高公路桥墩组的双侧纵向爆破拆除》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一组高耸桥墩的爆破拆除工程实例。该桥墩由于砼体标号高、布筋密集,定向倾倒难度很大,在爆破设计方案中采用了大定向窗倾角、大定向窗尺寸、大爆破切口截面以及大炸药单耗,并辅以对称配重的牵拉,确保了桥墩的顺利倒塌及定向的准确性。这些经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王东明[10](2009)在《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践证明,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的关键举措之一,是震后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的必要政府行为。“科学救援”是现代救援的重要理念,如何确保“双安全”,即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本身的安全是救援行动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救援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依靠科学的培训,现实的情况往往无法不断提供大震巨灾的模拟训练环境,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构建出逼真的虚拟震灾场景和救援废墟环境。不同规模的虚拟地震灾场,能让救援队员了解严酷的真实救援环境,并可根据具体虚拟废墟开展救援策略和方法的研讨。由此可见,开展灾场模拟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对救援训练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拟技术与方法、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等开展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一、系统仿真的理论阐述从系统科学、建模理论及相似方法等角度出发,论述了系统仿真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系统仿真的涵义、分类方法、研究过程、技术特性及适用范围等。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二、基于震害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总结了多层砖房、钢筋砼框架结构及砖(土)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从大量震害图片中提取典型震害特征并进行Photoshop图形处理,建立典型震害特征图形库;应用外部建模软件3DSMax建立多层砖房、框架结构、砖(土)木结构的5个破坏等级的三维震害仿真模型,为本文地震灾场仿真模型提供了驱动的主体。三、建筑废墟的分类方法提出基于救援的建筑废墟分类方法,依据废墟的用途与功能将其分为现场救援废墟、救援训练废墟、救援演练废墟、救援仿真废墟、救援沙盘废墟等五类,并初步给出定义和基本内涵。为今后针对废墟的救援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四、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型确定了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型的研究目标,并依此给出了模型的功能组成和研究思路;阐明了地震灾害场景中的影响场是不限于特定地震地质背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地震影响场估计,介绍了几种可用于本模型的震中烈度与震级关系模型、地震烈度圆形衰减模型,并按照等面积原则计算了96个已发生地震的烈度等效圆半径,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提出以破坏等级为桥梁,基于震害预测方法的虚拟地震灾害场景内房屋震害状态与分布控制模型,通过数学方法推演完成了153个历史地震的几类结构的震害矩阵,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五、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生成系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编程实现了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型,开发了虚拟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生成系统;通过系统的想定参数设置,系统生成了设定地震的虚拟灾场,模拟了随影响场的空间分布、不同房屋结构不同震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系统生成的灾场环境逼真,验证了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体现了震害三维仿真模型的逼真效果;系统支持在虚拟灾害场景中添加房屋震害模型,并实现了基于碰撞检测的废墟再修改和生成系统,扩展了系统的功能。六、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总结了地震救援行动的原则和方法,着重阐述了营救行动的多个业务模型;主要介绍了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整体设计、结构组成及训练想定、系统结构、仿真资源的管理、虚拟人的控制,操作子系统的基本功能等。

二、十五层多边形框剪大楼的爆破拆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五层多边形框剪大楼的爆破拆除(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不同环境下的建筑物拆除爆破方式
    2.1 定向倾倒方式
    2.2 折叠爆破拆除方式
    2.3 横向逐段解体拆除方式
    2.4 原地塌落拆除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物的平衡与失稳
    3.1 建筑物的平衡与失稳概述
    3.2 建筑物稳定平衡与拆除失稳分析
    3.3 建筑物重心位置的确定
    3.4 建筑物拆除爆破弱化处理
    3.5 本章小结
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4.2 建模过程方案规划
    4.3 模型的前处理
    4.4 加载与求解
    4.5 结果后处理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建筑物拆除爆破数值模拟工程实例
    5.1 工程实例概况
    5.2 爆破设计方案
    5.3 建筑物倒塌过程数值模拟
    5.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18层大厦双向三次折叠控制爆破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1.1周边环境
    1.2大楼结构
    1.3工程特点
2爆破设计总方案
    2.1总方案设计
    2.2爆破部位与切口高度
        2.2.1爆破切口部位〔1-5〕
        (1)底部爆破切口设计
        (2)中部及顶部爆破切口设计
        2.2.2爆破切口内各排立柱炸高设计
    2.3主楼倾倒可靠性分析〔4〕
    2.4爆破倾倒范围评估
    2.5预处理
3爆破参数
    3.1立柱
    3.2电梯井剪力墙
4爆破网路设计〔2〕
5爆破振动安全与措施
    5.1倒塌触地振动
    5.2振动和二次飞溅物控制措施
    5.3爆破飞石的控制
6爆破效果
7结论

(3)爆破拆除建筑物塌落与触地振动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破拆除的发展
        1.2.2 爆破拆除振动
    1.3 数值分析方法及其相关软件的比较及选用
        1.3.1 离散元法
        1.3.2 非连续变形分析法
        1.3.3 有限元法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爆破拆除地震动的特点
    2.1 爆破拆除地震动分类
        2.1.1 爆破振动
        2.1.2 塌落触地振动
        2.1.3 爆破振动与塌落触地振动的对比
    2.2 爆破拆除塌落触地振动波的传播
    2.3 爆破拆除塌落触地振动安全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3.1 某强夯工程
        3.1.1 工程概况
        3.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3.1.3 数值模拟分析
        3.1.4 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对比
    3.2 某高架桥爆破拆除
        3.2.1 工程概况
        3.2.2 现场爆破监测
        3.2.3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4 数值模拟结果
    3.3 九层框架楼房爆破拆除
        3.3.1 工程概况
        3.3.2 爆破拆除方案
        3.3.3 数值模型的建立
        3.3.4 数值模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周边建筑物安全分析
    4.1 结构模型的建立
    4.2 结构安全性评价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框架结构爆破拆除分离式模型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建筑物爆破拆除基本理论
    2.1 建筑物爆破拆除内涵
    2.2 建筑物支撑立柱失稳理论
    2.3 建筑物爆破切口高度理论模型
        2.3.1 细长压杆失稳模型
        2.3.2 裸露钢筋骨架失稳模型
    2.4 建筑物爆破切口高度设计理论
        2.4.1 爆破切口高度设计原则
        2.4.2 爆破切口高度设计
    2.5 建筑物倒塌堆积范围计算
        2.5.1 定向倒塌堆积范围计算
        2.5.2 折叠倒塌堆积范围计算
第三章 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3.2 数值模拟软件LS-DYNA简介
    3.3 建筑物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
        3.3.1 爆破拆除数值模拟基本假设
        3.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的模型
    3.4 建筑物爆破拆除有限元模拟的其他问题
        3.4.1 爆破切口的形成
        3.4.2 接触方式的选择
第四章 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4.1 工程概况
        4.1.1 建筑物平、立面布置
        4.1.2 建筑物周围环境
    4.2 爆破方案
    4.3 有限元模型
    4.4 数值模拟与实际工程对比分析
        4.4.1 建筑物倒塌过程分析
        4.4.2 倒塌范围与实际工程对比分析
        4.4.3 钢筋和混凝土单元应力时程分析
    4.5 爆破切口高度研究
        4.5.1 切口改变后建筑物倒塌过程模拟
        4.5.2 前冲距离和破碎程度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延时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爆破方案
        5.2.1 爆破切口设计
        5.2.2 爆破延时设计
    5.3 有限元模型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1 倒塌过程模拟分析
        5.4.2 支撑柱破坏过程分析
        5.4.3 爆堆范围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主要结论
    6.2 数值模拟的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桩的类型
        1.2.1 按桩身材料分类
        1.2.2 按施工方法分类
        1.2.3 按承载性状分类
    1.3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1.3.1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1.3.2 常用桩基础施工工艺的选择
        1.3.3 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趋向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穿透硬夹层的常用沉桩方法的评述
    2.1 振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1.1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2.1.2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要点
        2.1.3 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和处理措施
    2.2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2.1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2.2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2.3 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2.3 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的施工技术
        2.3.1 长螺旋钻机取土的施工
        2.3.2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
        2.3.3 长螺旋钻孔配合静力压桩的施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施工方案的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
        3.2.1 工程地质条件
        3.2.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2.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评价
    3.3 本项目穿透硬夹层的常用沉桩方法分析比较
    3.4 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施工方案的试桩分析
        3.4.1 设计要求及试桩要求
        3.4.2 试桩过程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4.3 试桩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4.1 管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
        4.1.1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
        4.1.2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4.1.3 单桩的破坏模式
    4.2 工程桩静载试验及结果
    4.3 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4.3.1 管桩桩身质量问题
        4.3.2 吊脚桩
        4.3.3 桩身倾斜
        4.3.4 桩端封口不实
    4.4 处理措施
        4.4.1 补桩
        4.4.2 加大承台
        4.4.3 增加地下室整体刚度
    4.5 沉降观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的质量控制
    5.1 施工方法控制
    5.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2.1. 长螺旋钻孔质量控制
        5.2.2. 静力压桩质量控制
        5.2.3. 长螺旋钻孔与静力压桩配合的质量控制
    5.3 桩基检测控制
        5.3.1 桩身完整性检测
        5.3.2 桩基承载力检测
    5.4 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5.4.1 管桩碎裂
        5.4.2 沉桩困难,有效桩长不足
        5.4.3 工程桩终压力偏小
        5.4.4 桩达到预定设计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5.4.5 桩终压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5.4.6 沉桩过程中,桩身垂直偏差太大形成斜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施工工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和艺术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畴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混凝土材料的种类与发展沿革
    2.1 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沿革
        2.1.1 古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2.1.2 近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2.1.3 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2.1.4 当代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2.2 混凝土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2.2.1 混凝土材料的概念
        2.2.2 混凝土材料的组成和分类
        2.2.3 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2.2.4 混凝土材料的建筑构造处理
        2.2.5 混凝土材料的饰面工艺
第三章 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
    3.1 建构与结构:真实性建造
        3.1.1 混凝土材料的力度特征
        3.1.2 混凝土材料的柔性特征
        3.1.3 混凝土材料的自然结构
        3.1.4 混凝土结构的“真”与“假”
        3.1.5 方盒子的创新
        3.1.6 表皮即结构
    3.2 建构与表皮:饰面的知性体验
        3.2.1 混凝土材料的质感特征
        3.2.2 混凝土材料的颜色特征
        3.2.3 混凝土材料的图案特征
        3.2.4 结构式表皮:建构与新表皮
    3.3 建构与时间:多维融合
    3.4 建构与数字技术:未来呈现
        3.4.1 数字技术与整体结构
        3.4.2 数字技术与表皮结构
第四章 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4.1 流动的石头:混凝土材料的塑型艺术表现
        4.1.1 几何塑型的混凝土材料
        4.1.2 有机塑型的混凝土材料
    4.2 空间的凸显:隐匿混凝土材料的艺术表现
    4.3 文化的传承:地域性混凝土材料的艺术表现
    4.4 混合的魅力:混凝土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应用的艺术表现
        4.4.1 混凝土材料和木材结合应用
        4.4.2 混凝土材料和砖石结合应用
        4.4.3 混凝土材料和玻璃结合应用
        4.4.4 混凝土材料和金属板材结合应用
    4.5 循环与再生:混凝土材料持续利用的艺术表现
        4.5.1 旧有混凝土建筑的艺术表现
        4.5.2 “元素回收”下的混凝土建筑
结语 混凝土材料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大型结构拆除爆破倒塌过程的连续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拆除爆破工程的发展现状
        1.2.2 拆除爆破的理论研究现状
        1.2.3 爆破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拆除爆破结构倒塌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2.1 多体建模技术
    2.2 模拟实例
        2.2.1 模拟对象
        2.2.2 模拟结果
    2.3 小结
第3章 拆除爆破结构倒塌过程的多刚体动力学模拟方法
    3.1 概述
    3.2 多刚体动力学模拟基本方法
        3.2.1 多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3.2.2 建筑物解体失稳机理模拟
        3.2.3 建筑物倒塌运动过程模拟
        3.2.4 建筑物倒塌堆积状态模拟
    3.3 模拟实例
        3.3.1 基本情况
        3.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3.3.3 各工况下楼房折叠爆破倾倒过程模拟
        3.3.4 模拟结果讨论
        3.3.5 爆破方案优化选择
        3.3.6 折叠倾倒与定向倾倒部分空中运动状态校核
    3.4 小结
第4章 拆除爆破结构倒塌过程的网格实体模型模拟
    4.1 概述
    4.2 离散元的基本理论
        4.2.1 块体的运动
        4.2.2 块体的接触力计算
        4.2.3 时间步长的确定
        4.2.4 阻尼
    4.3 网格实体模型
        4.3.1 网格实体模型的基本原理
        4.3.2 网格实体模型中梁端力的计算
        4.3.3 "梁"的强度准则(梁变形的计算)
    4.4 软件设计
        4.4.1 软件结构设计
        4.4.2 前处理模块
        4.4.3 主计算模块
        4.4.4 DEM计算
        4.4.5 SLM计算
        4.4.6 后处理模块
        4.4.7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标准模板库)
        4.4.8 四元数
    4.5 模拟实例
        4.5.1 基本情况
        4.5.2 初始化
        4.5.3 单元间"梁"的添加
        4.5.5 模拟结果
        4.5.6 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对比
        4.5.7 分析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专利

(8)钢混结构内爆拆除法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拆除爆破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内爆法拆除技术的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内爆法拆除特点
    2.3 单榀框架内爆法拆除过程与机理分析
        2.3.1 临界状态前的过程与力学分析
        2.3.2 几何不变体系到几何可变体系过程分析
        2.3.3 结构碰撞后的力学分析
        2.3.4 内爆法拆除的作用机理
    2.4 单榀框架内爆法拆除中的力学分析
        2.4.1 柱的力学分析
        2.4.2 悬臂梁的运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择与验证
    3.1 引言
    3.2 MAT159理论概述
    3.3 输入参数间的关系
    3.4 MAT159的测试与验证
        3.4.1 单个单元测试
        3.4.2 素混凝土材料行为的模拟
        3.4.3 单元尺寸效应
    3.5 本章小结
4 钢筋混凝土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模型
        4.2.1 整体式模型
        4.2.2 组合式模型
        4.2.3 分离式模型
    4.3 分离式CONSTRAINED模型
    4.4 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结构内力与失稳条件分析
    5.1 引言
    5.2 待拆除的框架结构
    5.3 模型中重力荷载的确定
        5.3.1 楼板及隔墙等构件模拟
        5.3.2 完整结构在重力下的计算
    5.4 分析方案
    5.5 爆破拆除边柱A1结果分析
        5.5.1 构件破坏分析
        5.5.2 破坏截面处的内力分析
        5.5.3 主体结构的内力变化
    5.6 爆破拆除中柱B1结果分析
    5.7 拆除边柱A1临界分析
        5.7.1 分析方法
        5.7.2 1层与8层梁2截面弯矩变化
        5.7.3 2截面合力变化
        5.7.4 未倒塌结构运动变化
    5.8 本章小结
6 结构塌落分析
    6.1 引言
    6.2 变形与塌落过程分析
    6.3 内爆法拆除部分环节的讨论
        6.3.1 拆除延时的确定
        6.3.2 爆高的确定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的论文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选题背景
        1.1.1 我国的地震灾害背景
        1.1.2 汶川地震中的应急救援
        1.1.3 应急与救援体系回顾
        1.1.4 应急救援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1.1.5 虚拟仿真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 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系统仿真
    2.1 系统与建模
        2.1.1 系统
        2.1.2 建模要点、内涵及方法
    2.2 系统仿真
        2.2.1 仿真理论依据
        2.2.2 系统仿真的研究过程
        2.2.3 系统仿真的分类
        2.2.4 系统仿真的特性和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屋震害三维立体仿真破坏模型
    3.1 引言
    3.2 结构震害的评定
        3.2.1 破坏等级划分标准
        3.2.2 破坏等级划分实例
    3.3 几类常见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
        3.3.1 框架结构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
        3.3.2 多层砖房的典型震害特征
        3.3.3 砖(土)木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
    3.4 地震救援相关的建筑废墟分类研究
    3.5 三维仿真模型建立
        3.5.1 3dsMAX的建模方法
        3.5.2 震害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型及实现
    4.1 基本研究思路
    4.2 地震灾场中影响场的估计
        4.2.1 震中烈度与震级关系
        4.2.2 地震烈度的衰减关系
    4.3 房屋震害状态与分布控制模型(震害矩阵法)
        4.3.1 多层砌体(砖混)结构
        4.3.2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4.3.3 建立震害矩阵数据库
        4.3.4 模拟区域的各类房屋分布
    4.4 地震灾害场景技术实现
        4.4.1 系统总体结构
        4.4.2 系统想定生成控制
        4.4.3 图形生成速度的LOD技术
        4.4.4 地形数据的组织
        4.4.5 破坏模型物理交互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
    5.1 引言
    5.2 救援的基本业务模型
        5.2.1 营救行动基本业务关系模型
        5.2.2 现场营救行动的基本原则
    5.3 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
        5.3.1 系统的功能设计
        5.3.2 系统的整体设计
        5.3.3 系统的组成设计
        5.3.4 各子系统
        5.3.5 操作训练子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主要创新性成果
    6.3 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十五层多边形框剪大楼的爆破拆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D]. 任思建.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18层大厦双向三次折叠控制爆破技术[J]. 辛振坤,泮红星,骆利锋,王霞明,洪卫良. 工程爆破, 2015(04)
  • [3]爆破拆除建筑物塌落与触地振动响应分析[D]. 刘铭.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4]框架结构爆破拆除分离式模型数值模拟研究[D]. 朱辉辉. 兰州大学, 2013(11)
  • [5]长螺旋取土配合静力压桩工程施工的应用研究[D]. 邓娟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12(01)
  • [6]混凝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建构逻辑和艺术表现[D]. 杨桂元. 天津大学, 2010(03)
  • [7]大型结构拆除爆破倒塌过程的连续仿真[D]. 贾永胜.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1)
  • [8]钢混结构内爆拆除法数值模拟研究[D]. 李胜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9]浙江第一高公路桥墩组的双侧纵向爆破拆除[J]. 查静枝,王霞明,顾平,程才林. 工程爆破, 2009(03)
  • [10]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D]. 王东明.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9(11)

标签:;  ;  ;  ;  ;  

15层多边形框架剪力楼爆破拆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