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研究

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研究

一、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刘立强,秦伟,乌仁其米格[1](2021)在《新疆野苹果抗寒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确定与新疆野苹果抗寒性紧密相关的生理学指标,为揭示其抗寒性表达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野苹果中选取抗寒性相对强的种下类型小黄酸野苹果和抗寒性相对弱的种下类型香酸野苹果的1年生枝条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自然越冬时期的休眠前期、休眠期、解除休眠期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寒生理指标,并通过显着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自然越冬过程中不同时期小黄酸野苹果的电导率始终低于香酸野苹果的,其电导率均在解除休眠期达到最大值,其中小黄酸野苹果电导率最大值为0.37,香酸野苹果的为0.39;小黄酸野苹果电导率的最小值(0.28)出现在休眠期,香酸野苹果电导率的最小值(0.32)出现在休眠前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其最大值均出现在休眠期;小黄酸野苹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小值(1.41 mg/g)出现在解除休眠期,显着低于香酸野苹果的最小值(1.69 mg/g);小黄酸野苹果可溶性糖含量在休眠期的最大峰值为5.22%,显着低于香酸野苹果的5.63%;小黄酸野苹果POD活性的最大值为188.23 U/(g·min),远小于香酸野苹果POD活性的最大值295.17 U/(g·min);小黄酸野苹果POD活性在休眠前期出现的最小值为47.53 U/(g·min),显着小于香酸野苹果POD活性的最小值86.27 U/(g·min)。在引种资源圃中,小黄酸野苹果的丙二醛含量最大值出现在休眠前期,为20.36μmol/g,其最小值出现在解除休眠期,为5.36μmol/g;香酸野苹果的丙二醛含量最大值出现在休眠前期,为19.54μmol/g,其最小值出现在休眠期,为4.30μmol/g。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小黄酸野苹果和香酸野苹果均在休眠期达到最小值,均在解除休眠期达到最大值;其中,小黄酸野苹果SOD活性的最小值为47.10 U/(g·h),显着高于香酸野苹果的最小值44.98U/(g·h);小黄酸野苹果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最小值为55.74μg/g,极显着大于香酸野苹果的最小值33.89μg/g;小黄酸野苹果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最大值为146.49μg/g,极显着小于香酸野苹果的最大值357.47μg/g。【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均可作为其抗寒性的主要测定指标。由所测数据初步推断出,脯氨酸、POD、可溶性糖在小黄酸野苹果休眠前期,脯氨酸、SOD、POD、丙二醛在其休眠期,脯氨酸、可溶性蛋白、POD、丙二醛在其解除休眠期的抗寒中均发挥着主要作用。

刘兴禄,王红平,孙文泰,董铁,牛军强,马明[2](2021)在《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抗寒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不同砧木的长富2号(Nagano Fuji No.2)苹果枝条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旨在筛选能提高长富2号苹果抗寒性的优良砧木,为陇东地区长富2号苹果抗寒栽培和砧木引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SH1、Y-1、B9、T337和M26砧木嫁接的1年生深度休眠期苹果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5、-20、-25、-30、-35、-40℃的低温处理12 h,测定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利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抗寒性。【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形变化曲线;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在低温半致死温度附近出现突然跃变的现象;抗寒性强的砧木品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结论】5个砧木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B9(-40.1℃)>SH1(-36.0℃)>Y-1(-32.7℃)>M26(-31.3℃)>T337(-23.4℃)。

董梦怡[3](2021)在《不同枣品种抗寒性研究》文中提出红枣作为我国独有的经济果树,其种植面积正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低温冻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红枣产业的发展。抗寒性是一种遗传特性,它是枣树随长时间的低温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品种,或是同一品种不同组织部位的抗寒性强弱皆有所区别。因此,本文以永城长红、伏脆蜜、大白铃、蜂蜜罐、赞晶、骏枣、灰枣、冬枣8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在自然越冬与人工低温处理下8个枣品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阻抗介电特性。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8个枣品种抗寒性高低,为新疆选育抗性较好的红枣品种和大规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制定科学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和如何提高枣树的抗寒能力提供参考思路和依据。1.通过研究不同枣品种枝条膜透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发现在自然条件下枣枝条相对电导率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冬枣的相对电导率与其他7个品种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灰枣的电导率值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增加的最多。在低温胁迫处理下,在-20℃至-25℃温度区间细胞破裂率最高。自然条件与人工低温处理下的结果均表明温度越低,MDA含量越大,灰枣的MDA含量高于其他品种。2.在人工低温处理下,枣枝条保护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大部分品种POD酶活性在低于-25℃温度区间中表现较平稳,表明POD酶活性与植物抗寒性有一定关系,POD酶活性较高的品种对低温表现出更好的耐受力。在自然条件下,POD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低温胁迫处理后的变化趋势一致,自然条件下的酶活性变化范围相对较低。相较于自然越冬,人工低温处理可以检测出枝条在更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更好的表现出各个品种的差异。3.对不同枣品种枝条抗寒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温度与电导率、POD酶活性呈极显着性负相关,与淀粉、蛋白质呈显着性负相关。温度越低,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越多,相对电导率、POD酶活性越高。胞外电阻率、胞内电阻率与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弛豫时间与温度呈显着性正相关。温度越低,胞外电阻率、胞内电阻率、弛豫时间越大,电阻抗图谱参数可以反应植物在受到低温胁迫时所产生的变化。电导率与电阻抗参数具有相关性说明电阻抗参数也可以应用于枣的抗寒性评价中。4.应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8个枣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赞晶>冬枣>大白铃>骏枣>蜂蜜罐>永城长红>伏脆蜜>灰枣。

李呈呈[4](2021)在《彩叶桂抗寒及光合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彩叶桂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栽培品种新梢或新叶具有明显色彩变异的品种群,与传统桂花相比,观赏期更长,园林用途更广泛,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由于低温的限制,彩叶桂的发展主要局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且迄今关于彩叶桂抗寒相关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其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适宜种植的范围尚不明确,这极大地限制了彩叶桂的推广和应用。彩叶桂作为彩叶树种,叶片色素与传统桂花品种有所不同,光合色素影响其光合作用,光合能力的大小能够反映彩叶桂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在引种栽培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4a生彩叶桂扦插苗1a生枝上大小均匀的叶片为试材,研究不同彩叶桂品种的抗寒性以及不同月份的光合特性。通过测定分析24个彩叶桂品种在人工低温胁迫下离体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不同月份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光合色素含量,应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彩叶桂的抗寒性综合评价,据此筛选出抗寒能力较强、具有在北方露地栽培开发潜力的优良彩叶桂品种,并根据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探索彩叶桂在山东泰安地区的光照管理措施,为当地彩叶桂的大规模引种栽植、耐寒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梯度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下各彩叶桂品种的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彩叶桂品种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LT50较低的是‘傲霜’、‘冬荣’、‘罗彩2号’、‘闽彩25号’;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规律和变化幅度有所不同,但最终均呈上升趋势,其变化与抗寒能力表现出负相关性;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大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各品种间的增加幅度和拐点温度有所差异;‘紫嫣公主’SOD、POD活性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部分品种POD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其余彩叶桂品种两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大体分为“上升—下降”的单峰曲线和“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两种形式。(2)彩叶桂各项抗寒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并不显着,其抗寒性受到各生理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将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为准确的评价其抗寒能力强弱。(3)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傲霜’、‘冬荣’、‘罗彩2号’、‘闽彩25号’,在彩叶桂抗寒品种的推广中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2.在6、8、10三个月份,对‘永福金彩’、‘朝阳金钻’、‘闽农桂冠’以及‘永福粉彩’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彩叶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在不同月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6月‘永福粉彩’为单峰型,其余均为双峰型,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8月四者均呈双峰型,10月份均为单峰型。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日变化与Pn日变化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Ci)与Pn成负相关性。彩叶桂Pn的降低既受气孔限制也受非气孔限制,植物本身的气孔关闭,强光、高温、干旱等环境条件下,使植物受到光抑制,光合相关的超微结构和酶等受到不利影响、光合产物的累积等均是引发“午休”的原因。(2)光合作用与光合色素的关系。各品种光合色素含量均是8月最高,6月次之,10月最低。根据4个彩叶桂品种三个月份叶绿素a/b值均值得出耐阴性大小顺序为‘闽农桂冠’>‘永福粉彩’>‘朝阳金钻’>‘永福金彩’。观测时间内,4个彩叶桂品种Pn平均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永福金彩’、‘朝阳金钻’、‘永福粉彩’平均Pn与叶绿素a/b含量成负相关性,‘闽农桂冠’的Pn与叶绿素a/b含量成正相关性。(3)4个彩叶桂品种在不同月份不同条件下其光响应特性是不同的。‘闽农桂冠’在整个观测期内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对强光和弱光均有着较强的利用能力;而‘永福金彩’在6月和8月光照生态幅最窄;‘朝阳金钻’在10月份光照生态幅最窄。各彩叶桂品种的光补偿点均在17~65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均在893~1219μmol·m-2·s-1之间,可见彩叶桂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范围较大,在生长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范围较宽,能够充分地利用强光和弱光进行生长。‘闽农桂冠’表观量子效率较大,表明其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永福粉彩’数值偏小,表明其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差。(4)影响彩叶桂光合生理的因素。从彩叶桂叶片光合指标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Pn与Tr之间具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与Cond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与大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均成正相关关系,而与Ci之间表现出负相关性;Tr也与Cond、Ta、PAR之间表现出显着正相关性。以上表明PAR、Ta等环境因子与彩叶桂自身因素会共同影响其Pn、Tr等指标,而不是仅受到单一某项因素的决定性作用。(5)在山东泰安地区栽培管理彩叶桂时,春末至夏季强光高温条件下,应于10:00~14:00给予适当保护,如叶面喷雾、加遮阴网等;秋季可不采取遮阳措施;在园林中配植彩叶桂时可适当栽植于稀疏的高大乔木下或者适当的建筑物旁,以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

赵春旭[5](2020)在《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低温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等均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扩展性能和再生力强,营养丰富,抗逆性强,是一种优良的牧草,也是草地建植和生态恢复的优良种质材料。同时,草地早熟禾质地好,色泽美,绿期长,是冷凉地区广泛使用的草坪草种。然而,目前我国草地早熟禾育成品种较少,大量种子依靠国外进口,且不能较好的适应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尤其在一些高寒地区,限制了草地早熟禾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我国草地早熟禾野生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本土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具有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良特性。因此,筛选本土抗寒种质资源,探究其抗寒机理,对于选育抗寒新品种、引种驯化等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青藏高原地区采集到15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对其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获得了抗寒型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10-122和低温敏感型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09-126。并且采用生理指标测定方法、转录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对10-122和09-126进行了抗寒生理响应、转录组学差异及代谢组学差异分析,鉴定了抗寒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代谢产物,从不同层面探究了青藏高原地区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对低温胁迫下15份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进行了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野生草地早熟禾材料的抗寒能力存在差异。低温胁迫抑制了15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萌发。苗期时,低温胁迫下供试材料细胞膜系统损伤,叶绿素含量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升高。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5份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性能,并按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如下:10-122>10-222>09-173>09-264>10-73>10-45>09-304>09-336>09-033>09-281>09-317>09-329>09-065>09-073>09-126。(2)相对于低温敏感型材料09-126,抗寒型材料10-122在低温胁迫期间可以更好地保持细胞膜结构和光合色素稳定。其通过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提高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APX)、消解活性氧物质(O2·-、H2O2)、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丙酮酸含量等生理反应,以维持细胞的稳定性。(3)在低温胁迫下对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型种质材料09-126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材料10-122在低温胁迫下与适温状态相比存在3194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7088个上调表达,14855个下调表达。材料09-126中有25905个DEGs,其中,13513个上调表达,12392个下调表达。10-122特有的DEGs为17742个,09-126特有的DEGs为11704个,两者共有DEGs 14201个。在低温胁迫下2种材料DEGs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细胞膜系统及次生物代谢等通路中,抗寒型材料10-122富集程度高于低温敏感型材料09-126。GO分析发现,抗寒型材料10-122在脂类代谢、钙离子结合、转运蛋白活性、氧化还原酶复合体、含氧化合物响应、细胞膜、光系统Ⅰ反应中心中特异显着富集。KEGG分析发现,抗寒型材料10-122在角质、木栓质和蜡脂生物合成中特异显着富集。此外,只在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的特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CBF转录因子、钙信号调节、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抗氧化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中,说明以上代谢通路和特异表达基因在10-122抵御低温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在低温胁迫下对抗寒型种质材料10-122和低温敏感型种质材料09-126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在糖及糖醇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中,材料09-126和10-122的多种代谢产物含量发生变化,其中脯氨酸、鸟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上升,可以将其作为供试材料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标志物。低温胁迫下,丝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只在10-122中下调表达,木糖、异麦芽糖和海藻糖-6-磷酸只在10-122中上调表达,这可能是寒冷地区乡土种质材料普遍适应低温胁迫的保护性抵御反应。

赵晨辉,邵静,苏斯瑶,冯闯,李粤渤,王珊珊,李红莲,包振龙,张冰冰,宋宏伟[6](2020)在《苹果一年生被迫休眠期枝条电解质渗出率测定影响因素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金红一年生被迫休眠期枝条为试材,评价摇动浸提时间、抽真空处理及煮后冷却时间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为苹果抗寒性评价鉴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枝条摇动浸提18~22 h,电解质渗出率趋于稳定;抽真空处理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不显着;煮后冷却时间为2~3 h,电解质渗出率趋于一致。因此,苹果一年生休眠期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在150 r/min、22℃条件下摇动浸提20 h,煮后冷却2~3 h测定较为适宜。

石游,陈淑英,刁永强,吴松梅[7](2020)在《引入伊犁河谷的8个苹果品种抗寒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为给适宜于伊犁河谷栽培的抗寒苹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引入伊犁河谷的8个苹果新品种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处理,处理温度分别设为-16、-20、-24、-28、-32、-36、-40℃,测定其在室温条件下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结合冻害分级、恢复生长试验和田间冻害调查,对不同苹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参试各品种的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的降低而不断增大,其电解质渗出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红富士(CK)>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瑞阳>美味>瑞雪。根据其半致死温度(LT50)来评价,各苹果品种的抗寒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红富士(CK)>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美味>瑞阳>瑞雪。冻害综合评级及恢复生长试验与田间冻害调查的结果一致:即秦脆、彩虹一号、西施红的抗寒能力均较强,塘木田、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红富士(CK)的抗寒能力次之,美味、瑞阳、瑞雪的抗寒能力均相对较差。【结论】5种试验方法相互印证,可以综合评价不同苹果品种的抗寒性。各参试品种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秦脆>西施红>彩虹一号>塘木田>晋十八短枝红富士>红富士(CK)>美味>瑞阳>瑞雪。引进的8个品种中,秦脆、彩虹一号、西施红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均可作为抗寒苹果品种在伊犁河谷进行生产应用。

王飞雪[8](2020)在《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苹果种植分布较为广泛,产量也较大,而我国苹果栽培区气候差异大,温度是限制砧木推广栽培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结合各地区区域特点,筛选抗寒性强的苹果砧木是苹果推广生产过程中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野苹果(新源县)、新疆野苹果(霍城县)、山定子(东北)、山定子(阿拉尔)、八棱海棠(河北)、八棱海棠(山西)、红叶海棠(阿拉尔)7个品种的实生后代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实生后代一年生枝条在自然越冬,低温胁迫下生理指标的研究,并利用Logistic方程和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实生后代群体间抗寒性的大小,为苹果砧木的引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自然越冬下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枝条的生理指标的研究发现,砧木实生枝条的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冬季温度的降低,苹果砧木实生枝条受到影响,砧木实生枝条中的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含量增大,保护酶活性升高。根据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差异,结合隶属关系综合评价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依次为八棱海棠(河北)>八棱海棠(山西)>新疆野苹果(新源县)>新疆野苹果(霍城县)>山定子(东北)>山定子(阿拉尔)>红叶海棠(阿拉尔)。(2)在低温胁迫下,结合电解质渗透率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的回归曲线,其拟合度较好,Logistic方程拟合不同砧木实生后代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在-21.34℃-24.82℃之间,其中八棱海棠的半死温度最低,最高的是红叶海棠,通过半死温度来确定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依次为八棱海棠(河北)>八棱海棠(山西)>新疆野苹果(新源县)>新疆野苹果(霍城县)>山定子(东北)>山定子(阿拉尔)>红叶海棠(阿拉尔)。(3)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苹果砧木实生枝条呈现出膜相对透性逐渐增大的趋势,砧木实生枝条的电导率、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持续低温胁迫过程中,不同时期增幅却各不相同,但不同抗寒力的苹果砧木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抗寒性强的苹果砧木实生后代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低温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大小与LT50拟合结果一致。(4)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发现,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结果排名与拟合TL50结果一致。综合以上得出抗寒性依次为八棱海棠(河北)>八棱海棠(山西)>新疆野苹果(新源县)>新疆野苹果(霍城县)>山定子(东北)>山定子(阿拉尔)>红叶海棠(阿拉尔)。

杜婵媛[9](2020)在《观赏海棠自然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良株系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北美海棠自然授粉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冬季观果效果好、抗寒性强的优良子代株系,本试验以4个北美海棠品种的母树及其4龄自然授粉子代群体为试材,进行了母树授粉特性以及子代群体的表型、抗寒性、分子三个层面的研究。结果如下:以套袋去雄不授粉处理的结籽率表示无融合生殖能力,发现4个海棠品种均具备一定的无融合生殖能力,且无融合生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北美7号海棠、北美2号海棠、北美10号海棠和北美9号海棠。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无融合生殖率明显低于去雄套袋不授粉处理,导致这种现象的机理有待深入研究。对自然授粉子代的质量性状研究发现,子代群体变异广泛,均分离出多于母本的类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8.45%89.77%不等,其中单果重在4个家系中变异系数值均最大。各性状4个子代群体内单株间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这表明家系内单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大小,叶片大小,叶柄长度在子代群体中较易发生遗传变异。4个北美海棠自然授粉子代群体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0.35150.3763,杂合度变化幅度为0.70250.7496,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PIC)的均值范围是0.26350.2848,其中北美10号海棠子代群体在表型和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分子遗传多样性的方差分析表明,自然授粉子代群体比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且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相对而言,自然授粉子代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家系内单株间的选择利用潜力更大。对果实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硬度指数、皱缩变化以及变色情况的综合研究表明,4个观赏海棠子代植株中,果实寒害的不可逆温度均在-20℃以下,部分植株甚至能达到-30℃以下。2号海棠子代的特3号优株、7号子代的抗冻号优株果实鲜红;7号子代的73B、特1号优株的果实分别为黄色和橙色,果实观赏效果好;2号子代的28号、49号优株的果实在-40℃低温胁迫下仍无明显变化,抗寒能力强。这些优良株系均为实生起源,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牛茹萱[10](2020)在《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桃(Prunus persica)原产中国,是我国主要栽培水果之一,目前,生产上所用品种80%以上为我国自主选育,但栽培品种在寒冷地区经常遭遇冬季低温冻害,温度成为制约桃树安全越冬的关键因子。甘肃省是桃的原产地之一,桃树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是我国桃树种质资源保存、演化、栽培的重要地区。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平均绝对最低温度-30℃左右、最低温度-35℃;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栽培形成了一批抗寒性强的桃资源类型,是桃品种改良、增强抗性育种的宝贵种质材料。本研究采用人工低温胁迫(-5℃对照、-10℃、-15℃、-20℃、-25℃、-30℃、-35℃和-40℃)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明确桃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合对叶片、枝条的解剖结构进行切片和显微观察、分析建立了桃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8份地方桃资源(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抗寒性极强的甘肃桃地方种质资源;利用高通量测序,在转录组水平分析了其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并利用qRT-PCR对候选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和分析,深入解析甘肃地方桃资源的抗寒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不同生态栽培区的9个不同类型的桃品种为试材,低温胁迫条件下一年生枝条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呈“S”形曲线变化;测定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变化曲线拟合,求得各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桃树抗寒性鉴定评价的重要指标。LT50与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的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和0.863;与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721和-0.863;与CAT活性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9;但与POD和SOD活性相关性不显着。REC、SS、SP、MDA、Pro和CAT均可以作为抗寒性的评价的参考指标。2、28份桃资源(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8.22℃-17.22℃之间,其中LT50在-25-20℃之间的资源为20份、占71.43%。甘肃地方资源‘丁家坝李光桃’LT50最低,为-28.22℃。LT50测定结果与自然条件下田间调查各品种的抗寒性基本吻合。3、28份桃资源(品种)生长季(6月份)叶片和休眠期(1月份)一年生枝条切片观察表明:叶片解剖结构与资源的抗寒性无显着相关性;一年生枝条LT50与木质部厚度、木栓层厚、木栓层比率以及木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0.741、-0.822和-0.814;与木质部比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8,与皮层比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7。枝条结构组织中,木栓层比率和木皮比与抗寒性极显着相关并显着性最高,可以作为抗寒性评价的参考指标。4、通过对28份桃资源(品种)-25℃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和生态适应性指标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平均隶属度介于0.170.61之间,甘肃地方资源‘丁家坝李光桃’平均隶属度为0.61,抗寒性最强。5、构建了不同低温处理下(-5℃、-15℃、-25℃和-35℃)丁家坝李光桃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的转录组文库,获得了8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693个,占总差异基因的77.9%,下调表达基因197个,占总差异基因的22.1%。通过比对分析,与信号转导相关、激素调控、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的DEGs显着富集;筛选获得的89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24个DEGs,为抗寒相关的转录因子,最大的基因家族为ERF基因家族(21个DEGs),其次为MYB(5个DEGs)和NAC(5个DEGs)。挑选1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qRT-PCR与RNA-Seq结果极显着相关,转录组数据可靠。明确了甘肃省地方桃资源“丁家坝李光桃”抗寒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解析了其低温胁迫响应和抗寒机制。

二、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野苹果抗寒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取样的时间与地点和试材的采集
    1.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电导率的差异分析
    2.2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分析
    2.3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分析
    2.4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分析
    2.5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分析
    2.6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差异分析
    2.7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差异分析
    2.8 两个种下类型新疆野苹果在不同休眠时期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3.2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3.3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4 结论

(3)不同枣品种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果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1.1.1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1.1.2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1.1.3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1.1.4 电阻抗图谱与抗寒性的关系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自然越冬试材采集时间及采样地温度变化
        2.1.2 试材采集及处理
        2.1.3 低温胁迫处理
    2.2 试验方法
        2.2.1 膜透性指标测定
        2.2.2 渗透调节物质测定
        2.2.3 保护酶活性测定
        2.2.4 电阻抗指标测定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条件下不同枣品种枝条抗寒性变化
        3.1.1 膜透性指标的变化趋势
        3.1.2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
        3.1.3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
    3.2 低温胁迫下不同枣品种枝条抗寒性变化
        3.2.1 膜透性指标的变化趋势
        3.2.2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
        3.2.3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
    3.3 低温胁迫下不同枣品种枝条电阻抗图谱变化
        3.3.1 不同枣品种枝条电阻抗图谱的变化
        3.3.2 不同枣品种枝条电阻抗图谱参数变化
    3.4 相关性分析
    3.5 综合评价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枣品种枝条膜透性指标变化分析
    4.2 不同枣品种枝条渗透调节物质变化分析
    4.3 不同枣品种枝条酶活性变化分析
    4.4 不同枣品种枝条电阻抗参数变化分析
    4.5 不同枣品种枝条抗寒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4.6 不同枣品种枝条抗寒性综合评价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彩叶桂抗寒及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彩叶桂生态适应性研究现状
    1.2 植物抗寒性研究
        1.2.1 细胞膜与抗寒性
        1.2.2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
        1.2.3 保护酶活性与抗寒性
        1.2.4 植物抗寒性鉴定与测试方法
    1.3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3.1 光合日变化与光合作用
        1.3.2 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3 光合色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彩叶桂抗寒生理指标及测定方法
        2.3.2 彩叶桂光合特性研究方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彩叶桂抗寒生理指标分析
        3.1.1 相对电导率(REC)变化及半致死温度(LT_(50))
        3.1.2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3.1.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3.1.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3.1.5 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变化
        3.1.6 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
    3.2 不同彩叶桂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3.2.1 抗寒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2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4个彩叶桂品种的抗寒性
        3.2.3 聚类分析
    3.3 彩叶桂光合特性分析
        3.3.1 不同月份彩叶桂光合作用日变化动态比较
        3.3.1.1 不同月份环境因子日变化
        3.3.1.2 不同月份彩叶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
        3.3.1.3 不同月份彩叶桂蒸腾速率(Tr)日变化
        3.3.1.4 不同月份彩叶桂气孔导度(Cond)和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
        3.3.1.5 彩叶桂叶片光合指标与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3.3.2 不同月份彩叶桂光合速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3.3.3 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4 讨论
    4.1 彩叶桂抗寒性
        4.1.1 膜系统与彩叶桂抗寒性的关系
        4.1.2 保护酶系统与彩叶桂抗寒性的关系
        4.1.3 渗透调节物质与彩叶桂抗寒性的关系
        4.1.4 不同彩叶桂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4.2 彩叶桂光合特性
        4.2.1 不同彩叶桂品种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合“午休”现象
        4.2.2 光合指标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4.2.3 不同彩叶桂品种的光响应曲线
        4.2.4 光合色素含量对不同品种彩叶桂光合作用的影响
        4.2.5 对于栽培管理的指导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低温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低温对细胞膜的影响
        1.2 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 低温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1.4 低温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5 低温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2 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应答机制
    3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寒中的应用
    4 代谢组学在植物抗寒中的应用
    5 植物抗寒性的评价方法
    6 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研究
    7 研究目的意义
    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2.1 萌发期试验
        1.2.2 苗期试验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发芽指标
        1.3.2 生理指标
        1.4 综合评价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丙二醛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叶绿素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脯氨酸的影响
        2.6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可溶性糖的影响
        2.7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2.8 15 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材料抗寒性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萌发及苗期生理的影响
        3.2 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方法
    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测定
        1.3.2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1.3.3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测定
        1.3.4 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测定
        1.3.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6 蔗糖和果糖含量测定
        1.3.7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1.3.8 丙酮酸含量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3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光合色素的影响
        2.4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活性氧的影响
        2.5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糖类物质的影响
        2.7 低温胁迫时间对野生草地早熟禾SPS活性和丙酮酸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转录组学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RNA提取及样品检测
        1.4 建库和测序
        1.5 Illumina测序及测序数据的分析
        1.5.1 转录组组装
        1.5.2 基因功能的注释
        1.5.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5.4 GO和 KEGG富集分析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数据及质量情况
        2.2 转录组组装
        2.3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基因功能注释
        2.4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5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2.6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2.7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差异表达基因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野生草地早熟禾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代谢产物提取和鉴定
        1.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2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数目分析
        2.3 低温胁迫对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
        2.4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差异代谢产物通路分析
        2.5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部分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2.5.1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糖和糖醇代谢产物的变化
        2.5.2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变化
        2.5.3 低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1 全文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6)苹果一年生被迫休眠期枝条电解质渗出率测定影响因素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方法
        1.3.1 冰冻处理
        1.3.2 摇床摇动浸提处理
        1.3.3 抽真空处理
        1.3.4 冷却时间处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摇动浸提时间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2.2 抽真空处理结合摇动浸提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2.3 煮后冷却时间对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植物细胞电解质外渗与电导率测定
    3.2 木本植物电解质渗出率测定与抽真空处理

(7)引入伊犁河谷的8个苹果品种抗寒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材料的前期处理
    1.3 方法
        1.3.1 电解质渗出率的测定
        1.3.2 冻害分级
        1.3.3 恢复生长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处理枝条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
    2.2 不同品种苹果枝条的半致死温度
    2.3 冻害分级
    2.4 恢复生长试验
    2.5 田间冻害调查
3 讨论
4 结论

(8)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1.2.1 组织结构与抗寒性
        1.2.2 组织含水量与抗寒性
        1.2.3 电解质渗透率、半致死温度(LT50)与抗寒性
        1.2.4 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与抗寒性
        1.2.5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
        1.2.6 保护酶活性(SOD、POD、CAT)与抗寒性
        1.2.7 分子生物学领域抗寒性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自然越冬材料采集及采样地温度变化
        2.2.2 低温胁迫材料采集及低温胁迫温度
    2.3 试验仪器与试剂
    2.4 试验方法
        2.4.1 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
        2.4.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4.3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
        2.4.4 保护酶活性测定
        2.4.5 半致死温度的计算
    2.5 抗寒性综合评价
    2.6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越冬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枝条生理生化的变化
        3.1.1 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
        3.1.2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3.1.3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3.1.4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3.1.5 自然越冬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综合评价
        3.1.6 小结
    3.2 低温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枝条生理生化的变化
        3.2.1 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
        3.2.2 半致死温度(LT50)与抗寒性
        3.2.3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3.2.4 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3.2.5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3.2.6 低温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综合评价
        3.2.7 小结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自然越冬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
        4.1.2 低温胁迫下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观赏海棠自然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良株系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观赏海棠概述
        1.1.1 栽培历史
        1.1.2 文化底蕴
        1.1.3 应用价值
    1.2 苹果属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1.3 苹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3.1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1.3.2 表型水平苹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3.3 分子水平苹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4 苹果属植物抗寒性研究
    1.5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融合生殖能力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粉萌发力分析
        2.2.2 无融合生殖能力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枝叶性状的测定
        3.2.2 花朵性状的测定
        3.2.3 果实性状的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子代质量性状分析
        3.3.2 子代数量性状分析
        3.3.3 子代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评价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主要试验仪器
        4.2.2 主要试验试剂
        4.2.3 DNA提取与质量检验
        4.2.4 PCR扩增
        4.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2.6 引物筛选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引物筛选
        4.3.2 SSR标记扩增结果
        4.3.3 SSR标记自然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
        4.3.4 子代群体间分子遗传多样性比较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子代优株的果实抗寒性测定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10)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1.2.1 形态结构和微观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1.2.2 含水量与抗寒性的关系
        1.2.3 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1.2.4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
        1.2.5 抗氧化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1.3 果树抗寒性评价方法研究
        1.3.1 直接鉴定法
        1.3.2 间接鉴定法
        1.3.3 综合鉴定法
    1.4 果树抗寒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4.1 果树响应低温信号的主要转导途径
        1.4.2 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5 转录组技术在果树抗寒研究中的应用
    1.6 桃抗寒性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胁迫下桃生理生化响应
    2.1 研究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处理方法
        2.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低温诱导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和LT50
        2.2.2 不同低温诱导下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2.2.3 不同低温诱导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2.2.4 不同低温诱导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2.5 不同低温诱导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2.6 不同低温诱导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2.7 生理生化指标与LT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电解质渗出率、LT50与桃的抗寒性
        2.3.2 渗透调节物质在桃抗寒中的作用
        2.3.3 低温胁迫下桃的氧化还原稳态
第三章 甘肃地方桃资源生态适应性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叶片解剖结构观测
        3.1.3 枝条解剖结构观测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桃资源(品种)叶片结构组织
        3.2.2 桃叶片解剖结构与枝条抗寒性的关系
        3.2.3 不同桃资源(品种)枝条结构组织
        3.2.4 桃枝条解剖结构与枝条抗寒性的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4.1 研究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4.1.4 隶属函数法评价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桃资源(品种)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和LT50
        4.2.2 桃资源(品种)平均隶属函数法抗寒性评价及分析
        4.2.3 聚类分析
    4.3 讨论
        4.3.1 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桃的抗寒性
        4.3.2 隶属函数法评价桃的抗寒性
第五章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下的转录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材料
        5.1.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5.1.3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RNA-seq
        5.1.4 转录组数据分析流程
        5.1.5 qRT-PCR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丁家坝李光桃一年生枝条低温诱导下生理和生化变化
        5.2.2 转录组测序和定位
        5.2.3 重复相关性评估
        5.2.4 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功能注释
        5.2.5 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5.2.6 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
        5.2.7 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5.2.8 低温迫下的差异表达转录因子(TFs)
        5.2.9 与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5.2.10 qRT-PCR验证和表达模式分析
    5.3 讨论
        5.3.1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5.3.2 丁家坝李光桃低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
        5.3.3 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因子
        5.3.4 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代谢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四、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野苹果抗寒生理生化机制研究[J]. 张博,刘立强,秦伟,乌仁其米格. 经济林研究, 2021
  • [2]5个砧木苹果枝条的抗寒性评价[J]. 刘兴禄,王红平,孙文泰,董铁,牛军强,马明. 果树学报, 2021(08)
  • [3]不同枣品种抗寒性研究[D]. 董梦怡.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彩叶桂抗寒及光合特性研究[D]. 李呈呈.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青藏高原野生草地早熟禾抗寒筛选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与分子响应研究[D]. 赵春旭.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6]苹果一年生被迫休眠期枝条电解质渗出率测定影响因素评价[J]. 赵晨辉,邵静,苏斯瑶,冯闯,李粤渤,王珊珊,李红莲,包振龙,张冰冰,宋宏伟. 东北农业科学, 2020(04)
  • [7]引入伊犁河谷的8个苹果品种抗寒性评价[J]. 石游,陈淑英,刁永强,吴松梅. 经济林研究, 2020(02)
  • [8]不同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研究[D]. 王飞雪.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9]观赏海棠自然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良株系选择[D]. 杜婵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2)
  • [10]甘肃地方桃资源抗寒性评价及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D]. 牛茹萱.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苹果品种抗寒性测定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