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在商品混凝土中的适用性探讨

回弹法在商品混凝土中的适用性探讨

一、关于回弹法对商品混凝土适用性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郁浩安[1](2021)在《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矿物掺合料及新型细骨料已逐渐成为商品混凝土的重要组分。将粉煤灰、矿渣、机制砂以及尾矿特细砂等掺入到混凝土中,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通过物理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粉煤灰、矿渣和尾矿混合砂等对水胶比分别为0.33、0.28、0.25的中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对三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现场检测试验,验证四种检测方法在中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适用性。主要结论及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和易性能的影响因素。按优选设计的配方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基本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单掺粉煤灰混凝土较单掺矿渣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其保水性和粘聚性也优于单掺矿渣混凝土;矿渣的早期活性较粉煤灰高,水化较快,且矿渣保水性较差,使得矿渣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较大;粉煤灰及矿渣的珠状颗粒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共同作用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2.揭示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演变规律,建立了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芯样抗压强度、回弹值和声速值在自然养护下随龄期发展而逐渐增大,在28d龄期之前增长较快,28d龄期之后增长变慢;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且标准养护明显优于自然养护;双掺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芯样抗压强度和回弹值要大于单掺粉煤灰或矿渣混凝土,在养护后期,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发挥作用使得单掺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增幅有所增大;矿物掺合料掺入方式对混凝土声速值的影响规律不显着;利用数学模型fcuc=Aln dt+B建立中高强混凝土在自然养护下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均较高。3.揭示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劣化规律。试验的持续进行会加剧混凝土在各种侵蚀环境中的破坏程度,直至混凝土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与水胶比呈负相关,降低水胶比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粉煤灰和矿渣在硬化混凝土中主要发挥微集料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矿渣对于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保持和提高要优于粉煤灰,粉煤灰和矿渣双掺所带来的微集料填充效应和“水化叠加”效应可以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利用数学模型dmc=αtλ建立中高强混凝土在加速碳化和自然碳化下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拟合程度均较高。4.得到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波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这四种检测方法检测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强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强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假设检验和误差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回弹法、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相关性与精确度均较理想,适用于中高强混凝土的现场强度检测,而超声波法检测中高强混凝土测强模型的相关系数较小,拟合程度较低,表明仅凭声速值来评价混凝土的强度并不准确。5.建立中高强混凝土碳化深度与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耐蚀系数以及氯离子迁移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关系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以及误差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均接近1,拟合程度均较高,且精确度也较理想,为基于碳化深度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6.得到本试验中机制砂与尾矿特细砂的最佳掺配比例为7:3。依据此掺配比例将机制砂与尾矿特细砂混合可以得到级配效果良好的尾矿混合砂,以其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与天然砂混凝土较为接近。该论文有图72幅,表43个,参考文献108篇。

唐秀洁[2](2021)在《基于水平剪切波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港口、公路、桥梁等多个领域,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就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混凝土强度是评估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参数,而应力波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超声检测使用的都是压缩波(P波),但是P波波速与混凝土强度的对应关系受混凝土中孔隙率和含水率的影响,所以在使用P波进行强度检测时无法建立统一的标准。而水平剪切波(SH)的波速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受混凝土孔隙率和含水率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成为可能。本文开展了基于水平剪切波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针对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找出了目前超声检测混凝土强度存在的问题,即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建立统一的检测模型。(2)研究了应力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及波速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设计试验研究了通过混凝土的P波和SH波波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动态弹性模量之间的大小关系。(3)研究了孔隙率和含水率对应力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的影响。分别以添加引气剂和将试块泡水的方式改变试块的孔隙率和含水率,得到不同孔隙率和含水率之下两种应力波的波速和能量的变化情况。(4)建立基于应力波的强度检测回归模型。对混凝土进行波速和回弹试验,得到通过各组混凝土的应力波波速以及回弹值,然后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相应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建立基于应力波波速的单因素回归模型和基于应力波波速与回弹值的双因素回归模型。(5)对拟合关系进行验证。设计验证试验,将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与利用回归模型得到的强度换算值进行对比,证明了基于SH波的回归模型的准确性。

陈黎[3](2021)在《区域石灰岩骨料混凝土回弹专用测强曲线研究》文中提出为提高回弹法测强的精度和准确性,需制定本区域专用测强曲线用于数据换算。文章通过试验获取本地区石灰岩骨料不同等级混凝土试块回弹强度、抗压强度数值,采用回归方程计算得出专用测强曲线方程,并通过工程现场取样验证,该专用测强曲线换算的混凝土构件回弹值最接近实际抗压强度值。为本区域石灰岩混凝土构件强度现场检测评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王明[4](2020)在《长龄期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由于其出色的工作性能使得其自发明以来一直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被大量用于多种建筑中。因此对于交付使用时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中还能否继续提供结构设计所允许的强度,以及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安全储备继续完成其使用功能,这就变得非常重要。超过1000天的长龄期混凝土,不能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推定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所以全国通用测强曲线在对长龄期建筑的检测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差。因此有些地区已经有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专用曲线,出版了相应的规程。本课题利用仿结构实体模型针对回弹法检测长龄期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借鉴了有些地区专用测强曲线相应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为:以12个长龄期足尺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分别在10月初和12月底制作的两个C20强度等级且尺寸相同的仿结构实体模型进行实际研究。研究了实体模型在冬季施工的情况下成型与非冬施的实体模型强度之间存在的差别,以及模型浇筑时间对混凝土的强度变化的影响;对12个结构模型不同的龄期对应的回弹值、碳化值以及与回弹测区芯样强度进行收集,并且对C30两种不同配合比的仿实体结构模型进行强度分析,验证了配合比的差异对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试验检测回弹值时,使用能量式回弹仪和数字式回弹仪两种仪器对相同测区进行强度检测,探究了仪器不同类型回弹仪对强度检测的影响;将数据按照长龄期、中短龄期和全龄期进行划分,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分别使用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四种函数模型进行回归,通过最小二乘法原理解得回归系数得到拟合函数。通过对比相关系数、相对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四种函数模型以幂函数的拟合程度最高,所以将其作为最终的测强曲线。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得到适用于廊坊地区的回弹法检测长龄期三个龄期范围的测强曲线。通过与行业标准中的统一曲线进行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到的长龄期测强曲线精度更高。为今后完善国家相关规程的适用范围提供重要地参考依据。并且实现了无损检测方法对龄期范围在1000天至11年的结构实体泵送混凝土强度检测。

骆骏骅[5](2020)在《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产业在向着商品混凝土方向发展的同时,粉煤灰和矿渣等工业副产品作为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辅助胶凝材料被广泛利用,机制砂和特细砂等新型细骨料在天然砂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物理试验研究、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由徐州地区常用配比和原材浇筑的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进行全寿命可靠性分析,在响应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研究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商品混凝土试件上的应用,间接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率方面,水胶比越小,坍落度损失率越大;水泥的矿物组成不同,则水泥的水化性能不同,水泥矿物组成中C3A和C4AF含量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和矿渣在混凝土拌合物形成初期主要发挥的是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能起到与天然中粗砂相近的良好级配效果。2.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自然养护下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大,在7d至14d龄期内强度增长最快,60d后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逐渐变小;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发展等级越高,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幅度明显优于自然养护;粉煤灰和矿渣发挥的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界面效应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的可行性是值得肯定的;机制砂与特细砂以合适比例混合可以发挥与天然砂相同的物理作用;利用数学模型建立自然养护下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龄期和温度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模型下,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实测抗压强度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更加明显。3.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在总材料固定的情况下,减小水胶比可以减缓碳化过程的进行,在水泥品种确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碳化速率越小;减小水胶比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减小水胶比,优化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粉煤灰和矿渣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主要分为微集料界面效应和活性效应两方面,作为辅助胶凝材料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循环周期的发展会加剧混凝土在各种侵蚀环境下的破坏,直至完全丧失抵抗能力。4.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水胶比越小,对应的回弹值越高,声速值越大;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回弹值、声速值明显高于自然养护下混凝土的相应数值;粉煤灰和矿渣对回弹值变化、声速值变化的影响机理与对强度发展的影响机理相类似;混凝土的强度与回弹值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的关系,但回弹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和用于评价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声速值对强度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仅用声速值反映和评价混凝土强度并不成立;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并不适用于徐州地区回弹法与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该补充和完善符合本地情况的测强曲线。5.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市场调研评估徐州地区常见配比下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探索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利益最大化的可行性措施。调整水泥强度等级,推广和应用粉煤灰和矿渣、机制砂和特细砂均能带动商品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发展。该论文有图49幅,表42个,参考文献118篇。

高昱[6](2020)在《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将采取回弹法检测不同型号混凝土的强度,分析其抗压强度及回弹强度的关系。

刘婷[7](2019)在《超声回弹检测再生混凝土强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废物未能有效处理给环境带来了极坏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日趋普遍。然而再生骨料混凝土受力特性和破坏机理都不同于天然混凝土的相关理论,且其内部存在诸多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无损检测之间的相关性,选取废弃混凝土块作为再生骨料进行研究。对792块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分别为30%和50%、粉煤灰含量分别为0%,10%,20%和30%的C30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强度试验和无损检测,分析粉煤灰替换率和再生粗骨料替换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粉煤灰可适当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试验得出粉煤灰替代水泥的量为1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高于其他三个粉煤灰掺量的抗压强度值;超声声速值随龄期增幅较小,相比之下抗压强度值与回弹值随龄期增幅较大;再生混凝土测强公式与普通混凝土测强公式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运用国家测强曲线推定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误差较大,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推定。通过对两种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超声回弹综合试验研究,建立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回归曲线。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粉煤灰掺量对“回弹值-抗压强度值”和“超声声速值-抗压强度值”的作用,分别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测强曲线以及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强度的曲线,对三种检测强度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误差分析,为验证超声回弹综合法所得测强曲线的精确性,用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50%的同条件养护的72块再生混凝土试块对所得测强回归曲线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关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声速值的双因素数学模型测强公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好的相关性;对超声回弹所得测强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运用测强公式推算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平均相对误差与相对标准差均在规程允删除许的范围内。研究结果为制定再生混凝土测强曲线奠基了良好的基础,为应用掺入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实际工程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基础技术资料。

陈龙祥[8](2019)在《合肥地区高强混凝土回弹和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来检测混凝土强度在建筑工程中拥有非常广泛应用背景。为此,国家建立了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测强曲线,但这是针对全国范围建立的,对合肥地区是否适用有待验证,如果通过实验不能满足规定精度要求,需另立地区测强曲线。本项目在实验室制作C40-C60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高强混凝土试块,通过测定混凝土的4个基本参数,主要是回弹值,波速值,碳化深度以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由此来验证国家回弹测强和超声回弹测强曲线能否用在合肥地区,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适用于合肥本地区的高强混凝土回弹和超声回弹测强的曲线,从中寻找研究高强混凝土强度早期的预测方法。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国家的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并不适合在合肥地区使用,两者的相对标准差及相对误差分别为24.1%和19.7%,不满足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需要重新建立属于合肥本地的强度曲线。新建立的回弹测强曲线方程分别fccu(28)1.218′10-3v4.810R1.127及fcu=0.026336R.1943610-.00026435l,高强混凝土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7%和12.5%,高强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差分别为8.8%和11.2%,是能够达到规定要求的。同时表明能够利用合肥地区测强曲线来预测高强混凝土强度。利用新建立的测强曲线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进行预判,研究晚龄期的混凝土强度与早龄期混凝土强度之间存在的联系,得出通过早龄期强度推定晚龄期强度一般方法,从而提前预测高强混凝土强度,以便尽早发现工程中的问题,这对施工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林悦慈[9](2019)在《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由于老化、自然灾害及使用功能改变等因素,需要加固改造的建筑越来越多。灌浆料因其早期强度高、流动性能好、微膨胀、易于施工等特点,被大量应用于既有结构的加固、改造、修补中,且效果良好。为能有效减少施工周期及降低风险,工程对水泥基灌浆料早期强度的依赖越来越高。加之灌浆料强度较高,施工中的用水量、养护温湿度、龄期等因素对其强度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灌浆料的实际强度无法达到设计值。同时,还将对后续建设使用产生不利影响并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现场检测评定灌浆料早期强度的重要性越发突显。此外,回弹法属于非破损检测方法的一种,基于其操作便捷、费用低廉、检测面广、不破坏试件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试验分析,建立了灌浆料早期强度的回弹测强曲线,进一步得到龄期与灌浆料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灌浆料的龄期强度计算式,从而为现场判定施工周期以及现场检测灌浆料强度提供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回弹法原理及回弹测强曲线的相关概念。简单介绍了回弹法的基本原理,明确了回弹值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对三种回弹测强曲线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并给出特定情形下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常用回归方程式。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并且明确了本文不考虑碳化深度影响的原因;(2)确立了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方案。一方面,分别对试验设计和试验测试仪器进行了详细说明,从而为回弹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前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试验测试方法;(3)依据试验数据对灌浆料早期抗压强度的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试验数据进行剔除与整理,并简单介绍了拟合软件以及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依据试验结果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按照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对比,选择对数表达式作为该灌浆料的回弹测强曲线;分析了龄期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究水泥基灌浆料早龄期强度的发展规律,拟合得到由低龄期灌浆料抗压强度推导28d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龄期对回弹值、实测和换算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值均较小,且拟合结果较好,其中采用回弹法测量灌浆料时,可以适当考虑龄期的影响对换算强度进行修正,以达到与实测强度更接近的推定值。

张琦[10](2019)在《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水泥基材料,具有耐久性较高、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以及加固工程中。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有效对其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测定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最常见方法是预留立方体试块,但若制作的试块不完备,或对已经施工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强度存在质疑时,制作立方体试块不可能实现。在相关质量验收标准中也指出完善检测方法是必要的,即需寻找一种可靠、准确、便捷、经济的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现场检测,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数据依据。本文首先对C60、C70、C80、C90、C100五个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先装拔出法、后装拔出法和钻芯法现场检测试验及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对试验材料的选择和试验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验证了五种检测方法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测上的适用性。根据五种检测方法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不同检测方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测强公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性与精确度均较理想,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其次,在试验基础上,考虑将回弹法、后装拔出法两种方法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提出新的检测方法–回弹拔出综合法,建立回弹值–后装拔出力–混凝土强度三者间的相关关系方程式,用双指标来推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建立线性、二项式、幂函数三种数学模型测强公式,通过指标系数的对比,得到线性模型更为精确,且使用方便,并与单一检测法对比得到该方法可更准确地推算结构实体的强度。最后,通过项目管理学角度、层次分析法(AHP)基本理论出发,依据现行法规标准,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案评估结构模型,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主观评价的影响,引用熵权法对结构模型进行权重分配,并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案评级标准。本文涉及多个学科,综合性强,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相关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方案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关于回弹法对商品混凝土适用性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回弹法对商品混凝土适用性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工作性能
    1.3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力学性能
    1.4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1.5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1.6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1.7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1.8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案和原材料性能
    2.1 研究方案
    2.2 原材料性能
3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和易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及过程
    3.2 和易性能
    3.3 中高强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案及过程
    4.2 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演变规律
    4.3 中高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发展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及过程
    5.2 中高强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3 中高强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研究
    6.1 试验方案及过程
    6.2 中高强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劣化规律
    6.3 本章小结
7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7.1 试验方案及过程
    7.2 中高强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劣化规律
    7.3 本章小结
8 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8.1 试验方案及过程
    8.2 高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综合性能分析评价
    9.1 原材性能
    9.2 和易性能
    9.3 抗压强度性能
    9.4 耐久性能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水平剪切波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抗压强度相关试验方法
        1.2.1 回弹法
        1.2.2 超声法
        1.2.3 超声回弹综合法
        1.2.4 标准试验法
    1.3 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1.3.1 相关模型研究现状
        1.3.2 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3 基于S波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应力波检测混凝土强度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波速与力学参数的关系
    2.3 应力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
        2.3.1 应力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征
        2.3.2 弹性模量试验
    2.4 应力波在混凝土中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2.4.1 水泥-骨料多相介质的影响
        2.4.2 孔隙率的影响
        2.4.3 含水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力学参数试验研究方案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原材料选择
        3.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3 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3.3 混凝土力学参数试验方法及过程
        3.3.1 准备工作
        3.3.2 波速的测量
        3.3.3 回弹值的测量
        3.3.4 抗压强度的测量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4.1 引言
    4.2 数据分析
        4.2.1 抗压强度分析
        4.2.2 回弹值分析
        4.2.3 波速值分析
    4.3 单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4.3.1 波速回归模型的建立
        4.3.2 动弹性模量回归模型的建立
        4.3.3 回弹值回归模型的建立
        4.3.4 相关性分析
    4.4 双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4.4.1 最小二乘法
        4.4.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波速回弹模型的建立
        4.4.3 逆回归融合法
        4.4.4 基于逆回归融合法的波速回弹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5 回归模型的验证
    5.1 引言
    5.2 试验过程
    5.3 验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区域石灰岩骨料混凝土回弹专用测强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范围和目标
3 测强曲线的建立
4 工程实例验证
5 结语

(4)长龄期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强度检测的发展
    1.3 长龄期混凝土实体检测
        1.3.1 实体检验的重要性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长龄期混凝土检测方法
    2.1 回弹法
        2.1.1 试验仪器
        2.1.2 Q值回弹仪
    2.2 钻芯法
        2.2.1 芯样钻取
        2.2.2 修正方法
    2.3 超声法
    2.4 超声回弹法
第3章 试验设计
    3.1 引言
    3.2 原材料
        3.2.1 水泥
        3.2.2 粗骨料
        3.2.3 细骨料
        3.2.4 粉煤灰
        3.2.5 水
    3.3 试件参数概况
        3.3.1 试件尺寸
        3.3.2 试验目的
        3.3.3 龄期设置
    3.4 试验仪器
        3.4.1 回弹仪
        3.4.2 碳化尺
        3.4.3 钻芯机
        3.4.4 芯样切割机
        3.4.5 双端面磨芯机
        3.4.6 压力机
    3.5 结构实体回弹钻芯试验
        3.5.1 试验安排
        3.5.2 回弹检测
    3.6 钻芯法检测
        3.6.1 芯样位置选择及钻取
        3.6.2 芯样加工
        3.6.3 芯样抗压强度试验
    3.7 碳化反应
        3.7.1 碳化原理
        3.7.2 酚酞试剂
        3.7.3 碳化深度测量步骤
    3.8 影响因素
第4章 异常数据来源及处理
    4.1 误差分析
        4.1.1 系统误差
        4.1.2 随机误差
    4.2 异常数据的处理
        4.2.1 3σ准则
        4.2.2 格拉布斯准则
        4.2.3 肖维勒准则
        4.2.4 狄克逊准则
    4.3 格拉布斯准则的应用
        4.3.1 上侧情形
        4.3.2 下侧情形
        4.3.3 双侧情形
第5章 测强曲线拟合的方法原理与建立
    5.1 最小二乘法
    5.2 数学模型的选择
    5.3 拟合曲线选取依据
        5.3.1 相关系数
        5.3.2 精度检验
    5.4 数据处理
    5.5 拟合曲线的建立
        5.5.1 曲线拟合的前期工作
        5.5.2 考虑碳化因素的回弹法测强曲线
    5.6 拟合结果分析
        5.6.1 测强曲线推定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5.7 测强曲线的绘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矿渣和混合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现状
    1.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1.6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8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性能和研究方案
    2.1 原材料性能
    2.2 研究方案
3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和易性
    3.3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发展预测模型
    4.1 试验方案
    4.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3 抗压强度发展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抗碳化试验
    5.3 抗冻融试验
    5.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5.5 耐久性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无损检测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
    6.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原理与影响因素
    6.3 试验方案
    6.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6.6 本章小结
7 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混凝土原材作用机理
    7.2 经济效益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的意义
2 试验设计及原材料
3 试验方案
    3.1 检测依据
    3.2 试验仪器
    3.3 试验步骤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碳化深度
    4.2 回弹强度
    4.3 抗压强度
    4.4 回弹强度与抗压强度相关度
5 试验结论
6 结语

(7)超声回弹检测再生混凝土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超声回弹综合法研究现状
    1.3 无损检测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探索以及发展
    1.4 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实际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超声回弹综合法原理
    2.1 超声回弹综合法原理
    2.2 超声回弹综合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 水泥的影响
        2.2.2 细骨料与粗骨料的影响
        2.2.3 含水率的影响
        2.2.4 养护龄期的影响
        2.2.5 碳化程度的影响
        2.2.6 养护方式的影响
        2.2.7 其他因素的影响
3 试验材料及试验过程
    3.1 再生骨料加工与基本性能
        3.1.1 关于再生骨料来源
        3.1.2 再生骨料工艺
        3.1.3 再生骨料性能
    3.2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与其在混凝土当中的作用
        3.2.1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3.2.2 粉煤灰于混凝土内的作用
    3.3 试验方案
        3.3.1 原料的选择
        3.3.2 确定配合比
        3.3.3 再生混凝土和易性评价
        3.3.4 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3.4 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测试
        3.4.1 试验所用仪器
        3.4.2 准备工作
        3.4.3 回弹值的测量与计算
        3.4.4 超声声时值的测量及声速计算
        3.4.5 抗压强度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测强曲线的建立
    4.1 测得数据均值及异常数据的剔除
    4.2 测试数据分析
    4.3 单因素测强曲线拟合——回弹法、超声法
        4.3.1 应用普通混凝土国家测强曲线
        4.3.2 单因素回归曲线拟合
    4.4 双因素测强曲线拟合——超声回弹综合法回归曲面的建立
        4.4.1 超声回弹综合法原理
        4.4.2 超声回弹综合法曲面
    4.5 本章小结
5 与国家测强曲线的对比以及验证试验
    5.1 与普通混凝土(碎石)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对比
    5.2 相同条件试块的验证试验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作者简历
致谢

(8)合肥地区高强混凝土回弹和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回弹和超声回弹法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
        1.3.1 国外
        1.3.2 国内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1 回弹法概述及基本原理
        2.1.1 回弹法概述
        2.1.2 回弹法基本原理
    2.2 超声回弹法基本原理
        2.2.1 换能器
        2.2.2 超声仪
        2.2.3 基本原理
    2.3 回弹法影响因素
    2.4 超声回弹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的实验设计
    3.1 回弹法实验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要求
        3.1.1 依据
        3.1.2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3.2 回弹法实验的配合比设计
        3.2.1 配合比需要满足的四个要求
        3.2.2 实验材料选取
        3.2.3 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
    3.3 回弹法实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3.4 回弹法实验的试块测量
        3.4.1 回弹值测试
        3.4.2 抗压强度的测试
    3.5 超声回弹法实验的设计依据和基本要求
        3.5.1 依据
        3.5.2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3.6 超声回弹法实验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7 块的制作和养护
        3.7.1 试块的制作
        3.7.2 试块的养护
    3.8 超声回弹法实验的测量
        3.8.1 超声波速值的测量
        3.8.2 回弹值的测量
        3.8.3 单轴抗压强度的测量
第四章 回弹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合肥地区回弹测强曲线的建立
    4.1 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混凝土试块的实验
    4.2 国家回弹测强曲线验证
        4.2.1 国家回弹测强曲线方程
        4.2.2 国家回弹测强曲线预测强度与实测强度比较
        4.2.3 国家回弹测强曲线预测强度与实际强度相对误差及相对标准差
    4.3 曲线精度及误差分析
    4.4 合肥地区高强混凝土回弹曲线建立
        4.4.1 建立方法
        4.4.2 测强曲线的建立
        4.4.3 误差分析
第五章 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在合肥地区的建立与验证
    5.1 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适用性验证
        5.1.1 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形式
        5.1.2 国家超声回弹测强曲线误差分析
    5.2 合肥地区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建立
        5.2.1 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形式选取
        5.2.2 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回归方程系数选取
        5.2.3 合肥地区超声回弹测强曲线相对误差分析
第六章 混凝土强度早期预测
    6.1 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变化分析
    6.2 龄期变化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6.2.1 已有变化关系适用性分析
        6.2.2 合肥地区混凝土龄期对强度的影响分析
        6.2.3 合肥地区混凝土强度早期预测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验证数据

(9)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灌浆料的发展概况
        1.2.3 灌浆料的特点
        1.2.4 灌浆料加固混凝土的研究应用
    1.3 回弹法研究现状
        1.3.1 回弹法的应用与发展
        1.3.2 回弹法的应用及特点
    1.4 早期混凝土强度推定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回弹法检测抗压强度基本原理
    2.1 回弹法基本原理
    2.2 回弹法测强曲线
        2.2.1 测强曲线的概念与分类
        2.2.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
        2.2.3 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
    2.3 测强曲线影响因素
    2.4 灌浆料早期强度碳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
    3.1 试件设计
        3.1.1 原材料选择
        3.1.2 试件规格
        3.1.3 试件数量
        3.1.4 试件制作
        3.1.5 试件编号与养护
    3.2 测试仪器
        3.2.1 回弹仪
        3.2.2 压力试验机
        3.2.3 其他仪器设备
        3.2.4 人员、记录表格及其他
    3.3 试件测试方案
        3.3.1 回弹测试
        3.3.2 抗压强度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灌浆料早期强度的分析研究
    4.1 数据处理及分析
        4.1.1 试验数据整理
        4.1.2 全国统一测强曲线适用性分析
    4.2 回归分析
        4.2.1 概述
        4.2.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2.3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估计
        4.2.4 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
        4.2.5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评价及误差分析
    4.3 回弹强度分析及测强曲线的建立
        4.3.1 Matlab软件介绍
        4.3.2 回归模式的选择
        4.3.3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选取
    4.4 龄期强度分析及拟合公式的建立
        4.4.1 龄期强度结果分析
        4.4.2 龄期强度推导公式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龄期对回弹值的影响
        4.5.2 龄期对实测与换算强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灌浆料试验数据记录表)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常用方法
        1.3.1 回弹法
        1.3.2 超声法
        1.3.3 超声回弹综合法
        1.3.4 拔出法
        1.3.5 钻芯法
    1.4 现场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及应用
        1.4.1 现场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1.4.2 现场检测技术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试验方案及试验过程
    2.1 试验准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分组
    2.2 试验过程
        2.2.1 试件制作
        2.2.2 回弹法试验
        2.2.3 超声回弹综合法试验
        2.2.4 先装拔出法试验
        2.2.5 后装拔出法试验
        2.2.6 钻芯法试验
        2.2.7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1 试验数据
        3.1.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1.2 回弹法试验
        3.1.3 超声回弹综合法试验
        3.1.4 拔出法试验
        3.1.5 钻芯法试验
    3.2 回归分析建立测强曲线
        3.2.1 线性回归及拔出法
        3.2.2 多项式回归及回弹法
        3.2.3 幂函数回归及钻芯法
        3.2.4 超声回弹综合法
    3.3 数据分析
        3.3.1 拟合度分析
        3.3.2 假设检验
        3.3.3 误差精度分析
    3.4 不同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弹拔出综合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
    4.1 回归模型选择
        4.1.1 试验数据
        4.1.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4.1.3 二元多项式回归模型
        4.1.4 二元幂函数回归模型
    4.2 修正测强曲线
    4.3 回归模型对比分析
        4.3.1 参数指标对比分析
        4.3.2 相对误差对比分析
        4.3.3 与单因素检测方法测强公式对比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基于AHP的现场检测方法对比
    5.1 方案选择工具
    5.2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5.3 综合比选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建立原则
        5.3.2 递阶层次模型
    5.4 评估权重的确定
        5.4.1 专家问卷调查表设计
        5.4.2 专家主观权重确定
        5.4.3 专家自身权重确定
        5.4.4 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5.5 检测方案的评价
        5.5.1 建立检测方案评价标准
        5.5.2 整体评估检测方案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关于回弹法对商品混凝土适用性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高强复合粉煤灰—矿渣—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D]. 郁浩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水平剪切波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 唐秀洁.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区域石灰岩骨料混凝土回弹专用测强曲线研究[J]. 陈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3)
  • [4]长龄期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试验研究[D]. 王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1)
  • [5]复合粉煤灰—矿渣―混合砂商品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D]. 骆骏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回弹法检测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探讨[J]. 高昱. 河南建材, 2020(03)
  • [7]超声回弹检测再生混凝土强度研究[D]. 刘婷.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8]合肥地区高强混凝土回弹和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建立及应用[D]. 陈龙祥. 安徽建筑大学, 2019(08)
  • [9]回弹法测定灌浆料试件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D]. 林悦慈. 湖南大学, 2019(07)
  • [10]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D]. 张琦. 湖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回弹法在商品混凝土中的适用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