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料营养和体脂沉积

肉鸡饲料营养和体脂沉积

一、饲料营养与肉鸡体脂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利[1](2020)在《基于Insulin/IGF信号和PI3K/AKT通路探究叶酸对肉鸡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文中提出在肉鸡养殖过程中,畜牧工作者长期偏重生产性能选育的同时也引发了肉鸡腹脂沉积过度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家禽的肉、蛋产量和品质,也会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屠宰加工费用增高。另一方面,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也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肉鸡历经不断的选育过程,现有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量推荐值是否能满足现阶段肉鸡的生长需要?是否正是因为动物自身实际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之间的偏差才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叶酸作为B族维生素,可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进程,调控动物机体的脂代谢。不同动物之间脂代谢的模式和调控机制也存在很大差异。基于此,本试验在探究鸡胚和出壳后一周内肝脏脂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基础之上,通过体外鸡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并借助代谢组和蛋白组技术探究叶酸调控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并在肉鸡饲养过程中通过叶酸灌喂技术进一步验证叶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家禽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预防以及叶酸在鸡饲粮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试验1鸡胚及肉仔鸡早期肝脏脂代谢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旨在明晰鸡胚孵化期及雏鸡出壳后一周内肝脏脂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从鸡胚孵化的第11天(E11)至雏鸡出壳后第7天(D7),每天选取7枚蛋重和大小相近的鸡蛋或7只雏鸡,对鸡胚或雏鸡及肝脏进行称重,并剪取少许肝脏样品置于多聚甲醛固定,以备后续切片制作进行形态学和脂质含量观察,其余肝脏样品冻存用于后续的脂代谢分析检测。结果发现:鸡体重和肝脏重量随着时间逐渐增加(P<0.05),肝脏指数在孵化期较低,出壳之后快速增加(P<0.05);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显示肝脏脂滴含量从鸡胚孵化期开始逐渐增加,但出壳之后又逐渐下降;ELISA检测分析也揭示肝脏胆固醇(TC)含量在E19和D1达到最高(P<0.05),肝脏TC与甘油三酯(TG)的含量总和在雏鸡出壳前同样达到最高(P<0.05);肝脏ACC、FAS、SCD1和SREBP的基因表达在孵化期逐渐升高,至E19达到峰值,出壳后表达下降(P<0.05);ELOVL6和MTTP在胚期表达量均较低,但出壳后其m RNA丰度处于较高水平(P<0.05),但肝脏CPT1、PPARα和Ch REBP的表达与其相反,它们在胚期表达量高,出壳后显着下降(P<0.05)。上述结果表明,肝脏脂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在鸡胚和雏鸡第一周内各自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胚期和出壳后可能受不同转录因子的激活调控;1日龄雏鸡肝脏的脂质含量高,脂肪酸从头合成能力强,β氧化弱,与脂代谢紊乱的特征类似,用其进行鸡原代肝细胞分离,可能是体外开展脂代谢相关研究的良好模型。试验2肝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叶酸调控其脂代谢的剂量选择本试验旨在建立鸡原代肝细胞培养条件并研究叶酸对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体外探究叶酸调控家禽脂质代谢机制提供依据。采用酶消化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用高碘酸希夫氏染色方法进行肝细胞鉴定;待肝细胞生长融合至80%左右时,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更换含不同叶酸浓度的培养基(0、1、5、10、15、20 mg/L),每个叶酸浓度6个重复,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液,并提取细胞RNA以待检测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在培养初期呈典型上皮细胞样的多角形,然后细胞集落相互接触出现连接汇合,随后呈岛屿状并连接融合成片;不同剂量的叶酸没有影响肝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P>0.05),也没有对肝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P>0.05);与1 mg/L剂量的叶酸对照组相比,10、15和20 mg/L的叶酸显着降低了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有关的ACC和FAS基因的表达(P<0.05),但叶酸并没有对鸡肝细胞中与脂质分解代谢有关的CPT1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P>0.05);并且鸡肝细胞中ACC和FAS基因的表达与叶酸剂量也存在着线性和二次曲线的回归关系(P<0.05)。综上表明,添加10、15和20 mg/L的叶酸添加可降低鸡原代肝细胞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15 mg/L添加剂量效果最佳。试验3基于组学技术揭示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基于试验二中筛选的叶酸添加浓度,本试验旨在利用组学技术揭示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选择新生雏鸡分离得到原代肝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叶酸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处理12 h后,收集细胞进行蛋白组和代谢组分析,并检测脂质代谢相关生生化指标。蛋白组结果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筛选鉴定到81个差异蛋白,其中显着下调的蛋白有26个,包括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上调蛋白共55个,包括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P<0.05);代谢组结果分析表明叶酸添加显着下调了20个代谢物的含量,上调的差异代谢物共25个,并且基于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分析显示氨基酸类代谢和脂代谢通路被显着富集(P<0.05);油红O染色定量分析表明叶酸的添加显着降低了肝细胞内的脂质含量(P<0.05);除此之外,与对照组相比,叶酸添加组的细胞内甘油肝脏含量显着降低,但游离脂肪酸(NE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显着升高(P<0.05);但叶酸的添加并没有影响糖原、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po)的含量(P>0.05)。研究表明,叶酸可以抑制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促进甘油三酯的水解和脂质的胞外转运,从而降低肝细胞内的脂质沉积,但具体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4叶酸调控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机制探究本试验旨在进一步探究叶酸调控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机制。试验设计同试验三,首先检测脂代谢相关通路因子的蛋白表达,随后通过IGF2重组蛋白、IGF2抑制剂、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的添加进一步验证叶酸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叶酸的添加显着降低了细胞内IGF2、IR、IGF1、AKT2、SREBP-1c、ACC和FAS的基因表达(P<0.05),并且叶酸组的IGF2、PI3K85、PI3K110、p-AKT、SREBP和FAS的蛋白表达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IGF2抑制剂的添加显着降低了细胞内TG的含量(P<0.05);IGF2重组蛋白的添加提高了ACC、FAS、SCD和SREBP的基因表达,并且提高了PI3K85、PI3K110、p-AKT、SREBP和FAS的蛋白表达(P<0.05);相反地,IGF2抑制剂的添加显着降低了IGF2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下调了细胞内IGF2以及PI3K/AKT/SREBP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P<0.05);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的添加显着降低了肝细胞内TG的含量,以及PI3K85、PI3K110、p-AKT、SREBP和FAS的蛋白水平(P<0.05),并且显着抑制了IGF2重组蛋白对上述分子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除此之外,叶酸的添加显着提高了细胞内游离叶酸和5-Me-THF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组5m C和IGF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显着提高,但DNMT3A和DNMT3B的基因表达显着下调(P<0.05)。综上所述,叶酸的添加可通过提高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下调IGF2的表达,减弱胞内Insulin/IGF信号,进而削弱PI3K/AKT/SREBP通路,最终抑制鸡原代肝细胞内的脂质合成代谢。试验5叶酸灌喂调控肉仔鸡脂代谢的机制探究在前期的细胞基础上,本试验旨在探究叶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05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喂组和叶酸灌喂组,饲养结束后,统计生产性能,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对肝脏和腹脂的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酸灌喂显着降低了肉鸡腹脂率(P<0.05),但对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换率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灌喂显着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RFC的表达,上调了FR的表达(P<0.05);叶酸组血清TG、TC和ALT显着降低,白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叶酸组肝脏ACC、SCD、ELOVL6、PI3K、LDLR、MTTP、HMGCR和ABCA1的m RN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但CPT1和PPARα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着变化;另外,叶酸灌喂显着提高了肝脏LDL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脂代谢生化指标例如HDL、VLDL、TG、TC、HDL-c、LDL-c等无显着影响,HE和油红染色显示肝脏脂质沉积也无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腹脂ELOVL6、PPARγ、IGF1、TGFβ2的m RNA水平在叶酸灌喂组显着下降(P<0.05)。研究表明,叶酸显着抑制了肉鸡肝脏内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并且通过下调IGF1和TGFβ2的表达抑制腹脂内脂肪细胞增殖,进而降低了肉鸡腹脂沉积。综上所述,肝脏脂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在鸡胚和雏鸡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雏鸡肝脏脂代谢特点与脂代谢紊乱特性相似,是作为原代肝细胞分离并进行脂代谢异常体外研究的良好模型;叶酸可以介导Insulin/IGF信号通过PI3K/AKT/SREBP通路抑制鸡原代肝细胞脂质合成代谢,促进脂质水解和胞外转运,缓解肝细胞内的脂质积累,在体的叶酸灌喂可改善肉仔鸡血脂代谢和肝功能,减少肝脏脂质从头合成同时抑制腹脂组织中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少肉仔鸡的腹脂沉积。

叶金玲,王一冰,苟钟勇,蒋守群[2](2020)在《肉鸡体脂沉积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家禽养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肉鸡体脂过度沉积的问题日益严峻。肉鸡体脂过度沉积是对饲料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造成生产养殖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鸡肉品质下降。研究发现,可通过营养调控手段缓解肉鸡体脂过度沉积的问题,其中饲料添加剂作为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重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营养物质在缓解肉鸡体脂过度沉积方面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机制,旨在开发改善肉鸡体脂沉积的更有效手段。

刘伟[3](2020)在《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比较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产蛋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肠道绒毛及肝细胞形态、血浆及肝脂代谢、抗氧化、免疫等相关生化指标,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依试验要求,选取324只520日龄京粉1号商品蛋鸡,预试验15天,按照产蛋率基本一致的要求,将试验蛋鸡均分为3组,每组含6个重复,每重复18只。试验1、2、3组蛋鸡分别饲喂含2%猪油、棕榈油、大豆油的日粮。正式试验为期8周,分别于第3、5、7周的周三采集鸡蛋样品,第8周开展代谢试验,并在正式试验结束后屠宰取样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油组平均蛋重显着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且8周总蛋重最高、料蛋比最低(P>0.05);此外,日采食量和产蛋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2.蛋品质测定结果显示:三组间各项蛋品质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大豆油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相对较好,猪油组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和蛋白高度相对较好。3.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粗脂肪表观代谢率以大豆油组最高,同比棕榈油组高出了 15.26%(P<0.05),但与猪油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和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大豆油组脂肪肝表现程度较轻、脂肪含量相对较少,血浆及肝脂代谢指标较优,蛋黄UFA含量较高而SFA含量较低。5.骨骼质量及相关代谢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猪油组蛋鸡血浆ALP和IGF-I含量最高,差异到达显着水平(P<0.05),此外骨骼密度和矿盐含量也都以猪油组最高(P>0.05)。6.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除血浆SOD含量外,血浆和肝脏各项抗氧化指标均以棕榈油组较优,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免疫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免疫指标总体以棕榈油组较优,其中,血浆IgG含量较猪油组提高了 43.41%(P<0.05),IL-6和TNF-α含量较猪油组降低了 12.40%(P<0.05)和23.43%(P<0.05),但与大豆油组相比各项血浆免疫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用猪油、棕榈油和大豆油相比,大豆油具有提高蛋鸡平均蛋重、并改善体脂代谢和鸡蛋脂肪酸沉积的作用效果;猪油能对蛋鸡骨骼质量产生有益影响;棕榈油对蛋鸡免疫功能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好。

葛凯[4](2019)在《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文中指出家鸭脂肪沉积对肉品质造成的影响及脂肪沉积调控机制,是家鸭遗传育种领域重大而复杂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肌内脂肪(IMF)含量作为禽类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当前尚缺乏关于鸭的肌内脂肪含量候选基因及选育分子标记。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肪细胞形态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影响巢湖鸭肌内脂肪含量的分子机理,为鸭肌内脂肪含量分子选育提供重要候选基因。选择84日龄健康巢湖鸭公母各60只,翅下静脉采血用于血脂含量分析,断颈处死后采集皮下、腹腔、锁骨间脂肪组织,肝脏和胸肌。测定脂肪细胞大小、屠宰性能、肉质性状、血清脂质,胸肌肌内脂肪。依据IMF高低分布,将公母鸭分成肌内脂肪高组和低组(CHM,CLM,CHF,CLF,各10只)。提取公鸭高低组的肝脏RNA,利用RNA-seq技术,用于转录组表达谱分析;提取公鸭高低组总蛋白,采用2-DE技术,结合质谱鉴定技术,用于差异表达蛋白组分析。CHM组亮度值明显高于CLM组(P≤0.01),其剪切力却显着低于CLM组(P≤0.001);公母鸭肌内脂肪高组的皮下及腹腔脂肪面积,均显着大于低组(P≤0.05);公母鸭肌内脂肪高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低组(P≤0.05);皮下脂肪、腹腔脂肪与肌内脂肪三者间均具有极显着正相关(P≤0.001),而且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极显着正相关(P≤0.01),肌内脂肪与剪切力具有显着负相关(P≤0.05)。公鸭高低IMF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共147个(78个上调和69个下调);GO富集获得108个显着条目(P≤0.05),其中芳香化合物分解、有机环状化合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分解3个生物过程与脂质代谢有关;KEGG富集得到15条显着通路(P≤0.05),其中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4个通路参与脂质代谢;共筛选到7个差异表达基因(PLA2G10,PLA2G4F,UGP2,LCT,GBE1,HAAO,PDE4D)对鸭脂质代谢和肌内脂肪沉积起到关键调控作用。2-DE 比较公鸭高、低IMF组肝脏总蛋白,共发现68个差异蛋白胶点(OD值差异倍数≥1.5),质谱鉴定得到43个差异表达蛋白(均为上调表达);GO富集发现4个与脂肪代谢显着(P≤0.05)相关过程:羧酸代谢,ATP代谢,含氧酸代谢,有机酸代谢;KEGG富集发现3个显着通路(P≤0.05)参与脂肪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途径;共得到8个差异表达蛋白(ALDOB,ENO1,RGN,GAPDH,TPI1,HSPA9,PRDX1,GPX1)与鸭脂肪合成和转运过程紧密相关。巢湖鸭脂肪细胞大小与肌内脂肪显着正相关;肌内脂肪增长,对公鸭肉质性状有较大影响,而母鸭影响较小;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共同揭示了巢湖鸭脂肪沉积和代谢的关键调控基因(蛋白)和通路。候选基因(蛋白)调控脂肪沉积的详细功能及内在联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郎倩倩,肖昊,王丽,高开国[5](2019)在《优质鸡腹脂选择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优质鸡的饲养日龄较长,母鸡一般饲养至接近性成熟才上市,沉积的脂肪较多。鸡体脂主要包括腹脂、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现代商业肉鸡品种每千克体重包含150~200 g脂肪,且绝大多数脂肪并非生理所需,不但浪费饲料,还会直接影响肉产品的加工,而且会降低屠宰率和经济效益。脂肪的过度沉积已成为肉鸡生产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腹脂过多更是制约肉鸡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挑选育种鸡时,降低腹脂沉积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已经从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等方面对腹脂进行选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直接选择法(同胞屠宰法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法两个角度对肉鸡腹脂选择方法进行综述,其中间接选择法主要包括对饲料转化率的选择、对体尺性状的选择、对血液生化指标的选择以及遗传选择等。

葛晓可[6](2019)在《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脂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肉鸡快速生长的同时,常常不能兼顾其健康以及肉品质量等问题。油脂能够给家禽提供快速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是饲料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但由于肉鸡体内有限的消化酶以及内源乳化物质,其机体自身常常不能对饲料中油脂及脂类物质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乳化剂作为最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之一,能够提高油脂及脂类营养素在动物消化道中的乳化程度,提高养分吸收并促进动物生长。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应用于畜牧业,它不仅可促进脂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和利用,还可作为信号分子在防治动物脂肪肝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在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BAs来研究其对爱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血脂水平以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畜牧业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借鉴。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饲料养分利用率和肠道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期共42 d,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480只1日龄的AA肉鸡(体重:45.0±0.26 g),随机分配成4个试验组。其中,试验因素为油脂添加水平(基础日粮:前期2%,后期4%;高脂日粮:前期3%,后期5.5%)以及BAs添加水平(水平1:前期0,后期0;水平2:前期60g/t,后期80g/t);试验组分别为:BF(基础日粮组)、BF-B(基础日粮+BAs组)、HF(高日粮组)、HF-B(高脂日粮+BAs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结果表明:(1)1-21 d时,相比基础日粮,高脂日粮显着降低了肉鸡料重比(F/G)(P<0.05),与日粮未添加BAs组肉鸡相比,日粮补充BAs组肉鸡的21 d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着增加(P<0.05);21-42 d时,与未添加BAs日粮相比,日粮添加BAs能显着降低肉鸡后期F/G(P<0.05);1-42 d时,日粮添加BAs显着降低了全期的F/G(P<0.05)。(2)21 d时,日粮油脂和BAs水平对肉鸡器官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42 d时,日粮补充BAs显着降低了肉鸡胸腺指数(P<0.05)。(3)21 d和42d时,日粮补充BAs显着促进肉鸡的饲料粗脂肪消化率(P<0.05),高脂日粮对肉鸡前后期的饲料养分利用率无显着影响(P>0.05)。(4)21 d时,与未添加BAs组肉鸡相比,日粮补充BAs显着增加了肉鸡回肠的脂肪酶活性(P<0.05);42 d时,日粮补充BAs显着增加了肉鸡空肠的脂肪酶活性(P<0.05)试验二旨在研究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肉品质及体脂沉积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相比于基础日粮,高脂日粮会显着增加肉鸡的腹脂率(P<0.05),而补充BAs可显着降低肉鸡腹脂率(P<0.05);与未添加BAs日粮相比,日粮补充BAs可显着增加肉鸡胸肌率和腿肌率(P<0.05)。(2)与基础日粮组肉鸡相比,高脂日粮组肉鸡腹脂切片中脂肪细胞面积较大,排列也较为紧密,而日粮添加BAs后,腹脂切片中脂肪细胞面积明显减小;与基础日粮相比,高脂日粮显着增加了肉鸡腹脂脂肪细胞的周长和面积(P<0.05),日粮添加BAs后可显着降低肉鸡腹脂脂肪细胞的周长和面积(P<0.05)。(3)与未添加BAs日粮相比,日粮添加BAs能够显着降低肉鸡胸肌pH24h值(P<0.05),并且BAs可显着增加肉鸡胸肌黄色值(P<0.05);BAs组肉鸡的腿肌pH45min和pH24h值显着降低(P<0.05)。(4)相比于日粮未添加BAs组肉鸡,BAs组肉鸡的胸肌和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试验三旨在研究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脂水平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21 d时,日粮补充BAs组肉鸡的肝脏指数和肝脏总甘油三酯(TG)水平显着低于未添加BAs组肉鸡(P<0.05);42d时,与基础日粮组相比,高脂日粮组肉鸡肝脏指数和肝脏中TG水平(P<0.05)显着增加,而日粮添加BAs后显着降低了肉鸡肝脏指数和肝脏TG含量(P<0.05),并且相比于基础日粮中添加BAs,在高脂日粮中添加BAs降低肉鸡肝脏肝脏指数的效果更显着(P<0.05)。(2)21 d和42 d时,高脂日粮组肉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肉鸡(P<0.05);日粮补充BAs显着降低了肉鸡42d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P<0.05)。(3)与基础日粮组相比,高脂日粮组肉鸡21 d和42 d血清中TG含量及42 d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显着增加,而日粮补充BAs后显着降低肉鸡21 d和42 d血清中TG水平及42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4)21d和42d时,与基础日粮相比,高脂日粮显着降低肉鸡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P<0.05);而日粮添加BAs显着提高了肉鸡42 d肝脏LPL活性(P<0.05)。(5)高脂日粮组肉鸡21d和42d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42 d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21 d和42 d肝脏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mRNA表达量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而日粮补充BAs显着降低了 21 d和42 d肝脏SREBF1、21 d肝脏ACC和42 d肝脏FAS的mRNA表达量,并增加了 21 d和42 d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CPT1的mRNA表达量。综上所述,高脂日粮会造成肉鸡腹脂和肝脏脂质沉积增加,并造成其血脂水平异常。日粮添加BAs,能显着提高肉鸡肠道脂肪酶活性以及饲料粗脂肪利用率从而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并对肉鸡肉品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另外,日粮添加BAs能够调节肝脏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的表达量,在减少肉鸡肝脏脂质过度沉积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其血脂水平。

柴路,杨建,郑灿财,肖芳,石磊,黄艳玲[7](2015)在《共轭亚油酸与铬对03周龄热应激肉仔鸡生长和血清脂类代谢及体脂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用1日龄科宝(Cohb 500)白羽雌雏肉鸡216只研究饲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铬对03周龄热应激肉鸡生长、血清脂类代谢及体脂沉积的影响。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未添加铬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铬0.37 mg/kg)及这种基础饲粮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CLA(0、1%)与来源于丙酸铬的铬(0、200、400μg/kg)。结果表明:铬对内鸡生长性能无影响(P>0.05);CLA提高肉仔鸡饲料增重比(P<0.05),但对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无影响(P>0.05);二者间无互作效应。CLA对肉鸡胸、腿肌内脂肪含量和腹脂率无影响(P>0.05);Cr影响了腿肌内脂肪和腹脂率(P<0.01),其中200μg/kg铬添加组腿肌内脂肪含量最高,腹脂率最低;CLA与铬二者互作对腹脂率影响极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1%CLA+200μg/kg Cr组腹脂率降低了19.67%(P<0.01)。CLA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1),Cr提高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P<0.01)。二者互作对血清TG含量表现出极显着降低的效应,其中1%CLA+200μg/kg Cr组TG含量降低36%(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CLA+200μg/kg Cr组调控肉仔鸡脂肪沉积和血脂代谢效果最佳。

吕刚[8](2011)在《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为研究肉鸭体脂沉积规律,本论文通过改变饲料形态、饲喂水平、日龄,运用数学模型、相关生化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系统的研究肉鸭在不同饲喂方式下的日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试验一不同饲料形态下肉鸭体脂沉积及机制研究本试验旨在了解不同饲料形态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可能机制。选用150只1日龄健康活泼的樱桃谷肉公鸭(SM3系)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颗粒料和粉料),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为期42天,分0-21d和22-42d两阶段。结果为:相对于颗粒料,粉料降低了肉鸭的采食量。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采食曲线均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Von Bertalanffy模型能较好的拟合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生长曲线,其拐点日龄均在24d左右。从全期来看,粉料降低了肉鸭生产性能。日龄极显着(P<0.01)的影响肉鸭腹脂和皮脂沉积,前者影响更大;饲料形态极显着(P<0.01)影响腹脂重、腹脂占体重比例、腹脂/腿肌比及皮脂重,显着(P<0.05)影响皮脂/腿肌比;日龄和饲料形态的互作仅对肉鸭体重产生影响(P<0.01),对肉鸭的体脂沉积未产生影响。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肉鸭血清中GLU、TC、TG、HDL-C、LDL-C、VLDL-C、PL浓度(P<0.01)。饲料形态极显着影响血清中GLU、TC、HDL-C、LDL-C浓度(P<0.01)。日龄和饲料形态互作极显着影响TC和HDL-C (P<0.01)浓度,显着影响TG浓度(P<0.05)。日龄极显着的影响肉鸭血清中瘦素浓度(P<0.01),在接近显着水平(P=0.083)影响胰岛素浓度,饲料形态对三种激素含量未产生显着性影响。日龄和饲料形态的互作极显着影响胰高血糖素含量(P<0.01)。饲料形态对肉鸭腹脂中LPL比活影响小(P>0.05),日龄在接近显着水平(P=0.093)影响肉鸭腹脂中LPL比活,42日龄腹脂中LPL比活高于21日龄(P<0.05)。21日龄肉鸭肝脏FAS比活力和总活力显着低于42日龄(P<0.05),且颗粒料肉鸭肝脏总活力显着高于粉料(P<0.05)。42日龄肉鸭肝脏G6PDH总活力和比活力数值上高于21日龄(P>0.05)。两种饲料形态下42日龄肉鸭肝脏MDH总活力高于21日龄(P<0.01),在42日龄时,颗粒料处理肝脏总活力高于粉料处理(P<0.01)。单位体重的MDH活力在21日龄却高于42日龄(P<0.01)。日龄显着影响ACC、MDH、ChREB和PPAR-α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FAS、G6PDH和SREBP-1无影响。饲料形态及与日龄互作对各种生脂基因和核转录因子的表达无显着影响。结果表明,饲料形态、日龄对肉鸭体脂沉积存在影响,其中对腹脂的影响大于皮脂,日龄的影响大于饲料形态;这种影响可能与血清中GLU、TG、胰岛素、瘦素含量、生脂关键酶活力及PPARα基因表达有关。试验二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饲喂水平下(自由采食和15%数量限饲)肉鸭生长发育、体脂沉积、血清脂蛋白、脂肪组织中LPL酶活、肝脏生脂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日龄变化规律,并探索其相关关系。试验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一自由采食(FAL,feed ad libtum),处理二数量限饲(FR, feed restriction),人为控制其采食量为处理一的85%,试验为期56天。结果为:15%的数量限饲降低了1-6周末的体重(P<0.01)和每周的体增重(P<0.01),但却增加了第7周的增重(P<0.01),同时改善了第2、7和8周的饲料转化效率(FCR)(P<0.01),降低了第3和4周的FCR(P<0.01)。限饲对整个生长期FCR没有显着影响(P>0.05),仅有提高的趋势。限饲降低了除第5周末其余各周末的皮及皮下脂肪沉积(P<0.01),降低了第2、3、4、7、8周末的腹脂沉积,但限饲对腹脂沉积的影响大于皮脂。选择的S曲线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肉鸭的累积生长(R2>0.995)和累积皮脂沉积曲线(R2>0.97);而对于累积腹脂沉积,多项式模型显示出较好的拟合优度(R2>0.98),S曲线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不符。肉鸭腹脂、皮脂沉积呈具波峰的曲线变化,在研究的日龄范围内有多个峰值出现。日龄、饲喂水平及其互作对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但沉积部位(腿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对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脂肪细胞直径分别呈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影响,而其互作没有构成影响。限饲仅在56日龄显着(P<0.05)降低了肉鸭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在多个时间点均有降低细胞直径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总体上升高了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皮下脂肪细胞直径。饲喂水平对血糖浓度没有影响(P>0.05),但日龄及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分别极显着(P<0.01)和显着(P<0.05)影响血糖浓度。饲喂水平极显着影响血清中甘油三酯(TG)浓度(P<0.01),但日龄及其互作未对血清中TG浓度构成显着影响(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血清VLDL浓度(P<0.01),但饲喂水平及其互作没有影响VLDL浓度(P>0.05)。饲喂水平对血清TC没有影响(P>0.05),但日龄及互作都极显着影响(P<0.01)TC含量。血清中LDL-C表现与TC一致的规律;而VLDL-C表现与VLDL一致规律。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及瘦素含量,饲喂水平及与日龄的互作没有影响血清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但饲喂水平显着影响(P<0.05)胰岛素、瘦素含量。日龄、饲喂水平及其互作对腿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酶的比活力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腹脂中LPL酶活有显着影响(P<0.05)。日龄显着(P<0.05)影响FAS比活力和单位体重活力,极显着(P<0.01)影响FAS肝脏中总活力,而饲喂水平及其互作未对比活力、总活力构成显着影响(P>0.05),但互作显着影响FAS的单位体重活力(P<0.05)。饲喂水平仅极显着影响G6PDH的总活力(P<0.01),而对比活力、单位体重活力没有影响(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影响肉鸭G6PDH的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日龄与饲喂水平互作显着影响(P<0.05)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饲喂水平显着影响肉鸭肝脏中MDH比活力(P<0.05),极显着影响MDH总活力(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MDH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P<0.01),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极显着影响MDH总活力(P<0.01),但对比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未构成显着影响(P>0.05)。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随日龄呈现有波峰波谷的曲线变化,考察的三种酶出现峰值在不同评价标示、不同饲喂水平下有差异。日龄影响肉鸭肝脏中ACC (P<0.05)、FAS (P<0.05)、G6PDH(P<0.01)、MDH(P<0.01)、ChREBP(P<0.05)、SREBP-1 (P<0.05)及PPAR-α(P<0.05)基因表达,饲喂水平影响G6PDH (P<0.01)、MDH (P<0.01)、ChREBP(P<0.05)基因表达,日龄与饲喂水平互作影响ACC (P<0.05)、FAS (P<0.05)及ChREBP(P<0.05)基因表达。生脂酶及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随日龄呈现曲线变化,不同基因在不同日龄有峰值出现。结果表明,全期15%数量限饲降低了肉鸭脂肪组织沉积,其中腹脂的降低幅度大于皮脂,这种效应可能与肉鸭血清TG和胰岛素含量,肝脏中FAS、G6PDH、MDH总活力及基因表达有关;腹脂、皮脂沉积率随日龄呈曲线变化,分别在28d、42d、56d及14d、42d、56d出现峰值,这种效应可能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肝脏中FAS酶活及基因表达、ACC及ChREBP、PPARα基因表达有关。试验三生长期限饲对后期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影响及机制研究经历营养限制的动物机体脂肪代谢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对脂肪的沉积能力增加。本研究用前期经历限饲的肉鸭为试验动物,研究强饲对肉鸭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并考察相关脂肪代谢途径的变化。试验所用32只8周龄肉鸭均来自试验二,其中16只肉鸭(BW:3453±17 g)经历15%采食限制(T),剩余16只(BW:3916±21 g)为自由采食的肉鸭(C)。强饲所用日粮以玉米(92.35%)为主,两处理组强饲量相同,强饲持续3周。结果发现:限饲组肉鸭净增重(P<0.05)、饲料转化效率(P=0.06)、肥肝重量(P>0.05)、肥肝增重(P>0.05)、腹脂/重比例均比自由采食组肉鸭高。限饲组肉鸭血清VLDL浓度显着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5),但两组肉鸭Glu, TC、TG、HDL-C、LDL-C、PL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两组肉鸭食前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限饲组肉鸭瘦素(Leptin)提高了28%(P>0.05)。限饲对填饲后肉鸭血液、腹脂及腿脂中LPL活性没有影响(P>0.05)。限饲显着降低填饲肉鸭肝脏中FAS酶比活力(P=0.017)、总活力P=0.056)、单位体重活力(P=0.077);限饲肉鸭肝脏G6PDH和MDH酶的比活力、总活力、单位体重活力在数值上均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只有MDH的单位体重活力达到显着水平(P<0.05)。生长期限饲组肉鸭肝脏中生成相关基因ACC、FAS、G6PDH、MDH及核转录因子ChREBP和SREBP-1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自由采食组肉鸭(P<0.05或P<0.05)。以上数据表明,生长期限饲能提高后期填饲肉鸭脂肪合成能力以及肥肝产量。通过上述试验,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适度限饲可有效的降低肉鸭脂肪组织沉积,但腹脂受控性大于皮脂;脂肪组织沉积随日龄呈曲线变化,在沉积高峰调控其沉积更加有效;生长期限饲可有效提高后期填饲肉鸭脂肪合成能力以及肥肝产量。

陈娟[9](2011)在《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丙酮酸肌酸(creatine pyruvate, CrPyr)是一种新的功能营养素,其对丙酮酸和肌酸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和互补。丙酮酸肌酸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肌肉中蛋白质的流失、增加肌肉重量,同时促进脂肪代谢、减少体脂百分数。目前,对于CrPyr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理学方面。其在畜禽生产方面,特别是对家禽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雄性AA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日粮添加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比较蛋白质组学为主要研究手段,构建CrPyr处理的肉鸡肝脏和肌肉组织蛋白表达谱,分析表达差异并揭示各相关蛋白质/酶之间的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揭示丙酮酸肌酸调节肉鸡脂肪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生物化学机制。1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的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为探讨丙酮酸肌酸(CrPyr)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400羽1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按常规饲养方式饲喂至22日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0%、1%、5%和10% CrPyr。饲喂至42日龄,各组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肉鸡宰杀,采集血样、肝脏、腹脂等冻存,待测。试剂盒法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血清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尿酸(UA)的含量及肌酸激酶(CK)的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关键因子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酶(FAS)、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 (PPAR-a)及肌肉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肌肉中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n)、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10% CrPyr显着降低肉鸡体重(BW)和日增重(ADG)。5%和10% CrPyr均可以显着降低肉鸡的腹脂率(AFR)、血清及肝脏中甘油三酯(TG)含量。相反,5%和10% CrPyr显着升高相对胸肌重量、血清中NEFA、HDL-C、Glucagon. Insulin和Leptin含量及CK活性。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5%和10% CrPyr可促进肝脏PPAR-a、CPT-I和肌肉IGF-1的mRNA表达,降低肌肉Myostatin的mRNA表达。结果提示,添加5%的CrPyr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情况下,能够降低AA肉鸡脂肪的沉积,同时增强体蛋白的沉积。2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为比较丙酮酸(Pyr)、丙酮酸肌酸(CrPyr)和肌酸(Cr)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400羽1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按常规饲养方式饲喂至22日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5% CrPyr、2% Pyr和3%Cr。饲喂至42日龄时,各组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随机抽取3只肉鸡宰杀,采集血样、肝脏、腹脂等冻存,待测。检测指标同试验一试验结果发现,5% CrPyr对肉鸡的体重及饲料转化率并无影响;CrPyr和Pyr均显着降低肝脏TG和血清TC; CrPyr显着升高相对腿肌重量、血清中NEFA和HDL-C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CPT-I和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rPyr和Cr均显着降低血清中UA的含量和肌肉组织中Myostat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肌肉组织中IG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提示,CrPyr在降低肉鸡的脂肪代谢沉积和增强蛋白质沉积方面均强于Pyr和Cr,体现了其双功能营养素的作用效应。3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肝脏线粒体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本试验选取雄性AA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丙酮酸(Pyr)、丙酮酸肌酸(CrPyr)和肌酸(Cr)对肉鸡肝脏线粒体脂肪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拟从蛋白水平探讨Pyr, CrPyr和Cr调节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机理。试验设计同第二章。试验方法采用多步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联合法分离纯化肝脏线粒体。采用测定溶酶体标志酶(半乳糖苷酶),质膜标志酶(碱性磷酸二酯酶),线粒体标志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胞浆标志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对线粒体纯度评价;以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估算线粒体的富集度;以及用专一的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表明,利用差速离心和等密度梯度离心的联合可以有效地分离纯化线粒体。通过2D-PAGE分离后,经图谱分析获得差异蛋白点,再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与对照组相比,CrPyr处理组得到13个差异蛋白,Pyr处理组得到17个差异蛋白,Cr处理组得到11个差异蛋白。试验结果表明,CrPyr通过下调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的表达减少脂肪酸的聚积,抑制ATP合酶的表达从而减少脂肪细胞的生成,同时通过下调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表达提高HDL水平和降低TG水平,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沉积;CrPyr和Cr上调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翻译起始因子2B (eIF2B)因子的蛋白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且CrPyr作用效果强于Cr; Pyr和Cr上调脂酰CoA合成酶(ACS)的蛋白表达,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减少脂肪沉积;Pyr上调参与蛋白质终止后加工、转运的甲硫氨酸胺基肽酶、鸟氨酸转移酶和热休克蛋白60的表达。与Pyr和Cr比较,CrPyr在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且作用效果均强于Pyr和Cr。4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肝脏胞浆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本试验选取雄性AA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丙酮酸(Pyr)、丙酮酸肌酸(CrPyr)和肌酸(Cr)对肉鸡肝脏胞浆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拟从蛋白水平探讨Pyr, CrPyr和Cr调节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机理。试验设计同第二章。试验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肝脏胞浆蛋白。通过2D-PAGE分离后,经图谱分析获得差异蛋白点,再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与对照组相比,CrPyr处理组得到16个差异蛋白,Pyr处理组得到19个差异蛋白,Cr处理组得到12个差异蛋白。试验结果表明,CrPyr和Pyr通过上调肉鸡肝脏胞浆中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下调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表达,加快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和TG的分解,减少脂肪的沉积,且CrPyr作用效果比Pyr显着;CrPyr和Cr通过上调载脂蛋白A-IV (ApoA-IV)的表达,加快TG的分解,减少脂肪的堆积,且CrPyr作用效果比Cr显着;CyPry还通过上调肉鸡肝脏胞浆中钙网织蛋白(CRT)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a (eIF3a)的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Pyr和Cr对肉鸡肝脏的蛋白质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同Pyr和Cr相比较,CrPyr在肉鸡肝脏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方面发挥了更积极有效的作用。5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肌肉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本试验选取雄性AA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丙酮酸(Pyr)、丙酮酸肌酸(CrPyr)和肌酸(Cr)对肉鸡肌肉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拟从蛋白质水平探讨Pyr, CrPyr和Cr调节肉鸡肌肉蛋白质代谢的机理。试验设计同第二章。试验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分离肌肉蛋白。通过2D-PAGE分离后,经图谱分析获得差异蛋白点,再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与对照组相比,CrPyr处理组鉴定出11个差异蛋白,Pyr处理组鉴定出11个差异蛋白,Cr处理组鉴定出得到10个差异蛋白。试验结果表明,CrPyr通过增加肌肉中肌酸激酶(MCK)的活性,升高磷酸肌酸的含量;同时降低磷酸化酶b激酶的活性,减少糖元的分解,使肌肉能量储备增强,进而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CrPyr上调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eIF2)的表达水平,提示其可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表现为肌肉组织中肌球蛋白轻链和肌动蛋白的表达的增加。Pyr上调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和烯醇化酶的表达,同时下调参与肌细胞内参与氧运输和贮存的肌红蛋白的表达,提示Pyr可以加快缺氧条件下的糖元酵解,对机体能量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而对肌肉的蛋白质代谢没有影响。Cr对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所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但是表达量低于CrPyr处理组。综合比较显示,CrPyr在肌肉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且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其单独的有效成分Cr和Pyr。

安文俊[10](2010)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与肠道消化酶活性、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油脂调控脂肪代谢和改善AA肉鸡胴体品质的机理,比较了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的作用效果。试验选取648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仔鸡(公母各半),试验分为前期(1-21d)和后期(22-42d)两个阶段。CON为对照组(试验基础日粮),SO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豆油),LO组为负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猪油),COP、COC、COV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以椰子油为主的配比油脂、多种植物油配比的油脂。论文共分四个部分:试验一,研究了不同配比油脂对AA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COP、COC、COV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CON组(P<0.05),COP组显着高于LO组(P<0.05),COP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着高于CON、SO组(P<0.01),COC组显着高于SO组(P<0.05),COP组料重比显着低于CON、LO组(P<0.05);试验后期各组日增重、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LO、COP组日采食量比SO、COC、COV组显着提高(P<0.05);全期LO、COP组日增重显着高于CON组(P<0.05),LO组日采食量显着高于SO、COV组(P<0.05),COP、COC组料重比显着低于LO组(P<0.05)。(2)各处理组肉鸡42日龄屠宰性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21日龄时,SO组肉鸡肝脏体重比显着高于LO、COP组(P<0.05),COV组又显着高于LO组(P<0.05);LO组肉鸡心脏体重比显着低于SO、COP、COC组(P<0.05);胰脏、脾脏、胸腺、法氏囊器官的体重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2日龄时,肉鸡各组各器官体重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二,研究了不同配比油脂对AA肉仔鸡日粮中养分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2日龄时添加油脂组表观代谢能、粗脂肪、干物质与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比CON组有所提高,但不显着(P>0.05);SO、COP、COC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CON组(P<0.05),COP、COC组又显着高于LO、COV组(P<0.05);SO、COC组磷的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CON、LO、COV组(P<0.05)。(2)21、42日龄时肉仔鸡添加油脂组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比CON组有所提高但不显着(P>0.05),而油脂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三,研究了不同配比油脂对肉仔鸡体脂分布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2日龄时,各组间腹脂重、皮下脂肪厚度与肌间脂肪厚度、胸肌含脂率、腿肌含脂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COP组胸肌在24h的滴水损失显着高于SO、LO、COC、 COV组(P<0.05),SO组显着低于CON、COV组(P<0.05),SO组在48h的滴水损失显着小于其他组(P<0.05),LO组腿肌在24h的滴水损失显着高于CON与SO组(P<0.05),COC组烹饪损失显着小于其他组(P<0.05):SO组剪切力显着小于CON组(P<0.05)。(3)对肉鸡胸肌脂肪酸而言,CON组棕榈酸含量显着高于SO、LO组(P<0.05),LO组反式油酸含量显着高于COC组(P<0.05),CON组顺式油酸含量显着高于SO组(P<0.05),添加油脂组亚油酸与亚麻酸含量显着高于CON组(P<0.05)。而SO组亚麻酸显着高于LO与COP组(P<0.05)。从脂肪酸整体来看,CON、COC、COV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LO组(P<0.05);LO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油脂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CON(P<0.05);对U/S来说,LO组显着高于CON、SO、COC、COV组(P<0.05);SO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CON、LO、COP、COV组(P<0.05),而LO、COP、COC组又显着高于CON组(P<0.05)SO、COC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CON组(P<0.05);对n-6/n-3来说,SO、LO、COP、COC组显着高于对照组CON(P<0.05)。(4)SO组肉鸡胸肌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除LO组外的各组(P<0.05)。试验四,研究了不同配比油脂对肉仔鸡血清中脂蛋白含量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COP、COC组肉鸡在21日龄时血清TC含量显着低于CON、LO组(P<0.05),SO、LO、COV组显着低于CON组(P<0.05);各组血清LDL-C含量的变化较大,其中SO组与COP组含量极显着低于CON、LO组(P<0.01),COC、COV组显着低于CON、LO组(P<0.05);SO组血清HDL-C/LDL-C值极显着高于其他组(除COP组)(P<0.01),显着高于COP组(P<0.05),COP组极显着高于CON、LO组(P<0.01),显着高于COC、COV组(P<0.05),COV组显着高于CON、LO组(P<0.05)。在42日龄时SO、COP组血清TC含量显着低于COV组(P<0.05),COP组血清LDL-C含量极显着低于LO组(P<0.01),显着低于CON组(P<0.05),COV组显着低于LO组(P<0.05);COP组血清HDL-C/LDL-C值极显着高于LO、COC、COV组(P<0.01),SO组显着高于其他组(除COP组)(P<0.05),COC组显着低于CON组(P<0.05)。(2)肉鸡血清中LPL与HL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SO组总脂酶活性显着高于CON纽(P<0.05),肉鸡肝脏中COP、COC、COV组LPL活性极显着高于CON与LO组(P<0.01),COP、coc。cov组的HL活性显着高于CON、SO、LO组(P<0.05),COC组总脂酶活性极显着高于CON、SO、LO组(P<0.01),COP组活性极显着高于CON、LO组(P<0.01)而显着高于SO组(P<0.05),COV组活性极显着高于CON组(P<0.01)而显着高于SO、LO组(P<0.05)。全文结论:(1)三种配比油脂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效果较好;(2)油脂组的养分利用率有所改善,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组与以椰子油为主的配比油脂组钙磷利用率有所提高;(3)油脂组均提高了肌肉中PUFA含量,豆油组改善了肌肉中脂肪酸比例并降低了胆固醇含量,而以椰子油为主的配比油脂次之。(4)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与多种植物油配比的油脂降低了血清LDL-C含量,因而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二、饲料营养与肉鸡体脂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营养与肉鸡体脂沉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Insulin/IGF信号和PI3K/AKT通路探究叶酸对肉鸡脂代谢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家禽脂代谢异常的产业现状
        1.1.1 过多的腹脂沉积
        1.1.2 脂肪肝
    1.2 鸡脂质代谢的特点
        1.2.1 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
        1.2.2 脂肪细胞发育进程的调控
        1.2.3 鸡胚发育中脂代谢变化规律
        1.2.4 鸡生长发育中肝脏和腹脂的脂代谢规律
        1.2.5 鸡与其他动物脂代谢的异同
    1.3 脂代谢研究现状
        1.3.1 脂质合成代谢相关机制通路
        1.3.2 脂质分解代谢相关机制通路
    1.4 叶酸在鸡上的应用研究
        1.4.1 家禽常用饲料原料叶酸含量
        1.4.2 家禽叶酸需要量
        1.4.3 叶酸的转运和吸收
        1.4.4 叶酸影响家禽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1.5 待研究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1.5.1 科学问题的提出
        1.5.2 研究假设
        1.5.3 具体的研究内容
        1.5.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鸡胚及肉仔鸡早期肝脏脂代谢动态变化规律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
        2.1.2 指标检测方法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胚期和肉仔鸡早期体重及肝脏发育动态变化
        2.2.2 胚期和肉仔鸡早期肝脏形态学观察
        2.2.3 胚期和肉仔鸡早期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动态变化
        2.2.4 胚期和肉仔鸡早期肝脏脂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动态表达
        2.2.5 胚期和肉仔鸡早期肝脏脂质分解代谢相关基因动态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肝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叶酸调控其脂代谢的剂量选择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细胞培养和试验处理
        3.1.2 指标检测方法
        3.1.3 数据统计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肝细胞形态学观察
        3.2.2 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3.2.3 叶酸对细胞培养上清LDH含量的影响
        3.2.4 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叶酸剂量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回归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组学技术揭示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细胞培养和试验处理
        4.1.2 指标检测方法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差异蛋白的鉴定与筛选
        4.2.2 基于差异蛋白的生信分析
        4.2.3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与筛选
        4.2.4 基于差异代谢物的生信分析
        4.2.5 基于油红染色分析叶酸对细胞脂质含量的影响
        4.2.6 叶酸对细胞内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叶酸调控鸡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机制探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细胞培养和试验处理
        5.1.2 指标检测方法
        5.1.3 数据统计分析
    5.2 研究结果
        5.2.1 叶酸对脂代谢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5.2.2 叶酸对PI3K/AKT/SREB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2.3 IGF2与PI3K/AKT/SREBP通路的关系验证
        5.2.4 叶酸对IG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
        5.2.5 叶酸对细胞内叶酸代谢物、5mC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叶酸灌喂调控肉仔鸡脂代谢的机制探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动物饲养和试验处理
        6.1.2 指标检测方法
        6.1.3 数据统计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叶酸灌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肝脏形态的影响
        6.2.2 叶酸灌喂对肠道叶酸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
        6.2.3 叶酸灌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2.4 叶酸灌喂对肉仔鸡肝脏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6.2.5 叶酸灌喂对肉仔鸡腹脂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2.6 叶酸灌喂对肉仔鸡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肉鸡体脂沉积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脂
2 氨基酸
    2.1 限制性氨基酸
    2.2 其他氨基酸
3 矿物元素
    3.1 铬源添加剂
    3.2 锰源添加剂
4 维生素
    4.1 胆碱
    4.2 叶酸
    4.3 烟酸
5 其他营养物质
6 小结

(3)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前言
    1.1 饲用油脂
        1.1.1 饲用油脂的分类及营养功能
        1.1.2 饲用油脂的氧化
    1.2 脂肪的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
        1.2.1 脂肪的生物合成
        1.2.2 脂肪的分解代谢
    1.3 蛋鸡脂质代谢的特点
        1.3.1 蛋鸡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1.3.2 蛋鸡脂质代谢的特点
        1.3.3 影响蛋鸡脂质代谢的因素
    1.4 饲用油脂在蛋鸡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1.4.1 饲用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1.4.2 饲用油脂对蛋鸡脂质代谢及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4.3 饲用油脂对蛋鸡骨骼代谢的影响
        1.4.4 饲用油脂对蛋鸡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油脂及时间
        2.1.2 试验日粮
    2.2 试验方法
        2.2.1 饲养试验
        2.2.2 代谢试验
        2.2.3 屠宰试验
    2.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3.1 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
        2.3.2 饲料养分表观代谢率
        2.3.3 蛋品质指标
        2.3.4 蛋黄相关指标
        2.3.5 血浆指标
        2.3.6 肝脏指标
        2.3.7 肝脏组织显微结构
        2.3.8 小肠组织显微结构
        2.3.9 骨骼指标
        2.3.10 免疫器官指数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生产性能
    3.2 蛋品质及蛋壳钙含量
        3.2.1 蛋品质
        3.2.2 蛋壳钙含量
    3.3 养分表观代谢率及肠黏膜形态
        3.3.1 养分表观代谢率
        3.3.2 十二指肠黏膜形态
    3.4 脂类代谢与沉积
        3.4.1 血浆常规生化指标
        3.4.2 肝脏脂类代谢
        3.4.3 肝脏组织显微结构
        3.4.4 蛋黄脂类沉积
        3.4.5 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及比例
    3.5 骨骼相关指标
        3.5.1 骨骼长度和重量
        3.5.2 骨骼质量
        3.5.3 血浆相关骨代谢激素
        3.5.4 血浆钙磷水平及相关酶活
    3.6 抗氧化功能
        3.6.1 血浆抗氧化指标
        3.6.2 肝脏抗氧化指标
    3.7 免疫功能
        3.7.1 血浆免疫指标
        3.7.2 免疫器官指数
4 分析与讨论
    4.1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品质的影响
    4.3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养分表观代谢率及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4.4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脂类代谢影响
        4.4.1 不同油脂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4.4.2 不同油脂对肝脏脂类代谢的影响
        4.4.3 不同油脂对蛋黄脂类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5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骨骼代谢的影响
    4.6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7 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4)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动物脂肪组织形成和发育
        1.1.1 脂肪组织特征
        1.1.2 脂肪组织生长发育
        1.1.3 家禽脂肪的沉积
    1.2 肌内脂肪研究进展
        1.2.1 肌内脂肪的发育过程
        1.2.2 肌内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
        1.2.3 肌内脂肪的调控
    1.3 脂肪沉积调控的机理研究
        1.3.1 脂肪沉积信号通路研究
        1.3.2 脂肪沉积有关基因调控研究
    1.4 转录组学技术
        1.4.1 转录组学概述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1.4.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5 蛋白质组学技术
        1.5.1 蛋白质组学概述
        1.5.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1.5.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6 课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巢湖鸭屠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研究
    引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2.1.2 饲料配方组成
        2.1.3 仪器和试剂
        2.1.4 试验样品采集
        2.1.5 屠宰性能测定
        2.1.6 肉质性状测定
        2.1.7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2.1.8 血清生化指标
        2.1.9 脂肪细胞大小的测定
        2.1.10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巢湖鸭公母之间屠体性状比较
        2.2.2 巢湖鸭IMF高低组屠宰性能分析
        2.2.3 巢湖鸭IMF高低组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2.2.4 脂肪组织细胞大小分析
        2.2.5 巢湖鸭IMF高低组血清脂肪水平比较分析
        2.2.6 脂肪组织细胞大小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
    2.3 讨论
        2.3.1 肌内脂肪与屠体性状的关系
        2.3.2 屠体性状与家禽品种、性别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巢湖鸭IMF含量高低组肝脏转录组学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仪器和试剂
        3.1.3 试验样品采集和分组
        3.1.4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3.1.5 肝脏总RNA的提取
        3.1.6 RNA质量检测及cDNA合成
        3.1.7 cDNA文库构建
        3.1.8 RNA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3.1.9 差异表达的转录本筛选
        3.1.10 差异表达基因qPCR验证
        3.1.11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巢湖鸭IMF测定结果
        3.2.2 RNA质量检测结果
        3.2.3 测序数据的碱基组成及质量分析
        3.2.4 测序原始数据过滤和比对结果
        3.2.5 巢湖鸭IMF高低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3.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
        3.2.8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3.2.9 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
    3.3 讨论
        3.3.1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类质量的非常重要因素
        3.3.2 巢湖鸭参与调控IMF的基因
    3.4 小结
第四章 巢湖鸭IMF含量高低组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
    引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实验采集和分组
        4.1.4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4.1.5 肝脏总蛋白质的提取
        4.1.6 总蛋白质浓度测定
        4.1.7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
        4.1.8 总蛋白质2-DE分离
        4.1.9 凝胶扫描及图像分析
        4.1.10 差异蛋白点的酶解及质谱分析鉴定
        4.1.11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1.12 肝脏样品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4.1.13 差异表达蛋白(基因)的qPCR验证
        4.1.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标准曲线及样品蛋白质浓度
        4.2.2 SDS-PAGE凝胶检测胶图
        4.2.3 高低组总蛋白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分析
        4.2.4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4.2.5 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结果
        4.2.6 差异蛋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4.2.7 脂肪代谢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及互作分析
        4.2.8 差异表达蛋白的转录水平验证
    4.3 讨论
        4.3.1 脂肪代谢相关蛋白及其与糖、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4.3.2 脂肪代谢与氧化应激相关联蛋白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个人简介

(5)优质鸡腹脂选择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脂直接选择法
2 腹脂间接选择法
    2.1 对饲料转化率的选择
    2.2 对体尺性状的选择
    2.3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选择
    2.4 分子标记法
    2.5 其他遗传调控法
3 展望

(6)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油脂的分类及特点
        2 油脂的营养价值
        2.1 提供能量
        2.2 提供必需脂肪酸
        2.3 改善风味、提高饲料效率及其他作用
        3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2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3.3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 油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油脂变质
        4.2 油脂过量添加
        5 家禽的脂质吸收与代谢
        5.1 家禽消化特点
        5.2 家禽对油脂的消化和吸收
        5.3 家禽脂肪代谢
        5.4 影响家禽对油脂利用的因素
    第二节 乳化剂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
        1 乳化剂的定义及其作用机理
        1.1 乳化剂定义
        1.2 乳化剂作用机理
        2 乳化剂分类及常用饲用乳化剂
        2.1 乳化剂分类
        2.2 常用饲用乳化剂
        3 乳化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3.1 提高生产性能
        3.2 改善肉品质
        3.3 调节脂代谢
    第三节 胆汁酸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胆汁酸的定义及分类
        1.1 胆汁酸定义
        1.2 胆汁酸分类
        2 胆汁酸合成与代谢
        3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3.1 促进脂溶性营养素吸收
        3.2 作为信号分子调节脂代谢
        3.3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3.4 其他生理功能
        4 胆汁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1 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4.2 在水产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2.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肠道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饲料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3.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肠道食糜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肉品质及腹脂沉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肌肉率及体脂沉积指数的影响
        2.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腹脂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
        2.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腹脂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
        2.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2.5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肌肉率及体脂沉积指数的影响
        3.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腹脂脂肪细胞形态和大小的影响
        3.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脂水平及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动物
        1.2 试验设计与日粮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指数和肝脂率的影响
        2.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脂水平的影响
        2.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脂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指数和肝脂率的影响
        3.2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血脂水平的影响
        3.4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脂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肉鸭养殖及研究概况
    2 家禽生长发育及体脂沉积规律
        2.1 家禽生长发育规律
        2.2 家禽体脂沉积及代谢规律
        2.3 体脂沉积的表示方法
    3 肉鸭体脂沉积的规律
        3.1 体脂沉积的时间和空间规律
        3.2 脂类组成和脂肪酸沉积规律
        3.3 脂肪细胞的发育规律
    4 肉鸭体脂沉积调控的关键因子
        4.1 激素调控
        4.2 肝脏生脂相关酶
        4.3 脂类从肝脏中被转运的能力
        4.4 肝外组织中的脂蛋白脂酶
        4.5 组织中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能力
        4.6 转录因子与脂肪代谢
        4.6.1 CHREBP与脂肪代谢
        4.6.2 SREBP与脂肪代谢
        4.6.3 PPAR与脂肪代谢
    5 饲喂水平与水禽体脂沉积
        5.1 限饲与水禽体脂沉积
        5.2 超饲与水禽体脂沉积
    6 尚待研究的问题
    7 目的及意义
    8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饲料形态下樱桃谷肉鸭体脂沉积及机制研究
        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 试验饲粮
        3 样品收集
        4 评价指标
        4.1 生产性能及屠宰指标相关
        4.2 血清生化测定
        4.3 血清激素测定
        4.4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
        4.4.1 脂蛋白脂酶活力的测定
        4.4.2 肝脏脂肪酸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
        4.5 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4.5.1 总RNA提取
        4.5.2 定量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5.3 荧光定量-PCR
        5 统计分析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肉鸭摄食变化规律
        6.2 肉鸭生长曲线拟合
        6.3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生产性能
        6.4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体脂沉积及内脏器官的影响
        6.5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6.6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激素含量变化
        6.7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脂肪组织中LPL酶活变化影响
        6.8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生脂酶活力的影响
        6.9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生脂基因及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7 讨论
        7.1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摄食规律
        7.2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生长曲线及生产性能
        7.3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体脂沉积的影响
        7.4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脂质代谢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7.5 日龄、饲料形态对脂肪组织中LPL活力的影响
        7.6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生脂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7.7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8 小结
    试验二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
        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 试验饲粮 与试验一相同
        3 样品收集
        4 评价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生产性能
        6.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生长发育及体脂沉积规律
        6.2.1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累积生长、累积体脂沉积曲线拟合
        6.2.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腹脂比率、皮脂比率的日龄变化趋势
        6.3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6.4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胸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直径变化
        6.5 日龄、饲喂水平对血液中脂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6.6 日龄、饲喂水平对腹脂、腿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酶活的影响
        6.7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活的影响
        6.8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及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6.9 体脂沉积、血清生化、关键酶活、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
        7 讨论
        7.1 限饲对肉鸭生产性能及体脂沉积的影响
        7.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生长发育曲线及体脂沉积曲线
        7.3 限饲对肉鸭体脂沉积影响的可能机制
        7.4 自由采食下肉鸭体脂沉积的日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
        8 小结
    试验三 生长期限饲对后期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影响及机制研究 #i01
        1 试验设计及动物
        2 强饲饲粮
        3 强饲方法
        4 采集样品及方法 与试验二一致
        5 评定指标及方法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肉鸭实际强饲饲料量变化曲线
        6.2 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及产肝性能
        6.3 肉鸭体脂及肥肝中脂肪酸组成
        6.4 强饲肉鸭血清生化、激素含量
        6.5 强饲肉鸭血液、腹脂及腿脂中LPL活性
        6.6 强饲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活
        6.7 超饲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基因及核转录因子表达
        7 讨论
        7.1 生长期限饲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肥肝产生的影响
        7.2 生长期限饲对强饲肉鸭的血清代谢底物和激素的影响
        7.3 生长期限饲对强饲肉鸭脂肪代谢关键因子的影响
        7.4 生长期限饲对肉鸭肥肝脂肪组成的影响
        8 小结
第三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禽类脂肪代谢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1 禽类脂肪代谢的特点
        2 脂肪代谢关键因子的研究进展
        3 脂肪代谢的调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禽类蛋白质代谢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代谢
        2 蛋白质代谢关键因子的研究进展
        3 蛋白质代谢的调控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丙酮酸肌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 丙酮酸的功能
        2 肌酸的功能
        3 丙酮酸肌酸的功能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
        1 蛋白质组学
        2 蛋白质组学技术
        3 比较蛋白质组学
        4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章 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的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肝脏线粒体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肝脏胞浆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丙酮酸、丙酮酸肌酸和肌酸对肉鸡肌肉蛋白/酶表达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总体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
前言
文献综述
    1 油脂的分类及营养功能
    2 畜禽脂肪代谢及其调控
    3 脂肪沉积及影响因素
    4 油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5 本试验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 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日粮中养分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体脂分布及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四 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血清中脂蛋白含量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饲料营养与肉鸡体脂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Insulin/IGF信号和PI3K/AKT通路探究叶酸对肉鸡脂代谢的调控机制[D]. 刘艳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肉鸡体脂沉积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J]. 叶金玲,王一冰,苟钟勇,蒋守群.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3)
  • [3]饲用不同种类油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D]. 刘伟. 浙江大学, 2020(01)
  • [4]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D]. 葛凯.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3)
  • [5]优质鸡腹脂选择方法研究进展[J]. 郎倩倩,肖昊,王丽,高开国. 广东农业科学, 2019(09)
  • [6]不同油脂水平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脂代谢的影响[D]. 葛晓可.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共轭亚油酸与铬对03周龄热应激肉仔鸡生长和血清脂类代谢及体脂沉积的影响[J]. 柴路,杨建,郑灿财,肖芳,石磊,黄艳玲. 中国畜牧杂志, 2015(05)
  • [8]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D]. 吕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2)
  • [9]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陈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10]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D]. 安文俊.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肉鸡饲料营养和体脂沉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