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FP阳性患者42例

百度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FP阳性患者42例

一、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皎皎[1](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孙丹[2](2020)在《TACE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川南地区乙肝相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本地区行TACE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乙肝相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BV-PLC)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生存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二者联合治疗中晚期HBV-PLC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相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特征、中医证型、生存情况,并建立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使用SPSS25.0以及Graphpad Prism 8.0进行数据分析及绘图。生存时间的调查截止2018年12月31日。结果:1.临床特征:2.1.1性别:本研究纳入77例病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为7.56:1(p<0.05)。1.2年龄:最小发病年龄38岁,最大发病年龄80岁,中位发病年龄(57.79±10.97)岁。其中40岁以下5例,占比6.49%;4150岁17例,占比22.08%;5160岁25例,占比32.47;6170岁21例,占比27.27%;7180岁9例,占比11.69%。以5160岁发病率最高(p<0.05)。1.3 HBV感染及肝硬化情况:其中HBeAg阳性15例,占比19.48%,HBeAg阴性62例,占比80.52%。HBV DNA>105copies/ml者26例,占比33.77%。合并肝硬化者56例,占比72.73%;未合并肝硬化者21例,占比27.27%。(p均<0.05)。1.4肿瘤情况及甲胎蛋白:肿瘤位于左叶者9例,占比11.69%;位于肝右叶者45例,占比58.44%;肝内多发者23例,占比29.87%。病理类型为巨块型32例,占比41.56%;结节型44例,占比57.14%;弥漫型1例,占比1.30%。肿瘤数量大于3个者46例,占比59.74%;小于3个者31例,占比40.26%。单个肿瘤直径大于5cm者68例,占比88.13%;小于5cm者9例,占比11.69%;合并门静脉癌栓者28例,占比36.36%;未合并门静脉癌栓者49例,占比63.64%(p均<0.05)。AFP检测阳性者64例,占比83.12%;AFP阴性者13例,占比16.88%(p<0.05);AFP大于400ng/ml者38例,占比49.35%,AFP小于400ng/ml者39例,占比50.64%(p>0.05)。1.5肝功能情况:Child-Pugh分级A级48例,占比62.34%,B级29例,占比37.66%。ALT(66.61±19.18)U/L,AST(65.64±16.61)U/L,ALB(34.40±5.29)g/L,TBil(29.67±12.15)umol/L,PT(13.90±1.61)s。2.中医证型:纳入的77例病例中肝郁脾虚证41例,占比53.25%;气虚血瘀证26例,占比33.77%;肝肾阴虚证5例,占比6.49%;脾肾阳虚证5例,占比6.49%;约1/4的患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兼夹有湿热(19/77)。3.生存情况:本研究病例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CI:7.34318.657),1年、2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25%(41/77),31.17%(24/77),10.40%(8/77),1.30%(1/77)。其中肝郁脾虚证中位生存期为13月(95%CI:6.72719.273),1年、2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54%(24/41),39.02%(16/41),19.51%(8/41),2.43%(1/41);气虚血瘀证中位生存期为13月(95%CI:1.22424.776),1年、2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00%(13/26),26.92%(7/26),0%(0/26),0%(0/26);肝肾阴虚证中位生存期为11月(95%CI:8.85313.147),1年、2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0.00%(1/5),0%(0/5),0%(0/5),0%(0/5);脾肾阳虚证中位生存期为15月(95%CI:0.00036.471),1年、2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0%(3/5),20.00%(1/5),0%(0/5),0%(0/5)。生存期大于24个月的中晚期HBV-PLC共24例,其中肝郁脾虚证16例,气虚血瘀证7例,脾肾阳虚证1例。4.危险因素:男性、肿瘤为肝内多发、门静脉癌栓、HBeAg阳性、HBV DNA>105copies/ml、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是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1.川南地区中晚期HBV-PLC发病以男性居多,以5060岁发病率最高。多数患者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病灶部位多位于肝右叶,病理类型以结节型居多,肿瘤数量多大于3个,单个肿瘤直径多大于5cm,部分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阳性者居多。2.川南地区中晚期HBV-PLC可分为肝郁脾虚、气虚血瘀、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四种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约1/4患者在上述基础证型上兼夹湿热。3.在生存期上,本研究中位生存期13个月,较既往文献报道的单纯TACE治疗及既往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一定优势。且生存期大于24个月的中晚期HBV-PLC以肝郁脾虚证居多,TACE联合从肝脾论治中晚期HBV-PLC,在改善其生存方面可能获益。4.男性、肿瘤为肝内多发、门静脉癌栓、HBeAg阳性、HBV DNA>105copies/ml、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是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具有上述特征提示预后不佳。

张亮[3](2019)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以下简称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肝癌诊疗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中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肝脏功能。既往研究表明,虚、毒、瘀是发生肝癌的主要病机,扶正活血解毒法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法则。为此,国家名中医钱英教授开发了槲芪方用于治疗肝癌,王学江等对该方做了防治肝癌的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对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但是,对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对用活血药物是否促进肝癌转移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拟对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肝癌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和槲芪方中的活血药对肝癌转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以此法组方的“槲芪方”临床治疗的有效靶点,方与法中的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相关指标的作用,为建立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为阐明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治疗如何应用活血药物的问题提供研究思路。方法: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系统评价:联合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公开发表的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英文研究,内容为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发表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扶正”、“活血”、“解毒”、“瘀”、“毒”、“肝癌”等为检索词,干预措施为治疗组应用扶正、活血、清热解毒法中药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近期有效率、生存期、生活质量、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疗效百分率、临床症状方面进行系统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局异质性,采用森林图或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资料的分布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297例患者病历资料,对照组为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槲芪方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半年,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肝癌分期:A期(早期)、B期(中期)、C期(晚期)和D期(终末期)。统计数据根据患者的肝癌分期情况进一步分层,A期、B期的患者被分为A+B层,C期、D期患者分为C+D层。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存期、复发转移率、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肝功能等重要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槲芪方应用对肝癌预后的影响。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活血药物的选择依据是有明确的中药活血作用,在临床治疗肝癌中为常用药,在槲芪方中出现。丹参是代表性的治疗肝癌、肝硬化的药物,近年对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选择了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为研究药物,用肝癌细胞系huh7为干预对象,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溶液干预huh7人肝癌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CCK-8实验、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TGFβ 1、snail和Wnt通路的分子标志物等指标,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对于肝癌转移的影响。结果: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的系统评价:共检索出622篇文献,查重剩余530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排除346篇,通过阅读具体文献内容排除160篇,最终纳入研究可供Meta分析的文献24篇,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有3篇被评为B级,21篇被评为C级,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12个月生存率漏斗图呈现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西医对照组比较,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AST、AFP水平、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纳呆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肝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累积生存率显示,治疗组分别为80.4%、69.8%、58.5%、55.7%,对照组分别为81.1%、64.7%、52.1%、42.3%,治疗组累积生存率在6个月时间节点以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槲芪方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7.3月(95%CI,15.8-18.7月),对照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6.1月(95%CI,14.7-17.5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4月(95%CI,8.3-14.5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月(95%CI,3.3-4.9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槲芪方加减治疗组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肝癌复发、转移率比较,肝癌1年、2年累积复发率在治疗组分别为56.4%、64.9%,对照组分别为90.3%、95.7%,肝癌1年、2年的累积转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28.7%、38.3%,对照组分别为64.5%、74.2%。两组各时间点累积复发、转移率相比,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显示槲芪方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肝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了 11个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嗜肝病毒感染史、基线AFP水平、巴塞罗那分期、Child-Pugh分级,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槲芪方的应用(P<0.05,HR=0.44)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P<0.05,HR=0.33)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2)肝癌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分别为7.0(5.0,11.0)和 7.0(3.0,9.0),对照组分别为 14.0(10.0,19.5)和 16.0(12.0,20.0),治疗组与对照组24周、48周中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56.9%、67%,对照组分别为12%、11.6%,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能够改善哪些症状体征,结果显示: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在形体消瘦、大便溏泄等证候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治疗24周、48周时分别比较舌象变化,结果显示:舌质暗在治疗组分别为12.1%、4.1%、3.3%,对照组分别为22.3%、24.8%、24.1%。舌下静脉延长曲张比例治疗组分别为21.5%、22.0%、23.1%,对照组分别为21.6%、25.6%、29.5%。患者舌质暗、舌下静脉延长曲张状态是瘀血的客观表现,槲芪方能够降低暗舌比例,延缓患者舌下静脉延长状态的进展,有明确的活血作用。(3)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治疗组分别为54.0(50.5,56.0)和 53.0(51.0,56.0),对照组分别为 45.0(39.3,44.8)和 43.0(36.8,45.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血清肝脏生化功能比较显示:谷氨酰转肽酶(GGT)在治疗组分别为42.6(24.7,76.8)U/L和36.1(25.8,69.4)U/L,对照组分别为70.8(39.6,131.7)U/L 和 62.9(35.6,138.3)U/L;白蛋白(ALB)在治疗组分别为 41.1(37.0,45.5)g/L 和 42.7(38.8,45.4)g/L,对照组分别为 38.4(34.3,42.6)g/L和39.2(33.9,42.4)g/L;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甲胎蛋白(AFP)在治疗组分别为 5.1(2.3,32.5)ng/ml 和 5.2(2.5,24.3)ng/ml,对照组分别为14.4(2.8,261.0)ng/ml和 18.0(3.3,307.4)ng/m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提高患者ALB水平,降低GGT和AFP水平。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0,0.3125μ M,0.625μ M,1.25μM,2.5μM,5μM,10μM,20μM,40 μM,80μM,160 μM)丹参酮ⅡA处理huh7肝癌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huh7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当药物浓度达到160 μ M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细胞干预浓度在160 μ M时会影响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加药组肝癌细胞生长缓慢,划痕缩小面积与原面积比值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直观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肝癌增殖、转移相关因子TGF 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TGF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药组方联合现代医学手段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2.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降低甲胎蛋白水平等,有明确的临床疗效;3.槲芪方中活血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uh7肝癌细胞的EMT(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产生影响而实现的。意义: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的临床疗效特点,探索了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及活血药物抗肝癌转移作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抗肝癌的临床应用,为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方案提供依据。

靳华[4](2016)在《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钱英教授,男,1937年出生,天津市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钱英教授具有50余年临床经验,以中医肝病诊疗最为擅长,兼治肾病及杂病。5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历,使钱英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造诣颇深,倡导“体用同调”、“肝病固肾”和“和血法”治疗各种肝病,疗效卓着。本论文主要由钱英教授学术思想渊源、整理挖掘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钱英教授特殊的学习、成长和工作经历入手,探寻其学贯中西、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丰富的学术思想形成渊源。第二部分主要整理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包括“体用同调”和“肝病固肾”学术思想总结和临床经验总结。本部分首先总结了钱英教授两个重要的学术思想,即体用同调和肝病固肾。体与用,本来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体,指本体,用,指功能活动。中医学用体和用来阐述生理物质基础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五脏均有体和用。肝体包括肝血与肝阴,肝用包括肝阳和肝气。钱英教授认为慢性肝病由轻到重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肝体受损而肝用失调的过程,即肝脏的生理结构物质基础受到损害,而功能活动作用障碍,二者不协调的过程。因此,钱英教授提出治疗肝病应体用同调。“体用同调”的“调”首先是指调节肝本脏的肝体和肝用,即调养肝体,养肝血补肝阴柔肝体,为肝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调节肝用,疏肝气补肝阳调肝用,发挥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体用同调”的“调”还指调节由肝累及他脏的他脏体用失常。钱英教授根据“肝肾同源”的理论,提出“见肝之病,其源在肾,亟当固肾”的学术思想。他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过程就是正虚邪恋、正不达邪的过程。正气亏虚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素体先天肾精不足;肝病日久,体用失调,势必子盗母气,累及肾脏,导致肾阴肾阳亏虚。钱英教授提出治疗肝病应及早固肾,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求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或先调肝后补肾,或先补肾后调肝,或重在肝,或重在肾,或重在阴或重在阳,灵活使用肝肾同治法,方能应对复杂多变之证候。钱英教授强调亟当固肾,并不排斥当先实脾,他主张肝病的治疗先后天并重,重视调理肝脾肾。其次本部分还总结了钱英教授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其他疾病总结。在肝病治疗方面,总结了“快速截断、逆流挽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扶正、解毒、化瘀治疗肝癌,三焦气化理论治疗肝硬化腹水,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黄疸,体用同调、和肝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同治、阴阳双补治疗肝性脊髓病,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治疗脂肪肝,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酒精性肝病,益气养阴、调节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理气养阴、和血补肾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十个方面。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总结了泌尿系感染,乙肝相关性肾炎,IgA肾病,消化性溃疡,梅核气的治疗。第三部分对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进行总结并进行了临床研究。1、和血法治疗肝病的理论研究钱英教授受中医历代医家有关血证理论的影响,尤其受到其恩师秦伯未、关幼波、的影响,以及名老中医刘奉五的影响。秦伯未先生认为“在和血的基础上行血,在行血的基础上逐瘀,这是一个原则;再从瘀阻的原因,或加温药散其寒凝,或加气药疏其郁结,这是处方的方法”。关幼波先生治疗肝病提出“治病必治本,气血要遵循”、“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中医妇科名家刘奉五先生“若欲通之、必先充之”。钱英教授深受这些学术观点的影响,结合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自己深刻的临床感悟,认为肝血不和是肝病发生的基础,提出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和血法是属于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大法;治疗慢性肝病不用血分药,是药不达所,犹如隔靴搔痒;“瘀血阻络”虽然是慢性肝病的核心证候之一,但治疗要以调和气血为大纲,以体用同调为要旨,立足于“和”字,和血法包括补血养血和活血化瘀,而非单纯活血化瘀。钱英教授认为“和血法”兼具“理血法”和“和法”的含义,含有理血法的各种特点,兼和法之精要。2、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的临床研究肝硬化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或第6位,在我国,由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是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延缓肝硬化的发展进程,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减少不良结局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经济有效的医学干预,一直是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热门。钱英教授提出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了和血调肝汤。本论文临床研究的目的:观察和血调肝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原则,将60例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血瘀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毫克,每日一次,并每日口服和血调肝汤;对照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毫克,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纤维化四项、甲胎蛋白指标;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的变化来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期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但与治疗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在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治疗12w时,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12周,前白蛋白在治疗组呈现上升,而对照组呈现下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比较:治疗12w,两组血清HA、 IV-C、 P-ⅢP、 LN均较基线下降,治疗组基线与12w比较,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基线与12w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治疗12w,两组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5、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比较:治疗期间两组甲胎蛋白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载量比较:治疗12周,两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B超指标比较:治疗12w,治疗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较对照组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均缩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Dpv和Dsv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Dpv和Dsv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w,治疗组门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较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减慢,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8、两组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SM变化: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6例、30例完成Fibroscan,治疗12w,两组LSM均较基线降低;但治疗组基线与12w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基线与12w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w,两组组间比较LSM, P<0.05,有显着性差异。9、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两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和血调肝汤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和血调肝汤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尤其在降低总胆红素和提高血清白蛋白方面效果较好;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减慢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速度以及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方面效果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有显着临床意义,但在降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甲胎蛋白方面疗效不显着。(3)和血调肝汤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脏硬度值。和血调肝汤具有用药安全性。

李鸣[5](2013)在《益气解毒法对大鼠肝干细胞增殖及肝脏再生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西洋参、牛黄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功效,符合“益气解毒法”的基本原则。将两药有效成分配伍组合,观察“益气解毒法”对大鼠肝干细胞系诱导分化,增殖的影响和对大鼠肝再生的效果,探索益气解毒法治疗慢性肝病的作用原理,为进一步研究治则治法提供新思路,也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2.方法2.1分组正常组,手术组(不灌服2-AAF),模型组,中药水煎组5%组、10%组、20%组,中药成分组5%组、10%组、20%组。2.2造模选常用的solt-Farbar造模方法,稍作改进。随机分组分笼饲养1周后,胃管灌服2-AAF(按10mg/kg鼠重),每日1次,连续4d,第5日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行肝三分之二(左叶和中叶)切除(当日停灌2-AAF),肝叶切除方法,仰卧固定,常规备皮消毒,取上腹正中切口入腹,游离左叶和中叶动脉、结扎,待左、中叶肝颜色变黄,切除左叶和中叶,结扎动脉、静脉和胆管,无出血、胆瘘关腹。手术当天不给药。第6日连续灌服2-AAF1周,再分别中药灌服(剂量为整体模型动物的有效剂量),并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喂。于手术后第13、16、20、25天分别取3只大鼠,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打开腹腔,暴露肝脏,无菌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置-30℃保存待检。迅速剪取肝脏10-20g快速液氮冷冻过夜后置于-80℃冷存备检,并取再生肝组织和右叶肝,10%甲醛浓度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umm连续切片备用。2.3观察指标的检测肝干细胞(卵圆细胞)增殖情况:肝卵圆细胞核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卵圆细胞、肝细胞标志物计数定量分析比较。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TGF-α、TGF-β1mRNA表达:制备TGF-α RNA和TGF-α RNA探针,TGF-α采用DNA-RNA原位杂交法,TGF-β1采用RNA-RNA杂交法,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肝组织TGF-β1定量检测:取0.1g液氮冻存肝组织匀浆,提取总RNA,运用RT-PCR联合DotBlot法定量检测TGF-β1。再生肝细胞分裂指数(MI):取再生肝组织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苏木素-伊红染色,油镜下观察计数肝细胞核总数和肝细胞核分裂数,以下公式计算:MI%=肝细胞核有丝分裂象(个)/肝细胞核总数(个)x100%。肝组织EGFR、TGF-βR2、HGFR受体蛋白的表达:取肝组织5um连续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受体,用已知的EGFR、TGF-β R2、HGFR阳性大鼠肝组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空白阴性对照。一般指标的观察:如大鼠体重、毛发、粪便、分泌物、活动状况等,血肝功能生化检测,肝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3.结果3.1成分组与水煎组PCNA、波形蛋白、肝细胞CK8、CK18表达均大于手术组与正常组(P<0.05),表明成功建立了肝卵圆细胞模型。3.2成分组与水煎组TGF-β1表达均大于模型组与手术组(P<0.05),表明益气解毒法能通过TGF-β1干预了肝干细胞诱导分化。3.3成分组与水煎组TGF-α、TGF-β1mRNA表达均优于模型组与手术组(P<0.05),表明益气解毒法能通过TGF-α、TGF-β1mRNA干预了肝干细胞诱导分化。3.4成分组与水煎组EGFR、TGF-βR2、HGFR受体蛋白表达均优于模型组与手术组(P<0.05),表明益气解毒法能通过EGFR、TGF-βR2、HGFR受体蛋白干预了肝干细胞诱导分化。3.5成分组与水煎组在改善大鼠一般情况方面均优于模型组与手术组(P<0.05),表明益气解毒法能调节肝干细胞诱导分化。4、结论4.1.2-AAF联合肝损伤较单纯肝损伤造模方法好,大鼠死亡率低。4.2.益气解毒法能通过调节TGF-β1干预肝干细胞诱导、增值和分化。4.3.益气解毒法能通过调节TGF-a、TGF-β1mRNA干预肝干细胞诱导、增值和分化。4.4.益气解毒法能通过调节EGFR、TGF-βR2、HGFR干预肝干细胞诱导、增值和分化。4.5.益气解毒法能改善大鼠一般情况,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其肝功能。

焦克德[6](2009)在《中西医干预疗法降低AFP防治肝癌的临床研究述略》文中认为从自拟中药复方的临床研究进展、小柴胡汤加减对降低AFP防治肝癌的研究进展、分型辨治研究、西医治疗进展等方面。综述中西医干预疗法降低AFP防治肝癌的临床研究。指出:应明确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确立多种行之有效的辨证分型。

胡建华[7](2009)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钱英教授为我国着名中医肝病专家,他近年提出运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是中医在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方面的理论创新。本文在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和基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损肝体”理论证候学研究基础上,探讨“截断逆挽法”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应用,并进一步进行疗效验证。第一章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目的: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探索“截断逆挽法”理论渊源,分析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学术观点、临证思辨、应用规律、临床医案和相关文献,研究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结果与结论:“截断逆挽法”是“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的综合运用。钱英教授认为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要抓住疾病发生发展中病机演变、脏腑传变、虚实转化等特殊规律,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灵活运用“截断逆挽法”。1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急病重”的特点,快速截断为首要治则,其主要治法是:(1)清热解毒是截断的关键(清除病因-疫毒)。解毒不能拘泥于清热解毒一法,要依据“毒邪”的具体性质辨证遣方用药。(2)通腑攻下是截断的转机(净化肠道,阻断二次打击)。(3)凉血化瘀是截断的要点(顿挫病势,防止传入营血)。2“逆流挽舟法”是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因虚致病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强调尽早补肝以扶正,包括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等。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理论,补肝体与益肝用,体用同调,阴阳兼顾:(1)益肝用与补肝体并重;(2)重用生地黄以养肝阴;(3)疏肝理气与顾护肝体并施。3注重脏腑传变规律,及时截断逆转。主要涉及脾肾二脏:(1)调理肝脾,以固其本:用大剂量的生黄芪,因本病肝脾气损严重,“重病必重药”,非重剂难以奏效,同时注意补中、健中、理中三法的配合运用。(2)肝肾同治,滋水荣木:肝肾同源,故肝病多伤及于肾,临床多表现为肝阴虚与肾阴虚并见,肝气虚、肝阳虚与肾气虚、肾阳虚兼夹。治疗上必须重视“肝肾同治”。4分期而治:针对疾病分期中正邪演变规律,”截断法”和“逆流挽舟法”应有偏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展期应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主,以达到“留人治病”之目的,但攻逐之法当“衰其大半而止”,不可久施;待病情平稳后或进入恢复期则以扶正为主,以恢复生机,采用“体用同调”、调理肝脾、滋水荣木等法,缓缓久图;但若出现毒瘀与正虚均已严重的局面,则应攻补并重。第二章基于“毒损肝体”理论及“截断逆挽”治则的证治规律研究目的:进行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于“毒损肝体”理论的证候学研究,探讨证候规律,从证候学角度分析“截断逆挽法”的合理性;探讨基于“截断逆挽法”治则的证治方案,以应用于临床。方法:进行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学调查研究,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毒邪”症候要素;结合证候分布规律和“毒邪”症候要素,确立“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结果与结论:1证候分布规律: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基本证型为肝脾血瘀、阴毒内结、阳毒内盛、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证。基本证型体现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毒(阴毒和阳毒)损肝体,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的病机特点。证候规律与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基本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攻下、凉血化瘀、滋肝肾之阴、益肝脾之气、温脾肾之阳)完全相符,证候学规律说明了钱英教授应用“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合理性。2“毒邪”症候要素:两大特征性证型为阴毒内结证和阳毒内盛证,兼有阴毒内结和阳毒内盛特征者为阴阳兼证。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阴毒内结110例、阳毒内盛46例、阴阳兼证104例。阳毒内盛证与阴毒内结证基础证:身目尿黄、面色晦暗、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性欲减退、口干;舌红暗或紫、舌有瘀斑,苔厚腻,舌下静脉增粗或迂曲;脉滑、弦、沉、濡等。基础证也反映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之常候“毒(阴毒和阳毒)贯穿始终,肝体用同损,出现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等病机变化”。舌质红、苔黄腻,滑脉、数脉对辨证阳毒内盛证有意义。下肢浮肿、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肝掌、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腐等症对辨证阴毒内结证有意义。14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图片资料分析:采用奥林巴斯2.0数码相机在室内、近焦、闪光灯条件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进行拍照,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软件(北京普利生公司研制)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1)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均为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且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GB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苔RGB值特点,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GB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舌下静脉RGB值特点,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及阴毒内结证。(2)肝脾血瘀证舌质RGB值均高于非肝脾血瘀证,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肝脾血瘀证唇部RGB值均低于非肝脾血瘀证,唇部B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毒(阴毒和阳毒)与面色、唇部、手掌、舌象RGB值密切相关,肝脾血瘀证与唇部、舌质RGB值密切相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RGB值可作为辨证阴阳毒证、肝脾血瘀证的参考指标。3证治方案:以“截断逆挽法”为指导思想,基于阴毒阳毒辨证思路,确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治方案。治疗原则:阴毒阳毒兼证,以解毒化瘀、通腑泄浊、清利湿热、调补肝脾肾阴阳为法;阳毒内盛证,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腑泄浊、益气养阴为法;阴毒内结证,易伤阳气,以温阳化湿、化瘀通络、通腑泄浊、温扶脾肾为法。组方:(1)基础方:叶下珠30克,瓜蒌30克,金钱草30克,莪术6克,生地20克,生黄芪30克,槲寄生30克,丹参20克,三七6克,黒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2)灌肠1号方:大黄30克,厚朴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蒲公英30克。(3)灌肠2号方:黑附片30克,干姜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阴毒阳毒兼证,基础方1日1剂,水煎300ml,分2次服。灌肠1号方、2号方,150m1灌肠,每日1次,二方交替使用。阳毒内盛证,基础方中生地加量至35克,加用赤芍15克,紫草10克。以加强解毒、养阴、凉血、化瘀之用。灌肠1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阴毒内结证,基础方中黒附片加量至25克,加用桂枝15克,干姜10克。以加强温阳化浊之用。灌肠2号方,150ml灌肠,1日1次。第三章“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验证目的: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约110例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或西医治疗(对照组),观察有效率、并发症出现率、病死率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初步验证“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有效病例111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1症候积分疗效: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积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1.82±3.88,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0.02±4.1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8.29±7.53,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4.41±9.64,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肝功能:(1)胆红素:两组治疗2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凝血功能:治疗组PTA明显升高,且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治疗组PTA(43.6%)明显高于对照组(33.4%),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并发症:(1)肝肾综合征:治疗后出现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现率(1例,1.8%)与对照组(8例,14.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腹腔感染:两组治疗后腹腔感染出现率均有下降,治疗组8周后腹腔感染出现率(16例,29.1%)明显低于治疗前(25例,45.5%),有显着性差异(P<0.05)。(3)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4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防治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

孙利红[8](2009)在《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肝生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及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指标变化,评价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阿德福韦酯为对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缩短疗程、降低耐药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给药方法为: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次,同时联合服用复肝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次,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继续抗病毒治疗。观察用药前、用药12周、24周时的肝生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1.血清学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0%,对照组为13.33%(P=0.488),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2.病毒载量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V DNA完全应答率为23.33%,部分应答率为63.33%,无应答率为13.33%;对照组HBV DNA完全应答率为16.67%,部分应答率为56.67%,无应答率为26.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225)。治疗24周时,HBV DNA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97)。3.生化应答:治疗组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30%和53.33%,对照组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16.67%和33.33%,在24周时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7)。4.中医疗效:治疗24周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为3.93±2.116,较治疗前下降4.83±2.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为5.50±2.556,较治疗前下降3.67±2.368,下降值比较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4)。[结论]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保肝降酶方面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陈锡林[9](2004)在《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佳[10](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化、肝癌发生率与临床疗效差异,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型门诊初始开始抗病毒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访至今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中药暴露程度不同,划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20例)和西药组(55例),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时间为观察终点,未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以2020年12月为观察终点,规范化、回顾性收集患者初诊至观察终点期间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队列的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HBV DNA阴转率、肝功能的复常率,并对肝硬化、肝癌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延缓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作用。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9年,西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5年。截止研究终点,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3.33%,西药组为12.7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7)。肝癌累积发生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0.83%,西药组为7.2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8)。(2)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两组患者肝硬化、肝癌累积发生率进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硬化、肝癌累积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Log Rank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P肝硬化=0.023,P肝癌=0.017)。(3)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风险进行多因素分析,基线时HBe Ag阳性(HR=5.85,95%CI:1.13-30.35,P=0.035)、饮酒(HR=9.56,95%CI:1.50-60.85,P=0.017)是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HR=0.17,95%CI:0.04-0.77,P=0.021)是发生肝硬化的保护因素。高水平AFP(HR=9.64,95%CI:1.29-72.30,P=0.027)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医药结合治疗可能为肝癌发生的潜在保护因素(HR=0.108,95%CI:0.011-1.040,P=0.054),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4)。(4)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ALT、AST、TBIL、DBIL等)、AFP水平,自身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西药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患者使用中药治疗,以辨证服用中药汤剂最多(68.76%),其次为中成药,包括扶正化瘀胶囊(23.44%)、海珠益肝胶囊(1.56%)、抗纤软肝颗粒及(1.56%)及五酯滴丸(1.56%)等。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能够降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率。(2)多因素分析得知,基线时HBe Ag阳性、饮酒是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肝硬化的保护因素;高水平AFP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HBV DNA水平、促进病毒学反应,改善肝功能(ALT、AST、TBIL、DBIL等)、AFP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西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二、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退出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断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操作流程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SF-36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TACE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川南地区乙肝相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TACE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 古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认识
        (二) 当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
        (三)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二 肝细胞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一) 单一信号通路
        (二) 多种信号通路协同作用
        (三)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一) 正虚和瘀毒互结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二) 槲芪方是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
        (三) 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二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槲芪方中活血药物提取物丹参酮ⅡA抗肝癌转移作用探索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全文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量表
附录2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3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钱英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渊源
    1 钱英教授简介
    2 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形成过程
    3 师承教育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4 学科建设是经验传承的主要载体
    5 相关各个流派各家观点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1 “治未病”理论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2 张景岳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3 唐容川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4 王泰林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5 秦伯未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5.6 关幼波对钱英教授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钱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总结
        1.1 中医治疗肝病应“体用同调”思想
        1.2 “肝病固肾”思想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2.1.1 “快速截断、逆流挽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2.1.2 扶正、解毒、化瘀治疗肝癌
        2.1.3 三焦气化理论治疗肝硬化腹水
        2.1.4 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黄疸
        2.1.5 体用同调、和肝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1.6 肝肾同治、阴阳双补治疗肝性脊髓病
        2.1.7 健脾祛湿、化痰通络治疗脂肪肝
        2.1.8 祛湿化痰解毒化瘀治疗酒精性肝病
        2.1.9 益气养阴、调节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2.1.10 理气养阴、和血补肾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2 其他疾病临床经验总结
        2.2.1 泌尿系感染
        2.2.2 乙肝相关性肾炎
        2.2.3 Ig A肾病
        2.2.4 消化性溃疡
        2.2.5 梅核气
        参考文献
        2.3 典型医案举隅
        2.3.1 肝癌典型医案
        2.3.2 肝硬化腹水典型医案
        2.3.3 慢性重型肝炎典型医案
        2.3.4 难治性黄疸典型医案
        2.3.5 肝性脊髓病典型医案
        2.3.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医案
        2.3.7 脂肪肝典型医案
        2.3.8 消化性溃疡典型医案
第三部分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综述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1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研究
        1.1 中医“和血法”研究
        1.1.1 中国古代“和”的含义
        1.1.2 中医学“和”的含义
        1.1.3 中医学“和法”的含义
        1.1.4 中医学“和血法”的含义
        1.2 钱英教授的和血法理论研究
        1.2.1 钱英教授“和血法”理论的形成过程
        1.2.1.1 中医经典着作的影响
        1.2.1.2 恩师秦伯未先生的影响
        1.2.1.3 近代名老中医刘奉五的影响
        1.2.1.4 肝病大家关幼波先生的影响
        1.2.2 钱英教授“和血法”理论的主要思想
        1.2.2.1 “和血法”是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大法
        1.2.2.2 “和血法”的含义
        1.2.2.3 “和血法”的内涵与外延
        1.2.3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基础
        1.2.3.1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是和血法的生理基础
        1.2.3.2 “因虚致积”、慢乙肝向肝硬化的发展过程是和血法应用的病理依据
        1.2.3.3 “久病入络“理论是和血法应用的理论依据
        1.2.3.4 和血法的临床应用符合乙肝肝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
    2 钱英教授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2.6 结语
        2.7 创新之处
        2.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益气解毒法对大鼠肝干细胞增殖及肝脏再生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大鼠肝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及步骤
    3. 指标检测
    4. 数据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二:益气解毒法对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及步骤
    3. 数据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三:益气解毒法对肝组织TGF-α、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及步骤
    3. 数据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四:益气解毒法对肝组织EGFR、TGF-βR2、HGFR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及步骤
    3. 指标检测
    4. 数据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五:益气解毒法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及步骤
    3. 数据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六、张仲景对肝病的认识与治疗
    (一) 气虚毒蕴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基础
    (二)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治法
    (三) 张仲景对肝病的认识与治疗
    (四) 组方中药分析
七、卵圆细胞和肝干细胞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
前言
第一章 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学术思想研究
    1 理论渊源
        1.1 "截断扭转法"
        1.2 "逆流挽舟法"
        1.3 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学术观点
    2 临证思辨及应用规律
        2.1 针对病因及病机演变,宜"截断逆挽法"
        2.2 脏腑传变,宜"截断逆挽法"
        2.3 分期而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毒损肝体"理论及"截断逆挽"治则的证治规律研究
    1 前期工作基础
    2 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证候规律研究
        2.1 观察指标和方法
        2.2 诊断标准
        2.3 调查结果
        2.4 证候规律探讨
    3 毒(阴毒阳毒)的证候要素分析
        3.1 症状体征
        3.2 舌象
        3.3 脉象
        3.4 结论
    4 毒(阴毒阳毒)的色诊客观化研究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5 证候学研究小结
    6 证治方案
        6.1 组方
        6.2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验证
    1 研究对象
        1.1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及分期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出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分组与治疗方案
        2.1 分组
        2.2 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中医证候评分表
        3.2 实验室检测指标
        3.3 辅助检查项目
        3.4 并发症出现率
        3.5 综合疗效评价指标
        3.6 症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3.7 安全性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治疗及随访情况
        5.2 证候疗效
        5.3 生化指标
        5.4 并发症
        5.5 综合疗效评价
        5.6 安全性评价
    6 结论
        6.1 基础方组方解析
        6.2 灌肠1号方、2号方解析
    参考文献
创新点
全文总结
附件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科研工作情况
附件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证候调查表
附件三、"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探讨
        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方药研究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药治疗进展
        1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存在的问题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10)基于真实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真实世界研究的认识
        1.1 真实世界研究概念
        1.2 真实世界研究特点
        1.3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的区别
        1.4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治疗概况
        2.1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2.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概况
        2.3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概况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趋势
第二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观察时间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类型及分组
        2.1.1 研究类型
        2.1.2 分组依据
        2.2 治疗方式
        2.2.1 抗病毒治疗
        2.2.2 中医药治疗
        2.3 病例资料收集
        2.3.1 患者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
        2.3.3 药物治疗资料
        2.4 随访形式
        2.4.1 疗效观察指标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3.3 研究对象的中医药使用情况
        3.4 肝硬化、肝癌发生情况
        3.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硬化累积发生率分析
        3.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累积发生率分析
        3.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3.8 病毒学检测情况
        3.9 血清lgHBV DNA(IU/ml)水平比较
        3.10 血清ALT、AST、GGT、TBIL、DBIL、AFP水平比较
讨论
    1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真实世界队列研究结果讨论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临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1.2 中西医干预下病毒学应答、突破发生率差异不显着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HBV DNA阴转率较西药组不显着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肝功能指标及AFP较西药组不显着
        1.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多因素分析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中医药治疗分析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2.1 HBV持续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不良结局的关系
        2.2 HBsAg定量和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不良结局的关系
        2.3 肝功能指标及AFP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不良结局的关系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认识
    2 证候分型认识
    3 治则治法认识
    4 中医药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认识
        4.1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常用中药汤剂、单味中药及中成药
        4.2 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4.3 特色的中医药外治法提供治疗新选择
    5 中医药优势、困境与出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2]TACE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川南地区乙肝相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研究[D]. 孙丹.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3]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D]. 张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益气解毒法对大鼠肝干细胞增殖及肝脏再生影响的机制研究[D]. 李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中西医干预疗法降低AFP防治肝癌的临床研究述略[J]. 焦克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09)
  • [7]“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研究[D]. 胡建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0)
  • [8]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D]. 孙利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阳性患者42例[J]. 陈锡林. 肝脏, 2004(04)
  • [10]基于真实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张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百度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FP阳性患者4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