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建议

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建议

一、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宏[1](2021)在《“双碳”目标下油气田企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以大港油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双碳"目标下,石油和天然气仍是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气生产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通过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现状分析,认为东部老油区油气资源勘探程度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高,面临勘探开发能耗高、清洁能源利用率低、吨油生产碳排放量高、企业内部实现碳中和难度大等挑战。大港油田充分利用地面风、光资源,逐步实现油气生产耗能清洁化替代;利用CO2降黏、助排驱油能力,大力实施CO2吞吐和驱油技术,提高油藏采收率,实现碳利用和碳埋藏(CCUS);利用地下废弃油气圈闭碳埋藏能力,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实现碳埋藏(CCS)市场化、效益化;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勘探开发效率,高能耗低能效采油设备更替,加大地热及伴生矿产开发利用、数智化转型升级等手段,实现油气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望在近期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CO2近零排放目标。

朱江[2](2021)在《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愈加被全社会所关注,环境绩效审计这样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在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环境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为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保障。但目前,企业在具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使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还需要对现有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进行优化。本文对当前环境绩效审计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的分析研究。通过对ZY油田进行调查,深入了解ZY油田生态环境管理的情况及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现状,分析了现阶段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影响当前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效果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针对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这一缺陷,一方面在选取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时,本文引入了战略目标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四个维度进行指标的选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最终确定出21个指标,对ZY油田环境管理工作的绩效做出综合评判;另一方面,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将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分为三个层次,合理确定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出一套适用于ZY油田的科学合理的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在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效果进行分析后,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构建的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进行实际运用,从内部审计角度,对ZY油田开展环境绩效评价,得出ZY油田整体环境绩效水平处于优秀水平,但部分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ZY油田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保障措施。

黄伟[3](2021)在《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致密气大规模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高盐废水,主要包括初期的压裂返排液和采气过程中产生的采出水,统称为排采水。排采水具有水质复杂、产水量受开采阶段影响波动大、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必须对排采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才能保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排采水采用废液池储存环境风险较高,不能满足区块未来大规模滚动开发的需求;处理后回用,回用水量有限,且回用对水质要求高;通过蒸发结晶处理高盐排采水,处理费用高昂。将高矿化度排采水处理后回注地层,近年来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且当前国内将高矿化度水处理后回注地层已在多地有实践工程,但当前我们的基础研究却滞后于实践。致密气排采水进行同层回注能否可行、是否会造成环境风险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致密气区块排采水水质及回注层特性分析、处理后不同阶段水质配伍性研究、不同水质对黏土膨胀性的研究、回注层敏感性研究、悬浮物及油含量对回注储层伤害性研究等,对处理后排采水进行了回注可行性分析评价,并结合现行相关标准,提出了回注推荐水质指标。采用《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 5523—2000)及《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12)对研究区排采水进行了水质分析,通过垢样的测定、垢型分析,可知水质配伍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初期压裂返排液CDJ-07与CDJ-10之间的配伍性良好,其失钙率稳定在10%以下;压裂返排液与采出水之间配伍出现结垢量较大情况,回注前先将其在地面进行除垢,之后再以最佳混配比例进行回注。采用《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SY/T 5358—2010)及《岩心分析方法》(GB/T 29172—2012)进行了回注层岩石组分敏感性探究,并得出回注层敏感类型及敏感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盒8回注层速敏、酸敏及碱敏损害指数分别为46.59%、21.11%、82.12%,属于中等偏弱速敏、弱酸敏、强碱敏性岩石。由碱敏实验,当p H小于8可使储层伤害率低于20%。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可研究排采水悬浮物含量及油含量对回注层的伤害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悬浮物含量在10 mg/L以下,油含量控制在6mg/L以内,回注层伤害率低于20%。应用黏土膨胀实验,以3%氯化钾作参比,评价了处理后排采水的黏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3%KCl作比较,各水样的黏土膨胀率最大为32.44%,说明此类型水注入地层后不会引起地层中黏土的膨胀。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并参照油气田行业相关回注标准,提出了适合研究区致密气高矿化排采水回注的具体推荐水质指标。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并参照油气田行业相关回注标准,提出了适合研究区致密气高矿化排采水回注的具体推荐水质指标。

白玉杰[4](2021)在《超临界CO2和水交替注入井井筒内冻堵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注入二氧化碳开发低渗透率油藏可以提高低渗透率储层原油的采出程度,而在注气开发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气液之间流度的差异导致进入地层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窜,造成了气体的低效、无效利用。而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可以减少气窜的现象。但随着二氧化碳驱注气及水气交替的实施,注气井经常发生井筒内冻堵问题。本文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井筒内的冻堵问题,围绕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冻堵原因、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过程、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及界面特征、二氧化碳水合物成核的分子动力学特征以及井筒内水合物的防治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研究:(1)通过对YSL油田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注入井冻堵井统计分析,发现冻堵主要以双管注入井和同心管注入井为主且主要受关井或注水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注入井近井附近黏土矿物对地层流体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含高岭石和二氧化硅基质的地层内吸附能力较强,井筒内的二氧化碳主要受近井地带残存的二氧化碳反向扩散以及井底压力变化影响;建立了井筒内二氧化碳的流体流动及反向扩散的耦合模型,通过模拟计算表明,二氧化碳在井筒内的反向扩散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控制流速来抑制二氧化碳气泡的向上运移,计算得到防止井筒内二氧化碳向上运移的极限流速为1.53m/s;在后注水情况下,二氧化碳反向扩散到井底极限关井时间为1.6~32.3d,后注气时极限关井时间主要受渗透率、累计注气量、地层深度影响,极限关井时间为20.0~30.0d。(2)通过研究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过程结合井筒内流体的流动以及传热过程,在考虑不同温度、压力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度的条件下建立了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模型,开展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温度高于水合物生成温度时,水合物优先在温度较低的井筒壁面生成,当初始温度低于水合物生成温度时,水合物会优先在液态二氧化碳和水的界面处生成;环境温度对井筒内水合物生成量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井筒内二氧化碳的扩散作用导致后期水合物在井筒内的分布特征也会发生改变。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气体的对流扩散作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水合物的生成速度,在初始时刻生成速度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水合物的生成速度逐渐降低,在反应50-70min左右井筒内水合物的量逐渐稳定,水合物体积百分数在20.26%-54.74%之间。(3)通过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当中的微观特征和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的界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压力在开始时有一个下降点,此时代表水合物的开始形成,反应初始时刻水合物主要存在于管壁边界、两相界面以及上层液态二氧化碳中,管道中间位置处水合物则最后形成,期间界面处水合物最薄;在固液表面张力的影响下,液态水向上运移,在二氧化碳相形成水合物;由于水合物的形成,最开始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界面位置处,二氧化碳无法向水相内进一步扩散,会阻碍水合物的形成。(4)最后开展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的井筒内水合物防治措施研究,确定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井筒内生成位置,模拟不同水合物抑制剂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抑制效果,确定不同抑制剂的极限解堵浓度,最后根据模拟结果优化水合物抑制剂的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所加入抑制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形成水合物;对于现场施工,甲醇、乙醇、乙二醇抑制水合物冻堵的极限浓度分别为40%、60%、60%。初始状态井筒内甲醇和地层水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面,关井之后,两相界面模糊,上部抑制剂浓度降低,且随着关井时间的增加,抑制剂的有效深度逐渐降低,在关井时间为50~300天的范围内,抑制剂的安全距离应控制在冻堵段以下54~127m。低注入速度下无法达到极限流速;可在冻堵段下部设置节流器,计算得到节流阀阀口的最低尺寸在5.44mm~13.33mm之间。以上研究结果对二氧化碳的埋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贾承造[5](2020)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文中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1)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2)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3)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4)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5)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1)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2)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3)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4)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5)"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6)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张天赫[6](2020)在《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确保石油开采的稳定可控是确保石油供应稳定,免受国外市场垄断价格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石油进行合理开采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对石油能源一直以来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已经进入到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注水系统作为油田注水开采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油田注水系统的质量高低,进而严重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注水系统主要通过本地化操作,注水效率低,且各油田注水压力和流量存在极大的差异,注水压力和流量控制性能差,造成了系统压损严重,能源损耗巨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油田注水站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注水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化。提出了在常规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控制,构成了注水系统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实现了注水系统的流量进行精确自动化控制,进而实现注水系统的高效化、精确化和节能化。为建立注水站测控系统,本文设计了注水系统的整体方案及技术架构,对注水站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监控系统实现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基于S7-300PLC的硬件系统,采用LabVIEW软件作为上位机开发平台,实现了控制算法的交互。提出了基于注水系统流量控制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规则库,根据注水系统的特点,选取了隶属度函数曲线,并采用了最大隶属度函数法对模糊量进行解析。对比仿真分析了常规PID控制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对注水系统的流量的控制效果,仿真发现:相比常规PID控制方法,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使得注水流量的超调量明显减小,常规PID的超调量为40%,模糊PID的超调量为13.3%;常规PID的震荡次数为3次,模糊控制器的震荡次数为1次。有效减少了流量的波动,降低了能耗。最后,搭建了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油田注水测控系统,编写了LabVIEW上位机软件,研究了 LabVIEW与西门子PLC的通讯方法,对PLC进行了通讯调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杨眉[7](2020)在《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陕北地区油藏条件下,压裂作为增产技术手段被广泛使用。常规的水基压裂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压裂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陕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性使得传统的压裂作业欠缺经济性与环保性。而新型二氧化碳压裂技术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并不适合所有油藏条件下油气田开采。对应陕北地区地质状况复杂、水资源缺乏等限制因素,延长石油产业链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捕集到二氧化碳气源,同时在二氧化碳压裂实践方面走在国内前列,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需要对二氧化碳压裂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前瞻性评价,本文的研究据此展开。论文对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首先对延长石油碳捕集、压裂、埋存全流程进行了概述,对比传统水力压裂方式,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压裂的技术特点、优势及经济性优势。而后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过往的研究中鲜有对这项创新型技术的完整经济评价。从传统经济评价的理论角度讨论了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对经济评价的铺垫作用。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净现值法、实物期权法和成本收益方法的对于本文经济评价对象——二氧化碳压裂的适用性。之后基于全流程评价模型,构建了适用于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的经济评价成本-收益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二氧化碳压裂单井经济性,结果表明,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具有经济性,且压裂增产和碳埋存取均得了理想的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杜志民[8](2020)在《智能油田注水井上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油田注水作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决定着采油的产量和效率。目前,国内很多油田尤其是小型油田仍旧使用人工调节的方式,容易出现注水数据整合困难以及设备控制的信息滞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集注水信息采集、远程显示及在线控制于一体的油田智能注水系统。首先,在深入研究了油田智能注水监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了云服务器数据中心软件的结构功能,并规划上位机软件的架构组成。其次,对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比较主流的核心器件,选择了合适的芯片型号,设计了各个模块的核心电路。完成了各个传感器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功能,保证了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在油田的复杂环境中;按照设计的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分析了网络通信模型,完成了对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客户端软件的设计。最后,系统基于注水设备搭建了整个注水监控平台,并对GPRS网络通信、监控终端和数据中心通信延迟、本地服务器实时监控、本地客户端数据显示与在线控制等主要模块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注水信息上传丢包率为0、数据延迟超过1秒的几率为2%,实现了对注水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的操作要求,对油田注水智能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宗超[9](2020)在《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海洋石油行业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提升海上油田的管理对促进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目前在海上平台的规划设计、建造安装、生产运营、延寿弃置等各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浪费问题。针对海上油气田的精益管理存在一些研究,但少有涉及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对设计建造阶段、生产运营、延寿弃置阶段的精益管理研究并不系统,未形成系统化的整体管理思路。本文通过结合海上油田不同寿命阶段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精益管理策略和措施。在设计建造阶段,通过分析三个油田开发项目中在平台设计建造期间发现的各类问题,总结提出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工作表、介入设计的过程及关注重点、投产准备项目组与工程建设项目组的协作、建造资源的统筹和施工质量的前置管理等具体精益管理措施。在生产运营阶段,通过针对投运1-5年、5-18年和18年以上的在生产平台,分析平台运营不同年限所暴露出的不同问题;其中投产1-5年平台重点是解决设计建造期间的遗留问题;投产5-18年平台主要关注现场管理、工艺流程、设备管理和人员队伍建设;投产18年以上的平台重点关注设备设施的老化问题;并将5S、QC、TPM和SMED等精益管理工具在现场应用。在延寿弃置阶段,主要分析了海管、结构、动设备、静设备、电仪设备等设备在延寿阶段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针对不同特点制定延寿的工作策略,并在部分平台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还探讨了延寿后维持平台生产所需采取的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运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通过精益管理的路径,探索了不同寿命阶段海上油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海上油田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海洋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杜虹[10](2018)在《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研究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聚合物驱作为提高采收率,控制产量递减速度的一项重要三次采油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聚合物驱采油的不断深入,含聚合物采出液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油田化学驱油的技术难题。海上油田在应对含聚合物采出处理时,受处理液量大,空间受限等因素制约,其处理系统受到含聚原油乳状液与含聚合物油泥影响,呈现出油水分离效率下降、回注水指标恶化、化学药剂需求激增、注入困难等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以陆地油田处理工艺为主,重点通过新型破乳剂研制应用、分离器内部结构优化改善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现状。本文结合海上油田实际工艺流程,重点研究解决分离器分离效率低、回注水处理指标下降、药剂使用量增大、含聚油泥清理量增多的问题。本文将以室内试验与矿场流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红外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系统分析研究了含聚采出液乳状液稳定性、含聚采出液工艺及其优化,并形成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含聚合物污水中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带有大量负电荷,容易与油田使用的阳离子型清水剂结合形成大量絮状物,工艺流程中形成的油泥含聚量较多,明显高于无机泥;含聚采出液处理流程中阳离子处理剂的极性越强,流程节点中的含聚浓度衰减越明显,含聚浓度保有率越低;含聚污水较稳定,短时间静置无法使油水彻底分离。(2)受聚合物的影响,含聚采出液主要对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中过滤器再生率与过滤效果影响明显;对原油系统中油水分离效率影响比较明显,处理流程对化学药剂与流程处理热能需求明显增加。(3)渤海J油田的含聚处理工艺优化方案,经矿场试验评估,可实现母液入井粘度上升最大6.75 mPa·s;一级分离器提升效率156%,二级分离器提升效率32.3%;一级游离水处理器,油相出口含水平均下降约50%,水相含油下降30.5%,二级热处理器,油相出口含水平均下降约42.6%,水相含油轻微上升2%,未造成水质明显变化;污水处理系统入口整体含油下降25.2%,滤后水悬浮物固体含量下降3.3mg/L,含油下降1mg/L。优化方案整体效果明显。(4)该优化方案解决了渤海J油田原油处理系统油水分离效率低,化学药剂、热能需求大的问题;解决了污水处理系统中过滤器滤料再生率低,滤后水悬浮物固体含量高的问题。

二、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双碳”目标下油气田企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以大港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面临的机遇
    1.1 CO2利用与封存潜力大
    1.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潜力大
    1.3 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
2 挑战与对策
    2.1 勘探挑战与对策
        2.1.1 多层系立体勘探
        2.1.2 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
        2.1.3 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
        2.1.4 拓展伴生矿勘探领域
    2.2 开发挑战与对策
        2.2.1 精细注水稳定老区产量
        2.2.2 优化新区产能建设方案
        2.2.3 高耗能设备更替
        2.2.4 甲烷控排
    2.3 转变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占比
        2.3.1 推进风光发电
        2.3.2 地热资源利用
        2.3.3 光热利用潜力
3 预期效果
4 结论

(2)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2.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2.1.2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概念
        2.1.3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概念
        2.1.4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2.2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相关理论
        2.2.1 受托责任理论
        2.2.2 经济外部性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现状
    3.1 ZY油田基本情况
    3.2 ZY油田生态环境管理情况
        3.2.1 优化调整推进绿色发展
        3.2.2 攻坚克难推行绿色生产
        3.2.3 创新引领发展绿色科技
        3.2.4 多措并举打造绿色文化
        3.2.5 完善机制保障绿企常绿
    3.3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现状
        3.3.1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流程
        3.3.2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目标
        3.3.3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内容
        3.3.4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3.3.5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3.4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4.1 环境绩效审计不够规范
        3.4.2 设立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视角单一
        3.4.3 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不强
    3.5 构建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3.5.1 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重要性分析
        3.5.2 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4.1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1.1 指标设计的依据
        4.1.2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的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4.2.1 平衡计分卡原理
        4.2.2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设计
        4.2.3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筛选
        4.2.4 计算确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权重
    4.3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效果分析
        4.3.1 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更加规范
        4.3.2 设立环境绩效审计指标的视角全面
        4.3.3 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
    4.4 ZY油田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应用
        4.4.1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分级评判标准
        4.4.2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做出决策
第五章 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5.2 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5.3 动态调整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5.4 优化和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5.5 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的奖励与惩罚机制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致密气排采水概述
        1.2.1 排采水来源
        1.2.2 排采水质、水量特点
        1.2.3 排采水回注处理技术与工艺
    1.3 研究区储层地质概况
        1.3.1 研究区回注层地质概况
        1.3.2 研究区选层原则
    1.4 国内外油气田污水回注处理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回注现状
        1.4.2 回注实际案例
        1.4.3 污水回注常见问题
        1.4.4 解决策略
    1.5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
    1.6 处理后致密气排采水回注水质指标研究方法
        1.6.1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控制指标组成
        1.6.2 水质指标的研究方法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排采水预处理及水质评价
    2.1 取样方案及代表性分析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预处理工艺药剂加量优选结果
        2.3.2 处理前排采水水质分析结果
        2.3.3 处理后排采水水质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处理后排采水配伍性评价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配伍性实验结果
        3.2.2 结垢机理及垢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处理后排采水对储层伤害性评价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实验岩心敏感性因素分析
        4.2.2 储层速敏性实验
        4.2.3 储层酸敏性实验
        4.2.4 储层碱敏性实验
        4.2.5 悬浮物及含油对储层伤害性实验
        4.2.6 黏土稳定性评价实验
        4.2.7 推荐回注水质指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超临界CO2和水交替注入井井筒内冻堵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二氧化碳驱研究现状
        1.2.2 水合物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预期研究成果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冻堵原因分析及极限施工参数计算
    2.1 YSL油田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试验区冻堵原因分析
        2.1.1 YSL油田二氧化碳驱试验区概况
        2.1.2 YSL油田交替注入井冻堵原因分析
    2.2 注入井近井地带二氧化碳分布特征研究
        2.2.1 低渗透率储层矿物特征分析
        2.2.2 低渗透储层矿物对烃类和二氧化碳的吸附特征
        2.2.3 水合物冻堵段二氧化碳来源分析
    2.3 二氧化碳-水交替注入井防水合物的最小注入速度计算
        2.3.1 耦合模型的建立
        2.3.2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二氧化碳扩散规律研究
        2.3.3 注水过程中近井地带二氧化碳反向扩散区域分布
        2.3.4 注水过程中井筒内二氧化碳反向扩散区域特征
        2.3.5 注入井注水过程中最低流速的计算
    2.4 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防水合物极限关井时间
        2.4.1 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交替注入井关井后井筒内压力变化特征
        2.4.2 后注水时射孔孔眼和地层内二氧化碳反向扩散特征
        2.4.3 后注二氧化碳时井筒内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计算
        2.4.4 后注气时防水合物生成的极限关井时间计算
        2.4.5 二氧化碳-水交替注入井防水合物极限关井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模拟
    3.1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理论模型
        3.1.1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传热模型
        3.1.2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传质模型
        3.1.3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及分解流体流动模型
    3.2 井筒内水合物生成过程模型的建立
        3.2.1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分析
        3.2.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3.2.3 水合物生成模型的建立
    3.3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分布特征模拟
        3.3.1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温度分布变化
        3.3.2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反应釜内二氧化碳分布变化
        3.3.3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井筒内水合物分布变化
    3.4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研究
        3.4.1 压力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3.4.2 温度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氧化碳水合物动力学特征研究
    4.1 实验准备
        4.1.1 实验装置
        4.1.2 实验原理
        4.1.3 实验步骤
    4.2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的测定
        4.2.1 温度对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的影响
        4.2.2 压力对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诱导时间的影响
        4.2.3 水合物生成温度压力曲线
    4.3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微观特征观察实验
        4.3.1 实验准备
        4.3.2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特征
        4.3.3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特征
        4.3.4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特征
    4.4 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状态分析
        4.4.1 水合物生成的界面现象分析
        4.4.2 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状态分析
    4.5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子模拟
        4.5.1 二氧化碳水合物晶体模型的建立
        4.5.2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5.3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气井井筒内二氧化碳水合物防治方法研究
    5.1 注入井井筒内冻堵位置计算
    5.2 抑制剂法防治水合物时距冻堵段安全距离的计算
        5.2.1 抑制剂法防治水合物工艺
        5.2.2 水合物抑制剂极限浓度的确定
        5.2.3 水合物抑制剂安全段长的计算
    5.3 注水过程中井下节流阀尺寸优化
        5.3.1 节流阀防治二氧化碳气泡
        5.3.2 节流阀尺寸优化设计
    5.4 其他水合物防治工艺
        5.4.1 高温水射流解水合物冻堵工艺
        5.4.2 井下电加热油管防治水合物
        5.4.3 井口稳压注入工艺预防水合物冻堵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奖励及成果目录
致谢

(5)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
    1.1 油气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能源
    1.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成就显着
    1.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7项主要科技成果
        1.3.1 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
        1.3.2 石油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1.3.3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田和稠油开发技术
        1.3.4 工程技术装备自主化及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1.3.5 海洋深水工程技术装备
        1.3.6 海外大型油气田勘探开发特色技术
        1.3.7 页岩气、煤层气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
2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
    2.1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的挑战
        2.1.1 全球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
        2.1.2 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能源需求
        2.1.3 中国基本油气供应安全的保障
        2.1.4 面临的挑战与技术需求
    2.2 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的挑战
        2.2.1 中国原油生产的总体困境
        2.2.2 未来中国原油产量的趋势与技术需求
    2.3 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的挑战
        2.3.1 深层和海洋深水天然气勘探技术的挑战
        2.3.2 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水平、发展复杂天然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挑战
        2.3.3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的挑战
    2.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挑战
    2.5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科技攻关方向
    3.1 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3.1.1 中—高渗透、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2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1.3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1.4 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3.2 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3.2.1 大型气田勘探技术
        3.2.2 复杂气藏高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技术
        3.2.3 新储气库建设与优化运行技术
    3.3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3.1 以大数据、高精度、可视化为核心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一体化“甜点区”预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3.3.2 以长水平段水平井优快钻完井及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为核心的提高单井产量关键技术
        3.3.3 以井网优化和立体多层多井平台式“工厂化”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
        3.3.4 以加热转化为核心的油页岩原位开发技术与工艺
    3.4 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
        3.4.1 深水勘探技术及工程技术装备
        3.4.2 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技术
        3.4.3 低渗透天然气高效开发技术
        3.4.4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3.5 “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3.5.1 全球复杂前沿勘探领域油气资源评价与海外投资选区技术
        3.5.2 海外大型碳酸盐岩油田注水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3.5.3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技术
    3.6 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3.6.1 全波场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和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升级换代
        3.6.2 地层扫描测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实现
        3.6.3 高端钻完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全面国产化
        3.6.4 先进高效压裂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3.6.5 石油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1) 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油田关键技术。
        (2) 石油工业智能云网平台技术。
        (3) 石油工业人工智能机器人。
        (4) 面向未来的石油工程智能与仿生材料技术。
        (5) 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工业上游耦合集成技术。
4 结 论

(6)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油田注水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原理及硬件设计
    2.1 注水站系统工作原理
        2.1.1 注水过程及流量设定原则
        2.1.2 关键参数计算原理
    2.2 注水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2.3 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原理
    2.4 注水站测控系统关键硬件选型
        2.4.1 触控系统硬件选取
        2.4.2 下位机PLC设备选型
        2.4.3 核心外围器件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注水站流量控制算法的研究
    3.1 常规PID算法原理
    3.2 常规PID算法仿真分析
    3.3 模糊PID算法设计
        3.3.1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结构设计
        3.3.2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3.3.3 注水系统模糊PID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确定
        3.3.4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规则库的建立
        3.3.5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模糊量的清晰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注水站模糊PID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4.1 油田注水系统的模糊PID仿真实现方法
    4.2 基于LabVIEW的油田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程序建立
    4.3 具有LabVIEW接口的油田注水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LC的注水站试验研究
    5.1 PLC硬件接口设计
        5.1.1 测试环境搭建
        5.1.2 PLC系统通讯设计
        5.1.3 PLC与工控机通讯设计
        5.1.4 MPI网络配置设计
    5.2 基于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
        5.2.1 下位主程序设计
        5.2.2 触控主界面交互功能设计
        5.2.3 注水站注水主界面设计
    5.3 含模糊PID的注水系统LabVIEW软件程序设计
    5.4 LabVIEW与PLC通讯方法研究
    5.5 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7)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石油项目经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二氧化碳压裂及其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石油工业项目经济评价相关概念介绍
        2.1.1 传统经济评价方法
        2.1.2 全过程系统优化模型经济评价
        2.1.3 石油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构成
        2.1.4 石油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方法的比对与认识
    2.2 生命周期理论
    2.3 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第三章 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流程构建
    3.1 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原则和依据
        3.1.1 经济评价的原则
        3.1.2 经济评价的依据
    3.2 二氧化碳经济评价方法的选择
    3.3 经济分析综合参数的设定
    3.4 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影响因素
        3.4.1 资源因素
        3.4.2 经济因素
        3.4.3 技术因素
    3.5 压裂作业单井经济评价流程的构建
        3.5.1 油气产量估计
        3.5.2 单井经济性估算
        3.5.3 经济边界的确定
        3.5.4 基于净现值的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模型建立
    4.1 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特点及优势
        4.1.1 油气增产优势
        4.1.2 气源利用与减排优势
        4.1.3 水资源节约和环保优势
    4.2 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发展概况
    4.3 二氧化碳压裂成本-收入模型构建
        4.3.1 经济评价所需基本参数的选取
        4.3.2 二氧化碳压裂全过程成本-收益模型
    4.4 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5 二氧化碳指标交易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影响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工程简介
    5.2 基于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模型对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进行评价
    5.3 评价结果小结
    5.4 研究的局限性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结论
    6.2 文章结论的一般性推广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智能油田注水井上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油田注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体系结构
    2.3 注水控制系统各模块功能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油田注水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主控模块
    3.2 电源模块
    3.3 网络通信模块
    3.4 Flash模块
    3.5 数据通信模块
    3.6 PCB及实物图
    3.7 本章小结
4 油田注水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硬件系统的软件设计
    4.2 数据中心软件设计
    4.3 本地服务器软件的开发设计
    4.4 本地客户端软件的开发设计
    4.5 MySQL数据库设计
    4.6 通信协议的制定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实验平台搭建
    5.2 GPRS网络通信测试
    5.3 系统调试与运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高质量发展理论
    2.2 精益管理理论
    2.3 全寿命周期理论
    2.4 海上平台延寿
第3章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存在的浪费问题
    3.1 在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1 某油田CEPX、CEPR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2 某油田CEPY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3 某油田CEPZ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4 海上平台设计建造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2 在生产运营阶段存在的问题
        3.2.1 投产1-5年的平台存在的问题
        3.2.2 投产5-18年的平台存在的问题
        3.2.3 投产18年以后平台存在的问题
        3.2.4 海上平台生产运营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3 在延寿弃置阶段存在的问题
        3.3.1 结构、海管延寿情况
        3.3.2 动设备延寿情况
        3.3.3 静设备延寿情况
        3.3.4 电仪设备延寿情况
        3.3.5 海上平台延寿弃置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4章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及效果
    4.1 在设计建造阶段的策略
        4.1.1 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工作表
        4.1.2 介入设计的过程及关注重点
        4.1.3 投产准备项目组与工程建设项目组的协作
        4.1.4 建造资源的统筹
        4.1.5 施工质量的前置管理
    4.2 在生产运营阶段的策略
        4.2.1 5S工具的运用
        4.2.2 QC小组的运用
        4.2.3 TPM策略的运用
        4.2.4 SMED工具的运用
    4.3 在延寿弃置阶段的策略
        4.3.1 结构、海管延寿策略
        4.3.2 动设备延寿策略
        4.3.3 静设备延寿策略
        4.3.4 电仪设备延寿策略
        4.3.5 延寿实施后策略
    4.4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精益管理策略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研究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驱采油技术现状
        1.2.2 含聚采出液处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节
第2章 渤海J油田聚合物驱现状
    2.1 渤海J油田概况
        2.1.2 渤海J油田开发简况
        2.1.3 渤海J油田处理工艺介绍
    2.2 渤海J油田聚驱历程及聚合物返出现状
    2.3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乳状液性质研究
    3.1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稳定性研究
    3.2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乳状液成因研究
    3.3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乳状液性质研究
        3.3.1 聚合物浓度对污水中乳化和溶解油总含量的影响
        3.3.2 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对含聚采出液乳状液的影响
        3.3.3 聚合物含聚油泥成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研究
    4.1 渤海J油田原油处理工艺研究
        4.1.1 渤海J油田原油系统处理工艺原理
        4.1.2 渤海J油田原油系统处理系统的主要问题
    4.2 渤海J油田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4.2.1 渤海J油田污水过滤系统原理
        4.2.2 渤海J油田污水过滤系统的主要问题
    4.3 渤海J油田注入系统研究
        4.3.1 渤海J油田母液注入系统原理
        4.3.2 渤海J油田母液注入系统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优化
    5.1 含聚采出液原油系统处理工艺优化
        5.1.1 优化原理及思路
        5.1.2 试验效果
    5.2 含聚采出液污水系统处理工艺优化
        5.2.1 优化原理及思路
        5.2.2 试验效果
    5.3 含聚采出液注入系统处理工艺优化
        5.3.1 优化原理及思路
        5.3.2 试验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碳”目标下油气田企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以大港油田为例[J]. 周立宏. 世界石油工业, 2021(04)
  • [2]ZY油田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朱江.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致密气开发排采水水质对回注储层的影响研究[D]. 黄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超临界CO2和水交替注入井井筒内冻堵机制研究[D]. 白玉杰. 东北石油大学, 2021(02)
  • [5]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J]. 贾承造. 石油学报, 2020(12)
  • [6]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D]. 张天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4)
  • [7]延长石油二氧化碳压裂经济评价研究[D]. 杨眉.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8]智能油田注水井上控制系统设计[D]. 杜志民.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D]. 张宗超. 天津大学, 2020(02)
  • [10]渤海J油田含聚采出液处理工艺研究与探索[D]. 杜虹.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油田注水现状及清洁生产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