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

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1](2020)在《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文中提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技术对各领域的全谱渗透,前现代、现代、解构性后现代与建设性后现代的交汇通融,科学与人文在长期的对垒后趋向有机融合等,都对教育包括本科教育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在扩大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水平,这是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下,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技术的打压,人才交流的封锁等都要求中国更加急迫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举措,对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我国本科教学的定位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由此,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重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对于确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新使命、新方案、新标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有机哲学家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论述到中国的确在走向生态文明,并提出怀特海的思想极富启迪。“怀特海的全集翻译与研究”被列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研究方向,可见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的深刻性与洞见性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本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与怀特海都立足有机、整体与过程,他们都诉诸感性活动主体。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在主体性方面颇具特色,其根植于自身融合式的哲学体系,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从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国外内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三大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出发,阐释怀特海本人的“是其所是”及其价值理论的“在其所在”,即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其次,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本体意义,即价值是事件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尺度涉及“强度”、“满足”与“秩序”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具体性;道德价值:道德在于支配过程;价值的三重图式包括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价值的多重维度包括: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在其评价理论中认为评价是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并具有三重特征。最后阐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第三部分,在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Nvivo12软件对国家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进行词频分析、对国家审核评估标准中的要素进行一级编码并标明参考点。对29个地方政府的审核评估标准中与教育部颁发文件不同的8个省份的审核评估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阐释其特点。对随机抽样的33所高校的审核评估标准及其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四个自编问卷《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所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现状及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上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于本科教学评估认知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之间的关系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即高需求水平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需求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针对问卷的不足采用访谈研究法,对25名被访者按照审核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关系性等问题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审核评估标准文本的内容研究及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包括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学生、教师主体的缺位;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使得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内在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内容本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对价值的分割,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第五部分,在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整合旨趣。其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其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有机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第二,本科教学审核标准价值关系应走向有机追求。首先,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社会第三方评估人员等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其次,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最后,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通过研究学校标准变革的逻辑,有利于确立理性化的标准变革目标与对策,同时这也是确保审核评估标准变革有效性的前提。第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矛盾的化解。在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中,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矛盾应达到有机的统一。具体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第四,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以及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安百杰[2](2020)在《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经济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的过程。这是因为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税收,本质上是公民收入的一种让渡。公民的“税收牺牲”必然要求产生相应的效益,这正是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原因所在。在我国,财政资金往往会以“项目”的形式来支持公共服务供给,同时也因为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的不佳而饱受诟病。开展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促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财政管理、推动治理效能转换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公共服务视角下,有效地提高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水平?”这一研究问题由此而提出。近年来,中国在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考察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运作现状和理论立场,结合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任务与方向,来寻求建立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策略优化路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分析框架的建构是本研究的基础。回顾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的公共管理学、经济学、财政政治学等多重理论渊源,可以发现,除了致力于建构实践工作中使用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框架标准,学界颇多聚焦于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应更加关注其政治性维度的探讨。财政政治学作为一种在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中共同演进的学科视角,核心内容在于认为研究财政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分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帕累托最优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基于对国家治理效能和政府合法性的分析,关注公平、公民偏好等问题,来阐释财政现象。由此,财政政治学将政治维度纳入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的理论阐述,成为本研究构建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基于财政政治学构建起以“公共价值理念”“PV-4E分析框架”和“实现机制”为核心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模型的核心内容“PV-4E分析框架”包括了“公共价值”“4E评价标准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等主要要素。其中,公共价值是判定绩效达成与否的重要依据,在框架设计中处于顶层设计地位,其外在的衡量标准可以表现为政府行为的回应性和公共性。“4E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效率、效果、公平”(4E)标准的指标体系设计。“多元主体参与”主要是指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要关注党委、人大、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度。基于所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按照“历史经验总结——运转现状描述——发现现实差距——寻找优化路径”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首先,研究通过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考察了其发展的历程与发展特征。一是结合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发展的历史,细化整个发展历程为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财政投资评审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二是基于2003年以来的中央层面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类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探索总结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实践方向。三是对中央和部分省市级财政部门中负责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工作机构的组建方式和职能文本进行分析,提炼其核心职能分为顶层设计、技术工具、绩效实践和成果利用等内涵。其次,研究通过对一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活动的案例研究,考察当前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过程。选择了 2017年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项目资金的财政绩效评价案例,结合对相关人员的“非标准化访谈”记录文本的理解,对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评价中的指标体系设计、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进行描述,最终对权责关系和关键环节予以总结。认为,一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绩效评价准备、制定评价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综合分析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整理底稿等六个主要环节。二是论述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多方参与者,主要包括党委、人大机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独立外部主体等,不同参与方由于其本身政治角色和职能定位特点而权责关系不同。三是财政绩效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是既注重协商,又要注重评价方法的选择等等。再次,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识别并分析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现实差距。在对收集的案例、政策文本、自填式调查问卷成果等相关文本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质性研究的思路,通过构建节点将分析资料的编码位置连接起来,使庞杂的文本资料纳入到“PV-4E”分析框架中予以分析,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范畴。从绩效评价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执行和绩效评价信息利用三个维度,总结基于“PV-4E”分析框架的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发现现阶段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表现为理念设计未聚焦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评价指标构建设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二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表现为目标管理粗放,难以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提供借鉴意义;信息意识缺乏,致使实务操作中信息化水平低下;指标关注不均衡,评价中对合规性指标关注较多;绩效评价机构建设不完善,市场导向缺失。三是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表现为绩效意识淡薄,信息需求动力未得到充分激发;绩效信息隐匿,信息缺乏公开度、透明度;绩效评价信息挖掘缺失,信息支撑作用难以彰显。最后,在现状运转描述和现实差距分析后,“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探讨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一方面,研究对美国绩效评价工具使用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其经验,寻找对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借鉴之处,主要包括:注重法治建设,寻找行政与法治平衡点以及注重多目标设置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回应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要求,从价值导向提升、技术性优化和绩效评价信息深度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在价值导向提升方面,提出要构建公共价值导向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理理念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理念。在技术操作优化方面,提出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指标设计、技术使用和执业质量。在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方面,提出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和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等等。总之,开展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十分有效的手段,是尝试用“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方法来实现对帕累托最优状态后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看到,当前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开展中,各个政府部门普遍聘请专家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却不符合税收正义的完全受益原则,因为公共支出的效应应该由承担税负的民众而不是专家在密闭空间中来衡量。由此,要发展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让民众来发挥民意表达和参与预算决策的作用,才是符合财政政治学理念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治本之策。从逐步关注政府职能到“治本之策”的发展,其间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工具——价值”双重属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要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提升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性作用,而这也是财政政治学理论指导下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优化路径选择。

窦玉珅[3](2019)在《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昭示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必然到来。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公示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96%,60岁以上老人占比甚至突破了10%,至此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截至2018年末,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增长至2.49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9%,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伴随着人类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平均寿命的整体延长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更加多变,全社会小型化家庭、空巢化家庭日益普遍,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人口不断增多,机构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逐步兴起并迅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项目后评价方式对该类项目的研究越来越受欢迎。本文以项目的后评价分析理论为研究基础,依托项目管理、社会管理等各相关学科的现有理论成果,综合运用等逻辑框架法、比较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成功度评价法、社会调查法等项目后评价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尝试对JF养老护理院项目进行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项目经济后评价、项目社会后评价、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项目综合后评价,最终得出项目实施成功的结论,并基于研究成果为项目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提出意见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运用项目后评价的现有基础理论,尤其是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充分把握养老服务项目的特点,创新性结合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完整的养老服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析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进行验证,促使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为今后业界同类项目的后评价分析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肖小花[4](2019)在《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1)(以下称《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初步建立起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对我国公共部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规范》出台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仅仅是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在其评价体系方面并未作详细具体规定;另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内部控制评价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落实的重要手段。同时,习近平(2019)再次强调政府、金融、国企等各行各业都要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完善创新风险防控机制。(2)此外,《规范》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明确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预防腐败成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使国家权力、承担社会职能的重要组织,其运行关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更是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缺陷并做出改进,从而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在不断强化反腐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治理腐败体系下的重要制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预防腐败研究的文献,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层面、公权力防腐控制要点等,为从预防腐败视角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当前不断升级的反腐反贪高压态势提供新的治理贪腐的思路。然后,本文通过多层面、多要素从预防腐败角度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文章以S县税务局为例,对掌握国家财产、拥有行政权力的执法机关进行研究,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行政事务层面着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对现行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挖掘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腐败风险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将抽象的内部控制、预防腐败理论借用案例具象化,由点及面,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我国打造更加廉洁、更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腐败预防的研究,从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腐败预防理论的角度阐释对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动因,从而完善腐败预防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腐败预防角度下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频发内控失效、贪腐等现象的理论研究。二是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三个层面入手,将行政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预防腐败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评价指标,构建腐败预防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其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塑造高效廉洁政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结合S县税务局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提出腐败预防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升的路径与方法,对基层行政机关预防腐败、防范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南楠[5](2018)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承担着统筹安排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的重要功能,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城市绿地被其他类型的建设行为侵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不佳,影响城市绿地发挥生态和服务功能。而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是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改善规划实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质性研究法、深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四种方法,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情况和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对城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等方面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并对城市绿地未成功实施的典型案例进行回溯性分析,综合提出研究结论。论文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是一个以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实施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实施内容,有关制度和实施运作机制为实施方式的体系。论文从“一致性”评估思路出发,总结提出法律法规体系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基础性要求,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分类、内容要求特征、表达形式特征和强制性特征。从“执行力”评估思路出发,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过程维度分析,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式归纳为三项核心制度和四个实施运作机制,总结了完备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四种基本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是是基于规划对比和实施过程分析等基本方式,对已经实施一段时间或实施期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等方面内容开展的评估评价工作,目的是通过评估查找问题和不足,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最终推进规划实施、实现规划目标。其基本理论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价值选择、目标、任务、原则、对象、内容、指标和评估途径等内容。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即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论文提出以“建设管控状况”(结果评估)和“实施制度机制”(过程评估)为基础性评估对象:其中,建设管控状况评估以“目标—方案一致性”为评估内容,按照性质、数量、结构、位置、边界五种类型进行评估;实施制度机制评估以完备性、合法性、有效性、公正性为评估内容,并针对以上内容提出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途径。此外,本论文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策略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组织策略建议。本论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体系的论述,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和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对于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的系统性构建,具有创新性;同时,研究也为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制度,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提供了借鉴参考。

洪春蓉[6](2017)在《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L市农民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自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农业现代化和特色乡镇建设已成为发展的新需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国家对这一工作的关注与日俱增。为了促进新时期农民向新型职业化农民转型,各地农民的再教育和再培训规模不断扩大,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培育趋势已成为新常态。其中L市农民学院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政府和社会支持下探索农民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经过多年努力,L市农民学院打造了“三农教育”的区域特色和优势,在省内乃至国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本研究以L市新型农民学院为例,在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系统论等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质量保障主客体影响因素,一方面通过开展L市农民学院实地调查,对L市农民学院质量保障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为L市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提供经验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资料文献统计与汇总的方法,从理论层面对L市农民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解构和分析。研究主要由六部分组成:一、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了解学院办学到质量保障的基本工作情况,基于调研资料分析了当前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基本情况和已有质量保障措施与不足;二、根据农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成果,依据主体、客体、基础理论三因素,进行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影响因素的分析;三、在内外部保障体系的分类指导下,就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展开探讨,形成基于目标保障、条件保障、过程保障、监督评价保障、管理保障、反馈保障的框架认识。进一步从教学内容、条件内容、政策环境探索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四、针对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从内外部保障条件出发,提出关于L市农民学院内外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几点思考;五、从思想意识重视、条件保障激活、教学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措施;六、从参与主体、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入手,探索多方参与、责权分工的新型农民学院质量监督系统。并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三方面入手,形成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全面评价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多元参与的外部监督评价体系。

卜方明[7](2018)在《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及改善研究 ——基于建筑企业立场》文中研究指明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绩效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研究如何进行建筑企业项目绩效评价,对于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乃至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目前研究较多的项目“后评价”对建筑企业项目评价的适用性分析入手,提出基于建筑企业立场的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通过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建立了一套以修正的平衡计分卡为框架的建筑业企业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包括4个维度和13个项目绩效指标以及每个绩效指标的测量方法,使得该项目绩效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行。其次,本文通过建立建设项目过程绩效指标的网络分析模型得到了建设项目过程绩效指标权重。最后,本文将物元分析法应用于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利用物元分析中的关联度函数进行评判,以定量的等级描述表示项目过程绩效结果。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结合正在实施阶段的CMGC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专家访谈确定了项目绩效指标的经典域、节域,通过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数据得到各指标的测量值,然后借助已建立的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物元分析模型对CMGC城市综合体项目进行了评价,并验证了物元分析法应用于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根据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结果,从四个维度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建设项目绩效改善机理分析,提出建设项目绩效改善途径,优化项目管理。最后对论文结论进行归纳,对论文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尹伟[8](2017)在《工程建设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研究 ——以青岛数媒中心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在经济新常态和建筑业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应更加注重自身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产业,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建筑行业员工整体素质与劳动生产率较低,所以国内建筑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建筑企业利润会被进一步压缩,而在国际市场更是缺乏竞争力。因为工程建设前期投入资金较多,资金的回收期比较长,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建筑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风险性更高,管理也更加复杂。所以建立一套高效可行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办法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些成效,但也还不够完善。本论文是在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和制造业产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内部操作流程及企业对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应用当前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和总结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平衡计分卡,建设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相关的理论,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施工企业视角的建设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体系,以具体的工程施工案例来进行验证,对出现的问题再加以完善,最终形成完整可行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工程建设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理论将企业战略逐级细化为各部门的具体目标,最终形成项目层面的平衡计分卡体系。明确工程绩效管理目标,合理的确定评价各个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才能够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有效。以在建工程青岛城市传媒广场项目为例,进行期中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通过数据信息采集、模型评价和结果反馈分析,来促进项目管理绩效的不断完善。经过实际工程案例的验证,本论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适用性能基本满足施工企业进行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的要求,模型是可行的。论文研究的建设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工程本文研究的平衡计分卡期中绩效评价体系不是一个适用于属于施工企业的绩效评价模板。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现状、战略规划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设计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平衡计分卡;一个企业在制定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体系时,也应根据承建项目的类型、规模进行符合项目特点的个性化定制。

袁宏川[9](2011)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与分析 ——以三峡工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凝结了无数中国人心血和智慧的跨世纪宏伟工程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食粮。三峡工程合同管理,以其规范的运作、严格的管理和难以替代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安置的顺利进行,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新形势下国家投资兴建大型工程项目发挥监督管理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有力促进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环境的特殊性,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以合同管理为标志的建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就是促使建筑市场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有力工具,它从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或招投标)阶段开始,历经工程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等各个阶段以及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承包商、勘察设计、监理咨询、银行、保险、交通运输、卫生检疫、政府部门甚至于群众个人等各个主体的工作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协调、指挥、处理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中出现的重大经济、技术问题,调解、仲裁各种纠纷,化解矛盾,提高效率,是提高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推手。本文通过对众多三峡工程合同管理文件内容的分析,从合同管理组织的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方面入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独创性研究和探索:1.借鉴、融合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和项目评价的有关思想、理论和方法,在广泛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把绩效评价方法首次运用于考核和评价三峡工程合同管理效果的实践,扩展和延伸了绩效评价的应用范围;2.建立了三峡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实用的绩效评价模型,对三峡工程众多合同管理文件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取得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三峡后续工程建设和其它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3.提出了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最高目标和现阶段的操作思路,并付诸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实践,为下一步建立更大范围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系统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4.制定、增加、修改、补充和完善了部分合同范本的条款,使之更适合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改变了我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主要参照和沿用国外示范文本的做法;5.从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高度对三峡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罗文斌[10](2011)在《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相对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快速城市化”等热门学术流行语,“土地整理”被提及的相对较少,但实质上“土地整理”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以及“快速城市化”关系紧密。近10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持续加速、耕地保护的日益严峻和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土地整理不仅成为保护耕地资源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为协调“快速城市化”和“耕地资源保护”矛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据统计,2003--2007年,中国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约106246个,项目总规模约312.83万公顷,补充耕地数约为129.94万公顷,年均项目投资总额达134亿元,土地整理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随着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日渐深入,绩效问题逐渐暴露。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监管体制尚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地带。回顾中国土地整理的10年历程,其总体概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绩效?如何去定量测度其绩效水平?绩效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更好地改善绩效?这些都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展开了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分别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基本概念、绩效评价方法、绩效影响因素以及绩效改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旨在建立一套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该研究有利于奠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整体上把握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况、改善和提高中国土地整理项目整体绩效水平、进一步发挥土地整理的“三农”效益,促进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全面解读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明确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基本概念,深入阐释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价值目标以及评价价值取向,并从基本概念、指标体系、方法模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提出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双层双视角”绩效评价分析框架;接着,对中国近年来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背景、总体特征和空间分布概况进行归纳分析,为全文做实践铺垫;然后,分别选择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政府与农户视角对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展开实证研究,并探究绩效的影响机理和因素;最后,结合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情景和实证研究结果,探讨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改善策略和政策建议。论文的可能创新点在于:(1)在考虑到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研究复杂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双层双视角”绩效评价分析框架,以更好地切合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现实环境,为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开创新思路。(2)综观国内外的土地整理研究进展,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并未真正开展。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概念内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绩效影响机理和因素以及绩效改善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拓展土地整理研究的范围。(3)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将土地整理项目“消费者”—农户满意度主观评价引入进来,拓宽了土地整理项目评价思路。针对不同的研究层面和研究视角,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分别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P-S-R”评价指标体系、“流程逻辑”评价指标体系和“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上,分别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物元评价模型、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和CSI评价模型;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上,分别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回归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二、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呼唤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变革
        (二)本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审核评估标准进行价值取向分析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启示意义
        (四)个人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学
        (二)审核评估标准
        (三)价值
        (四)评价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反思
    二、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反思
    三、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二)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三)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四)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五)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第二章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形成的“在其所在”
        (一)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诗篇激发了怀特海的灵感
        (二)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科学割裂的历史背景
        (三)怀特海对新康德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的诠释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主体性的价值
        (二)价值的三重图式:自我、他者及整体的关系
        (三)价值的多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
        (四)评价理论: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局限
第三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历史与文本分析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准备(1985-1990年)
        (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试点和探索(1990-2001年)
        (三)开展水平评估标准的阶段(2002-2008年)
        (四)依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审核评估标准(2009年-至今)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文本分析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特点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词频及编码分析
        (三)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的价值关系分析
第四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程序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二)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三)审核评估标准需求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四)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五)调查内容的关系机制分析
    五、调查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部分讨论
        (二)相关分析讨论
        (三)结构方程模型讨论
第五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
        (一)学生与教师主体的缺位
        (二)审核评估标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
        (三)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矛盾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分割
        (一)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
        (二)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
        (三)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
第六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
    一、正确定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选择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
    二、确定本科教学审核标准的价值追求
        (一)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
        (二)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
        (三)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
    三、处理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冲突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
    四、实现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的价值融合
        (一)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三)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结论
    一、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研究的总结
    二、对未来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
    附录2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
    附录3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
    附录4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
    附录5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协议
    附录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提纲
    附录7 国家及各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8 抽样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9 访谈情况记录表
    附录10 文本及调查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以顾客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观念的风靡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背景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剧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紧迫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进展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的主题和观点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框架
        二、论文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渊源
        一、政府治理基础理论
        二、经济学理论渊源
        三、财政政治学解释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一、现实依据
        二、理论依据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PV-4E”分析框架要素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实现机制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构成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模型的内涵分析
        一、理论内涵
        二、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历史进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收支平衡考核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的财政项目投资评审阶段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试点阶段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
    第二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特征
        一、政策文本的数据选择
        二、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政策发文特征
        三、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推进内容
    第三节 中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的职能特征
        一、绩效评价中财政部门作用描述的必要性
        二、省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管理机构组建方式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机构核心职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基于S省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第一节 案例选择缘由及概况
        一、项目选择缘由
        二、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中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构建原则
        二、指标设计
        三、指标效度与信度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执行过程
        一、评价流程
        二、评价方法
        三、现场评价的实施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评估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赋分和评等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反馈
    第五节 权责关系与关键环节: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程序设计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权责关系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基于“PV-4E”框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治理中的“PV-4E”框架分析路径
        一、“PV-4E”框架的分析价值
        二、“PV-4E”框架的分析路径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
        一、研究设计与文本选择
        二、文本情况简述
        三、数据分析过程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分析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有待深化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操作过程科学性欠佳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利用度有待提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它山之石: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操作经验
        一、美国绩效评价的主要工具及其特征
        二、美国绩效评价工具的治理经验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启示
    第二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提升
        一、价值导向提升原则
        二、面向新时代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价值理念深化路径
    第三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优化
        一、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选择
        二、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
        三、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技术性操作
        四、优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执业质量
    第四节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深度利用
        一、创新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利用机制
        二、丰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向提升治理效能的转换渠道
        三、强化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利用的文化氛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
        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发展进程
        三、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运作
        四、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现实差距
        五、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
    第二节 展望
附录一: 论文中所用的表格
附录二: 论文中所用的图示
附录三: 非标准化访谈提纲要点
附录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信息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y位论文y阅及答p情况表

(3)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当前国内机构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1 项目后评价涵义及意义
        2.1.1 项目后评价基本含义
        2.1.2 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来源
        2.1.3 项目后评价必要性和重要性
    2.2 项目后评价内容及特点
        2.2.1 项目后评价内容
        2.2.2 项目后评价特点
    2.3 项目后评价方法及程序
        2.3.1 项目后评价方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项目后评价程序
3 JF养老护理院项目概况
    3.1 项目建设背景概述
        3.1.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3.1.2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3.1.3 当地老年人社会福利化现状
    3.2 项目建设概况
        3.2.1 项目建设时间及地点
        3.2.2 项目建设规模
        3.2.3 项目建设内容
    3.3 项目设计方案
        3.3.1 项目设计思想及原则
        3.3.2 项目总体设计
4 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4.2 项目后评价指标构建思路
    4.3 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确定
        4.3.1 项目后评价指标内容选定标准
        4.3.2 建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4.3.3 确立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
5 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分析
    5.1 JF养老护理院建设过程后评价
        5.1.1 项目前期工作评价
        5.1.2 项目建设实施评价
        5.1.3 项目验收情况与评价
    5.2 项目经济后评价
        5.2.1 项目财务报表分析
        5.2.2 盈利能力评价
    5.3 项目影响后评价
        5.3.1 项目互适性分析
        5.3.2 社会影响分析
    5.4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5.4.1 持续发展外部因素评价
        5.4.2 持续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5.5 综合后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腐败
        2.1.2 行政事业单位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2.1 国外文献述评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腐败预防研究的文献述评
        2.3.1 国外文献述评
        2.3.2 国内文献述评
    2.4 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2.4.1 国外文献述评
        2.4.2 国内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腐败预防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行政管理理论
        3.1.2 内部控制理论
        3.1.3 腐败预防理论
    3.2 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框架
        3.2.1 评价目标
        3.2.2 评价体系
        3.2.3 评价标准
        3.2.4 评价方法
    3.3 腐败预防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4.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4.1.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现状
        4.1.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现状
    4.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4.2.1 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维度分析
        4.2.3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体系的指标分析
    4.3 问卷调查设计思路及过程
    4.4 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过程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价值
        4.4.3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腐败预防视角下S县税务局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5.1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1.1 完善组织体系
        5.1.2 提升风险意识
        5.1.3 重视内部审计
        5.1.4 强化人事管理
    5.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议
        5.2.1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
        5.2.2 加强支出管理控制
        5.2.3 加强采购过程控制
        5.2.4 加强资产保护控制
    5.3 行政事务层面风险控制建议
        5.3.1 加强依法行政管理
        5.3.2 强化合理执法控制
        5.3.3 切实落实执法责任
    5.4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单位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2 业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1.3 行政事务层面评价结果分析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一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二
后记
致谢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1.1.2 规划认知发展的拉力
        1.1.3 解决实施问题的推力
    1.2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有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综述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有关概念
        2.1.1 基础概念
        2.1.2 核心概念
        2.1.3 其他相关概念
    2.2 国外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2.2.1 主要理论
        2.2.2 实践案例
        2.2.3 主要特点
    2.3 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研究综述
        2.3.1 发展历程
        2.3.2 研究领域
        2.3.3 研究对象
        2.3.4 主要方法
        2.3.5 主要问题
    2.4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进展
        2.4.1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实施评估
        2.4.2 对绿地相关规划的实施评估
        2.4.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上一版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
    2.5 现代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综述
        2.5.1 不确定性理论
        2.5.2 程序规划理论
        2.5.3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
    2.6 公共政策有关理论综述
        2.6.1 公共政策概念、构成要素和政策模型
        2.6.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2.6.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2.6.4 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
    2.7 本章小结
3 “一致性”思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3.1 “一致性”评估的前提条件
    3.2 法律法规要求分析
        3.2.1 法律法规的基本体系
        3.2.2 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3.3 规划空间层次分析
        3.3.1 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层次
        3.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层次
    3.4 规划内容构成和内容要求分析
        3.4.1 总则类内容
        3.4.2 布局类内容
        3.4.3 用地类内容
        3.4.4 生态类内容
        3.4.5 保障类内容
        3.4.6 内容要求特征
    3.5 规划表达方式分析
        3.5.1 形式特征分析
        3.5.2 强制性特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执行力”思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管控过程分析
    4.1 核心管理制度
        4.1.1 城市绿线制度
        4.1.2 绿色图章制度
        4.1.3 生态控制线制度
    4.2 实施运作机制
        4.2.1 规划制定机制
        4.2.2 计划落实机制
        4.2.3 项目管控机制
        4.2.4 实施监督机制
    4.3 制度机制的基本属性
        4.3.1 完备性
        4.3.2 合法性
        4.3.3 有效性
        4.3.4 公正性
    4.4 制度机制的典型问题
        4.4.1 完备性问题
        4.4.2 合法性问题
        4.4.3 有效性问题
        4.4.4 公正性问题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理论和方法
    5.1 价值选择
        5.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利益主体及价值取向
        5.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价值选择
    5.2 评估目标
        5.2.1 宏观目标
        5.2.2 微观目标
    5.3 主要任务
        5.3.1 评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
        5.3.2 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5.3.3 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建议
    5.4 评估原则
        5.4.1 系统性原则
        5.4.2 有限理性原则
        5.4.3 关键性聚敛原则
    5.5 评估对象
        5.5.1 选取建设管控状况和规划实施制度机制为评估对象
        5.5.2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对象
        5.5.3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对象
    5.6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的评估内容
        5.6.1 建设管控状况的评估内容
        5.6.2 评估内容的具体评估分类
        5.6.3 五种评估类型
    5.7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的评估内容
        5.7.1 实施制度机制的评估内容
        5.7.2 完备性评估
        5.7.3 合法性评估
        5.7.4 有效性评估
        5.7.5 公正性评估
        5.7.6 小结
    5.8 评估指标
        5.8.1 指标选取原则
        5.8.2 建设管控状况评估指标
        5.8.3 实施制度机制评估指标
    5.9 评估途径
        5.9.1 规划方案—实施影像对比分析
        5.9.2 行政管理过程资料研究
        5.9.3 规划对比分析
        5.9.4 访谈调研
        5.9.5 问卷调查
        5.9.6 实地勘查
    5.10 与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的衔接
    5.11 本章小结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建议
    6.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宏观发展策略
        6.1.1 发展理念论
        6.1.2 两大关系论
        6.1.3 实施方法论
    6.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策略
        6.2.1 提升规划编制理念
        6.2.2 完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6.2.3 优化规划成果表达
    6.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组织策略
        6.3.1 评估主体:“政府+第三方”
        6.3.2 评估程序:五个核心评估环节
        6.3.3 保障措施:法制、技术和机制保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余论
    7.1 结论
        7.1.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体系
        7.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框架
        7.1.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评估对象、内容和方法
        7.1.4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发展策略
    7.2 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7.2.1 创新点
        7.2.2 局限性
附录
    附录A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办法》编制初探
    附录B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
    附录C 论文研究的案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列表
    附录D 论文研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城市
    附录E 论文研究访谈人员列表和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L市农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
        2. 浙江省的农民培训计划的实施
        3. L市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研究的需要
    (二) 研究意义
        1. 有利于助推三农服务和L市农民学院办学质量的提升
        2. 有利于为其他农民学院质量保障提供经验借鉴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限定
        1. 核心概念界定
        2. 研究限定
    (五) 研究综述
        1. 农民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
        3. 文献述评
一、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和质量保障情况调查
    (一) L市新型农民学院基本情况
    (二) 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的具体举措
        1. 对比农民学院的发展目标确定办学质量高度
        2. 根据教育质量需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探索
        3. 着力构建有效的办学机制落实办学质量目标
    (三)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1. 注重条件保障,机制保障乏力
        2. 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估
        3. 注重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指标
二、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探索
    (一)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分析
        1. 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2. 质量保障体系的影响因素
    (二)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1. 质量保障体系的静态框架(因素构成)
        2. 质量保障体系的动态框架(反馈机制)
        3. 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要素表
    (三)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内容
        1. 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内容
        2. 质量保障体系的条件内容
        3. 质量保障体系的政策环境
三、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内部保障建设
        1. 强化质量保障意识鼓励多方参与
        2. 激活条件保障助力条件保障运行
        3. 推进教学改革促使过程保障有效运行
    (二) 完善多元参与的学院办学外部监督评价体系
        1. 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监督体系
        2. 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及改善研究 ——基于建筑企业立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2.1 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2.1.1 项目绩效评价概念
        2.1.2 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历史演变
    2.2 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2.3 过程绩效评价研究
        2.3.1 过程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2.3.2 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发展趋势
        2.3.3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框架的选择
    2.4 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2.4.1 绩效评价指标理论研究
        2.4.2 绩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比选
        2.4.3 网络分析法简介
        2.4.4 ANP的网络结构
        2.4.5 网络分析的优势度
    2.5 评价方法分析
        2.5.1 评价模型的选择
        2.5.2 物元分析法基本概念
第3章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修正的平衡记分卡绩效测量框架
    3.2 项目过程绩效指标设计
        3.2.1 项目过程绩效指标选取原则
        3.2.2 项目过程绩效指标分析
    3.3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测量方法设计
        3.3.1 项目过程绩效指标测量方法选取的原则
        3.3.2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指标测量方法选取程序
        3.3.3 项目绩效指标测量方法分析
    3.4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指标体系
第4章 建设项目过程性绩效指标权重
    4.1 网络分析算法的步骤
    4.2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指标网络分析模型
        4.2.1 建立元素和元素组
        4.2.2 建立评价指标间的依存和反馈关系
        4.2.3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4.3 数据处理
        4.3.1 调查问卷分析
        4.3.2 网络分析模型结算分析
第5章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物元模型分析
    5.1 物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5.1.1 经典域与节域物元
        5.1.2 关联函数及关联度计算
        5.1.3 过程绩效评价关联度的正规化处理
    5.2 设计建设项目过程绩效的物元评价模型
        5.2.1 建立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物元模型
        5.2.2 建立经典域与节域
    5.3 CMGC城市综合体项目过程绩效评价
        5.3.1 CMGC城市综合体项目背景
        5.3.2 建立建设项目过程绩效指标的经典域及节域
        5.3.3 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分析
第6章 建设项目绩效改善研究
    6.1 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1.1 财务维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1.2 业主维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1.3 工程项目管理维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1.4 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2 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对建设项目绩效改善机理分析
    6.3 建设项目绩效改善途径
        6.3.1 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6.3.2 提倡项目过程性评价及绩效改善文化
        6.3.3 建立基于过程绩效评价结果的奖励机制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8)工程建设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研究 ——以青岛数媒中心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于项目评价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关于绩效评价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3 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4 研究评述
第3章 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3.1 项目绩效评价
    3.2 项目期中绩效
    3.3 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与传统绩效评价的区别
    3.4 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3.4.1 目标管理理论
        3.4.2 关键绩效指标
        3.4.3 过程绩效评价理论
    3.5 平衡计分卡理论简介
第4章建设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4.1 平衡计分卡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与指标选择的依据
        4.1.1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4.1.2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选择的依据
    4.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施工企业项目绩效评价框架及关系
        4.2.1 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框架
        4.2.2 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框架维度关系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施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4.3.1 财务层面的绩效指标
        4.3.2 顾客绩效指标
        4.3.3 内部流程绩效指标
        4.3.4 学习与成长绩效指标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工程项目期中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4.4.1 财务层面绩效指标及权重确定
        4.4.2 顾客绩效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4.4.3 内部流程的绩效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4.4.4 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绩效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第5章 城市传媒广场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的实施
    5.1 项目简介
    5.2 工程项目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
        5.2.1 工程项目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的信息支持
        5.2.2 绩效评价指标值的处理
    5.3 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调整
        5.3.1 根据期中绩效反馈进行持续性改进
        5.3.2 绩效正反馈的激励作用
第6章 总结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平衡计分卡期中绩效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9)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与分析 ——以三峡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特点分析
        1.2.1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与项目评价的关系
        1.2.2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与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关系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意义与作用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作用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点说明
2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1 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研究概述
        2.1.1 建设工程合同在我国法律上的沿袭定位
        2.1.2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主要内容分解
        2.1.3 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分析
        2.1.4 三峡移民工程合同实例
    2.2 绩效评价研究概述
        2.2.1 西方国家绩效评价的演变过程
        2.2.2 我国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2.2.3 绩效评价的发展趋势
3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的涵义及表现
    3.1 组织绩效管理
        3.1.1 组织绩效管理的作用
        3.1.2 组织绩效管理的目标
    3.2 合同管理绩效
        3.2.1 合同管理绩效目标
        3.2.2 合同管理绩效内容
    3.3 三峡工程合同管理变更与索赔实例
4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
    4.2 三峡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目标(或对象)
        4.2.2 指标体系
    4.3 指标权重
    4.4 评价指标体系举例
5 三峡(部分)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5.1 原始资料收集
        5.1.1 问卷调查
        5.1.2 抽样调查
        5.1.3 工程量量测法
        5.1.4 审阅复核法
        5.1.5 查询取证法
    5.2 原始资料处理
        5.2.1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2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5.3 绩效初评
    5.4 综合评价
        5.4.1 评价模型
        5.4.2 综合评价实例
    5.5 三峡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经验总结
6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分析与思考
    6.1 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分析
        6.1.1 评价结果分析
        6.1.2 评价主客体分析
        6.1.3 评价指标分析
        6.1.4 评价标准分析
        6.1.5 评价方法分析
    6.2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操作要点归纳
    6.3 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6.3.1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经济学思考
        6.3.2 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管理学思考
        6.3.3 对我国开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和主持参与的研究项目

(10)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索引
图索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1.1.2 土地整理社会作用的日益凸显
        1.1.3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进展
        2.1.1 国外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进展
        2.1.2 国内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进展
    2.2 公共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2.2.1 国内外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2.2.2 国内外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2.3 公共部门绩效"公众满意度"评价研究进展
    2.4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进展
    2.5 文献述评
3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解读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土地整理的概念界定
        3.1.2 土地整理项目的概念界定
        3.1.3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及评价的概念界定
    3.2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价值目标及其评价价值取向
        3.2.1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价值目标
        3.2.2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价值取向
    3.3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理论测算公式
    3.4 土地整理项目"双层双视角"绩效评价分析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概况
    4.1 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宏观背景
        4.1.1 耕地资源总量持续锐减
        4.1.2 人均耕地面积连年下降
        4.1.3 建设占用耕地问题突出
        4.1.4 社会发展矛盾亟需缓解
    4.2 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总体特征
        4.2.1 项目数量特征
        4.2.2 项目规模特征
        4.2.3 项目投资特征
        4.2.4 项目"增耕"特征
    4.3 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空间分布
    4.4 本章小结
5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宏观层面
    5.1 引言
    5.2 P-S-R绩效概念模型
        5.2.1 P-S-R绩效概念模型
        5.2.2 P-S-R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3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5.4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5.4.1 数据标准化及指标权重
        5.4.2 评价方法及其匹配性分析
        5.4.3 评价模型构建
    5.5 评价结果及影响机理分析
        5.5.1 评价结果及绩效特征分析
        5.5.2 影响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政府视角
    6.1 引言
    6.2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框架
        6.2.1 公共绩效评价框架分析
        6.2.2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流程逻辑"评价框架
        6.2.3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6.3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6.4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4.1 评价方法及特点
        6.4.2 物元模型构建
    6.5 实证结果分析
        6.5.1 评价结果分析
        6.5.2 影响因素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农户视角
    7.1 引言
    7.2 调查设计、变量选择及数据准备
        7.2.1 调查设计
        7.2.2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7.2.3 数据准备
    7.3 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
        7.3.1 CSI评价法
        7.3.2 Probit模型构建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评价结果及差异分析
        7.4.2 影响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改善策略与政策建议
    8.1 制度安排
    8.2 管理建设
    8.3 具体措施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点
    9.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四、对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D].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2]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安百杰. 山东大学, 2020(01)
  • [3]JF养老护理院项目后评价研究[D]. 窦玉珅.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4]腐败预防视角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S县税务局为例[D]. 肖小花.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的理论和方法[D]. 南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L市农民学院为例[D]. 洪春蓉.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3)
  • [7]建设项目过程绩效评价及改善研究 ——基于建筑企业立场[D]. 卜方明.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8]工程建设项目期中绩效评价研究 ——以青岛数媒中心项目为例[D]. 尹伟. 青岛理工大学, 2017(01)
  • [9]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绩效评价与分析 ——以三峡工程为例[D]. 袁宏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1)
  • [10]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 罗文斌. 浙江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