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特点

重新认识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对高师美术教育特征的再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何柳丹[1](2020)在《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知识、经济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全面贯彻美术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美术学科素养与能力培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不断探寻符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和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将参与式教学法贯彻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本文以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师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了解参与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对应用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得知,将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是可行的,实践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有利于综合能力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参照所拥有的一些信息讲解参与式教学法的探讨背景与研究意义,开展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中分析了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学生方面和老师方面的调研来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实施的必要性和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策略,主要是对参与式教学法的认识、如何有效利用参与式教学法,如何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来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管理和评价。第四章主要是对于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实践和反思,怎样选择合适的学习主题,课题创设情境以及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和科学评价教学活动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第五章结论,通过实践教学得知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取得比较明显的结果,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学习热情和学科素养有显着提高。

王媛媛[2](2020)在《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文中研究说明随国力强盛,时代发展,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美育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舞蹈而言,对其教育岗位,以及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舞蹈教育的首要任务落实为人才培养,放眼所及,舞蹈艺术教育将因国家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而产生人才培养观念的飞速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优质舞蹈教育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广阔的学术知识、道德观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并将目光投放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上,培养学生具有可创新能力与精神,以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能力,具有舞蹈文化观的教育人才。因此,打破固有传统教学模式,掌握系统舞蹈专业技能基础同时具备时代背景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通的综合素养,体现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具备人才多元化能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舞蹈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本人通过在师范类大学本科、研究生多年舞蹈学习与实践,发现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人才更需要注重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提升社会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书籍、网络、期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在前辈师长研究视角上,通过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我国专业舞蹈教育不同时代舞蹈人才培养趋势,进一步认识师范类舞蹈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现状。运用调查研究法梳理当下师范类舞蹈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探究分析新时代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本论文着重从以下四个章节论述:第一章通过比较研究法,客观分析我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舞蹈人才的培养趋势。梳理回顾舞蹈教育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不同时代需求下舞蹈人才培养理念。第二章从社会需求视角认为高师舞蹈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更应将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能力作为首要目标,本章对多元化能力进行概述,分析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内涵和作用。第三章注重人才培养的宽口径,从高师舞蹈生源条件、职业追求、专业素养方面分析舞蹈人才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论述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第四章拓宽高师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从丰富传统教学内容、具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应具备多元化的素质与能力,论证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能力培养要打破以往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新观念、新思路。对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多元综合,重视多元化能力学习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追求,为提高师范舞蹈人才社会核心就业竞争力,推动未来高师舞蹈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

梁翠翠[3](2020)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 ——以瑞吉欧方案课程的教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正逐步推进,社会和家长都给予很高的期待,幼儿园为了自身发展纷纷引进国外课程打造园所特色,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充分支持和提高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园本教研是一种新型教研机制,具有自下而上的优点,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教育现场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挑战,更新其内在观念、改善其外在行为,并能够促进教师进化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水平的研究者。因此,积极关注幼儿园园本教研开展的现实状况,努力探索园本教研开展的方式和经验,对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改善课程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行动研究的范式下,采用实物分析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探讨开展瑞吉欧方案课程过程中的园本教研,以洛阳市A幼儿园为主体和对象,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交谈、斟酌设计、规划方案、反思调整,开展具体的行动研究历程。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学习型教研和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转变观念。通过多次的培训和专业交流,以及教育现场的活动观摩,和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教师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增强了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认同和理解,优化了教学现场中的关系建立和互动,教师在学习和反思中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第二,教学型教研和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了自主设计课程和实施课程的品质,助力教师逐步完成了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研究者多重身份的转变。

何晛含[4](2020)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始于晚清新式学堂,而美术教育的出现也联系着中小学堂图画课教师的特定需求。民国初期,随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高等美术教育借由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建构,并逐渐形成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这两种模式。在此前提下,本论文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现实—历史结构框架中,基于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当今世界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切入点,探究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脉络、现实状况,以及重要的现象、背景、成因和影响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艺术”这一概念经由美术学院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授和艺术史叙述被不断定义和经典化,而“艺术”的“边界”也在历史进程中频频变动。本文第一章将通过对于艺术、艺术教育、美术学院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讨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现场中如何想象与实践美术教育。本文第二章将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美术教育放置在晚清以来的百年历史脉络中考察,试图梳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和美术教育之间如何进行互动与构建。这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历史逻辑、理论来源和话语支撑。本文第三章则结合具体样本论述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学院这两种美术教育体系的突出特征、目标诉求、现实价值、问题局限。最后基于两种美术教育模式的现状,着重反思未来中国美术教育新的可能性,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美术教育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为典型的“实验”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未来的想象与实践。在当下,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学院这两种美术教育模式都需要思考如何在“宽厚的大学教育”与当代艺术现场之间充分实践符合自身属性定位的美术教育。相关从业者、参与者首先要充分厘清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工作者这两种身份角色的区别、产生背景、联系性。而在美术教育借由大学制度进行建构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美术教育自身所包含的独特性、整体性、流动性,继而进一步推动美术教育形成更符合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演变轨迹。

柴佳[5](2020)在《DBAE教育思想对高师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以长治学院师范分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基础美术教育逐渐升温,从培养师资力量的高师院校到各地中小学校都在持续加大软硬件的投入。然而一些长久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师范类美术院校的美术与师范双重身份的平衡问题。这反映在美术课程上就出现了该如何设置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的课程比例及其内容,进而它还会影响学校和学生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方向等一系列的问题。师范院校在美术理论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参照DBAE有关的美术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许丽[6](2020)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培养青少年美育方面,美术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可以让青少年去感受到美的存在。在认识美的过程中评价美,甚至产生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课堂三者配合,三者步调协调一致、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课堂的环境,让学生更专注、更积极的学习,用现代的课堂设计取代原有的传统模式。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热门概念,笔者对国内外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又经过对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大多数中学走访调研,同时结合自身从事一线美术教学的教育背景,希望对改善初中美术教学问题提出新的改进策略,切实把核心素养作为切入点,寻找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的关键问题,采取积极的改建措施,实现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化应用。本课题将围绕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初中美术实施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全面的分析了当前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并对影响该地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问题因素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强化核心素养认知;巧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与习惯;项目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主题教育,形成以单元为模块的教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对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概念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进行概述。第三部分,对乌鲁木齐市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来揭示课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总结。第五部分,根据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崔雯[7](2019)在《艾斯纳“本质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蕴意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儿童发展阶段,美术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总结等方法进行分析与归纳,旨在介绍和研究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艾略特·W·艾斯纳以科目为中心的本质论思想,强调提升学生创作作品、阅读以及对作品的批评能力,以期培养儿童掌握美术教育的历史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力求使儿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的相互转化、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同步发展。并为构建严谨的课程结构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儿童美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建议。本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主要分成四个部分阐述艾斯纳“以科目为中心”的本质论思想。第一部分探讨了艾斯纳“本质论”教育思想的渊源。通过分析当时在美国社会变动影响美国教育界下,这使得当时以“工具论”的教育思想逐渐向“本质论”的思想转移。艾斯纳通过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思想以及巴肯的科目中心论两人思想的解析,完善其“本质论”的美术教育思想。第二部分从其着作抽丝剥茧,通过儿童美术价值观、课程论、教学论三个理论部分及其中存在的缺点对艾斯纳“本质论”教育思想蕴意进行解读。旨在用辩证的视角正确理解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给我国美术教育以警示,避免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改革进程中走错道路。第三部分论述艾斯纳“本质论”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借鉴。首先,分析我国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其次说明我国在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中儿童美术价值观、课程论、教学论三个方面得到的启示,最后,分析艾斯纳教育思想的弱点,阐述其思想当中的缺点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介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必然性的背景下,简述了艾斯纳“本质论”教育思想对促进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其教育思想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扩大我国多元化的儿童美术课程的可能性。为我国进行儿童美术教育以此为基础建构以美术此学科为中心,全面综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的美术课程体系有积极地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儿童美术的学术信息涌入,加之现实中儿童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中国学者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全面关注。借鉴艾斯纳“本质论”的优秀美术教育思想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情况,不断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让我国在推进儿童美术教育时避免走弯路。

张怡恬静[8](2019)在《模糊理论在高师琵琶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糊理论揭示了人类一味追求精确的认识误区,减少了人类对于模糊性事物的偏见。它从模糊性现象出发,将传统人类认识中的二值思维逻辑引向多值思维逻辑,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思维模式。琵琶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模糊性现象,决定了它理应被置于模糊理论的观照之中,对它的研究与使用将会给高师琵琶教学改革带来拨云睹日般的效果。本论文以探索如何运用模糊理论来指导高师琵琶教学为目标,通过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及定性分析、调查法等研究方式,结合了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理论和思维视角,借鉴其他学科运用模糊理论取得的成功经验,针对高师琵琶教学的现状,论述并探讨了在琵琶教学中运用模糊理论的可行性、实施策略及价值。全文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介绍了模糊理论及其相关概论,并以此探析了模糊理论运用于高师琵琶教学的意蕴;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量性的数据,并对当下高师琵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质性分析;第三部分为模糊理论运用于高师琵琶教学的实施依据。分别从主、客两个角度对琵琶教学中存在的模糊性加以阐述,进而得以论证模糊理论适用于高师琵琶教学。其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具有的模糊性思维,和其认知过程、再现作品时体现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得以指导琵琶教学的主观条件,而作为学习客体的音乐艺术存在的大量模糊性信息,及琵琶音乐技法、记谱符号具有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得以适用于琵琶教学的客观因素。第四部为模糊理论在高师琵琶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也是文章的重点。主要从教学理念、实施方法、教学评价、实施原则、价值分析五个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弥补精确化课堂、线性课堂所带来的学生情感、体验、创造思维等方面的缺失,以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提高高师琵琶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师琵琶教学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郑晨[9](2019)在《学科理解视角下的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各国对于“教师教育培养”的逐步关注,到八十年代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新讨论,再到二十一世纪初始对于“卓越教师计划”的广泛实施,“教师教育标准化”、“教师教育大学化”已然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教师培养具备高质量、高要求的共识。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给教育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师资格考核的重新调整,令教师的学科素养问题暴露在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而学科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科理解的土壤,更离不开学科实践的磨砺。对于教师教育来说,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和行动依托。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设置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保证。为了保障师范院校学生领会学科思想,深化学科理解,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范教育整体课程结构,尤其要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贯穿学科思想,加深师范院校学生对于学科体系的理解,使学科理解中的学科知识理解成为促进和发展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载体,引领教师更快地实现专业化成长。论文中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界定了学科理解、数学教师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三个基本概念,厘清了学科理解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重点解释了学科理解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展现了数学教师培养对学科理解的现实诉求。(第一章和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较为系统地对三种类型师范院校在读大三数学师范生进行了学科理解现状的实证调研,结果表明数学师范生对于学科性质的理解要好于对学科功能的理解,对于学科体系(学科知识)理解的认识程度最差,从整体来看,数学师范生基本具有较好的学科观念,但对学科体系的认知并不充分,在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中,对学科知识的需求表现突出。因此,研究继续调查了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理解的现状。从师范生的作答表现可以发现,数学师范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看法较为单一,仅能够从学习的课程中提取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对中小学学科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概念记忆、解题方法总结、性质描述等方面,而且从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来看,遗忘是影响各类型数学师范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反映出测试题目在学习过程中“看见过”“出现过”,但是仍然不会作答,说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基础性知识掌握不牢固,难以建立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贯通性认识和理解,无法认识到大学数学专业课程内容对于实现学科功能的重要意义,这也说明了数学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具有阶段性特征。(第三章)在分析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学科理解认识以及学科知识理解状况以后,研究采用了比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从文本研究结果和实证研究结果共同证实,我国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在学科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共性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总结。目前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仍需重新衡量,应该考虑到学生学科水平的现状;各学科专业课程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师范性特征”并不明显;学科专业课程结构“重广度,缺深度”的弊端等问题。(第四章)最后,研究基于学科理解视角下数学教师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相关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探讨学科专业课程设计理念、实现学科专业课程功能的理论成果,对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初步建构。结果表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应立足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贯通性与关联性统一、学科性与实践性统一、规范性与独特性统一的原则;在学科专业课程的建构中加强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加深师范院校学科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对于学科知识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的认识;利用实践课程促进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科学衡量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增减”问题;避免教师资格考试压力异化学科课程的教学。最后构建出“注重学科理解”的学科专业课程样态,突显出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各类模块的结构与学分比例;在深化学科知识理解目标下学科专业课程的实施问题上,提出了保障学科专业课程“理论性”的同时,加强学科功能的实践性理解;重视学科专业课程相关学习资源的开发,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内涵文化及课程主线的建设,成为推进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认识发展的价值引导。本文认为,学科理解视角下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当前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学科理解”以及“数学教师教育对学科理解的根本诉求”,才能真正在职前数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实现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培养符合数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教师专业性的“贯通型”实践者。

谭辕[10](2019)在《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美声(bel canto)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算是舶来品。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美声在中、美各自的土壤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在声乐教育领域,也诞生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本文将以中、美声乐教育文献为基础,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探索与比较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理论架构,以期指出两者之间的瑕疵与不足,并提出建议。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构成。第一章是对两国的样本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第二章分别对中、美两国各自的热点领域进行的探析并作出评论;第三章将对两国声乐研究文献进行横向比较,讨论其异同。同时从呼吸、共鸣、声区三个层面对两国发声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与评析;第四章将从中国声乐工作者的角度讨论声乐学科建设的框架以及遇到的问题。同时以美国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例,讨论这一课程对于中国声乐学科课程建设的意义。

二、对高师美术教育特征的再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师美术教育特征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参与式教学法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
第二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研
        一、学生方面现状调研
        二、教师方面现状调研
    第二节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
        一、参与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运用实施的可行性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运用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的策略
    第一节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理念与内容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理念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管理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第四章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的实践
        一、选择合适的学习主题
        二、设置课题创设情境
        三、开展有效学习活动
        四、科学评价教学活动
    第二节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掌握
        二、教学课堂的塑造
        三、教学时间的控制
        四、教学实力的提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L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二、不同时代舞蹈人才培养趋势
    (一)建国初期舞蹈专业教育形成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舞蹈人才培养理念
    (三)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观的展望
三、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内涵和作用
    (一)多元化能力概述
    (二)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内涵
    (三)培养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的作用
四、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可行性分析
    (一)高师舞蹈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五、优化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途径
    (一)拓宽舞蹈教育理念,丰富传统教学内容
    (二)围绕新时代社会需求,具化人才培养目标
    (三)优化高师舞蹈专业课程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 ——以瑞吉欧方案课程的教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者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需要
        1.1.2 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1.1.3 园本教研是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互动平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3.1 园本教研的相关研究
        1.3.2 瑞吉欧方案课程的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教研
        1.4.2 园本教研
        1.4.3 瑞吉欧课程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实物分析法
        2.4.2 观察法
        2.4.3 访谈法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2.5.1 情境学习理论
        2.5.2 反思性实践理论
        2.5.3 教师即研究者
    2.6 研究开展的步骤
        2.6.1 发现瑞吉欧课程的园本教研中的问题
        2.6.2 设计行动研究思路
第三章 第一阶段行动研究
    3.1 界定问题和规划行动方案
        3.1.1 带着问题走出去
        3.1.2 学以致用做规划方案
    3.2 活动实施
        3.2.1 完善教研组织机构保障
        3.2.2 及时转化培训,学习教育体系理念
        3.2.3 开展读书会活动
        3.2.4 课题教研,锻炼培训学习的成果
        3.2.5 集体研讨:我眼中的幼儿是什么样子
    3.3 活动反思
        3.3.1 改善园本教研,更新教学理念,带来新的活力
        3.3.2 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第四章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4.1 再认识问题并规划行动方案
        4.1.1 邀请专家走进来,带着问题去交流
        4.1.2 启发之后再规划行动方案
    4.2 活动实施
        4.2.1 方案的发起和准备阶段:组织教研,反复研讨,编制主题网络
        4.2.2 方案制作阶段:围绕教学教研,深入班级探究
        4.2.3 校企合作:促进教研中的专业引领
        4.2.4 结束阶段:加强教师系统的自我反思
    4.3 活动反思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1 对教师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目的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艺术、美术教育和美术学院
    第一节 艺术的概念及边界
    第二节 艺术教育和美术学院
第二章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点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
    第二节 师范美术院校的成立
    第三节 专业美术院校的成立
第三章 日、欧美术教育和艺术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日本美术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欧美美术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
    第四节 两种美术教育理念和模式
        一、古典范式和现代理念的并存
        二、人文综合培养与现代专业分化
第四章 师范院校和专业学院的美术教育异同比较
    第一节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理念
        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方法
    第二节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第三节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生美术教育
    第四节 专业学院美术教育的独特理念和目的
    第五节 专业学院和师范学院的构成比较
第五章 师范学院和专业学院两种教育模式的反思和预想
    第一节 人文综合素养的视野
    第二节 专业技能的深度训练
    第三节 美育人材的全面培养
    第四节 兼容并包的教育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DBAE教育思想对高师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以长治学院师范分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设置问题提出及其背景
二、DBAE教育思想简述
三、对小教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的再认识
    (一)关于美术史课程
    (二)关于美学和美术批评课程
    (三)在美术专业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系上
    (四)借鉴“工具论”,全面认知,重点发展
    (五)艺术节与美育问题
四、师范院校的“双师型”模式及其弊端
五、结语

(6)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及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重点
        1.4.3 研究方法
2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概述
    2.1 核心素养概念
    2.2 核心素养特性
    2.3 美术核心素养
3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3.1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课程情况调查
        3.1.1 基础情况
        3.1.2 美术课程实施情况
        3.1.3 调查结果
    3.2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师资情况调查
    3.3 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开展概况
        3.3.1 开课情况
        3.3.2 学生美术用具调查结果
        3.3.3 中学美术学科学习状况
        3.3.4 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上的使用情况
        3.3.5 美术专用教室
        3.3.6 其他美术办学情况
        3.3.7 第二课堂情况
    3.4 教师访谈及课例分析
        3.4.1 教师对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实践存在较大疑惑
        3.4.2 课例分析
        3.4.3 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实践不足成因
4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4.1 强化核心素养认知
    4.2 巧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美术兴趣与习惯
    4.3 多元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4.3.1 课程目标的设计
        4.3.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3.3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4.3.4 师生学习方式的多元选择
    4.4 主题教育,形成以单元为模块的教学
        4.4.1 制定符合师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4.4.2 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4.5 完善的评价体系
        4.5.1 实施过程性评价
        4.5.2 借助期末测试评价
        4.5.3 结合数字化平台实施多元评价,反馈信息
        4.5.4 评价要与社会发展相符,具有实用性
        4.5.5 档案袋的评价
5 初中美术学科践行核心素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设计
    5.1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设计
    5.2 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5.3 《多彩的校园生活》单元内容为例的课程设计带来的教学启示
        5.3.1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5.3.2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5.3.3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感
        5.3.4 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5.3.5 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细节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艾斯纳“本质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蕴意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本质论”教育思想渊源
    2.1 艾斯纳“本质论”美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2 形成“本质论”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时代性
    2.3 “本质论”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力
第三章 艾斯纳“本质论”蕴意解读
    3.1 艾斯纳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观
    3.2 艾斯纳“本质论”美术教育课程论
    3.3 艾斯纳“本质论”美术教育教学论
    3.4 艾斯纳“本质论”中存在的弊端
第四章 艾斯纳“本质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4.1 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4.2 艾斯纳“本质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4.3 艾斯纳“本质论”对儿童美术教育中借鉴
第五章 艾斯纳“本质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应用意义
    5.1 树立正确的儿童美术教育观
    5.2 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改革及发展
    5.3 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多元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科研成果)

(8)模糊理论在高师琵琶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开阔研究新视野
        2、探索认知新方式
        3、反思琵琶教学现状,深化教学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
第一章 理论概述
    第一节 模糊理论
        一、模糊理论的相关哲学理念
        二、模糊理论的创立与沿革
    第二节 模糊理论相关概念
        一、模糊性
        二、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模糊理论运用于高师琵琶教学的意蕴
第二章 高师琵琶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量性分析
        一、调查情况简述
        二、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质性分析
        一、重音乐技巧,轻音乐审美感受
        二、追求精确性与可控性,忽视人本性
        三、教学过程模式化,忽视学生模糊性思维
第三章 模糊理论运用于高师琵琶教学的实施依据
    第一节 主体所具有的模糊性
        一、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
        二、学生认知过程与再现作品时的模糊性
    第二节 客体所具有的模糊性
        一、音乐艺术的特性
        二、琵琶音乐技法的模糊性
        三、琵琶记谱符号的模糊性
第四章 模糊理论在高师琵琶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
    第一节 更新教学理念
        一、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二、更新教学观
    第二节 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二、模糊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第三节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三、评价结果去控化
    第四节 模糊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第五节 模糊理论运用于高师琵琶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认识多种模糊性,重视情感体验
        三、完善人格,还原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四、更新课程观,推动琵琶教学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高师琵琶教学的问卷调查(学生部分)
附录2:关于高师琵琶教学的问卷调查(教师部分)
致谢

(9)学科理解视角下的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卓越教师培养对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追问
        (二)新时代教育思想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新要求
        (三)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对教师培养的挑战
    二、研究问题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主要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论文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一)数学教师知识及其发展
        (二)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
        (三)小结
    二、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一)国外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二)国内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小结
    三、数学教师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一)课程设置的核心理念
        (二)课程体系结构设置
        (三)课程内容、形式设置研究
        (四)教育实践内容设置研究
        (五)小结
第二章 学科理解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一、学科理解的释义
        (一)理解的含义
        (二)学科理解
        (三)学科知识理解
    二、学科理解在数学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基础
        (一)深化学科理解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科理解的认知基础:教师的知识观
        (三)学科理解实施的载体:课程的开发与建构
    三、数学教师教育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诉求
        (一)学科知识体系对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向支持
        (二)教师资格考核的新要求
        (三)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
第三章 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现状分析
    一、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现状调查结果
        (三)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认识现状结果分析
    二、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理解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理解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重要性的再确证
        (一)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掌握的整体情况分析
        (二)数学师范生各子类学科知识掌握具有显着差异
        (三)影响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的具体因素
第四章 学科理解视角下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二、数学师范生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结果——以X大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
        (一)学科课程总体满意度现状
        (二)具体课程模块满意度现状
        (三)不同层次研究对象课程满意度现状
        (四)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三、数学师范专业学科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一)培养目标角度的对比与分析
        (二)具体课程设置的对比与分析
        (三)学科课程设置的对比与分析
    四、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目标不能忽视师范生学科水平现状
        (二)课程结构不能忽略数学教育师范性特征
        (三)课程内容及时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四)课程模式增添教师培养中的“示范”意识
        (五)课程实践中加深学科知识理解
第五章 学科理解视角下的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的构建
    一、学科理解下的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职业精神:学科信念指引下的“育人”初衷
        (二)职前定位:学科性质指引下的培养理念
        (三)职业支撑:学科功能指引下的课程设置
        (四)职业需要:学科知识理解下专业培养
    二、重整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下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贯通性与关联性统一原则
        (三)学科性与实践性统一原则
        (四)规范性与独特性统一原则
    三、学科理解视角下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
        (二)课程结构的架设
        (三)基于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的专业课程结构特征分析
    四、深化学科理解目标下数学学科课程的实施
        (一)推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变革
        (二)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
        (三)加强学科课程内涵文化的建设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的结论
        (一)学科理解视角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
        (二)数学师范生学科理解状况的研究结论
        (三)数学师范生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结论
        (四)基于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理解的学科专业课程建构
    二、研究的建议
        (一)加强数学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加深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实践课程学习促进数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的转化
        (四)科学衡量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增减”问题
        (五)避免教师资格考试压力异化学科课程学习
    三、研究的展望
        (一)数学师范专业课程主线建设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携手并进
        (三)关注职前教师生源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领域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一、样本信度及效度
        二、中国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三、美国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第一节 中国期刊类文献研究热点领域
        一、样本文献分类统计
        二、热点研究领域评述
    第二节 美国期刊类文献研究热点领域
        一、样本文献分类统计
        二、热点研究领域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文献看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异同
    第一节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热点领域比较
        一、声乐基础理论部分
        二、声乐教学部分
    第二节 中、美两国发声技术领域对比分析
        一、呼吸
        二、共鸣
        三、声区
        四、颤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中美两国研究文献看声乐学科与课程建设
    第一节 声乐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从文献看中美两国声乐学科建设
        二、中国声乐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争议
    第二节 声乐课程建设——以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例
        一、两所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法课程概述
        二、两所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法课程共性讨论
        三、美国声乐课程设置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样本文献汇总

四、对高师美术教育特征的再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D]. 何柳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2]探究新时代高师舞蹈人才多元化能力培养[D]. 王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 ——以瑞吉欧方案课程的教研为例[D]. 梁翠翠. 山西大学, 2020(01)
  • [4]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比较研究[D]. 何晛含.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DBAE教育思想对高师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以长治学院师范分院为例[J]. 柴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6]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实践探究[D]. 许丽. 新疆艺术学院, 2020(01)
  • [7]艾斯纳“本质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蕴意及应用研究[D]. 崔雯. 延边大学, 2019(01)
  • [8]模糊理论在高师琵琶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张怡恬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学科理解视角下的师范院校数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郑晨.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10]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D]. 谭辕. 中国音乐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重新认识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