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文化在盐城形象重塑中的地位

海盐文化在盐城形象重塑中的地位

一、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盐城形象中的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旺[1](2019)在《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设计探索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是城市对外形象的一个集中展示,是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融合地方文化的旅游品牌形象不仅丰富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内涵,也有助于形成城市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不仅解决当地的就业难题,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首先从城市旅游形象特征、定位和推广方式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其次,从城市文化旅游海报的设计元素、设计方法和主体选择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从四个角度进行城市文化旅游海报的设计;再次,论文归纳出城市文化旅游海报设计的五大原则;最后,论文以盐城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为背景,提出盐城四色文化(“新四军红色文化”、“独特的海盐文化”、“优美的湿地文化”、“蓝色的海洋文化”),作为实践创作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的内涵,融合油画、插画、动漫、摄影表现技法,设计出独树一帜、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海报。设计实践部分主要解说了自己作品的表现手法,因为成功的设计方案将对提升盐城文化旅游的社会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的目的是推动盐城地区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创造创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尤其在当下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到来的时代,为其他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设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汤月[2](2019)在《盐城市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困境及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突破了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实现了互联互通,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但是与此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媒介作为大众感知城市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意义重大,智能手机作为一个成长起来的新兴媒介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智能手机以其智能化、信息化、便携化等的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人们随身携带随时都在使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势必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这使众多资方看到了商机,纷纷参与到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各种类移动应用应运而生。手机APP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并且渗透到各行各业,手机APP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传播媒介,扩大了城市形象建构的话语权,同时手机APP也参与到城市的实体建设中,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过去城市形象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手机APP既对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发起了挑战又创新融合了传统的传播技术,它打破了城市之间、行业之间、媒介之间的边界,实现了资源的无缝链接和全球共享,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手机APP也是把双刃剑,给城市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手机APP,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以盐城市为研究对象,参考了大量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分五个部分探讨了盐城市政府利用手机AP P建构盐城城市形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献,以及对城市形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政府、手机APP和城市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对运用于盐城市政府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进行了列举,并探讨了政府利用手机APP建构盐城城市形象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关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三部分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应对策略;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手机APP是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盐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晓强,谭维婷[3](2018)在《川盐古道历史城镇空间分布及盐文化特色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川盐古道是川盐外运的通道,也是连接川渝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古道,包括川鄂古盐道、川湘古盐道、川黔古盐道、川滇古盐道。川盐古道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历史走廊之一,沿线历史古镇数量众多、盐文化底蕴深厚。"寻访川盐古道"大型学术考察活动开启了将川盐古道打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序幕。然而,川盐古道沿线历史城镇具有怎样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何从盐文化特色的视角看待历史城镇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亟待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科学问题。

孙化蓉[4](2018)在《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对中国的城乡规划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众多城市在迅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快速的城市改造中,因地域、文化、民族差异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空间特色正逐步被蚕食,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紧要问题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城市发展、市民精神慰藉的需求,也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说过,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及其建造、及其社区、及其城市、及其生活实现与生命地球的天人合一。城市空间特色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经开始受到各级政府、规划部门的关注,城市总体生态景观格局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理念也逐步得到普遍意义的接受和传播。但目前在如何在做好诊断、保护、恢复的同时利用好城市自然与文化资源、塑造与培育城市新的空间特色方面,仍缺乏有深度、广度的、系统的认识。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是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组成,任何城市特色空间都可能或有必要与绿地环境景观结合,实现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理论与实践均依托相关的较为成熟的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附属性的探索,或倾向于三维空间探索、或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或侧重历史文化保护与恢复等,其内容深度和广度都不能完全达到一个城市的绿色空间特色规划应有的高度,需要将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多种空间特色进行融合,形成独立编制、构架完整、层次丰富、可实施性强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了定性讨论法、实证法、定性定量数学统计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基于系统论、协同论等基础理论以及城乡一体发展理论、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城市空间文化本体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借鉴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和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论文总结了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出本论文研究的选题由来和研究的必要性,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做出铺垫。论文对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基本构成内容进行分解分析,并对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应用了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作者多年来主持与参与的近百项实践项目的经验,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与互为支撑,建构了与研究主题相匹配的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体系。论文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研究;二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评价及方法研究;三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主要内容研究;四是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实施研究。其中,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的构成包括了外在物质构成以及内在文化要素构成两部分,二者均为有形的实体空间要素,而不包含脱离绿地空间的非物质部分,论文同时阐述了两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物质空间融入自然、人文、人工环境特色奠定基础;其次关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的评价,按照对外在物质构成的宏观、微观评价以及内在文化要素的评价两部分,既体现与前一部分内容的延续和呼应,同时也覆盖了城、乡、个体绿地空间等的系统性层次;再次为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主要内容研究,该部分内容为本次研究的重点,集中了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对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体系、技术方法、规划层次与体系建构、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编制内容等的研究;最后为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实施研究,具体包括了控制引导的方法、控制层次以及内容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将这些内容进行编排形成论文的七个章节的框架体系。论文研究内容研究与项目实践相辅相成,通过《盐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规、控规、详规层面)、《南宁市城市品质形象整体提升工程概念性规划》(总规层面)两个项目的实践,论证了相关理论,完善了理论内容框架。其中《南宁市城市品质形象整体提升工程概念性规划》按照论文对于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实施操作,提出了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规划内容、空间特色资源构成、资源评价、提出目标体系、进行总体形态布局、并分别对区域、边界、界限、节点等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绿地空间特色塑造,最后进行分类属性的控制。理论研究提升了实践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性,而项目实证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回馈并完善理论,由此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体系。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过程,本论文的研究需基于较为宏观的视角去斟酌其系统研究的过程中的关联性研究,以充实与完善核心内容的研究。因此除了对主导内容的研究和总结,作者还探索了相关更为广泛、或更为细化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更加科学、综合的方式为城市空间特色贡献点滴力量。

单申生[5](2018)在《大丰海盐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盐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盐类物质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以及调节自身生活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海盐文化是指在海盐的生产、运输、分配、销售等环节以及盐民自身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层面上的历史遗存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思想特质和行为范式。我国海盐业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洗礼决定了有其产生的海盐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独特、影响深远。古老的大丰地处黄海之滨,拥有2000多年的海盐生产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海盐文化。海盐文化成就了今天的大丰,而且使大丰的草堰、白驹、刘庄、小海、西团、万盈等小集镇浸透着浓浓的咸香。大丰海盐生产始于西汉,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诸如:丁溪、小海、草堰等重要盐场,以及盘铁、锅撇等制盐工具和煎盐、晒盐等制盐工艺的出现,展现了大丰制盐业的历史发展;大丰海盐文化的物质文化内涵从古建筑、古地名和古遗址等方面见证大丰海盐文化的发展以及大丰的城市发展;大丰海盐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从盐风民俗、盐民谚语和海盐文学作品等方面体现大丰盐民的智慧与拼搏精神;大丰海盐的制度文化内涵从盐政机构、盐政官制、盐商垣主和盐民灶丁等方面阐明大丰盐业制度的产生与衍生发展。新时代以来,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而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大丰海盐文化具有旅游观赏、食疗保健、民俗体验和科普教育等旅游开发价值;大丰境内的草堰古镇是重要的海盐文化代表地之一,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草堰镇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全称为“江苏省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草堰镇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文物古迹等旅游开发优势,但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机制不健全、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匹配和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由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政策,实现保护与开发双管齐下,挖掘与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大丰海盐文化的旅游开发,不仅对弘扬大丰海盐文化、促进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唐勇,谭维婷,龙敏,张小容[6](2017)在《基于盐文化品牌的旅游城镇经营模式探讨——以四川大英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文化品牌建设对于促进川盐古道沿线旅游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遗产旅游"和"城市运营"的双重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解析卓筒井盐卤文化的品牌价值,以及大英县旅游城镇经营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打造卓筒井盐卤文化品牌实现旅游城市经营的思路、目标与模式。"大英模式"可概括为"盐卤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经营"。研究结论有助于不同的城镇有针对性地制定盐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为川盐古道以及省外其他地区盐卤文化品牌建设与旅游城镇经营提供借鉴。

焦眉[7](2017)在《江苏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机理及优化调控》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开展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研究,对于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特色地域文化产业,实现影视产业发展中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精巧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坚守、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守望、文化资源的充分永续利用与文化迈上新台阶的统筹兼顾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地方性、文化认同、嵌入性等视角,以1982-2016年间江苏省内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且反映江苏地域文化的42部影视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词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江苏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的互动过程,进而从市场效益、文化认同、意识形态等嵌入角度揭示其动力机制,探讨二者调控措施。研究表明:(1)江苏影视产业经历了快速起步—平稳过渡—高质量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影视基地建设呈现南多北少苏南发展水平高于苏北的格局。(2)江苏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间表现为立体式全方位的互动过程。一方面,江苏地域文化通过历史名人、地方景观、本土方言、民歌戏曲、地域精神等地域元素影响江苏影视主角、影视取景、影视对白、影片音乐、影片主旨等的选择、借鉴和创新。另一方面,影视产业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全新传播媒介,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与方式。(3)江苏影视产业与江苏地域文化互动机理是多重嵌入的结果。基于资本、经济效益的市场嵌入是影视产业文化特色形成的第一推动力。文化嵌入层面中,个人层面的文化认同引致的文化自觉、文化责任是影响影视创作的内在能动力量;各级政府的文化定位与文化战略,政府与部队、企事业战略合作以及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环境,通过引导匡正,促进影视作品风格特色的塑造,形成外在结构性力量。(4)针对江苏影视与地域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出相应调控措施:江苏影视产业应立足地域多元特色文化,打造“江苏风情”影视剧;提升江苏影视基地建设水平,夯实江苏影视产业发展载体;融入主流价值观,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创新影视产业发展模式,传承地域文化;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苟晓梅[8](2016)在《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盐城BRT品牌视觉形象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公交汽车作为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形象设计在当下也越发重要。在城市热衷于旅游宣传和自我推介的浪潮下,如何将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加以提炼和转化,融入公交系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之中,使之真正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线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盐城而言,也应通过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将自己独有的四色文化融入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之中,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进一步彰显出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仇文倩[9](2016)在《海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以盐城为例》文中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盐城的文化灵魂是“海盐文化”,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海盐发展的历史。盐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今却被遗忘,资源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海盐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海盐文化产业的发展。

薛佳妮[10](2015)在《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盐城资源丰富,生态独特,是黄海之滨盐文化的源头所在。遍及盐城各地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海盐历史文化遗存已成为了解盐文化的重要内容,大丰市草堰镇和中国海盐博物馆则是了解海盐文化的重要窗口。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海盐生产对于弘扬城市品格、锻造现代城市精神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盐城形象中的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盐城形象中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设计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城市旅游形象的相关理论
    1.1 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义
    1.2 城市旅游形象的特征
    1.3 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
    1.4 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
    小结
第二章 城市文化旅游海报设计方法、元素及主体选择
    2.1 构成元素
        2.1.1 图形元素
        2.1.2 文字元素
        2.1.3 色彩元素
    2.2 主体选择
    2.3 城市文化旅游海报的发展趋势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文化旅游海报设计原则
    3.1 文化性原则
    3.2 产业性原则
    3.3 知名性原则
    3.4 地域性原则
    3.5 生态性原则
    小结
第四章 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设计实践
    4.1 项目背景
    4.2 盐城地区文化旅游特色分析
        4.2.1 红色文化——铁军精神
        4.2.2 白色文化——海盐盐晶
        4.2.3 绿色文化——东方湿地
        4.2.4 蓝色文化——蔚蓝大海
    4.3 前期调研
    4.4 盐城旅游形象定位
    4.5 主题分析
    4.6 设计思路
        4.6.1 设计理念
        4.6.2 四种文化融合
        4.6.3 设计创意表达
        4.6.4 延展设计
    4.7 海报宣传推广与应用
        4.7.1 纸质媒体
        4.7.2 网络媒体
        4.7.3 户外媒体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盐城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调查问卷
附录 B 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作品展示
致谢

(2)盐城市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困境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
        1.2.2 关于“手机APP”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城市形象的概念
        1.5.2 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
        1.5.3 城市形象建构
2 政府、手机APP和城市形象建构的关系
    2.1 政府和城市形象建构的关系
        2.1.1 政府形象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2.1.2 政府是城市形象建构的议程设置者和协调管理者
        2.1.3 政府是城市形象建构的利益相关者
    2.2 手机APP和城市形象建构的关系
        2.2.1 手机APP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城市的纽带
        2.2.2 手机APP是提升城市美誉度、矫正城市负面形象的重要平台
        2.2.3 手机APP是树立智慧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2.3 手机APP改变了政府城市形象建构的生态环境
        2.3.1 城市形象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
        2.3.2 城市形象从单一传播向多元传播转变
        2.3.3 城市形象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
        2.3.4 城市形象建构的范式从“表征”向“实践”转变
3 盐城市政府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概述
    3.1 盐城市的城市形象
    3.2 盐城市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现状
    3.3 盐城市政府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列举
        3.3.1 政务手机APP的应用
        3.3.2 非政务手机APP的应用
    3.4 政府利用手机APP建构盐城城市形象面临的问题
        3.4.1 政府“议程设置”弱化,城市负面信息传播更快
        3.4.2 城市杂音难以掌控
        3.4.3 政务手机APP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3.4.4 手机APP暗藏安全隐患
    3.5 政府利用手机APP建构盐城城市形象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客观方面,手机APP改变了政府城市形象建构的生态环境
        3.5.2 主观方面,政府利用手机APP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不足
4 政府利用手机APP建构盐城城市形象的对策研究
    4.1 树立社会化的思维
    4.2 加强与受众的深层次互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4.3 重视政务手机APP的开发运用
    4.4 善用非政务手机APP
    4.5 做好舆情监督、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4.6 打造跨部门的综合治理体制,加强手机APP平台安全监管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问题
        1.1.1 城市空间特色的危机
        1.1.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相关规划存在问题
    1.2 概念辨析
        1.2.1 城市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1.2.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结构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相关理论的研究
        1.4.1 基础理论:系统论、协同论
        1.4.2 城乡一体发展理论
        1.4.3 城市意象理论
        1.4.4 城市空间文化本体论
    1.5 相关规划理论与方法借鉴
        1.5.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5.2 城市风貌规划
        1.5.3 城市设计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及实践概述
        1.6.1 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
        1.6.2 国内研究与实践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研究
    2.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解析
        2.1.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构成属性
        2.1.2 物质与文化要素构成的协同运动
    2.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外在物质构成
        2.2.1 物质要素构成
        2.2.2 特色载体
        2.2.3 类型研究
    2.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内在文化要素
        2.3.1 城市绿地空间的文化内涵
        2.3.2 文化要素构成
        2.3.3 特色文化分类
        2.3.4 文化要素的双重性
    2.4 物质与文化要素构成的关联性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评价及其方法研究
    3.1 城市空间特色评价的分类
    3.2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3.3 城市空间特色宏观化空间结构评价
        3.3.1 整体空间形态评价的可读率
        3.3.2 特色区域评价的有效比
        3.3.3 特色道路、边界评价的完整度
        3.3.4 特色节点、标志评价的标志级
    3.4 城市空间特色微观化评价
        3.4.1 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3.4.2 特色评价方法
    3.5 城市空间特色内在文化评价
        3.5.1 空间特色宏观化文化评价
        3.5.2 空间特色微观化文化评价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主要内容研究
    4.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作用
        4.1.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概述
        4.1.2 特征与作用
        4.1.3 目标体系
        4.1.4 盐城市目标体系
    4.2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的方法
        4.2.1 依据与基本原则
        4.2.2 工作程序与内容
        4.2.3 技术方法
    4.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体系建构
        4.3.1 总体规划层面
        4.3.2 控制规划层面
        4.3.3 详细规划层面
        4.3.4 规划体系的衔接路径
    4.4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赋形与塑造策略
        4.4.1 塑造自然环境特色
        4.4.2 塑造人文环境特色
        4.4.3 塑造人工环境特色
    4.5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编制内容研究
        4.5.1 绿地空间格局
        4.5.2 绿地空间特色区域
        4.5.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边界
        4.5.4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道路
        4.5.5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节点
        4.5.6 标志物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实施研究
    5.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方法
        5.1.1 整体性的控制引导
        5.1.2 分区的控制引导
        5.1.3 分系统的控制引导
        5.1.4 问题导向的控制引导
    5.2 控制层次及内容研究
        5.2.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总体控制
        5.2.2 分区级空间特色控制
        5.2.3 重点绿地空间特色引导
    5.3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实施策略研究
        5.3.1 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实施的相关因素
        5.3.2 实践策略研究
        5.3.3 规划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研究应用一:以南宁市品质形象提升工程为例
    6.1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规划内容
        6.1.1 规划层次
        6.1.2 规划体系
        6.1.3 规划成果
    6.2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构成
        6.2.1 物质构成要素
        6.2.2 文化构成要素
    6.3 南宁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评价
        6.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2 空间特色资源评价分析
        6.3.3 结论
    6.4 目标体系:生态、文化、宜居南宁
    6.5 总体格局:生态、文化、宜居城市绿地空间布局
        6.5.1 五大文化主题特色绿地分区
        6.5.2 山水特色绿地结构
        6.5.3 文化特色景观格局
        6.5.4 生态特色景观格局
        6.5.5 宜居城市景观格局
    6.6 区域:五象新区和凤岭北火车东站
    6.7 边界:邕江生态文化特色景观带
        6.7.1 艺术景观节点设置与视线提升
        6.7.2 绿色景观文化特色塑造
        6.7.3 生态廊道景观特色布局
        6.7.4 交通系统特色布局
        6.7.5 水环境特色保护提升
    6.8 边界:生态特色外、中、内高速环
    6.9 界线:多元文化道路景观规划
    6.10 节点:水绿特色绿地景观塑造
    6.11 分类属性控制
        6.11.1 引导导则
        6.11.2 批型分类
        6.11.3 控制实施细则
    6.12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应用二:以盐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7.1 盐城市绿地空间特色资源与评价
        7.1.1 状态评价
        7.1.2 等级评价
    7.2 生态宜居型绿地空间特色塑造
        7.2.1 特色塑造层次
        7.2.2 特色塑造体系
        7.2.3 中心城区历史游憩空间特色塑造
        7.2.4 海盐文化特色界限布局
        7.2.5 历史文化特色节点布局
    7.3 盐城生态宜居型绿地空间特色控制引导应用
        7.3.1 规划原则
        7.3.2 图则控制方法
    7.4 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
    8.1 研究成果
    8.2 对策性建议
    8.3 后续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主持与参与的相关项目

(5)大丰海盐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大丰海盐的生产历史
    第一节 海盐概述
        一、盐的由来和分类
        二、全国海盐的产区分布
        三、海盐的功能属性
    第二节 大丰海盐生产的发展变迁
        一、大丰盐场的发展历史
        二、大丰海盐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
        三、大丰海盐生产工艺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大丰海盐文化的内涵表现
    第一节 物质文化表现
        一、古建筑
        二、古地名
        三、古遗址
    第二节 精神文化表现
        一、盐民风俗
        二、盐民谚语、歇后语
        三、海盐文学作品
    第三节 制度文化表现
        一、盐政机构
        二、盐政官制
        三、盐商垣主
        四、盐民灶丁
第三章 大丰海盐文化的旅游开发
    第一节 大丰海盐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旅游观赏价值
        二、食疗保健价值
        三、民俗体验价值
        四、科普教育价值
    第二节 大丰海盐文化旅游开发——以草堰古镇为例
        一、草堰古镇的旅游开发优势
        二、草堰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三、草堰古镇旅游开发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江苏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机理及优化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文化与地域文化
        2.1.2 文化产业与影视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地方性理论
        2.2.2 嵌入性理论
        2.2.3 电影地理论
        2.2.4 文化认同理论
        2.2.5 文化资本理论
3 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一般性互动机理探讨
    3.1 地域文化对影视产业的影响分析
        3.1.1 地域文化对影视产业的支撑作用
        3.1.2 地域文化对影视创作的主要影响
    3.2 影视产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分析
        3.2.1 影视产业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作用
        3.2.2 影视产业对地域文化的重构作用
    3.3 地域文化与影视产业互动机理分析
        3.3.1 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过程
        3.3.2 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机理揭示
4 江苏影视产业与江苏地域文化总体概况
    4.1 江苏影视产业发展概述
        4.1.1 江苏影视产业发展现状
        4.1.2 江苏影视产业发展阶段
        4.1.3 江苏影视基地建设概况
    4.2 江苏地域文化发展概述
        4.2.1 江苏地域文化发展阶段
        4.2.2 江苏地域文化基本分类
        4.2.3 江苏地域文化内涵特征
5 江苏影视产业与江苏地域文化互动机理研究
    5.1 江苏地域文化对影视产业的影响过程分析
        5.1.1 地域历史名人与影片人物主角分析
        5.1.2 江苏地域景观与影片取景背景分析
        5.1.3 江苏本土方言与影片对白语言分析
        5.1.4 江苏民歌戏曲与影视背景音乐分析
        5.1.5 地域人文精神与江苏影片主旨分析
    5.2 江苏影视产业对地域文化的作用分析
        5.2.1 影视产业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5.2.2 影视产业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
        5.2.3 影视产业促进了地域文化的空间流动
        5.2.4 影视产业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价值实现
    5.3 江苏地域文化与影视产业互动机理分析
        5.3.1 基于资本、经济效益的市场嵌入性分析
        5.3.2 基于地方文化认同角度的嵌入性分析
        5.3.3 基于战略政策的意识形态嵌入性分析
6 江苏影视与地域文化互动调控路径选择
    6.1 江苏影视与地域文化良性互动中主要问题
        6.1.1 主要问题
        6.1.2 形成原因
    6.2 江苏影视与地域文化实现良性互动的政策与措施
        6.2.1 立足地域多元特色文化,打造“江苏风情”影视剧
        6.2.2 提升江苏影视基地建设,夯实影视产业发展载体
        6.2.3 注重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6.2.4 创新影视产业发展模式,与时俱进传承地域文化
        6.2.5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7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盐城BRT品牌视觉形象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盐城地域文化特色分析
二、盐城快速公交系统 (BRT) 发展现状及视觉形象分析
    (一) 发展现状
    (二) 视觉形象分析
三、国内外公共交通视觉形象设计现状
    (一) 国外公共交通视觉形象设计概况
    (二) 国内的设计与应用情况
四、盐城市BRT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实践
五、结语

(9)海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以盐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一) 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研究及发展现状述评
        (二)关于盐文化的研究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基本理论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盐文化
        (二)海盐文化
        (三)文化旅游
        (四)海盐文化旅游
第一章 我国盐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 我国各地盐文化研究
        一、江苏海盐文化研究
        二、山东海盐文化研究
        三、四川井盐文化研究
        四、山西池盐文化研究
    第二节 各地盐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云南黑丼、石羊、诺邓
        二、扬州盐商文化
        三、四川自贡
        四、运城河东盐池
        五、台湾盐文化
    第三节 各地盐文化资源开发现有路径分析
        一、博物馆开发
        二、旅游衍生商品开发
        三、节庆活动体验开发
        四、民俗村(镇)开发
第二章 海盐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开发价值
    第一节 海盐文化起源与发展
        一、海盐文化历史发展变革
        二、海盐文化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海盐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海盐文化旅游资源类型概述
        一、物质文化资源
        二、非物质文化资源
    第四节 海盐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一、历史与文化价值
        二、养身休闲价值
        三、经济价值
第三章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分类开发路径研究
    第一节 海盐文化资源的形成机制及价值分析
        一、海盐文化资源价值形成机制
        二、海盐文化资源价值生产和积累
        三、小结
    第二节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海盐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
        二、盐城海盐文化资源蕴藏丰富
        三、盐城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支撑
        四、政策优势,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第三节 盐城现有海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海盐文化遗址、遗迹及建筑景观
        二、与海盐相关的文学作品开发
        三、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
    第四节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开发路径
        一、与海盐相关的文学作品
        二、海盐生产工艺
        三、海盐文化民俗
        四、海盐饮食文化
        五、海盐养身休闲文化
第四章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一、对于资源缺乏保护与整合
        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三、文化资源产品转化力度不足
    第二节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海盐文化资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促进海盐文化资源资本转化率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盐城海盐文化历史遗存
二、盐城海盐文化遗存的现代价值
    (一) 海盐生产与现代城市精神的塑造
    (二) 海盐文化与现代生态旅游

四、论海盐文化在重塑盐城形象中的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盐城“四色文化旅游”海报设计探索与研究[D]. 李天旺. 东南大学, 2019(06)
  • [2]盐城市城市形象建构中的手机APP运用困境及策略[D]. 汤月. 东华大学, 2019(03)
  • [3]川盐古道历史城镇空间分布及盐文化特色评价[A]. 李晓强,谭维婷. 中国盐文化(第十辑), 2018
  • [4]城市绿地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实践[D]. 孙化蓉.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5]大丰海盐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 单申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基于盐文化品牌的旅游城镇经营模式探讨——以四川大英县为例[A]. 唐勇,谭维婷,龙敏,张小容. 中国盐文化(第九辑), 2017
  • [7]江苏影视产业与地域文化互动机理及优化调控[D]. 焦眉. 江苏师范大学, 2017(10)
  • [8]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盐城BRT品牌视觉形象研究与设计[J]. 苟晓梅. 美与时代(上), 2016(12)
  • [9]海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以盐城为例[D]. 仇文倩.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10]论盐城海盐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J]. 薛佳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海盐文化在盐城形象重塑中的地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