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早熟番茄新品种

一批早熟番茄新品种

一、早熟番茄新品种一组(论文文献综述)

熊思亦[1](2021)在《西瓜种质资源糖分积累规律与品质综合评价研究及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西瓜作为一种重要的瓜菜类作物,果肉汁水丰富,清甜可口,是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的必备佳品。我国利用丰富的遗传种质选育了大量的西瓜新品种,同时,一份优良的种质资源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所以必须加强对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糖分对于西瓜种质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性状,是生产中对种质材料进行筛选关键指标。本试验以不同熟性的西瓜种质为材料,研究了西瓜糖分的积累规律、西瓜果肉营养成分与口感评价的关系以及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主要结论如下:1、为了研究不同熟性西瓜种质资源的糖分积累规律,测定了果实发育各个阶段的可溶性糖组成。根据不同熟性西瓜糖分积累情况可知,在果实发育早期葡萄糖和果糖最先积累,而蔗糖含量较少,同时积累速度较慢,到了后期,随着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减少,蔗糖开始大量积累;在果实成熟期时,28份材料中大部分西瓜果肉的可溶性糖为果糖,其次是葡萄糖,而蔗糖相对较低;在果实完全成熟期阶段,根据糖分的组成,早熟西瓜可以分为果糖积累型和蔗糖积累型。在蔗糖积累型中,蔗糖含量高达40%~54%,而在果糖积累型中蔗糖含量仅有29%~36%;由于中晚熟西瓜材料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蔗糖含量始终保持上升状态,因此推测在完全成熟阶段中晚熟材料的糖分组成可能与早熟材料类似。2、为了探究决定西瓜口感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测定10份早熟西瓜材料相关生理指标并与口感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择隶属函数法对西瓜营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总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纤维素与口感评价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番茄红素与口感评价呈正相关,含水量、有机酸与口感评价呈现极显着负相关;此外,隶属函数法评价的结果与口感评价的结果基本相符,当隶属函数>0.6时,西瓜口感较好;极显着影响果实口感的因素包括可溶性固形物、总含糖量、有机酸、含水量。因此,隶属函数法评价西瓜品质优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3、为了更好地预测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如何在西瓜果实蔗糖代谢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瓜所有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比对鉴定及分析,结果显示: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一共包括12个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揭示,这些基因分为3个已知的亚族,其中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CWINV)5个,液泡蔗糖转化酶基因(VINV)2个,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基因(CINV)5个,它们分别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和液泡蔗糖转化酶同属于酸性蔗糖转化酶,细胞质蔗糖转化酶属于中性/碱性蔗糖转化酶,这两者的保守基序类型不同,基序motif 1、motif 7在所有酸性蔗糖转化酶蛋白中是高度保守的,中性/碱性蔗糖转化酶蛋白的保守性要高于酸性蔗糖转化酶蛋白,几乎所有中性/碱性蔗糖转化酶蛋白都含有motif 2、motif 3、motif 4、motif5、motif 9、motif 10这6个保守基序;基因结构显示,部分酸性蔗糖转化酶存在外显子丢失情况;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上游序列存在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光响应、激素应答、逆境响应、发育调节四大类;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推测Cl CWINV1、Cl CWINV2、Cl CWINV5、Cl CINV1、Cl CINV3、Cl CINV4、Cl CINV5参与了西瓜蔗糖代谢。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阐述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成员如何调控西瓜果实蔗糖代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成成[2](2021)在《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文中提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落酥、昆仑瓜,属于茄科茄属,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主要对茄子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获得茄子相关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得到茄子主要质量性状之间的遗传连锁关系,为茄子品质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子株高遗传最适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84,主基因显性效应值为-0.08,主基因显性度为0.095,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45.16%、75.11%和46.41%,故茄子株高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茄子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和果形指数遗传的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茄子分离世代中,单株产量性状和平均果重性状遗传,BC1和F2群体以主基因遗传为主,BC2群体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果形指数性状遗传,BC2和F2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52.78%、98.96%。2.茄子花紫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紫色对白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果色紫色对白色是由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基因控制,且紫色基因具有显性上位作用。果皮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紫色基因对绿色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果肉绿白色对白色为显性,绿白色对白色由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在遗传过程中存在基因互作效应,控制茄子果肉的绿白色基因对控制茄子果皮的白色基因有上位作用;茄子花色和果皮色为不完全连锁遗传,白花绿皮茄和紫花紫皮茄遗传交换值为23.6%,紫花紫皮茄和白花白皮茄遗传交换值为34.5%;茄子花色和果肉色在杂交遗传过程中符合独立遗传规律,不存在连锁关系。3.茄子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2.64%、54.78%和92.18%;可溶性糖含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78.06%、79.95%、10.5%;粗纤维含量最适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郑妮[3](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檀鹏辉[4](2020)在《草地早熟禾赤霉素氧化酶基因PpGA2ox的功能研究》文中指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是一种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因其具有良好的坪观质量而被广泛应用于温带地区。但其生长速度快,需要频繁修剪,从而导致了较高的养护成本,这一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地早熟禾的推广与应用。培育株型低矮的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是草坪草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GA2ox是赤霉素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与植物株型调控密切相关,目前已经从一些植物中获得了GA2ox基因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草地早熟禾GA2ox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其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草地早熟禾中克隆得到了一个GA2ox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基因试验、RNA-seq测序分析以及酵母双杂交等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利用RACE方法从草地早熟禾中克隆得到PpGA2ox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047bp,编码348个氨基酸,基因序列提交至NCBI,登录号为KX254272。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PpGA2ox属于GA2ox家族。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PpGA2ox与Ta GA2ox的亲缘关系最近。PpGA2ox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pGA2ox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PpGA2ox主要在活性GA含量较高的部位发挥作用。PpGA2ox表达受外源GA3、Me JA、IAA以及干旱胁迫的诱导。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pGA2ox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2. 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了PpGA2ox基因ATG上游1109bp序列。Plant CARE在线预测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中不仅含有TATA-box、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还包含10个Me JA应答元件,4个干旱胁迫应答元件,另外还有1个与分生组织表达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PpGA2ox启动子序列连接GUS报告基因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GUS染色结果显示,PpGA2ox在幼苗叶尖和茎尖分生组织以及成熟植株叶缘凸起位置这种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活性较高。GUS基因表达受外源GA3诱导,而受PAC抑制。3. 过表达PpGA2ox延缓了拟南芥种子发芽,发芽率也有所降低。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矮化表型,细胞变小,内源活性GAs、ZR和IA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拟南芥GA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拟南芥矮化的表型可以通过外施GA3而得到恢复。这些都表明PpGA2ox过表达拟南芥确实降低了内源赤霉素的含量而导致植株矮化。过表达PpGA2ox拟南芥花期推迟,抑制开花的基因表达量提高,促进开花的基因表达量降低。转基因拟南芥叶色加深,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熟转基因植株矮化表型依然十分明显,角果明显小于野生型,但是莲座叶片数目较多。PpGA2ox提高了酵母菌株的抗旱性,但是抗盐性和对照没有明显差别,表明PpGA2ox可以在干旱胁迫中发挥作用。PpGA2ox过表达拟南芥,从植株生长状态、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和抗性基因表达情况可以看出,转基因植株抗旱性提高。这些结果表明PpGA2ox在干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抗旱性的提高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好的叶片保水力、细胞膜完整性和渗透调节有关。4. 对PpGA2ox过表达拟南芥植株进行RNA-seq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PpGA2ox过表达对拟南芥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方面均具有调节作用。这个结果与PpGA2ox过表达拟南芥植株矮化、内源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以及植株抗旱性提高等表型和生理指标测定的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表明PpGA2ox在调控株型和抗逆性等方面行使重要的转录调控功能。5. PpGA2ox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转基因株系GUS染色结果表明,PpGA2ox成功稳定转化水稻中表达。PpGA2ox过表达导致水稻植株矮化,根长变短,旗叶和第二片叶子长度均显着短于对照,但是叶宽没有明显差别。水稻G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过表达PpGA2ox水稻叶色加深,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提高,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转基因植株光合效率提高,在光合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标记基因表达量提高。PpGA2ox过表达导致水稻穂长变短,第一个节间长度变短。6. 构建草地早熟禾均一化全长c DNA文库,初级文库库容约为2.5×106 cfu·ml-1,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000bp,重组率为100%。自激活检测证明PpGA2ox不具有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筛选c DNA文库,获得了2个可与PpGA2ox互作的候选蛋白SKD1和NADH,推测PpGA2ox可能与候选蛋白协同调控赤霉素代谢途径、渗透胁迫和发育过程,不过这些推断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本研究结果表明,PpGA2ox参与植物株型调控和干旱胁迫反应,为培育草地早熟禾矮化和抗逆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冯雪妮[5](2020)在《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杨凌是我国首个农业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所在地,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分析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与新品种应用现状与问题,对于蔬菜产业发展和引领示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官网查询、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杨凌主要蔬菜种植与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的现状与成就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成就与问题:杨凌示范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以茄果类种植面积最大,平均每户栽培番茄约1067.2 m2,且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不同种类蔬菜的投入与经济效益差异很大,番茄栽培平均投入3460元/667m2,平均收入22400元/667m2,叶菜类种植面积最小。蔬菜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资成本高,风险比较大,病虫害严重,栽培蔬菜种类较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2)杨凌示范区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成就与问题:科研机构与企业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有很大差异。过去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共审定了78个新品种,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共审定约66个新品种。然而,前者推广比例仅占24.4%,而后者推广比例达42.4%,表明科研机构重审定,而企业更重应用。(3)对蔬菜种植建议:(1)政府应尽可能地在农资投入等方面给予农户政策范围内的财政补助,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投入,保护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2)加强系统的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提升农户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3)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减少农业生产中农民的高成本风险;(4)通过科技扶贫的方式,由农林高校种植相关的专家教授对口进行科技帮扶与技术指导,引导其科学种植管理;(5)通过对种植成果突出的种植户进行嘉奖,并邀请其给其他农户讲授种植经验教训,带领技术比较弱的农户共同发展。针对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1)成立有关机构,实现科研部门、种植研发销售单位与农户的有机衔接,实现科研成果快速推广应用;(2)政府部门加大对育种单位的支持力度,鼓励育种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加大科研攻关,选育更多蔬菜新品种;(3)扶持示范园区引进优质栽培品种,进行大面积的栽培示范与推广,引导农民认识与喜爱更多的蔬菜新品种;(4)加强对已有蔬菜品种的管理,及时进行普查与登记,掌握它的特性和抗病性,通过筛选,推广出高产优质的蔬菜新品种;(5)建立完善的品种监督机制,掌握品种发展态势,为蔬菜新品种选育创造良好环境,使育种者利益得以保障。本研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的蔬菜种植与品种选育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为促进杨凌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李菲菲[6](2020)在《‘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我国主产的鲜食柑橘类型之一,占全国柑橘年产量约30%。生产中,椪柑成熟期集中,选育不同成熟期的优质品种是椪柑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辛女’椪柑芽变选育的椪柑新品种‘早蜜’椪柑兼有早熟、高糖和少核的主要特性,可有效缓解椪柑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困境,在湖南省椪柑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探明‘早蜜’椪柑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形成机理对指导椪柑的新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对配套适宜的‘早蜜’椪柑栽培技术也有实践指导作用。本研究明确了‘早蜜’椪柑的主要芽变性状,探明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果实的品质特征,分析了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形成的生理和分子机理,评估了可能导致变异性状产生的变异基因,提出了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辛女’椪柑相比,‘早蜜’椪柑的着色期和成熟期均明显提早约20 d,果皮变薄,自然授粉果实种子表现为无核或少核,平均单果种子≤4粒。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糖酸变化趋势与‘辛女’椪柑相似;‘早蜜’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和糖组分含量在190 DAFB(盛花后天数,days after full bloom)后显着高于‘辛女’也明显增高,其中蔗糖在果实膨大期以后的增高趋势显着;果实发育前期‘早蜜’椪柑柠檬酸含量高于‘辛女’,而果实发育后期品种间柠檬酸含量差异消失。果实发育后期蔗糖合成关键基因CrSS、CrSPS及蔗糖转移蛋白酶基因CrSUC1、CrSUC3和CrSUC4在‘早蜜’椪柑果肉中明显上调表达,这种差异表达可能与‘早蜜’椪柑果肉糖分的代谢积累、促使呈现出高糖性状有关。(2)在未经任何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情况下,室温贮藏期间单果包装的果实湿度维持在90%左右,失水率在4%以下。两个品种的TSS受采收期的影响不大,但贮藏期间‘早蜜’椪柑的TSS在维持在13oBrix左右,显着高于同期的‘辛女’椪柑。11月10日采收的‘早蜜’椪柑在贮藏期间果实的酸含量维持在0.4%左右,显着低于‘辛女’椪柑。不同采收期椪柑果皮的着色虽差异显着,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着色趋于一致。延迟采收引起了‘早蜜’椪柑采后腐烂率的明显上升。生产上该品种适宜提早采收,建议在11月中旬采收,而‘辛女’椪柑适宜在12月上旬采收。(3)两个椪柑品种果皮的色泽在盛花后140–210 d存在显着差异,而造成‘早蜜’椪柑着色提早的原因主要是由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快速降解所致。‘早蜜’椪柑叶绿素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辛女’椪柑相似,但‘辛女’椪柑在140–160 DAFB时的叶绿素总含量是‘早蜜’椪柑的近2倍,而此期间二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着。转色期间椪柑果皮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紫黄质、β-隐黄质和叶黄素,这3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在200 DAFB时均占两个椪柑品种总类胡萝卜素量的57.8%,而此时‘辛女’椪柑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是‘早蜜’椪柑的6倍。‘早蜜’椪柑果皮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可能与叶绿素合成基因CrCHLH、CrPORA的下调表达及其降解相关基因CrChlase、CrPa O和CrRCCR的提早上调表达相关。(4)乙烯利处理加快了转色期‘早蜜’椪柑离体果实和树体果实的脱绿反应,而外源ABA并未显着影响果皮和果肉的着色。椪柑的内源乙烯有可能参与了果皮的转色过程;与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早蜜’椪柑乙烯合成基因CrACS2、CrACO在果皮着色过程中上调表达以及CrETR1、CrERF1等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提早上调表达;乙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影响了品种间果皮色素的改变,加速了‘早蜜’椪柑果皮的着色过程。(5)与‘辛女’椪柑相比,‘早蜜’椪柑花期略延迟,花器官形态正常但花瓣增大,雄蕊量也显着减少,部分花药外形干瘪颜色变暗,多数花粉畸形且花粉量、花粉染色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均显着降低,表现出雄性不育;且自花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中的萌发受到抑制。初步确定该品种的自交不亲和性是隔离栽培表现无核的直接原因。授粉品种对椪柑坐果率和果实性状有影响。父本为克里曼丁橘和‘南橘’时的坐果率均显着高于自花授粉组合。‘早蜜’椪柑自花授粉果实显着变小,但该品种在各授粉形式下均表现出特有的高糖性状。(6)‘早蜜’椪柑与‘辛女’椪柑基因组序列相似度较高。SNP和InDel变异中非编码区变异较多,而影响基因编码功能的变异较少。研究筛选出了38个位于基因编码区的InDel移码突变相关基因,功能涉及育性、色素代谢、基因转录调控、生长发育、抗病性以及逆境胁迫反应等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学过程。

殷亚蕊[7](2020)在《‘京红’桃及其晚熟芽变果实发育特征和转录组测序分析》文中认为桃(Prunus persica L.)是蔷薇科、桃属植物,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桃属于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其果实软化、果实酸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等性状是由成熟期基因控制。本课题组发现了早熟‘京红’桃中的一株晚熟芽变,其芽变成熟期比母株晚熟近19 d。本研究以‘京红’及晚熟芽变的果实为试材,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行了桃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芽变与亲本间的纵横径、单果重的生长变化规律基本上呈“双S”型不断增加。二者花期相同,但‘京红’果实的增长速率显着高于芽变,并发现芽变在果实缓慢生长期的时间比亲本超出15 d,在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芽变持续时间也比亲本长,芽变的整个果实发育时期比‘京红’延长了19 d。芽变软化速度和成熟时的软化程度低于亲本。可溶性固形物积累速率变化趋势相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芽变的下降速度比亲本慢,最终含量也低于亲本。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在两个品种中则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果实成熟期含量均大于亲本。2.四种内源激素在两组材料的变化规律也存在差异。ABA含量在‘京红’桃及其芽变果实的变化趋势一致,但芽变上升速度较晚,达到顶峰的时间比‘京红’迟13 d;在果实成熟时的相对含量高于亲本。Eth在‘京红’桃及芽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但芽变上升时间比‘京红’晚20 d。IAA和GA3在‘京红’桃及其芽变果实含量变化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且在芽变中的下降速度相对较慢,含量高于‘京红’,‘京红’成熟时的IAA和GA3含量较高于芽变。3.通过不同成熟期的‘京红’桃品种及晚熟芽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152.85 Gb Clean Data,各文库均达到6.68 Gb以上,Q30碱基百分比均大于93.03%,各文库获得了44796972万条Clean reads片段;分别将其与桃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率为96.26%97.5%;最终获得转录本共45296个,其中已知转录本33075个,新转录本12221个;共检测到表达基因共23419个,其中已知基因22625个,新基因794个。4.DEGs显着富集的代谢途径中,AUX、ABA、CK、JA和Eth激素途径中所涉及的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显着富集在通路的DEGs中共挖掘到85个与果实成熟相关的DEGs,包括68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基因、16个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14个类黄酮合成基因、5个苯丙胺代谢基因和28个转录因子。通过qRT-PCR验证筛选出24个DEGs,发现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数据相似的趋势。对‘京红’及其晚熟芽变果实成熟相关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为后续更深入的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功能以及基因共表达网络对桃成熟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郑金亮[8](2020)在《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和消费国,番茄生产成为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途经。本研究以32个番茄品种(20个普通番茄品种和12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在北京小汤山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条件下,对32个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营养品质及风味、产量和抗病性等多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早春茬日光温室生产、综合表现好、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为早春茬设施番茄新品种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参试的20个普通番茄中,F-4(百利)、F-12(TLR-04)、F-5(瑞粉882)、F-18(16413)综合评价值排名前四位,适宜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F-4(百利)综合评价值为0.698,排名第一位;植株田间生长势强,早熟,果实中等(平均单果重118g),果形圆形,果皮厚,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62%,糖酸比大(8.32),亩产量高(7949.67 kg),抗病性中等,适宜于北京地区推广种植。此外,F-12(TLR-04)果实中等(125.45 g),果皮薄,亩产量高(8753.11 kg),抗病性强;F-5(瑞粉882)坐果率高(100%),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29.84 g),亩产量高(9047.11 kg);F-18(16413)果形扁圆,果肉厚(1.11cm),维生素C含量高(16.23 mg/100g),抗病性强,三个品种可作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搭配品种,选择性栽培。2.在参试的12个樱桃番茄中,M-9(TMR-05)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612。植株田间生长势强,果形长圆,果实硬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可溶性糖量高达到5.11%,风味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合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推广种植。品种M-10(TMY-01)综合评价值为0.503,虽然丰产性不如对照M-1(千禧),但是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可溶性糖量高(4.97%),尤其是果色为橘黄色,且果形好(高圆)、坐果率高(86%),可做为特色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推广。

张钟炎[9](2019)在《观赏番茄种质资源评价及杂交一代遗传效应分析》文中认为从目前的观光农业发展来看,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观赏番茄品种成为制约观赏番茄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有针对性的对观赏番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评价及进一步利用的报道很少。本文对课题组收集到的26份观赏型番茄种质资源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性状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实现对观赏番茄种质资源的评价分析。并通过参考上述26份观赏番茄种质资源的评价结果,挑选观赏性好、性状优良、抗病性强的7个种质材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对F1代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进行分析,选育优良亲本和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26份观赏番茄种质资源分析评价所有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09-0.9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小;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16-1.63之间,花梗离层各种质资源间不存在性状分离,多样性低;果色、果形表现型相对多样,多样性指数最高。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性状组与花序特征性状组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植株形态方面,坐果期与株高和茎粗呈正相关,花序和果实大小与植株的整体形态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成串性状方面,单花序花数、单花序果数、单花序长三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果实性状方面,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2.259%,可以反映出20项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包含了整株形态因子、果实及成串因子、物候期因子、果实色泽因子等观赏番茄性状的多个方面。通过Ward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26份观赏番茄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10左右,分成3个亚族,分别是矮生小果亚族、高大多花多果亚族和矮生大果亚族。层次分析法表明果实形态特征约束层在约束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果色指标层在指标层中所占权重最大,最终的得分和分类结果表明,编号为S1的种质材料所表现的观赏价值最高,属于应用价值极高的观赏番茄种质资源。2、杂交一代杂种优势分析杂交组合F1代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组配的21个杂交组合中,早熟性状方面,除♀P3×♂P4外,均表现负向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早熟趋向比较明显;坐果期方面,♀P2×♂P7表现正向的中亲优势,其余组合均为负向的中亲和高亲优势,与始花期表现相同的杂种优势趋势;不同组合间,第一花序节位杂种优势的表现不同,即使在同一亲本的杂交组合中的杂种优势也表现出差异。整株形态方面,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的表现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稍偏向于低值亲本;侧枝数在各组合中表现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成串性状方面,不同组合的单花序长和单花序花数表现很强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组合的表现多偏向于低值亲本;单花序果数性状中,21个组合的15个表现出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3、配合力分析各亲本分别在不同的性状中表现不同的一般配合力。其中,亲本P5适合配制早熟观赏番茄组合;亲本P1和P7适合配制矮生的观赏番茄杂交组合;亲本P3适合作为配制植株高大,枝叶繁茂的观赏番茄杂交组合的亲本;亲本P6适于配制整体观赏性好的观赏番茄杂交组合。综合来看,亲本P3、P5、P6既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又能够配制特殊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潜力巨大,可以选择作为后续育种材料;♀P2×♂P5是筛选出的观赏番茄杂交F1代最优组合,可以作为优良杂交种进一步利用,♀P3×♂P6、♀P5×♂P6可以作为培育新型观赏番茄品种的优良组合。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10](2019)在《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洛番14号’是洛阳农林科学院于2008年用自选系‘P1’为母本‘、HZ85-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粉红果番茄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叶色绿,叶片较稀,每花序着花4~5朵,易坐果,幼果无青果肩,成熟果,圆形,硬,粉红色,鲜亮,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157.3 g,畸裂果较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5.1%,糖含量3.67%,酸含量0.54%,糖酸比为6.9,维生素C含量20.9 mg·100 g-1,果肉质沙,口感风味佳。抗叶霉病,抗病毒病;耐寒、耐弱光、耐贮运、优质、高产。早熟性特好,适应性强,一般667 m2产量5 700 kg,最高667 m2产量10 000 kg,适合河南省各地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2014年4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鉴定。

二、早熟番茄新品种一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熟番茄新品种一组(论文提纲范文)

(1)西瓜种质资源糖分积累规律与品质综合评价研究及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西瓜的起源与传播
        1.1.2 西瓜的植物学特征及分类
        1.1.3 西瓜的生态型分类
        1.1.4 西瓜遗传育种研究
    1.2 西瓜果实糖分的研究
        1.2.1 西瓜果实糖分组成的概述
        1.2.2 糖分代谢相关酶的研究
        1.2.3 糖分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1.3 西瓜果实品质的构成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熟性西瓜材料糖分积累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种质材料
        2.1.2 试验方案设计
        2.1.3 西瓜果肉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及方法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早熟西瓜糖分积累的变化
        2.2.2 中熟西瓜糖分积累的变化
        2.2.3 晚熟西瓜糖分积累的变化
        2.2.4 不同熟性西瓜成熟期糖分构成
        2.2.5 早熟西瓜完全成熟期的糖分构成
    2.3 讨论
第三章 西瓜果肉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田间试验设计
        3.1.3 果实性状统计及口感评价
        3.1.4 品质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早熟西瓜外观表现
        3.2.2 口感评价
        3.2.3 西瓜果实内在品质分析
        3.2.4 相关性分析
        3.2.5 隶属函数评价
    3.3 讨论
第四章 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染色体定位
        4.1.2 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鉴定
        4.1.3 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系统发育树构建
        4.1.4 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及蛋白保守结构的分析
        4.1.5 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4.1.6 西瓜果肉糖分的测定及方法
        4.1.7 西瓜蔗糖转化酶基因表达量分析
        4.1.8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西瓜、甜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
        4.2.2 西瓜、甜瓜蔗糖转化酶基因染色体定位
        4.2.3 西瓜、甜瓜和拟南芥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分析
        4.2.4 西瓜、甜瓜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结构及motif分析
        4.2.5 西瓜、甜瓜蔗糖转化酶家族基因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4.2.6 西瓜果实糖分含量变化及不同发育时期蔗糖转化酶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茄子的起源与分类
        1.1.2 茄子的营养价值
        1.1.3 我国茄子的生产规模
        1.1.4 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 茄子中的花色苷
        1.2.1 花色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2.2 花色苷的生理功能
    1.3 茄子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3.1 果色及果萼色性状遗传
        1.3.2 果脐性状
        1.3.3 茄子果形性状遗传规律
        1.3.4 产量性状
        1.3.5 茄子株高性状遗传研究
    1.4 生物性状的遗传研究
        1.4.1 植物质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4.2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茄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数据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株高世代遗传分析
        2.2.2 单株产量遗传研究分析
        2.2.3 平均果重遗传研究分析
        2.2.4 果形指数遗传研究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茄子花色、果色、果肉色等性状遗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及数据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独立遗传分析
        3.2.2 果皮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3 花色与果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4 花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茄子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2 可溶性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3 粗纤维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1.2 杂交育种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育种目标
        1.2.4 亲本选择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1.3.1 成熟期
        1.3.2 果实大小
        1.3.3 果皮性状
        1.3.4 果实糖酸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1.3.6 种子数
    1.4 综合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层次分析法
        1.4.3 优劣解距离法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主要内容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1 试验地点
        3.1.2 实验材料
        3.1.3 亲本材料概况
    3.2 果实品质测定
        3.2.1 成熟期
        3.2.2 果实大小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3.2.6 种子数
    3.3 遗传力的计算
    3.4 综合评价方法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5.1.7 优株的筛选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草地早熟禾赤霉素氧化酶基因PpGA2ox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1 引言
    1.1 赤霉素
        1.1.1 赤霉素的发现和类型
        1.1.2 赤霉素对植物的作用
    1.2 赤霉素与其它植物激素
        1.2.1 赤霉素和生长素
        1.2.2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
        1.2.3 赤霉素和乙烯
        1.2.4 赤霉素和脱落酸
    1.3 赤霉素与环境因素
        1.3.1 光对赤霉素的调节
        1.3.2 温度对赤霉素的调节
        1.3.3 胁迫对赤霉素的调节
    1.4 赤霉素代谢途径
    1.5 赤霉素信号途径
        1.5.1 赤霉素受体
        1.5.2 DELLA蛋白
        1.5.3 拟南芥中的GA信号途径
        1.5.4 水稻中的GA信号途径
    1.6 GA2ox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2 PpGA2ox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PpGA2ox基因的克隆
        2.2.2 PpGA2ox表达特征
        2.2.3 PpGA2ox亚细胞定位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pGA2ox基因的获得
        2.3.2 PpGA2ox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PpGA2ox表达分析
        2.3.4 PpGA2ox亚细胞定位
    2.4 讨论
    2.5 小结
3 PpGA2ox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PpGA2ox启动子的克隆
        3.2.2 PpGA2ox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
        3.2.3 PpGA2ox启动子转化拟南芥
        3.2.4 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及GUS基因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pGA2ox启动子的获得
        3.3.2 PpGA2ox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分析
        3.3.3 PpGA2ox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3.3.4 GUS染色结果及GUS基因表达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PpGA2ox基因转化拟南芥及其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PpGA2ox基因转化拟南芥
        4.2.2 PpGA2ox基因对拟南芥株型调控分析
        4.2.3 PpGA2ox基因抗旱性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pGA2ox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4.3.2 过表达PpGA2ox延缓拟南芥种子发芽
        4.3.3 过表达PpGA2ox导致拟南芥植株矮化
        4.3.4 过表达PpGA2ox影响拟南芥GA代谢
        4.3.5 外施赤霉素恢复拟南芥矮化表型
        4.3.6 过表达PpGA2ox推迟拟南芥花期、提高叶绿素含量
        4.3.7 过表达PpGA2ox增加拟南芥成熟植株莲座叶片数目
        4.3.8 过表达PpGA2ox提高酵母菌株抗旱性
        4.3.9 过表达PpGA2ox提高拟南芥抗旱性
    4.4 讨论
    4.5 小结
5 PpGA2ox过表达拟南芥的转录组分析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cDNA文库构建及二代转录组测序
        5.2.2 基因表达定量及注释
    5.3 结果与分析
        5.3.1 RNA提取
        5.3.2 测序数据统计
        5.3.3 转录组数据比对拟南芥基因组
        5.3.4 测序样品PCA分析
        5.3.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5.3.6 GO分析
        5.3.7 KEGG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PpGA2ox基因转化水稻及其功能分析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PpGA2ox基因转化水稻
        6.2.2 PpGA2ox转基因水稻表型观察及相关指标测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PpGA2ox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6.3.2 转基因水稻GUS染色结果
        6.3.3 过表达PpGA2ox导致水稻植株矮化
        6.3.4 过表达PpGA2ox影响水稻GA代谢
        6.3.5 过表达PpGA2ox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
        6.3.6 过表达PpGA2ox水稻穂长变短
    6.4 讨论
    6.5 小结
7 草地早熟禾全长c DNA文库构建及酵母双杂交筛选PpGA2ox互作蛋白
    7.1 试验材料
    7.2 试验方法
        7.2.1 全长cDNA文库构建
        7.2.2 酵母双杂交筛选PpGA2ox互作蛋白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均一化全长cDNA合成
        7.3.2 初级文库获得及插入片段检测
        7.3.3 初级文库质粒获得
        7.3.4 PpGA2ox自激活检测
        7.3.5 PpGA2ox互作蛋白筛选
        7.3.6 互作蛋白的回转验证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试验所用试剂配制
附录 B 核苷酸序列
附录 C 部分试验结果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方法
    1.1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1.1.1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1.1.2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和面临问题
    1.2 国内外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1.2.1 我国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1.2.2 国外蔬菜品种选育和应用概况
    1.3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概况
        1.3.1 杨凌示范区农业基础条件
        1.3.2 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状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及问题
    2.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现状
        2.1.1 蔬菜种植规模和方式
        2.1.2 蔬菜种类的品种结构
    2.2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存在的问题
    2.3 小结
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
    3.1 主要蔬菜品种选育情况
    3.2 主要蔬菜品种应用情况
    3.3 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3.4 小结
第四章 对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4.1 对蔬菜种植的建议
    4.2 对蔬菜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建议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附录1 杨凌示范区蔬菜种植品种与生产状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10-2018)选育新品种
    附录3 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选育新品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柑橘果实无核性状研究进展
        1.2.1.1 基于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的柑橘无核机理研究进展
        1.2.1.2 基于雌性不育、胚败育及三倍体柑橘无核机理研究进展
        1.2.2 柑橘果实色素积累与着色研究进展
        1.2.2.1 类胡萝卜素的遗传调控机制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2.2.2 叶绿素降解及光照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2.2.3 激素信号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早蜜’椪柑果实品质性状特征综合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和样品采集
        2.1.2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实色差测定
        2.1.3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实大小、果皮厚度及单果实种子数分析
        2.1.4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含量分析
        2.1.5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采后贮藏环境温度、湿度、失水率和腐烂率的测定
        2.1.6 核酸提取、cDNA合成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趋势
        2.2.2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色泽和种子数量差异
        2.2.3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比较
        2.2.4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发育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分析
        2.2.5 不同采收期‘辛女’和‘早蜜’椪柑贮藏时果实形态变化
        2.2.6 不同采收期‘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内在品质特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早蜜’椪柑果皮提前着色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取样
        3.1.2 果实色度值
        3.1.3 果皮叶绿素含量测定
        3.1.4 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1.5 乙烯利(Ethephon)和脱落酸(ABA)处理果实
        3.1.6 果实糖酸含量测定
        3.1.7 叶绿素和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1.8 数据处理与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发育和外观着色变化
        3.2.2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着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3.2.3 乙烯利和ABA处理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着色的影响
        3.2.4 乙烯利和ABA处理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2.5 影响‘早蜜’椪柑提前着色的基因筛选
    3.3 讨论
        3.3.1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果皮色素与着色进程分析
        3.3.2 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早蜜’椪果皮着色进程的影响
        3.3.3 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皮着色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3.3.4 乙烯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对‘早蜜’椪柑果皮着色进程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早蜜’椪柑无核机制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辛女’和‘早蜜’椪柑的物候期观察及人工授粉
        4.1.2 花粉粒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花粉的染色活力
        4.1.3 花粉量测定和花粉萌发率
        4.1.4 花粉的原位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行为
        4.1.5 人工授粉果实品质及果实着色分析
        4.1.6 人工授粉果实座果率及种子数目统计
        4.1.7 数据处理与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辛女’和‘早蜜’椪柑开花物候期和花形态特征
        4.2.2 ‘辛女’和‘早蜜’椪柑花粉粒特征及萌发力比较分析
        4.2.3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花粉的原位萌发特性
        4.2.4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种子数及座果情况
        4.2.5 不同授粉组合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早蜜’椪柑少核的原因
        4.3.2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种子情况
        4.3.3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座果及品质情况
    4.4 小结
第5章 ‘早蜜’椪柑基因组变异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样品采集
        5.1.2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重测序基本情况
        5.2.2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SNP和 InDel变异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5.2.3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InDel变异分析
        5.2.4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编码区差异InDel位点注释
        5.2.5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SNP变异分析
    5.3 讨论
        5.3.1 ‘早蜜’和‘辛女’椪柑基因组中的SNP和 InDel变异
        5.3.2 ‘早蜜’和‘辛女’椪柑品种间基因编码区差异InDel变异
    5.4 小结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京红’桃及其晚熟芽变果实发育特征和转录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桃芽变选种研究进展
    1.2 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变化研究进展
        1.2.1 生长素对果实成熟的调控功能
        1.2.2 脱落酸对果实成熟的调控功能
        1.2.3 赤霉素对果实成熟的调控功能
        1.2.4 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
    1.3 转录因子在果实成熟中起到的作用
    1.4 RNA-Seq技术研究进展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京红’桃芽变与其亲本果实发育特征比较分析
    2.1 植物材料
    2.2 方法
        2.2.1 果实纵横径、单果重以及硬度的测定
        2.2.2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2.3 果实中色素类物质的含量提取与测定
        2.2.4 桃中果皮内源激素的提取与测定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生长动态变化比对分析
        2.3.2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2.3.3 果实中色素类物质含量比对
        2.3.4 桃中果皮中内源激素激素含量
第三章 ‘京红’桃与其晚熟芽变果实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果实总RNA提取以及检测
    3.3 文库构建与测序
    3.4 桃RNA-Sep测序数据信息处理分析
        3.4.1 测序数据的质量控制
        3.4.2 序列比对和组装
        3.4.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4.4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3.4.5 成熟相关代谢途径中DEGs的筛选
        3.4.6 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3.5 结果与分析
        3.5.1 RNA质量及浓度检测
        3.5.2 桃RNA-Sep测序结果统计
        3.5.3 不同成熟期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5.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3.5.5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5.6 不同时期相关途径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3.5.7 不同时期高表达转录因子的筛选及表达模式分析
        3.5.8 候选基因表达模式的实时定量PCR验证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果实发育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4.1.2 果实发育的内源激素含量
        4.1.3 果实发育的内源激素相关基因
        4.1.4 转录因子的表达分析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激素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
附录二 :次级合成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
附录三 :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基因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番茄生产现状
    1.2 番茄育种研究进展
        1.2.1 番茄产量育种研究进展
        1.2.2 番茄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1.2.3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1.3 国内设施番茄种业展望
        1.3.1 改进生产措施,提高产量
        1.3.2 加强品种保护力度,创造新种质
        1.3.3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定向开发品种
        1.3.4 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育种效率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普通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田间管理
        2.2.3 调查项目及标准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生长发育期
        2.3.2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
        2.3.3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
        2.3.4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果实风味及营养成分
        2.3.5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产量及抗病性
        2.3.6 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樱桃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田间管理
        3.2.3 调查项目及标准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生长发育期
        3.3.2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
        3.3.3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
        3.3.4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风味及营养成分
        3.3.5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产量及抗病性
        3.3.6 综合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9)观赏番茄种质资源评价及杂交一代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观赏番茄基本概述
        1.1.1 番茄简介
        1.1.2 观赏番茄简介
        1.1.3 观赏番茄的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
    1.2 种质资源概述
        1.2.1 种质的概念
        1.2.2 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
        1.2.2.1 普通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
        1.2.2.2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
    1.3 种质资源多元统计分析评价
        1.3.1 主成分分析
        1.3.2 聚类分析
        1.3.3 相关性分析
        1.3.4 层次分析法
    1.4 杂种优势
        1.4.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4.2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1.4.3 番茄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
    1.5 配合力
        1.5.1 配合力的概念
        1.5.2 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1.5.3 番茄配合力的研究现状
2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地点地理位置及气候
        2.2.3 育苗与栽培方式
        2.2.4 试验仪器
        2.2.5 指标测定
        2.2.6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1 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与多样性分析
        2.3.1.2 质量性状分布频率及多样性分析
        2.3.2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3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2.3.3.1 主成分分析
        2.3.3.2 聚类分析
        2.3.4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AHP观赏性评价
        2.3.4.1 AHP模型构建
        2.3.4.2 判断矩阵的建立和一致性的检验
        2.3.4.3 各性状指标权重系数
        2.3.4.4 观赏番茄观赏性综合得分和分类等级
    2.4 小结与讨论
        2.4.1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4.2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2.4.3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
        2.4.4 观赏番茄种质资源AHP观赏性评价研究
3 杂交一代遗传效应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及测定指标
        3.2.3 数据处理
        3.2.3.1 杂种优势计算公式
        3.2.3.2 配合力计算公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杂种优势分析
        3.3.1.1 亲本各性状平均值比较
        3.3.1.2 各杂交组合早熟性状的杂种优势
        3.3.1.3 各杂交组合整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
        3.3.1.4 各杂交组合成串性状的杂种优势
        3.3.2 配合力分析
        3.3.2.1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性状基因型方差分析
        3.3.2.2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
        3.3.2.3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3.3.2.4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3.3.3 小结与讨论
        3.3.3.1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研究
        3.3.3.2 观赏番茄杂交组合配合力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母本的来源及特征
    2.2 父本的来源及特征
    2.3 选育经过
3 试验结果
    3.1 早熟性和丰产性
        3.1.1 组合鉴定与品种比较试验
        3.1.2 河南省番茄品种区域试验
        3.1.3 河南省番茄品种生产试验
    3.2 果实品质检测和商品性调查
    3.3 抗病性鉴定
4 品种特征特性
5 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四、早熟番茄新品种一组(论文参考文献)

  • [1]西瓜种质资源糖分积累规律与品质综合评价研究及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分析[D]. 熊思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 张成成. 扬州大学, 2021(09)
  • [3]‘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4]草地早熟禾赤霉素氧化酶基因PpGA2ox的功能研究[D]. 檀鹏辉.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5]杨凌示范区主要蔬菜种植和新品种应用[D]. 冯雪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D]. 李菲菲.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7]‘京红’桃及其晚熟芽变果实发育特征和转录组测序分析[D]. 殷亚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12)
  • [8]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D]. 郑金亮.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9]观赏番茄种质资源评价及杂交一代遗传效应分析[D]. 张钟炎.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10]保护地番茄新品种‘洛番14号’的选育[J]. 张春奇,李红波,黄江涛,于新峰. 中国瓜菜, 2019(07)

标签:;  ;  ;  ;  ;  

一批早熟番茄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