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研究

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研究

一、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志彬[1](2021)在《欠发达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和改善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为个案》文中认为

曾志聪[2](2021)在《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韩雪[3](2021)在《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姜霞[4](2021)在《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和2.3名,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这充分表明国家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体育做出了计划与部署。另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引领群众科学锻炼,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从培训课程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保证群众科学健身,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和社会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法对山东省2018年和2019年参加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采访,采用归纳总结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经调查发现,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虽逐步完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参加培训学员的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严重、学历层次偏低以及授课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优化等问题,尤其是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结构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目前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根据课程培训对象性别比例失调和授课教师资历单一等问题,建议调整培训对象,增加体育专业学生或具有硕士学位学员的比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2.针对培训课程目标较笼统的问题,建议将培训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细化与更新。3.针对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员发展等问题,建议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差异实施分层次开班教学,及时更新并编排自设内容的课程。4.针对单一的集体面授培训方式,建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5.针对培训结构不合理现象,建议扩大实践课比例,优化培训课程结构。6.针对培训教材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少等问题,建议完善培训课程教材的配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鼓励教师多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7.适当增加考核形式,对毕业学员实施“试用期”制度。8.针对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体育行政部门构建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将培训课程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入档。增加回访追踪环节,组织年会等系列活动。

周元庆[5](2020)在《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路研究》文中指出全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整体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目标更加明确,需求更加丰富,单纯从事简单的体育锻炼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体育生活,社会体育指导员团体应运而生。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诞生于2004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0万人的庞大组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工作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指导员队伍的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管理体制,工作方法、人力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提出了改进协会工作方法,提高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的一系列建议,用于江苏省体育主管单位参考,为促进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和协会的良性运行提供线索,以期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将全民健康工作开展到更高水平。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江苏省社会指导员总体规模已经居于全国首位,建立了基本的等级制度、管理条例,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运行经验,各地分会也根据时代发展和地方特色进行新项目的培育与推广,帮助人们群众开展了大量的群众体育项目,丰富了群众余暇生活。2.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已经建立了基本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执行单位。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管理与监督体制不健全,组织架构简单,专职人员不足;资金渠道单一,商业模式不成熟,严重依赖政府资金;资格鉴定与培训不规范,培训人力成果未能投入公益事业;监督及决策机制不透明等问题。3.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成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提供了技能指导、活动组织等大量工作,已经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但是队伍整体存在受教育程度偏低专业化程度低、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区域分布不合理,乡镇指导员人数明显过少等结构性问题。4.群众对参与过的协会活动比较认可,但是存在项目开展的场地设施不足、宣传范围较小,政府政策落实情况不佳,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与日常生活缺乏良性引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提高支持力度,打造协会品牌,改善资金情况,提高自主运行能力;建立科学管理架构,健全监督决策机制,坚决杜绝体育异象发生;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采集,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区域分布等问题,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重新建立协会网站,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将线下活动组织与群众需求相接轨,尝试开展线上群众体育事业项目指导;将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到的群众需求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的重点,围绕大数据结果开展新工作,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联系等建议。该论文有图15幅,表13个,参考文献88篇。

代季秋[6](2020)在《中国与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北京2022年冬奥背景下,滑雪运动已经逐渐的走进大众生活。然而由于滑雪运动员的专业性较强,再加上在我国参与滑雪运动群众基础还是相对较低。滑雪指导员的培训成为关键,纵观近年来我国滑雪产业的发展,大大小小滑雪场的运营,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发展并未得到显着的提升。不管是在技能水平上,还是在指导培训情况,与国际滑雪指导员培训体系存在较大的差距。故本文以中国与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差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发展历程、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发展历程、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培养现状、新西兰滑雪指导员的培养现状、中国新西兰两国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对比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以此发现我国滑雪指导员现行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借鉴和学习新西兰滑雪指导员体系的较为成功的经验之道,提升和规范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培训能力和滑雪技能水平,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滑雪指导员体系。在北京2022冬奥背景下,完善我国滑雪指导员体系,不断提高我国滑雪运动的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结论如下:我国的大众滑雪培训日渐火热,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滑雪指导员无证上岗的情况仍然是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雪场口碑与顾客体验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新西兰在滑雪场培训方面对于滑雪指导员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实为罕见,主要原因是新西兰滑雪产业已经度过了粗旷式发展的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标准的模式;我国滑雪指导员不论是在年龄结构上、技术等级证书方面,还是滑雪指导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上都与新西兰的滑雪指导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对于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培训状况与新西兰滑雪指导员的培训状况进行分析,我国的培训目的与新西兰国内的培训目的大致相同,但是对于滑雪指导员的培养内容和具体环节的设置和考核标准还是有不同之处和借鉴之处;我国的滑雪指导员的考核组织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实质上是一种政府性质的机构,在改革上存在着一定的桎梏。而新西兰滑雪指导员的考核组织则为非官方国际协会,且与世界权威协会相关联,认可度较高。同时作为非官方组织,在政策变化上则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更快的适应大趋势。针对我国存在的滑雪指导员出现的相关问题:首先应当是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对于滑雪场雇佣上的监管,严厉杜绝无证上岗的情况发生。其次是加强雪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雪场经营者的自觉性,引导雪场向正规化进程迈进;其次,加强我国滑雪指导员自身素质培养,定期进行专业技能与讲解培训。目前指导员群体学历虽然参差不齐,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但是通过加强指导员的自身素质培养也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应当提高现有教练的资格证书等级,鼓励初级指导员报考高等级证书;在培训内容上,应当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学形式与指导标准。并与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修改,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国内滑雪市场的培训手册与指导大纲。同时在政策制定上也应当更加的灵活多变,积极吸纳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同时加快组织内的沟通协调速度,以促进国内指导员培训体系更好更快的发展;积极推进和完善符合国际滑雪协会标准和要求的中国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

曾歆瑶[7](2020)在《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大力推广冰雪运动,唱响了“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口号。而滑雪指导员作为连接大众与滑雪运动之间的重要枢纽,在推广和发展滑雪运动的过程中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的培养体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体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的基本情况、管理方式、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经费来源、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现有的滑雪指导员在学历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比26.1%,专科学历占比42.8%,高中学历占比14.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4%,其他占比8.8%。专业程度方面:体育院系毕业有42人占比24.1%,业余体校6人占比3.4%,运动员52人占比29.9%,其他专业74人占比42.5%。从滑雪社会指导员等级架构方面来看,以中级人员为界限,初级人员数量较多占比43.1%,无证人员占比17.8%,高级人数极少占比8.6%,中级人员数量占比30.4%。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24人占比13.8%,通过短期培训班的有18人占比10.3%,通过滑雪学校专业认证的培训班有84人占比48.2%,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专业知识的有48人占比27.5%。由此体现出人员结构略微偏低,由此而导致整个滑雪指导员队伍总体素质上不去,队伍不稳定,结构比例失调。对于如今我国滑雪运动的迅速发展,不仅仅要求滑雪指导员拥有高学历高素质,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2)黑龙江省对滑雪指导员培养周期、内容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一般。以至于对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不够重视,经费与精力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足,致使滑雪指导员队伍发展缓慢。(3)黑龙江省相关监督机构对滑雪指导员疏于管理。目前相关监督机构进行督导和监管的力度不大,是导致出现此现象的重要原因。(4)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职业的不稳定性导致人才流失。造成滑雪指导员这一职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的最主要原因是各雪场所制定的收入标准及保障机制差距较大及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滑雪指导员收入标准及后勤保障缺乏稳定性、长久性,从而造成滑雪人才的严重流失。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建议如下:(1)构建合理的滑雪指导员队伍。在政府干预下加强和完善与体育院校、滑雪学校的合作机制,使后备人才建设更加有利,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质量的滑雪专业人才。(2)借鉴国外滑雪发达国家滑雪指导员培养的相关经验,开辟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发展新道路。政府应着重加强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的重视程度,建立监管部门,针对整个滑雪指导员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国滑雪协会所颁布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并鼓励在培养过程中增加有利于滑雪指导员培训的新科目,使滑雪指导员的培训不仅仅停留在被培训,而是让他们融入到真正的教学当中,总结经验,让培训的过程更立体化。(3)建立规范的滑雪指导员管理体制。建议取消滑雪指导员认证的终身制,并采用年度培训注册的方式加强对滑雪指导员自身的管理,周期考核认证为三年。同时,对刚刚进入滑雪指导员队伍的新人采取助理指导员实习的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通过实习期后,转为正式滑雪指导员。并且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力度,从而良性的促进滑雪指导员的发展。(4)提高关于滑雪指导员的激励机制。要求滑雪指导员佩戴等级标志方可上岗,而滑雪指导员的经济收入则按照滑雪指导员技术水平的不同而进行明确统一的划分。这不但能促进滑雪指导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整个滑雪指导员队伍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张伟[8](2020)在《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阐述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这为新时代社会组织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领域的治理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当前创新社会体育治理实践表明,社会体育公共治理需要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同时,参与社会体育公共治理也是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社会现实来看,社会体育公共治理的工作任务是复杂艰巨和困难重重的,在积极推进创新社会体育治理实践的初始阶段,迫切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解决问题能用专业方法、拥有专业发展理念的社会体育组织来承接政府转移的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这类组织就是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专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因而,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成为了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发展的重要目标。依据创新社会体育治理的目的和要求,从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存在两个具体问题,一是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急需构建;二是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不足急需提升。本文以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构建了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体系对SH市各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进行了尝试性评价和分析,找出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研究,形成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七点:第一,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由2个一级能力指标:参与社会体育事务管理能力,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能力;5个二级能力指标:获得外部认可能力,信誉维系能力,政策建设能力,标准化和专业化体育服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13个三级能力指标:组织宣传能力较强,能获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组织社会评价良好能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有危机处理能力能够进行危机公关,具备协调群众能力、群众诉求能得到满足,参与公共体育政策建设的能力,分析研判政策准确并能充分贯彻,专业场地设施设备,优质管理人力资源,优秀服务人力资源,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开通服务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等指标构成;第二,SH市各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普遍存在标准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多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参与社会体育治理的项目和内容不多;各区协会普遍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严重不足,信息服务平台运行不佳;多数区协会参与公共体育政策建设能力不足;协会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明显;协会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数量不足;指导员管理松散,流失率高;指导服务不够规范;指导员专业水平偏低;社区社会体育指导站缺乏经费保障;第三,协会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七个方面:协会人员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青年人才;传统管理体制惯性导致协会工作行政干扰较多;基础服务性质难以承接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社会服务方式难以达到服务标准;自主参与形式达不到服务条件;健身指导不能完全实现健康目标;政府培育扶持不足不利于组织转型发展。第四,健身群众期望社会体育服务组织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同时还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和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以及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第五,社会体育服务组织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发展。服务性质由基础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方式由社会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服务形式由自主参与向岗位参与转变,服务内容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第六,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能力建设;二是参与社会体育事务管理能力建设;三是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第七,政府培育保障有三点要求。正确审视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发展的价值地位;改善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生存的政策环境;培养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独立的造血功能。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第一,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要依据自身优势和抓住创新社会治理发展机遇,尽快实现转型发展,达到参与社会体育治理的能力要求;第二,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要吸收借鉴先进组织的发展经验,增强组织活力,依据参与社会体育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内容,加强公共治理能力建设,特别是提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并细化到优秀服务人力资源等多个子能力的提升上来;第三,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要加大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力度,积极拓宽合作路径,采用科学合理的合作办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政府购买和社会支持,共同治理社会体育,为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佳的服务;第四,政府要重视与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公共体育领域的合作,加大对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扶持与帮助,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实现社会体育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李凡[9](2019)在《山东省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照其劳动性质有公益性和职业性之分。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目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中,多是对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进行研究,对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现状和发展状况却少有人去系统分析,无法深刻了解其真正的工作性质、发展状况以及应采取的解决措施。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济宁市11个县市区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深入了解其队伍整体素质、培训体系、管理和其发展状况。调查发现: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数量越来越庞大,性别比例、年龄比例不合理,普遍学历水平较高、工作年限较短、指导项目丰富但认证项目单一;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普遍认为培训课程较少、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际应用性不强,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济宁市体育局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监管力度不强,有无证上岗的现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责任心对于需要体育锻炼的群众来说还不够。对此,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1.增加对高质量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的聘用,使队伍结构合理化;体育局和政府加大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对其岗位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地位。2.借助高校优势,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对培训课程学以致用;设立专门的部门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进行管理;增加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和培训评价。3.健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构部门,建立网络化平台,在网络上对指导员进行统一管理;增加宣传力度,提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认可,同时加强对持证上岗原则的监管;提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活动的责任心,充分发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价值。

刘玉洁[10](2019)在《以学员为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稳步上升,但是在我国庞大的社会体育服务需求面前仍显不足,并且现有的培训较多流于形式,学员在培训中无法真正获得可用的知识,那么提升培训效果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来说,发展是为了人,同时发展也要依靠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的素质、知识技能以及工作规范等,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依托文献资料,就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现状、管理体制及制度、存在问题、管理对策以及国内外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比研究等基本事实进行梳理,依托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以学员为本,注重学员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从多维度构建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并对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站的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而提出策略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1)本文从四个维度构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共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依据指标制作问卷进行问卷调查;(2)通过对两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点进行调查后发现反应层与学习层的得分较高,级别越高的培训对学员的行为和意识的改变越大;(3)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得分相较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高,反应层和学习层得分都普遍较高,得分最低的是行为层指标中的实际工作中的转化应用程度。就一级社会体育指导与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综合得分来看,两者的结果相差不大,但是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得分更高。(4)建议:各省市在遵照大纲的要求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编制适合学员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辅助教材与国家指定培训教材共同使用,以契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拓展培训形式,提倡分类培训以及展开继续培训;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培训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社会组织尤其是协会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促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工作。

二、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归纳总结法
        2.2.4 实地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3.1.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
        3.1.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原则
        3.1.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依据
    3.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2.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2.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3.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分析
        3.3.1 培训对象现状分析
        3.3.2 培训师资现状分析
        3.3.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等现状分析
        3.3.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现状分析
    3.4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分析与对策
        3.4.1 培训对象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2 培训师资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设置等结果与对策分析
        3.4.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员结构有待完善
        4.1.2 师资队伍有待调整
        4.1.3 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4.1.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
    4.2 建议
        4.2.1 关于学员结构优化的建议
        4.2.2 关于师资队伍优化的建议
        4.2.3 关于培训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4.2.4 关于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学员调查问卷
附件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5)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设情况
    3.2 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
    3.3 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发展困境
    3.4 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创新思路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国与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发展历程
        3.1.1 中国大众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的现状
        3.1.2 国外滑雪培养体系的引进和新型培训体系的形成
    3.2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
        3.2.1 新西兰滑雪运动发展历程
        3.2.2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发展历史
    3.3 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培养现状
        3.3.1 我国滑雪指导员基本情况
        3.3.2 我国滑雪指导员培训状况
        3.3.3 我国滑雪指导员管理状况
        3.3.4 我国滑雪指导员对培训现状满意度分析
    3.4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的培养现状
        3.4.1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基本情况
        3.4.2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训状况
        3.4.3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管理状况
        3.4.4 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对培训现状满意度分析
    3.5 中国新西兰两国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对比
        3.5.1 滑雪指导员个人情况对比分析
        3.5.2 滑雪指导员培训状况对比分析
        3.5.3 滑雪指导员管理状况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7)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滑雪社会指导员概念
        1.4.2 培养体制概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现状
        3.1.1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机构设置
        3.1.2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方式
        3.1.3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考核方式
        3.1.4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管理方式
        3.1.5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经费来源
        3.1.6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基本情况
    3.2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3.2.1 培养周期短内容单一化
        3.2.2 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专业针对性不强
        3.2.3 管理机制不健全
        3.2.4 各雪场工资标准、保障机制差距大,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3.3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相关经验
        3.3.1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机构设置及培养经费来源
        3.3.2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方式
        3.3.3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考核方式
        3.3.4 国外滑雪社会指导员管理方式
    3.4 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优化策略
        3.4.1 适当延长培养周期,丰富培训内容
        3.4.2 提高滑雪指导员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
        3.4.3 不断更新优化滑雪指导员管理机制
        3.4.4 提高滑雪指导员相关保障与激励机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
        4.1.2 黑龙江省对滑雪指导员培养周期、内容等方面重视程度一般
        4.1.3 黑龙江省相关监督机构对滑雪指导员疏于管理
        4.1.4 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职业的不稳定性造成人才流失
    4.2 建议
        4.2.1 构建合理的滑雪指导员队伍
        4.2.2 借鉴国外滑雪发达国家滑雪指导员培养的相关经验,开辟黑龙江省滑雪指导员培养方面发展新道路
        4.2.3 建立规范的滑雪指导员管理机制
        4.2.4 提高关于滑雪指导员的激励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元共治:创新社会体育治理需要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参与
        1.1.2 能力建设:社会体育服务组织需要具备专业的公共治理能力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急需构建
        1.2.2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不足急需提升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访谈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德尔菲法
        1.5.5 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
    1.6 研究内容与思路、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6.2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社会(体育)组织治理研究综述
        2.1.1 社会组织治理相关研究
        2.1.2 社会体育组织治理相关研究
    2.2 国外社会体育组织研究综述
        2.2.1 取得成就及面临的困难
        2.2.2 社会体育组织的绩效
        2.2.3 社会体育组织的能力建设
    2.3 小结
3 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分析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治理理论
        3.1.2 公共治理理论
        3.1.3 创新社会治理
        3.1.4 新公共服务理论
        3.1.5 小结
    3.2 核心概念的界定
        3.2.1 社会服务组织
        3.2.2 社会体育组织
        3.2.3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
        3.2.4 公共治理能力
        3.2.5 社会体育公共治理
    3.3 基础理论分析
        3.3.1 社会体育公共治理主体关系分析
        3.3.2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社会体育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3.3.3 小结
4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2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4.2.1 工具NVivo概述
        4.2.2 评价指标构建步骤
    4.3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的形成
        4.3.1 指标内容初步拟定
        4.3.2 指标筛选流程与方法
        4.3.3 专家选择与权威程度
        4.3.4 指标的筛选与修订
        4.3.5 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
    4.4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4.4.1 参与社会体育事务管理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4.4.2 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4.5 评价指标的考察点、权重及评分办法
        4.5.1 评价指标的考察点
        4.5.2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4.5.3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的评分办法
    4.6 评价指标适用性
    4.7 小结
5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以SH市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例
    5.1 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概况
        5.1.1 协会管理架构
        5.1.2 协会制度建设
        5.1.3 协会参与的社会体育管理活动
        5.1.4 协会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工作
    5.2 SH市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与分析
        5.2.1 公共治理能力整体评价与分析
        5.2.2 公共治理一级能力指标评价与分析
        5.2.3 公共治理二级能力指标评价与分析
        5.2.4 公共治理三级能力指标评价与分析
    5.3 健身群众服务评价与服务期望分析
        5.3.1 健身群众服务评价与服务期望问卷相关性分析
        5.3.2 健身群众服务评价与服务期待结果分析
    5.4 SH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问题诊断
        5.4.1 协会管理方面
        5.4.2 服务队伍建设方面
        5.4.3 指导站点建设方面
        5.4.4 参与社会体育公共治理能力方面
    5.5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5.5.1 协会人员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青年人才
        5.5.2 传统管理体制惯性导致协会工作行政干扰较多
        5.5.3 基础服务性质难以承接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
        5.5.4 社会服务方式难以达到服务标准
        5.5.5 自主参与形式达不到服务条件
        5.5.6 健身指导不能完全实现健康目标
        5.5.7 政府培育扶持不足不利于组织转型发展
    5.6 小结
6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6.1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转型发展
        6.1.1 服务性质由基础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
        6.1.2 服务方式由社会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
        6.1.3 服务形式由自主参与向岗位参与转变
        6.1.4 服务内容由健身指导向健康指导转变
    6.2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建设
        6.2.1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基础能力建设
        6.2.2 参与社会体育事务管理能力建设
        6.2.3 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建设
    6.3 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政府培育保障
        6.3.1 正确审视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发展的价值地位
        6.3.2 改善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生存的政策环境
        6.3.3 培养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独立的造血功能
    6.4 小结
7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协调系数计算公式及阈值设定
附录3 SH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制度一览表
附件4 部分资料图片
附录5 访谈提纲
附录6 科研情况

(9)山东省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综述
        1.2.2 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依据
    3.2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
        3.2.1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2.2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3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对策
        3.3.1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对策
        3.3.2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发展对策
        3.3.3 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发展对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议
        4.2.2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的建议
        4.2.3 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以学员为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专家访谈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逻辑分析法
        1.3.5 数理统计法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社会体育指导员
        2.1.2 培训效果
        2.1.3 培训理论
    2.2 研究现状
        2.2.1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
        2.2.4 研究述评
3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以学员为本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3.1.1 以学员为本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
        3.1.2 以学员为本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培训效果评价模型选择
    3.3 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筛选指标
        3.3.2 确立指标
        3.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4 问卷得分计算
4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的实证分析
    4.1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评价综合分析
        4.1.1 反应层培训效果评价分析
        4.1.2 学习层培训效果评价分析
        4.1.3 行为层培训效果评价分析
        4.1.4 结果层培训效果评价分析
    4.2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培训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4.2.2 无法满足学员多样需求
        4.2.3 学员自身技能水平差异大
        4.2.4 资格审查不严格、宣传教育工作缺乏
        4.2.5 培训管理松散
5 结论
6 建议
    6.1 因地制宜编制适合学员情况的培训教材
    6.2 不断拓展培训形式
        6.2.1 分类培训
        6.2.2 逐步开展继续培训
        6.2.3 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培训内容
    6.3 鼓励协会及社会组织自行进行培训工作
    6.4 上级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四、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欠发达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重困境和改善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为个案[D]. 郑志彬. 吉林大学, 2021
  • [2]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标准研究[D]. 曾志聪.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韩雪. 首都体育学院, 2021
  • [4]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D]. 姜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创新思路研究[D]. 周元庆.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中国与新西兰滑雪指导员培养体系差异性研究[D]. 代季秋.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7]黑龙江省滑雪社会指导员培养体制研究[D]. 曾歆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8]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公共治理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张伟.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9]山东省济宁市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与对策研究[D]. 李凡.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10]以学员为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研究[D]. 刘玉洁. 宁波大学, 2019(06)

标签:;  ;  ;  

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