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低保卫生服务需求

关注城市低保卫生服务需求

一、关注城市低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夏百川[1](2021)在《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福利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表征。福利及其相关的系列制度,关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关乎要素资本的配置与流动,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安定。人们对于社会福利的获得感,不仅取决于个体的绝对收入,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收入。通过恰当的社会福利制度设计,让不同地区的全体福利对象得以公平享受社会福利,尤其是实现底线福利水平均衡化是有可能的。因此,福利地理和底线公平问题客观上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就一定区域的福利水平尤其是底线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均衡化路径,对于丰富福利地理学理论,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运用福利地理理论、公平正义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ArcGIS及GeoDa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6W3H”福利地理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文章提出了底线福利地理的研究范式;梳理了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序演变;构建了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底线福利以及生存福利、健康福利和教育福利三个分维度剖析了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时空格局均衡化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9—2018年,云南省底线福利及分维度生存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水平整体不断提高、增速逐渐降低。总体得分排序为:生存福利>底线福利>教育福利>健康福利,年均增速顺序为:健康福利>生存福利>底线福利>教育福利。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各类型福利整体于2015年达到中等及以上福利水平。(2)2009—2018年,云南省底线福利及分维度生存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水平变异系数波动下降,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均衡化发展趋势显着。昆明市首位度偏高,昭通市、怒江州、迪庆州末位度偏高。(3)2009、2012、2015、2018年四个时间断面下,云南省底线福利及分维度生存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的规律性较为显着,时间结构呈现阶段性、均衡化特点,空间结构围绕核心区、次核心区向外递减,类型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或“钻石型”演变。(4)2009、2012、2015、2018年四个时间断面下,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全局自相关较弱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局部自相关呈现明显的冷热点区域,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局部格局存在调整。存在“热点恒热、冷点恒冷”的固化效应。(5)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的基础性作用、资源禀赋的支撑性作用、国家政策的主导性作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关键性作用、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性作用等6种因素。(6)探讨了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均衡化路径,主要包括:以“6W3H”福利地理方法实现“福利均衡化”“福利安全”、构建全省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推动生存福利水平从“扩面”向“提质”转变、改变健康福利水平“底线中的短板”状况、促进教育福利水平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等五个方面。

任燕[2](2021)在《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贫困问题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彻底摆脱贫困的目标,各国政府在贫困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政策。我国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农村脱贫攻坚战全面获胜,我国贫困治理之路开启新征程。全面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领域发生改变,相对贫困治理成为主题。城市贫困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催生出的社会产物,是相对贫困的重要表现之一,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在新时期特征下具有紧迫性和正义性。受快速城市化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构成更为复杂,城市贫困和低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将会拖慢城市发展步伐。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贫困问题复杂性、相对性及多维性的新特征,需要以多元共治为价值取向,以分类施策为行动方向,充分把握城市贫困影响因素,实现共享发展的社会目标。首先,在系统阐述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贫困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在了解及掌握现有研究视角及方法的同时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其次,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多维贫困理论及社会支持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接着搜集与城市贫困相关的学术文献、新闻媒体报刊资料、政策文本资料,运用扎根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分析,根据资料的分析结果,本文构建出由4个一级维度及14个二级维度组成的城市贫困影响因素模型。一级维度分别为: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再次,对济南市城市贫困现状进行阐述,另外为验证本文所构建理论模型的科学性,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三组济南市城市贫困家庭进行案例研究。通过梳理案例家庭“事件起因-过程-核心影响因素”的关键事件发展脉络,进一步挖掘其致贫因素。最后,结合扎根理论和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城市贫困治理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从内源性突破和外源性改善两方面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树立积极脱贫的主体意识、增强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重视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政策公平性建设。

裴瑞[3](2021)在《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资源衰退型城市又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地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安全和人的生存起到兜底作用,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在这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中的关键一环。资源衰退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就业岗位缺失、人才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城市贫困问题严峻,研究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分析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对缓解城市低保群体贫困,推动农村与城市同步减少贫困,促进资源衰退型城市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能力贫困理论、社会排斥理论以及协作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全国具典型代表性的云南东川区为调查地点,以东川区民政局提供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多段抽样、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东川区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表现为家庭月收入低、就业不充分;有下岗经历、求职困难、就业信息不畅;社会救助来源单一且救助意愿强烈;住房来源多为廉租房、移民安置区、棚户区、租房等。2.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外部因素为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失业率偏高、人力资本投入下降。内部因素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健康状况不佳、工作稳定性差、就业培训少。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家庭经济状况、收入、是否下岗职工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均为正相关,显着性强,相关系数值较大。3.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对策。一是通过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转型,化解城市整体贫困。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贫困群体的就业、教育、住房等条件。三是发挥社区治理和社会支持网在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中的作用。

吴广霏[4](2021)在《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解决城市低保对象的生活困境问题,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城市困难群体救助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虽然目前城市低保政策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存在生活困境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低保对象缓解了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生活困境问题。但大部分低保对象,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具体困难问题和需求问题。本文通过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的介入研究,对城市低保对象的生活困境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及实务方法,设计出有效的介入服务模式,改善城市低保对象的具体生活困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社会交往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需求问题开展研究。本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介入到T街道D社区低保对象案主L的生活困境具体问题中。对案主L进行跟踪沟通,通过社会工作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评估,对案主L的实际生活困境和具体需求进行定性分析研究。针对案主L实际的生活困境问题,制定个案工作服务方案,帮助案主L解决具体需求问题从而缓解生活困境问题。本文首先对T街道D社区城市低保对象当前生活困境问题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理性分析了社工研究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必要性。筛选出最具研究性的一位低保对象选定为本文的案主L。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笔者对案主L运用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资料收集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分析其生活困境问题的成因,评估出其具体的需求问题。其次,运用个案工作实务方法开展服务,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六个步骤,帮助其寻找缓解生活困境问题的有效办法,为案主L走出生活困境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服务过程中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调动案主L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化解焦虑。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增强了案主L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拓展了社会交往面,提升了案主L对自己的认同感。在对案主L提供近四个月的个案服务后,案主L逐渐消除了社会交往的排斥心理,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活动,帮助其找到了适合的工作,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案主L的生活困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可见,本次的个案介入工作较为成功。最后,笔者对个案工作介入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研究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一些其他观点。阐述了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介入到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对案主L的个案研究,能够让更多研究者从专业社工视角,为城市低保群体更好的开展个案工作服务提供借鉴。为城市低保群体生活困境问题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李继霞,翟天豪,冯钰[5](2021)在《我国城市贫困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在我国已得到全面改善,城市贫困治理或将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总结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与特征,梳理当前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治理机构、治理逻辑、制度体系,并分析其在认知困境、均衡困境和政策困境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八条中国城市贫困治理对策建议。

靳子琦[6](2020)在《多维贫困视角下城市低保儿童贫困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被人称为“魔都”的城市中,仍然有部分人过着拮据的生活。在上海民政2019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仍有十几万人在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未成年人数量占比为19%。虽然当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是固定的,但事实上城市低保儿童所处的困境程度是不同的,仅仅依靠城市低保救助也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城市低保儿童的发展性需求,应该依据城市低保儿童不同的困境程度,来给予不同程度的救助。但我国对于贫困儿童关注力度还十分不足,因而对儿童贫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低保儿童的困境程度进行分析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本文运用Alkire和Foster在2007年提出的AF方法,利用上海市M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城市低保儿童及其父母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在进行指标设定时参考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时所设定的指标作,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得出本文的多维贫困测量具体为教育、健康和家庭三个维度,共计七个指标,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包括父母(任意一方)健康情况、是否有监护缺失、父母(任意一方)从业情况、父母(任意一方)是否为本市户籍以及父母(任意一方)享受低保年限。通过多维贫困测量对于城市低保儿童的困境进行分析,将存在小于等于1各维度上的贫困的城市低保儿童划分为“轻度困境儿童”;将存在2-4个指标上的贫困的城市低保儿童划分为“中度困境儿童”将存在大于等于5个指标的城市低保儿童划分为”重度困境儿童”三种类型,并从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以及个人和家庭因素来对城市低保儿童及其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分析。就社会经济因素而言,首先是由于低保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无法适应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其次当前整个市场的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最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穷人越来越穷”。就制度与政策因素而言,首先目前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标准过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只能维持基本生存条件;其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忽视了不同类型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对于家庭中的儿童来说其面临的困境程度也是不同的,单一的保障标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成员的需求。就个人和家庭因素而言,家庭中成员的就业情况、身体健康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就业倦怠现象等任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儿童贫困问题的出现。对城市低保儿童及其家庭致贫机理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城市低保儿童开展救助工作。最后通过对儿童目前社会保障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章整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当前儿童社会保障的不足主要是对于困境程度没有区分层级、“分类救助”不够细致以及具体保障项目的缺失。首先在进行救助是要对于儿童的困境程度进行层级的区分,对于不同困境程度的儿童开展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要将“分类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要将每一个儿童都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为其建立低保档案开始逐步跟进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有效的为城市低保儿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城市低保儿童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其父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所以要着重改善就业情况,对于来自失无业家庭并且具备就业能力的城市低保儿童的家庭成员开展就业培训工作;企业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城市低保人员中的一些由于身体健康状况或者受教育程度低而无法就业的人员提供工作岗位;政府也要通过税收政策对就业给予支持。政府除了直接的资金扶持之外,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依托政府和社区来为城市低保儿童开展服务;依托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为有不同需求的儿童链接资源,能够真正的实现“一儿童一方案”的救助方法。最后要不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理念推进基层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得社会工作专业以及社会工作者在贫困救助领域发光发热。

宋正殿[7](2020)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问题研究 ——以成都市A机构关爱援助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贫困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难题,在现代风险社会中,贫困的产生呈现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应对贫困问题时,社会救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救助政策在面对多样化的贫困群体时难免会出现政策涵盖不全面、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由此出现了在解决贫困问题的过程中造成了另一些群体陷入贫困的问题,城市低保边缘户便是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体现在他们接近贫困救助线,但又没有达到贫困救助标准,是事实上的“准贫困户”。缺少社会政策的救助造成他们在大病医疗、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等方面被排斥在一些优惠政策之外,不仅使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受到了质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了冲击。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旨在研究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社会救助问题,望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角度对解决城市低保边缘户的救助问题进行相应的路径探讨。本文立足社会工作实习经验,通过参与成都市A机构的关爱援助项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成都市郫都区P街道S社区的低保边缘户进行质性研究。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进行解读,对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分析,厘清城市低保边缘户的形成与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究城市低保边缘户的救助难题。通过对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归纳出该群体存在着自身能力不足、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寻求改变的积极性不强等问题。鉴于对传统社会救助政策在救助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探讨解决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问题,强调要发挥救助社会工作的功能,具体包括开展能力建设、倡导社区参与、加强社工服务、注重问题上游干预,并参考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启示,提出了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可行路径,最后进行全文的研究总结与讨论。

樊云庆[8](2020)在《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项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关乎低保对象资格的确定和待遇的给付水平。为此,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低保标准过高,不仅会对政府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不利于政府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养懒汉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如果低保标准过低,既不能保障低保群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违反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更无法彰显党和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近年来,山西省在进行本地脱贫过程中,低保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的低保标准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也能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因此,对山西省城市低保标准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以山西省城市低保标准为切入口,将之置于中部6省中,从低保标准的绝对额和相对量进行了分析,更为清晰的了解了山西城市低保标准的现状。同时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低保标准较低、低保标准涨幅的变化率与CPI涨幅的变化率不同步、以及可能存在一定的漏保风险等问题。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山西城市低保标准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方财政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低保标准的影响较大,基于此,结合常用的低保标准测算方法,选用了综合考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山西城市低保标准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发现:山西城市低保标准仅能满足低保群体衣食住方面的需求,而对于子女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低保标准较低。为此,结合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进行分析,发现提高低保标准具有可行性。最后,针对山西城市低保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低保标准、动态调整低保标准、降低低保制度漏保风险以及有效结合其它救助制度的建议。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山西城市低保标准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得知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对山西城市低保标准有较大影响的前提下,而采用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山西城市低保标准进行测算。

孔繁芸[9](2019)在《宁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城乡低保制度自建立至今已历经二十余年,是我国政府体现社会公平正义,降低贫困的重要手段。宁夏城乡低保制度分别于1999、2007年建立,二十年来,宁夏低保制度在该地区的扶贫减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及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对宁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对宁夏城乡贫困人口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劳动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贫困人口特征和贫困情况归类,从制度执行的微观角度入手,结合西北五省区的执行情况分析,对宁夏城乡低保制度提出改进建议。论文认为宁夏地区的城乡低保制度,在制度设计、运行效果、保障范围、管理机构等方面与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仍存在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过大、准入标准一刀切、准入制度设置不够细化、家庭收入核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宁夏城乡低保制度需在提高保障水平、细化准入标准、分类分级施保、加强监督惩罚机制等方面做出改进。

严宇珺[10](2020)在《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的统一有助于实现贫困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海一直走在低保标准发展的前列,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创省市级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新局面。接连取得了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体逐年减少等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低保标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精细化管理仍有提升空间等。研究分为三部分,七个章节。首先,在全面了解并分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前提下,运用评价理论、贫困理论、精准治理理论进行指导。其次从政策变迁、水平发展、问题分析等方面对上海低保标准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再者,基于灰色关联法计算上海低保标准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关键影响因素,这为低保标准评价模型的选取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考虑到低保标准具有动态性、层次性、联动性等特点,低保标准要和社会发展联动,应根据发展进程对低保标准的适度性提出不同要求,对当前来讲,就是要体现全面小康要求,未来更要体现发展型要求。因此基于ELES模型具有的层次评价功能,对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层次测算并进行评价,进而根据多组合的测算方法、客观性的确定机制、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三点优化原则,提出分步骤的优化方法对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优化,最后从提升低保标准、促进低保标准精准化、形成低保保障合力三方面来诠释新时代上海低保标准的优化路径。总的来说,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需求导向不够、精准机制缺乏、政策合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多组合的测算方法、客观性的确定机制、动态化的调整机制三点优化原则,建立了分步骤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路径。

二、关注城市低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城市低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
        1.4.1 福利地理研究视角
        1.4.2 底线福利地理研究范式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底线福利水平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国内外研究评析
    2.2 基础理论
        2.2.1 概念界定
        2.2.2 相关理论
第3章 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序演变
    3.1 低福利发展时期(1949—1977)
        3.1.1 生存福利
        3.1.2 健康福利
        3.1.3 教育福利
    3.2 福利制度调整时期(1978—1998)
        3.2.1 生存福利
        3.2.2 健康福利
        3.2.3 教育福利
    3.3 福利水平快速提升时期(1999—2012)
        3.3.1 生存福利
        3.3.2 健康福利
        3.3.3 教育福利
    3.4 福利水平全面提升时期(2013—今)
        3.4.1 生存福利
        3.4.2 健康福利
        3.4.3 教育福利
第4章 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测度
    4.1 国内外社会福利测量思路
        4.1.1 国外方面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数
        4.1.2 国内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2 指标选取的方法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4 指标体系的权重
    4.3 测度及结果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3 测度结果
    4.4 测度结果分析
        4.4.1 底线福利和各分维度福利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4.4.2 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对底线福利水平高低具有显着影响
        4.4.3 各分维度福利极化现象较为明显
        4.4.4 各分维度福利类型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第5章 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5.1 底线福利水平的整体时空格局演变
        5.1.1 底线福利水平的划分依据和结果
        5.1.2 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5.1.3 底线福利水平的空间关联特征
    5.2 不同维度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5.2.1 生存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5.2.2 健康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5.2.3 教育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
第6章 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影响因素
    6.1 地理环境的基础性作用
        6.1.1 地理区位
        6.1.2 地形地貌
        6.1.3 地质条件
        6.1.4 气候类型
    6.2 资源禀赋的支撑性作用
        6.2.1 生物资源
        6.2.2 矿产资源
        6.2.3 能源资源
    6.3 国家政策的主导性作用
        6.3.1 生存福利
        6.3.2 健康福利
        6.3.3 教育福利
    6.4 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6.4.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6.4.2 贫困面较广且扶贫难度大
        6.4.3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相对缓慢
        6.4.4 城镇化水平偏低
    6.5 人力资本的关键性作用
        6.5.1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导致高素质人才不断外流
        6.5.2 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偏低导致技术人力资本水平偏低
    6.6 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性作用
        6.6.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平衡、不充分
        6.6.2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不够
        6.6.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第7章 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的时空格局均衡化路径
    7.1 以“6W3H”福利地理方法实现“福利均衡化”“福利安全”
    7.2 构建全省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7.3 推动生存福利水平从“扩面”向“提质”转变
    7.4 改变健康福利水平“底线中的短板”状况
    7.5 促进教育福利水平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的创新点
    8.3 不足和展望
        8.3.1 不足之处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2)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贫困
        二、城市贫困人口
        三、城市反贫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
        二、多维贫困理论
        三、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样本选取
        一、研究方法
        二、样本选取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处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贫困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第一节 编码过程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四、维度阐释
        五、理论饱和度检验
    第二节 城市贫困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第五章 济南市城市贫困现状
    第一节 济南市城市贫困现状
        一、城市贫困群体现状
        二、城市贫困治理现状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取
        二、案例呈现
        三、案例梳理及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城市贫困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内源性突破:增强城市贫困治理的内生驱动力
        二、外源性完善:不断优化城市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基本概念界定
        (一)资源衰退型城市
        (二)城市贫困
        (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分析单位
        一、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问卷调查设计
        一、抽样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收集
    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
        一、能力贫困理论
        二、社会排斥理论
        三、协作治理理论
第二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现状
    第一节 城市低保群体基本情况
        一、性别结构
        二、民族结构
        三、婚姻状况
        四、家庭人口数
        五、家庭月收入
        六、家庭贫困原因
    第二节 城市低保群体就业
        一、下岗经历
        二、下岗类型
        三、下岗求职
        四、就业信息
    第三节 城市低保群体社会保障
        一、低保领取
        二、“五险一金”
        三、其他救助
    第四节 城市低保群体收入与消费
        一、个人月收入
        二、个人月支出
    第五节 城市低保群体居住情况
        一、住房性质
        二、住房面积
第三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矿产资源衰退
        二、产业结构单一
        三、失业率偏高
        四、人力资本投入下降
    第二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年龄偏大
        二、文化程度偏低
        三、健康状况不佳
        四、工作稳定性差
        五、就业培训少
    第三节 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相关分析
        一、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分析
        二、收入的相关分析
        三、是否下岗职工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对策
    第一节 加快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
        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二、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推动新兴替代产业
        四、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力度
    第二节 完善资源衰退型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切实加强就业保障力度
        二、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三、建立健全教育救助制度
        四、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三节 发挥社区治理缓解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的作用
        一、明确社区治理中各主体参与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定位
        二、发挥社区治理中各主体参与城市低保群体反贫困的作用
    第四节 健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
        一、加强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的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
        二、完善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网络互动式社会支持模式
        三、重视社会工作者在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社会支持网中的作用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访谈记录
附录3 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状况调研图片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4)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城市低保对象的研究
        (二)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对象的研究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理论依据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1.访谈法
        2.参与观察法
        (二)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第二章 T街道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及社会支持分析
    一、T街道概况
    二、T街道D社区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表现
        (一)心理困境
        (二)经济困境
        (三)社会交往困境
    三、城市低保对象社会支持分析
    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介入能够为低保对象带来社会支持
        (二)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为城市低保对象提供与外界的链接
第三章 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一、个案缘由
        (一)案主L的背景资料
        (二)案主L的具体需求
        1.心理调适需求
        2.自身能力建设改善经济需求
        3.社会交往的需求
        (三)案主L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案主L的社会支持现状
    二、个案介入的过程
        (一)接案
        (二)预估
        (三)计划
        (四)介入
        (五)评估
        (六)结案
第四章 结论及反思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局限性
    三、探索与创新
        (一)转变社会帮扶理念,增强案主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构建多中心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多主体支持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多维贫困视角下城市低保儿童贫困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贫困儿童的现状
        二、上海市城市低保儿童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逻辑图
        一、研究目的
        二、逻辑图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相关概念诠释
        一、儿童贫困
        二、多维贫困
        三、A-F算法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对儿童贫困的研究
        二、对多维贫困的研究
第二章 维度以及指标确定
    第一节 指标设定
        一、国外的多维贫困维度
        二、国内的多维贫困维度和指标
        三、本文的维度和指标解释
    第三节 权重设定
第三章 数据与方法
    第一节 数据基本情况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父母从业状况差
        三、父母享受低保年限时间长
    第二节 A-F算法
        一、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
        二、具体计算过程
第四章 多维贫困测量结果分析
    第一节 多维贫困指数概况
        一、不同k取值的个数
        二、多维贫困指数、贫困发生率与剥夺强度
    第二节 多维贫困指数的分解
        一、各指标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
        二、不同k取值下各指标的情况
    第三节 不同困境程度及致贫机理分析
        一、不同困境程度分析
        二、致贫机理分析
第五章 当前儿童社会保障的不足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当前儿童社会保障的不足
        一、对困境程度没有区分层级
        二、“分类救助”不够细致
        三、具体的保障项目的缺失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区分儿童困境程度层级
        二、“分类救助”细致化
        三、着重改善就业情况
        四、非营利组织参与救助
        五、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致谢

(7)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问题研究 ——以成都市A机构关爱援助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研究
        1.3.2 关于社会救助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伦理
    1.7 创新点
2 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现状及现实困境
    2.1 城市低保边缘户形成的过程阐释
        2.1.1 社会救助的价值取向
        2.1.2 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挑战
        2.1.3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形成
    2.2 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困境
        2.2.1 政策模糊致使救助困难
        2.2.2 救助社会工作的缺失
    2.3 城市低保边缘户的个体困境
        2.3.1 缺乏基本生活救助资源
        2.3.2 个体能力与社会资本的缺陷
    2.4 城市低保边缘户的社会困境
        2.4.1 产生强烈的社会排斥感
        2.4.2 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 关于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社会政策分析
    3.1 国家层面的救助政策分析
        3.1.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低保准入条件的规定
        3.1.2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救助群体类型的规定
    3.2 成都市的救助政策分析
        3.2.1 建立健全低保边缘困难群众救助机制中对低保边缘户的专项保障
        3.2.2 加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对低保边缘户救助的相关要求
        3.2.3 郫都区民政社会救助政策对低保边缘户的救助保护
    3.3 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特点分析
        3.3.1 政策的救助原则与实际情况相出入
        3.3.2 多样化救助政策手段的需求突出
    3.4 发挥救助社会工作弥补政策缺陷的功能
4 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促进城市低保边缘户摆脱困境
    4.1 城市低保边缘户摆脱救助困境何以可能
        4.1.1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救助社会工作的链合
        4.1.2 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社会工作实务分析
        4.1.3 发展型社会政策指导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理论探讨
    4.2 国外救助经验对完善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启示
        4.2.1 建立多指标体系,完善对受助者的认定标准
        4.2.2 倡导自我救助,强调受助者的责任与义务
        4.2.3 提升救助目标,注重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
    4.3 城市低保边缘户摆脱困境何以可为
        4.3.1 开展能力建设,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
        4.3.2 倡导社区参与,促进边缘户社会融入
        4.3.3 加强社工服务,提升社工的自身能力
        4.3.4 强调事前干预,关注潜在的边缘群体
5 总结与讨论
    5.1 研究发现
        5.1.1 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地实施应注重政策的发展性取向
        5.1.2 社会工作服务在低保边缘户的救助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5.2 研究不足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论文基本结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贫困
        2.1.2 社会救助
        2.1.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1.4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2 理论基础
        2.2.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2.2 底线公平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山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分析
        3.1.1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3.1.2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分析
        3.1.3 各地市低保标准分析
    3.2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问题分析
        3.2.1 低保标准偏低
        3.2.2 低保标准涨幅的变化率与CPI涨幅的变化率不同步
        3.2.3 制度存在一定漏保风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取及假设
    4.2 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研究思路
        4.2.3 主成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
    5.1 山西省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测算的方法选择
        5.1.1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测算的常用方法
        5.1.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5.2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
        5.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5.2.2 参数估计
        5.2.3 测算结果
        5.2.4 山西省各地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
    5.3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结果分析
        5.3.1 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
        5.3.2 各地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
    5.4 山西省及各地市政府财政的支付能力分析
        5.4.1 财政收入状况
        5.4.2 财政支付能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进一步完善山西省城市低保标准的建议
    6.1 适度提高低保标准
    6.2 动态调整低保标准
    6.3 降低低保制度漏保风险
    6.4 有效结合其它救助制度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2013 -2018年中部6省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表
    附录2 2007 -2018年山西城市低保标准及相关变量数据信息表
    附录3 2013 -2018年山西省按收入划分的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9)宁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城乡低保一体化研究综述
        二、城乡低保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综述
        三、城乡低保标准制订和调整方面的研究综述
        四、城乡低保对象核查认定方面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生存权理论
        二、贫困循环理论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小结
第二章 宁夏地区经济及城乡低保制度情况
    第一节 宁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宁夏地区概况
        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第二节 城乡低保制度发展情况介绍
        一、宁夏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二、宁夏城乡低保制度现状
    小结
第三章 宁夏城乡低保抽样调查及政策实施情况
    第一节 宁夏低保人口抽样调查情况
        一、样本人口性别比例情况
        二、样本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三、样本人口受教育情况
        四、样本人口职业情况
        五、样本人口致贫原因分析
        六、样本人口家庭规模情况
        七、样本人口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第二节 宁夏低保政策实施情况
        一、低保政策的知晓度情况
        二、低保覆盖率的情况分析
        三、低保保障程度的满意度分析
        四、低保申请流程的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宁夏与西北五省低保政策实施情况的比较
        一、西北五省低保覆盖率情况对比
        二、西北五省低保标准对比
        三、西北五省地方财政投入的对比
    小结
第四章 宁夏城乡低保实施问题分析
    第一节 城乡低保一体化实施中的问题
        一、城乡低保标准并轨的资金来源问题
        二、社会救助资金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管理人员观念问题
    第二节 低保标准与准入制订中的问题
        一、保障标准制定不科学
        二、准入制度与经济发展现状不符
        三、制度定位较低,相对贫困人口无法覆盖
        四、低保准入制度中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收入核查制度设置中的问题
        一、收入核查规定设计简单,无具体折算办法
        二、农村社会信息化程度低,家庭收入核查困难
    第四节 低保工作在管理中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完善、处罚制度模糊
        二、工作人员流动大、专业化程度低
    小结
第五章 完善宁夏城乡低保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加快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的推进
        一、通过合项社会保障制度合力解低保之困
        二、分级分地区实现城乡标准并轨
    第二节 提高制度设计定位,探索相对贫困救助有效机制
        一、扩大救助面,向相对贫困救助转变
        二、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资源投入
    第三节 优化核查机制,科学测算保障标准
        一、优化制度,制订收入核查细则
        二、科学测算保障标准,分类施救分级提标
    第四节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督机制
        一、强化监督机制,保障制度实施效果
        二、引入第三方服务,优化管理水平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宁夏城乡低保制度评估访谈问卷
附录 B 宁夏城乡低保干部访谈问卷
致谢

(10)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1.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2 基础理论
        2.2.1 评价理论
        2.2.2 贫困理论
        2.2.3 精准治理理论
    2.3 理论应用价值
        2.3.1 评价理论的应用价值
        2.3.2 贫困理论的应用价值
        2.3.3 精准治理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发展
    3.1 政策变迁
        3.1.1 城乡二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1.2 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2 水平发展
        3.2.1 低保标准
        3.2.2 低保覆盖人数
        3.2.3 低保金支出量
        3.2.4 低保线初建时期的测定方法
    3.3 问题分析
        3.3.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求导向不够
        3.3.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精准机制缺乏
        3.3.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政策合力不足
第四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及测评
    4.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价模型
        4.1.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方法
        4.1.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影响因素分析
        4.1.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模型构建
        4.1.4 模型的层次评价功能
    4.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评
        4.2.1 低保标准测算
        4.2.2 低保实际标准与测算标准对比分析
        4.2.3 低保测算标准下财政支付能力分析
        4.2.4 低保标准层次测算
    4.3 评价
        4.3.1 低保标准未实现三层次动态发展
        4.3.2 低保标准实际水平仍然偏低
        4.3.3 低保对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4.3.4 低保精准化管理仍有差距
第五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原则与方法
    5.1 优化原则
        5.1.1 多组合的测算方法
        5.1.2 客观性的确定机制
        5.1.3 动态化的调整机制
    5.2 优化方法
        5.2.1 分类测算
        5.2.2 客观赋权
        5.2.3 动态调整
    5.3 应用价值
        5.3.1 实践针对性
        5.3.2 应用价值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路径
    6.1 提升低保标准
        6.1.1 改革低保标准确定方式
        6.1.2 低保标准提升要采用积极多元的价值取向
        6.1.3 推动低保标准与多元化需求的充分结合
    6.2 促进低保标准精准化
        6.2.1 加强低保标准需求导向
        6.2.2 构建多层次低保标准体系
        6.2.3 精准化低保标准动态管理
    6.3 形成低保保障合力
        6.3.1 加大分类施保力度
        6.3.2 与其它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
        6.3.3 大力推动低保管理相关工作
        6.3.4 完善低保社会服务体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关注城市低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底线福利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研究[D]. 夏百川.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D]. 任燕.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资源衰退型城市低保群体贫困问题研究 ——基于云南东川区调查与分析[D]. 裴瑞.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吴广霏.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5]我国城市贫困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 李继霞,翟天豪,冯钰. 社会治理, 2021(03)
  • [6]多维贫困视角下城市低保儿童贫困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D]. 靳子琦.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7]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的问题研究 ——以成都市A机构关爱援助项目为例[D]. 宋正殿. 西华大学, 2020(01)
  • [8]山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 樊云庆.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9]宁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研究[D]. 孔繁芸.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9(08)
  • [10]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化研究[D]. 严宇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关注城市低保卫生服务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