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紫金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

我国西南紫金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

一、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奥林[1](2020)在《多花木兰对边坡加固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复杂和地质脆弱的问题会出现高填深挖,既打破了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又容易引起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土流失、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边坡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是保证边坡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托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深路堑边坡景观恢复关键术引进”(项目编号为101-9968)和大岳高速第八合同段边坡实体工程,以种植的多花木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如下:(一)根系形态分布研究通过模拟边坡相似条件自制模型箱,发现模型箱中2年生多花木兰的水平根最为发达,最长为50cm,并存在较多的斜生根和垂直根,而垂直根最长为60cm所占比例约等于水平根量,并且整体根系形状呈锥形,有效根系主要分布在0-60cm范围内的土层。多花木兰沿深度范围其根系数量和横截面积均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存在一个峰值,达到峰值后,随着深度的增大根数减少的幅度更大,最后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得到根系数量和总横截面积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学效应探究多花木兰根系的抗拉强度随根系直径从细到粗的变化范围为17.82~80.99MPa,其与HPB235钢筋相比,抗拉强度约为钢筋的3/40~1/3。多花木兰根系在同一径级下的最大拉拔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含水率在21.5%左右时,根系拉拔力达到最大值,其根系在径级范围内的抗拉力为17.6~167.6N。当含水率为21.5%时,在同一法向应力情况下,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根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可以得到存在临界含根量且为0.6g/cm3左右。(三)水文及生态效应探究模拟人工降雨,当降雨强度>土体入渗速率时,降雨强度越小,植被覆盖度越高,则坡面产流时间越长,降雨导致的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含量越少,覆盖度为100%的边坡,泥沙含量仅为0.14%和0.23%,坡体较稳定。考虑植物蒸腾、吸水作用对土体内部含水率的改变,并在吸湿力、毛细压力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得到土颗粒松散堆积和紧密堆积时的植物吸力的表达式。由于植物根系占据土体孔隙,影响湿润锋的入渗,据此改进Green-Ampt模型,得到改进的湿润锋深度公式,结合根系抗拉性能额外提供的抗滑力得到降雨条件下植被边坡非饱和入渗时的安全系数公式。

刘海[2](2020)在《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文中认为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菊科泽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二十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的云南省。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滇、黔、川、桂、藏等西南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也给农、林、牧、渔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被视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亟待阻止其蔓延和有效防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场所,紫茎泽兰与土壤互相作用,从而实现成功入侵。四川省凉山州的紫茎泽兰危害极其严重,超过14.1%的土地被侵占,当地土壤类型繁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差异极大。为此,本文作者在四川省凉山州57个县(市)选择50余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紫茎泽兰群落,研究其群落特征与土着植物的关系,植株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吸收养分的动态变化,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重金属对紫茎泽兰吸收和生长的影响。分别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和重金属角度,丰富了对紫茎泽兰侵入机制的认识,并为肥料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紫茎泽兰样方中,共发现155种植物,χ2检验表明,紫茎泽兰群落中主要物种间总体呈不显着负关联,主要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相似,对生存资源的利用存在竞争;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Ochiai指数(OI)显示,紫茎泽兰与鬼针草、野艾蒿、马唐和灯笼草种群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即相伴出现几率大;群落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说明,紫茎泽兰的入侵导致土着植物群落稳定性下降。2)紫茎泽兰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因不同生境而异,变化于0.46%1.51%、0.07%0.55%和0.74%1.77%,显着高于邻近植物,其变异系数显着低于土壤,说明紫茎泽兰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能适应肥瘦不同的土壤环境,由此建立自己的生态优势,驱逐土着植物,形成单优种群落。紫茎泽兰吸收养分春季最快,夏季累积量最大,叶>茎>根,氮磷平均含量高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秸秆,钾含量与玉米和小麦秸秆相当,是潜在的有机肥源。3)在适宜紫茎泽兰生长的地区,紫茎泽兰能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生长,适应性极强。其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多种酶的活性、微生物生物量,自生固氮菌和氨氧化古菌等均显着高于非根际。尽管土壤之间存在差异,但紫茎泽兰总体上降低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提高优势度指数,说明紫茎泽兰能影响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使之适应自身生长。在红壤、黄壤和紫色土根际中,土隐球菌、疣状瓶霉和格孢腔菌等病原真菌的丰富度极显着高于非根际,说明紫茎泽兰根际可聚集土传病菌,对自身无害,但提高与土着植物的竞争力。4)各样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变异极大,农林用地最低,稀土矿区的铅(Pb)和镉(Cd)、废弃堆煤场的汞(Hg)、铅锌矿区的Pb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但生长在矿区土壤的紫茎泽兰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与大部分邻近植物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紫茎泽兰对重金属无偏嗜性,能拮抗过度吸收。腐熟紫茎泽兰的重金属含量显着低于国家有机肥标准,说明就地腐熟施用紫茎泽兰有机肥造成土壤污染的风险极小,为紫茎泽兰肥料资源化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总之,无论土壤肥瘦、水分含量多寡、重金属含量高低,紫茎泽兰均有极强的适应性,并通过养分吸收和影响根际土壤性质建立自己的生态优势,降低土着植物群落稳定性,实现成功入侵。同时,紫茎泽兰地上部生物量大、养分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安全,是一种潜在的有机肥源,为防除和肥料资源化利用紫茎泽兰奠定了基础。

刘航江[3](2020)在《基质对葎草扦插苗构件性状及生理代谢影响的性别差异》文中提出针对过渡性气候带废弃矿山植被修复、建筑垃圾处理、退化生境重建及断面边坡绿化时,缺乏生长快速、拓展能力、覆盖能力、繁殖能力与适应能力强的垂直绿化植物的问题。试验以具有极强适应性和抗逆性的乡土雌雄异株草本攀援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为材料,模拟需修复与重建场地常见土壤条件,分析雌雄幼苗对基质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因种子繁殖幼苗难以识别性别,试验以扦插雌雄幼苗为材料,设置粗沙土、紫色土、石质土、建渣土等4种土壤基质,通过测定插穗成活率、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不同基质对葎草扦插成活率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基质对雌雄个体构件形成和生理生化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拟为受损生境修复重建及边坡绿化提供借鉴,为乡土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成活率:基质对插穗成活率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P<0.05),对插穗生根率无显着差异(P>0.05)。基质对插穗发芽率和成活率有显着影响(P<0.05),利于葎草成活的基质顺序为紫色土>石质土>建渣土>粗沙土,石质土和紫色土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均显着高于其他基质(P<0.05)。性别对插穗生根率、发芽率和成活率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雌株显着易于雄株扦插成活(P<0.05)。性别对成活率的影响大于基质。(2)构件性状:基质对构件性状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P<0.05),基质对根性状影响大小为单株总根长>单株根数>最长根长;对茎性状影响为主茎长>总茎长>茎直径>节间长。石质土上的叶数、叶长、叶宽和叶柄长显着大于其他基质。性别对叶性状和茎性状有显着影响(P<0.05),雌株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显着大于雄株(P<0.05),而茎性状显着小于雄株(P<0.05),葎草可通过调节构件性状适应基质。(3)生物量结构:基质对构件水分含量、生物量累积及分配影响均有显着影响(P<0.05)。基质对叶、茎和根生物量累积和分配有显着影响(P<0.05),紫色土上茎和根生物量最高,建渣土上叶生物量最高,粗沙土上根生物量分配和根冠比显着大于其他基质(P<0.05)。性别对构件生物量累积和分配有显着影响(P<0.05),雄株叶分配比和根含水量显着高于雌株(P<0.05),雌株总生物量和茎分配比大于雄株(P<0.05)。葎草通过形态可塑性形成与基质相适应的构件性状和生物量结构。(4)抗氧化酶活性:基质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均有显着性别差异(P<0.05)。基质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POD>CAT>SOD,建渣土上幼苗的POD活性最高,石质土上SOD和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基质(P<0.05)。性别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为POD>SOD>CAT,雌株SOD酶活性显着大于雄株(P<0.05),雄株的POD、CAT酶活性显着大于雌株(P<0.01)。基质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着大于性别(P<0.05)。葎草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形成与基质相适应的抗性基础。(5)渗透调节物质:基质对渗透调节物质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P<0.01)。基质对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影响大小为Pro>MDA>SP>SS,紫色土上幼苗的MDA、SP和SS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基质(P<0.05),粗沙土和紫色土上PRO含量较高。性别间渗透调节物质差异为SP>Pro>MDA>SS。性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大于基质,雌株MDA和Pro含量显着大于雄株(P<0.01)。基质对葎草细胞膜伤害和渗透调节机制有显着性别差异。(6)光合色素:基质对光合色素含量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P<0.01)。基质显着影响幼苗Chla、Chlb含量和Chla/b比值(P<0.05),石质土和紫色土上Chla和Chlb含量最高,建渣土上Chla/b含量最高。性别间Chlb含量和Chla/b有显着差异(P<0.05),雄株Chlb含量和Chla/b显着高于雌株(P<0.05)。基质对光合色素影响大于性别。综上,基质对扦插成活率、幼苗构件性状和生物量结构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使不同基质上幼苗外观形态有显着差异。同时基质对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影响有显着性别差异,使不同基质上幼苗的光合能力、抗逆能力及生长潜力不同。葎草幼苗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和生理应激能力,可依据基质种类形成相适应的生长策略。总之,石质土和紫色土利于葎草生长,雄株比雌株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抗性潜力。

李彦鹏[4](2019)在《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适生植物调查及景观优化设计》文中认为高速公路被喻为“束缚地球的一张网”,在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这张网越织越密,而且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高填深挖形成了大量的受损边坡界面,对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生态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由于边坡立地条件的特殊性,尽管高速公路管养体系愈加完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影响着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如何让边坡实现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效益的提升离不开边坡景观设计的优化,生态效益的改善离不开边坡植物的合理选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与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设计相关文献的研阅,明确目前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及景观设计的方向与重点,进而结合《河南省路域景观绿地资源整合提升和生态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及景观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河南省高速公路十大生态类型区共计282处边坡样地的边坡类型、护坡类型、边坡坡向、坡度、植物种类、盖度、生长型等进行调研分析,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共计202种或变种,分属于64个科、171个属。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种有: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楝树(Melia azedarach)、榆树(Ulmus pumil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牡荆(Vitex negundo)、高羊茅(Festuca elata)、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等。(2)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调查边坡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筛选出各生态类型区不同立地条件下边坡优势植物配置形式。(3)根据各生态类型区不同立地条件边坡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不同立地条件,做出榆树-紫荆+牡荆-虎耳草+白头翁+太行菊(阳坡)、栾树-河南海棠+木槿-艾草+高羊茅(阴坡)等80种植物景观配置方案。本文在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调研及河南省植物资源整理的基础上,力求为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选择更多的适生植物,并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高速公路后期养护或新设计的人工群落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推动全省高速公路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曾晓琳[5](2016)在《坡向对冷季型护坡草坪生长发育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认为针对过渡性气候带紫色丘陵区护坡草坪建植时,受坡向等微生境的影响,导致常见引进草坪草抗性差、生长发育不良,引起草坪结构破坏、功能退化,群落景观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差等实际问题。本研究结合边坡绿化工程,选择修路形成的同一丘陵的不同坡向边坡为试验地,取坡向分别为EN 40°(A坡)、WS 33°(B坡)、WN 29°(C坡)的3个边坡为样地,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等冷季型草坪草按1:1:1混播建植的护坡草坪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幼坪期、成坪期和建成1年后,测定3种草坪草表观形态、叶绿素含量变化及草坪密度、高度、盖度差异;于建成2年后,测定护坡群落植物的种类及其重要值,群落多样性及草坪质量。通过分析不同坡向对草坪草的表观形态、光合色素含量、生理反应,草坪的群落结构及草坪质量的影响,探讨坡向对草坪草生长发育、群落稳定性及草坪质量影响的机理。旨在为护坡建植时草种选择,坪床构造及草坪养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坡向对3种草坪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坡向对草坪草表观形态、叶绿素含量及生理特性均有显着影响(P<0.05)。高羊茅的根冠比在A坡最大为0.92,B坡的根系最长为10.24 cm,C坡高羊茅的叶形态最大,分别为叶长17.85 cm,叶宽0.31 cm,叶面积5.49 cm2;多年生黑麦草在B坡的单株分蘖数最高为4.1。坡向对高羊茅叶绿素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Chl a、Chl b以及Chl a+b均高于其他坡向高羊茅以及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的,仅影响多年生黑麦草Chl a/b和草地早熟禾Chl b含量,多年生黑麦草Chl a/b最小,耐阴性最好。坡向对草地早熟禾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影响最大,仅影响多年生黑麦草SOD活性和MDA、PRO含量,以及高羊茅PRO和SP含量;高羊茅SOD、POD及CAT含量均大于其他草种,草地早熟禾MDA含量在3个坡向上最高为10.58μmol·g-1,且PRO含量28.61μg·g-1和SS含量24.61 mmol·l-1均在C坡最高,SP在A坡、B坡均高于其他坡向和草种,分别为29.77 mg·g-1,29.96mg·g-1。总之,高羊茅在3个坡向均生长良好,多年生黑麦草在阴坡C坡表现较好,草地早熟禾在3个坡向生长均较差。3种冷季型草坪草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受影响大小顺序为:C坡>B坡>A坡。2.坡向对草坪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坡向对不同时期草坪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坡向对幼坪期草坪群落密度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成坪期、建成1年后、建成2年后草坪群落总盖度、密度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建成1年后,c坡草坪群落组成相对稳定,高度、盖度、密度显着高于其他坡向,b坡草坪群落密度(23.0株·dm-2)和盖度(30.6%)最低,裸露面积大;建成2年后,b坡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显着高于其他坡向,其中c坡最低。可见受影响时期大小顺序为:建成2年后>成坪期>建成1年后>幼坪期;受影响坡向大小顺序为:阴坡(wn)>半阴坡(en)>阳坡(ws)。3.坡向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坡向对护坡植物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值、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m)、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h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无显着影响(p>0.05),对pielou均匀度指数(j)有显着影响(p<0.05)。主要表现为3个坡向植物种类差异不大,仅c坡科数为10科略多于其他坡向,荩草(arthraxonhispidus)重要值在3个坡向均最大,分别为30.32,24.02和52.91,高羊茅次之。a坡h、d、j指数分别为0.59,0.71,0.91,均大于b坡和c坡;坡向与h指标有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dm、d、j指数呈较低的正相关。总之,坡向对群落物种组成、主要物种重要值以及群落植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稳定性大小顺序为:a坡>b坡>c坡。4.坡向对草坪质量的影响坡向对草坪质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与草坪密度呈一定的负相关,与均一性、绿期和成坪速度呈较低的正相关,与其他草坪质量指标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主要表现在a坡和b坡的综合评分为2.81,2.91,显着高于c坡,b坡略高于a坡;b坡密盖度、草层高度、抗病性、色泽及草坪强度指标均显着最大。建成1年后边坡均以高羊茅群落为优势群落,建成2年后则以荩草群落为优势群落,仅留存的高羊茅变为亚优势群落且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建成1年后边坡总体绿化效果为:c坡>a坡>b坡;建成2年后总体绿化效果与之不同:b坡>a坡>c坡。综上所述,坡向对护坡草坪草的适应能力、草坪群落结构功能及草坪质量均有影响。草坪草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受时间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建成2年后>成坪期>建成1年后>幼坪期;总体稳定性和绿化效果大小顺序一致为:A坡>B坡>C坡。因此,必须根据坡向和时期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适宜的草种、混播方式及组合进行护坡植被建植,这是保证边坡草坪植物正常发育,并促进护坡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提升草坪质量的前提,最终可提高草坪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

尹勤思[6](2011)在《安楚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西南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意味着高填深挖,破坏原有植被和地表,形成大量的边坡。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边坡防护是实现高速公路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论文在对云南省数条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生态护坡工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安楚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坡面立地条件,采用直播法对安楚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适宜草本、灌木进行了筛选实验;并考察了在不同坡率的公路边坡上,铺草皮护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以及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等公路护坡植被建植技术的防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普通狗牙根、细叶结缕草、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以及无芒雀麦等草种因出苗速度较快,在植被护坡设计中可作为先锋物种,起到早期防护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2)马桑、山毛豆等灌木的建植速度较快,在植被护坡设计中可作为先锋物种,起到早期防护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3)铺草皮护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以及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等建植方式形成的植被盖度在一定的坡度内,随坡度的加大而降低,坡面径流时间长度、产砂量与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4)在坡率一致时,铺草皮护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以及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等建植方式形成的坡面植被的截流作用、保持土壤能力均高于撒播植草护坡。本研究解决了安楚公路建设过程中边坡防护的实际问题,为边坡生态防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朱小军[7](2010)在《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植被恢复及防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雅泸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高原过渡地带,线路所在区域内地形复杂,生态稳定性差,线路工程的建设易于导致周边生态环境向不利于人类利用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和谐、环保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本文结合雅泸高速公路沿线的气候特点及自然植被状况,对道路沿线边坡植被恢复及综合防护方法开展研究。论文首先在对道路沿线自然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雅泸高速公路全线划分为四个区段,并利用现有研究结果,总结了道路沿线适生乡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建立了区段植物选型资源库。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已建公路等工程植被恢复的调查,了解植被恢复建设的效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坡面植物的适应性、防护性、景观性及经济性,构造判断矩阵对植物选型资源库中的植物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各植被区段适宜的坡面植被恢复植物种类。结合道路沿线自然植被的群落特征及边坡特征,选择了混合草本型植物群落、草灌型植物群落、草灌乔型植物群落,利用层次分析法的选型结果进行配置,并计算草本植物的播种量及灌木植物的种植密度。根据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边坡坡位、坡比、坡高、岩石种类、岩石风化程度及边坡整体稳定性的不同,提出沿线边坡的综合防护方法,包括直接喷播、挂三维网喷播、骨架内喷播及锚杆框架梁内挂铁丝网喷播的工程技术。

陈学平[8](2009)在《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护坡植被重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适用植物的选择是植被重建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利用植被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了护坡植物的适宜性及植被重建中重建程度、重建方式、群落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总结提出了植被重建的适用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护坡植物筛选评价了19种木本植物、8种草本植物的初期竞争能力、抗逆性、生长势等性能指标,并以隶属度值为基础进行了护坡植物适宜性分类排序。将护坡植物划分为5类,以马棘、苦刺表现最优;波叶山蚂蟥、狗牙根、苦楝、刺槐、截叶胡枝子、荆条、百喜草表现良好;高羊茅、弯叶画眉草、柘树、盐肤木、坡柳、决明、冻绿、臭椿、百脉根表现中等;枫杨、鸡眼草、乌桕、假俭草、白三叶等表现较差;马尾松表现差。2.护坡植被重建技术研究了不同植物组合的草灌竞争特征与优势种群建成情况,结果表明利用草灌间生长习性差异可以实现灌木建成,灌木种类间适宜性程度差异影响着灌木种群之间竞争平衡。苦刺与荆条、马棘与刺槐、截叶胡枝子与苦刺等适宜性差异小的种类间易于形成协调平衡的混交群落,而适宜性差异大的则易形成单一化群落。草灌组合群落综合质量在3a时均优于普通草本组合。与自然环境植被相对比,人工重建植被群落内物种数目少、植物多样性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低。在基于植被种间竞争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通过草灌竞争调节、组合模式设计、时空间隔种植等实现灌木植被建成技术。针对项目区的边坡特点,划分了硬质边坡、软岩边坡及土质或土夹石边坡3类边坡类型,分别提出了坡面综合防护与植被设计等关键技术,其中阶梯式空心砖护面墙绿化技术、L形种植槽挡板绿化技术、硬岩边坡的钻孔绿化技术均是国内的首次尝试,并取得初步成功。3.护坡植被重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了公路坡面不同植被重建程度、植被重建模式,植物群落质量与降雨因子耦合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的重建、保护均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防侵蚀能力,植被恢复程度对土壤保持具有正效应。建成植被坡面雨季土壤侵蚀量最低,仅为13.8t/km2,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综合重建小区、自然恢复小区、简易植被措施小区的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裸露坡面小区的75.9%,27.4%及23.9%。裸露坡面当年雨季土壤总侵蚀量可达20684.5 t/km2。对裸露坡面、简易植被措施坡面的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植被建成后,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不显着。硬岩边坡植被重建中人工客土的滑塌是主要形式,并可导致植被重建失败。在试验区降雨条件下,不同组合模式植被群落建植当年土壤侵蚀量不同,侵蚀强度在15406—17926 t/km2之间。快适型与先锋型草灌组合表现最佳,包括高羊茅+紫羊茅+马棘+截叶胡枝子+桤木+刺槐组合与高羊茅+紫羊茅+木豆+山毛豆+猪屎豆组合,前者中的马棘与刺槐组合是项目区较为理想的植物组合类型;高羊茅+紫羊茅+截叶胡枝子+马棘+紫穗槐组合土壤侵蚀量最大。群落地上生物量积累量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显着大于植被盖度、密度及其他草灌指标的影响,植被重建宜选择地上生物量积累迅速的植物组合类型。

闫晓俊[9](2008)在《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其合理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边坡植被护坡具有恢复生态、水土保持、美化环境、造福后代的诸多优点。铁路边坡采用植被防护,对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铁路发展迎来新的建设高峰,铁路绿色通道的大力建设,研究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其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部分铁路、公路植被防护现状进行现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边坡防护主要运用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模式,了解植被的护坡效果,为铁路边坡植被防护植物的种类选型及其合理配置模式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其次是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研究。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并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演替原理、生态位原理等理论,分析归纳出铁路边坡植被普遍适用的配置模式:即灌、藤、草结合模式、先锋种与建群种搭配模式、豆科与禾本科搭配模式、不同生长型草本搭配模式。根据不同区域铁路边坡的具体特点可以用上述的一种配置模式,也可以几种配置模式组合使用。最后是针对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对我国进行区划研究。我国幅员辽阔,植被类型、地形条件、土壤类型等差异性很大,植物护坡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因此对护坡植物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区划成为建立不同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的前提。本文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气候特征、植被类型等将我国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秦岭—巴山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九个区域。在区划基础上,结合部分现场调研的成果,并查阅大量文献筛选出适合各区域的铁路边坡护坡植物,建立各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本资源库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来源丰富,根系发达等优点,包括灌木、藤本、草本三种类型。

彭先涛[10](2008)在《重庆主城区陡坡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陡坡植物群落作为城市植物群落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山地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陡坡绿化既可丰富城市绿地类型,美化城市容貌,又可以增大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生态效益。本论文以重庆主城区范围内陡坡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陡坡的植物区系特点,不同生境下物种组成特点、群落结构特点以及主要优势乡土植物资源,并结合植物学、城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学科理论,提出可用于陡坡植被恢复的群落类型及乡土植物种类,为陡坡植物群落的科学营建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内有陡坡植物381种,隶属于118科285属,双子叶植物占绝大多数,大科大属很少,单种科或单种属较多。从生态成分及生态习性上看,草本最多,且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次之,乔木和藤本相对较少,多为喜光、喜热、耐旱和喜酸性植物。大多数陡坡植物为乡土植物,且世界分布种类占一定比例,温带成分与热带成分相互交融,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特有成分少。2.通过对各样地植物分层盖度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藤本、草本、灌木、灌藤、乔藤、乔灌藤/草和乔木7种成层结构类型,其中以灌木、藤本及灌藤类型为主。藤本类型在人工陡坡、水泥石壁和85°以上陡坡上逼较多:草本类型在76—85°和6—10m高的陡坡上较多;灌木类型在人工陡坡、自然陡坡、紫色砂页岩和6—10m高的陡坡上较多;灌藤类型在人工陡坡、水泥石壁和76—85°陡坡上较多;乔藤类型在人工陡坡、水泥石壁、76—85°陡坡中较多;乔灌藤/草类型在自然陡坡、紫色砂页岩、76—85°以及高10m以上陡坡中较多;乔木类型在人工陡坡和85°以上陡坡中出现较多。3.从群落物种组成特点来看,乔木以构树、黄葛树占主要优势,慈竹、刺桐、楝树等次之,灌木以构树占显着优势,蚊母、小蜡、黄葛树、日本珊瑚树等次之,藤本以爬山虎、葎草、云南黄素馨、落葵薯、葛藤为主,草本以蒲儿根占显着优势,蜈蚣草、芒、接骨草、艾蒿等野生植物次之。乔木丰富度比灌木高,多样性略低于灌木,而均匀性略高于灌木,藤本丰富度、均匀性和多样性都低于草本。不同生境类型上,乔木丰富度在自然陡坡、高6—10m、面积401—1000m2陡坡上较高,均匀性在黄色砂岩和石灰岩上比较高,多样性在黄色砂岩、阳坡和半阴坡、高6—10m、面积100—1000m2的陡坡上较高。灌木丰富度在自然陡坡、紫砂页岩、>75°、阴性环境、高5m以上、面积100m2以上的陡坡中较高,均匀度在半自然陡坡、高6—10m陡坡上较高,多样性在人工堡坎、60—75°以及100m2以下陡坡中较低,其余环境下灌木多样性相对较高。藤本丰富度在自然陡坡、半阴坡、高6—10m、面积100—400m2的陡坡中较高;均匀度在半自然陡坡、紫色砂页岩、黄色砂岩和石灰岩、60—75°、>85°和半阴陡坡上比较高;多样性在人工堡坎、石灰岩和水泥石壁陡坡上最低,在黄色砂岩上最高。草本层丰富度在大多数环境下都较高,均匀度在自然陡坡、人工陡坡和阳坡上较高,多样性在自然陡坡和人工堡坎、黄色砂岩、阳坡和半阴坡以及高2—5m陡坡中较高。4.聚类分析表明,重庆陡坡中最多的是构树+黄葛树一落葵薯+葎草+云南黄素馨—蒲儿根群落,其次是爬山虎、黄葛树、构树、葎草、日本珊瑚树—云南黄素馨、日本珊瑚树+垂花悬铃花、常绿油麻藤+葎草等群落,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云南黄素馨、光叶子花、藤本月季、蒲儿根和络石等9种单优势群落。从不同成因类型上划分,自然陡坡中以构树+黄葛树—葎草—蒲儿根群落类型为主,半自然型陡坡以构树+黄葛树—葎草+爬山虎—蒲儿根、构树—葎草+云南黄素馨—鹅观草+野胡萝卜群落为主,人工型陡坡则以构树—云南黄素馨群落类型为主,爬山虎+云南黄素馨、黄葛树群落类型也比较多。5.陡坡乡土植物资源丰富,选择可以推广利用的乡土植物共有124种。结合陡坡生境特点及营建群落目标,在今后的陡坡植物群落配置上提出以下建议:各土壤基质、坡向以及所在绿地类型陡坡中,以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习性为主要选择依据;各坡度、高度、面积类型陡坡中,考虑到陡坡的稳定性,主要以陡坡处理方式为植物群落配置的依据。并且总结出有草本或草花群落、藤蔓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灌草或灌藤群落、乔藤群落、乔灌草或乔灌藤群落7种比较常用的群落类型。

二、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花木兰对边坡加固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与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力学效应
        1.2.2 水文效应
        1.2.3 生态效应
        1.2.4 植物的选择
    1.3 选题来源及研究内容方法
        1.3.1 选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多花木兰护坡机理分析
    2.1 根土复合体固土基础理论
        2.1.1 加筋理论
        2.1.2 锚固理论
    2.2 多花木兰根系的力学效应
        2.2.1 根的结构
        2.2.2 根的物理性质
        2.2.3 根系稳固边坡的影响因素分析
        2.2.4 根系受力分析
    2.3 多花木兰护坡的水文效应
        2.3.1 削弱溅蚀
        2.3.2 降雨截留
        2.3.3 抑制坡面径流
        2.3.4 降低坡体深层孔隙水压力
    2.4 多花木兰护坡的生态效应
    2.5 本章小结
3 多花木兰根系形态分布和力学效应研究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3.1.1 概况
        3.1.2 气候特点
        3.1.3 工程特性
    3.2 护坡植物选择
    3.3 根系及土样采集
        3.3.1 根系采集
        3.3.2 土样采集
    3.4 室内土样常规物理试验
    3.5 根系形态研究
    3.6 抗拉强度试验
        3.6.1 概述
        3.6.2 试验设计及仪器设备
        3.6.3 试验前准备
        3.6.4 结果与分析
    3.7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试验
        3.7.1 概述
        3.7.2 试验方法
        3.7.3 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多花木兰加固边坡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4.1 模型试验方案
        4.1.1 研究内容
        4.1.2 试验材料与设备
        4.1.3 监测内容
    4.2 降雨对多花木兰护坡的影响
        4.2.1 降雨入渗和坡面径流
        4.2.2 泥沙含量
        4.2.3 坡体含水率变化
        4.2.4 植物蒸腾、吸水作用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4.3 植物吸力
        4.3.1 松散堆积的植物吸力
        4.3.2 紧密堆积的植物吸力
    4.4 植被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4.4.1 考虑植被根系的Green-Ampt模型改进
        4.4.2 边坡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外来生物入侵
        1.1.1 外来生物入侵过程
        1.1.2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
        1.1.3 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
        1.1.4 外来生物入侵机理
        1.1.5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1.2 紫茎泽兰研究现状
        1.2.1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
        1.2.2 紫茎泽兰分布及危害
        1.2.3 紫茎泽兰的遗传特性
        1.2.4 紫茎泽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5 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控策略
        1.2.6 紫茎泽兰的资源化利用
第2章 绪论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紫茎泽兰与土着植物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样方设置与统计方法
        3.2.3 总体联结性
        3.2.4 种间联结性
        3.2.5 紫茎泽兰群落稳定性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群间的总体联结性
        3.3.2 主要种对间的关联性
        3.3.3 群落稳定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紫茎泽兰在不同生境和季节的养分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样品采集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境紫茎泽兰的养分特征
        4.3.2 紫茎泽兰与邻近植物的养分吸收差异
        4.3.3 紫茎泽兰养分吸收的季节动态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紫茎泽兰根际土壤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样地选择及取样
        5.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5.3.2 酶活性
        5.3.3 微生物量碳氮
        5.3.4 微生物数量
        5.3.5 微生物群落结构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紫茎泽兰对土壤重金属的响应与积累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研究区域概况
        6.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6.2.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凉山州紫茎泽兰样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6.3.2 紫茎泽兰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
        6.3.3 土壤—紫茎泽兰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6.3.4 紫茎泽兰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3)基质对葎草扦插苗构件性状及生理代谢影响的性别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葎草的价值应用研究进展
        1.1.1 葎草的生物学特性
        1.1.2 葎草的经济价值
        1.1.3 葎草的园林生态应用
    1.2 基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1.2.1 基质对植物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1.2.2 基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结构的影响
        1.2.3 基质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4 基质对植物细胞膜伤害和渗透物质的影响
        1.2.5 基质对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测定内容
        2.4.1 插穗成活率
        2.4.2 生长性状
        2.4.3 生理指标
        2.4.3.1 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指标
        2.4.3.2 细胞膜伤害和渗透调节物质相关指标
        2.4.3.3 光合色素指标
    2.5 研究内容
    2.6 技术路线
    2.7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基质对葎草扦插成活率和构件性状影响的性别差异
        3.1.1 扦插成活率
        3.1.2 构件性状
        3.1.2.1 叶性状
        3.1.2.2 茎性状
        3.1.2.3 根性状
        3.1.3 生物量结构
        3.1.3.1 水分分配
        3.1.3.2 生物量累积
        3.1.3.3 生物量分配
    3.2 基质对葎草生理代谢影响的性别差异
        3.2.1 基质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性别差异
        3.2.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2.1.2 过氧化物酶(POD)
        3.2.1.3 过氧化氢酶(CAT)
        3.2.2 基质对细胞膜伤害和渗透调节物质影响的性别差异
        3.2.2.1 丙二醛(MDA)
        3.2.2.2 游离脯氨酸(Pro)
        3.2.2.3 可溶性蛋白(SP)
        3.2.2.4 可溶性糖(SS)
        3.2.3 基质对光合色素含量影响的性别差异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基质对葎草成活率、构件形态影响的性别差异
        4.1.1 扦插成活率
        4.1.2 构件性状
        4.1.3 生物量结构
    4.2 基质对葎草生理代谢影响的性别差异
        4.2.1 抗氧化酶活性
        4.2.2 细胞膜伤害和渗透调节物质
        4.2.3 光合色素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4)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适生植物调查及景观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相关研究进展
        1.3.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研究
        1.3.2 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设计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查阅
        1.5.2 实地调查研究
        1.5.3 调研数据分析
        1.5.4 案例分析与归纳总结
    1.6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释
    2.1 高速公路边坡
    2.2 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
    2.3 植物生态学理论
    2.4 生态护坡理论
    2.5 景观美学理论
    2.6 动态视觉理论
    2.7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 相关案例研究与分析
    3.1 昌樟高速公路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分析
        3.1.3 借鉴与反思
    3.2 郑少高速公路
        3.2.1 项目概况
        3.2.2 项目分析
        3.2.3 借鉴与反思
    3.3 郑尧高速公路
        3.3.1 项目概况
        3.3.2 项目分析
        3.3.3 借鉴与反思
    3.4 连徐高速公路
        3.4.1 项目概况
        3.4.2 项目分析
        3.4.3 借鉴与反思
4 研究区概况
    4.1 河南省自然环境简述
        4.1.1 地理区位
        4.1.2 气候状况
        4.1.3 地貌环境
        4.1.4 土壤条件
        4.1.5 植被情况
    4.2 河南省高速公路基本概况
    4.3 河南省高速公路生态类型区区划
    4.4 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类型划分
5 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适生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调查概述
    5.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科属分布分析
    5.3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景观状况分析
6 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
    6.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6.2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6.3 模糊综合评价
    6.4 综合评价结果
7 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景观优化设计
    7.1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景观优化设计思路及原则
        7.1.1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景观优化设计思路
        7.1.2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择依据
        7.1.3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景观设计原则
    7.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活型设计
    7.3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景观优化设计
        7.3.1 太行山生态类型区
        7.3.2 黄海平原生态类型区
        7.3.3 黄淮平原生态类型区
        7.3.4 淮北平原生态类型区
        7.3.5 大别山北坡生态类型区
        7.3.6 桐柏山生态类型区
        7.3.7 南阳盆地生态类型区
        7.3.8 伏牛山南坡生态类型区
        7.3.9 伏牛山北坡生态类型区
        7.3.10 黄土沟壑生态类型区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ABSTRACT

(5)坡向对冷季型护坡草坪生长发育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sb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坡向的研究进展
    1.2 植物护坡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护坡的概念
        1.2.2 护坡草坪的作用
    1.3 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
        1.3.1 形态适应性研究
        1.3.2 生理适应性研究
    1.4 护坡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
        1.4.1 群落稳定性的概念
        1.4.2 草坪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1.5 护坡草坪质量评价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对象
    2.3 适应性
        2.3.1 试验设计
        2.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 群落稳定性
        2.4.1 试验设计
        2.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 护坡草坪质量评价
        2.5.1 试验设计
        2.5.2 评价指标及方法
    2.6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坡向对草坪草的生长、生理及生态的影响
        3.1.1 坡向对草坪草表观形态的影响
        3.1.2 坡向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3 坡向对草坪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3.1.4 坡向对草坪草高度、密度及盖度的影响
    3.2 坡向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3.2.1 坡向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2.2 护坡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分析
        3.2.3 坡向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2.4 坡向对植物群落和草坪草密度、盖度及生物量的影响
        3.2.5 坡向与草坪草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3.3 坡向对草坪质量的影响
        3.3.1 坡向对草坪质量评分的影响
        3.3.2 坡向与草坪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坡向与草坪草适应性
        4.1.1 坡向对草坪草表观形态及草坪群落的影响
        4.1.2 坡向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坡向对草坪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4.2 坡向与群落稳定性
        4.2.1 坡向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2.2 坡向对总群落及草坪群落特征的影响
    4.3 坡向与草坪质量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6)安楚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边坡生态防护的原理
        1.1.1 植被的力学效应
        1.1.2 植被的水文效应
    1.2 生态护坡研究现状
        1.2.1 护坡植物筛选
        1.2.2 植被护坡群落的建植
        1.2.3 植被护坡工程施工技术
    1.3 生态护坡在国内外应用
        1.3.1 生态护坡在国外应用
        1.3.2 生态护坡在国内应用
        1.3.3 云南省高速公路生态护坡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1.1 安楚高速公路护坡适宜性植物的筛选实验研究
        2.1.2 安楚高速公路边坡植被建植技术的防护效果研究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安楚高速公路建设概况
    3.1 安楚高速公路基本情况
    3.2 沿线自然概况
第四章 安楚公路护坡植物筛选实验研究
    4.1 护坡草本植物筛选实验
        4.1.1 实验材料及其生物学特性
        4.1.2 实验地点
        4.1.3 实验方法
        4.1.4 观测指标
        4.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 护坡灌木植物筛选实验
        4.2.1 实验材料及其生物学特性
        4.2.2 实验地点
        4.2.3 实验方法
        4.2.4 观测指标
        4.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研究小结
第五章 公路边坡植被建植技术的防护效果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工程材料
    5.2 实验地点
    5.3 实验设计及施工工艺
        5.3.1 实验设计
        5.3.2 施工工艺流程
    5.4 径流小区布设
    5.5 观测项目
    5.6 实验结果
        5.6.1 铺草皮护坡实验结果
        5.6.2 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实验结果
        5.6.3 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植草护坡实验结果
    5.7 实验结果分析
        5.7.1 植被盖度与边坡坡率的关系
        5.7.2 径流时间长度与边坡坡率的关系
        5.7.3 产砂量与边坡坡率的关系
    5.8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

(7)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植被恢复及防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区概况
    1.3 研究现状
        1.3.1 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雅泸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2.1 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1.1 群落的组成
        2.1.2 群落的外貌
        2.1.3 群落的结构
    2.2 各植被段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2.2.1 雅安、荥经潮湿多雨区植被段群落特征
        2.2.2 大相岭以南雨量中等区植被段群落特征
        2.2.3 大渡河河谷少雨干燥区植被段群落特征
        2.2.4 石棉~泸沽雨量中等区植被段群落特征
    2.3 研究区域内的植被恢复现场调研
        2.3.1 成雅高速植被恢复现场调研
        2.3.2 西攀高速植被恢复现场调研
        2.3.3 国道318线四川境内干旱河谷段植被恢复现场调研
        2.3.4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植被恢复调研
        2.3.5 调研小结
    2.4 小结
第3章 雅泸高速公路沿线植被选型及配置
    3.1 植物选型基本指导思想
    3.2 坡面外来物种的初选
    3.3 基于AHP法的坡面植物选型
        3.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3.3.2 结果与分析
    3.4 选型结果
    3.5 护坡植物播种量计算方法及灌木种植方法
    3.6 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3.6.1 植物配置原理
        3.6.2 目标植物群落的选择
        3.6.3 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植被配置
    3.7 小结
第4章 边坡综合防护设计
    4.1 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原则
    4.2 雅泸高速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
        4.2.1 直接喷播植草灌防护
        4.2.2 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灌乔防护
        4.2.3 骨架内挂网喷播植草灌乔防护
        4.2.4 锚杆框架梁内挂铁丝网喷播植草防护
    附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护坡植被重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重建目标
        1.2.2 植被演替与稳定性
        1.2.3 坡面植被重建技术
        1.2.4 植被与土壤侵蚀特征
    1.3 植被重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3.1 存在问题
        1.3.2 发展趋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工程地质
    2.4 气象特征
    2.5 河流水库
    2.6 土壤类型
    2.7 植被特征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1 护坡植物筛选研究
        3.1.2 护坡植被重建技术研究
        3.1.3 护坡植被重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3.2 技术路线
4 护坡植物筛选研究
    4.1 公路护坡植物筛选目标
    4.2 供试护坡材料
    4.3 出苗与初期生长
        4.3.1 木本植物
        4.3.2 草本植物
        4.3.3 植物初期竞争能力排序
    4.4 抗逆性
        4.4.1 木本植物
        4.4.2 草本植物
        4.4.3 植物抗逆性排序
    4.5 生长势
        4.5.1 木本植物
        4.5.2 草本植物
        4.5.3 植物生长势排序
    4.6 护坡植物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5 护坡植被重建技术研究
    5.1 植物组合技术研究
        5.1.1 植被重建目标与组合设计
        5.1.2 不同混播组合的生长与结构特征
        5.1.3 植被恢复程度分析
    5.2 边坡植被重建中的草灌竞争调控技术
        5.2.1 目标群落确定及适生植物选择
        5.2.2 适宜的植物组合模式
        5.2.3 草灌竞争调节
    5.3 护坡植被重建技术体系
        5.3.1 公路沿线边坡类型划分
        5.3.2 硬岩边坡植被重建技术
        5.3.3 软岩边坡植被重建技术
        5.3.4 土质或土夹石边坡植被重建技术
6 护坡植被重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6.1 研究路段降雨特征
    6.2 公路坡面土壤侵蚀特征
        6.2.1 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
        6.2.2 土壤侵蚀特点
        6.2.3 护坡植被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6.3 坡面植被措施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
        6.3.1 裸露坡面土壤侵蚀强度
        6.3.2 简易植被措施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6.3.3 综合重建坡面初期土壤侵蚀强度
        6.3.4 植被建成坡面的土壤侵蚀
        6.3.5 植被重建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的综合比较
        6.3.6 植被重建技术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植物拉丁学名表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9)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其合理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铁路建设与生态问题
    1.2 铁路边坡特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植被护坡发展历程
        2.1.1 国外发展历程
        2.1.2 国内发展历程
    2.2 护坡植物配置研究现状
        2.2.1 草本混播
        2.2.2 灌草混播
        2.2.3 禾本科与豆科混播
        2.2.4 乔灌草混播
    2.3 护坡植被区划研究现状
    2.4 护坡植物种类选型研究现状
        2.4.1 草本护坡植物的选择
        2.4.2 灌木护坡植物的选择
        2.4.3 藤本护坡植物的选择
    2.5 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配置存在的问题
        2.5.1 植物选型存在的问题
        2.5.2 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2.5.3 对坡面群落演替规律认识不足
    2.6 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配置的发展趋势
3 研究的意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 研究内容
        4.1.1 部分铁路、公路边坡边坡植被防护现场调研
        4.1.2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研究
        4.1.3 不同区域护坡植物选择研究
        4.1.4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4.2 研究方法
        4.2.1 现场边坡护坡植物状况调查方法
        4.2.2 护坡植物配置模式研究方法
        4.2.3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区划的研究方法
        4.2.4 建立铁路边坡防护植物资源库的具体方法
5 研究过程与结论
    5.1 我国部分铁路、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现场调研
        5.1.1 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现场调查情况
        5.1.2 渝(重庆)怀(化)铁路
        5.1.3 内(江)昆(明)铁路
        5.1.4 襄(樊)石(门)铁路
        5.1.5 西(安)南(京)铁路
        5.1.6 洛(阳)湛(江)铁路
        5.1.7 沾(益)昆(明)铁路
        5.1.8 京珠高速湖北南段
        5.1.9 临长高速公路
        5.1.10 京珠高速长来段
        5.1.11 耒宜高速公路
        5.1.12 梧州市区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5.1.13 老207国道(梧州-旺甫段)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5.1.14 梧信二级公路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5.1.15 南梧公路(梧州-林水段)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5.1.16 岑容一级公路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5.2 调研总结
        5.2.1 乡土植物有明显护坡优势
        5.2.2 复合配置效果明显
        5.2.3 草坪用草的不足
        5.2.4 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效果更佳
        5.2.4 边坡对防护植物的要求
    5.3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5.3.1 我国铁路护坡植物配置原理
        5.3.2 我国铁路护坡植物配置模式
    5.4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研究与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建立
        5.4.1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的主要依据
        5.4.2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的原则
        5.4.3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区划的研究方法
        5.4.4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结论及建立各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
6 结论总结与讨论
    6.1 结论总结
        6.1.1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
        6.1.2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
        6.1.3 不同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
    6.2 讨论
        6.2.1 应深入研究护坡植物的适宜性研究
        6.2.2 加强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与培育
        6.2.3 需建立铁路边坡植被防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6.2.4 科学制订各阶段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10)重庆主城区陡坡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城市植物的研究概况
    1.2 国内外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情况
    1.3 重庆主城区相关研究情况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地点概况
    3.2 野外调查
    3.3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陡坡植物区系组成特征
    4.2 陡坡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4.3 不同生境陡坡植物群落组成特点分析
    4.4 陡坡植物群落聚类分析及主要优势植物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陡坡植被景观配置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重庆主城区陡坡植被调查选择样地概况
    附表2 重庆主城区陡坡植物名录
致谢
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

四、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花木兰对边坡加固作用的研究[D]. 刘奥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2]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D]. 刘海. 西南大学, 2020(01)
  • [3]基质对葎草扦插苗构件性状及生理代谢影响的性别差异[D]. 刘航江. 西华师范大学, 2020(12)
  • [4]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适生植物调查及景观优化设计[D]. 李彦鹏.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5]坡向对冷季型护坡草坪生长发育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D]. 曾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6]安楚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 尹勤思.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7]雅泸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植被恢复及防护方法研究[D]. 朱小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8]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护坡植被重建研究[D]. 陈学平.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9]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 闫晓俊.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10]重庆主城区陡坡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特点研究[D]. 彭先涛. 西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我国西南紫金区公路护坡草种适应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