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一、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尕让卓玛[1](2021)在《商务办公楼地价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综合系统,城市用地因此需要承载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类功能。随着城市形态演化和经济结构更迭,对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和配置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诉求,故城市地价的细分和精细化研究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的新趋势。商务办公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是城市空间承载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商务办公楼地价(简称为城市商办地价)作为城市商务空间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形态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因此,探究商务办公楼用地及其主要细分地类地价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机理,对城市经济空间精细化管理具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城市商办地价与其他城市地价一样,其时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商办地价的时间波动还是空间分异,必然都是在某些特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受某种机理的支配。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商办地价的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提炼和构建了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特征演变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2006年-2015年杭州市主城区商务办公楼地价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OLS、GTWR、GWR、TWR等模型比较分析,识别那些主导这一特征形成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探究城市商办地价的时空演变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城市商办地价时空分异是城市经济和空间形态结构在时空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在时间维度不同阶段的特征遵循经典供需理论,而城市商办地价在区位、邻里和个别尺度的空间差异可以用地价竞租理论、亨利·乔治定理及特征价格理论分别解释,城市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依据其在不同时空维度的影响程度可以划分为区位因素、邻里因素和个别因素。2、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在时间上总体上呈现“大小年”交替出现的波动状态。其中,20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在空间上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在该时间段内有较强的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低值集聚逐步向高值集聚转变,且商办地价“热点”主要分布在武林-湖滨CBD区周围,说明现代城市的商务经济依旧对城市成熟CBD具有强空间依赖性。3、构建了由区位中心度、交通通达度、商务集聚度等7个影响因素共17个影响因子组成的商办地价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因子体系。对该因子体系的OLS检验结果显示,与湖滨CBD的距离(CBD2)、与钱江CBD的距离(CBD3)商务集聚度(BUN)、区块产业结构水平(EL)、区块住宅地价水平(PL)、生活服务配套成熟度(EN)、宗地面积(AR)等因子统计检验显着,与住宅地价及商业地价的影响因子体系差别明显。4、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时间加权地理回归(TWR)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定量解释和分析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用AIC、R2和RSS来考察GWR系列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证明2006-2015年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影响因子的GTWR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优度,各模型拟合优度GTWR>TWR>GWR>OLS。5、杭州商办细分地类中商业金融兼办公用地(商办地类1)和商业商务用地(商办地类2)地价在时空演变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异特征,受区块住宅地价水平(PL)、生活服务配套成熟度(EN)、宗地容积率(FRO)等为共同的影响因子。而二者影响因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区位中心度和产业结构的敏感度差异显着。6、商办地价时空演变具有区位选择机理、“点-轴”演进机理和功能推动机理,故建议杭州商办地价未来管理可以做以下4点尝试:1)建构商办用地的“阳光型”价格体系,提升区位选择机制;2)学习“香农经验”完善商办用地配套,提高“点-轴”辐射力;3)推进商办用地的“共享模式”创新,升级商办用地承载力;4)依据“公共池塘资源”属性制定政策规则,优化商办用地时空配置

陈蕾[2](2020)在《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标定地价作为公示地价的一种,可以应用于地价管理、财政核算、税收等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在《标定地价规程》(TD/T 1052-2017)的指引下开展标定地价评估工作。标定地价体系建设对于健全公示地价体系,完善地价管理制度,准确反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的动态变化、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宗地地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住宅用途标定地价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标定区域划分、标准宗地设立、标准宗地评估、标定地价修正体系编制等环节的技术方法、路线和关键要点。首先,在土地级别的基础上,按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分区域采用地价水平归纳法或叠加法,并辅以专家评判法对研究区域范围内住宅用地进行均质区域初步划分,初步划分成36个标定区域,然后对初步划分的标定区域开展实地核查,根据各标定区域的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和有效土地交易样点分布情况,结合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初步划分的标定区域进行合并或分割,最终划定标定区域35个。其次,在划定的每个标定区域内,筛选1-3宗符合标准宗地设立条件的住宅地价监测点或其他近期交易的土地样点成为备选标准宗地,对46宗备选标准宗地开展实地调查,对比分析同一标定区域备选标准宗地的代表性、确定性、标志性后,择优确定最终的住宅标准宗地35个。接着,采用市场比较法、剩余法评估标准宗地的现状价格,取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标准宗地的价格,此价格即为各标定区域的标定地价。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各标定区域的调查成果和专家意见,确定标定区域内影响宗地地价的主要因素,编制标定地价修正体系服务于宗地地价评估。最后,对基于上述方法得出的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结果的合理性、地价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与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昌市中心城区35个标准宗地的楼面地价服从正态分布,且楼面地价与地面地价呈正相关关系,标定地价结果较为合理;(2)标定地价的空间分布呈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地价水平呈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东湖区市中心、红谷滩区凤凰洲、西湖区朝阳新城的标定地价水平最高,青山湖区、红谷滩区红角洲、青云谱区地价水平其次;红谷滩中心区、西湖区市中心、红谷滩区九龙湖的地价水平相对较低,青山湖经开区、南昌县高新区的地价水平相对最低;(3)标定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标定地价水平高低与土地级别成果较为吻合,但标定地价总体水平高于级别基准地价。

丁红梅[3](2014)在《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土地的价值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主要生产资料,而且是社会的一笔财富。国家不仅要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而且要查清土地资产的数量即地产的价值量,从而使地产评估工作成为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土地市场和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的开展,对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城镇地产市场、健全地价体系、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合理利用城区的土地资源、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及宏观调控土地市场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大部分城市所进行的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并不是在原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更新,而是相当于重新再进行一次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这样既耗时耗力,又无法及时得到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成果。因而,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快速实时更新,成为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围绕“如何进行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实时更新”这一论点,以GIS为基础,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级别的更新;然后在土地定级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区段地价法对基准地价进行更新,得到最新的城镇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成果。从基于GIS技术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区段地价法的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中运用,可以看出,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的更新得出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故此更新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马瑞衢[4](2013)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土地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性,分析将GIS运用于土地管理之中的必要性和便利性,论述了当前GIS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普遍应用。

曹天邦[5](2013)在《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地价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复合过程,具有两个主要的特性:时效性和空间性。两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城市地价的时空变化日趋复杂。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地价研究理论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时间演变—空间演变—影响因素"为主线,结合"主城区—河西新城"不同尺度,对南京市主城区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规律,为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为城市地价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十多年来,南京市住宅地价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地价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技术进步成为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改变的基础推动力,特别是交通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再次,相关政策也是影响城市住宅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2)近年来南京市住宅地价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南京市2000-2009年住宅地价变动分为三个不同阶段,①2000-2004年,为地价快速上涨期,平均增长率高达11.78%;②2005-2006年,为地价平稳增长期,平均增长达4.43%;③2007-2009年,为地价剧烈变动期,增长率分别为12.11%、-10.74%和12.13%。总体上看,住宅地价处于稳定上涨过程中,年平均涨幅为6.89%。(3)通过数字地价模型构建,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空间结构具有如下特征:①地价空间分布呈现圈层式结构。②地价分布在空间分布上不仅存在连续性,还具有明显的变异性。③地价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④地价梯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4)基于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演变研究显示:①经过多年的变化,住宅地价的分布总体呈现若干个主中心和次中心组成的多中心分布格局。②中心区域地价升幅普遍高于边缘区域的地价升幅。③地铁沿线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凸起,并呈对称分布,具有明显的廊道效应。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购房时逐渐摆脱传统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关注住房环境等条件。⑤南京市大力实施"一城三区"的城市建设,奥体南部和仙林地区地价增长较快。⑥城市住宅空间演变处于向心集聚和离心扩散并存阶段。(5)影响南京市住宅地价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三者共同作用于地价的变化,导致土地需求在空间上的变动,进而引起地价的时空演变。①从宏观上讲,南京住宅用地整体地价的变动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②从中观和微观上讲,地价空间上演变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规划、公用设施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的影响。(6)2003年和2009年GWR模型的南京市住宅地价的空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空间不同位置受相同地价影响因素的影响及其力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并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化。具体表现为,①随着影响因素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合理均衡分布,区域差异性缩小,一般会减弱其对地价的影响。②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导致CBD、主干道、公交等对地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发生变化。③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居民逐渐注重生活质量、居住品位的提高,公园绿地对地价的影响程度超过其他公用设施。此外,GWR模型与特征价格模型相比具有优越性。(7)河西新城建设对住宅地价时空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河西新城中部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地价迅猛增长,中部住宅地价和北部住宅地价差距不断缩小,河西新城的住宅地价中心总体明显呈现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而与南京主城区大尺度空间不同的是,重大项目的举行成为河西新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建设发展的直接动力,加速了住宅区位条件的变化。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揭示了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差异性和变动性。(2)基于统计学、地统计学、GIS技术空间分析方法等,构建地价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

党青[6](2013)在《基于GIS的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土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居稳定的基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地紧缺。目前,我国除教育、医疗、科研等基础设施及特殊用地采用划拨出让的方式外,其余均采用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这一制度虽然发挥了市场竞争机制中出价者高得地的原则,但另一方面竞争机制也导致了地价越来越高以致建成后的住宅、商业建筑远远超出人们正常的购买水平。虽然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缓解这一矛盾,但长此以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的冲突,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我国先后于九十年代初期及近几年开展了针对城市地价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城市的土地价格的测算,可以及时掌握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并周期性更新各个地区土地价格。近几年城市地价变化显着,因此,如何更高速、有效的实时掌握地价变化情况成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研究的一个重点;对土地价格进行监测只能单一的从价格上(即数量)上控制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如何从土地的利用效益、利用潜力、利用的集约性(即质量)上提高土地的利用合理性成为土地合理利用研究的另一个方面。近几年国家全面开展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工作只在部分试点及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展开,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也大多参考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未能根据每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特点制定符合其特色的评价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未必切合实际。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成果及有关文献,笔者发现,前人对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在城市地价研究或土地集约利用性研究,而对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涉及很少。大量的实践表明,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地价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而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又降低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价格。因此,根据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这种定量关系研究,可以起到有效缓解用地矛盾,控制地价盲目增长,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益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引入现代数字科学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对城市地价的评估与监测中,建立地价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分商业、住宅和工业用途分别制定了针对研究区域的集约利用评价的体系,开展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从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上给予一定的评价;进一步研究城市地价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借助相关数理统计与分析方法,挖掘两者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发现,地价的高低与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之间呈现出正比例变化,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又会降低单位面积土地价格,反之抑制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价格,因此,根据两者之间相互牵制的关系,控制土地价格的盲目增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在围绕以上三方面内容所展开的工作中,就如何构建城市地价评价系统、如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及如何定量分析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细致工作,并结合具体研究区进行了分析和描述。论文取得的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包括以下方面:(1)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土地定级方法;本文将基于GIS的栅格空间分析技术引入到对城市土地级别的确定中,将定级单元抽象为栅格数据的像元,像元的大小可依据不同研究地域市场土地区间变化程度确定,利用ArcGIS的栅格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对不同定级单元因子分值的计算,最终采用多因子聚类法计算得出总分值,划分出土地的等级。该方法对传统的城市土地定级方法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使评定结果更具客观性,等级边界的划分更具科学性,工作的效率和速度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是对土地定级方法的一种创新。(2)在土地价格测算中提出了“数字地价模型”方法,实现了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实时监测和更新;选取不同用途下土地交易样点资料,在栅格化数字地图上标注出合格交易样点资料的位置,并对建立每个交易样点属性信息表,采用不同的地价测算方法对交易样点进行还原测算得出土地的价格。通过数字地价模型将交易样点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可以分月、季度和年等不同的时间段对交易样点资料进行检测,对变化数据重新测算得出新的市场情况下的土地价格。这种方法实现了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实时监测和更新。(3)提出了分用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新思路及方法;很多地区开展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未对土地的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评价,而是在不区分用途的情况下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全区域的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并未考虑到不同用途下影响集约利用度,也就是说不同用途下集约利用度的评价所考虑的因素因子是不同的,因此,在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时应区分用途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评价。(4)对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首次对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往大部分针对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研究只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定性描述,而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定量关系,如何通过具体的数据牵制两者的发展,对于这些定量关系的研究几乎空白。笔者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其有关模型的建立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和详细描述。

谢政廷[7](2013)在《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商品住宅房价走势成为政府、消费者、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从理论上说,房价主要由楼面地价、建筑成本、利润及税费等四大块组成。其中楼面地价是房价的主要构成成本之一,其水平的合理与否对房价的合理程度有直接的影响。运用GIS技术与地价相关理论结合可以实现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四维(三维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动态变化与楼面地价健康水平的诊断。本系统引用网格地价来弥补已有监测点数据覆盖不全面、不精细的缺点,综合运用协调度理论、土地经济与评价理论、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及偏离度的相关理论,结合GIS二次开发技术,对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的估算和健康水平的诊断。运用C#语言,基于Visual Studio2010开发平台嵌入GIS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与ArcGIS Server)来开发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系统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开发思想,采用逻辑分层的软件设计模式将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管理层。表现层主要包括:地图显示、界面操作等用户直接交互操作模块;业务逻辑层包括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与ArcGIS Server组件开发的网格地价、地价诊断、查询统计、结果图输出、网络发布、在线互动等模块;数据管理层以SQL Server2008为属性数据库结合空间数据引擎(ArcSDE)来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操作数据库,完成对数据的插入、读取、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本系统以南京市为例对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进行实例验证,实例证明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与预警技术导则”的编写提供理论实践基础。

王亢[8](2013)在《北京市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土地价格可以灵敏的反映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是衡量城市土地市场是否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土地价格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土地抵押、出租、转让、出让等一系列的市场行为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充当着唯一供给者的角色。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地价作为杠杆,调控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产运作与土地市场运行。政府的垄断地位为地价政策的制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避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本文主要借助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北京市市区数字地价模型:从空间和区位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地价变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将不同用途的地价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地价的区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对我国地价的研究在理论上作一个有效的补充;找出影响地价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以此提出促进地价杠杆作用合理有效发挥政策建议,达到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的目的,在实践中为城市合理、健康的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黄洁[9](2012)在《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价格杠杆调控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可及时掌握城市地价的变化动态,量化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信息。本文结合我国动态监测体系的研究进程,以南京市为例,初步探索了关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线路。

胡雪岩[10](2012)在《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衔接研究 ——以焦作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产市场的壮大和地价监测体系在各个城市中的陆续建立,地价动态监测手段将在基准地价的更新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地价动态监测是对监测点进行跟踪分析的动态过程,能够适时反映土地市场价格,而基准地价则是静态地反映土地的历史价格。两者的衔接,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土地价格理论体系,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和指导,尤其是为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定土地计划和土地政策法规中提供重要的价格依据。同时,它还有利于为社会各界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结合城市基准地价的内涵、基准地价更新的目的、基本原则,研究了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的衔接。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发现,实现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与基准地价的衔接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且在实际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对焦作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衔接的实证研究,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监测点级别面积权重及地价增长率情况测算地价指数,根据地价指数推算2011年焦作市基准地价,使地价动态监测更好的衔接于现行的基准地价,实现两者的互动。

二、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商务办公楼地价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商办用地的概念和特征
        1.1.1 商办用地及商办地价
        1.1.2 商办用地的基本特征
    1.2 研究的背景
        1.2.1 理论背景
        1.2.2 现实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结构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城市地价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2.1.1 城市地价
        2.1.2 城市地价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2.2 城市地价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城市地价影响因素及其分类
        2.2.2 城市地价时空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2.3 商办地价及其时空分异相关研究
        2.3.1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时空特征
        2.3.2 商务办公楼及其租金特征
    2.4 文献评述及研究切入点
3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演变机理的理论框架及实证前提
    3.1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及演变机理的理论分析
        3.1.1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演变机理的理论分析
    3.2 我国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研究的实证前提
        3.2.1 相对稳定的政策区间: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政策因素
        3.2.2 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商办地价发展的时间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研究数据
    4.1 数据选择
        4.1.1 研究区选择
        4.1.2 研究空间范围选择
        4.1.3 研究时间范围选择
        4.1.4 数据类型选择
    4.2 数据的获取
        4.2.1 原始数据的采集
        4.2.2 地价数据的预处理
        4.2.3 研究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
    4.3 杭州商办样本数据的特征分析
        4.3.1 不同年份商办用地交易样本的分布
        4.3.2 不同区域商办用地交易样本的分布
        4.3.3 不同用途分类商办用地交易样本的分布
    4.4 本章小结
5 杭州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5.1 杭州商办用地价的时间特征
    5.2 商办地价的数据结构与趋势
        5.2.1 杭州商办地价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5.2.2 杭州商办地价的空间趋势
    5.3 商办地价的空间分异总体特征分析
        5.3.1 杭州市主城区商办地价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5.3.2 杭州市主城区商办地价空间异质性分析
        5.3.3 杭州市主城区商办地价空间插值分析
    5.4 杭州主城区商办细分地类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5.4.1 杭州主城区商办细分地类样本空间分布特征
        5.4.2 杭州主城区商办细分地类空间分异特征
    5.5 本章小结
6 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子体系研究
    6.1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体系构建与量化
        6.1.1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简析
        6.1.2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1.3 影响因子说明与量化
    6.2 基于常规线性回归(OLS)模型的影响因子检验
        6.2.1 常规线性回归(OLS)模型简介
        6.2.2 OLS模型检验及其结果分析
    6.3 基于GWR系列模型的影响因子检验
        6.3.1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概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模型回归结果的比较及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子比较分析
    7.1 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的典型影响因素分析
        7.1.1 典型区位因素分析
        7.1.2 邻里因素
        7.1.3 个别因素:宗地面积
    7.2 杭州主城区商办细分地类地价时空分异影响因子分析
        7.2.1 商办细分地类地价时空演变影响因子的模型检验
        7.2.2 商办地类1 影响因子分析
        7.2.3 商办地类2 影响因子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杭州主城区商办地价时空分异演变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8.1 商办地价时空分异的演变机理解析
        8.1.1 区位选择机理
        8.1.2 点-轴演进机理
        8.1.3 功能推动机理
    8.2 政策启示
        8.2.1 建构商办用地的“阳光型”价格体系,提升区位选择机制
        8.2.2 学习“香农经验”完善商办用地配套,提高“点-轴”辐射力
        8.2.3 推进商办楼用地的“共享模式”创新,升级商办用地承载力
        8.2.4 依据“公共池塘资源”属性制定政策规则,优化商办用地时空配置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2)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标定地价及其评估理论的分析
    2.1 标定地价内涵
    2.2 标定地价的特征
    2.3 标定地价的影响因素
    2.4 标定地价的主要作用
    2.5 标定地价的相关理论
    2.6 标定地价的评估方法
3 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标定地价评估的原则和技术路线
        3.1.1 评估原则
        3.1.2 技术路线
    3.2 标定区域划分的方法、原则和技术路线
        3.2.1 划分方法
        3.2.2 划分原则
        3.2.3 技术路线
    3.3 标准宗地设立的条件、原则和技术路线
        3.3.1 设立条件
        3.3.2 设立原则
        3.3.3 技术路线
    3.4 住宅标准宗地估价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3.4.1 市场比较法
        3.4.2 剩余法
4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4.1.2 自然条件
        4.1.3 交通条件
        4.1.4 社会经济状况
        4.1.5 基础设施条件
        4.1.6 土地与房地产市场状况
    4.2 数据来源
5 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评估
    5.1 确定公示范围
    5.2 划分标定区域
        5.2.1 初步划分
        5.2.2 实地核查与调整确定
        5.2.3 编码登记
    5.3 设立标准宗地
        5.3.1 初步选取
        5.3.2 实地核查与比较确定
        5.3.3 编码登记
    5.4 评估标定地价
    5.5 编制修正体系
6 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结果分析
    6.1 地价合理性分析
    6.2 地价特征分析
        6.2.1 空间自相关分析
        6.2.2 空间特征分析
    6.3 与级别基准地价对比分析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成果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概述
    2.1 GIS技术的概述
        2.1.1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2.1.2 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2 城镇土地定级
        2.2.1 城镇土地定级概述
        2.2.2 城镇土地定级理论基础
        2.2.3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应遵循的原则
    2.3 城镇基准地价
        2.3.1 城镇基准地价的概念
        2.3.2 城镇基准地价的理论基础
        2.3.3 城镇基准地价的作用
        2.3.4 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测算的关系
    2.4 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
        2.4.1 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的必要性
        2.4.2 城镇土地级别调整的原则
        2.4.3 城镇基准地价更新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基于GIS技术的主成分分析土地定级更新方法
    3.1 GIS技术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3.2 基于GIS技术的主成成分分析土地定级更新方法
        3.2.1 基于GIS技术的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级别更新的程序
        3.2.2 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因子
        3.2.3 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定级
    3.3 案例分析
        3.3.1 项目区概况
        3.3.3 选取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
        3.3.4 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过程
        3.3.5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土地定级更新
        3.3.6 本次城镇土地定级成果与上一轮定级成果的对比
第四章 基于GIS技术的基准地价更新方法
    4.1 GIS技术在区段地价法中的运用
        4.1.1 样点地价的收集及整理
        4.1.2 划分地价区段
    4.2 区段地价法在基准地价更新中的运用
        4.2.1 技术路线与程序
        4.2.2 确定区段基准地价
        4.2.3 区段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
        4.2.4 归并地价区段,形成级别基准地价
    4.3 案例分析
        4.3.1 基于GIS技术的区段地价法基准地价更新案例
        4.3.2 与上一轮基准地价成果的对比
        4.3.3 基于GIS技术的区段地价法进行基准地价更新的优势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创新
        5.1.1 结论
        5.1.2 创新点
    5.2 本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IS简介
2 GIS与土地资源管理
3 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3.2 基于GIS的土地定级估价
        3.2.1 应用于土地定级估价的GIS软件。
        3.2.2 基于GIS的地价动态分析。
    3.3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3.4 基于GIS的土地动态监测
    3.5 基于GIS的居住环境宜居性评价

(5)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
        1.3.1 土地价格
        1.3.2 地价动态监测
        1.3.3 城市空间结构
        1.3.4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地价空间研究
    2.2 地价变化影响因素及地价动态研究
    2.3 地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2.3.1 地统计学在地价方面研究
        2.3.2 特征价格模型在地价方面研究
        2.3.3 GWR模型在地价方面研究
    2.4 研究评述
        2.4.1 地价空间研究评述
        2.4.2 地价变化影响因素及地价动态研究评述
        2.4.3 地价模型与方法研究评述
第3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
    3.1 地租地价理论
    3.2 土地区位论
    3.3 城市空间增长和增值理论
    3.4 相关地价空间结构模型
        3.4.1 杜能圈
        3.4.2 阿朗索竞租模型
        3.4.3 多中心城市竞租模型
        3.4.4 城市经济动态模型
        3.4.5 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模式
        3.4.6 地价梯度模型
    3.5 相关理论评述
第4章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1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演变
        4.1.1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模型
        4.1.2 城市地价在时空序列上的演化
        4.1.3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
    4.2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
        4.2.1 影响城市地价变动的因素分析
        4.2.2 地价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机制
    4.3 我国城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影响因素
        4.3.1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演变
        4.3.2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演化状况概述
        4.3.3 我国城市地价空间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时空演变
    5.1 研究区概况
        5.1.1 基本情况
        5.1.2 南京市土地市场
    5.2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2.1 数据收集
        5.2.2 数据预处理
        5.2.3 住宅地价空间自相关分析
        5.2.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5.3 数字地价模型的构建
        5.3.1 数字地价模型立体效果图
        5.3.2 地价等值线图
        5.3.3 住宅地价向量图
        5.3.4 住宅地价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5.4 南京市住宅地价时间演变分析
        5.4.1 2000-2009年南京住宅地价变化状况
        5.4.2 南京与全国其他城市住宅地价变化的比较
        5.4.3 南京住宅地价变化特征分析
        5.4.4 地价时序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5.4.5 南京市住宅地价变化趋势预测
    5.5 南京市住宅地价空间演变分析
        5.5.1 基于中心基点的地价剖面分析
        5.5.2 基于全区基点的地价剖面分析
        5.5.3 地价增值分析
        5.5.4 住宅地价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5.5.5 住宅地价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6.1 南京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GWR模型构建
        6.1.1 地价影响因素选取
        6.1.2 GWR模型构建
        6.1.3 回归系数和P值统计对比分析
    6.2 住宅地价的空间结构对比分析
        6.2.1 距CBD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2 距商服中心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3 距主干道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4 距公交站点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5 距医院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6 距公园绿地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7 距中学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8 距小学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2.9 距幼儿园距离GWR结果对比分析
    6.3 地价影响因素分异特点
    6.4 与特征价格模型的比较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河西新城住宅地价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1 河西新城的发展背景和历程
        7.1.1 开发新城的必要性
        7.1.2 新城发展为何选择河西地区
        7.1.3 河西新城建设发展历程
    7.2 河西新城总体发展规划评价
        7.2.1 相关规划进程与实施状况评价
        7.2.2 目前河西新城定位和总体空间规划
    7.3 河西新城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分析
    7.4 2000年以来影响住宅地价的主要设施建设
        7.4.1 商服中心和CBD建设
        7.4.2 交通建设
        7.4.3 公用设施建设
        7.4.4 产业园建设
    7.5 河西新城住宅地价时空变化
        7.5.1 河西新城住宅地价区段的划分
        7.5.2 河西新城住宅地价时空变化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时空演变规律与调控建议
    8.1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总体特征与规律
        8.1.1 住宅地价时序变动特征的分析
        8.1.2 住宅地价空间演变模式的分析
        8.1.3 住宅地价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性特征的分析
        8.1.4 住宅地价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的分析
        8.1.5 住宅地价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的分析
    8.2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调控建议
        8.2.1 住宅地价调控的目标
        8.2.2 住宅地价调控的原则
        8.2.3 住宅地价调控的建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之处
    9.3 不足与展望
        9.3.1 研究不足
        9.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GIS的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地价研究现状
        1.3.1 城市地价
        1.3.2 国内城市地价研究
        1.3.3 国外城市地价研究
    1.4 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
        1.4.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1.4.2 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1.4.3 国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1.5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1.5.1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存在问题
        1.5.2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内容
        1.5.3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路线
        1.5.4 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方法研究
    2.1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土地区位理论
        2.1.2 主要区位理论
        2.1.3 地租地价理论
        2.1.4 供需价格理论
    2.2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方法
        2.2.1 RS 在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2.2.2 GIS 在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2.3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数据库技术
        2.3.1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目的
        2.3.2 基于 GeoDataBase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数据库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信息获取
    3.1 数据源
        3.1.1 遥感数据
        3.1.2 其他数据
    3.2 遥感数据预处理
        3.2.1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3.2.2 影像增强
        3.2.3 遥感图像的镶嵌和裁剪
    3.3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3.4 遥感影像分类结果
    3.5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相结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地价空间分布研究
    4.1 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的城市土地分级研究
        4.1.1 城市土地分级的概念
        4.1.2 城市土地分级的类型
        4.1.3 城市土地分级的原则
    4.2 城市土地分级方法
        4.2.1 城市土地分级的基本方法
        4.2.2 城市土地分级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4.2.3 城市土地分级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4.2.4 城市土地分级相关资料收集
        4.2.5 基于特尔斐法的城市土地分级权重值的确定
        4.2.6 城市土地分级指标分值的量化
    4.3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
        4.3.1 栅格数据概述
        4.3.2 栅格数据在土地分级中的具体应用
    4.4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在成都市土地分级中的应用
        4.4.1 研究区概述
        4.4.2 研究区分级因素因子指标权重值确定
        4.4.3 研究区分级因素因子指标量化
    4.5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各级别地价测算
        4.5.1 基准地价评估的特点
        4.5.2 基准地价评估的原则
        4.5.3 基准地价测算流程
        4.5.4 基准地价评估资料的调查
        4.5.5 基准地价评估地价区段的划分
        4.5.6 基准地价评估样点资料的选取
        4.5.7 基准地价评估样点地价的计算
        4.5.8 研究区域样点地价的修正
        4.5.9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研究区基准地价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5.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5.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内涵
    5.3 本文在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的特色
    5.4 基于 GIS 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及技术路线
        5.4.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
        5.4.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路线
    5.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
        5.5.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功能区和样本区的建立
        5.5.2 基于多因子综合聚类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计算
        5.5.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5.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资料收集
        5.5.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确定
        5.5.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
        5.5.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分值计算
        5.5.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划分
        5.5.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
    6.1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
        6.1.1 城市土地价格研究
        6.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6.1.3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研究
    6.2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作用机制分析
        6.2.1 土地价格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
        6.2.2 土地价格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的利用强度
        6.2.3 土地价格可以改变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
    6.3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定量模型研究
        6.3.1 相关分析简述
        6.3.2 回归分析简述
    6.4 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思路
    6.5 研究区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实例分析
        6.5.1 商业用途下地价与集约利用关系
        6.5.2 住宅用途下地价与集约利用关系
        6.5.3 工业用途下地价与集约利用关系
    6.6 土地集约利用对策与措施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述小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系统关键技术与研究方法
    2.1 系统关键技术
        2.1.1 GIS及其二次开发方式
        2.1.2 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
        2.1.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2.2 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方法研究
        2.2.1 相关概念
        2.2.2 诊断原则
        2.2.3 诊断流程
        2.2.4 网格地价计算方法
        2.2.5 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方法
第3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设计原则
        3.2.2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3.2.3 系统总体结构
    3.3 数据库设计
        3.3.1 系统数据库结构
        3.3.2 监测点编号
        3.3.3 监测点补设
        3.3.4 数据表结构
        3.3.5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关联
    3.4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3.4.0 用户界面设计
        3.4.1 基础GIS功能
        3.4.2 用户管理模块
        3.4.3 数据管理模块
        3.4.4 查询统计模块
        3.4.5 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模块
        3.4.6 网格地价模块
        3.4.7 楼面地价诊断模块
        3.4.8 地图发布系统模块
第4章 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应用
    4.1 研究区概况
    4.2 数据来源
    4.3 系统应用实例
        4.3.1 网格地价计算
        4.3.2 楼面地价诊断
        4.3.3 地图发布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北京市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地价研究进展
        1.2.2 国内地价研究进展
    1.3 论文设计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重点与创新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地价的内涵
        2.1.2 土地价格变动趋势及规律性
        2.1.3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2.1.4 城市地价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2.1.5 GIS 基本原理与 ArcGIS 软件简介
    2.2 相关理论
        2.2.1 区位论
        2.2.2 地租与地价理论
        2.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理论
3 北京市土地交易状况
    3.1 研究对象
    3.2 北京市商业用地交易状况
    3.3 北京市住宅用地交易状况
4 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分析
    4.1 数字地价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4.1.1 变异函数理论
        4.1.2 克里格方法(Kriging)
    4.2 数据来源
    4.3 商业用地数字地价模型构建
        4.3.1 数据来源
        4.3.2 利用 ESDA 工具检查分析地价样本数据
        4.3.3 采用克里格插值法生成数字地价模型
    4.4 住宅用地数字地价模型构建
        4.4.1 数据来源
        4.4.2 参数修正及 Kriging 插值
5 北京市地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1 商业用地地价空间结构分析
    5.2 住宅用地地价空间结构分析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北京市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
    (一) 设立城市地价监测点
    (二) 对监测点的数量要求
    (三) 监测点地价测算
    (四) 监测点的价格更新
    (五) 确定市场交易样点
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相关分析方法
    (一)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时间分析方法
    (二)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空间分析方法
三、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中技术手段的应用

(10)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衔接研究 ——以焦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图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2 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准地价内涵的界定
        2.1.2 基准地价更新
    2.2 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2.2.2 土地区位理论
    2.3 基准地价更新的目的意义
        2.3.1 基准地价更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3.2 基准地价更新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4 基准地价更新的程序和方法
        2.4.1 基准地价更新程序
        2.4.2 基准地价更新的途径和方法
3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理论与方法
    3.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概述
        3.1.1 监测数据来源
        3.1.2 地价监测指标体系
        3.1.3 相关概念界定
        3.1.4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目的
    3.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技术设计
        3.2.1 监测程序
        3.2.2 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及监测点数量分布
        3.2.3 标准宗地的布设
    3.3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
        3.3.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类型
        3.3.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值计算
    3.4 城市地价指标动态衔接研究
        3.4.1 土地级别变化引起的指标衔接方法
        3.4.2 地价区段跨级别引起的指标衔接方法
        3.4.3 监测范围变化引起的指标衔接方法
4 焦作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衔接的实证研究
    4.1 焦作市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及分析
        4.1.1 区域概况
        4.1.2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4.1.3 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分析
        4.1.4 地价水平演变分析
    4.2 焦作市地价动态监测状况
        4.2.1 焦作市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趋势分析
        4.2.2 城市地价指数
        4.2.3 城市地价动态变化与土地市场关系分析
    4.3 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
        4.3.1 两者的相同点
        4.3.2 两者的不同点
        4.3.3 两者衔接的必要性研究
        4.3.4 两者衔接的可行性研究
        4.3.5 两者之间的衔接点
        4.3.6 两者衔接的基本思路
    4.4 实证分析
        4.4.1 均质地域(地价区段)调查与划分
        4.4.2 地价监测点(标准宗地)的设立
        4.4.3 利用监测点地价计算基准地价
        4.4.4 基准地价与地价监测点计算基准地价对照
        4.4.5 地价监测点计算基准地价与现行基准地价差异原因分析
    4.5 实证研究的运用——应用地价指数更新 2011 年基准地价
        4.5.1 焦作市级别分类地价指数测算
        4.5.2 利用地价指数更新基准地价
        4.5.3 利用地价指数更新基准地价的意义
5 两者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法
    5.1 建立基准地价更新与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5.1.1 建立和完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5.1.2 政府部门内部综合协调,及时提供基础信息
        5.1.3 利用 GIS 技术,建立基准地价更新系统和地价动态监测系统
    5.2 进一步细化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5.3 进一步提高地价监测工作效果
    5.4 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两者的衔接
    5.5 相关构想
        5.5.1 建立基准地价动态更新机制
        5.5.2 确定启动基准地价动态更新程序的标准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商务办公楼地价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 ——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D]. 尕让卓玛. 浙江大学, 2021(08)
  • [2]南昌市中心城区住宅用途标定地价研究[D]. 陈蕾.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3]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研究[D]. 丁红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4]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马瑞衢.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3)
  • [5]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曹天邦.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6)
  • [6]基于GIS的城市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党青.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0)
  • [7]城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诊断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D]. 谢政廷.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8]北京市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布研究[D]. 王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10)
  • [9]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黄洁. 时代金融, 2012(33)
  • [10]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衔接研究 ——以焦作市为例[D]. 胡雪岩.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基于GIS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