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孙颖[1](2021)在《济宁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尚欣[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非学历补习教育的职能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利贞[3](2021)在《兰州成功教育集团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

俞丽亚[4](2021)在《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Q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教育领域的教师惩戒权逐步成为社会热点,教师惩戒的典型事例引起人们关注,社会上有众多教育者因惩戒学生而被推到舆论之巅,各界人士都对教育惩戒权利和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2019年11月底,教育部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半年后,教育部就定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于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规则。可见教师惩戒权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研究,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关注,人们关心的教育热点。教师对失范学生行使惩戒权时,基于其立场和身份不同,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教育惩戒行为,本文从民办学校特殊性、民办学校教师、民办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角度出发,重点是以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角度出发研究教师惩戒权是如何行使,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背后的成因分析等。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运用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以成都QS学校为例深入挖掘民办学校初中中学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状与困境。首先,针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状分析主要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理解、惩戒依据与目的、惩戒方式与程序、惩戒效果与心理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其中民办学校师生关系的微妙变化和教师群体与管理层的复杂关系,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和教师学生的心理变化是重要切入点。其次,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不同主体对惩戒事实的理解冲突,即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惩戒不同态度;惩戒权的法规难以执行,并在立法和落实方面都有实际问题;行使惩戒权的过程困境及民办学校特殊性制约着教师惩戒权,如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家长的过度参与、教师心理地位落差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包括建立和完善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和实施,落实教师惩戒权制度;提高全民的教育观念和法治意识,转变惩戒观念,正确分析教育惩戒行为;民办学校应考虑教师立场,给予依靠和人文关怀,平衡和弱化师生及家校之间矛盾,建立适宜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推进家校合作、监督和分工,民办学校家长不能过度参与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及学校的管理;教师提高综合育人能力,主要表现在增强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应合理使用惩戒权,全面、细致且预瞻地看待问题,同时积累教师个人魅力,重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赢得学生的认可;智慧地处理师生关系,建立长期稳定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教师行使惩戒权还应根据当前形势具体分析,还需探讨更多有效对策来解决惩戒权行使的诸多问题。

张鑫宇[5](2021)在《基于绩效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规划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截至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达99.9%,小学升学率已达98.2%”。“上学难”已不再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然而随着适龄小学生人数的日益增长,许多学校的人均规模指标难以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大班额、超大班额以及巨型学校的问题显着。同时,学校规划布点和学区划分不尽合理,学生难以就近入学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家长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愈加迫切的趋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并合理布局小学是城市规划学者应当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立足于西安市高新区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规划问题,通过绩效量化小学服务水平,以提高服务绩效为目的,提出小学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规划布局方法。论文首先梳理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框架与路线。其次,深入分析西安市高新区小学存在的规划问题,即各项指标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现状小学布局不合理。再次,以国家规定的小学服务范围为基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个片区,并且针对以上这两个问题,从理想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小学的服务绩效。在理想方面,建立小学生数与小学规模指标的数学模型,即“居住区——生均可比用地面积”模型和“居住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模型,以当前绩效等于现状小学人均规模指标与期望下小学人均规模指标的比值为计算公式,得到基于数学模型的小学服务绩效结果。即生均可比用地面积方面,当前绩效达到100%的小学有16个,当前绩效未达到100%的小学有7个;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方面,当前绩效达到100%的小学有10个,当前绩效未达到100%的小学有13个。在现实方面,发放“家长和小学生对小学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研,选取与小学服务相关的内容进行绩效分析,以当前绩效等于现状小学人均规模指标满意度与期望下小学人均规模指标满意度的比值为计算公式,得到基于实地调研的小学服务绩效结果。即若将当前绩效大于70%的小学服务水平视为合理,生均可比用地面积的当前绩效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的当前绩效大于70%的小学均为9个。最后,基于小学服务绩效的提升,从学校和区域两个层面探讨小学的规划布局。其一,从学校层面采用“校内挖掘”和“学社共享”两种方式对西安高新第十小学、西安博迪学校、雁塔区辛庄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西安高新第七小学、雁塔区甘家寨小学、西安兴华小学、西安高新第四小学、西安高新第五小学、雁塔区丈八沟小学共10所小学进行校园用地的调整和优化。其二,从区域层面,充分考虑“扩建”和“新建”小学的可能,最终依托GIS平台,对新建小学进行选址,得到片区1新增3所小学、片区3新增2所小学,片区5新增1所小学的具体位置。希冀该研究能够对类似于西安市高新区的其他市区的小学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刘娜[6](2021)在《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起点等待我们去开启,大学生当磨砺心性,成长为国家的顶梁柱。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复杂严峻局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人才培养的方针策略,竭力在高校搭建完善的体系,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成长冲突,培养学生卓越的素养能力,呼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为基础,对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活应激源、幸福发展和抑郁问题等文献进行研究,阐述国内外学术界所获取的研究成果,探讨生活应激诱发理论下三类高校的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幸福抑郁的中介调节效应。本文以“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调查问卷”做抽样调查,随机抽查1733人,本文采取学生核心素养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PSS21预测分析软件线性统计、AMOS18.0结构方程模型软件结构建模来处理频数分析、均值比较、多元回归和结构建模等,最后提出学生与学校层次的建议对策,进而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幸福生活。研究在大学生生活应激情境下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介于幸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干预效应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三大内涵,顺应我国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其特有的双向调节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调节应激压力,追求幸福生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境界;幸福PERMA展示了幸福的优势内驱力,大学生认识幸福,并追求幸福,在核心素养内在激发下,防御、干预应激和抑郁的负性效应,克服心理危机,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中的劳动幸福观;大学生生活应激诱发抑郁发作,降低幸福指数,在核心素养变量与内在幸福因子干预效应下,战胜外界的压迫,具备积极的自我力量,回归正常生活;生活应激源涵盖了大学生在现代社会面对日益激增的挫折挑战,使得部分素质能力薄弱匮乏的大学生深陷其中,心理危机频发,诱发抑郁发作,降低幸福水平,阻挡正常的社会适应发展。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提出压力管理与幸福促进的工作策略:压力管理与心身健康的育心策略;幸福促进与全面发展的育德策略;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策略。

张玄[7](2021)在《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我国民办中小学校有了迅猛发展,学校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数学作为学习其他基础学科的重要工具,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焦点。民办中小学校数学教师通过何种路径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专业发展活动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都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两方面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梳理有关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资料,了解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及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在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整理总结的基础上,按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将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为教师自主性活动、校内常规性活动、校内临时性活动、校外常规性活动和校外临时性活动五个维度,影响因素则按照影响来源分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不同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差异。研究发现,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有以下特征:整体上看,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校内常规性活动最多且效果较好,数学教师参与自主性活动的差异较明显;不同群体差异不明显,路径的选择与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实际关系密切;公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差异,民办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意愿较弱。在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个人因素影响最大,71.5%的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职业成就感更易推动专业发展;不同群体差异不明显,教龄不同的数学教师关注点存在差异;公民办差异不明显,但民办数学教师更易受到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就促进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几条对策和建议:(1)数学教师要激发自身专业发展原动力,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着力数学课堂教学,让课堂和学生成为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主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教科研活动,充分利用身边资源。(2)学校应加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营造浓厚向上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氛围;精简数学教师工作量,建立合理的专业发展机制;探索多样化路径丰富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3)加强外部监管和支持,保障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孙梦阳[8](2021)在《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指出

李雅聪[9](2021)在《初心与嬗变:生命历程视阈下校长成长轨迹研究 ——基于Y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兴则国家兴。随着当今时代教育改革向纵深迈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都离不开教育中的实践者,尤其是校长,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自“教育家办学”理念提出以来,在校长培训日益兴盛的潮流中,校长成长的相关研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如何成长为优秀的校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研究选取Y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和关键事件分析法,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融合校长研究的成长阶段说、资本积累说等相关理论,从Y的少年成长、校长预备期、校长适应期、校长胜任期、校长成熟期和创造期六个阶段,对Y自身的成长历程及其初心嬗变进行追溯式考察,并挖掘其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及关键事件,尝试在其中找到影响其初心嬗变与自身成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中发现:Y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环境、资源与能力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Y生于上世纪70年代,幼年经历帮助她形成了初心的萌芽;长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那个年代的中师生,在中师教育与师范本科教育中坚定着初心;在不断的调职经历中磨砺与更新着初心;在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中不忘初心;在自身的成长中积累优势,实现自我渐进式成长,又于渐进式成长中丰富初心的内涵与意蕴,产生嬗变。本研究根据Y的成长历程,形成生命轨迹图,并构建初心嬗变图。研究发现,初心嬗变于校长的成长过程中,校长成长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作为校长,要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累积关键优势,并积极学习、反思、创新、才能够实现成长。由此,在本研究末由校长自身与外部保障两各层面提出校长成长与自我初心丰富的可行的路径及建议:校长自身应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内在驱动力;校长应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形成团队的领导力与向心力;鼓励特色办学,提高校长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养;创新校长培训工作,完善校长成长外部保障四种路径推动校长初心的嬗变,校长自身的成长。

田春生[10](2021)在《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国的义务教育设施水平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求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充分满足城乡居民教育需求;随着西安高新区的发展与扩张,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新区的实际需求。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待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上学距离过远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不便,学校服务半径过大超额招收学生,设施供给滞后于需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城市新区以及教育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的供给特征与需求状况,基于地理学、统计学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的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分布、规模现状和可达性进行供给分析,然后对高新区居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义务教育设施供给现状,发现高新区整体存在设施供给不足、供需匹配度与设施可达性较低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新区内部各街办的实际供需匹配状况,引进供需匹配与协调度概念对西安市高新区各街道内的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匹配协调度值计算分析并展开研究,得出各个街办义务教育设施的供需匹配状况与特征。然后依据距离衰减规律和规模经济理论,研究构建了以供需密度分析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设施优化布局模型,针对供给损益和供给滞后的街办,运用该模型对各个街办内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需要新增的学校数量及空间位置,指导和优化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布局,提出了优化政策建议。

二、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4)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Q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国家教育部逐步关注教师惩戒权的正确行使
        1.1.2 教师惩戒不当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和民众热议
        1.1.3 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加剧其教师惩戒学生背后的复杂性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惩戒
        1.3.2 教师惩戒权
        1.3.3 民办学校
        1.3.4 民办学校初中教师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状
    2.1 案例学校的基本情况
    2.2 调查问卷的试测及信效度
    2.3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2 学生、教师调查问卷的实施
        2.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2.3.4 学生、教师和家长访谈的实施
        2.3.5 观察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对教师惩戒权的理解模糊
        2.4.2 惩戒依据与目的较明确
        2.4.3 惩戒方式与程序不够规范
        2.4.4 惩戒效果持续性不长
3 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存在问题
    3.1 有关教师惩戒权的法规难以执行
        3.1.1 法规立法角度
        3.1.2 细则落实角度
    3.2 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制约着教师行使惩戒权
        3.2.1 民办教师的自我心理定位
        3.2.2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根本利益点
        3.2.3 惩戒事件后续的解决不当
    3.3 不同主体对惩戒事实的理解冲突
        3.3.1 教师行使惩戒权的主观经验过强
        3.3.2 学生对惩戒方式和结果的认同度低
        3.3.3 家长对惩戒的间接认知和滞后理解
    3.4 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实复杂性
        3.4.1 教师消极行使惩戒权
        3.4.2 家长过度参与惩戒权的行使
4 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策略
    4.1 落实教师惩戒权制度
        4.1.1 法规的宣传与知晓
        4.1.2 校规班规的细化与统一
        4.1.3 救济途径的落实与完善
    4.2 创建适宜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环境
        4.2.1 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4.2.2 保持对惩戒权事件的公正和平衡原则
    4.3 推进家校合作、监督和分工
        4.3.1 家校维护与监督
        4.3.2 家校责任与分工
        4.3.3 民办学校家长不可过度参与学校管理
    4.4 提高教师综合育人能力
        4.4.1 提高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
        4.4.2 合理行使教师惩戒权
        4.4.3 智慧处理师生关系
        4.4.4 增强教师个人综合魅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绩效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规划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新政策下义务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1.2 学校畸形发展下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难以维持
    1.2 题目及相关概念释义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小学规划布局相关研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中小学建筑设计及校园改扩建相关研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城市规划中绩效的引入和发展
        2.3.1 绩效的引入
        2.3.2 绩效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展
    2.4 本章小结
3.西安市高新区小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西安市高新区基本概况
        3.1.1 西安市高新区定位
        3.1.2 西安市高新区基本概况
    3.2 研究区域的界定与现状小学分析
        3.2.1 研究区域的界定与概况
        3.2.2 现状小学分析
    3.3 西安市高新区小学教育发展存在的规划问题
        3.3.1 各项指标不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超负荷运转损害师生利益
        3.3.2 现状小学的布局不合理,小学服务效率低
    3.4 本章小结
4.基于数学模型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服务绩效分析
    4.1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4.1.1 小学的配建要求
        4.1.2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4.1.3 模型限定
    4.2 数学模型的构建
        4.2.1 “居住区——生均可比用地面积”单因子模型
        4.2.2 “居住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单因子模型
        4.2.3 模型的简化
    4.3 基于数学模型的小学服务绩效分析
        4.3.1 绩效的衡量与表达方法
        4.3.2 小学服务的居住地块划分
        4.3.3 小学服务绩效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基于实地调研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服务绩效分析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5.1.1 问卷设计
        5.1.2 调研过程与数据采集
    5.2 不同视角下的小学满意度分析
        5.2.1 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5.2.2 家长视角下的小学满意度分析
        5.2.3 小学生视角下的小学满意度分析
    5.3 基于实地调研的小学服务绩效分析
        5.3.1 绩效的分析原则与表达方法
        5.3.2 问卷中与小学服务绩效相关内容的提取
        5.3.3 小学服务绩效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基于绩效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规划布局研究
    6.1 数学模型与实地调研的差异思考
        6.1.1 人群分异与跨区入学带来的影响
        6.1.2 住宅容积率与小学服务范围的配置关系
    6.2 学校层面规划布局探讨
        6.2.1 班额优化视角下的高新区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的调整
        6.2.2 开放共享视角下的高新区小学校园用地的调整
    6.3 区域层面规划布局探讨
        6.3.1 小学周边相关设施和闲置及未批未建用地分析
        6.3.2 基于校舍建筑面积调整的高新区小学可比用地面积的调整
        6.3.3 新建小学布点
    6.4 本章小结
7.结语
    7.1 研究的成果与创新点
    7.2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1 研究区域内小学及住宅小区分布图
附录2 研究区域内住宅小区样本统计表
附录3 研究区域内小学与其对应的居住地块统计表
附录4 研究区域内其他功能类型的建筑分布图
附录5 调查问卷
附录6 家长对各个小学的满意度统计表
附录7 小学生对各个小学的满意度统计表
附录8 研究区域内现状小学平面图
附录9 研究区域内小学周边相关设施现状分布图
附录10 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场所之间的距离图及其重分类图

(6)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发展PERMA幸福理论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干预抑郁发作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5 核心素养、幸福、抑郁的关系研究现状
    1.4 研究述评和研究展开
        1.4.1 研究述评
        1.4.2 研究展开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2 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发展相关理论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抑郁干预的理论
        2.3.1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2.3.2 自我调节与积极干预
        2.3.3 预防抑郁发作的理论
    2.4 中国大学生三类六维发展核心素养概念
        2.4.1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2.4.2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
        2.4.3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第三章 对象和方法
    3.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3.1.1 资料来源
        3.1.2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与调研工具
        3.2.1 研究方法
        3.2.2 调研工具
    3.3 理论假设与实证验证
        3.3.1 理论假设
        3.3.2 实证检验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基本资料与信度效度检验
        4.1.1 问卷信度与答卷效度检验分析
        4.1.2 人口学和社会学资料频数分析
    4.2 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均值比较分析
        4.2.1 男女生应激源及反应均值比较
        4.2.2 三类学校应激源及反应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4.3 核心素养、幸福与抑郁均值比较分析
        4.3.1 男女生发展核心素养均值比较
        4.3.2 三类学校发展核心素养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4.3.3 男女生幸福发展指标均值比较
        4.3.4 三类学校学生幸福发展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4.3.5 男女生抑郁发作指标均值比较
        4.3.6 三类学校学生抑郁发作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4.4 大学生核心素养、应激、抑郁、幸福因素相关分析
        4.4.1 大学生应激源及其反应8 项相关分析
        4.4.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 维度相关分析
        4.4.3 大学生积极幸福发展5 要素相关分析
        4.4.4 大学生消极抑郁发作9 症状相关分析
        4.4.5 核心素养、应激、抑郁与幸福的分析
    4.5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的回归预测
        4.5.1 总样大学生生活应激诱发抑郁发作的回归预测
        4.5.2 男女生生活应激分别诱发抑郁发作的回归预测
        4.5.3 总样大学生9/18 项核心素养预防抑郁回归预测
        4.5.4 大学生男生与女生核心素养预防抑郁回归预测
        4.5.5 总样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增加幸福的回归预测
        4.5.6 大学生男生与女生核心素养增加幸福回归预测
    4.6 大学生核心素养4*2 性别对预防抑郁的调节交互效应方差分析
    4.7 大学生核心素养4*2 性别对增加幸福的调节交互效应方差分析
    4.8 大学生“S生活应激—O核心素养—R增幸福与防抑郁”结构方程模型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 大学生应激诱发抑郁发作、核心素养激励幸福发展的工作原理
        5.1.1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具有群组差异特点
        5.1.2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受其性别分组调节
        5.1.3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亦受学校分类调节
    5.2 大学生生活应激本质是其生活应激源诱发应激反应的加工过程
    5.3 大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增进幸福与预防抑郁的双重调节作用
        5.3.1 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六维度能够提升其幸福发展五要素
        5.3.2 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六维度能够舒缓其抑郁发作九指标
    5.4 大学生核心素养激励所获得的幸福反过来对抑郁具有疗愈作用
    5.5 建议: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压力管理与幸福促进的策略
        5.5.1 压力管理与心身健康的育心策略
        5.5.2 幸福促进与全面发展的育德策略
        5.5.3 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生活应激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核心概念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2.3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4 关于民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3.1.1 问卷调查内容
        3.1.2 问卷得分赋值
    3.2 问卷信度检验
        3.2.1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基本特征问卷信度检验
        3.2.2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问卷信度检验
    3.3 访谈设计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调查对象
        4.1.1 问卷调查对象
        4.1.2 访谈对象
    4.2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基本特征调查结果分析
        4.2.1 总体性分析
        4.2.2 群体差异分析
    4.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4.3.1 总体性分析
        4.3.2 群体差异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
        5.1.2 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特征
    5.2 对策与建议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影响因素初始调查问卷
附录 B 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访谈提纲
致谢

(9)初心与嬗变:生命历程视阈下校长成长轨迹研究 ——基于Y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时代呼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自我解惑:面临着不同的声音
        (三)范式转型:校长成长的实然迫求
        (四)自身情结:解读笔者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职业选择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职业选择初心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关于校长成长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已有研究述评
    四、基本概念界定
        (一)初心
        (二)嬗变
        (三)选择、教师职业选择
        (四)校长成长
    五、研究途径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文献分析法
        3.访谈法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视角
        1.生命历程理论
        2.生命历程理论研究个体成长的适切性
第1章 溯源:少年成长的积累
    一、孕育:年少的境遇与后来的选择
        (一)出生环境:农民家庭
        (二)成长环境:中师热潮
    二、播种:灵活的课堂与心灵的向往
    三、生根:冥冥的注定与被动的取舍
        (一)父亲的执意坚持
        (二)倾心相助的老校长
    四、小结
第2章 选择:成为理想的自己
    一、毕业之际的“硬”选择
    二、初任教师的“软”发展
        (一)合格的新手教师
        (二)G市小有名气的教师
    三、教而优则仕
        (一)初次结缘行政工作:年级组长
        (二)再次选择接受教育:去读研了
    四、小结
第3章 寻觅:磨砺中经历变迁
    一、艰难中前行:经历着职业倦怠
        (一)工作失意:未能如愿执教高中
        (二)无奈选择:再次担任班主任
        (三)分身乏术:压力重迫想辞职
    二、前行中突破:第一次当校长
        (一)机缘巧合:D学校的副校长
        (二)举荐有成:初任校长
        1.初任期等于不适应期
        3.困境中的启发
    三、小结
第4章 交融:突破中走向未来
    一、Z小学:全新的工作领域
        (一)新官上任:三步规划
        (二)打消质疑:校长上语文课
        (三)亲近关系:校长餐桌与校长下午茶
        (四)加入新基础教育:丰富办学理念
    二、且歌且行:入选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
    三、共生养成:家庭与“我”,“我”与Z小学的山水
    四、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一)生命历程理论下Y的成长
        (二)Y成长历程中的初心丰富与蜕变
    二、研究启示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校长初心嬗变的内在要求
        (二)独特的人格魅力:校长初心嬗变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的办学理念:校长初心嬗变的制胜法宝
        (四)持续的学习观念:校长初心嬗变的必由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城市新区研究综述
        1.3.2 教育设施研究综述
    1.4 研究技术方法与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西安高新区发展建设条件
    2.1 高新区区域概况
    2.2 高新区发展阶段特征
    2.3 高新区社会经济特点
    2.4 高新区人口密度分布
    2.5 本章小结
3.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供给现状
    3.1 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分布
        3.1.1 义务教育设施整体分布情况
        3.1.2 义务教育设施分布密度
        3.1.3 义务教育设施点格局类型
        3.1.4 空间分布小结
    3.2 义务教育设施规模
        3.2.1 办学规模配置不均衡,街道办之间差距较大
        3.2.2 平均班额数差别较大,大班额问题依旧存在
        3.2.3 生均用地面积不足,部分学校需要提升
    3.3 义务教育设施可达性分析
        3.3.1 实际距离覆盖范围呈现北高南低的状态
        3.3.2 学校可达性整体较低
    3.4 本章小结
4.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需求调查
    4.1 中小学需求行为特征分析
        4.1.1 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行为特点
        4.1.2 接送比例与接送家长构成
        4.1.3 家长接送时空行为特征
    4.2 居民对义务教育设施满意度评价
        4.2.1 居民对义务教育设施总体满意度分析
        4.2.2 不同的居民学历水平对义务教育设施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4.2.3 不同的居民家庭收入对义务教育设施的满意度差异分析
    4.3 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供需问题分析
        4.3.1 设施供给不足、部分学校超载
        4.3.2 设施供需空间不对应
        4.3.3 设施可达性低
    4.4 本章小结
5.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的供需匹配分析
    5.1 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匹配评价指标构建
        5.1.1 评价指标的构建
        5.1.2 供给与需求综合评价指数的测算
        5.1.3 度量供需协调均衡性程度
    5.2 各街办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匹配与协调分析
        5.2.1 学龄人口推算
        5.2.2 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匹配表现
        5.2.3 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协调表现
    5.3 义务教育设施供需匹配与协调总体评价
    5.4 本章小结
6.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的供需优化
    6.1 基于供需匹配前提下的直接优化策略
        6.1.1 供需优化模型构建
        6.1.2 各街办义务教育设施供需优化布局
    6.2 基于居民需求及满意度的间接优化策略
        6.2.1 关注不同人群,“自下而上”地差异化发展教育设施
        6.2.2 保障教育配置均衡,缩小办学质量差距
        6.2.3 完善学区管理制度,保障就近入学
        6.2.4 量化指标分区配置学位,规范民办学校管理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探讨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二:中小学生就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基本情况
    小学
    初中
致谢

四、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市民办中小学发展对策研究[D]. 孙颖.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非学历补习教育的职能演变研究[D]. 尚欣.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 [3]兰州成功教育集团经营战略研究[D]. 赵利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4]民办学校初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以成都QS学校为例[D]. 俞丽亚.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绩效的西安市高新区小学规划布局研究[D]. 张鑫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6]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D]. 刘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7]民办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调查研究[D]. 张玄.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孙梦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9]初心与嬗变:生命历程视阈下校长成长轨迹研究 ——基于Y的叙事研究[D]. 李雅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西安高新区义务教育设施布局研究[D]. 田春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21世纪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