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安装直流电机模型

实验8 安装直流电机模型

一、实验八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青,颜明阳,王文杰,李佳佳,邢博闻[1](2019)在《全自动立体书架式车库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停车难,以及现有立体车库管理混乱、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丝杆传动的全自动立体书架式车库系统。系统采用丝杆滑台配合传输平台运作以实现车辆的存取,大幅简化结构,提高运行效率且方便改造搬运。本系统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上位机管理界面,可对车库进行存取操作并实时显示车库状态;由Arduino单片机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控制丝杆滑台实现存/取车传输平台在二维平面内的准确定位;由STC89C52R单片机结合光电传感器检测,控制传送带以实现车辆的自动存/取。该车库系统结构简单,停取方便,充分利用了车库的有限空间,使停车管理更加智能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胡晓琦[2](2017)在《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刘炳昇先生是享誉中国中学物理教学与高等师范物理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为中国物理教育事业,尤其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小实验,大智慧”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育工作者,堪称当代“苏派物理”的领军人物。研究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刘炳昇先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刘炳昇先生少年的成长经历入手,了解到刘先生在空间逻辑与操作实践方面天赋秉然,智能突出,初中到大学阶段参加航模小组的经历以及两位恩师都对刘先生在物理实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兴趣的培养与专家的引领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重点研究了刘先生的文献、视频与教材资料,整理并分析出了刘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精髓:1.倡导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着力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改进,全面提升中学物理实验品质;2.全面开发物理实验、物理玩具的教学功能,较早的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的观点,积极推进科学实践训练活动在我国的发展;3.将“小实验,大智慧”思想特色融入新课程建设,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体现出继承、发展与摒弃、改革与辩证的科学态度,及时制止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错误走向。然后访谈了曾与刘先生有过接触的学生、同事以及刘先生本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刘先生多年来钟情于物理实验研究,将毕生奉献给物理实验教学,以及他善良正直,谦逊和蔼的性格特点,这些也都是他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成因。并且他对物理实验的执着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物理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物理教学工作者。基于对刘先生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他为人治学的经验,文章最后得出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物理教师应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同时锻造高尚的师德与人格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来促进物理学科的学习;通过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的方法来增强中学物理课程建设。

潘锦培[3](2017)在《初中科学功能教室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科学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活动操作相结合,因此以往的教室环境或实验室难以充分满足科学课程的需要。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对于理想的科学教育空间的需求,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从四方面对科学功能教室进行了设计:一是对科学功能教室的需求进行了总结,并在区域上作出了简单的划分;二是根据划分好的区域绘制了明晰的科学功能教室建筑平面图,并利用了3D仿真技术模拟真实效果;三是对科学功能教室内的器具进行分类收纳设计,根据器具类型与安全性以及使用频次等方面将初中阶段实验器具分为4类并使之能够得到系统性合理化地储存;四是为校方提出了部分科学功能教室的管理建议。同时,笔者对于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应用建议,以提高科学功能教室的利用率与实用性。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问题、方法以及意义等相关方面进行阐述;之后对于国内外关于科学功能教室以及学科教室、教学环境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汇总和分析;第三,通过实地考察与面对面的访谈获得关于科学功能教室的现状等第一手资料,并针对现有的两种科学功能教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第四,通过对于科学功能教室的各方面的需求分析,并从四点着手进行科学功能教室的设计;第五,针对三大类科学探究活动的特性以及常规教学中的盲区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最后根据设计与应用的结果,进行研究的总结工作,并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曹江[4](2011)在《基于S3C2410A的新型ARM实验装置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技术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涵盖工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家电、机器人、手机等。同时由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入门门槛高,开发者不仅要懂得硬件原理,还要有一定的软件编程水平,而且嵌入式领域发展迅速,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导致嵌入式人才稀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创造出合适的实验环境开展ARM系列微处理器的实践教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高的学生,成为各个学校电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一套能够真正利用于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中的新型的ARM实验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ARM实验装置研制与开发的背景和意义,总结了传统实验教具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介绍了实验装置中所选用的芯片及所应用到的开发软件。之后对于总体设计方案,硬件原理图的设计以及软件的设计分别进行了描述。其中重点阐述了基于S3C2410A的核心板的设计,以及对应实验软件设计的思路和成果,并列写出了此套实验装置拟开出的教学实验。最后着重介绍了在实验装置的开发过程中,在虚拟硬件平台上进行仿真调试的作用和意义,并在结尾总结了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徐蓓蓓[5](2010)在《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第一章中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00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比如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采用新的数字化技术,如DIS等,拓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时空。随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关于DIS实验的研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以及运用DIS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文献。本人有幸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进行了两年多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在一线教学中了解了DIS实验以及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从上海市重点中学在物理教学公开课的点评中,感悟和理解到了更深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激发了本人想去进一步深入研究DIS潜能的欲望,即设法在教学上充分开发其功能,不断拓展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的时空,将这一探究式的实验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期望物理教学能上新的台阶。本文第二章以教育教学理论和二期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从探究式教学的角度出发,调查数字化信息系统(DIS)在上海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情况,主要了解高中探究式教学的普及情况,以及DIS实验在发挥其功能上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有关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进行整合的新观点。什么是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模式?为什么要将两者进行整合?本文第三章提出了该整合模式的定义、操作程序和目标,并从教育教学的理论、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及DIS的技术特征这四个角度阐明了整合模式上的合理性和意义。如何进行整合?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原则和策略,最后通过收集、设计和运用了多项实验案例,从而论证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整合模式上的有效性。第五章是总结和展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对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上的DIS实验有所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希望相关的看法和观点能对中学物理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董小金[6](2009)在《教学用开放式数控车床改造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教学用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满足数控教学要求的设备性能特性出发,结合现有技术条件与设备,对教学用数控车床的功能与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瞄准既具有设备的基本特性,又可以开设新型教学实验的设计目标,对一款故障车床进行了数控系统的改进设计。在分析研究当前多种数控系统集成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改进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教学实验的功能性等综合因素后,采用开放式数控系统,实现了车床控制系统改造,主要研究了下列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CNC集成技术及应用特点;2、教学实验需求与设备选型方案的关联性;3、设备控制系统集成调试:4、实验论证检验举例。本控制系统基于工程机而集成,主要集成对象包含主轴变频控制系统、伺服进给控制系统、自动转位刀架、操纵面板等,在软件方面,融合仿真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设计了模拟FANUC系统控制面板的仿真软件。本课题所研究的在基于“PC+运动控制器”硬件平台上构建教学用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开发基于PC机的教学用开放式数控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经验,为进一步形成适合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用数控设备的改造设计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卫[7](2009)在《微型便携式侦察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移动侦察机器人常应用于侦查、排爆及消防等危险任务,但常规机器人普遍存在体积大、重量重、形状不规则、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制约了机器人作为常规装备装配给任务执行人员。为此,本文研制一种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两轮侦察机器人,代号MPSR(Micro Portable Scout Robot)。MPSR外形设计参照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制的Recon Scout机器人,内部机构为一体化抗震设计,外壳采用合金材料,使得机器人的抗冲击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MPSR硬件系统搭载了视觉等传感器,通过无线设备遥控完成侦察及探测任务。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总体方案设计,完成了MPSR结构设计和主控制系统方案的论证。具体工作是: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MPSR机械本体;采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通讯网络;选用DSP芯片作为机器人主控制器、Namiki直流电机作为执行机构;最后还根据需要选择了相关感知器。2)根据设计方案研究了相关技术资料,设计了机器人主控制硬件系统,包括DSP最小系统、模块化供电系统、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速度检测电路、视频电源控制电路、数字式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电路等,完成了硬件原理图和PCB绘制。3)调试了硬件电路板,编写了机器人硬件电路嵌入式驱动程序和上层应用程序,使机器人能够按照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来工作,用以完成对机器人的遥控并实现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功能。基于C++Builder开发环境设计了移动机器人控制人机交互界面程序。4)完成了机器人机械部分的制作与装配。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机器人的运行性能测试、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环境监测研究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达到预期提出的性能指标,并具有成本低、机动性能好、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

二、实验八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八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2)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概况分析
    2.1 建构主义与物理实验教学
    2.2 物理实验教学价值
    2.3 物理实验教学变革发展情况
    2.4 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第3章 刘炳昇先生少年成长经历简述
    3.1 科技兴趣小组经历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3.2 航模小组经历奠定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与操作基础
    3.3 两位恩师的重要影响
        3.3.1 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了个性发展的优渥土壤,激发对物理的热爱
        3.3.2 大学老师朱正元先生言传身教,坚定物理实验研究的信念
第4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内涵分析
    4.1 文献资料分析
        4.1.1 论文与书籍数量统计
        4.1.2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思想发展史
    4.2 低成本物理实验视频整理
        4.2.1 实验视频内容整理
        4.2.2 实验特点分析
    4.3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分析
        4.3.1 注重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4.3.2 教材结构设计关注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统一
        4.3.3 教材内容关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3.4 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
        4.3.5 教材的呈现方式新颖独特
第5章 访谈纪实——多方面深入了解刘炳昇先生
    5.1 钟情创新物理实验,课堂生动有趣
    5.2 为教学奉献毕生精力,孜孜不倦
    5.3 实验特色鲜明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5.4 师道的传承——“小实验、大智慧”思想影响几代人
    5.5 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众人
第6章 刘炳昇先生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的启迪
    6.1 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
        6.1.1 兴趣与工作结合,永葆好奇心
        6.1.2 行为世范,人格魅力远胜一切
    6.2 对莘莘学子学习物理的启迪
        6.2.1 发现物理之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6.2.2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6.3 对中学物理课程建设的启迪
        6.3.1 完善实验设施配备,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
        6.3.2 关注课堂以外,大力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
        6.3.3 创新物理实验,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内涵
附录
    附录Ⅰ 刘炳昇先生发表的论文一览表
    附录Ⅱ 刘炳昇先生的低成本实验视频整理表
    附录Ⅲ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科学功能教室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 当前初中科学功能教室现状
    3.1 教室设计类问题及成因
    3.2 器具管理类问题及成因
    3.3 运营类问题及成因
4 科学功能教室的开发
    4.1 理论基础
    4.2 初中科学功能教室的环境设置
    4.3 初中科学教室的器具管理
    4.4 科学功能教室的管理
5 科学功能教室的应用
    5.1 科学功能教室应用于实验类探究活动
    5.2 科学功能教室应用于调查类活动
    5.3 科学功能教室应用于交流类活动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的总结与结论
    6.2 开发和应用的建议
    6.3 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
    6.4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4)基于S3C2410A的新型ARM实验装置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新型ARM 实验装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新型ARM 实验装置的特色
    1.3 新型ARM 实验装置拟开发的实验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结构与内容的安排
    1.6 本章小结
2 新型ARM 实验装置使用的主要芯片和开发软件简介
    2.1 新型ARM 实验装置主要芯片简介
    2.2 Prote11995E 开发软件简介
    2.3 Proteus 开发软件简介
    2.4 Realview MDK 开发工具简介
    2.5 本章小结
3 新型ARM 实验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新型ARM 实验装置总体设计思路
    3.2 新型ARM 实验装置硬件系统的设计
    3.3 ARM 核心实验板硬件原理图的设计
    3.4 高速PCB 设计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ARM 实验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基于ARM 汇编语言的软件设计
    4.2 基于C 语言的软件设计
    4.3 引导代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Proteus 虚拟开发平台的仿真测试
    5.1 虚拟硬件开发平台的建立
    5.2 基于Keil for ARM 的实验程序设计与电路仿真
    5.3 Proteus 与Keil for ARM 的联调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1.1.1 DIS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配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1.2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2 选题的意义
        1.2.1 新课改理念呼吁应给予学生更多探究的时空
        1.2.2 新课改理念呼吁应赋予数字化实验系统新的教育内涵
        1.2.3 高考指挥棒的导向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物理"DIS实验的实施"以及"DIS实验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情况调查
    2.1 问卷的编制
        2.1.1 说谎量表
        2.1.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2 调查的实施
        2.2.1 调查对象
        2.2.2 有效问卷的筛选
    2.3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2.3.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2.3.2 硬件设施情况
        2.3.3 教师问卷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2.3.4 学生问卷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第三章 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
    3.1 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模式
    3.2 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2 皮亚杰的教学思想
        3.2.3 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3.2.4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3.2.5 元认知理论
    3.3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3.3.1 物理学习的感知觉特点
        3.3.2 物理知识的记忆特点
        3.3.3 学习物理的兴趣特点
        3.3.4 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3.3.5 学习物理的注意特点
    3.4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3.5 DISlab的技术支持
        3.5.1 DISLab的特性满足对探究实验系统的要求
        3.5.2 强大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
        3.5.3 模块化和功能封装
        3.5.4 DIS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3.5.5 DIS增加了探究实验的准确度
        3.5.6 DIS实验增加了探究深度和拓展性的空间
第四章 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的原则、策略及案例研究
    4.1 物理教学中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4.1.1 依据新课程理念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有机整合
        4.1.2 运用DIS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激情
        4.1.3 将DIS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认知工具
        4.1.4 在DIS实验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4.2 物理教学中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应遵循的策略
        4.2.1 实施"部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4.2.2 DIS探究实验前、中、后对学生提出要求的策略
        4.2.3 利用DIS的技术特征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4.2.4 从"傻瓜软件"中学习实验设计思想的策略
        4.2.5 运用通用软件的灵活功能进行探究的策略
        4.2.6 巧用DIS实验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4.2.7 研究型课程中整合DIS实验和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第五章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致谢

(6)教学用开放式数控车床改造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选题背景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述
        1.3.1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主要特点
        1.3.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类型
        1.3.3 国外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3.4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总体改造方案的设计
    2.1 原数控车床的组成及设备现状
        2.1.1 车床的组成结构
        2.1.2 组成模块
        2.1.3 设备现状
    2.2 改造目标
        2.2.1 预期达到的技术性能
        2.2.2 改造后车床系统的功能
        2.2.3 能完成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
    2.3 改造总体方案设计
        2.3.1 方案设计
        2.3.2 数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2.4 系统总体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教学用数控车床改造后的典型结构
    3.1 CK0625数控车床结构
        3.1.1 数控车床体系结构概述
        3.1.2 数控车床改造后的典型结构
    3.2 主轴驱动系统
        3.2.1 数控车床的负载性质分析
        3.2.2 CK0625数控车床的机械特性
        3.2.3 变频调速的实现方法
        3.2.4 工控机与变频器的通讯
    3.3 进给伺服系统
        3.3.1 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
        3.3.2 交流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性能比较
        3.3.3 开环控制与半闭环控制的区别
        3.3.4 半闭环交流伺服控制
    3.4 自动换刀装置
    3.5 安全保护与防爬行设计
        3.5.1 安全保护
        3.5.2 防爬行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放式数控系统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4.1 数控系统硬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4.1.1 系统硬件结构方案
        4.1.2 系统PC机的选用
        4.1.3 CNC运动控制器的选用
        4.1.4 变频器的选用
    4.2 数控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软件的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Visual C++6.0
        4.2.2 系统软件的功能
        4.2.3 系统软件的结构
    4.3 车削仿真加工
        4.3.1 车削仿真流程
        4.3.2 车削加工的动态仿真技术
        4.3.3 车削加工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与车床教学功能论证
    5.1 系统调试
        5.1.1 硬件调试
        5.1.2 软件调试
    5.2 CK0625数控车床教学功能论证
    5.3 系统运行结果及加工实例
        5.3.1 系统运行结果
        5.3.2 加工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实验实训指导书(节选)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微型便携式侦察机器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
    2.2 移动侦察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2.3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2.4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
        2.4.1 无线通讯技术选择
        2.4.2 ZigBee 无线芯片CC2430
    2.5 主控制芯片的选择
        2.5.1 主控制芯片的选型
        2.5.2 TMS320F2812 介绍
    2.6 机器人执行机构
        2.6.1 电机的选择
        2.6.2 电机控制技术
    2.7 音视频监测系统的设计
        2.7.1 音视频数据传输方案
        2.7.2 音视频监测模块选型
    2.8 加速度传感器选型
    2.9 温湿度传感器选型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型战场机器人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平台的系统设计
    3.2 电源模块的设计
        3.2.1 电源需求分析
        3.2.2 系统末级电源电路设计
        3.2.3 前级电源电路设计
    3.3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3.3.1 复位和时钟电路设计
        3.3.2 JTAG 接口电路设计
    3.4 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3.4.1 电机PWM 调速模块设计
        3.4.2 电机QEP 测速反馈模块设计
    3.5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5.1 加速度传感器模块
        3.5.2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6 其他接口电路原理与设计
        3.6.1 视频电源低功耗设计
        3.6.2 外置充电系统设计
        3.6.3 辅助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3.7 CC2430 无线节点设计
        3.7.1 CC2430 外围电路
        3.7.2 CC2430 与DSP2812 接口设计
        3.7.3 巴伦电路设计
    3.8 CC2430 无线协调器设计
    3.9 高频电路PCB 设计
    3.10 硬件电路的改进设计
    3.11 硬件电路测试
        3.11.1 电路测试
        3.11.2 逻辑测试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SR 机器人软件设计
    4.1 软件功能与结构
    4.2 DSP 程序设计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PWM 电机调速程序设计
        4.2.3 QEP 正交解码电路程序设计
        4.2.4 加速度传感器程序设计
        4.2.5 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4.3 CC2430 程序设计
        4.3.1 CC2430 协调器软件设计
        4.3.2 CC2430 精简节点软件设计
        4.3.3 温湿度传感器程序设计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 硬件调试经验
    4.6 调试注意事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一:DSP 控制直流电机
    5.2 实验二:ZigBee 无线通讯实验
    5.3 实验三:振动测试与环境智能监测实验
    5.4 实验四:机器人最大直线运行速度实验
    5.5 实验五:机器人爬坡实验
    5.6 实验六:机器人转弯实验
    5.7 实验七:机器人越障实验
    5.8 实验八:机器人运动方向感知实验
    5.9 实验九:姿态测量实验
        5.9.1 姿态测量原理
        5.9.2 机器人姿态测量实验
    5.10 实验十:机器人姿态调整实验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与贡献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实验八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自动立体书架式车库系统的设计[J]. 刘雨青,颜明阳,王文杰,李佳佳,邢博闻. 测控技术, 2019(05)
  • [2]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D]. 胡晓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3]初中科学功能教室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潘锦培.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5)
  • [4]基于S3C2410A的新型ARM实验装置的设计研究[D]. 曹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5]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D]. 徐蓓蓓.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6]教学用开放式数控车床改造设计与研究[D]. 董小金. 中南大学, 2009(S2)
  • [7]微型便携式侦察机器人设计与实现[D]. 陈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实验8 安装直流电机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