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者最大摄氧量及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游泳者最大摄氧量及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其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谢友军[1](2021)在《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率变异性变化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究一次性力竭运动对赛艇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分析运动后心率变异性与最大摄氧量、血乳酸、心率、主观疲劳量表、训练冲量等指标的相关性,为运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在赛艇运动员的机能监控和训练恢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上海市赛艇队公开级、轻量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女共计58人。测试日清晨采集赛艇运动员安静状态下仰卧位10min HRV数据,使用分析软件Kubios截取其中平稳5min HRV指标作为基础值。不同级别运动员分别执行公开级、轻量级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案,测试直至达到力竭。记录运动后即刻RPE,同时利用分析软件Kubios选取仪器记录的测试达到力竭前夕5min时间段HRV为运动中5min HRV、测试结束即刻至第5min时间段HRV为运动后5min HRV、测试结束后第10至15min时间段HRV为运动后15min HRV,采集赛艇运动员运动后第1、3、5、15min时间点的血乳酸,记录运动后第1、3、5、15min时间点的心率值。研究结果:相对于安静状态5min HRV指标,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中5min、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 HRV各项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运动后15min HRV相对于运动后5min HRV指标显着上升(P<0.05)。安静状态下,赛艇运动员HRV指标HF值与最大摄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赛艇运动员运动后15min HRV指标SDNN、RMSSD、TP、VLF值与最大摄氧量呈显着负相关(P<0.01)。赛艇运动员运动后5min HRV指标SDNN、RMSSD、TP、HF值与运动后心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赛艇运动员运动后5min HRV指标SDNN、TP、LF值与血乳酸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赛艇运动员运动后5min HRV指标VLF值与主观疲劳量表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赛艇运动员运动后5min HRV指标TP值与训练冲量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论:(1)一次性力竭运动会导致赛艇运动员HRV指标发生显着降低,采集赛艇运动员不同状态下HRV指标可以反映机体自主神经变化。(2)安静状态下,赛艇运动员副交感神经高于交感神经指标,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VO2max存在负相关关系,可以反映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和预估运动表现。(3)运动后5min HRV可以反映训练负荷对赛艇运动员自主神经的影响,运动后HRV指标SDNN、RMSSD、TP、HF、LF等可反映赛艇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疲劳恢复。

张苗宇[2](2021)在《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普通大学生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进行关联分析,以期筛选出VEGF基因、COL18A1基因中预测初始有氧运动能力和训练敏感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为中国健康人群高强度间歇训练促进健康的个性化精准化有氧运动处方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对象: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以及兰州城市学院4所高校共计128名受试者(男性60名,女性68名),均为汉族而且平常没有运动习惯,排除运动风险的大学生。研究方法:对受试者进行每周3次,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训练前后测试最大摄氧量、机能节省化、1000米/800米跑等指标。静脉取血提取DNA,使用Illumina Infinium HTS分析对两个基因的八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ged SNPs)进行分型。通过?2检验来判断SNPs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通过对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有氧运动表型、训练敏感性组间比较和训练前后比较来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1.在女性受试者中,VEGF rs1570360多态性与RE/VO2初始值关联,表现为AG基因型<GG基因型;2.在女性受试者中,VEGF rs3024994位点CT基因型RE/VO2变化率显着高于CC基因型(P=0.035);3.在男性受试者中,COL18A1 rs2838929位点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VO2max变化率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COL18A1rs9975785位点TT基因型VO2max变化率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P<0.05);4.在女性受试者中,COL18A1 rs7279445多态性与RE/VO2初始值关联,表现为CT基因型<TT基因型和CC基因型。研究结论:1.VEGF rs1570360、COL18A1 rs7279445可作为预测女性RE初始值的遗传学标记,AG型和CT型携带者有更好的RE;2.COL18A1 rs2838929可预测男性最大摄氧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AA和AG是优势基因型;3.COL18A1 rs9975785可预测男性最大摄氧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TT是优势基因型,本研究中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存在关联性的基因位点可以为制定中国健康人群HIIT运动处方提供参考。

杜鑫[3](2020)在《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冬训前、后有氧能力变化特征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10名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测试和分析冬训前、后,运动员气体代谢、血常规及血流变的变化,探讨冬训对其有氧能力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为帮助教练员进一步修订冬训训练计划、评价冬训训练效果、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等提供理论贡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游泳运动及冬训生理生化监控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咨询游泳教练、体育工作者和领域专家,对测试对象进行气体代谢测试、血常规、血流变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冬训前、后对比及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将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用X±SD表示测试结果,所得数据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的前、后比较,差异显着性水平以P<0.05表示。测试结果:1.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冬训后TV、VO2、HR、VO2/HR略大于冬训前(P>0.05),与RR、VE、VEO2、VCO2略小于冬训前(P>0.05)。2.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在无氧阈负荷下,冬训后TV、VO2、VCO2、VO2/HR、HR略大于冬训前(P>0.05)。VE、VEO2小于冬训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冬训后RR略小于冬训前(P>0.05)。3.运动员在最大摄氧量负荷下,冬训后TV、RR、VE、VO2、VO2/HR略大于冬训前(P>0.05)。VEO2、HR略小于冬训前(P>0.05)。4.冬训后RBC、HGB、HCT、MCV、MCH、MCHC略大于冬训前(P>0.05)。冬训后RDW无变化。5.冬训后ηb、ηm、ηL、ηp、ESR、ESR K、Arbc均略小于冬训前(P>0.05)。冬训后ηh、TK显着小于冬训前(P<0.05)。6.在通气阈负荷下,冬训前,长距离游泳运动员VO2与VEO2呈中度负相关,冬训后VO2与VO2/HR呈高度正相关,与TV、VE呈中度正相关,与VEO2呈中度负相关,最大摄氧量临界负荷下,冬训前运动员VO2与VO2/HR呈高度正相关,VO2与TV、RR、VE中度正相关,VO2与VEO2中度负相关。冬训后运动员VO2与VO2/HR呈高度正相关,VO2与TV、RR、VE呈中度正相关,VO2与VEO2呈中度负相关。7.在通气阈负荷强度下,冬训前,运动员VO2与MCH呈高度正相关,与HGB、HCT、MCHC呈中度正相关,与RBC低度正相关,冬训后运动员VO2与MCH呈高度正相关,与HGB、HCT、MCHC呈中度正相关,与RBC呈现低相关。在最大摄氧量负荷下,冬训前运动员VO2与RBC、HGB、HCT、MCH、MCHC呈中度正相关,冬训后运动员VO2与RBC、HGB、HCT、MCH、MCHC呈中度正相关。8.通气阈负荷强度下,冬训前,运动员VO2与ESR、TK、ESR K呈中度负相关,与ηH、ηM、ηL、ηP、Arbc呈中度负相关,冬训后运动员VO2与ESR K呈中度正相关性,与ηH、ηM、ηL、ηP、ESR、Arbc、TK呈中度负相关,最大摄氧量负荷下,冬训前运动员VO2与ηH、ηM、ηL、ESR、Arbc、TK呈中度负相关,与NP、ESR K呈低度负相关,冬训后运动员VO2与ηH、ηM、ηL、ESR、Arbc、TK呈中度负相关,与ηP、ESR K呈低负相关。结论:(1)冬训后,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2)冬训后,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肺通气效率显着提高是其气体代谢的改善主要特征;(3)冬训后,陕西省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的血液流变性和血液携氧能力提高;(4)冬训后,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血液流变性改善的主要与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有关;(5)冬训后,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改善与其心脏功能、肺通气效率、血液流变性的提高与改善等因素有关;

付海霞[4](2020)在《递增负荷运动下摄氧量与心肺功能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25名国家二级男性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递增负荷运动测试收集22项心肺功能数据,采用Mantle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影响摄氧量(VO2)的心肺功能指标;利用偏相关分析和贝叶斯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密切相关的心肺功能参数,筛选VO2max响应最优的4种参数模型组合;基于4种最优的参数模型组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VO2max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间比较分析不同模型性能下VO2max响应的心肺功能参数组合,进一步探究影响VO2max的心肺功能参数;综合分析VO2和VO2max影响因素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专业游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体能监测、人才选拔等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耐力性运动项目关于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本研究针对性地选取25名山西某高校国家二级男性游泳运动员作为受试者,通过Monark型功率自行车和Quark b2型心肺功能仪进行递增负荷直至力竭的运动测试,获取运动测试过程中22项运动心肺功能参数(含VO2)的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将每位受试者标准化后的数据均重采样为120个点,整合25名受试者的数据获得共包含3000个时间点的数据集A;依据文献对不同摄氧量的区间划分,将VO2进行分组(<1500、[1500,3000)、[3000,4000)、≤4000)汇总数据集 A 分成 4 个组(Grade1、Grade2、Grade3和Grade4),分别代表不同摄氧量等级;采用Mantle检验法分析各组与VO2具有显着相关性的参数(p<0.05),形成各组对应的参数模型组合,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拟合VO2,获得4个VO2线性回归预测模型;(2)选取每位受试者运动测试达到VO2max即刻对应的22项运动心肺功能参数数据构成数据集B;利用Execel对数据集B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对VO2max与其他21项心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VO2max具有显着相关性的11项心肺功能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非运动参数身高(Height)、体重(Weight)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及最大心率(HRmax),经贝叶斯线性回归分析,选取贝叶斯因子最优的前4种参数模型组合(Bayes best、Bayes 2nd、Bayes 3rd和Bayes 4th),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拟合VO2max,获得4个VO2max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间性能指标比较分析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分析影响V02和V02max的心肺功能参数,探究V02和V02max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1)数据集A基于VO2划分标准分组,Mantle检验结果显示各组与VO2 显着相关的参数分别为:Grade1 组(VE、VCO2、VE/VCO2、VO2/Kg、VO2/HR和 METS)、Grade2 组(VE、VCO2、VO2/Kg、VO2/HR 和 METS)、Grade3 组(VCO2、VO2/Kg 和 VO2/HR)、Grade4 组(VCO2、VO2/Kg、VO2/HR 和 METS),四组共包含VE、VCO2、VE/VCO2、VO2/Kg、VO2/HR和METS六项心肺功能参数,其中VCO2、VO2/Kg、VO2/HR在每个分组中都包含,即在每一组都与VO2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2)基于Mantle检验分析的4个VO2回归模型性能指标值显示:模型Grade1的R2值和调整R2值大于于其他三组(Grade1>Grade2>Grade4>Grade3),模型Grade4的AIC值和BIC值明显小于其他三组(Grade4<Grade3<Grade1<Grade2);(3)基于偏相关分析结果,揭示与 VO2max显着相关的运动心肺功能指标有11项,包括:VE、VCO2、VO2/Kg、VO2/HR、METS、Rf、VT、O2exp、Ti、Te、Ttot;(4)11 项 VO2max 显着相关参数结合4项非运动参数经贝叶斯线性回归分析共获得65535种参数组合,其中贝叶斯因子值最优的前四种参数模型组合分别为Bayes best(VO2/HR+METS+Weight)、Bayes 2nd(VO2/Kg+VO2/HR+Weight)、Bayes 3rd(VE+VO2/HR+METS+Weight)、Bayes 4th(VE+V02/Kg+V02/HR+Weight),四种组合共包含 VO2/HR、METS、Weight、VO2/Kg、VE五个参数,且每种组合均包含参数VO2/HR和Weight;(5)基于四种最优参数模型组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线性拟合VO2max获得四个回归预测模型,模型性能指标显示:R2值Bayes best=Bayes 2nd>Bayes 3rd=Bayes 4th,调整 R2 值 Bayes best>Bayes 2nd>Bayes 3rd=Bayes 4th,RMSE值和 MAPE 值 Bayes 3rd=Bayes 4th>Bayes 2nd=Bayes best,AIC 值和 BIC 值 Bayes 3rd>Bayes 4th>Bayes best>Bayes 2nd。结论:(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V0O/Kg、VO2/HR、METS四个指标与VO2和VO2max均具有显着相关性;此外,VO2还与指标VCO2和VE/VCO2具有极显着相关性;VO2max还与指标Weight具有显着相关性;(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性能比较分析结果揭示:VO2和VO2max与指标HR之间为非直接线性关系,与HR的倒数呈极显着关系;指标Weight的对VO2和VO2max影响并非直接性,还受到相对体重下摄氧量的影响;指标VE与VO2和VO2max具有直接线性关系;(3)偏相关分析可有效实现高维参数的初步降维,贝叶斯线性回归分析对于多参数模型的构建和筛选具有独特的优势;VO2max的最佳预测模型为 Bayes 3rd:VO2max=-1656.261+3.401×VE+63.628×VO2/HR+141.724×METS+21.915×Weight,可用于指导专业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预测和实践。

李贤珍[5](2020)在《大学生休闲潜水运动有氧能力测试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测试休闲潜水专项大学生有氧能力指标并与游泳、球类、田径及力量性项目进行比较,了解休闲潜水运动对有氧能力产生的影响,同时测试肌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指标以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关性,以期为迅猛发展的休闲潜水运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岭南师范学院208名大学生,男生168人,女生40人,男生分六组:对照组(C,n=35)、潜水组(D,n=42)、游泳组(S,n=19)、篮球组(BA,n=28)、田径组(T,n=20)、健身组(BB,n=24);女生分五组:对照组(C,n=8)、潜水组(D,n=8)、游泳组(S,n=8)、篮球组(BA,n=8)、田径组(T,n=8)。测试受试者VO2max、O2-Pulse、肌肉Deff、SpO2等指标。用spss23.0软件将多个指标数据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运动项目之间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最大摄氧量(VO2max):男生D组>T组>BA组>S组>BB组>C组;女生D组>T组>BA组>S组>C组。血红蛋白(Hb)含量:男生D组高于BB组和C组(P<0.05);女生D组高于C组(P<0.05)。氧脉搏(O2-Pulse):男生D组高于S组、BA组、BB组和C组(P<0.05);女生D组与其它运动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心率(HRmax):D组与其它运动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氧相对有效下降值(Deff):男生D组高于S组、T组、BB组和C组(P<0.05);女生D组高于C组(P<0.05)。(2)男生各组VO2max与Hb均呈显着正相关;女生D组、T组呈显着正相关。男生各运动组的VO2max与O2-Pulse均呈显着正相关;女生各运动组的VO2max与O2-Pulse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C组无显着相关(P>0.05)。男生各运动组的VO2max与Deff均呈显着正相关,C组相关性不显着(P>0.05);女生D组、T组的VO2max与Deff呈显着正相关,其余组无显着相关。各组血氧饱和度(SpO2)在跑台递增负荷常氧运动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男生和女生D组的SpO2下降幅度较其它运动组小,但各组VO2max与SpO2之间线性相关性不显着。研究结论:(1)男生和女生休闲潜水组的有氧能力高于其它运动组,休闲潜水运动在各运动项目中有氧代谢能力最强。(2)休闲潜水组的VO2max与Deff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程度高于其它运动项目组,休闲潜水的有氧能力相对最强,其机制与肌肉的Deff提高及血液中的SpO2较高有关。

杨志亭[6](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我国取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之后,其任务更显艰巨。近年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较快,已经接近世界先进国家运动员水平,但他们却由于体能不足原因,常在世界大赛的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体能不足主要是体能训练效率较低问题。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缺乏精准的了解,缺少对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评价的标准,导致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探析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尝试制定适合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评价标准,以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增强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上论证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及体能特征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69项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测试初选指标;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测试指标进行了2轮专家筛选,最终得到了30项测试指标;第三,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冬管中心随机抽取了70名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30名运动健将、40名一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并对其进行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第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参加测试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以参加测试运动员具体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等奥运项目)的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为自变量,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对测试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运用测试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评价标准是可行的、有效的。2、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臀部肌肉发达等身体形态特征,较强的无氧代谢供能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快速消除疲劳能力等生理机能特征,强大的蹲屈滑行无氧耐力与两腿交替蹬伸的爆发力、较快的滑行速度、良好的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快速调整身体姿势能力等运动素质特征;其中蹲屈滑行无氧耐力、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身体充实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3、我国优秀男子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臀部肌肉发达、磷酸原系统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强、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4、我国优秀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疲劳恢复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5、我国优秀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度实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好、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邢杨[7](2019)在《基于专项能力评价的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要到来,我国国家皮划艇队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当中。本研究采用专项评估体系,结合皮划艇专项的特点,试图建立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估保障体系,明确找出运动员的优缺点,使得训练计划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在集训中筛选优秀运动员,建立优质核心队伍和优秀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数据库,为今后运动员选拔及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文以国家皮划艇队1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专项能力评估体系,分别在广西北海山东水上训练基地、湖北红莲湖运动训练基地、贵州红枫湖训练基地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在测试中采集运动员测功仪功率值、最大摄氧量、血乳酸值、肺通气量等指标,评估重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结合训练计划和近期比赛成绩,通过统计学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阶段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练员,使教练员充分掌握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成绩,女子划艇运动员在经过冬训后,在速度测试中,十秒功率得到明显提高(P=0.008);最大通气量P值为0.003;血乳酸P值为0.68;两分钟功率P值为0.61,由于在冬训过程中糖酵解供能系统提高程度较差,导致血乳酸值、两分钟功率输出差别不明显。在耐力测试方面,女子划艇血乳酸P值为0.008;相对摄氧量P值为0.017;最大肺通气量P值为0.036,在耐力测试方面,女子划艇各项指标P<0.05,证明除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外,其他指标出现明显提高。在比赛成绩方面,7名女子划艇运动员中,4名运动员拿到世界杯第一名的成绩,在雅加达亚运会中两人获得第一名。男子划艇运动员在经过冬季训练后,在耐力测试中,90秒功率的P值为0.031;相对摄氧量的P值为0.038;血乳酸P值为0.031;最大肺通气量P值为0.042,男子划艇经过冬训后,在耐力测试中各项指标的P值都小于0.05,运动员训练水平有明显提高。在速度测试中,男子划艇十秒功率P值为0.036;三十秒功率P值为0.028;相对摄氧量P值为0.045;最大肺通气量P值为0.013,证明在速度测试方面,男子划艇运动员各项指标P<0.05,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其他各项指标明显提高。在比赛成绩方面,两名运动员取得雅加达亚运会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8年9月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中,七名队员在不同距离比赛中,全部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通过专项评估体系我们已经发现重点队员男子划艇王*、刘*;女子划艇孙**,在接下来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中,将围绕他们做好配艇工作。结论:通过对14名运动员不同阶段的测试后,在冬训中调整训练计划,14名运动员的摄氧量有所提高,大部分运动员达到国际水平。阶段训练后血乳酸有所下降,运动员拉桨功率以及高功率维持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受试运动员在世界杯、亚运会和全国比赛中拿到冠军,比赛成绩与评估成绩相吻合。通过建立专项能力评估体系,提高了国家划艇队训练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保证了训练质量。

朱钰[8](2019)在《上海市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优质的后备人才储备是竞技运动发展的基础。上海市虽然拥有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但与其它省份相比人口基数相对较少,这限制了上海市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对上海市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数理分析。找出上海市优秀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特征,确立男子自由泳运动员选材指标,为教练员了解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规律,进行科学训练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我国游泳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为实施科学选材提供了依据。选材准确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游泳后备人才的质与量。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开支,集中力量发展优质高潜力人才。这对提高上海市乃至我国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质与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上海市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体育测量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上海市49名16岁以上男性自由泳运动员为样本深入分析男性自由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特征,为游泳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1、本研究样本基本情况,样本各等级运动员平均年龄均已成年,优秀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是19.69岁,一般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18.6岁。训练年限上优秀组达到所在等级的平均训练年限为9.94年,一般组达到所在等级的平均训练年限为9.74年。2、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长发育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反应生长发育的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显示,优秀组大于一般组,两组均大于国家体质监测标准。(2)生理年龄测试结果显示:优秀组运动员骨龄为17.86岁,一般组运动员骨龄为17.52岁,均已接近成年。两组运动员阴毛的发育水平均已达到最高等级Ⅲ度,睾丸发育程度到达了Ⅳ度以上。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基本指标:优秀组身高与坐高大于一般组运动员,坐高存在显着性差异,身高存在高度显着性差异;上肢形态指标优秀组均大于普通组,上臂长、前臂长和手长具有显着性差异,指距、上肢长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下肢长A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下肢形态指标优秀组均大于一般组,下肢长B、小腿长具有显着性差异;躯干宽度指标优秀组肩宽大于一般组,髂宽两组基本相同,而髋宽优秀组小于一般组,肩宽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围度指标除腰围、臀围外优秀组均大于一般组,上臂紧张围具有显着性差异;(2)派生指标:优秀组BMI、克托莱指数均大于一般组并具有显着性差异;优秀组身体流线型指数大于一般组并具有显着性差异;上肢形态派生指标除前臂长/上臂长×100两组相同外,剩余指标优秀组均大于一般组,手面积、身高指距指数、上臂围度差和身高上肢长指数具有显着性差异;下肢形态派生指标除足长/小腿长×100、比跟腱长和比踝围外,其余指标优秀组均大于一般组,所有指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3)身体成分中体重和去脂体重优秀组大于普通组,体脂率优秀组小于普通组,去脂体重具有显着性差异。4、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显示(1)无氧代谢供能能力:优秀组最大功率、平均输出功率和最大血乳酸值均高于优秀运动员,最大功率和平均输出功率具有显着性差异。(2)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优秀组最大摄氧量、肺活量和血乳酸大于普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肺活量具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的运动员,其运动等级与年龄和训练年限关系不大,排除了年龄和训练年限因素对本研究的影响,并提示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可以加快运动员成才的周期。2、男子自由游泳运动员生长发育程度优于普通人,但优秀组与一般组运动员没有差异,两组运动员生理年龄与生活年龄基本一致,因此排除生长发育因素对本研究的影响,并且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应为正常生长发育的运动员。3、本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组身体形态比一般组更适合在水中游进,优秀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是:身高高,身体结实饱满;指距大,上肢长,手面积大;上臂肌肉富有弹性,收缩力量大;肩宽髂髋窄,身体为倒三角形,流线型指数好;上下半身比例适中;去脂体重重。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对体脂率没有特殊要求;跟腱长、踝围及其派生指标不可以准确反映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的爆发力。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形态指标中,身高、指距、身高指距指数、身高上肢长指数、手面积、流线型指数和上臂围度差可作为选材指标。4、本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组无氧代谢供能能力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优于一般组,所以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应具有良好的无氧代谢供能能力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将最大功率、平均输出功率、最大摄氧量和肺活量作为选材指标。

房殿生,卞卡[9](2017)在《优秀游泳运动员VO2max)测试方法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跑台、功率自行车和手摇功率计测量游泳运动员VO2max,对比分析三种测试方法。方法:34名游泳运动员分别用三种方法测试VO2max,对测试的VO2max进行Paired-Samples T Test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跑台、功率自行车和手摇功率计测试VO2max均值分别为4914.6±789.91、4424.2±560.85、2859.2±347.52ml·omin-1。跑台-功率自行车、跑台-手摇功率计、功率自行车-手摇功率计配对t检验,p值为0.000、0.007、0.004。Pearson相关分析,跑台-功率自行车(r=0.920,P<0.001);跑台-手摇功率计(r=0.754,P<0.05);功率自行车-手摇功率计(r=0.801,P<0.01)。结论:三种方法两-两间高度相关,均可用来测量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相关度最高,建议首选跑台、其次功率自行车。

吕志武[10](2016)在《有氧训练对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有氧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儿游泳运动员培养中进行系统的有氧训练,打好耐力基础,是育才和成才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少儿游泳运动员训练中普遍不重视有氧训练,影响了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提升。提高教练员对有氧训练的重视程度,提高有氧训练的系统性,是训练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竞技游泳中有氧训练的成果,结合少儿游泳运动员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有氧训练,选择某青少年游泳培训基地的40名少儿游泳运动员(平均年龄8.3岁,平均训练年限1.5年,男女各20人)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其中男子少儿游泳运动员10人,女子少儿游泳运动员10人)。实验组接受8周有氧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训练,训练前后检验两组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进而探讨有氧训练对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为有氧训练的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实验前两组少儿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专项成绩没有显着差异。为期8周的训练结束后,在有氧能力方面实验后实验组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指标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而心率指标变化不具有差异性。在身体素质方面,两组少儿游泳运动员在实验后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两组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提升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专项成绩方面,实验后两组少儿游泳运动员在100m自由泳专项成绩方面同样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在400m自由泳成绩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少儿游泳运动员400m自由泳成绩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少儿游泳运动员。整体而言,实验结束后两组少儿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专项成绩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采用有氧训练的实验组少儿速度耐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传统训练的对照组少儿。所以在少儿游泳训练中应当重视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训练,增加有氧训练的比例,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其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其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率变异性变化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HRV的生理机制
    2.2 HRV指标及其含义
    2.3 HRV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不同训练强度对HRV的影响
        2.3.2 不同训练方式对HRV的影响
        2.3.3 昼夜生物节律对HRV的影响
    2.4 HRV在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运动中的应用
        2.4.1 HRV监控运动疲劳
        2.4.2 HRV监控运动焦虑
        2.4.3 HRV预估运动表现
    2.5 赛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测试
    2.6 运动后血乳酸、心率、RPE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次性力竭运动前后赛艇运动员HRV指标变化及其差异比较
        4.1.1 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前后HRV指标变化
        4.1.2 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前后HRV时域、频域指标差异比较
    4.2 一次性力竭运动前、中、后赛艇运动员HRV指标与VO_2max、HR、Bla、TRIMP相关性分析
        4.2.1 赛艇运动员不同时间段HRV指标与VO_2max相关性分析
        4.2.2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HR相关性分析
        4.2.3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Bla相关性分析
        4.2.4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RPE相关性分析
        4.2.5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TRIMP相关性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前后HRV变化
        5.1.1 赛艇运动员安静状态HRV指标变化
        5.1.2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变化
    5.2 赛艇运动员不同时间段HRV指标与VO_2max、HR、Bla、TRIMP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2.1 赛艇运动员安静状态HRV指标与VO_2max相关性
        5.2.2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VO_2max相关性
        5.2.3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HR的相关性
        5.2.4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Bla的相关性
        5.2.5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RPE的相关性
        5.2.6 赛艇运动员运动后HRV指标与TRIMP的相关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运动能力与基因多态性
        1.1.1 力量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1.1.2 速度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1.1.3 耐力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1.1.4 柔韧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1.1.5 训练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
        1.1.6 运动风险与基因多态性
    1.2 VEGF基因研究进展
        1.2.1 VEGF基因和蛋白结构
        1.2.2 VEG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1.2.3 VEGF与运动的联系
        1.2.4 VEGF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研究进展
    1.3 COL18A1 基因研究进展
        1.3.1 COL18A1 基因和蛋白结构
        1.3.2 内皮抑素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1.3.3 COL18A1 基因与运动能力
        1.3.4 胶原ⅩⅧ/内皮抑素系统调节局部血管
    1.4 内皮抑素与VEGF相互作用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1.5 高强度间歇训练
第2章 选题依据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总体实验设计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样品的处理
        3.2.1 采血流程
        3.2.2 基因分型Infinium文库制备
    3.3 测试指标及测定方法
        3.3.1 身高、体重
        3.3.2 男子 1000m跑、女子 800m跑
        3.3.3 最大摄氧量(VO_2max)
        3.3.4 机能节省化
    3.4 训练方法
    3.5 数据处理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VEGF基因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1.1 rs2010963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1.2 rs699947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1.3 rs1570360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1.4 rs3024994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2 COL18A1 基因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2.1 rs117828698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2.2 rs2838929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2.3 rs9975785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4.2.4 rs7279445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VEGF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1.1 rs2010963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1.2 rs699947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1.3 rs1570360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1.4 rs3024994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2 COL18A1 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2.1 rs117828698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2.2 rs2838929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2.3 rs9975785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5.2.4 rs7279445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冬训前、后有氧能力变化特征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冬训的研究现状
        2.1.1 冬训的定义
        2.1.2 冬训对运动员生理机制的影响
    2.2 长距离游泳项目的生理学特征
        2.2.1 长距离游泳的项目特征及发展
        2.2.2 长距离游泳能量代谢特征
    2.3 气体代谢的研究现状
        2.3.1 气体代谢的概述
        2.3.2 运动对气体代谢的影响
    2.4 运动对无氧阈的影响
    2.5 运动与最大摄氧量
    2.6 运动与血常规
        2.6.1 血液概述
        2.6.2 血常规及测定指标
        2.6.3 运动与血常规
    2.7 运动与血流变
        2.7.1 血流变概述
        2.7.2 血流变测定与指标
        2.7.3 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因素
        2.7.4 运动对血流变的影响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咨询法
        3.2.1 咨询运动人体科学专家
        3.2.2 咨询长距离游泳教练员
    3.3 测试法
        3.3.2 测试对象
        3.3.3 测试方案
        3.3.4 测试仪器
    3.4 数理统计法
4 测试结果
    4.1 安静状态下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气体代谢特征
    4.2 无氧阈状态下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气体代谢特征
    4.3 最大摄氧量状态下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气体代谢特征
    4.4 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血常规指标变化特征
    4.5 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血流变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
    4.6 气体代谢与通气阈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负荷之间的相关性
    4.7 血常规与通气阈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
    4.8 血流变与通气阈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
5 分析与讨论
    5.1 运动员冬训前、后气体代谢变化特征分析与讨论
        5.1.1 冬训期前、后安静状态下气体代谢变化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5.1.2 冬训期前、后无氧阈状态下气体代谢变化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5.1.3 冬训期前、后最大摄氧量状态下气体代谢变化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5.2 冬训期前、后运动员血常规指标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冬训前、后运动员红细胞变化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5.2.2 冬训前、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5.3 冬训期前、后运动员血流变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冬训期前、后运动员血液粘度结果分析与讨论
        5.3.2 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血液变形性结果分析与讨论
        5.3.3 冬训期前、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血液聚集性结果分析与讨论
        5.3.4 通气阈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与血流变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专家咨询提纲
附件2

(4)递增负荷运动下摄氧量与心肺功能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文全称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问题的提出
    1.1 最大摄氧量
    1.2 评估VO_2max的意义
    1.3 VO_2和VO_2max影响因素
        1.3.1 身体成份因素
        1.3.2 肺功能指标
        1.3.3 心功能指标
        1.3.4 其他因素
    1.4 VO_2max的评测方法
        1.4.1 直接测量法
        1.4.2 间接测量法
    1.5 VO_2max回归预测模型
    1.6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流程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流程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运动方案的制订
        2.1.4 测试流程
        2.1.5 采集数据
        2.1.6 其他注意事项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预处理
        2.2.2 Mantle检验
        2.2.3 偏相关分析
        2.2.4 贝叶斯线性回归
        2.2.5 多元线性回归
        2.2.6 回归类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
第三章 结果
    3.1 运动心肺功能指标与摄氧量(VO_2)之间的关系
        3.1.1 重采样数据及分组结果
        3.1.2 Mantle检验结果
        3.1.3 VO_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间比较
    3.2 运动心肺功能指标与摄氧量(VO_2max)之间的关系
        3.2.1 VO_2max即刻各参数数据特征
        3.2.2 偏相关分析结果
        3.2.3 贝叶斯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2.4 VO_2max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间比较
    3.3 影响VO_2和VO_2max的心肺功能参数的异同
第四章 讨论
    4.1 VO_2和VO_2max与心肺功能参数的关系
        4.1.1 与VO_2/HR的关系
        4.1.2 与Weight、VO_2/Kg、的关系
        4.1.3 与MET的关系
        4.1.4 与VE、VCO_2、 VE/VCO_2的关系
    4.2 VO_2回归预测模型间比较
    4.3 VO_2max回归预测模型间比较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大学生休闲潜水运动有氧能力测试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有氧能力的概述
    2.2 有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指标
        2.2.1 有氧能力的影响因素
        2.2.2 有氧能力的检测指标
    2.3 潜水运动特点及CMAS潜水运动级别要求
        2.3.1 潜水运动特点
        2.3.2 CMAS潜水运动级别要求
    2.4 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2.4.1 耐力性训练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2.4.2 力量性训练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2.4.3 速度性训练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2.4.4 不同强度的间歇性训练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2.4.5 水上运动项目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技术图
4 实验结果
    4.1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有氧能力及其相关影响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4.1.1 男生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有氧能力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4.1.2 女生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有氧能力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4.1.3 相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有氧能力及其相关影响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4.2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身体成分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4.3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有氧能力及其相关影响指标的相关性
        4.3.1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VO_2max与 Hb指标的相关性
        4.3.2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项目VO_2max与 O_2-Pulse指标的相关性
        4.3.3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Deff指标的相关性
5 分析与讨论
    5.1 有氧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5.1.1 有氧能力测试中VO_2max指标结果分析
        5.1.2 有氧能力测试中Hb指标结果分析
        5.1.3 有氧能力测试中O_2-Pulse指标结果分析
        5.1.4 有氧能力测试中HRmax指标结果分析
        5.1.5 有氧能力测试中Deff指标结果分析
        5.1.6 有氧能力测试中SpO_2指标结果分析
    5.2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身体成分指标结果分析
    5.3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有氧能力及其相关影响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1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Hb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2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O_2-Pulse的相关性分析
        5.3.3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HRmax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4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Deff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3.5 休闲潜水与其它运动VO_2max与 SpO_2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
        1.1.2 体能对现代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作用凸显
        1.1.3 对体能特征准确了解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
        1.1.4 对体能特征科学评价是规划体能训练过程的基础
        1.1.5 现有的短道速滑体能特征评价研究已满足不了项目发展需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任务
    1.5 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能概念研究的综述
        2.1.1 体能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2.1.2 国外体能概念的研究
        2.1.3 国内体能概念的研究
        2.1.4 对体能概念的辨析
    2.2 关于体能特征与运动项目特征关系研究的综述
        2.2.1 体能与技术的关系
        2.2.2 体能与战术的关系
    2.3 关于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研究的综述
        2.3.1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2.3.2 生理机能特征的研究
        2.3.3 运动素质特征的研究
    2.4 关于体能评价研究的综述
        2.4.1 体能指标的确定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3 评价标准的制定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理论分析
        4.1.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规则分析
        4.1.2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技术分析
        4.1.3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战术分析
        4.1.4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具体项目体能特征关系分析
    4.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2.1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的确定
        4.2.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
        4.2.3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标准的制定
        4.2.4 对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结果的分析
    4.3 具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1 男子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2 男子10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3 男子1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4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的构建
        4.4.1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4.4.2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专项能力评价的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专项运动能力评价
    2.2 划艇项目简介
    2.3 皮划艇不同距离能量代谢特点
        2.3.1 200 米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2.3.2 500 米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2.3.3 1000 米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2.4 划艇相关测试指标研究
        2.4.1 心率
        2.4.2 血乳酸
        2.4.3 最大摄氧量
        2.4.4 肺通气量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现场测量法
    3.3 主要测试仪器
    3.4 数理统计法
    3.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女子划艇测试结果与分析
        4.1.1 北海女子划艇运动员速度测试分析
        4.1.2 北海女子划艇运动员耐力测试分析
        4.1.3 女子划艇运动员训练计划
        4.1.4 湖北女子划艇速度测试及变化分析
        4.1.5 湖北女子划艇耐力测试及变化分析
        4.1.6 女子划艇测试评估前后两次比赛成绩分析
    4.2 男子划艇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北海男子划艇运动员速度测试分析
        4.2.2 北海男子划艇运动员耐力测试分析
        4.2.3 湖北男子划艇耐力测试及变化分
        4.2.4 男子划艇运动员训练计划
        4.2.5 贵州男子划艇速度测试及变化分析
        4.2.6 男子划艇测试评估前后两次比赛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上海市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员选材
        2.1.1 选材的概念
        2.1.2 选材发展历史
        2.1.3 中西方选材的差异
    2.2 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
        2.2.1 国内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现状
        2.2.2 国外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现状
    2.3 身体机能
        2.3.1 国内身体机能研究现状
        2.3.2 国外身体机能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体育测量法
        3.2.4 数据统计方法
        3.2.5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测试者基本情况
        4.1.1 年龄与等级特征
        4.1.2 训练年限与等级特征
    4.2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长发育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2.1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长发育基本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2.2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物年龄测试结果分析
    4.3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3.1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基本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3.2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派生指标结果分析
        4.3.3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成分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4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4.4.1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无氧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4.4.2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有氧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5 讨论分析
    5.1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基本情况特征分析
        5.1.1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
        5.1.2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训练年限特征分析
    5.2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5.2.1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长发育基本指标分析
        5.2.2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物年龄分析
    5.3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5.3.1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高特征分析
        5.3.2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上肢长度特征分析
        5.3.3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上下身比例特征分析
        5.3.4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流线型特征分析
        5.3.5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围度特征分析
        5.3.6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充实度特征分析
        5.3.7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5.3.8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手面积、脚面积特征分析
        5.3.9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相关形态特征分析
        5.3.10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肢体节段长指标分析
        5.3.11 小结
    5.4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生理机能特征分析
        5.4.1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分析
        5.4.2 不同级别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分析
        5.4.3 小结
    5.5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选材指标的确立
        5.5.1 确立的原则
        5.5.2 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选材指标的确立方法
        5.5.3 上海市优秀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均值模型的确立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优秀游泳运动员VO2max)测试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仪器及测试指标
        1.2.2 测试方案
        1.2.3 三种测试方法负荷设定
        1.2.4 最大摄氧量评估标准[5, 10]
        1.2.5 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三种测试方法测量游泳运动员VO2max结果
    2.2 三种测试方法测量游泳运动员VO2max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三种测试方法测量最大摄氧量值比较分析
    3.2 三种测试方法相关性比较分析
4 结论

(10)有氧训练对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辩证关系的梳理
        1.3.1 机体的三种能量供应系统
        1.3.2 不同能量供应系统的运用
        1.3.3 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关系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有氧训练对竞技体育其它项目影响的研究
        1.4.2 关于竞技游泳有氧训练现状的研究
        1.4.3 关于有氧训练对竞技游泳速度影响的研究
    1.5 目前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研究的现状
        1.5.1 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5.2 目前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的方法
        1.5.3 传统有氧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实验法
第三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
    3.1 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3.2 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比较
        3.2.1 实验前后少儿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测试的比较
        3.2.2 实验前后少儿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的比较
        3.2.3 实验前后少儿游泳运动员专项成绩测试的比较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的特点分析
        4.1.1 有氧训练是无氧训练的基础
        4.1.2 少儿短距离游泳项目有氧训练的特点
        4.1.3 少儿长距离游泳项目有氧训练的特点
        4.1.4 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开展的原则
    4.2 有氧训练对改善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效果的讨论
    4.3 少儿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及其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赛艇运动员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心率变异性变化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的研究[D]. 谢友军.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D]. 张苗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陕西省男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冬训前、后有氧能力变化特征的分析[D]. 杜鑫. 西安体育学院, 2020(04)
  • [4]递增负荷运动下摄氧量与心肺功能的关联性研究[D]. 付海霞. 山西大学, 2020(01)
  • [5]大学生休闲潜水运动有氧能力测试及比较研究[D]. 李贤珍.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6]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D]. 杨志亭.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基于专项能力评价的划艇运动员训练效果研究[D]. 邢杨.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 [8]上海市男子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研究[D]. 朱钰. 河南大学, 2019(01)
  • [9]优秀游泳运动员VO2max)测试方法对比研究[J]. 房殿生,卞卡.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0]有氧训练对少儿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影响[D]. 吕志武.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游泳者最大摄氧量及一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