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醉”

论陶渊明的“醉”

一、谈陶渊明的“醉”(论文文献综述)

郭院林[1](2021)在《朱熹论陶的历史传承与突破》文中提出朱熹对陶渊明的阐发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建构了陶渊明形象,他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评价也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并影响着后代学者的观念,而他的研究也为后世开辟了独特的解读角度。朱熹从施政的角度,选择对陶渊明的阐释,首先不是以文人的身份,而是作为纯粹民风的典型,彰显他的"贤",挖掘与弘扬陶渊明内在的伦理文化资源,并为社会服务:一方面将陶渊明的隐逸与义利之辨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不断揭示陶渊明不仕二姓,能够践行君臣大义,从而成为道义的典范。他对陶诗的推崇,不仅是对抗当时文坛注重技巧的不正之风,也是寻求理学文学观的历史代表,让陶接续风雅,重建文坛正宗谱系。因为他内在的文学素养,他不仅能阐发陶诗平淡的特点,而且揭示其豪放的性格,从而完成陶诗性格立体多元论。朱熹的社会背景以及家学渊源,使得他能够发明陶渊明,从而提升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郄山[2](2020)在《陶渊明诗歌中的不平之鸣》文中认为“不平之鸣”是诗人有感于现实中个人境遇的不理想、国家与社会局势的黑暗混乱而在诗歌作品中流露、抒发的感情,在陶渊明诗歌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长久以来,其悠然恬静的风格为人们津津乐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陶诗中不平之鸣的发生。实际上,作为一个生活在乱世背景下,又有丰富经历的人,旷达只是陶渊明的一部分,其诗歌中表达的不平之鸣,如志不获骋的郁闷、仕隐间的痛苦挣扎、生活贫苦的牢骚等,同样值得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可以避免在认知陶渊明形象上的“凌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引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于本文中的不平之鸣作出定义,并阐述陶诗不平之鸣的选题缘起与重要意义。第二个部分对陶诗不平之鸣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提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推进。论文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陶诗不平之鸣的内涵。身处晋宋易代之际,杀伐惨烈,政治斗争昏暗,陶渊明怀有经世报国之志而投身仕途之中,然而现实没有给他能够安心于政坛,干出一番大事的机会,他本身的高洁品性与刚直性格难以接受黑暗的世俗,百般无奈下只好归隐。然而归隐也不全是快乐的,躬耕生活的贫困、老大无成的郁闷、人生无常的悲伤等等都或显或隐地流露出。本章将从五个方面分析陶诗不平之鸣的内涵。第二章探究陶诗不平之鸣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中不乏不平之鸣,在陶诗中主要有三个重要的表达方式:对照、反问与用典。对照表现为官场与田园,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这两对矛盾,诗人在对立的情绪中透露出了自己的不平;反问和用典在陶诗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寄托了诸多不平的情绪。第三章对陶诗不平之鸣的疏淡化进行探索。除了少量表达是豪放的,更多时候,陶诗中的不平之鸣不是凸显的,鲜有锋芒毕露和剑拔弩张的感觉。本章针对这样的特点,从内蕴性和外在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挖掘陶诗不平之鸣偏于含蓄风格的原因。总而言之,不平之鸣是陶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到了官场、躬耕、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包含了挣扎、郁闷、痛苦等多种情绪,而它的展现风格是相对含蓄的,进而形成内外对立又统一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样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陶诗“平淡”的风格有深刻意义。

张练[3](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山水游记文言文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和现实意义,是中国悠久文学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近年来文本细读理论被创造性地引入到课程教学语境中,为语文阅读教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目前学界针对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研究较多,但是对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进行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理论建构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着手,试图用初中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来促进初中山水游记文言文更高效的教学。本文正文部分主要由五章构成。第一部分,对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进行相关概述。首先对山水游记文言文、文本细读、初中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接着分析了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在文本选材、结构和创作手法上的三大文体特征;最后阐述了将文本细读理论运用于初中山水游记文言文教学中的五大意义:文本细读理论与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相融合;有利于强化师生解读文本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文言素养和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山水游记文言文文字、文章、审美、文化的统一;促进文言文有效课堂的回归。第二部分,分析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选编特点。主要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相关山水游记文言文作品的学段及单元分布、朝代分布和类型分布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目标。此处结合文言文教学和文本细读理论的相关理论,制定出了四大教学目标。语言上,习得文言知识,夯实文言基础;章法上,学习文体结构,习得文学技法;审美上,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欣赏品味;文化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四部分,提出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一、巧用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背景知识、故事和诗词导入等方法来导入课文。二、细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初读文字,把握字词基本含义;紧扣关键字眼,细析字词深层含义;联系语境,捕捉文言关联;关注空白,探求言外之意。三、细析文本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法。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探寻作者游踪,理清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把握文本语言特征,品味诗化语言;最后再赏析写作手法,帮助学生内化写作技法。四、细品文本意蕴,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渗透出的精神与文化。包括调动想象,感受画面美;诵读涵咏,体会山水自然映照的情感美;咀嚼品味,感悟社会人生折射的哲理美;还要抓住时代特征,感受不同文化;了解历史民俗,体验风土人情;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五部分,对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设计,包括实证目的、实证对象、实证内容;其次是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实施过程,从协商教学、实施教学、课后访谈这三方面展开;最后是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结果分析。

陈翀[4](2019)在《日本文选学论着索引(下)》文中研究说明

赖丽芬[5](2019)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教学策略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着名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树立了标杆。陶渊明的作品文质兼美,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收录了他的诗歌、散文和辞赋,每一篇都呈现出陶渊明独有的艺术风格。然而在当前陶渊明作品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当前陶渊明作品教学现状来发现其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方法以改善陶渊明作品的教学策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第一章结合陶渊明作品在教材中的编选情况,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和陶渊明作品的教育价值两个方面对其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则阐述陶渊明作品的教学现状,并找出当前陶渊明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论文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教师教学方面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且针对这两个方面,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是在陶渊明作品教学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究陶渊明诗文的教学策略。第一、教材方面建议丰富陶渊明选文的题材,拓展课外阅读,较为全面认识陶渊明作品创作风格;第二、教师方面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主要从区分文体特点、正确处理文言字词、重视知人论世的运用、强调诵读的作用这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三、学生方面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陶渊明作品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形式的改善。第四章结论部分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阐述。通过对陶渊明作品的教学研究,希望能为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吕华亮[6](2019)在《“五斗米”与“乡里小人”意解》文中研究指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是陶渊明的名言。其中的"五斗米""乡里小人"二语之含义,颇令人费解,也曾引起学界的争论。文章根据陶渊明的自身状况,对缪钺先生的观点——五斗米为渊明一个月的食量之说加以补充证明;又结合当时乡评之风及时人对督邮的看法,阐释了"乡里小人"含义,认为:"乡里小人"非谓督邮是"来自乡里的小人",而是说他是"乡人眼中的小人"。

蒙金含[7](2018)在《疾病视域下的陶渊明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陶渊明是一位特殊而伟大的诗人,他在历史上有着多重身份——胸怀理想的士人、固穷守节的隐者、琴书自娱的诗人;在生活中他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他承载着家庭复兴的希望;穷困潦倒时受到妻子埋怨,面对孩子又深感愧疚自责。后人把陶渊明看成一位鄙弃功名、恬淡自然的高士,却往往忽视了他在生活中的凡人角色和真实处境,甚至屏蔽了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身心交瘁的病人。陶渊明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又患脚疾、店疾,这些身体疾患严重影响他正常的生活节奏,他甚至一度因病“不复为文”。晋宋易代之际本身就是一个疯狂、血腥、病态的时代,陶渊明在这样的时代里,忧惧时局,嗟叹贫穷,忍受孤独,悲悼亲情,从现代心身医学的角度看,这些消极情绪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虽然贴有多重身份标签,但陶渊明的本质是怀才不遇的“士”,这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清楚。在心理学的层面上看,政治上充满挫败感的陶渊明对个人的价值目标进行了转移,从复兴家业、兼济天下转向固穷守节,躬身田园,“逃禄归耕”就是这种价值转移的实现路径。在这一点上,陶渊明似乎做得很成功,他当时就成了着名的隐士,心理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和补偿;死后又成了伟大的诗人,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身后之名。但是,隐居只是陶渊明理想破灭的权宜之举,田园是其身心无处安放时的无奈归属。隐士或诗人的光环并不能掩盖他在现实中贫病交加的艰难处境;他也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位士人的“猛志”,面对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他更是无法做到内心波澜不惊!陶渊明的一生对现实充满了幽怨,但鱼骇鸟惊的政治环境让他不敢怨天尤人,哪怕是一声清脆的呐喊!重压之下他只能发出“人生实难”的无声叹息!这种幽怨而压抑的负面生存体验,是陶渊明致死的痼疾。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位身心俱痛的病人,他在阅读和创作中寄托情感,缓释痛苦、愉悦身心,心理得到平衡,人格保持稳定,从而实现了从疾病到健康的自我超越。他的自疗实践不但完美契合文学治病的艺术原理,也给后人留下了如何调适身心的健康遗产。

夏玉玲[8](2017)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研究》文中指出取象思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传统思维发展形成于《易经》,并在《易经》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由于这种思维方式从未间断过,作为古典诗歌中比兴表现手法的逻辑支点,取象思维在古代典籍的润色中得以继承和不断发展。陶渊明的田园诗产生于晋宋王朝交替之际。虽然目前学界对田园诗的内涵尚无统一明确的定论,但本文在整理相关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概念,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农村农民的生活百态,还包括了记述诗人乡居生活的诗作,共统计出52首。值得注意的是,取象思维方式在陶渊明田园诗得到了成功运用,且笔法娴熟。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撰写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陶渊明田园诗和取象思维概述。具体阐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定义、创作内容、创作动因和取象思维的内涵及其与比兴手法的关系等基本概况。第三章对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取之象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总体分为自然物象和居所制品之象,前者可细分为植物之象、动物之象、节候之象。这些取象分类表明,陶诗中运用了取象思维。第四章具体分析了取象思维在陶渊明田园诗的运用。借助取象思维,部分诗作侧重说明诗人的退隐躬耕之志和安贫固穷之节;一些诗作述写了忧乐,表现为慨叹无常人生、悲悯农村农民,同时还记述了力耕和闲居的乐趣;诗人还在一些田园诗中追寻理想的生活,抒写不惧终老的达观心境。取象思维已成为联系陶渊明和田园诗的重要纽带。第五章论述了陶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对初唐田园诗的影响。主要是结合初唐主要诗人,如王绩、卢照邻、宋之间等人的田园诗作进行纵向分析,指出他们的诗歌对陶诗中所蕴含的取象思维是如何承继并继续深入发展的。本文以陶渊明的52首田园诗为基础,对诗中所蕴含的取象思维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虽然在作品数量和取象分类上有一定限度,但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揭示取象比附作为一种新视角在田园诗作得以成功运用的规律,这对其他诗歌的研究亦是一个有益借鉴。

戴文霞[9](2017)在《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南宋为时间截段,以诗文为主要研究对象,总体考察南宋文学与道家、道教之关系。深入探究南宋诗文受道家、道教影响的情况,挖掘道家、道教对南宋文人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影响与渗透,以及南宋文人对道家、道教思想的继承、促进、提升的作用,进而揭示文学与道家、道教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分绪论、正文、余论三部分。绪论评述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南宋文学与道家、道教的研究状况,由此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正文分七章:第一章总述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的概况。首先大致勾勒南宋文人批注老庄的情况、道教流派及其发展概况,然后总体分析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的互动情况。道家、道教对南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文学创作、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反过来,南宋文人与道教徒吟诗作赋、践行道教活动、游览道教胜地等活动,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提升道教的社会声誉。第二章探讨中兴诗文的道家、道教情结。中兴文人选择道家、道教与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冗官、党争使得大多数心怀恢复之志的中兴文人投闲置散,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等人莫不如是。他们以道家的旷达人生观来调适人生矛盾,过着养生修道、逍遥闲适的生活,在诗歌中吟咏游仙之乐。诗歌风格方面,杨万里、喻良能、王质等人受道家审美趣味的影响,各自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章四灵诗文之道家、道教取向。四灵活动范围不广,主要在道教氛围特别浓厚的永嘉,诗文中涉及到神霄雷法、内丹道、净明道等道教文化,以及采药服食、炼形养心的修道活动。他们生活贫困,却不拘于外物,极力追求天和与人和的思想境界,尤其是人的身体养和、心闲懒散的理想状态。在诗歌艺术风格方面,他们趋于对清旷、独寒的艺术追求。第四章江湖诗文之道家、道教意蕴。江湖文人数量众多,与道家、道教有关联者不在少数。姜夔、刘过终身布衣,却不甘做个落魄文人,故以道人自居,姜夔的孤芳自赏、刘过的清狂自傲都有道家、道教的影响因素。吴文英的词想象丰富,蕴含众多的道教神仙意象、缥缈仙境,寄托自己对人生迷茫、失望之情。乐雷发、赵汝鐩等人善于在大自然中涤荡心胸,以道家思想提升自我心性修养,保持澄澈明净的心境,表现高迈超拔的品质。第五章遗民作家之道家、道教情结。遗民文人入道的情况较前三个时期更突出,还有一些虽没有入道、但以道人自居的。他们在诗文中表现出对故国的悲痛与无奈,除去身份改变,与普通文人并无差别。也有一些本身就有道教信仰,入道后更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如郑思肖、邓牧等,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构建来表现自己想要治世救国的心愿。刘辰翁通过对老庄评点,接受了道家核心观念和思想,并将其融会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中,尤其是庄子傲睨尘世、批判现实的精神。第六章理学家诗文之道家、道教踪迹。南宋理学家大多对道家思想有所批判、继承,在诗文中往往表现出儒道融合的特点。道家、道教对理学家文学风格影响较大,帮助他们避免学者之诗的枯燥乏味,朱熹诗之高渺超逸、林希逸之恣肆洒脱、楼钥诗之想落天外等等,都明显受其影响。此外,在儒、道融合的影响下,理学家们大量创作青词,如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将理学思想、家国情感熔铸于其中。第七章南宋道教徒诗文之创作特色。道教徒兼文人身份者大多有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将诗文看做思想感情的载体。白玉蟾将吟诗与炼丹相提并论,认为学诗难于学道,并且重视炼字炼句。道教徒以修道为业,而在南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下,他们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也始终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出苦己利人之济世情怀、悠游山林之隐世情趣、翛然出尘之超世情调。在文学的艺术追求上,有出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

徐敏[10](2017)在《《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展现了叶嘉莹解读陶诗的宗旨、方法和侧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叶嘉莹解读陶诗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反观现实社会,感受陶诗给我们带来的美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于诗的感悟力。吸收叶嘉莹对于陶诗的解读优势,将其引入到中学陶诗教学中是值得尝试的。本论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中学陶诗的教学情况。论文先对中学课本陶诗篇目的选择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标准以及课文导读等方面对中学陶诗教学的要求:学生应该学会预习、多诵读并且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该进行相应的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最后,论文探讨了中学陶诗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了不足之处:学生学陶诗只重视背诵和课本本身,忽视了课外的延伸;教师过分重视教参,忽视了教授读诗的方法。第三部分论述了叶嘉莹解读陶诗的宗旨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叶嘉莹解读陶诗的宗旨是注重对诗审美意蕴的挖掘和诗歌丰富思想内涵的阐述,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体现在两点:一、挖掘诗的审美意蕴,引导学生学会吟诵,立足具体的语言特色挖掘陶诗的意境;二、延伸陶诗的思想空间,把握诗歌的魅力所在。第四部分论述了叶嘉莹解读陶诗的方法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叶嘉莹解读陶诗的方法主要是以诗解诗和比较阅读,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体现在通过以诗解诗和比较阅读的方法的运用拓宽学生的关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把握陶渊明诗歌的特点。第五部分论述了叶嘉莹解读陶诗的侧重点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叶嘉莹解读陶诗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典型意象的分析、写诗背景的分析以及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叶嘉莹解读陶诗的侧重点对中学生学诗解诗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结语部分总结了叶嘉莹解读陶诗的总体特色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借鉴价值,说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中学陶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本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二、谈陶渊明的“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陶渊明的“醉”(论文提纲范文)

(1)朱熹论陶的历史传承与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隐士到贤人:朱熹对陶渊明形象的提升
二、对抗与重建:朱熹对陶诗的文学史定位
三、从平淡到豪放:朱熹对陶诗性情的揭示
四、朱熹论陶的历史传承与突破

(2)陶渊明诗歌中的不平之鸣(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陶诗不平之鸣的内涵
    第一节 仕隐之间的痛苦挣扎
    第二节 志不获骋的郁闷
    第三节 固穷安贫中的牢骚
    第四节 人生无常与知音难寻的叹息
    第五节 对社会的忧患之心
第二章 陶诗不平之鸣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对照中显不平
    第二节 反问中抒不平
    第三节 用典中见不平
第三章 陶诗不平之鸣的疏淡化
    第一节 陶诗不平之鸣疏淡化的内蕴性体现
        一、幽默:不平之鸣的色彩
        二、平静:不平之鸣的气质
        三、自然:不平之鸣的出口
    第二节 陶诗不平之鸣疏淡化的外在形式
        一、句意间的开阖
        二、结构上的散缓
        三、结尾处的“化解”
结语
参考文献

(3)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思路、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相关概述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相关概念界定
        一、山水游记文言文
        二、文本细读
        三、初中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体特征
        一、在选材上的特征:取材范围广泛
        二、在结构上的特征:以游踪为线索
        三、在创作手法上的特征:多种手法并用
    第三节 文本细读应用于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一、文本细读理论与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相融合
        二、提高师生的文言素养与文化涵养
        三、促进文言、章法与文学、文化的统一
        四、促进文言文有效课堂的回归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选编分析
    第一节 学段及单元分布
    第二节 朝代分布
    第三节 类型分布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目标
    第一节 语言上:习得文言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第二节 章法上:学习文体结构,习得文学技法
    第三节 审美上:品悟作者情志,提高审美情趣
    第四节 文化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巧用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一、背景知识导入
        二、故事导入
        三、诗词导入
    第二节 细读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一、初读文字,把握文字基本含义
        二、紧扣关键字眼,细析字词深层含义
        三、联系语境,捕捉文言关联之处
        四、关注空白,探求言外之意
    第三节 细析文本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法
        一、探寻作者游踪,理清行文思路
        二、把握语言特征,品味诗化语言
        三、赏析写作手法,内化写作技法
    第四节 细品文本意蕴,引导学生感受精神与文化
        一、诵读涵咏,体会山水自然映照的情感美
        二、咀嚼品味,感悟社会人生折射的哲理美
        三、抓住时代特征,感受不同文化
        四、了解历史民俗,体验风土人情
        五、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五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分析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设计
        一、实证目的
        二、实证对象
        三、实证内容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实施过程
        一、协商教学
        二、实施教学
        三、课后访谈
    第三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实证的结果分析
        一、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二、加强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三、研读文本结构能够引导学生破解写作技法
        四、品读文本情志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五、细悟文本内涵能够引导学生领悟文化的魅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日本文选学论着索引(下)(论文提纲范文)

五西晋
六东晋
七南北朝

(5)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编选情况及分析
    第一节 陶渊明作品的编选情况
        一、编选情况梳理
        二、编选特征分析
    第二节 陶渊明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原因分析
        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
        二、陶渊明作品的教育价值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教学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陶渊明作品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授课现状
        二、学生的学习接受现状
    第二节 陶渊明作品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二、学生学习方面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的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节 教材方面
        一、选文题材应更丰富
        二、拓展课外阅读
    第二节 教师方面
        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节 学生方面
        一、注重课前预习和习惯的养成
        二、改善学习方式,消除对文言的恐惧
        三、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语
附录1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五斗米”与“乡里小人”意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斗米为一个月食量说”补正
二、“乡里小人”意解

(7)疾病视域下的陶渊明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陶渊明的魅力
        二、陶渊明的魔力
        三、偶然与必然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疾病的多维解读
        二、疾病的文化治疗
        三、疾病的文学治疗
        四、疾病视域中的陶渊明个案研究
        五、陶渊明研究的开放视野
        六、陶渊明诗文的文本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传记研究法
        二、社会历史研究法
        三、精神分析研究法
        四、接受美学研究法
第一章 疾病和文学
    第一节 疾病的文化诠释
        一、个体疾病的文化诠释
        二、疾病的政治隐喻
        三、疾外之疾:士人称疾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魏晋的社会病
        一、政治病
        二、文化病
        三、自然疾疫
    第三节 疾病作家与文学治疗
        一、病蚌产珠: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二、文学治疗的艺术原理
        三、文学治疗的对象和模式
第二章 被忽视的病人:陶渊明的历史形象
    第一节 陶渊明文学自塑的心理动机
        一、自述血统的心理诉求
        二、陶诗的双重自我与身心境况
        三、酷贫寒士:陶渊明苦痛的根源
    第二节 消失的病人:陶渊明的偶像生成
        一、偶像的基础:从隐士到诗人的自我设计
        二、隐逸偶像的生成
        三、文学偶像的确立
    第三节 丹渥与枯槁:陶渊明的两种历史肖像
        一、颜如丹渥:绘画中的陶渊明
        二、枯槁憔悴:被忽视的病人陶渊明
第三章 陶渊明文学中的身心疾病
    第一节 忧惧时局
        一、魏晋士人的忧惧
        二、鱼骇鸟惊:陶渊明的政治处境
        三、达人善觉,逃禄归耕
    第二节 嗟叹贫穷
        一、贫士的处境和心态
        二、因贫入仕的陶渊明
        三、陶渊明诗文的贫困主题
    第三节 诉说病痛
        一、陶渊明疾病的历史记录
        二、陶渊明的多重病痛
        三、幽怨—陶渊明致死的痼疾
    第四节 忍受孤独
        一、孤独:焦虑时代的病症
        二、陶渊明孤独的文学书写
        三、陶渊明孤独的成因
    第五节 悲悼亲情
        一、无怙无恃,孤弱穷民
        二、室无莱妇,十愿十悲
        三、屡失手足,痛入心扉
第四章 陶渊明“文学自疗”的多维解读
    第一节 境由心造:陶渊明的哲学解困
        一、儒:陶渊明的精神食粮
        二、道:陶渊明的心灵药方
        三、佛:陶渊明的人境灵光
    第二节 复返自然:陶渊明的生态疗救
        一、陶渊明的自然之思
        二、躬耕田园:陶渊明的自然实践
        三、桃源幻境:陶渊明的精神生态
    第三节 酒中深味:陶渊明的人生思考
        一、饮酒:闲愁的化解
        二、止酒:身心的矛盾
        三、述酒:美酒叙事与政治隐喻
    第四节 琴书消忧:陶渊明的精神寄托
        一、无弦之痛:陶渊明抚琴的奥秘
        二、欣然忘食:陶渊明的阅读治疗
第五章 疾病与健康:陶渊明的生命透视
    第一节 陶渊明的自我超越
    第二节 两个王国的风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8)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 陶渊明田园诗和取象思维概述
    2.1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概况
        2.1.1 陶渊明田园诗内涵的界定
        2.1.2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内容
        2.1.3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动因
    2.2 取象思维方式概说
        2.2.1 取象思维方式的定义
        2.2.2 取象思维方式与比兴
第三章 陶渊明田园诗所取物象分类
    3.1 自然物象
        3.1.1 植物之象
        3.1.2 动物之象
        3.1.3 节候之象
    3.2 居所制品之象
        3.2.1 居所之象
        3.2.2 制品之象
第四章 陶田园诗运用取象思维所表达的"真意"
    4.1 取象言志节
        4.1.1 表明退居田园的坚定决心
        4.1.2 表现安贫固穷的清高气节
    4.2 取象述忧乐
        4.2.1 倾吐内心愁闷
        4.2.2 慨叹农民困苦
        4.2.3 抒发闲居之趣
        4.2.4 表达力耕之乐
    4.3 取象悟生死
        4.3.1 追寻放任心性的悠然生活
        4.3.2 展露直面终老的达观心境
第五章 陶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对初唐田园诗的影响
    5.1 陶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对王绩田园诗的影响
    5.2 陶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对初唐其他诗人田园诗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学位攻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二、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总述
    第一节 南宋道家、道教发展概况
        一、南宋道家发展概况
        二、南宋道教发展概况
    第二节 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之关系
第二章 中兴诗文的道家道教情怀
    第一节 老庄之闲旷与人生价值取向
        一、仕与隐之间的艰难抉择
        二、闲旷心境与诗意栖居
    第二节 文人身心炼养与道教信仰
        一、高洁品志与游仙情怀
        二、心性修为与道教养生
    第三节 审美取向与庄子之自然天真
第三章 四灵诗文的道家道教取向
    第一节 向道活动与贫中求和思想
        一、四灵向道概况及原因探析
        二、贫中求和的理想与追求
    第二节 清寒之审美与道家道教
        一、四灵诗“清”与道家道教
        二、孤独苦寒之审美意境
第四章 江湖诗文的道家道教意蕴
    第一节 江湖文人与道家道教之联系
    第二节 道人形象:落魄文人的自我设想
        一、白石道人之孤芳自赏
        二、龙洲道人之清狂自傲
    第三节 仙境与梦:道教想象与情志寄托
        一、缥缈词风:含蓄沉郁之情感抒发
        二、游仙寄怀:高洁超迈之人格理想
第五章 遗民作家的道家道教情结
    第一节 遗民作家与道家道教的联系
        一、遗民文人的入道、修道概况
        二、求仙问道与天下苍生之念
    第二节 虚无的仙境与沉郁的家国情感
        一、汪元量:仙国幻想与故国之思
        二、郑思肖:“醉乡”理想与忠孝观
    第三节 对庄子思想和文风的继承
第六章 理学家诗文之道家道教踪迹
    第一节 理学家与道家道教之联系
        一、理学家与道教徒交往之概况
        二、理学家诗文中的养生活动
        三、理学家诗文之融贯儒道
    第二节 理学家诗文风格与道家道教
        一、对《庄子》美学价值的关注
        二、超逸出尘:理学家之仙境憧憬
    第三节 理学家之人生境界与道家
        一、“冷眼闲看世”:林希逸之超脱
        二、“野服归林泉”:楼钥之洒落
        三、“清酌涧中泉”:韩淲之隐趣
    第四节 诚敬忠孝:理学家青词的思想内核
        一、理学家青词中的诚敬与忏悔
        二、理学家青词中的忠、孝观念
    第五节 刘克庄文学思想与道教
        一、刘克庄与道教之关联
        二、后村诗学思想与道教修仙
第七章 南宋道教徒诗文之创作特色
    第一节 道教徒的文学活动概况
        一、道教徒与文人的交往活动
        二、道教徒文学创作之概况
    第二节 出入凡尘、济世度人的丰富情感
    第三节 道教徒诗文之艺术特色
        一、出尘脱俗的审美意境
        二、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10)《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一) 《诗词讲录》序
        (二) 上篇:《饮酒诗讲录》
        (三) 下篇:《拟古诗讲录》
    二、研究现状
        (一)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
        (二) 对于叶嘉莹的研究
        (三) 中学陶诗教学的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陶诗的教学情况
    第一节 中学陶诗教学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二、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节 中学陶诗实际教学情况探究
        一、中学教师在陶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学生学习陶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叶嘉莹解读陶诗的宗旨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陶诗审美意境的挖掘
        一、于吟诵中展现陶诗题材的多样性
        二、立足具体语言挖掘陶诗的意境
    第二节 陶诗丰富思想内涵的阐发
        一、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第三章 叶嘉莹解读陶诗的方法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以诗解诗传达陶诗精髓
        一、从关键词切入以诗解诗
        二、运用典故扩展以诗解诗
        三、引用其他选文以诗解诗
    第二节 比较阅读展现陶诗之美
第四章 叶嘉莹解读陶诗的侧重点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典型意象的分析
        一、动植物的意象
        二、人物的意象
        三、时空的意象
    第二节 写诗背景的分析
    第三节 注重与现实相结合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四、谈陶渊明的“醉”(论文参考文献)

  • [1]朱熹论陶的历史传承与突破[J]. 郭院林. 铜仁学院学报, 2021(01)
  • [2]陶渊明诗歌中的不平之鸣[D]. 郄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3]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 张练. 扬州大学, 2020(02)
  • [4]日本文选学论着索引(下)[J]. 陈翀.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02)
  • [5]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作品教学策略探究[D]. 赖丽芬.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五斗米”与“乡里小人”意解[J]. 吕华亮.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7]疾病视域下的陶渊明文学研究[D]. 蒙金含. 厦门大学, 2018(12)
  • [8]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研究[D]. 夏玉玲. 延边大学, 2017(01)
  • [9]南宋诗文与道家道教[D]. 戴文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对中学陶诗教学的启示[D]. 徐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论陶渊明的“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