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废水达标排放问题及对策

炼油废水达标排放问题及对策

一、炼油污水达标排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先,张华,高磊,李嫣宁,张瑞成[1](2020)在《炼油企业工艺废水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典型炼厂主要工艺废水中的来源、污染物组成和排放量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内炼油企业的实际运行,讨论了国内炼油企业如何围绕酸性水、电脱盐废水和碱渣废水这三类废水开展工艺废水的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工作,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炼油行业在炼油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和清洁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果,提升了污染源头控制能力,显着降低了各炼厂碱渣废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场的运行负荷,极大地减轻了炼厂废水污染治理的工作压力。

高青军[2](2020)在《兰州石化公司工业污水排污口西迁对黄河兰州段影响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化工企业外排工业污水具有排放水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等显着特点,且大多含有石油类、硫、酚、氰、硝基物、芳烃及砷、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其入河排放位置的设置或迁建,可能影响下游地表水体环境质量和水资源使用功能,影响水生生物、鱼类等水生生态系统,严重时影响下游区域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兰州石化公司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毗邻黄河且位于黄河兰州段城市上游,地理位置敏感。自建厂伊始,其工业污水通过全长27公里的市政油污干管在兰州市下游排放,为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2014年开始兰州石化公司工业污水排放口向兰州市上游西迁至小金沟处。工业污水的上游排放对企业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及时开展工业污水排污口西迁后对下游黄河兰州段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分析评估十分必要。本论文研究以兰州石化公司小金沟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项目为依托,选取排污口迁建前后所在兰州黄河段为研究对象,建立水质影响模型,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对企业环保和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1)通过搜集资料、现场监测和调查,对兰州石化公司近年来工业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获得了黄河兰州段纳污水域的河道水文数据、水环境现状、纳污能力及重要的水资源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域等。经调查,小金沟入黄排污口废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石油类排放总量分别为1079万m3/a、588.87t/a、37.31t/a、14.63t/a。黄河兰州段水质近10年来总体呈好转趋势,年均水质类别由ⅢⅣ类转变为ⅡⅢ类。2)运用MIKE一维、二维水质模式,分析、预测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工业污水对兰州黄河段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在企业正常工况和黄河上游Ⅲ类限值来水且枯水期条件下,石油类、挥发酚、总氮在排污口下游10km以上形成超标污染带,COD在排污口下游形成长125m宽20m的超标污染带;氨氮在排污口下游形成长1130m宽165m的超标污染带;BOD5在排污口下游形成长1130m宽150m的超标污染带;总磷在排污口下游形成长520m宽40m的超标污染带;事故状态下石油类超标最为严重,可影响排污口下游至什川吊桥断面水域全部超V类水质标准。3)研究分析了排污口西迁对排污河段内重要第三方、环境敏感目标及水生生态的影响。兰州石化公司工业污水生物毒性为轻度毒性,结合水生生物调查现状,工业污水入河后未对黄河水体造成明显影响;重要第三方位于小金沟入河排污口上游,排污口迁建亦不会对其有负面影响。4)结合企业现有环境管理体系及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提出了工业污水排污口迁建后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针对排污口所在河道制定了围困-回收组合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7个关键应急管控断面。

程仁振[3](2019)在《陶瓷膜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炼油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不仅会造成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水生态安全甚至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将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是减轻水体污染、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为保护环境及响应民意,炼油废水排放标准也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提标改造和零排放也成为众多炼油企业废水处理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当前深度处理工艺多存在工艺冗长、占地面积广、回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难以应对当前厂区用地紧张,深度处理设备预留地有限等局面。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的耦合集成化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极其深远意义。对废水水质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发现,炼油废水中含有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类、硫化物和胺化物等多种污染物;其中烷烃类、醚类及炔烃类污染物,可生物降解;而烯烃类、芳香类、硫酸酯及胺类化合物难生物降解,成为深度处理的焦点。基于此,试验考察了陶瓷膜分离、强化混凝、高级氧化和高效吸附等水处理技术对废水的处理效能:(1)陶瓷膜过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浊度在0.2 NTU左右;(2)芬顿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表现出较高的COD去除率,芬顿氧化在pH值为4.1,亚铁投加量为1.2 mmol/L,双氧水投加量为1.8 mmol/L的条件下,对COD的去除率高达56.4%,活性炭吸附在pH值为7,投加量为4 g/L的条件下,对COD的去除率达75%以上,而且两种方法对具有荧光特性的污染物去除较为彻底,(3)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的结合不仅使得最佳活性炭投加量降至1 g/L,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出水水质。基于上述废水处理技术效能研究分析,建立了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陶瓷膜过滤耦合工艺,该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 h;耦合工艺中,粉末活性炭直接投加在膜池中,不断优化活性炭浓度和换炭量,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在活性炭浓度为40 g/L、换炭量为4%/d、陶瓷膜初始通量为82 L/(m2·h)的条件下,该耦合工艺体系运行稳定且处理效能较高,出水满足设计出水水质要求。上述耦合工艺中陶瓷膜与直接过滤时相比,表现出较高的膜通量与抗污染性能。直接膜滤时,陶瓷膜的临界通量为60 L/(m2·h),在耦合工艺中提升至82 L/(m2·h);而且,耦合工艺中陶瓷膜表现出较好的抗污染性能,陶瓷膜总阻力(1.2×10122 m-1)相比直接过滤时(5.1×10122 m-1)明显降低,另外,膜表面机械冲刷-清水反洗-NaClO溶液反洗的清洗方式对两种过滤方式中的陶瓷膜均有较好的清洗效果,直接过滤时通量恢复率为90%,耦合工艺中膜通量恢复率达97%以上。本文中陶瓷膜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炼油废水中的污染物特性,揭示了耦合工艺中不同水处理技术对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规律,以及陶瓷膜抗污染特性、膜清洗行为。研究结果有望为炼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废水厂处理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寇悦[4](2019)在《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工艺全流程污染物转化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炼化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污水管理体系决定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达标排放。炼化企业往往只关注与操作规程和排放标准相关的数据指标,各工艺单元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匹配处于未知状态。本研究以典型重质油炼化企业污水处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炼化污水(Heavy Oil Refinery Wastewater,HORW)综合特性表征方法,全面剖析全工艺流程的污染物转化行为和赋存状态,进而评价各工艺单元处理效能,为炼化污水处理体系长期稳定运行以及处理工艺的原位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从污染组成、污染负荷、生物毒性和体系稳定性四大水质特性出发,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和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两种高等仪器分析手段耦合传统和新兴水质检测方法,搭建适用于HORW水质分析测试平台,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综合三个维度下,涵盖无机、有机化合物的HORW综合特性表征方法。(2)高含油点源污水经过“水质调节-沉降除油-旋流油水分离-气浮净化”工艺预处理后,污水的污染负荷得以大幅度去除,总油、极性油、COD以及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2.5%、57.0%、39.6%以及40.0%。预处理对无机污染物的组成和负荷没有去除效果,对有机污染组成的影响也比较小,出水仍以Ox、OxSx,NxOx类型极性化合物为主。此外,预处理并没有降低急性生物毒性,但破乳脱稳的效果显着,表现为界面张力回升,Zeta电位趋向于中性。(3)综合污水经“一级水解酸化(Hydrolysis acidification,HA)+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CAST)”主生化工段处理后,污染负荷下降幅度极大,COD、TOC、TN以及氨氮分别去除了89.3%、84.4%、49.8%以及87.8%;急性生物毒性实现大幅度下降。一级HA单元没能改善可生化性,却去除了一定量的有机负荷;污染负荷主体上在CAST单元去除。主生化工段对阳离子的组成和负荷没有去除效果,但显着改变了污水的有机污染组成。CAST单元更倾向于去除弱极性化合物和低缩合度的极性化合物,出水中极性化合物的缩合程度升高,且以Ox类型为主体。主生化工段出水经“二级HA+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filter,BAF)”二级生化工段处理后,污染负荷下降幅度很小,COD、TOC以及TN分别去除了17.1%、5%以及3%,氨氮负荷降至为0。二级HA单元改善可生化性的效果明显,生成了一些低缩合度、易生化的有机物,随后在BAF单元中被降解。在最终出水中残留的低浓度COD构成中,主要是一些中等极性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类、酯类等),以及缩合度较高的Ox、OxSx,NxOx类型极性化合物,其中以Ox类型的相对丰度为最高。

周安娜[5](2018)在《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随着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用水浪费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全球各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用水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的工业行业领域,尤以石化行业为代表的耗水大户,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构建石化企业的节水控制体系,对石化企业的用水现状进行掌控,优化用水系统,以适时采取合适的技术或手段节约企业用水,提高企业的节水能力,对于促进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调查,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用水现状和国内新老炼厂的用水情况。在此基础上,以燃料-化工型炼厂为典型,构建了典型石化企业的节水控制体系模型,包括11个用水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对节水控制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和用水水平等级评价,通过假设四组石化企业的用水指标,进行数据计算,验证了该体系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文中以某两个石化企业为例,通过水平衡测试工作对其进行现场调研、检测和总结归纳,掌握了两个石化企业的用水水平和用水现状情况,并得到了两个企业对应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中的11个用水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中11个用水指标的权重赋值为权向量υ,υ=(a1,a2,┅,an)=(0.238,0.021,0.108,0.043,0.043,0.070,0.043,0.070,0.172,0.172,0.021);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物元分析法,计算求得:企业A的最优关联度为-0.174,对应等级为Ⅴ,企业B的最优关联度为-0.003,对应等级也为Ⅴ,但企业A的用水水平低于企业B的用水水平;石化企业A的节水程度Y值为0.363,石化企业B的节水程度Y值为0.211,两个企业的节水程度在0.20.4之间,均为节水程度较高的企业。其中,石化企业B的节水程度比石化企业A的节水程度更高。由此可见,石化企业A比石化企业B的节水潜力大。该结论与事实相符,同时论证了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曹原原[6](2018)在《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文中指出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如不加以治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以某石化企业为例,对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燃烧烟气等进行统计分析。炼油厂的废气来源通常包括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和火炬排放烟气等。为使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措施主要有:燃料气脱硫、催化烟气旋风分离、重整装置再生尾气处理、硫磺回收装置、减少烃类排放、减少恶臭气体排放、锅炉废气治理设施等。其中,减少烃类排放主要包括原油及轻油采用浮顶罐储存、设置气柜回收燃料气、常减压装置"三顶"气回收、油气回收装置等;减少恶臭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含硫污水密闭输送、储罐恶臭气体处理等。炼油厂除了对传统的SO2、NOx、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源进行监测外,还要加强对非甲烷总烃、VOCs、TSP等排放源进行监测,并对特征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控。

王显训[7](2017)在《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基于原油供应劣质化以及含酸原油在价格上具有巨大优势,含酸原油的加工必须向深层次、广维度的方向发展。但随之带来环烷酸及其它低分子酸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废水乳化严重,常规法除油困难;由于酸性的水汽提设备运行不稳定,净化水COD、氮氨含量和有机胺增加;可生物降解性差,污水场长期存在发泡、发沫、美观度极差等废水处理问题,对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与回用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含酸油加工废水的处理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青岛石化在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经验和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水质剖析及相关试验研究,提出了含酸油加工废水的治理技术及工艺,制定了青岛石化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整体优化方案,优化改造内容包括电脱盐废水除油、降温预处理,含硫污水除油除焦预处理,增设含硫污水罐,原油罐区切水除油预处理,增设检维修高浓度污水罐;隔油单元改造、浮选单元改造、二浮之后均质罐的改造、氧化沟优化、增加高级氧化单元、增加MBBR出水过滤装置、增设离心机和污泥罐以及部分在线仪表等。污水处理场优化改造后运行情况表明,装置区除油预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去除电脱盐废水及罐区切水的石油类含量,使污水处理场总进水石油类下降30%以上;浮选单元改为催化气浮后,彻底解决了泡沫问题;MBBR单元后增加过滤装置,出水悬浮物减少70%,出水水质明显改善,延长了后续活性炭单元的反冲洗周期;高级氧化单元将污水B/C比提高30%,整个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排放污水实现稳定达标率99%以上。青岛石化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改造的成功实施,为中国石化在含酸油加工发展战略上提供了环保技术支持。

邵玮[8](2017)在《环境规制约束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承载力下降成为人类将长期面临的挑战,自十八世纪中叶,人类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世界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跨越式大发展以及化石能源的大规模运用,社会生产力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水平也快速增强。在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此消彼长,在以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下,人类社会的繁荣程度几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成正比。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种类不断增多、人类需求日益提升,最终导致在人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和废弃物总量达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上限,从而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各类污染事件和灾害事件,自然生态系统即将面临系统性不可逆转的威胁。进入到20世纪以后,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使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各国政府、学界专家以及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人类经济增长、社会繁荣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认为人类社会系统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靠,过量的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将使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自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在国际上推开,以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个人接受并采用。产业结构优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伴随始终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环境问题的持续存在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产业结构是链接经济、社会与自然三者之间的枢纽: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要素流动促使经济发展更有效率的推进;产业结构变动造成的社会财富分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关系到社会持续稳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转为集约,降低消耗与污染水平,逐步减轻自然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实现长足进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在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步入绿色发展道路,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出路也在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业结构一直以自身各个产业、行业的特征和规律演进着,或是技术进步的冲动,或是效率的冲动。在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环境硬约束日益刚性。以环境规制政策为表现形式的环境约束手段存在的大前提下,环境规制工具的使用改变企业的运营成本,调整行业比重,进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动,最终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环境负外部性的问题单纯通过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必须依靠环境规制工具和市场机制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达到最优。环境规制不仅可以促使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倒逼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环境、生态要素本身就应成为产业优化的标准和要素。中国早在“十一五”末期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至今为止,中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的问题依旧未能解决。长期以来以透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低效率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日益脆弱,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困扰到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国在30年内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在短时期内经历了生态破坏带来的苦果。2015年,我国SO2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859.1万吨和1851.8万吨,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2223.5万吨和229.9万吨。虽然近年来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有下降趋势,但环境风险始终较高。过去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而付出的环境代价已经开始对国民生活造成显着的负面影响。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2004-2010)》显示2004年-2010年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达到25万人-50万人,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占总GDP的0.8%-1%,环境破坏引发的危害已经开始严重制约和危害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规制的倒逼不仅来自于国际压力,同时更是中国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处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导致了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而决定了中国产业发展对生态资源环境势必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需尽早实现。本文依照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首先阐释环境约束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原理,然后根据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分析,设定量化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区间,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核心理论。最后,根据分行业和分区域的量化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并针对各项路径指出具体政策建议。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探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产业转移理论对我国产业在未来走向高级化、合理化、生态化的指导作用,对促进我国实现产业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释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分析了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理论基础。本章对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观、习近平的生态环境观、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税制改革下的地方政府博弈、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是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与产业发展有关的要素都会对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资本量、技术水平、社会需求、生态要素、环境规制政策以及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等。第四章是中国环境规制的演进历程。通过梳理国家环境规制政策、环境规制机构、环境规制信息披露、环境规制执法、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等演进过程,探讨中国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第五章是环境规制手段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大气污染行业和水污染行业的特征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构建实证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环境治理投资逐年加大、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合格率逐年提升以及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等原因,小型工业企业由于无法适应环境规制的要求而逐步被淘汰出市场。同时,环境因素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要素,在严格环境执法手段的保障下得到了更好的执行。第六章是探索环境规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路径。主要针对中国未来环境规制的发展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为目标,运用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并根据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提出相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第七章是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在基础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还有很多的研究工作尚未完成。综上所述,本文在两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了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同时,从传统产业经济学注重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的思路中转变出来,将生态要素补充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要素之一。第二,在实践研究方面,根据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行业的实证分析得出的产业结构特征和行业特性,构建在日益严格环境规制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并相应提出多种政策实施建议,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张政[9](2017)在《某炼厂含盐废水提标排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4月,环境保护部针对石油炼制工业制订了更为严格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某炼油厂含盐污水单独处理期间,其油含量、COD、氨氮和TN等指标均未能达到该排放标准。本论文提出集“源头控制+过程强化+合理增设”为一体的含盐污水提标排放新思路,以期为现有含盐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改造及实际运行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和改造意见。在含盐污水处理系统的调研中发现,电脱盐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大、物化处理系统油类污染物去除率较低和生化处理系统流程较短等问题是造成含盐废水处理不达标的主要原因。针对含盐废水存在的油含量高和油含量波动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电脱盐反洗水静沉除油技术和臭氧强化浮选破乳除油技术。(1)电脱盐反洗水静沉除油技术:新增均质沉降罐,将原有的电脱盐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成为“管输污水→沉降罐→罐中罐→隔油→气浮”。(2)臭氧强化浮选破乳除油技术:在一级浮选出水油含量为2560mg/L,COD浓度为7001000mg/L,pH值为6.5,阳离子絮凝剂PAM为1mg/L和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30mg/L,出水油含量的平均值低于12mg/L,油类去除率可超过60%,COD去除量超过60mg/L。炼油含盐废水经过改造后的含盐污水处理系统“臭氧强化气浮→厌氧生物床→MBBR→A/O→二沉池→BAF”的处理,出水含油量、氨氮和总氮可以达到《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的排放要求,但是出水COD值不能完全达标。建议详细探究各个处理单元的最佳工艺运行参数,以确保出水COD能够完全达标。

安伟铭[10](2016)在《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VOCs和氨源强核算及削减方案建议》文中研究说明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恶臭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何有效治理VOCs和恶臭污染,受到当地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研究以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罐区、栈桥区和污水处理装置三大污染源所在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确定各区域污染源的活动水平,模拟削减排放情景,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优治理措施。可为政府、企业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和参考。(1)依据《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确定西固工业集中区罐区、栈桥区和污水处理装置区源强。将区域源划分为9个面源,其中VOCs最大的源强为品储运厂栈桥面源,为3182.41t/a,最小的源强为炼油污水处理装置面源,为11.44t/a;恶臭主要来源于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区和炼油污水处理装置区,二者NH3排放源强分别为10.24t/a和9.07t/a。(2)运用AERMOD模式对不同削减情景下VOCs和恶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炼油和化工污水过程主要排放恶臭,在炼油和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削减方案中,距离炼油和化工污水处理装置较近的敏感点的NH3浓度削减较大,其中代家河湾村浓度最大占标率削减贡献比达88.00%,但各敏感点VOCs浓度削减较小;栈桥区主要排放VOCs,在栈桥区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情景中,距离油品厂较近的敏感点VOCs浓度削减明显,与基准情景相比,VOCs浓度占标削减贡献比达90.74%;所有削减方案进行叠加后,污染源对区域内敏感点贡献减小程度最大。(3)根据不同情景的预测结果,结合国家法规政策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对VOCs、恶臭进行重点治理,综合考虑法律法规、控制技术和达标排放三个方面,对石化工业集中区栈桥区、污水处理装置提出治理方案:①对炼油污水处理装置未加盖的曝气池、沉沙池等池进行加盖处理,采用溶剂增溶法和生物氧化法两种技术处理收集气体,处理后的气体经15m高排气筒排放。②对化工污水处理装置未加盖的隔油沉淀池、浓缩池、集泥井等池体进行加盖处理,采用生物脱臭法处理收集气体,处理后的气体经15m高排气筒排放。③对油品储运厂159、164原油装卸车栈桥设置柴油或煤油预吸收-碱洗脱硫-活性炭吸附-吸收工艺的油气回收装置;对160、161火车栈桥139#、138/2#汽车零装栈桥、16#线火车装车栈桥设置活性炭吸附-吸收的油气回收装置;对163“三苯”、有机厂7#火车装卸栈桥和12#线火车装卸车栈桥采用煤油预吸收-膜分离工艺的油气回收装置。

二、炼油污水达标排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炼油污水达标排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炼油企业工艺废水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酸性水处理回用技术
2 电脱盐废水处理技术
3 碱渣废水处理技术
4 结束语

(2)兰州石化公司工业污水排污口西迁对黄河兰州段影响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1.4 论文撰写及工作过程
第二章 企业排水及入河排污口设置分析
    2.1 企业基本情况
    2.2 企业取用水情况
    2.3 企业污水产生及处理情况
    2.4 企业排水系统
    2.5 污水排放量
    2.6 排水水质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8 小金沟入河排污口设置现状
第三章 工业污水排放纳污水域环境特性分析
    3.1 水功能区划情况
    3.2 纳污水域取水情况
    3.3 纳污水域纳污状况
    3.4 纳污水域水质状况
    3.5 重要第三方及环境敏感目标
第四章 工业污水上游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4.1 水质影响实测分析
    4.2 对纳污水域水质影响的MIKE模型分析
    4.3 对水生态影响分析
    4.4 对重要第三方及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分析
第五章 入河排污口水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5.1 企业水环境保护措施
    5.2 河道应急处置措施对策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陶瓷膜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炼油废水性质
        1.2.1 炼油废水来源
        1.2.2 炼油废水特点与危害
        1.2.3 炼油废水排放标准
        1.2.4 炼油废水回用现状与回用标准
    1.3 炼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炼油废水厂常规处理技术与工艺
        1.3.2 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陶瓷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1.4.1 陶瓷膜特性
        1.4.2 陶瓷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方案设计
    2.2 试验材料
        2.2.1 陶瓷膜
        2.2.2 混凝剂
        2.2.3 吸附剂
        2.2.4 水质分析试验试剂
        2.2.5 试验仪器
    2.3 水处理试验方法
        2.3.1 强化混凝试验方法
        2.3.2 臭氧氧化试验方法
        2.3.3 芬顿氧化试验方法
        2.3.4 吸附试验方法
        2.3.5 陶瓷膜过滤试验方法
        2.3.6 臭氧产量及浓度的测定
        2.3.7 膜表面水接触角值的测定
    2.4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2.4.1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2.4.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
        2.4.3 三维光谱分析方法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第三章 试验用水水质分析
    3.1 试验用水来源
    3.2 常规指标测定及出水水质指标
    3.3 炼油废水水质分析
        3.3.1 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
        3.3.2 三维荧光扫描分析
        3.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陶瓷膜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分析
    4.1 陶瓷膜基本性能
        4.1.1 清水通量测定
        4.1.2 陶瓷膜固有阻力测定
        4.1.3 陶瓷膜亲疏水性测定
    4.2 陶瓷膜对炼油废水污染物去除效果
        4.2.1 陶瓷膜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
        4.2.2 陶瓷膜对浊度去除效果
    4.3 陶瓷膜处理炼油废水运行效能分析
        4.3.1 陶瓷膜临界通量测定
        4.3.2 不同初始通量下膜通量及压力变化
        4.3.3 陶瓷膜污染阻力分析及模型拟合
        4.3.4 陶瓷膜清洗参数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分析
    5.1 强化混凝处理效能分析
        5.1.1 强化混凝反应条件优化
        5.1.2 混凝对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5.2 臭氧氧化处理效能分析
        5.2.1 臭氧氧化反应条件优化
        5.2.2 臭氧对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5.3 芬顿氧化处理效能分析
        5.3.1 芬顿氧化反应条件优化
        5.3.2 芬顿氧化对特征有机物去除效果
    5.4 高效吸附处理效能分析
        5.4.1 高效吸附反应条件优化
        5.4.2 高效吸附对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5.5 预处理工艺比较分析及优化组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陶瓷膜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分析
    6.1 陶瓷膜耦合工艺系统构建
    6.2 陶瓷膜耦合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6.2.1 活性炭浓度
        6.2.2 陶瓷膜运行初始通量
        6.2.3 换炭量
    6.3 陶瓷膜耦合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6.3.1 陶瓷膜耦合工艺对有机物去除效果
        6.3.2 陶瓷膜耦合工艺对浊度去除效果
    6.4 陶瓷膜耦合工艺中膜污染分析
        6.4.1 耦合工艺中膜污染阻力分析
        6.4.2 耦合工艺中膜污染模型拟合
        6.4.3 耦合工艺中膜清洗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工艺全流程污染物转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1.1 炼化污水处理工艺
        1.1.1 炼化污水传统处理工艺
        1.1.2 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工艺
    1.2 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
        1.2.1 污染组成分析
        1.2.2 污染负荷分析
        1.2.3 生物毒性分析
        1.2.4 体系稳定性分析
    1.3 污染物转化行为研究
        1.3.1 宏观污染物转化行为
        1.3.2 微观污染物转化行为
    1.4 研究展望
第2章 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体系及水质综合表征方法
    2.1 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体系
        2.1.1 炼化污水排放管理体系
        2.1.2 高含油点源污水预处理工艺
        2.1.3 综合污水达标处理工艺
    2.2 水质特性综合表征方法
        2.2.1 污染组成
        2.2.2 污染负荷
        2.2.3 生物毒性
        2.2.4 体系稳定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含油点源污水预处理工艺过程的污染物转化
    3.1 P-HORW预处理装置前后污染负荷分析
        3.1.1 综合污染物转化行为
        3.1.2 宏观有机污染物转化行为
        3.1.3 宏观无机污染物转化行为
    3.2 P-HORW预处理装置前后污染组成分析
        3.2.1 无机污染组成转化行为
        3.2.2 有机污染组成转化行为
    3.3 P-HORW预处理装置前后急性生物毒性分析
    3.4 P-HORW预处理装置前后体系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污水达标工艺过程的污染物转化行为
    4.1 综合污水达标工艺过程污染负荷分析
        4.1.1 综合污染物转化行为
        4.1.2 宏观有机污染物转化行为
        4.1.3 宏观无机污染物转化行为
    4.2 综合污水达标处理工艺过程污染组成分析
        4.2.1 无机污染组成转化行为
        4.2.2 有机污染组成转化行为
    4.3 综合污水达标处理工艺过程污水生物毒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用水现状
        1.2.1 国外用水现状分析
        1.2.2 国内用水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石化企业节水潜力分析
    2.1 新炼厂与老炼厂的工艺设备与工艺技术比较
    2.2 新炼厂与老炼厂的节水制度管理体系比较
    2.3 新老炼厂的用水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及用水水平等级评价
    3.1 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3.2 构建节水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3 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指标体系的组成及筛选
        3.3.2 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评价方法及选取
        3.3.3 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模型的验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典型应用研究
    4.1 水平衡测试技术
        4.1.1 采用水平衡测试技术的目的
        4.1.2 水平衡测试的依据及基本条件
        4.1.3 企业水平衡测试程序
    4.2 石化企业A节水控制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4.2.1 石化企业A的概况
        4.2.2 石化企业A水平衡测试结果分析
        4.2.3 石化企业A的用水水平评价分析
    4.3 石化企业B节水控制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4.3.1 石化企业B的概况
        4.3.2 石化企业B水平衡测试结果分析
        4.3.3 石化企业B的用水水平评价分析
    4.4 企业A与企业B的用水水平评价分析
        4.4.1 企业A与企业B的用水情况分析
        4.4.2 企业A与企业B的用水水平等级评价和节水潜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废气来源
    2.1 有组织排放源
    2.2 无组织排放源
    2.3 火炬排放烟气
3 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4 废气污染治理措施
    4.1 燃料气脱硫
    4.2 催化烟气旋风分离
    4.3 重整装置再生尾气处理
    4.4 硫磺回收装置
    4.5 减少烃类排放
        4.5.1 原油、轻油采用浮顶罐储存
        4.5.2 设置气柜回收燃料气
        4.5.3 常减压装置“三顶”气回收
        4.5.4 油气回收装置
    4.6 减少恶臭气体排放
        4.6.1 含硫污水密闭输送
        4.6.2 储罐恶臭气体处理
        4.6.3 延迟焦化冷焦水密闭循环使用
        4.6.4 化纤污水场恶臭治理
        4.6.5 炼油污水处理场加盖, 废气集中处理
    4.7 锅炉废气治理设施
5 结语

(7)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炼油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炼油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1.3.1 炼油污水分类及来源
        1.3.2 炼油污水污染物特征及处理方法
        1.3.3 炼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3.4 炼油污水处理常用的单元技术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青岛石化污水处理现状
    2.1 青岛石化污水处理场现状
        2.1.1 工艺流程
        2.1.2 主要构筑物
        2.1.3 主要单元分级控制标准
        2.1.4 存在问题及对策
    2.2 青岛石化废水水质剖析
        2.2.1 水质常规分析
        2.2.2 环烷酸分布情况分析
        2.2.3 废水有机组成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3.1 实验室小试试验研究
        3.1.1 电脱盐排水絮凝试验
        3.1.2 电脱盐排水催化氧化试验
        3.1.3 氧化沟出水催化氧化试验
        3.1.4 氧化沟出水生化试验
        3.1.5 含环烷酸废水臭氧高级氧化预处理试验
    3.2 现场中试试验研究
        3.2.1 浮选药剂性能评价试验
        3.2.2 高效聚结除油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酸油加工废水处理技术优化
    4.1 总体优化方案编制原则
    4.2 总体优化方案
        4.2.1 总体优化方案设计范围
        4.2.2 污水预处理
        4.2.3 污水处理场优化
        4.2.4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环境规制约束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的阐释
        1.5.1 环境约束
        1.5.2 产业结构调整
        1.5.3 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1.6 文献综述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研究评述
    1.7 论文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 环境规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观
    2.2 习近平的生态环境观
    2.3 外部性理论
    2.4 产权理论
    2.5 信息不对称
    2.6 分税制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2.8 循环经济理论
    2.9 比较优势理论
    2.10 污染天堂假说
    2.11 波特假说
    2.12 本章小结
3 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
    3.1 环境规制下资本数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2 环境规制下政策导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3 环境规制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4 环境规制下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5 环境规制下生态要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6 环境规制下环保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
    3.7 本章小结
4 中国环境规制演进的历程
    4.1 环境规制机构的演进
    4.2 环境规制政策的演进
        4.2.1 环境规制法律的演进
        4.2.2 环境规制标准的演进
    4.3 环境规制信息披露的演进
        4.3.1 空气质量信息披露的演进
        4.3.2 淡水资源信息披露的演进
    4.4 环境规制执法的演进
        4.4.1 沿淮流域环境执法(1994年至1997年)
        4.4.2 “两控区”环境执法(1999年至2000年)
        4.4.3 土地开发环境执法(2002年至2003年)
        4.4.4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2001年至2013年)
        4.4.5 跨区域环保执法(2005年至2009年)
        4.4.6 中共十八大后的环保执法(2012年至2015年)
    4.5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演进
    4.6 本章小结
5 环境规制倒逼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5.1 中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行业特征分析
        5.1.1 大气污染行业特征分析
        5.1.2 水污染行业特征分析
    5.2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3 数据来源与数据调整
    5.4 核心指标测算与回归方程设定
        5.4.1 核心指标测算
        5.4.2 实证模型的设定
    5.5 实证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环境规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6.1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发展方向
    6.2 环境规制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6.2.1 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清洁化
        6.2.2 推进集约化生产方式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6.2.3 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推广高新技术应用
    6.3 政策建议
        6.3.1 完善环境规制体系
        6.3.2 构建资源价格体系
        6.3.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3.4 完善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新核算评价体系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某炼厂含盐废水提标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炼油含盐污水的污染现状
        1.1.1 炼油含盐污水的来源
        1.1.2 炼油含盐污水的性质
        1.1.3 炼油含盐污水的危害
    1.2 炼油含盐污水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物理化学法
        1.2.4 生物法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含盐污水及处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2.1 含盐污水处理系统评价
    2.2 含盐污水的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2.3 含盐污水的水量与水质
        2.3.1 含盐污水的水量
        2.3.2 含盐污水的水质
    2.4 含盐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
        2.4.1 物化系统
        2.4.2 生化系统
    2.5 小结
第3章 含盐污水除油技术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水样
        3.1.2 实验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3.1.3 实验仪器与装置
        3.1.4 实验方法
    3.2 电脱盐反洗水静沉除油技术研究
        3.2.1 电脱盐反洗水对含盐污水的影响
        3.2.2 电脱盐反洗水的静沉除油技术
    3.3 臭氧强化浮选破乳除油技术研究
        3.3.1 最佳臭氧投加量确定实验
        3.3.2 浮渣成分分析
        3.3.3 可生化性评价小试实验
        3.3.4 中试间歇式臭氧强化气浮试验
        3.3.5 中试连续式臭氧强化气浮试验
    3.4 小结
第4章 含盐污水提标处理全流程中试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装置与设备
        4.1.2 试验分析检测方法
        4.1.3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
    4.2 中试装置的启动
        4.2.1 高效厌氧生物床启动
        4.2.2 MBBR启动
        4.2.3 A/O反应池启动
        4.2.4 BAF池启动
    4.3 平稳运行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臭氧强化浮选装置进出水指标分析
        4.3.2 厌氧生物床进出水指标分析
        4.3.3 MBBR进出水指标分析
        4.3.4 A/O进出水指标分析
        4.3.5 BAF进出水指标分析
        4.3.6 含盐污水处理系统全流程处理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VOCs和氨源强核算及削减方案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VOCS排放清单估算研究进展
        1.2.1 国外VOCs排放源清单研究
        1.2.2 国内 VOCs 排放源清单研究
    1.3 AERMOD扩散模式的应用
        1.3.1 AERMOD扩散模式简介
        1.3.2 AERMOD扩散模式应用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1.5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固区概况及石化集中区VOCS和恶臭源强核算
    2.1 西固区域概况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1.1 西固区概况
        2.1.2 近期兰州市和西固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分析
    2.2 VOCS与恶臭排放源调查与识别
        2.2.1 储罐区
        2.2.2 装卸区
        2.2.3 污水处理装置区
    2.3 VOCS与恶臭源强估算
        2.3.1 排放源分类系统构建
        2.3.2 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的选取
        2.3.3 源强估算
第三章 AERMOD模式参数设置分析
    3.1 AERMOD模式所需气象资料分析及参数设置
        3.1.1 AERMOD模式所需地面资料使用说明及分析
        3.1.2 AERMOD模式所需高空气象资料使用说明及分析
    3.2 AERMOD模式所需地形数据获取说明及分析
    3.3 AERMOD所需其他参数设置
        3.3.1 地表参数设置
        3.3.2 背景图选取
        3.3.3 方案控制
        3.3.4 污染源设置
第四章 VOCS和恶臭治理研究
    4.1 VOCS与恶臭控制对策
        4.1.1 法律法规要求
        4.1.2 减排控制要求
        4.1.3 排放标准要求
        4.1.4 VOCs和恶臭控制技术介绍
    4.2 VOCS与恶臭削减方案设置
        4.2.1 基准情景
        4.2.2 炼油污水处理厂改造情景
        4.2.3 化工污水处理厂改造情景
        4.2.4 栈桥区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情景
        4.2.5 综合方案情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5.2.1 创新之处
        5.2.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炼油污水达标排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炼油企业工艺废水分质处理和循环利用[J]. 王梓先,张华,高磊,李嫣宁,张瑞成.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0(04)
  • [2]兰州石化公司工业污水排污口西迁对黄河兰州段影响分析及对策[D]. 高青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3]陶瓷膜耦合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效能研究[D]. 程仁振. 济南大学, 2019(01)
  • [4]重质油炼化污水处理工艺全流程污染物转化行为研究[D]. 寇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5]典型石化企业节水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周安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炼油厂废气的排放与防治[J]. 曹原原. 中外能源, 2018(04)
  • [7]含酸油加工废水治理技术研究[D]. 王显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8]环境规制约束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研究[D]. 邵玮. 武汉大学, 2017(06)
  • [9]某炼厂含盐废水提标排放研究[D]. 张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10]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VOCs和氨源强核算及削减方案建议[D]. 安伟铭. 兰州大学, 2016(11)

标签:;  ;  ;  ;  ;  

炼油废水达标排放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