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

一、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凤[1](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艾瑞波,朱雪峰,唐鑫鑫,张新[2](2020)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地方高校在为地方培养高水平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地方高校师资建设提供了新的挑战。校本培训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两个方面出发,落实好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实施方式及管理保障等,为地方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新的思路。

王春华[3](2020)在《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数学新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有力后备军,而新老教师更替,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使新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新老交替的有序更新,关系到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本文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改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帮助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促使其尽快成长,希望为推动呼市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比较发达的先进地区,各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关注的重点,总结其优秀的做法,更好地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呼和浩特三所水平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培训现状、培训效果以及新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该地区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都很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均制定了各种培训措施来促进新教师成长,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且各校数学新教师培训工作有自己的特色:1.金山学校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名师引领;2.二附中采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养相结合的形式,培训过后进行的跟踪考核及对培训资源的充分挖掘值得借鉴;3.启秀中学特色之处在于“新教师”认定特色,稳定的师徒关系以及特色“磨课活动”等。但三所学校对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忽视了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师徒帮带”实现困难;对培训方案的部分内容落实不足。2.二附中针对数学教材、数学本身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培训不足;师德师风内容培训形式单一等。3.启秀中学相较于其他两所学校,校外培训资源利用少;数学文化、数学史内容培训不足;对新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程度不足。基于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5条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1.深入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2.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3.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4.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5.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鄢玲佩[4](2020)在《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作为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数量占比稳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关注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其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四所本科高校(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部分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教育以及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发现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认知、教学组织操作、教学监控以及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整体上存在差异,个体上发展不平衡。结果表明,虽然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掌握情况较好,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驾驭能力较弱,因此因材施教的能力相对欠缺;高校对教研平台设置以及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青年教师教学投入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其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不足。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本文从青年教师自身、国家政策、学校培养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分析其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学的发展经验,为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探寻行之有效的提升路径。在继续完善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前(研究生教育)、入职(岗前培训)、在职(教学研讨、导师制、讲课比赛、教学反思等)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合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引力、助力和驱力体系。其中,引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助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驱力体系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保障,三个体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刘爽[5](2020)在《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学的主力军,他们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任。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研究,对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化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采用调查问卷和非正式访谈的形式,对黑龙江省六所省属高校的246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调研归纳了以下问题:自我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理论基础薄弱;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引导不到位,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自我反思意识薄弱,教学活动不具体;研究意识薄弱,理论研究欠缺;科研成果与教学融合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深度挖掘,寻找问题原因。从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来看,主要影响因素有: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度没保障;经济待遇低,经费短缺。从社会层面看,主要影响因素有:重引进轻培养的培养方式;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创新型的校园文化。从个人层面来看,主要影响教学能提提升的因素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教师道德与责任心薄弱;教学热情不高,择业动机不明确。针对以上的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教育政策,深化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青年教师经济待遇。学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建立多渠道有效的教学考评机制;重视教师需求,完善激励体系;建立创新型校园文化。教师个人需要端正教学态度,培养教学兴趣;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师德信念;加强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研究视角锁定在省属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之中。采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在取得一些有意义结论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虽然实现了样本的总体数量比较大,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部分类型的教师样本容量相对不足。

朱宁波,崔慧丽,孙晓女[6](2020)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125所高校的调查》文中指出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对125所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多元需求;忽视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培训方式不够合理;岗前培训实施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尽科学;岗前培训监督和评价机制不甚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的优化策略是:关注青年教师的多元需求,建立"必修+选修+个人定制"课程体系;注重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完善监督和考评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现实需求;建立三级运行的岗前培训体系,确保岗前培训质量。

张敏[7](2020)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地高等院校对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新生力量,他们通常都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但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如果要让高校青年教师完成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首先应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张惠[8](2019)在《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各教育培训机构竞争的关键即优质的师资力量。而针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第一步,也是增强师资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建立和发展教师的岗前培训体系已成为教育培训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A教育集团作为我国教培机构的杰出代表,在业内具有“航空母舰级”的地位。本文以A集团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岗前教育培训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管理控制论、人本学习等理论,运用实地田野调查对A集团岗前培训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并将其与竞争对手B机构进行优劣对比,发现A集团岗前培训存在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制度不合理、培训内容虚化、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等问题。本文首先运用PEST模型对教培行业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其次,在对130位新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并获取新的需求报告的基础上,结合A集团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和培训目标,为A集团量身订制出一套新的岗前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和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再次,基于KSAO模型为其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档培训内容,用Kirkpatrick评估模型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最后,从制度、人力、物力、财力等实施要点保障其培训方案的执行。

姚亮[9](2019)在《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模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新入职教师参与岗前培训对减少教师适应期,加快教师快速成长大有裨益。但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培训理念不够柔性、培训方式缺乏自主、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这严重影响到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效果。本文则以此为基础,探讨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效果。

赖茗薇[10](2019)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高校教师发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日益紧迫,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对高等学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的上岗前职业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研究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出发,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结合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关政策,分析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可能,描述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委托——代理链,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造成的后果。然后围绕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校教师这两个主体,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对江苏省2018年上半年参加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的行政人员进行访谈,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青年教师对岗前培训相关信息有较强的了解意愿,目前岗前培训中信息沟通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参训教师持满意态度,但仍有改进空间,例如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等。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与高校教师之间信息错位,造成提供的培训与青年教师的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培训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影响岗前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甚至影响青年教师与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之间的信任机制。究其原因,包括各主体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存在差异、机械的管理主义理念缺少服务意识、信息初始分布不对称、培训组织实施方只对经费负责、青年教师获取信息的成本与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岗前培训主体的经济利益驱使。因此从国家(政府)、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校教师三个主体的视角出发提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信息不对称的缓解策略。

二、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校本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培训强化不够
        2.重教育理论培训,轻教学技能培养
        3.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工、学矛盾突出
    (二)在岗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导师制”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意识欠缺
        3.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二、高校校本培训实施策略
    (一)岗前培训
        1.重视职业道德培训
        2.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培养
        3.加强培训保障机制建立
    (二)在岗培训
        1.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2.创新导师制、建设网络培训和交流平台,使培训形式多样化
        3.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校本培训的实训效果

(3)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评述及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呼市地区中学教育发展简史
    2.2 呼市地区数学新教师的选拔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新教师
        2.3.2 校本培训
    2.4 新教师的特征
    2.5 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
    2.6 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
        2.6.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6.2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2.6.3 终身教育理论
    2.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7.1 专业知识
        2.7.2 专业精神
        2.7.3 专业能力
    2.8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3章 金山学校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的调查
    3.1 学校介绍
        3.1.1 基本概况
        3.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3.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3.2 调查结果
        3.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3.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3.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3.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3.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3.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查
    4.1 学校介绍
        4.1.1 基本概况
        4.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4.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4.2 调查结果
        4.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4.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4.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4.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4.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4.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章 启秀中学调查
    5.1 学校介绍
        5.1.1 基本概况
        5.1.2 办学理念及教学管理
        5.1.3 初中数学组教师介绍
    5.2 调查结果
        5.2.1 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5.2.2 培训效果调查结果
        5.2.3 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5.3 数学新教师培训的特色与问题所在
        5.3.1 数学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特色之处
        5.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完善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的建议
    6.1 了解初中数学新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6.2 校际之间互相借鉴优秀培训形式
    6.3 充分挖掘校内外培训资源
    6.4 以课题研究促进新教师职业发展
    6.5 对新教师采取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1.1.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1.3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增强高等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1.1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3.1.2 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路径的研究
        1.3.1.3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影响研究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3.2.1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
        1.3.2.2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3.2.3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
        1.3.2.4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1.3.2.5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1.1 高校青年教师
        1.4.1.2 教学能力
        1.4.2 理论基础
        1.4.2.1 终身教育理论
        1.4.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4.2.3 多元智力理论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1.7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2.1 调查对象及内容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统计与分析
        2.2.1 教师基本情况
        2.2.2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2.2.1 从青年教师个人角度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2.2.2 从高校层面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3 调查小结
3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
        3.1.1 学校制度因素
        3.1.1.1 职前培养制度
        3.1.1.2 入职培养制度
        3.1.1.3 职后培养制度
        3.1.2 国家政策因素
        3.1.3 社会因素
        3.1.3.1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3.1.3.2 社会的价值观念
    3.2 影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因素
        3.2.1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动因
        3.2.2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3.2.3 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信念
4 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寻
    4.1 转变培训理念和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引力体系
        4.1.1 转变培训理念,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4.1.2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4.2 建立与完善多元化培训体系,构建促进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助力体系
        4.2.1 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2.2 完善本科高校岗前培训制度
        4.2.3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4.2.4 多方面筹集资金,保障培训经费充足
    4.3 完善教学评价、反思制度,形成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驱力体系
        4.3.1 完善评教制度、建立多主体多渠道的考评机制
        4.3.2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五)相关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省属高校
        (二)青年教师
        (三)教学能力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七、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四)调查的实施
        (五)调查数据的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二)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情况分析
        (三)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章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活动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研究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教师自身层面
第四章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一)建立健全相关教育政策,深化高校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青年教师经济待遇
    二、学校层面
        (一)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二)建立多渠道有效的教学考评机制
        (三)重视教师需求,完善激励体系
        (四)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
    三、教师自身层面
        (一)端正教学态度,培养教学兴趣
        (二)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师德信念
        (三)加强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数据分析结果附表
    附录二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三 :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125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数据来源和文本分析过程
    (一)数据来源
    (二)文本分析过程
三、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培训目的取向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加强职业道德和履行角色职责并重
    (二)培训内容选择以通识知识为主,以培养教学能力为核心
    (三)培训组织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教学方式以讲座报告为主
    (四)培训实施过程中师资多元、学时不等,并以考勤为主要管理手段
    (五)培训考核采取统一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以统一考试为主
四、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忽视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多元需求
    (二)忽视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培训方式不够合理
    (三)岗前培训实施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尽科学
    (四)岗前培训监督和评价机制不甚完善
五、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优化策略
    (一)关注青年教师多元需求,建立“必修+选修+个人定制”课程体系
    (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三)完善监督和考评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现实需求
    (四)建立三级运行的岗前培训体系,确保岗前培训质量

(7)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2.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的目的。
    3.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内容缺乏创新。
    2.培训工作急于求成。
    3.培训内容过于形式化。
    4.培训考核机械化。
三、关于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建议
    1.做好岗前培训授课教师的选择。
    2.制定并落实岗前培训计划。
    3.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实习安排工作。
    4.加强与高校青年教师的沟通。

(8)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小结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1.4.2 实地田野调查法
        1.4.3 问卷访谈调查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4.5 比较分析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力资源培训
        2.1.2 岗前培训
        2.1.3 知识型员工
        2.1.4 “网红教师”
    2.2 理论基础
        2.2.1 管理控制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Kirkpatrick评估模型
第3章 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体系现状及问题概述
    3.1 A教育集团基本概况
        3.1.1 A教育集团的介绍
        3.1.2 A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
        3.1.3 A教育集团的组织架构
    3.2 A教育集团与B教育机构对比
    3.3 A教育集团现有岗前培训体系介绍
        3.3.1 部门培训
        3.3.2 集团培训
        3.3.3 师训
    3.4 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满意度调查
        3.4.1 样本选取
        3.4.2 访谈设计
        3.4.3 访谈结果分析
    3.5 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问题概述
        3.5.1 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3.5.2 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枯燥
        3.5.3 培训讲师不专业,形式主义严重
        3.5.4 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效果不彰
第4章 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构建
    4.1 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环境分析(PEST)
        4.1.1 政治法律环境(P)
        4.1.2 经济环境分析(E)
        4.1.3 社会环境分析(S)
        4.1.4 技术环境分析(T)
    4.2 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需求分析
        4.2.1 样本选取
        4.2.2 问卷编制
        4.2.3 统计分析方法与工具
        4.2.4 数据结果及原因分析
    4.3 基于A教育集团人力资源战略的培训目标确立
        4.3.1 A教育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4.3.2 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目标及理念
    4.4 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方案设计
        4.4.1 培训计划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
        4.4.2 基于KSAO模型改善培训内容
        4.4.3 基于Kirkpatrick模型保障培训效果
第5章 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的实施要点
    5.1 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实施要点
        5.1.1 重视需求调研,完善培训制度
        5.1.2 丰富课程体系,拓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5.1.3 建立“网红教师”+“专业导师制”的培训团队
    5.2 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的人力与组织保障
        5.2.1 制度保障
        5.2.2 人力保障
        5.2.3 财力保障
        5.2.4 后勤保障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效果访谈提纲
附录B 北京A教育集团岗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9)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理念不够柔性
    2. 培训方式缺乏自主
    3.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4. 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
二、影响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效果的因素
    1. 岗前培训忽视教师主体地位
    2. 岗前培训与教师资格认证的不合理关联
    3. 新入职教师思想理念上存在问题
三、完善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效果的对策
    1. 转变传统培训理念
    2. 取消岗前培训与教师资格认定的关联
    3. 优化岗前培训模式

(10)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需求、意义与必要性研究
        (三) 高校教师培训方式及机构研究
        (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五)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信息不对称现象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 高校教师
        (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二、理论基础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委托——代理理论
    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相关政策依据
        (一) 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二)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与教学指导纲要
        (三) 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可能
        (一)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委托——代理链”
        (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第二章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信息不对称现状分析
    一、问卷、访谈设计与形成
        (一) 问卷设计
        (二) 问卷发放及回收
        (三)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四) 访谈对象的选取
    二、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信息不对称现状
        (一) 高校教师的培训信息需求情况
        (二) 高校教师的培训信息获取情况
        (三) 信息沟通情况与青年教师满意度
        (四) 讨论与小结
    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一)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 信息不对称影响培训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三) 信息不对称影响培训效果及满意度
        (四) 信息不对称影响信任机制
第三章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信息不对称现象原因分析
    一、分析的前提:“经济人”假说
    二、信息获取的成本与能力存在差异
    三、岗前培训主体的经济利益驱使
    四、各主体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存在差异
    五、机械的管理主义理念缺少服务意识
    六、信息初始分布不对称
    七、培训组织实施方只对经费负责
第四章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缓解策略
    一、国家(政府)主体视角
        (一) 树立“公共服务”的培训理念
        (二) 改进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
    二、培训机构主体视角
        (一) 形成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
        (二) 有效利用培训反馈信息
    三、高校教师主体视角
        (一) 转变高校教师对培训的态度
        (二) 增强高校教师在培训中的能动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 艾瑞波,朱雪峰,唐鑫鑫,张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8)
  • [3]初中数学新教师校本培训调查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所中学的实践[D]. 王春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江西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D]. 鄢玲佩.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5]省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刘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政策的文本分析——基于125所高校的调查[J]. 朱宁波,崔慧丽,孙晓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7]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研究[J]. 张敏.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5)
  • [8]A教育集团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研究[D]. 张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模式分析[J]. 姚亮.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3)
  • [10]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 赖茗薇.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