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xon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

Dixon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

一、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徐王彦[1](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匹配研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手术适应症及意愿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和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的患者进行匹配。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距离肛缘7 cm及以下的直肠癌),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和实验组(n=39,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肛门疼痛、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影响)、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包括生活习惯、排便、硬便、排气、衬垫改变5个方面,采用0-4级评分法,总分0-20分,0分为肛门功能正常;1-10分为功能较好;11-19分为功能欠佳;20分为完全失禁)、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3.30±8.37)ml相比较对照组(82.65±9.20)ml,P=0.000<0.05,实验组具有显着优势,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实验组(1.80±0.68)cm,对照组(3.10±0.52)cm,进行比较,P=0.000<0.05,实验组正常直肠组织切除较少。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组别进行分析,卡方值为6.788,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验组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5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4<0.05,P=0.026<0.05,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肛门疼痛、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1.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直肠下段健康肠管,控便效果较好。2手术出血量显着较少。3.手术后临床效果确切

李梦奇,陈洪生,魏九峰[2](2021)在《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方式的发展历程。方法检索国内外直肠癌手术方式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第1例真正意义上的直肠癌手术是由Lisfrance在1826年实施的。早期由于对直肠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清,使得手术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直到1908年Miles医生提出经典的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直肠癌的复发情况才明显改善。20世纪还出现了Hartmann、Dixon、Bacon、Parks等保肛手术,其中影响最深的是Dixon术式。Dixon术式改变了当时直肠癌治疗的焦点,从根治性APR到保留更多括约肌的手术。随着吻合器的出现、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环周切缘(CRM)等概念的提出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推广,直肠癌切除吻合的位置更低、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生活质量更好以及存活率更高。现代直肠癌手术逐步向精准、微创的方向发展。遵循TME原则的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以及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为直肠癌手术赋予了新的内涵。结论随着人们对直肠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规律等的深入认识,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在不断发展完善,新的理念和术式的提出都伴随着争论和质疑,正是这种争论促进了直肠癌治疗水平的提升。

董刚[3](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全程新辅助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治疗模式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21年0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310名直肠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资料,其中纳入本次研究的有78名患者资料,所采用的是XELOX化疗(2周期)+同步放化疗+XELOX化疗(2-4周期)/口服卡培他滨(2周期)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方案,收集全程新辅助治疗6-8周后主要参考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对患者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策略等资料,随访分析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男50例(64.10%),女28例(35.90%),中位年龄62岁(29-82岁),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3cm(0-10cm),XEL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输液.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口服,第1天到第14天,每3周重复,共12周)+同步放化疗(5周)患者58例(74.36%),XELOX化疗方案(2周期)+采用长程放疗50Gy/25次,单次剂量2.0Gy,共5周),同期口服希罗达(即卡培他滨825mg/m2,Bid,每周5天)+继续口服希罗达(2周期)化疗方案患者20例(25.64%)。全程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参照200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全程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17例(21.79%),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4例(5.13%),临床部分缓解(PR)45例(57.69%),疾病稳定(SD)15例(19.23%),疾病进展(PD)1例(1.28%),整体有效率79.48%。手术后肿瘤整体退缩率为62.54%,远处转移率6.41%(5/78),其中肺转移3例,肝合并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无局部再生病例。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5(3-70)月,随访至2021年01月。本组患者3年OPR为82.35%(14/17),3年SPR为64.10%(50/78),3年DFS 76.92%,3年OS为100%。结论:全程新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本组病例总降期率79.48%,临床(cCR)17例(21.79%),毒副反应轻,围手术期并发症未见增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年DFS 76.92%,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经雷,孙波,周小虎[4](2020)在《腹腔镜辅助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远期疗效比较》文中提出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将87例ⅢB及ⅢC期结直肠癌手术病例随机分为Miles术组(43例,予以腹腔镜辅助下的Miles术治疗)和Dixon术组(44例,予以腹腔镜辅助下的Dixon术治疗),观察Miles术组和Dixon术组近期(术后1年)、远期(术后2年)的综合疗效、无病生存、肛门直肠功能、生活质量等情况的差异。近期客观缓解率:Miles术组79.07%,Dixon术组81.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客观缓解率:Miles术组46.51%,低于Dixon术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的病灶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Miles术组13.95%、6.98%、20.93%,Dixon术组11.36%、6.82%、18.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病灶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率:Miles术组32.56%、20.93%、53.49%,高于Dixon术组的22.73%、9.09%、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近期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PAC-QOL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PAC-QOL评分Miles术组低于Dixon术组(P<0.05)。腹腔镜辅助Miles术与Dixon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有一定相当的近期疗效,但由于Dixon术具有保留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方面的优势,因此具有更佳的远期疗效。

高强[5](2020)在《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92例T1N0M0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的安全性与疗效,为临床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T1N0M0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资料完整符合入组标准的共9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TAE组)和直肠癌根治术组(根治术组)。TAE组:应用腔镜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全层切除肿瘤,共39例。根治术组: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共53例(其中腹腔镜Miles手术16例,腹腔镜Dixon手术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位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三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局部复发率,术后肛门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TAE组与根治术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组成、术后病理分型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TAE组与根治术组的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的一般资料统计学上无差异,有可比性。2.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的比较:(1)TAE组的手术时间(37.74±10.66 min)较根治术组(117.66±41.78 min)显着缩短(P<0.01);(2)TAE组的住院时间(6.85±1.06 d)较根治术组(10.70±1.72 d)显着缩短(P<0.01)。(3)TAE组的手术出血量(30.21±2.97 ml)较根治术组(78.96±12.65 ml)显着减少(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TAE组仅发生术后出血1例,经内镜顺利止血,患者痊愈出院。根治术组并发症有: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2例,膀胱神经功能不良18例,Miles手术乙状结肠造口狭窄1例。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根治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9%(23/53)。根治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TA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三年DFS及复发率的比较:两组均无肿瘤相关性死亡。(1)TAE组三年DFS为97.43%,根治术组三年DFS为100%,两组三年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AE组复发1例,根治术组无复发转移。TAE组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再行Dixon手术,再次随访已二年无复发。TAE组复发率为2.56%,根治术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比较:(1)TAE组39例(100%)均保留了肛门,肛门功能和术前一致,全组肛门功能好。根治术组Miles手术16例患者切除了肛门,左下腹乙状结肠造口,大便不能控制;Dixon手术37例保留了肛门,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如术前,但经肛门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有2例超低位吻合患者术后1年余仍有排便失禁情况,根治术组肛门功能丧失及不良者共18例(33.96%),TAE组为0。TAE组肛门功能显着好于根治术组(P<0.01)。(2)生存质量比较,TAE组与根治术组的总体健康感评分,TAE组(90.31±3.82)明显高于根治术组(71.59±6.33),表明TAE组生存质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对于T1N0M0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可以获得与传统根治术一样的安全性和疗效。2.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还可以避免结肠造口,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是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优先选择的术式之一,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

陈帅[6](2020)在《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10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患者行腹腔镜Dixon手术,52例行开腹Dixon手术。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来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近期疗效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探究腹腔镜Dixon手术的可行性从而为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分析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的特点,提取出手术方式可能影响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制作信息调查表。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肿瘤距下切缘距离等手术标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等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资料。将行腹腔镜Dixon手术的患者纳入腔镜组,将行开腹Dixon手术的患者纳入开腹组,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秩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间性别构成、肿瘤分期、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手术标本在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及肿瘤距下切缘的距离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腔镜组相比较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天数短,留置导尿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引流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严格遵循肿瘤根治标准,腹腔镜Dixon手术较开腹Dixon手术的优势在于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缺陷在于手术时间长。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经过临床评估、对符合腹腔镜手术条件的患者进行腹腔镜Dixon手术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

官雯菊[7](2020)在《直肠癌TME术后局部复发规律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盆腔局部复发及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分段直肠癌局部复发模式,为进一步细化直肠癌放疗靶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影像学证实直肠癌TME术后有盆腔区域复发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X2检验分析患者原发肿瘤位置、术后分期等临床因素与盆腔复发部位的相关性,以及盆腔不同淋巴引流区之间转移的因果关系。结果:134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57例(42.5%),直肠残端、术区及直肠周围复发36例(26.9%),骶前淋巴引流区盆腔组复发34例(25.4%),骶前淋巴引流区腹部组复发10例(7.5%),髂内淋巴引流区复发46例(34.3%),髂外淋巴引流区复发5例(3.7%),闭孔淋巴引流区复发1例(0.7%),腹股沟淋巴引流区复发13例(9.7%),坐骨直肠窝复发11例(8.2%)。上段直肠癌较中下段直肠癌更容易发生骶前淋巴引流区腹组转移(19.0%VS 5.6%,P=0.028);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髂外淋巴引流区转移(23.1%VS 1.7%,P=0.006)。结论:上段及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复发模式呈显着性差异,放疗靶区应该区别定义,当前直肠癌靶区可进一步细化。

李振辉[8](2020)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文中提出[目 的]构建一个可以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风险的影像组学标签。[方 法]连续性收集国内三家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行根治性手术的LARC患者治疗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本研究的终点事件是术后远处转移。根据术前有无新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分为新辅助治疗组和无新辅助治疗组。在新辅助治疗组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作为影像组学标签的训练集,云南省肿瘤医院病例作为验证集。在无新辅助治疗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病例作为影像组学标签的训练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作为验证集。所有病例均基于 T2 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提取2136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和弹性网络(Elastic-net)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以训练集影像组学标签得分的中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与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简称C指数)评价影像组学标签的预测效能。[结 果]本研究共纳入436例患者,其中,男性占所有病例的66.74%(291例),平均年龄为56.50±11.3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1.8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15例(26.38%)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在新辅助治疗组中,基于训练集数据共筛选出10个影像组学特征并构成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标签,得分中位数为1.86。在无新辅助治疗组中,基于训练集数据共筛选出1 1个影像组学特征并构成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标签,得分中位数为-0.13。在新辅助治疗组中,训练集影像组学标签高危组和低危组均为85人,高危组患者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着低于低危组[68.71%vs.88.10%,高危组vs.低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2.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4.20,log-rankP=0.009];验证集影像组学标签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为33人和32人,高危组患者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着低于低危组(53.75%vs.87.39%,高危组 vs.低危组:HR=2.35,95%CI:1.09-5.11,log-rankP=0.031)。在无新辅助治疗组中,训练集影像组学标签高危组和低危组均为69人,高危组患者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着低于低危组(58.15%vs.91.26%,高危组vs.低危组:HR=5.19,95%CI:2.69-10.02,log-rank P<0.001);验证集影像组学标签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为49人和14人,两组患者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1.63%vs.92.86%,高危组 vs.低危组:HR=3.09,95%CI:0.77-12.43,log-rank P=0.248)。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LARC术后远处转移的 C 指数分别为 0.71(95%CI:0.63-0.79)、0.72(95%CI:0.61-0.83)。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LARC术后远处转移的C指数分别为 0.79(95%CI:0.72-0.86)、0.69(95%CI:0.55-0.84)。[结 论]影像组学标签能区分和预测新辅助治疗和无新辅助治疗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记物。[目 的]分析LARC术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结合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建立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 法]收集本研究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临床T分期(cT)、治疗前临床N分期(cN)、术前血清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手术路径、病理T分期(ypT/pT)、病理N分期(ypN/pN)、辅助化疗、辅助放疗等。本研究的终点事件是术后远处转移。根据术前有无新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分为新辅助治疗组和无新辅助治疗组。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作为新辅助治疗组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病例作为无新辅助治疗组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LARC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合第一部分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分别建立临床病理因素预测模型(简称临床模型)和临床病理因素-影像组学标签联合预测模型(简称影像组学模型)。[结 果]新辅助治疗组和无新辅助治疗组训练集病例数分别为170例和138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63个月、37.77个月,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78.50%(95%CI:72.51%-84.98%)、74.90%(95%CI:67.93%-82.58%),两组间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组LARC患者术后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T4(HR=2.11,95%CI:1.09-4.11,P=0.004)、术前 CEA 升高(HR=2.68,95%CI:1.36-5.28,P=0.028)、影像组学标签(HR=7.17,95%CI:3.68-13.94,P<0.001),而无新辅助治疗组LARC患者术后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CEA升高(HR=2.25,95%CI:1.10-4.58,P=0.026)、pN1-2(HR=2.74,95%CI:1.04-7.22,P=0.042)、影像组学标签(HR=5.39,95%CI:1.41-20.63,P<0.001)。在新辅助治疗组中,基cT分期、术前CEA水平及ypN分期建立临床模型,基于cT分期、术前CEA水平、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在无新辅助治疗组中,基于术前CEA水平及pN分期建立临床模型,基于术前CEA水平、pN分期及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一,基于性别、手术路径、术前CEA水平、pN分期、辅助放疗及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二。[结 论]cT分期、术前CEA水平及影像组学标签是新辅助治疗组LARC术后3年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新辅助治疗组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术前CEA水平、pN分期及影像组学标签是无新辅助治疗组LARC术后3年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无新辅助治疗组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目 的]评价及验证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 法]连续性收集国内三家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行根治性手术的LAR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前MRI图像。本研究的终点事件是术后远处转移。根据术前有无新辅助治疗,所有病例分为新辅助治疗组和无新辅助治疗组。在新辅助治疗组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云南省肿瘤医院病例作为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在无新辅助治疗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病例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例作为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C指数、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时间相依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价和比较本研究的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指南推荐的VN模型的预测效能。[结 果]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和VN模型的C指数在训练集中分别为 0.78(95%CI:0.71-0.85)、0.69(95%CI:0.61-0.78)、0.62(95%CI:0.53-0.72),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77(95%CI:0.68-0.87)、0.63(95%CI:0.51-0.76)、0.64(95%CI:0.52-0.76);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相对于临床模型和VN模型的NRI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13(95%CI:-0.05-0.32,P=0.173)、0.44(95%CI:0.27-0.57,P<0.001),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29(95%CI:-0.002-0.58,P=0.051)、0.25(95%CI:0.01-0.49,P=0.044);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相对于临床模型和VN模型的IDI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11(95%CI:0.01-0.21,P=0.031)、0.19(95%CI:0.10-0.28,P<0.001),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13(95%CI:-0.02-0.29,P=0.093)、0.21(95%CI:0.05-0.36,P=0.008)。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LARC术后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AUC 值分别为 0.82(95%CI:0.75-0.89,P<0.001)和 0.82(95%CI:0.71-0.93,P<0.001)。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561、0.908)。DCA曲线显示阈值在0.04-0.58(训练集)和0.04-0.70(验证集)时,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的净受益值高于临床模型。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域值为0.50时,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阳性事件数分别为88人/1000人、161人/1000人,其中真阳性事件数分别为67人/1000人、113 人/1000 人。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二、影像组学模型一和临床模型的C指数在训练集中分别为 0.84(95%CI:0.78-0.90)、0.82(95%CI:0.76-0.89)、0.69(95%CI:0.61-0.77),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77(95%CI:0.66-0.89)、0.72(95%CI:0.59-0.86)、0.61(95%CI:0.46-0.77);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二相对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一和临床模型的NRI在训练集中分别为-0.001(95%CI:-0.10-0.10,P=0.984)、0.27(95%CI:0.09-0.45,P=0.003),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04(95%CI:-0.22-0.32,P=0.746)、0.11(95%CI:-0.31-0.53,P=0.598);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二相对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一和临床模型的IDI在训练集中分别为 0.06(95%CI:-0.01-0.12,P=0.052)、0.30(95%CI:0.20-0.48,P<0.001),在验证集中分别为 0.02(95%CI:-0.03-0.08,P=0.456)、0.16(95%CI:-0.01-0.34,P=0.063)。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二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LARC术后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AUC值分别为0.89(95%CI:0.83-0.95,P<0.001)和 0.78(95%CI:0.61-0.94,P<0.001)。无新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二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833、0.278)。DCA曲线显示阈值在0.04-1.00(训练集)和0.04-0.36(验证集)时,无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的净受益值高于临床模型。无辅助治疗组影像组学模型域值为0.50时,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阳性事件数分别为182人/1000人、103人/1000人,其中真阳性事件数分别为127人/1000人、52人/1000人。[结 论]LARC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且优于单用临床病理因素建立的临床模型和指南推荐的VN模型。

张宁[9](2020)在《结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纳入吻合口狭窄病患者为观察组(n=39),并通过1:2进行随机抽样纳入同期就诊于我院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n=78),结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究吻合口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本文共纳入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39例,其中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为1.7%(同期患者中行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300人)。单因素分析提示: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后吻合口漏、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吻合口漏(P=0.005,OR=12.027,95%CI:2.126-68.048)、预防性造口(P=0.012,OR=5.353,95%CI:1.454-19.708)、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近(P=0.001,OR=7.578,95%CI:2.248-25.547)是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保留左结肠动脉(P=0.015,OR=0.235,95%CI:0.074-0.751)是吻合口狭窄的保护性因素。39例吻合口狭窄患者中。其中29例患者选择手法扩肛,3例患者选择内镜下球囊扩张,1例患者球囊扩张后效果较差再次行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选择狭窄环切开术治疗,3例术后行预防性造口患者因患者意愿问题,选择放弃治疗吻合口狭窄,未行还纳。结论:1、术后吻合口漏、预防性造口、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近是CRC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2、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有效方式。3、39例患者中29例患者靠单纯手指扩张即解除狭窄,治疗方式无创易行,推荐患者术后常规行定期扩肛。

贾婷婷,张泽玉[10](2020)在《Miles术与Dixon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与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围术期指标及疗效。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iles术组(29例)和Dixon术组(31例)。Miles术组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组采用经腹前切除术,2组均接受3年随访。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PAC-QOL)、排尿功能、男性患者性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2组3年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 Dixon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Miles术组(P <0. 05),PACQOL评分低于Miles术组(P <0. 05),排尿功能、男性患者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优于Miles术组(P <0. 05)。结论 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与Miles术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可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排尿功能及男性患者的性功能。

二、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背景
    2.1 低位直肠癌及治疗方式概述
    2.2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
    2.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优势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资料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入选标准
        3.1.3 治疗方法
        3.1.4 观察指标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
        3.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3.2.5 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发展
2 划时代的Miles手术
3 外科医生对于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追求
4 手术吻合器的出现和外科理念的革新
    4.1 吻合器的出现
    4.2 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等外科理念的提出
5 微创时代的直肠癌治疗
    5.1 腹部入路
    5.2 其他入路
6 展望

(3)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腹腔镜辅助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远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iles术组和Dixon术组近远期的综合疗效评价
    2.2 Miles术组和Dixon术组近远期的无病生存情况分析
    2.3 Miles术组和Dixon术组存活者近远期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分析
    2.4 Miles术组和Dixon术组存活者近远期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3 讨论

(5)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6)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资料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开腹Dixon手术和腹腔镜Dixon手术的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
    3.3 手术体位
    3.4 手术方式
    3.5 术后护理
    3.6 出院标准
第四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对比
    4.2 手术标本对比
    4.3 术中情况对比
    4.4 术后情况对比
    4.5 术后并发症对比
第五章 讨论
    5.1 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探讨
    5.2 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对照研究
    5.3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新进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直肠癌TME术后局部复发规律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上段直肠癌的放疗争议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的MRI影像组学标签的构建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第二部分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第三部分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直肠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结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Miles术与Dixon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生存质量、排尿功能、男性患者性功能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
    2.4 2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D]. 徐王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发展历程[J]. 李梦奇,陈洪生,魏九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1(08)
  • [3]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D]. 董刚.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腹腔镜辅助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远期疗效比较[J]. 刘经雷,孙波,周小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0(09)
  • [5]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D]. 高强.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6]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对照研究[D]. 陈帅.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直肠癌TME术后局部复发规律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价值探讨[D]. 官雯菊.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 李振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结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危险因素分析[D]. 张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Miles术与Dixon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疗效比较[J]. 贾婷婷,张泽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2)

标签:;  ;  ;  ;  ;  

Dixon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