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无骨写意花鸟画新特点

孙龙无骨写意花鸟画新特点

一、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新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李栋[1](2021)在《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在创作《四时流芳》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中国画有着悠久的绘画历史与辉煌成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以表现题材不同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花鸟画自唐代独立分科后逐渐发展流行与宫廷民间,最初功能是政教和歌功颂德并在宫廷中流行,后因文人画发展呈现多样化,逐渐成为画家托物言志、抒胸写怀体现精神生活的有力表现形式。兼工带写花鸟画是中国画花鸟画技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花鸟画的发展而发展,指的是一幅画中,兼有工笔和写意两种技法。兼工带写多见于花鸟、人物画,画中既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又有放纵写意的部分,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神情。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粗细有致,虚实相生,既有工笔画的细致又有写意画的灵动。这种画法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现代国画中被广泛的运用。在画面中体现为表现物体或空间时,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既工又写的画面效果,进而表现出物我唯一超凡脱俗的意境。兼工带写伴随花鸟画的发展而发展,按照其既工又写的表现语言分为没骨和小写意两类,表现出以书写化的笔墨和细腻的笔法,深入精微表现对象,设色清丽,形象活泼生动,格调清新典雅的艺术风格。本文从没骨和小写意两种技法表现语言及表现特征入手结合此次创作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其在笔者创作中的表现。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兼工带写花鸟画的概念内涵并根据史论和表现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追溯其发展渊源。第二部分从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特征分析入手介绍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类型、技法演变发展过程和表现特征。第三部分共分创作构思主旨、技法应用角度,分别介绍《四时流芳》组画作品中技法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以及创作的构图、设色、步骤等。第四部分总结创作中的收获和感悟,罗列创作中所遇到的色彩、笔墨、构图等问题和解决方式。结语部分:经过实践证实了兼工带写技法应用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将来继续探讨两者的融合做了一个美好的展望。

郑嘉文[2](2020)在《孙隆《花鸟草虫图册》中的野逸趣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代宫廷花鸟画取得了备受瞩目的艺术成就。多数的宫廷画家选择沿袭“黄家富贵”的绘画风格,而孙隆跳脱藩篱,自创新格,他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野逸趣味。他随手点染,便使笔下的花鸟草虫富有生机与活力。本文以《花鸟草虫图册》为切入点,来深入探究孙隆画中的野逸趣味。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选题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先对孙隆的身份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孙隆的绘画作品进行概述,其中以《花鸟草虫图册》为主。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孙隆绘制的物象多是生活于乡间田野的,无拘无束是它们的生活状态;其二,孙隆笔下物象的造形富有野趣;其三,孙隆大胆创新,运用了以色入墨、撞水撞色等绘画技法。第三章主要论述了《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形成原因。本章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概述了朱元璋、朱瞻基的审美意趣,阐明了孙隆作品中野逸趣味的形成会受到统治者审美意趣的影响;其二,孙隆作品中野逸趣味的形成与他对前代画家绘画语言的学习有关;其三,孙隆自身注重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善于写生。第四章论述了孙隆对部分画家产生的影响。林良、吕纪等宫廷画家,陈淳、周之冕等文人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均受到了孙隆的影响。最后的部分是结语,综述了孙隆《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整体面貌及研究价值。孙隆先承古人,而后发展创新,他极大地推动了没骨花鸟画的发展,在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姚瑞江[3](2019)在《中国花鸟画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对中国花鸟画创作中个人旨趣与社会意识互动的系统研究。选题的缘由是鉴于当代花鸟画家们过于关注私人情绪情感、跟风式的进行艺术试验而罔顾更为宽广的大时代、大变革以及更普遍的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使得艺术社会功能大大减弱的现状。从开始接触到创作成熟的北方大写意花鸟画,我深深地体会到其背后意义的重大,这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生产,更是一条近乎文人意识和群众路线完美结合的路径,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时代感。这种对写意花鸟艺术的探索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传统花鸟画表现的内容和空间,更将黑土文化中顽强、坚韧、不屈的生命状态、精神内涵通过绘画传递出来。从理论到成功实践,我决定用个人旨趣与社会意识互动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花鸟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包括某些关键理论产生的社会语境,尝试着把握未来花鸟画发展的道路和走向,揭示中国花鸟画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以及艺术个性与社会历史、封建皇权、文化消费等之间的复杂纠缠。本文以文人花鸟画与社会(社会的、民间的、市民的)的互动联结以及文人在互动中自发进行的画风改变为研究对象,并着重在写意花鸟传统迁延中展现这一互动关系的发生发展。在研究方法方面,尝试着将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以及研究思路切入到花鸟画发展史的重要时刻,兼顾图像分析等传统艺术鉴赏的方法。本人已发表多篇相关主题论文,并阅读了许多相关学术着作和研究文章。根据研究,花鸟画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包括一定的认知、教育和娱乐功能。历史中,文人们曾垄断花鸟画的创作欣赏的全过程,只传递文人群体的价值观念,将文人画与民间画拉开距离,文人花鸟画成为了文人集团精英文化的特供产品。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花鸟画日渐成为日常生活的诗意化表达的载体,而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大众化运动使花鸟画极大地贴近了大众需求和新的人民价值观念。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联中,文人花鸟画家为花鸟画增添了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审美趣味。在社会变动中,在市民阶层的影响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带动下,文人花鸟画摒弃了自己的孤芳自赏,在更广阔的、更实在的天地中大施拳脚,获得了升华和蜕变。文本以文人花鸟画为切入点,以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大花鸟画流派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文人意识与大众趣味的互动、文人花鸟画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发展流变为基本研究框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是明确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最终确定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理路。第二章主要阐述五代之前花鸟画的产生和流变,明晰花鸟画的基本特征以及花鸟画中生命最本真的自然情意的肆意流淌。第三章主要论述皇家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与文人风格的花鸟画在历史流变中的互取所长和分道扬镳。第四章主要追溯文人花鸟画在北宋萌生,在颇具转折意味的元代成熟发展,在徐渭、朱耷笔下达到顶峰的发展轨迹,分析画家命运在时代变革中的沉浮及其自我抗争。第五章主要截取了吴门画派、扬州八怪、海上画派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阐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画家们投入市场,投入社会变革大潮过程中对绘画风格做出的转变。第六章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对画家的改造为引题,指出从民间走出来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对日常生活所做的诗意化处理,对花鸟画变革所产生的巨大意义。同时,结合大众的崛起、全球化的背景对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化、现代花鸟画社会视野的拓展提出自己一些可能的设想和建议。本文始终关注花鸟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命运遭际、审美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与社会意识的互动关联,并旨在全面概括总结反思传统花鸟画创作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和局限,对当代花鸟画理论的建构提供启示和参考,对画家今后的艺术创作给予借鉴。

董迎迎[4](2019)在《林良写意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文中指出林良是明代宫廷花鸟画画家,他以写意花鸟画见长,粗狂豪放的笔墨不失严谨有序的形似,尤其在文人画的影响下,以意态张扬的气势在院体画中别具一格,对明清两朝以及近现代的花鸟画产生深远的影响。林良所处的明代前中期不仅是院体花鸟画突破藩篱的涌动时期,也是写意花鸟画总体发展的迸发时期。他的写意手法是在承接唐、五代、两宋的画院遗风的基础上,结合明初画坛不同的风格加以融会贯通,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富有文人气息的院体花鸟画新面貌。而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宫廷画家,能够立足于传统工笔形态的准则,却又不拘泥于陈法,将工致细丽的写实技法加以简化概括大胆转向水墨用笔的写意表现,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深入和升华过程,是院体花鸟画自我发展规律性的体现,更是林良在实践中的个人创作革新的转变过程。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是有着各种原因的累积和叠加,不是一蹴而就的画风突变现象,复杂的历史背景、群体性的交善以及个人师承等都是影响林良改变艺术手法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将这些成因总结为内外因并进行分类阐释,梳理出它们与林良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影响关系。

孙越[5](2019)在《孙隆绘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花鸟画在唐代从山水、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画科之后,不断发展,花鸟画的画面语言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着名的花鸟画家,其中明代宫廷画家孙隆,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院体画家中独树一帜。他在继承宋人徐崇嗣没骨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传统花鸟画的精华,学古人而不泥古,自立新风,作品中独特的笔墨技巧与清淡雅致的设色,将文人画的审美追求与宫廷花鸟画的野逸新风相结合,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明代前期花鸟画发展中,孙隆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也对后世没骨与文人花鸟画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孙隆在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在整个明AI写作意花鸟画的发展和中国花鸟画传统审美观转变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荆桂秋[6](2017)在《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文中认为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是开一代新风的杰出的花鸟画家,他在继承宋人没骨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传统精华,融会贯通,自立新格,开创了没骨写意花鸟画新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得明宣宗赏识,在明代前期颇具影响。孙隆花鸟画在突出个性旨趣,强调笔情墨趣和追求形式美等方面均给明代宫廷花鸟画以及后世文人花鸟画以长足的影响。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出了他应有的贡献。孙隆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花鸟画新风格,不但影响

于丽丽[7](2017)在《发展中的没骨花鸟画 ——以“二居”的没骨花鸟画为研究中心》文中认为本课题以地处岭南地区的“二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试图将其贯穿于整个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中,追溯其对于没骨花鸟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从而探索出他们对于现代没骨花鸟画创作的一点启示。本文将“二居”作为分水岭,认为“二居”之前的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是属于传统没骨画概念的,“二居”之后的没骨花鸟画是现代没骨的主要表现形式。围绕这一点展开,笔者试图探讨以下内容:首先,对“二居”和“没骨”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没”即可以理解为“没有”也可以理解为“弱化”,“骨”即是造型轮廓的“白描线”也可以是水色碰撞的“色线”;其次,对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的演变与发展作出系统性的梳理,大体可以概括为由“凹凸法”-“没骨花”-“书写性没骨”-“工写结合没骨”的表现形式;再次,对“二居”的没骨花鸟画艺术与审美作详细的论述,总结其独具特色的美学特质;最后,探索“二居”的没骨花鸟画之所以可以成为现代没骨花鸟画起点的几点原因,并结合现代没骨花鸟画家的个案作比较说明。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首次论证了“没骨元素”的最初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其剪影式的平涂效果应该是早期的“没骨元素”;并对前人研究不足的“二居”白描手稿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揭示其对于清新水润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再次,从技法的角度出发,以“二居”的“撞水撞粉”法中“水”的运用为突破口,论证了“二居”的没骨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没骨花鸟画的起点。由此得出结论:没骨画以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处于不断的演变发展中,原始岩画上已经隐约闪现着“没骨”的影子。“二居”对没骨花鸟画创作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新的没骨画形式的出现。首先表现在绘画语言上,他们将“笔墨”在传统绘画中的地位弱化,而将“撞水撞粉”中“水”的运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得绘画方式更加自由化,开放化;其次,“水”的加入所产生的丰富的“肌理”效果成为了现代没骨画重要的审美因素,现当代的没骨画更加大胆的以“水”为媒介,打破了画面对“形”的限制。因此,基于以上两点,“二居”的没骨花鸟画可以说是在继承传统没骨花鸟画基础上的突破,对我们今日的没骨花鸟画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郭建[8](2017)在《孙隆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在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些简单的花鸟图像,其独立成科的时间晚于人物画和山水画。没骨花鸟绘画属于中国花鸟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没骨风格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也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在没骨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明代与清代是最具特色的两个时期,明代画家孙隆偏写意的“粗笔”没骨风格与清代恽寿平偏工整的“细笔”没骨风格,在没骨花鸟艺术发展中极具代表性。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没骨花鸟画的特点以及起源发展进行整理;第二章以明清两代画坛画风与画家自身所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孙隆与恽寿平一粗一细的没骨花鸟画风格进行探析。第三章是阐述孙隆“粗笔”与恽寿平“细笔”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比较,在宋元花鸟画与明清两代的审美思潮影响下,分析孙隆与恽寿平没骨花鸟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孙隆与恽寿平没骨花鸟绘画技法迥异,孙隆用笔潇洒,直接以彩色挥写,酣畅淋漓。在当时可谓开创一代新风,既发展了前人的没骨,又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恽寿平用笔严谨,设色清丽,画面工整秀逸,其绘画一改前习,独辟蹊径,成为“一代之冠”。孙隆与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相比较,既有差异又有渊源,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文人画特质的显现。第四章探究孙隆、恽寿平没骨绘画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没骨绘画的发展离不开画家们的创新意识与突破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于没骨花鸟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孙隆与恽寿平的绘画审美风格以及创新意识,对当代没骨花鸟艺术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在研究孙隆与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的同时,论文对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发展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究。旨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了解其历史和内容,以发展和创新为基础,丰富其内容和形式,以满足时代发展对于没骨艺术提出的新要求。

刘鹏[9](2017)在《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文中研究指明没骨花鸟画以“隐没骨线”“直以色彩涂之”渲染的方式,作为中国绘画体系中特有的表现形式,自北宋形成以来,到明代趋于成熟,再到清代走向巅峰,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朝代的更迭,没骨花鸟画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理论体系的绘画表现形式。其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发展,同时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变迁。时至今日,没骨花鸟画以一种既承接传统又融合中西的新面貌正迎合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而活跃在当今画坛。没骨画法有工有写,有工整妍丽也有水墨淋漓,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社会文化背景、审美取向以及画家自身的修养而不同,盛唐时期“凹凸画”的传入为没骨花鸟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徐崇嗣以“隐没骨线”、“直以色彩涂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双勾设色”论断,为中国花鸟画技法开创了新的道路;元代“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对明代院体画家孙隆的影响甚大,在其继承徐崇嗣“画花不墨圈”的没骨技法的同时,融入书法用笔,使表现形式更为自由、意境更加生动,将没骨花鸟画推向更成熟的阶段,并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恽寿平以尊师法、重写生的原则独创了清新雅致、明洁淡雅的“没骨花卉”,成一代没骨新风,其绘画思想和艺术成就对中国美术史和美学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没骨花鸟画也以不断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适应当代审美取向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没骨花鸟画作品,让没骨花鸟画不断呈现出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气象。

马瑞[10](2016)在《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花鸟画从山水、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画科后,就以强大的生命力快速发展,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使得花鸟画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其中没骨图法以它独有的艺术特色在花鸟画领域大放异彩。孙隆是我国明代着名的宫廷画家,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推动了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在花鸟画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继承北宋画家徐崇嗣的没骨画法的同时又将文人写意元素融汇到传统的没骨法之中,有别于传统的作画手法他将前人绘画中的“直以色彩图之”改变成了“直以色彩写之”,用颜色代替墨色,不加勾勒,直接作画,在古人的没骨画法当中融入写意元素,继承中寻求发展,将写意之风带入宫廷画院,并创造出了独特的“撞水撞色”法,拓展了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表现,把没骨花鸟画推向了时代的前端。孙隆的绘画风貌影响了一批宫廷画家,也对当朝皇帝朱瞻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明代大写意绘画开启了大门。

二、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新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新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在创作《四时流芳》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与范围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一、兼工带写花鸟画概念及演变
    (一)兼工带写花鸟画的概念及内涵
    (二)兼工带写花鸟画的缘起及演变
二、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的特征分析
    (一)没骨花鸟画
    (二)小写意花鸟画
三、兼工带写技法在《四时流芳》创作中的应用
    (一)创作构思及主旨
    (二)创作中兼工带写技法的应用
四、《四时流芳》创作总结及感悟
    (一):创作感悟收获
    (二)创作遇到问题及解决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2)孙隆《花鸟草虫图册》中的野逸趣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情况分析
    二、论文所要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孙隆及其绘画作品
    第一节 孙隆身份的界定
    第二节 孙隆的绘画作品
        一、《花鸟草虫图册》及其钤印、跋文
        二、其他绘画作品
第二章 《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表现
    第一节 充满野逸趣味的题材
    第二节 充满野逸趣味的造形
    第三节 新颖独特的绘画技法
        一、用笔——以书入画与点簇法
        二、用水——撞水撞色法
        三、设色——以色入墨、随兴赋色
        四、对画面背景的巧妙处理
    小结
第三章 《花鸟草虫图册》中野逸趣味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受统治者审美意趣的影响
        一、受朱元璋多元审美意趣的影响
        二、受朱瞻基审美意趣的影响
        (一)“随兴随景”的诗文才情
        (二)“怡情悦性”的绘画才情
    第二节 受前代画家绘画语言的影响
        一、效法北宋徐崇嗣、赵昌的设色没骨法
        二、吸收南宋梁楷、牧溪的水墨写意法
        三、借鉴元代钱选、张中的水墨淡彩法
    第三节 孙隆自身注重观察、善于写生
    小结
第四章 孙隆对明、清画家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 对明代画家产生的影响
        一、宫廷画家林良、吕纪等人受到孙隆的影响
        二、文人画家周之冕、陈淳等人受到孙隆的影响
    第二节 对清代画家恽南田、居巢、居廉等人产生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中国花鸟画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花鸟画缘起与古代文人团体的关系
        (二)古代花鸟画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三)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在花鸟画中呈现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花鸟画家个体旨趣和流派风格的研究
        (二)对社会变迁给画家旨趣变化影响的研究
        (三)对花鸟画家与社会生活联系互动的研究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化研究”的视角
        (二)图像分析与历史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从图腾崇拜到个人意识的萌发
    一、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一)花鸟画的思想源头
        (二)花鸟画的独立
        (三)花鸟科的正式登场
    二、花鸟画的情感结构:生命本真的自然情意
        (一)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二)回归生命本真的心灵选择
        (三)作为象征的传统文化符号
第三章 贵族审美的张扬与个人旨趣的隐遁
    一、奇花异石的政治意涵
        (一)皇权至上思想的强化
        (二)皇帝审美观的呈示
        (三)家国情怀的灌注
    二、写生精神: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审美取向
        (一)“黄家富贵”范式的确立
        (二)夺造化:理学影响下写实风格的形成
        (三)移精神:诗化的情感唯美的意境
第四章 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对话和疏离
    一、淡写无声诗:自我表现意识的崛起
        (一)文人花鸟画:宣泄情感的笔墨空间
        (二)儒道兼容的人格美的构建
        (三)“四君子”与主体情志的象征
    二、被隔绝与被打开的世界
        (一)墨花墨禽:洗尽铅华清淡雅逸
        (二)文人花鸟画的真正成熟
        (三)变古复古变古间的心理维度
    三、画中有我:新美学原则的建立
        (一)牧溪禅宗花鸟画中的理趣表达
        (二)徐渭花鸟画的现代性意蕴
        (三)朱耷花鸟中的遗民情结
第五章 强化的个体旨趣与内化的社会意识
    一、受众的壮大:文人花鸟画的新境遇
        (一)城市意识的形成与作为文化商品的花鸟画
        (二)明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吴门画派的开创
        (三)吴门画派的成法与突破
        (四)吴门画派程式化的弊端
    二、我自有我怪:在市场中开创新画风
        (一)扬州盐商与扬州画派
        (二)扬州八怪的画风革新
        (三)扬州八怪的共同特点
    三、雅俗互渗:传统花鸟画的大胆革新
        (一)海上画派的兴起
        (二)早期海上画派的特点
        (三)担当与守望:海派金石大写意的精神气象
第六章 大众的崛起与现代花鸟的社会视野
    一、来自乡土的浪漫:文人花鸟画的民间化
        (一)真有天然之趣
        (二)美无处不在
        (三)大俗即大雅
    二、人民的赞歌:花鸟画的转型改造
        (一)时代的参与者:呼唤民族觉醒
        (二)全新的艺术环境与艺术规范
        (三)面对人民和社会的要求:表现生活的花鸟画
    三、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化:一种可能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赋予时代特色与建构地方性知识
        (三)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林良写意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明代之前及明代的院体花鸟画
    第一节 明代之前院体花鸟画
    第二节 明代院体花鸟画
第二章 林良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定位及艺术特征
    第一节 林良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定位
    第二节 林良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林良写意花鸟画风格形成的外在原因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历史背景的影响
    第二节 宫廷绘画的文人化现象
    第三节 院体与浙派的互动作用
    第四节 人际的交往与传播
第四章 林良写意花鸟画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第一节 自我个性的影响
    第二节 以书入画观念的影响
    第三节 诸家的师承和糅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孙隆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题缘起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选题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孙隆独特绘画风格形成因素
    2.1 时代背景
    2.2 生平与艺术经历
第3章 孙隆的绘画表现手法
    3.1 造型表现:概括与夸张
    3.2 构图章法:平实与灵动
第4章 孙隆的绘画特征
    4.1 笔墨技法
        4.1.1 没骨
        4.1.2 仿“米氏云山”
    4.2 色彩表现
        4.2.1 水色相融
    4.3 绘画风格:清淡雅致
第5章 孙隆的绘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与史学意义
    5.1 孙隆的绘画对明清花鸟画家的影响
        5.1.1 孙隆对宫廷画家的影响
        5.1.2 孙隆对文人画家的影响
        5.1.3 孙隆对常州画派的影响
    5.2 孙隆独特绘画风格的史学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发展中的没骨花鸟画 ——以“二居”的没骨花鸟画为研究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几个概念的界定
    2.1 对“二居”的解读
    2.2 对“没骨画”的概念界定
        2.2.1 传统没骨画的概念
        2.2.2 现代没骨画的概念
    2.3 没骨的笔墨体现
        2.3.1 没—溶于水的隐藏
        2.3.2 骨—以色造型的色骨
    2.4 花鸟画的出现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居”之前没骨花鸟画流变及艺术特色
    3.1 由“凹凸花”到“没骨法”
        3.1.1 没骨法的原始形态
        3.1.2 没骨法的前身为“凹凸花”
    3.2 由“徐黄异体”到“书写性没骨画”
        3.2.1 徐崇嗣创“没骨图”
        3.2.2 “书写性没骨画”的出现
    3.3 由“写性赋彩”到“粗笔色墨没骨画”
        3.3.1 文人“水墨没骨画”的先导作用
        3.3.2 “色墨没骨画”与孙隆的“粗笔没骨”艺术
    3.4 没骨画发展的新峦峰
        3.4.1 恽氏“舍山水而改画花卉”的缘由
        3.4.2 恽氏“工写结合”的没骨花鸟画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居”清新润泽的没骨花鸟画
    4.1 “二居”没骨花鸟画的形成因素
        4.1.1 “二居”所处的岭南文化背景
        4.1.2 “二居”所处的岭南地域背景
    4.2 从“翰墨书香”到“十香园时光”
        4.2.1 “二居”乡土绘画的形成
        4.2.2 “二居”没骨花鸟画艺术的黄金期
        4.2.3 十香园里的绘画时光
    4.3 “二居”清新润泽的图式语言
        4.3.1 “宋人骨法元人韵”
        4.3.2 “以水为媒,水色一天”
        4.3.3 小品形制的极致与局限
    4.4 “二居”花鸟画的美学特点
        4.4.1 自由超脱的出世思想
        4.4.2 淡淡情趣的即兴之作
        4.4.3 诗心画意的意境追求
        4.4.4 水色碰撞的生动气韵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居”没骨花鸟画的影响及启示意义
    5.1 “二居”没骨花鸟画的创作革新
        5.1.1 “二居”没骨花鸟画所隐现的突破观念
        5.1.2 对近现代岭南花鸟画产生的影响
        5.1.3 “二居”的门生高剑父对花鸟画的革新
    5.2 启示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发展
        5.2.1 启示我们对传统绘画笔墨法则的思考
        5.2.2 “现代没骨”的现状与意义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林若熹教授的专访摘要
附录B “二居”艺术活动及社会背景简谱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孙隆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没骨花鸟画概述
第二章 孙隆、恽寿平没骨花鸟风格形成的渊源探析
    第一节 明清两朝画坛画风概览
    第二节 孙隆、恽寿平绘画成因
第三章 孙隆“粗笔”与恽寿平“细笔”没骨花鸟风格比较
    第一节 孙隆与恽寿平没骨画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一、宋元花鸟画审美取向对没骨画的影响
        二、明清两朝的社会观、审美观对没骨画的影响
    第二节 孙隆、恽寿平没骨花鸟绘画技法比较
        一、笔墨、设色的表现
        二、画面构成的比较
        三、画面光色的对比
        四、题材选取与画面物象的呈现
    第三节 孙隆、恽寿平没骨画风中的文人特质分析
        一、文人画与孙隆、恽寿平
        二、孙隆、恽寿平作品中文人特质
第四章 没骨花鸟画的艺术影响
    第一节 孙隆、恽寿平绘画风格的影响
    第二节 对当代花鸟画的创作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没骨花鸟画探源
    一、没骨花鸟画的起源
    二、没骨花鸟画的形成
    三、没骨花鸟画的流变
    注释
第三章 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
    一 北宋徐崇嗣的没骨画风的来源
        (一)宫廷画家黄筌的没骨花鸟画
        (二)布衣画家徐熙的野逸画风
        (三)徐崇嗣对“徐、黄两派”的突破
    二 明代院体画家孙隆没骨画的入骨出新
        (一)孙隆没骨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二)孙隆没骨花鸟画中的“色”与“墨”
        (三)孙隆没骨花鸟画的意境表达
    三 清代恽寿平“没骨花”的风格特点
        (一)恽寿平的绘画理念
        (二)恽寿平没骨花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恽派没骨花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注释
第四章 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
    一、当代没骨花鸟画的艺术语言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新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孙隆生平
    1.1 生平简介
    1.2 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2章 孙隆没骨花鸟画的形成原因
    2.1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
    2.2 徐熙、徐崇嗣对孙隆的影响
    2.3 南宋画风对孙隆的影响
    2.4 元代文人画对孙隆的影响
第3章 孙隆没骨花鸟画的特点
    3.1 引领宫廷绘画新风尚
        3.1.1 工致中崇尚写意之风
        3.1.2 题材里追求野逸之趣
    3.2 孙隆没骨花鸟画中的技法运用
        3.2.1 独特的用笔
        3.2.2 首创撞水撞色法
        3.2.3 写意勾花点叶法
第4章 孙隆没骨花鸟画的影响
    4.1 对明代宫廷花鸟画发展的影响
    4.2 对明代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4.3 对清代没骨花鸟画发展的影响
    4.4 对当代没骨画的影响
    4.5 孙隆没骨花鸟画的地位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新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兼工带写花鸟画技法在创作《四时流芳》中的应用[D]. 李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孙隆《花鸟草虫图册》中的野逸趣味[D]. 郑嘉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中国花鸟画个体旨趣与社会意识的互动研究[D]. 姚瑞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4]林良写意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D]. 董迎迎. 扬州大学, 2019(02)
  • [5]孙隆绘画研究[D]. 孙越.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没骨写意花鸟画的影响[J]. 荆桂秋. 北方文学, 2017(36)
  • [7]发展中的没骨花鸟画 ——以“二居”的没骨花鸟画为研究中心[D]. 于丽丽. 天津大学, 2017(12)
  • [8]孙隆恽寿平没骨花鸟画风格比较研究[D]. 郭建.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9]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D]. 刘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10]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D]. 马瑞. 河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孙龙无骨写意花鸟画新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