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咏慧[1](2020)在《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变得十分重要,抚仙湖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抚仙湖的淡水占我国一类水湖泊淡水的91.4%,也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因此以其为主进行生态美学的研究,也是对目前旅游区建设与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关于抚仙湖生态美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度假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是参考抚仙湖度假区的相关规划,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进行生态审美设计,分别从尊重自然的审美意识、因地制宜的审美观念、休闲怡情的审美趣味、带动经济的审美产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表现。第四章论述的是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功能,分别是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以及“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第五章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价值,通过审美经济的角度,讨论抚仙湖度假区的审美经济,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美育价值。通过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研究,论述其所蕴含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自然审美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关于生态审美设计的思考,由此拓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践。

张晨[2](2020)在《旅居趋势下滇中康养旅游地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过程中改善身体机能、保持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旅居作为旅游的一种独特类型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这类理想生活状态的新趋势,在旅居的趋势下,应运而生了一种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改善身体健康,实现身心和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康养旅游。目前,国内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之势。本研究对云南滇中的康养旅游资源和现状康养旅游地进行梳理研究,结果发现:滇中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和较为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康养旅游地建设方面初具基础,但现状康养旅游地布局分散,部分类型的康养旅游地未形成规模效益。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滇中康养旅游地分布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提出相应的旅游地集群布局策略,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规划思路,对滇中旅游地在规划方面的局限性和具体的规划要求和方法进行探究,包括:宏观层面,在滇中康养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方面把握住核心康养资源,以影响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因素为脉络,以康养旅游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尝试提出滇中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中观层面,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案例的经验分析,提出滇中康养旅游地的定位和选址策略。微观层面,结合滇中案例的实地调研,对滇中康养旅游地发展建设的现状与不足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片区康养资源和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提出具体的规划策略。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的创新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

秦源[3](2020)在《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生态旅游作为能够希望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被各国研究者、政府关注,生态旅游也因为其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越来越“挑剔”的旅游者的需要而备受旅游者的喜欢。云南澄江抚仙湖拥有澄净的湖水、神秘的水下古城、寒武纪的古生物化石等优质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体交换周期长、森林覆盖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制约着旅游业发展,既要保护好抚仙湖这一汪碧水,又要让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沿湖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所以云南澄江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现状、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分析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的国内独有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保护备受重视、经济基础发展较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存在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抚仙湖美誉度提升、政府支持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市场广阔的机遇,面临抚仙湖知名程度低、季节性旅游明显和社会经济风险增加、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挑战。将以上影响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因素建立矩阵,进行综合分析。向旅游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使用SPSS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结合SWOT分析结果,对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在坚持生态优先、环境承载力控制和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下,选择增长型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出采取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等六个方面的措施来保障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张皇[4](2019)在《保障旅游地产项目全产业落地的开发模式探究 ——以福州金水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人们的消费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享受。基于我国的优质旅游资源和对于房产购入的执着,同时结合先进的“分时度假”、“旅游投资”、“房产盈利”的理念,旅游地产应运而生。旅游地产的规划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充分盘活城市经济、带动城市发展,但是跑偏了的旅游地产带来的往往是弊大于利:地产比例过高导致了旅游比例偏低(需要更多的用地发展地产,而旅游景区由于有较多的游客导致生态较为脆弱),会大大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商过早、过快营销旅游地产类项目(保证项目流动资金),也会带来旅游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缓慢、侵占旅游产业发展用地,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国家政策背道而行。本文从旅游地产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旅游地产发展现状的分析入手,以对于旅游地产项目的工作经验为基础,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提出了旅游地产发展现状的五大问题:严重偏科、定位模糊、规划缺失、经营业余、只顾盈利。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法: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最终可以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以政府层面进行强制性指标控制,从而达到稳定项目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在完善旅游资源的同时,最大化开发商利益。最后,通过对福州金水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分析,从上层次规划入手,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现状,提出符合当地的发展目标与规划规模。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目前的产业落地情况。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观点和成果,能成为旅游地产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提升的理论依据,也希望旅游地产能乘着政策的春风,与特色小镇概念充分融合,共同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龚贤[5](2019)在《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产业调整,把有限的要素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部门投向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部门,以此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从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地区资源禀赋与耗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高污染以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增大等各种社会问题相伴相生。因此,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普遍关心和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世界环卫组织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强调要通过新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等方法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国政府更是把“绿色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一起,形成了“五位一体”战略发展格局,强调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不断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以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特征于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禀赋,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对生态承载力构成了挑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本文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找准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具体来讲,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厘清和界定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有关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构建了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分析框架。其次,对云南省的绿色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绿色发展视角,从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能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友好发展能力等三对关系上,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表明,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协调,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协调度不高等现实问题。最后,在对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提出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对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比如: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倡导低碳绿色工业、发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业等;二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比如: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康养产业、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此外,应从政策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引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支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傅求妹[6](2019)在《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带薪假期的延长,旅游正逐渐从简单的观光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转变。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都是休闲度假产品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湖泊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旅游小镇作为城镇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如何提升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档次,转变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发展模式成为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分别从研究湖泊旅游资源与旅游小镇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几种开发模式,对国内国外较有影响的旅游规划理论以及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本文将云南省抚仙湖海口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抚仙湖的自然环境与区位交通等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接着对抚仙湖流域内的内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归类,分析了当前抚仙湖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以及提出解决思路,然后再将前文的研究结果运用到海口镇的旅游开发中。本论文通过对湖泊旅游与旅游小镇的综合分析,总结在保护湖泊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对旅游小镇进行旅游开发提供建议与对策。

邹杨[7](2018)在《基于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亲子的户外活动旅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对于服务于亲子的户外景观与空间的建设才刚刚起步,难以满足亲子的需求。亲子景观空间的滞后研究与现行的亲子旅游市场的火热情形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比性,这种矛盾促使我们对亲子景观与空间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解决亲子景观空间与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为亲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户外景观活动空间。本文首先通过对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下不同的行为和心理发展特征,据此特征将孩童按照年龄分为婴儿期、学龄前期、儿童中期及青少年期。根据儿童这几个时期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了对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的要求,并从父母的角度也探讨了他们对于亲子活动空间的想法及需求。其次,本文对亲子景观空间的类型提出了主题公园、住区、旅游度假景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亲子场所几个区分。依据这种区分,采用实地调研及资料学习整理的研究方式来列举出国内外优秀的亲子景观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案例的深入剖析研究,得出我国亲子景观与空间建设时应注意的设计要点。最后,基于对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习的基础,结合实际优秀案例得到的启示,把儿童按年龄分为两个设计段,根据这两个年龄分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空间规划及景观设计的手法,通过地块选取,进行亲子景观空间的设计实践并进行实践总结。以此来论证此研究的合理落地性,并对将来亲子景观与空间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启示与借鉴。

高俊[8](2016)在《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特征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滨水旅游热潮的发展,湖滨区的空间格局被深刻改变。厘清湖滨区空间变迁的特征和内部机理,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抚仙湖湖滨区作为研究案例,摒弃了传统的空间变迁研究的局限性,运用“湖滨区空间的生产”理论,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入手,重点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岸线变化、旅游地产分布的空间生产特征,力图全面透彻的解释旅游影响下的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包含以下3个方面:(1)在空间生产基础上提出湖滨区空间生产的概念:湖滨区的空间构成要素被纳入到资本生产的逻辑中,在资本和权力的推动以及社会运动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构建而生产出空间产品的过程。(2)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特征集中表现在“面—线—点”三个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旅游开发用地沿抚仙湖岸边分布、农田扩张改善土地荒漠状况、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利用转移越来越剧烈;岸线的变化特征是岸线整体连续性被破坏、人工湿地促成岸线生态建设、公共空间岸线被封闭化和旅游地产造成岸线私有加剧;旅游地产分布特征是从早期培训中心点式分布到目前旅游房地产面状聚集。聚集特征是旅游地产在地形低缓处、低海拔处、水系、交通干线附近和面水坡向处聚集。(3)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是政府、开发商和原住村民共同作用的结果。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寻求平衡的地方政府、追究经济效益的开发商和权益受损的原住村民之间由于权力和利益不同而形成了复杂的行为关系。正是在政府、开发商和原住村民的共同作用下,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得以发生,并最终表现出“面—线—点”空间生产特征。

龚旭[9](2016)在《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及其他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考察中国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国家生态、经济安全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大肆开发建设,生态破坏活动剧烈,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通过出台新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刻不容缓。本文旨在进一步完善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法律法规,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应遵循的法律原则、适用的法律制度和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实现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有效保护,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参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多部政府性文件,借鉴国内多位学者对生态功能区的认识,概括出生态功能区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为本文研究范围,对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功能进行分析。其次,梳理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立法体系、立法理念、立法原则和主要制度。再次,进行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地方立法实践分析,通过评析《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玉溪市抚仙湖保护治理管理办法》,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保护范围、法律原则、管理体制、法律制度、法律责任五个方面提出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法律完善建议。

章浩[10](2016)在《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产业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也让生态旅游等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得到了较好发展。同时,随着烟草行业的转型,很多烟草企业建设了自己的庄园,开始以庄园的形式发展旅游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特色庄园经济的发展。再看云南省内,旅游强省政策的推进为庄园经济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玉溪庄园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国内首座烟草庄园,为了使庄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玉溪庄园管理方做出了强化旅游功能的选择,并在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2013年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荣誉,但不能否认的是,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兼具庄园经济和生态旅游双重特性的庄园旅游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循环经济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庄园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阐明了研究的背景,梳理庄园经济和生态旅游方面的文献,并对文中涉及到的现代庄园经济、生态旅游、庄园旅游、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本研究依赖的旅游循环经济、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做了介绍。其次,以国外的拉菲酒庄、罗森戴尔庄园和国内的柏联普洱茶庄园、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为案例,分析了四座庄园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它们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玉溪庄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再次,是对玉溪庄园基本情况的介绍,从庄园旅游现状入手,对玉溪庄园旅游发展做了SWOT分析,提出玉溪庄园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前期研究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对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的优化给出了建议。

二、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概述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自然环境特征
        一、玉溪抚仙湖的地理特征
        二、玉溪抚仙湖的渔业资源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玉溪抚仙湖的相关传说故事
        二、玉溪抚仙湖的地域文化
    第三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情况
        一、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湿地建设情况
        二、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观光区的建设情况
        三、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设计
    第一节 抚仙湖相关规划研究
    第二节 生态审美设计
        一、尊重自然
        二、因地制宜
        三、休闲怡情
        四、审美产业
第三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表现
    第一节 自然风光
        一、变幻莫测的湖水之美
        二、灵动自然的生命之美
        三、点睛之笔的彰显之美
    第二节 人文景观
        一、雕塑与建筑之美
        二、文化设施之美
        三、人与自然之美
第四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功能
    第一节 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
        一、色彩,线条,形状
        二、声音的情感属性
        三、“味”的情感记忆
    第二节 “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
        一、自然环境的精神休憩
        二、自然环境的人心复归
    第三节 “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
        一、“游心”的生命欢愉
        二、“畅神”的生命自由
第五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价值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经济价值
        一、审美经济
        二、玉溪抚仙湖区的审美经济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一、自然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二、建筑的社会美育价值
        三、博物馆的社会美育价值
        四、音乐节,文化节的社会美育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旅居趋势下滇中康养旅游地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康养旅游的兴起
        1.1.2 云南“三张牌”全力推进
        1.1.3 旅居时代发展趋势
        1.1.4 云南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旅游地规划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及国内外实践动态
    2.1 康养旅游地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
        2.1.1 旅游区位及空间结构理论
        2.1.2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旅游系统论
        2.1.5 其它理论
    2.2 康养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分析
        2.2.1 康养旅游消费者的特征
        2.2.2 康养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2.3 我国康养旅游地的发展现状
        2.3.1 国内康养旅游地的发展历程
        2.3.2 相关政策环境
    2.4 国外康养旅游地案例分析
        2.4.1 美国图森峡谷农场
        2.4.2 瑞士蒙特勒小镇
        2.4.3 日本FuFu山梨保健农园
        2.4.4 国外案例小结
    2.5 国内康养旅游地案例分析
        2.5.1 巴马百魔洞养生旅游度假区
        2.5.2 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2.5.3 北京太申祥和山庄
        2.5.4 国内案例小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滇中康养旅游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3.1 滇中地区概况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区位及交通条件
        3.1.3 自然地理概况
    3.2 滇中康养资源优势分析
        3.2.1 优越的海拔与气候
        3.2.2 优良的生态环境
        3.2.3 多元的文化特质
        3.2.4 多样的养生资源
        3.2.5 良好的医疗条件
        3.2.6 小结
    3.3 滇中康养旅游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评价指标选取及说明
        3.3.2 评价的分析路径与指标体系
    3.4 滇中康养旅游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3.4.1 数据来源
        3.4.2 评价因子可视化分析
        3.4.3 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滇中康养旅游地发展概况研究
    4.1 滇中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4.1.1 康养旅游市场初步形成
        4.1.2 政府重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4.1.3 滇中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4.2 滇中康养旅游客群特征分析
        4.2.1 康养旅游客群基本特征
        4.2.2 旅游动机分析
        4.2.3 资源类型偏好
        4.2.4 客群特征小结
    4.3 滇中康养旅游地发展现状分析
        4.3.1 滇中康养旅游地发展概况
        4.3.2 滇中康养旅游地现状空间分布
        4.3.3 滇中康养旅游地现状空间结构分析
        4.3.4 滇中康养旅游地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滇中康养旅游地实例分析
        4.4.1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综合型水域康养)
        4.4.2 卧云仙居养生养老基地(森林康养)
        4.4.3 梦云南·温泉山谷(温泉康养)
        4.4.4 案例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滇中康养旅游地定位、选址及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5.1 滇中康养旅游地定位研究
        5.1.1 滇中康养旅游地SWOT分析
        5.1.2 滇中康养旅游地的职能定位
        5.1.3 滇中康养旅游地的市场定位
        5.1.4 滇中康养旅游地产品发展定位
    5.2 滇中康养旅游地选址研究
        5.2.1 康养旅游地选址要素分析
        5.2.2 康养旅游地选址策略
    5.3 滇中康养旅游地的功能构成研究
        5.3.1 居住功能
        5.3.2 康体功能
        5.3.3 养老功能
    5.4 滇中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5.4.1 开发湖滨+温泉疗养资源,构建中部五湖综合康养旅游地集群
        5.4.2 完善康体医疗设施建设,建立西部民族医药康养旅游片区
        5.4.3 挖掘特色康养产品,建立北部生态康养旅游片区
        5.4.4 开展特色古镇古村康养旅游,建设南部文化康养旅游片区
        5.4.5 探索多类型康体养老模式,建设东部康体养老旅游片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滇中康养旅游地规划策略研究
    6.1 中部五湖综合康养旅游地集群规划策略
        6.1.1 中部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
        6.1.2 空间布局形态建构策略
        6.1.3 适应时移性的旅居康养需求
        6.1.4 统筹周边温泉资源进行开发
    6.2 西部民族医药康养旅游片区规划策略
        6.2.1 西部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
        6.2.2 完善康体医疗设施建设
        6.2.3 构建民族医药旅游生态圈
    6.3 北部生态康养旅游片区规划策略
        6.3.1 北部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
        6.3.2 深度挖掘特色康养产品
        6.3.3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6.4 南部文化康养旅游片区规划策略
        6.4.1 南部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
        6.4.2 传统民居的改造利用
        6.4.3 构建乡村田园康养服务体系
    6.5 东部康体养老旅游片区规划策略
        6.5.1 东部康养旅游地发展的局限性
        6.5.2 探索多类型养老模式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调查问卷

(3)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旅游
    2.2 生态旅游
    2.3 生态经济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发展战略理论
第三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流域情况介绍
    3.1 抚仙湖流域概况
        3.1.1 地理环境
        3.1.2 人口情况
        3.1.3 产业结构
        3.1.4 生态经济容量情况
    3.2 抚仙湖流域自然条件概况
        3.2.1 蓄水储热情况
        3.2.2 流域植被情况
        3.2.3 水体交换情况
    3.3 抚仙湖流域旅游资源概况
        3.3.1 旅游资源情况
        3.3.2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3.4 抚仙湖流域生态问题
        3.4.1 生态承载能力有限
        3.4.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3.4.3 局部水质恶化
        3.4.4 政府财力难支持生态保护
第四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4.1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4.1.1 国内独有自然资源
        4.1.2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4.1.3 生态保护备受重视
        4.1.4 旅游经济基础较好
        4.1.5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4.2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4.2.1 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
        4.2.2 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
        4.2.3 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4.2.4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4.3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4.3.1 抚仙湖美誉度不断提升
        4.3.2 政策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4.3.3 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4.4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挑战分析
        4.4.1 抚仙湖知名度低
        4.4.2 季节性旅游明显
        4.4.3 社会经济风险增加
        4.4.4 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4.5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结果
第五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5.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问卷调查
        5.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1.2 对问卷的信度检验
        5.1.3 对问卷的效度检验
        5.1.4 对问卷的统计方法
        5.1.5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5.2 云南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5.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5.2.2 环境承载力控制原则
        5.2.3 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
    5.3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5.3.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5.3.2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
        5.3.3 具体战略目标
第六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6.1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6.1.1 开发环湖生态湿地旅游
        6.1.2 开发农旅结合生态旅游
        6.1.3 开发森林生态体验旅游
        6.1.4 开发无污染水上运动项目
        6.1.5 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6.2 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6.2.1 旅游线路多样化
        6.2.2 生态旅游体验多样化
    6.3 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6.3.1 精准定位抚仙湖生态旅游形象
        6.3.2 科学划分抚仙湖沿岸功能区
        6.3.3 注重市场营销差异化
    6.4 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
        6.4.1 政策扶持本土旅游企业发展
        6.4.2 多种模式延长产业链
    6.5 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6.5.1 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6.5.2 采取高峰限流模式
        6.5.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6 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
        6.6.1 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
        6.6.2 提高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战略咨询问卷》

(4)保障旅游地产项目全产业落地的开发模式探究 ——以福州金水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 、旅游地产理论研究
    2.1 概念
    2.2 起源与发展
    2.3 项目类型
    2.4 开发模式
    2.5 总结
第三章 、我国旅游地产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发展现状分析
    3.2 问题分析
第四章 、旅游地产产业落地开发控制模式
    4.1 政府政策指引,把控项目走向
    4.2 企业投资运营,提升项目活力
    4.3 部门监督管理,完善控制体系
    4.4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思考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的范围界定及基本概况
        1.2.2 绿色发展的内涵
        1.2.3 产业结构的内涵
        1.2.4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绿色发展理论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1.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2.2.2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问题研究
        2.2.3 云南省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研究
    2.3 简要述评
        2.3.1 绿色发展问题研究述评
        2.3.2 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述评
第3章 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探讨
    3.1 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3.1.1 产业结构升级是绿色发展的手段和路径
        3.1.2 绿色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目标
    3.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2.1 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3.2.2 自然资源禀赋与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3.3 绿色发展视阈下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分析框架
        3.3.1 概念
        3.3.2 分析框架
第4章 云南省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
    4.1 云南省绿色发展的现状分析
        4.1.1 云南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态势
        4.1.2 云南省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分析
        4.1.3 云南省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4.1.4 云南省生态环境修复水平分析
    4.2 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1 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历史演变及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4.2.2 云南省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4.2.3 云南省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4.2.4 云南省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第5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评价
    5.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评价的基本问题
        5.1.1 产业结构升级规律
        5.1.2 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3 产业结构评价模式
    5.2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力分析
        5.2.1 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主要因素
        5.2.2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力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5.2.3 绿色发展下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5.3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分析
        5.3.1 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5.3.2 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能力分析
        5.3.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友好发展能力分析
    5.4 绿色发展视角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评价
        5.4.1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4.2 指标阈值标准判定
        5.4.3 评价结果
第6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
    6.1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过程中的“硬伤”
        6.1.1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够协调
        6.1.2 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问题突出
        6.1.3 交通建设速度加快,但制约瓶颈依然突出
    6.2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过程中的“软肋”
        6.2.1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政策还存在制度上的缺失
        6.2.2 产业结构布局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
        6.2.3 产业聚焦能力较弱,区域经济发展受资源条件限制差异较大
        6.2.4 民族旅游业开发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
第7章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7.1 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定位
        7.1.1 指导思想
        7.1.2 实施原则
        7.1.3 目标要求
        7.1.4 总体布局
    7.2 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升级研究
        7.2.1 绿色农业升级: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
        7.2.2 绿色工业升级:发展低碳绿色工业
        7.2.3 绿色旅游业升级: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业
    7.3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升级研究
        7.3.1 指导思想
        7.3.2 发展原则
        7.3.3 重点任务
        7.3.4 云南省战略性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7.4 云南省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路径选择
        7.4.1 以技术革新、产业空间拓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升级
        7.4.2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政策保障体系
        8.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产业结构绿色升级的屏障
        8.2.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
        8.2.4 加强能源资源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绿色化升级水平
        8.2.5 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构建文化与旅游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课题研究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6)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 建设旅游小镇的意义重大
        1.1.3 湖泊水环境均呈恶化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
        1.5.1 旅游小镇相关概念
        1.5.2 旅游小镇的特点
        1.5.3 湖泊旅游相关概念
        1.5.4 湖泊旅游资源的类型
        1.5.5 湖泊旅游资源的特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旅游开发模式相关理论
        2.1.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1.2 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2.1 国内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2.2 国外湖泊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3.1 国内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3.2 国外旅游小镇开发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探讨
    3.1 湖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1 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污染源多
        3.1.2 过渡开发导致湖泊面积减少
        3.1.3 湖滨景观设计不合理
        3.1.4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滞后
        3.1.5 湖泊旅游与周边城镇的互动弱
    3.2 旅游小镇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小镇与当地居民互动缺失
        3.2.2 对生态重视不够,环保意识较差
        3.2.3 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吸引力不够强
        3.2.4 旅游开发资金紧缺
        3.2.5 相关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
    3.3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原则
        3.3.1 生态安全和修复原则
        3.3.2 系统性开发原则
        3.3.3 区域功能分异原则
        3.3.4 特色化开发原则
        3.3.5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3.4 湖泊保护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
        3.4.1 从开发主体的角度
        3.4.2 从旅游小镇依托要素角度
        3.4.3 从旅游小镇开发结构的角度
    3.5 国内案例分析
        3.5.1 乌镇
        3.5.2 千岛湖
        3.5.3 湖州太湖
        3.5.4 小结
    3.6 国外案例分析
        3.6.1 新西兰皇后镇
        3.6.2 日本琵琶湖
        3.6.3 小结
第四章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实践
    4.1 抚仙湖周边景区开发现状分析
        4.1.1 地区概况
        4.1.2 区位交通
        4.1.3 抚仙湖旅游发展历程
        4.1.4 抚仙湖客源市场分析
        4.1.5 区域湖泊类旅游资源竞合分析
        4.1.6 抚仙湖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对比
        4.1.7 抚仙湖周边主要景区开发模式分析
        4.1.8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4.2 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
        4.2.1 海口镇概况
        4.2.2 上位规划分析
        4.2.3 现状分析
        4.2.4 旅游资源分析
        4.2.5 海口镇旅游开发SWOT分析
    4.3 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的应用
        4.3.1 开发理念
        4.3.2 项目定位
        4.3.3 开发模式
        4.3.4 旅游产品策划
        4.3.5 从新旅游发展六要素角度拓展旅游业态
        4.3.6 方案设计
        4.3.7 多维度贯彻环保理念
    4.4 后期运营
        4.4.1 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链
        4.4.2 全要素导入服务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7)基于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市场的需求
        1.1.2 建设的不足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进展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发展心理学
        2.1.2 亲子景观
        2.1.3 亲子空间
        2.1.4 亲子互动
    2.2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2.2.1 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2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2.2.3 我国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2.3 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2.3.1 国外的研究
        2.3.2 国内的研究
    2.4 我国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建设中的反思和展望
        2.4.1 国内现有亲子景观与空间发展的反思
        2.4.2 结合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发展的展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对亲子景观与空间的设计要求
    3.1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3.1.1 婴儿期及学步期
        3.1.2 学龄前儿童
        3.1.3 儿童中期
        3.1.4 青少年期
    3.2 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时期的亲子空间设计要求
        3.2.1 “好奇宝宝”时期——以看护为中心
        3.2.2 “模仿宝贝”时期——以游戏情景脚本为重点
        3.2.3 “自觉小少年”时期——以团体教育活动为主
        3.2.4 “独立少年”时期——以运动探索为首要
    3.3 成人心理及行为对亲子空间的要求
        3.3.1 从年轻父母的行为和心理出发
        3.3.2 中年长辈的行为和心理
        3.3.3 祖父母的行为和心理
    3.4 关注特殊人群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典例研究与启示
    4.1 亲子景观空间的主要类型
        4.1.1 亲子主题公园
        4.1.2 住区公共亲子空间
        4.1.3 亲子旅游景区
        4.1.4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亲子场所
    4.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4.2.1 主题公园与旅游景区
        4.2.2 亲子农场与乡村旅游
        4.2.3 住区与城市开放空间
    4.3 国内外优秀设计对我国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的启示
        4.3.1 独到的主题吸引力
        4.3.2 价值观与人格塑造
        4.3.3 创造与教育的表达
        4.3.4 依据儿童心理行为的多种分区方式
        4.3.5 安全性的设计
        4.3.6 适宜的空间尺度与细节服务设施
        4.3.7 一体化服务的旅游吸引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实践
    5.1 抚仙湖“鱼趣天地”亲子度假营地设计模式探索
        5.1.1 区位概况
        5.1.2 场所现状分析
        5.1.3 设计概念分析
        5.1.4 空间布局营造
        5.1.5 游线道路安排
        5.1.6 场所主题情景景观设计
        5.1.7 小结
    5.2 剑川海门口遗址公园“探索之星”亲子考古乐园设计
        5.2.1 场地选址分析
        5.2.2 场所概念设计定位
        5.2.3 功能布局分析
        5.2.4 亲子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5.2.5 小结
    5.3 基于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要素
        5.3.1 地形空间要素
        5.3.2 色彩要素
        5.3.3 水景运用
        5.3.4 植物种植
        5.3.5 游乐设施
        5.3.6 道路与铺装
        5.3.7 景观小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亲子”心理行为特征及对亲子景观与空间的需求
        6.1.2 “亲子”选择户外活动空间的主要要素
        6.1.3 亲子户外旅游的行为表现
        6.1.4 亲子景观空间设计要点
    6.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8)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特征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
        1.1.2 新型城镇化
        1.1.3 滨水区旅游开发
        1.1.4 抚仙湖旅游开发热潮
    1.2 研究综述
        1.2.1 滨水区空间生产
        1.2.2 旅游影响下的空间生产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区域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湖滨区空间生产理论
    2.1 空间生产
        2.1.1 空间生产产生背景
        2.1.2 空间的社会属性
        2.1.3 空间生产三元辩证关系
        2.1.4 空间生产运作逻辑
    2.2 湖滨区空间生产
        2.2.1 湖滨区空间构成与特征
        2.2.2 湖滨区空间生产背景
        2.2.3 湖滨区空间生产内涵
        2.2.4 湖滨区空间生产理论框架
        2.2.5 旅游开发中的湖滨区空间生产
第三章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面”状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1.1 研究方法
        3.1.2 数据来源
        3.1.3 图像处理
    3.2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面积大小的变化
        3.2.2 土地利用面积幅度的变化
    3.3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变化分析
        3.3.1 不同用地类型的转移变化
        3.3.2 用地转移类型的变化
    3.4 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3.4.1 旅游开发用地沿抚仙湖岸边分布且增长迅速
        3.4.2 农田扩张改善土地荒漠状况
        3.4.3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
        3.4.4 土地利用转移越来越剧烈
第四章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线”状特征—岸线变化特征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1.1 研究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2 抚仙湖岸线整体变化分析
        4.2.1 北岸岸线最为复杂
        4.2.2 岸线连续性被破坏
    4.3 抚仙湖岸线功能类型变化分析
        4.3.1 岸线功能类型长度变化
        4.3.2 岸线功能类型转移变化
    4.4 抚仙湖岸线公共性变化分析
        4.4.1 岸线公共性长度变化
        4.4.2 岸线公共性转移变化
    4.5 抚仙湖岸线开放性变化分析
        4.5.1 岸线开放性长度变化
        4.5.2 岸线开放性转移变化
    4.6 抚仙湖岸线变化特征
        4.6.1 岸线整体连续性被破坏
        4.6.2 人工湿地促成岸线生态建设
        4.6.3 公共空间岸线被封闭
        4.6.4 旅游地产造成岸线私有加剧
第五章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点”状特征—旅游地产分布特征
    5.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2 抚仙湖旅游地产分布与发展变化
        5.2.1 旅游培训中心的分布与发展变化
        5.2.2 旅游房地产的分布与发展变化
    5.3 抚仙湖旅游地产空间聚集特征
        5.3.1 旅游地产在低海拔处集聚
        5.3.2 旅游地产在地形低缓处集聚
        5.3.3 旅游地产在近湖岸处聚集
        5.3.4 旅游地产在近交通干线处聚集
        5.3.5 旅游地产在面水坡向处聚集
    5.4 抚仙湖旅游地产分布影响因素
        5.4.1 经济发展
        5.4.2 政策制度
        5.4.3 自然地形
        5.4.4 距湖岸距离
第六章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作用机理
    6.1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主体和行为
        6.1.1 湖滨区空间生产主体
        6.1.2 湖滨区空间生产行为关系
    6.2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运作机制
        6.2.1 城镇化
        6.2.2 旅游开发
        6.2.3 环境保护
    6.3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的结果
        6.3.1 空间实体的生产
        6.3.2 社会关系的生产
    6.4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的影响
        6.4.1 失地农民引发社会问题
        6.4.2 公共资源被挤占
        6.4.3 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推进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1.1 在空间生产基础上提出湖滨区空间生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
        7.1.2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特征集中表现在“面—线—点”三个方面
        7.1.3 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是政府、开发商和原住村民共同作用的结果
    7.2 主要创新点
        7.2.1 以“点”、“线”、“面”空间要素为研究对象构建湖滨区空间生产理论框架
        7.2.2 运用湖滨区空间生产的理论研究抚仙湖湖滨区空间变迁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重点、难点与创新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界定
    一、生态功能区的概念与特征
        (一) 生态功能区概念
        (二) 生态功能区特征
    二、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确立
        (一) 重要性
        (二) 生态功能
        (三) 类型分析
    三、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 特点
        (二) 成因
第二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立法分析
    一、立法体系
        (一) 国家立法
        (二) 地方立法
    二、立法理念
        (一) 生态系统管理
        (二) 可持续发展
        (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立法原则
        (一) 协调发展
        (二) 保护优先
        (三) 预防为主
        (四) 公众参与
    四、主要制度
        (一) 环境资源规划
        (二) 环境影响评价
        (三) “三同时”
        (四) 环境资源许可
        (五) 生态补偿
第三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地方立法实践分析
    一、《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评析
        (一) 《条例》简述
        (二) 《条例》评析
    二、《玉溪市抚仙湖保护治理管理办法》评析
        (一) 《办法》简述
        (二) 《办法》评析
    三、抚仙湖生态功能区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 保护范围
        (二) 法律原则
        (三) 管理体制
        (四) 法律制度
        (五) 法律责任
第四章 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的法律完善建议
    一、保护范围
    二、法律原则
        (一) 协调发展原则
        (二) 保护优先原则
        (三) 预防原则
        (四) 公众参与原则
    三、管理体制
    四、法律制度
        (一) 生态红线制度
        (二) 生态补偿制度
    五、法律责任
        (一) 完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 实行多种类责任承担形式
        (三) 加强处罚力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庄园经济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现代庄园经济
        二、生态旅游
        三、庄园旅游
        四、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旅游循环经济理论
        二、产业融合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庄园旅游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庄园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拉菲酒庄
        二、罗森戴尔庄园
    第二节 国内庄园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柏联普洱茶庄园
        二、北大荒现代农业园
第四章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现状
    第一节 玉溪庄园基本概况
    第二节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现状
        一、玉溪庄园旅游发展的理念基础
        二、玉溪庄园旅游发展状况
        三、玉溪庄园旅游发展取得的效益
        四、玉溪庄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节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性过强
        二、旅游业态不完善
        三、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
        四、与社区的关系日趋紧张
        五、与整个抚仙湖北岸旅游发展脱节
第五章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专家问卷
        二、游客问卷
    第二节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优化
        一、优化的原则
        二、优化的内容
    第三节 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政策保障
        三、人才保障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研究与项目

四、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D]. 李咏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0)
  • [2]旅居趋势下滇中康养旅游地规划研究[D]. 张晨.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秦源.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保障旅游地产项目全产业落地的开发模式探究 ——以福州金水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D]. 张皇. 广州大学, 2019(01)
  • [5]绿色发展视阈下云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 龚贤.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6]湖泊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 ——以云南抚仙湖海口镇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D]. 傅求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基于发展心理学的亲子景观与空间设计研究[D]. 邹杨.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8]抚仙湖湖滨区空间生产特征与机理研究[D]. 高俊. 云南大学, 2016(02)
  • [9]抚仙湖生态功能区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 龚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10]玉溪庄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D]. 章浩. 云南财经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发展抚仙湖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