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处理方法

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工程裂缝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吕兴栋,李家正[1](2021)在《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现状、成因与防裂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面板作为面板堆石坝的主要防渗结构,其裂缝控制是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总结了我国部分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现状,从面板的混凝土设计、原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混凝土防裂技术进展。分别从裂缝走向、裂缝产生的部位、裂缝产生的面板分序和产生时间揭示了面板裂缝的特点和规律,总结了混凝土力学、抗冻设计指标、水胶比、用水量、原材料、坍落度、养护方式和垫层处理工艺等技术参数对其影响。分析了裂缝产生成因,包括:不均匀沉降和约束过大导致的结构性裂缝;收缩变形、水化温升和环境温差导致的温度裂缝,以及施工工艺不当造成混凝土质量波动和干缩裂缝等。从减少结构性裂缝、提升混凝土性能和强化保温保湿措施等方面总结了防裂技术进展。

高珊[2](2021)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建筑工程造价少、工程量相对较小、对地质条件适应好、施工比较方便、坝体稳定性较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水电工程中。面板和防渗帷幕是面板堆石坝重要的防渗结构,只有整个防渗体系发挥作用时,才能保证坝体的渗流稳定性。但面板堆石坝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面板由于温度应力、干缩应力、坝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大量裂缝,以及防渗帷幕劣化,导致坝体和坝基发生渗漏,威胁大坝的安全。因此,研究面板堆石坝的面板裂缝以及在异常工况下的渗流特性对确保坝体稳定与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及数值计算对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及异常工况下的渗流特性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国内外的面板堆石坝面板开裂的案例进行统计,对面板开裂原因、开裂阶段和开裂位置进行了分析。当大坝的防渗结构出现异常时,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渗流控制。(2)结合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的统计案例,建立了面板裂缝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小尺寸分区块等效方法相结合,计算坝区三维渗流场,再通过对坝区渗流量的对比,确定区块的大小。采用小尺寸区块等效方法研究混凝面板中大量分布且不均匀的裂缝的渗流场,获得相应的水头分布和渗流特征,包括浸润线,最大水力梯度和渗流量。通过对比分析面板整体等效方法和面板小尺寸分区块等效方法,验证了小尺寸区块等效连续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对面板堆石坝渗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实际工程进行了三维渗流有限元数值模拟,定量和系统地分析和对比了在面板不同位置开裂和防渗帷幕不同程度劣化工况下的渗流场和渗流特征。

代腾飞[3](2021)在《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间脱粘和早期裂缝十分普遍,已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已有研究和实践主要将裂缝成因归结为干缩裂缝,对极早龄期的收缩裂缝及由此造成的层间脱粘重视不够。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实例应用等方法,研究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与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裂缝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极早龄期的收缩和层间脱粘是桥面铺装层开裂的主要成因。(2)研究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收缩的来源构成,提出基于孔隙水饱和度的塑性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基于水化反应程度的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和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温度梯度确定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供决策参考。(3)通过切槽方法控制结合界面粗糙度,采用沿结合面劈裂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切槽参数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确认界面粗糙度是影响层间结合的主要因素,层间结合强度远低于完整混凝土的强度。建立主要切槽参数下粘结劈拉强度预测模型,供工程切槽处理效果评价参考。

王观群[4](2021)在《青岛地铁隧道衬砌裂缝演化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隧道衬砌结构病害问题也随之显现,地铁隧道衬砌病害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而隧道衬砌裂缝是最常见衬砌病害,运营中的隧道衬砌大多处于带裂缝工作的状态,因此,对地铁隧道衬砌结构裂缝演化机制以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地铁2号线石老人站到苗岭路站区间、3号线地铁大厦站到海尔路站区间和五四广场站到错埠岭站区间隧道裂缝病害检测项目为背景,以隧道衬砌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围岩与地铁隧道的离散元模型,对衬砌裂缝发育及扩展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找出隧道衬砌裂缝演化规律和薄弱位置,作为建立评价体系的依据,提出带裂缝衬砌的安全状态分级评价体系,取得主要结论与成果如下:(1)通过对青岛地铁隧道典型区间裂缝病害检测,总结了衬砌病害分布规律和几何形状特征,就衬砌裂缝走向而言,47%的裂缝是环向裂缝,纵向裂缝占比32%,斜向裂缝占比14%,网状裂缝仅占7%。按衬砌裂缝的分布位置来说,拱腰裂缝占比62%,其次是拱顶27%,拱肩裂缝占比最少为11%。就裂缝的几何尺寸而言,裂缝长度分布区间集中在3~9m,裂缝深度主要集中在60~120mm区间,裂缝宽度主要分布在0.2~0.8mm之间。裂缝病害的总体情况较好,裂缝形式中环向裂缝居多,裂缝多为发育程度较低的微小裂缝。(2)使用颗粒流方法完成围岩与衬砌的建模并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建立围岩与衬砌材料的试样模型。通过单轴实验、剪切试验确定围岩及衬砌等材料的宏细观参数对应关系,标定出离散元模型颗粒和接触模型合适的细观参数,最后得到5组细观参数用于模拟围岩及衬砌材料。比较不同模型本构关系的特点,选取平行粘结模型来定义颗粒间的接触,选取删除连接的方法模拟隧道衬砌裂缝,完成颗粒流方法带裂缝隧道衬砌的建模。(3)采用离散元方法对衬砌裂缝存在条件下的衬砌裂损状态分布及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以预设裂缝完全贯穿衬砌时加载墙单元位移距离作为侧面反映裂缝危险程度的指标。在拱腰位置预设裂缝,预设裂缝完全贯穿衬砌时加载墙单元的位移最大,其次是在拱肩位置预设裂缝,在拱顶处预设裂缝完全贯穿衬砌时加载墙单元的位移比在拱肩和拱腰要小很多,随着预设裂缝深度增大加载墙单元位移呈线性减小,预设深度变化对衬砌结构拱肩处影响更为显着。预设多条裂缝时,裂缝之间有互相连通趋势,在预设裂缝处有剥落掉块风险,预设裂缝条数越多,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越大。裂缝预设拱顶和拱肩时,裂缝扩展和发育主要受拉应力影响,裂缝预设在拱腰时,裂缝扩展和发育受拉应力和剪应力影响,张拉裂缝大都贯穿衬砌,剪应力对衬砌截面抗裂性能不利,剪切裂缝出现一般是沿衬砌平截面轴线方向,导致隧道衬砌有剥落趋势。裂缝沿衬砌断面薄弱部位发展,当预设裂缝存在时,裂缝首先沿预设裂缝开始扩展,其它位置再出现裂缝,预设裂缝在拱顶时,衬砌裂缝开裂和发展顺序为:拱顶→拱肩→拱脚,预设裂缝拱肩时,拱肩内侧→拱顶→拱肩外侧→仰拱,预设裂缝拱腰时,拱腰内侧→拱脚→拱肩。(4)建立了隧道衬砌裂损衬砌安全状态评价模型,并且结合青岛地铁隧道检测工程实际,验证分级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构建隧道衬砌裂缝的安全状态评价模型,选取衬砌裂缝几何尺寸、裂缝密度状况、裂缝分布状况作为一级指标,将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和裂缝走向、部位以及裂缝数量作为基础指标。基于现场检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提炼出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函数,确定隧道衬砌病害状态等级评价表,通过计算出最终的模糊评判矩阵,对衬砌裂缝进行了安全状态评级。

陆志华,李焰[5](2021)在《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加固技术综述》文中指出对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加固中缺陷的成因、加固材料的分类、加固处理技术的分类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对加固理论和已有的规范、规程做了归类介绍,并对加固技术进行了展望。

张欣[6](2020)在《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文中认为水闸在我国众多的涉水建筑物中,因其较为全面的功能性,在我国的水利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水闸工程有效推进发展了我国的水事业进程,在防洪工程体系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层面发挥出重要的工程效益。混凝土作为水闸最为重要的浇筑材料,但鉴于大部分水闸建成年代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使用寿命过长,同时因历史原因,不少水闸存在标准低,老化严重,工程管理水平低,建设质量差等,混凝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结合江苏省五灌河挡潮闸工程,依据水闸安全鉴定内容,对该水闸的安全性态进行分析,针对水闸闸室结构存在的病害问题,加以适宜的加固措施,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加固水闸闸室结构应力场进行分析,并验证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由工程现状调查及现场安全检测资料明确工程案例的安全服役状态,分析该工程的渗流稳定及闸室整体稳定。2、借助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创建水闸闸室有限元模型,模拟整个闸室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为该水闸的安全性态评价提供依据。3、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式对五灌河水闸进行了安全综合评价,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最小信息熵原则进行融合计算得到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五灌河进行综合评价。4、针对闸室结构存在的病害问题,拟定加固方案,借助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研究加固方案的闸室结构应力场分布;模拟了带缝闸墩灌浆处理后的效果,为工程加固提供依据。

常伟[7](2020)在《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青岛位于山东半岛,是一座北方滨海城市,地下水系丰富,地下混凝土工程长期受地下水系甚至海水的腐蚀侵蚀,因此,对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有害裂缝,且因原材不稳定、施工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导致混凝土质量的波动。现有的规范计算模型未考虑多因素耦合的作用,且现场施工很难做到结合当地地材,选用最优配合比和恰当的质量管控措施,由此可见,找到解决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和采取有效的质量管控手段,从而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使用需求,尤其满足类似青岛等沿海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的使用功能要求,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青岛市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的建设工程实例,首先对青岛地下车站裂缝调研和分析,研究分析不同部位开裂原因,根据以往经验和数据建立车站模型,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的抗裂评估和方法,并结合青岛地铁具体结构形式,对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计算和研究,分析出各类因素对结构混凝土的影响,为抗裂混凝土施工措施的提出与应用奠定基础;然后采用全面质量管控措施,明确原材性能指标,通过对一系列性能指标的试验比对,优选出符合青岛地铁建设实际工况的低温升高抗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将全过程质量管控的理论措施和实体监测的技术应用于香江路的主体结构的整个过程建设中,通过监测数据和实体对比,青岛地铁香江路站主体结构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建立起一体化的高性能抗裂混凝土的制备及质量管控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本文提出的混凝土全面质量管控措施和技术方法应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香江路站,通过监测手段检查和现场实践证明,结构混凝土的开裂系数可以实现有效控制且不超过0.7,与普通混凝土常规做法对比,无渗漏水现象,避免后期大量维护修补费用的投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为青岛地铁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地铁抗裂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借鉴。

姜鲁[8](2020)在《基于好氧-厌氧二元微生物矿化体系的自修复混凝土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绿色生态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和挑战,对具有抗灾变、高耐久等性能的土木工程材料提出迫切需求。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环境下的劣化问题及其结构长期稳定性快速修复问题是目前实现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自修复混凝土作为一种可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诊断和自修复的材料-结构一体化智能混凝土,是建筑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方面有极大应用潜力。针对目前自修复混凝土研究中微生物在混凝土中的长期存活性、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固载的协调性以及裂缝深度修复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膨胀珍珠岩固载微生物技术和纤维增强的复合型自修复混凝土,进行了膨胀珍珠岩固载微生物技术在混凝土中优化设计研究、不同外界条件、自修复体系、纤维类型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以及复合型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收缩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膨胀珍珠岩固载微生物技术的优化设计研究。进行了好氧微生物产芽孢和芽孢萌发条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了p H值、热激温度、萌发剂浓度、营养物质和阳离子类型对芽孢萌发的影响;根据微生物芽孢萌发的最优条件,进行了膨胀珍珠岩固载微生物工艺、自修复剂“糖衣”层(营养物质层)和保护层配合比设计研究。得到了提高膨胀珍珠岩对微生物芽孢的固载数量和芽孢萌发率的最优配合比,同时解决了裂缝区域微生物浓度和营养物质浓度不匹配的问题。(2)外界条件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影响研究。采用多种裂缝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了养护条件、温度、开裂时间和冻融循环等因素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湿循环和水中养护条件下裂缝修复效果较好,其中以干湿循环养护时效果最佳,而标准养护下几乎所有的裂缝都不能完全修复。外界温度在25~40℃范围时,自修复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裂缝自修复效果,低温环境下仅能修复宽度较低的裂缝。180d开裂时间下,混凝土试件仍具有较高的裂缝修复效果,说明采用“裹糖衣”制备微生物自修复剂方式能够保证后期裂缝的修复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缝修复效果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0~75次冻融循环作用下裂缝修复效果最佳。同时,研究结论也表明该自修复混凝土在海洋环境及地下结构中具有更大的潜力。(3)不同自修复体系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影响研究。采用微宏观相结合的实验手段,研究了膨胀珍珠岩固载一元微生物自修复体系、膨胀珍珠岩固载二元微生物自修复体系以及附加纤维增强作用的自修复体系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定向富集分离的方式筛选了一株高效厌氧反硝化微生物KJ-3,该微生物矿化沉积产物主要为球霰石型碳酸钙,设计了好氧-厌氧二元微生物自修复体系。其次,通过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对微生物矿化沉积的影响,表明玄武岩纤维更容易成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矿化的成核位点,并揭示了其成核机理。最后,通过研究不同修复体系对裂缝自修复效果和裂缝二次开裂修复效果的影响,得到采用纤维增强的二元微生物矿化修复体系(S-4)能够达到最优的修复效果,并发现纤维对裂缝部位沉积的碳酸钙能够产生“栓钉”作用,将沉积物与混凝土基体锚固起来,大幅提高沉积物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力以及裂缝深度修复效果,解决了混凝土裂缝深度修复不佳的问题,且修复后的裂缝抗渗水能力大幅提高。(4)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冻及收缩性能研究。首先,以微生物自修复剂破碎率、拌合物表观密度及混凝土强度为指标,得到了自修复剂的适宜粒径范围及自修复混凝土的最优搅拌方式;其次,重点研究了微生物自修复剂掺量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抗冻性能以及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生物自修复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抗冻性随着微生物自修复剂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自修复剂掺量为0.6m3,既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又能表现出优异的抗冻性能,其冻融后强度损失率大大低于普通混凝土;同时,通过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收缩性能的研究,发现微生物自修复剂可以作为混凝土的内养护材料,可抑制混凝土的早期自由收缩,降低早龄期的干燥收缩。

陈俊宇[9](2020)在《某拱坝施工期、运行期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拱坝是一种结构相对复杂的高次超静定结构物,相比重力坝而言,它能以相对较小的体积来承担较大的压力,能充分利用混凝土具有的较强抗压强度的性质,而且在坝体因外荷载作用而出现裂缝的情况下能自我进行调整,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裂缝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性质、水泥水化反应、浇筑混凝土时的气候条件等,因此,裂缝问题早已成为混凝土坝工程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拱坝浇筑施工过程以及水库准备下闸蓄水之前,检测发现坝体上下游面出现了多条铅直向和水平向的裂缝,裂缝的稳定性及其对拱坝运行期的安全性影响是现今工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论文依据某拱坝结构的设计资料、施工期与蓄水期等实际运行过程中记录的资料、采取的温控冷却措施、坝体开裂情况,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筑坝及计划蓄水过程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裂缝的稳定性及拟采取的处理措施有效性及拱坝安全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坝体测点的温度数值模拟值与其它坝体的实测值趋于一致,与实际结果相一致;在蓄水前,位于坝体中低部高程部位的温度高、高高程部位的温度低;近坝顶处坝体的厚度小,坝体内部混凝土温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比较敏感;水库蓄水后,拱坝上游位于水位以下的坝面部位主要受水温的影响,变化规律与库水水温变化规律一致,下游坝面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敏感,温度梯度较大,运行360天后,坝体内部混凝土温度变化较小,基本趋于均匀、稳定。(2)蓄水至正常水位后,坝体便出现变形迹象,基本以对称的方式分布在坝体两侧,顺河向的最大变形处在拱顶中部附近;河床坝段及中低高程岸坡坝段的坝踵处第一主应力表现为拉应力,局部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除此之外拉应力值均小于1.5MPa,且拉应力区的范围为坝踵向下游方向延伸约2~3m的距离;坝趾附近区域的第三主应力为压应力,其最大值约为11.0MPa;铅直向、水平向裂缝的缝面应力呈压剪状态。拱坝服役期,温降情况对拱坝应力应变的影响较明显,裂缝缝面应力基本上是受压,最大压应力约为0.3MPa,服役期裂缝是稳定的。(3)超载计算分析表明:当超载系数值小于2.0时,坝体应力总体上是弹性阶段;当超载系数值大于2.0时,坝体内出现了明显的塑性区;拱坝的超载系数值应不小于3.5。(4)施工期坝体出现裂缝对拱坝安全性有明显降低;采取拟定的裂缝处理措施后,坝体的安全性与坝体未裂情况降低不大,裂缝处理措施效果明显。论文研究成果为该拱坝下闸蓄水前安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周自然[10](2020)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最明显的时代性标志便是代表性建筑的产生,代表性建筑通常以其高大或具有代表性的外形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由此可见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随着大型建筑的产生,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最严峻的内外温差问题急需解决,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变形和裂缝,增强混凝土抗渗、抗裂和抗侵蚀能力,是关乎施工优质化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武汉天马工程宿舍楼为工程背景,底板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做了相关研究:(1)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结合各方面因素剖析各类裂缝对施工项目造成的影响,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研究混凝土的配比,尤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各原材料进行分析,优化配比方案,使得混凝土既能拥有符合施工设计需求的特殊作用,如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抗裂能力优等特点,在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3)尝试运用公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在产生温差应力的时候出现的温度与形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归纳整理,得到理论论点,为施工提供指导依据。(4)总结归纳实验数据与实际数据,结合两者尝试对控制温度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原理进行阐释,总结规律,为各类施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混凝土工程裂缝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工程裂缝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现状、成因与防裂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混凝土面板裂缝现状
3 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设计、原材料及施工工艺
    3.1 混凝土面板设计
    3.2 原材料
    3.3 施工工艺
4 混凝土面板裂缝成因分析
    4.1 结构性裂缝
    4.2 温度裂缝
    4.3 施工工艺不当引起的裂缝
5 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
    5.1 减少结构性裂缝
    5.2 提升混凝土性能
    5.3 强化保温保湿措施
6 结 语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面板开裂研究
        1.2.2 渗流计算方法研究
        1.2.3 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2 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控制
    2.1 面板裂缝原因分析
    2.2 面板裂缝案例统计
    2.3 面板开裂渗流控制
        2.3.1 渗流控制要求及方法
        2.3.2 渗流控制基本措施
        2.3.3 面板裂缝处理方法
        2.3.4 面板抗裂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渗流计算方法研究
    3.1 渗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2 面板裂缝等效连续介质方法
    3.3 工程算例
        3.3.1 有限元模型
        3.3.2 边界条件
        3.3.3 计算工况
        3.3.4 区块大小
    3.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4.1 计算结果
        3.4.2 确定区块
        3.4.3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方法面板堆石坝渗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计算模型
    4.2 计算方案
    4.3 正常工况渗流分析
    4.4 面板不同位置开裂渗流分析
        4.4.1 计算结果
        4.4.2 对比分析
    4.5 防渗帷幕不同程度劣化渗流分析
        4.5.1 计算结果
        4.5.2 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面铺装层相关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1.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研究现状
        1.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层间粘结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损伤调查及病害分析
    2.1 主要桥面铺装形式
    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2.2.1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典型病害
        2.2.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及使用寿命统计
    2.3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成因分析
        2.3.1 桥梁结构形式
        2.3.2 铺装层结构设计
        2.3.3 铺装层早期裂缝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研究
    3.1 塑性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3.1.1 塑性收缩变形预估
        3.1.2 塑性收缩开裂评价
    3.2 温度收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3.3 干缩和化学减缩变形及开裂控制
    3.4 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措施
        3.4.1 防止塑性收缩开裂措施
        3.4.2 防止温度收缩变形开裂措施
        3.4.3 防止化学减缩变形开裂技术措施
    3.5 桥面铺装层裂缝实例分析
        3.5.1 工程概况
        3.5.2 裂缝调查与检测
        3.5.3 裂缝的类型
        3.5.4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判断
        3.5.5 裂缝的影响程度
        3.5.6 裂缝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面铺装混凝土层间粘结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4.1 粘结性能提升措施分析
    4.2 试验设计
        4.2.1 试验思路
        4.2.2 试验原材料
        4.2.3 试件制作
        4.2.4 试验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后浇混凝土强度影响
        4.3.2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4.3.3 切槽法构造粗糙度效果评价
        4.3.4 主要切槽参数对粘结劈拉强度影响的显着性分析
    4.4 主要切槽参数下劈拉性能数值模拟
        4.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4.2 材料参数与本构关系
        4.4.3 粘结面界面处理
        4.4.4 边界约束条件建立与网格划分
        4.4.5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切槽参数对粘结面劈拉强度影响预测模型
        4.5.1 粘结劈拉强度神经网络模型
        4.5.2 粘结劈拉强度多项式拟合模型
        4.5.3 两种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青岛地铁隧道衬砌裂缝演化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2.1 隧道衬砌裂缝研究现状
        1.2.2 隧道衬砌裂缝分级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岛地铁衬砌裂缝分布规律统计及评定标准
    2.1 项目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衬砌裂缝检测方法
    2.2 衬砌裂缝病害现场检测统计
    2.3 隧道衬砌裂缝评定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散元建模原理与方法
    3.1 离散元基本思想与原理
        3.1.1 离散元运算准则
        3.1.2 离散元接触本构模型
        3.1.3 离散元裂缝机制
    3.2 计算循环的实现
    3.3 围岩及衬砌模型细观参数标定
        3.3.1 实验系统及模型建立
        3.3.2 模型细观参数标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衬砌结构裂缝演化规律离散元模拟
    4.1 基于离散元的隧道模型建立
        4.1.1 作用于衬砌上的荷载计算
        4.1.2 隧道模型建立过程
    4.2 隧道衬砌裂缝的扩展模拟
        4.2.1 预设不同位置的裂缝扩展模拟
        4.2.2 预设不同深度的裂缝扩展模拟
        4.2.3 预设不同数量的裂缝扩展模拟
    4.3 隧道衬砌裂缝的对衬砌的安全性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衬砌裂缝安全状态等级评定
    5.1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5.2 隧道裂损衬砌安全状态评价模型
        5.2.1 建立衬砌裂缝评价指标体系
        5.2.2 建立衬砌裂缝安全状态等级
        5.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
        5.2.4 确定基础指标隶属度
        5.2.5 衬砌裂缝安全等级综合评价
    5.3 隧道衬砌裂缝安全状态分级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5)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加固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缺陷类型与成因探究
    1.1 简析水工混凝土缺陷的主要类型
    1.2 水工混凝土缺陷的主要成因
        1.2.1 水工混凝土裂缝
        1.2.2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渗漏
        1.2.3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冻融破坏
        1.2.4 冲刷磨损和气蚀
2 加固材料分类
    2.1 常见材料
        2.1.1 水泥基类材料
        2.1.2 聚氨酯材料
        2.1.3 环氧类材料
        2.1.4 丙烯酸盐材料
        2.1.5 复合材料
    2.2 缺陷选材原则
3 补强加固技术的分类与应用
    3.1 裂缝补强处理
        3.1.1 裂缝划分标准
        3.1.2 裂缝补强处理评估
        3.1.3 裂缝补强处理方法
    3.2 渗漏处理
        3.2.1 渗漏处理原则
        3.2.2 渗漏形式分类及处理
        3.2.3 渗漏处理效果检查方法
    3.3 混凝土剥蚀处理
        3.3.1 冻融剥蚀
        3.3.2 钢筋锈蚀剥蚀
        3.3.3 冲磨和空蚀
    3.4 混凝土结构补强处理
        3.4.1 混凝土内部不密实
        3.4.2 低强混凝土
        3.4.3 特殊结构加固
    3.5 混凝土结构水下修补处理
4 加固理论与规范
    4.1 加固理论
    4.2 近年出版的规范
        4.2.1 缺陷评估类规范
        4.2.2 修复材料类规范
        4.2.3 施工类规范
5 部分工程案例
    5.1 小湾水电站坝体混凝土裂缝处理
    5.2 泸定水电站泄洪洞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
    5.3 三峡水利枢纽左岸电站厂房结构缝渗漏处理
    5.4 大朝山水电站大坝横缝漏水化学灌浆处理
    5.5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抗冲磨保护处理
    5.6 二滩水电站泄洪洞抗冲磨处理
    5.7 纳子峡水电站面板接缝表面冻融破坏处理
    5.8 漫湾水电站水垫塘冲蚀水下处理
6 加固技术展望
    6.1 材料
        6.1.1 材料研发环保化
        6.1.2 材料资料规范化
        6.1.3 材料应用细分化
    6.2 工艺技术
        6.2.1 工艺技术规范化
        6.2.2 工艺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
    6.3 设备
        6.3.1“以人为本”理念在设备研发中的体现
        6.3.2 绿色机械概念

(6)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五灌河挡潮闸现场检测
    2.1 工程基本资料
    2.2 水闸工程现状
        2.2.1 工程施工管理资料
        2.2.2 水闸工程现状分析
        2.2.3 工程现状调查内容
    2.3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
        2.3.1 检测方法
        2.3.2 检测内容及结果
        2.3.3 检测结果及主要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五灌河挡潮闸安全复核计算
    3.1 基本资料与要求
    3.2 安全复核计算内容
        3.2.1 水力设计复核
        3.2.2 渗流稳定性
        3.2.3 闸室整体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五灌河挡潮闸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计算方法
        4.1.1 有限单元法概述
        4.1.2 有限元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4.2 ANSYS软件介绍
        4.2.1 ANSYS软件简介
        4.2.2 ANSYS软件水工结构应用
        4.2.3 接触面处理
    4.3 五灌河闸有限元模型
        4.3.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4.3.2 材料性质及力学参数
        4.3.3 荷载组合及计算工况
    4.4 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灌河挡潮闸安全综合评价
    5.1 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5.1.2 评价指标量化方法
        5.1.3 五灌河闸指标体系建立
    5.2 安全综合评价赋权方法研究
        5.2.1 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
        5.2.2 熵值法
        5.2.3 权重融合
        5.2.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五灌河挡潮闸加固方案及闸墩裂缝分析
    6.1 加固方案
        6.1.1 加固方案内容
        6.1.2 加固后闸室数值模拟
    6.2 闸墩裂缝加固
        6.2.1 闸墩裂缝加固原则及方案
        6.2.2 闸墩裂缝加固数值模拟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2章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2.1 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2.1.3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方法
    2.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第3章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3.1 青岛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开裂及其处理情况调研
    3.2 混凝土主要收缩分类
    3.3 不同结构部位开裂原因分析
        3.3.1 底板结构混凝土
        3.3.2 侧墙结构混凝土
        3.3.3 板式结构混凝土
    3.4 结构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影响因素
    3.5 青岛地铁地下车站砼抗裂性评估参数及工况模型
        3.5.1 计算参数
        3.5.2 计算模型
    3.6 结构混凝土开裂风险仿真定量计算分析
        3.6.1 结构因素—墙体厚度
        3.6.2 环境因素—气温(季节变化)
        3.6.3 材料因素—水化放热速率,自生体积变形
        3.6.4 施工因素—分段浇筑长度,模板类型,拆模时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4.1 质量管控目标
    4.2 质量管控方法
    4.3 全面质量管控措施
        4.3.1 人员保障措施
        4.3.2 机械设备管控措施
        4.3.3 混凝土原材料保障
        4.3.4 施工方案和生产工艺保障
        4.3.5 理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3.6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定
        4.3.7 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性能指标测试
        4.3.8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优选
    4.4 小结
第5章 香江路地铁车站混凝土施工工程实践
    5.1 工程概况
    5.2 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控实施
        5.2.1 事前质量管控
        5.2.2 事中质量管控
        5.2.3 事后质量管控
    5.3 实践效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8)基于好氧-厌氧二元微生物矿化体系的自修复混凝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微生物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3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研究现状
        1.3.1 一元矿化修复体系
        1.3.2 二元矿化修复体系
        1.3.3 微生物和营养物质掺入方式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总体框架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框架
第2章 好氧微生物产芽孢及芽孢萌发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B.cohnii产芽孢条件优化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不同C源对微生物产芽孢的影响
        2.2.4 不同N源对微生物产芽孢的影响
        2.2.5 Mn~(2+)对微生物产芽孢的影响
        2.2.6 外部条件对微生物产芽孢的影响
    2.3 B.cohnii芽孢萌发条件优化
        2.3.1 试验试剂
        2.3.2 试验方法
        2.3.3 pH值对芽孢萌发的影响
        2.3.4 热激温度对芽孢萌发的促进作用
        2.3.5 萌发剂浓度和营养物质对芽孢萌发的促进作用
        2.3.6 阳离子类型对芽孢萌发的影响
        2.3.7 芽孢萌发后的矿化活性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膨胀珍珠岩固载的微生物自修复剂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3.2.1 原材料
        3.2.2 微生物自修复剂制备工艺
        3.2.3 膨胀珍珠岩和自修复剂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3.3 膨胀珍珠岩固载微生物工艺研究
        3.3.1 常压下膨胀珍珠岩吸水特性
        3.3.2 真空负压下膨胀珍珠岩吸水特性
    3.4 “糖衣”层材料配合比研究
        3.4.1 M/P比对磷酸钾镁水泥净浆强度的影响
        3.4.2 水灰比对磷酸钾镁水泥浆料喷涂性能的影响
        3.4.3 无水乙酸钠对磷酸钾镁水泥浆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3.4.4 磷酸钾镁水泥与膨胀珍珠岩喷涂包裹比例研究
        3.4.5 “糖衣”层营养物质、促使芽孢萌发物质掺量研究
    3.5 保护层材料配合比研究
        3.5.1 水玻璃模数对地质聚合物强度的影响
        3.5.2 碱含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的影响
        3.5.3 不同憎水材料对地聚合物水泥吸水率的影响
        3.5.4 地聚合物水泥净浆喷涂性研究
    3.6 微生物自修复剂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测试
        3.6.1 膨胀珍珠岩内部微生物芽孢微观形貌
        3.6.2 包裹后的膨胀珍珠岩微观形貌
        3.6.3 微生物自修复剂力学性能指标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裹糖衣”制备自修复剂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与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件制备
        4.2.3 裂缝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养护条件对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
        4.3.2 外界温度对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
        4.3.3 开裂时间对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
        4.3.4 冻融循环次数对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
    4.4 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自修复体系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反硝化菌筛选
        5.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4 反硝化微生物自修复剂
    5.3 不同矿化体系试验概况
        5.3.1 试验设计
        5.3.2 渗水试验概况
        5.3.3 深度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不同纤维类型对微生物矿化沉积的影响
        5.4.2 不同修复体系对裂缝修复效果的影响
        5.4.3 裂缝二次开裂后的修复效果分析
    5.5 裂缝深度修复效果分析
        5.5.1 修复过程观测
        5.5.2 CT表征裂缝自修复效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修复混凝土力学、抗冻、收缩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6.2.1 原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3 自修复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6.3.1 拌合方式对自修复剂破碎率、拌合物表观密度及强度的影响
        6.3.2 自修复剂粒径对自修复剂破碎率、拌合物表观密度及强度的影响
        6.3.3 自修复剂掺量对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6.3.4 自修复剂掺量对自修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6.4 自修复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6.4.1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
        6.4.2 自修复剂掺量对自修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6.4.3 冻融循环后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6.4.4 自修复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冻融后强度损失率的对比
    6.5 自修复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
        6.5.1 混凝土收缩机理
        6.5.2 自修复混凝土总收缩
        6.5.3 自修复混凝土早期收缩
        6.5.4 自修复混凝土后期收缩
        6.5.5 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收缩率的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性自评分析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某拱坝施工期、运行期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拱坝特点
    1.2 混凝土坝研究现状
        1.2.1 拱坝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拱坝温控仿真研究现状
    1.3 拱坝背景
        1.3.1 裂缝分布情况
        1.3.2 裂缝处理措施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某拱坝工程概况
    2.1 自然条件
    2.2 工程概况
    2.3 拱坝设计资料
    2.4 施工过程
第三章 拱坝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仿真分析方法
    3.1 假设条件及有限元模型
    3.2 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3.2.1 热传导方程
        3.2.2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
        3.2.3 气温与库水温度
        3.2.4 水管冷却问题的等效计算原理
    3.3 应力应变场的静力有限单元法
        3.3.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3.3.2 混凝土徐变分析
    3.4 总体思路
第四章 拱坝温度场仿真分析
    4.1 特征剖面和特征时间的选取
    4.2 温度场计算结果
        4.2.1 温度场平切面云图
        4.2.2 拱冠梁温度场横剖面云图
        4.2.3 上下游立面温度场云图
        4.2.4 特征点温度-时间曲线
    4.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拱坝应力应变仿真分析
    5.1 拱坝整体变形
        5.1.1 平切面位移
        5.1.2 拱冠梁横剖面位移
        5.1.3 上下游立面位移云图
    5.2 拱坝整体应力
        5.2.1 平切面应力云图
        5.2.2 拱冠梁横剖面应力云图
        5.2.3 上下游立面应力云图
    5.3 裂缝状态
    5.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裂缝及拱坝安全性评价
    6.1 分析方法及工况
    6.2 坝体裂缝不经过处理
        6.2.1 变形分析
        6.2.2 屈服分析
    6.3 假设坝体未开裂
        6.3.1 变形分析
        6.3.2 屈服分析
    6.4 三种情况对比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1.2 大体积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案例研究
    2.1 工程概况
    2.2 项目组织架构
    2.3 项目管理目标
    2.4 项目特点
第3章 大体积混凝土优化配合比及其控制方法
    3.1 传统裂缝控制方法
    3.2 大体积混凝土影响费用的因素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方法
    3.4 优化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研究
    4.1 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
    4.2 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第5章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优化案例
    5.1 工程项目概况
    5.2 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选取原则
    5.3 大体积混凝土方案优化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一)发表论文
    (二)专利
致谢

四、混凝土工程裂缝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现状、成因与防裂技术进展[J]. 吕兴栋,李家正.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11)
  • [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 高珊.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早期开裂控制及层间粘结性能提升研究[D]. 代腾飞. 广西大学, 2021(12)
  • [4]青岛地铁隧道衬砌裂缝演化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王观群.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5]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补强加固技术综述[J]. 陆志华,李焰. 大坝与安全, 2021(01)
  • [6]五灌河挡潮闸安全性态及加固方案分析[D]. 张欣. 扬州大学, 2020(04)
  • [7]青岛地铁香江路站抗裂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D]. 常伟.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好氧-厌氧二元微生物矿化体系的自修复混凝土性能研究[D]. 姜鲁.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9]某拱坝施工期、运行期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安全性评价[D]. 陈俊宇. 西京学院, 2020(05)
  • [10]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研究[D]. 周自然.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