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梅花奖20年

中国话剧梅花奖20年

一、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论文文献综述)

罗松,高扬,卢巍,靳文泰[1](2011)在《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简介》文中提出梅花大奖获得者顾芗1953年出生,苏州市滑稽戏剧团名誉团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第二届、七届、十二届"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第1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何颖哲[2](2004)在《梅花奖20年 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节选》文中研究指明上:幕后相逢 1983年,北京的秋天和往年一样, 凉爽而且短暂。由于气候的原因,这个季节是剧团演出的好时候。循着惯例, 一些剧团按计划开进了北京城为数不多的几家剧场。台上有人演,台下有人看,台前谈不上很景气,但也还算热闹。还算热闹的舞台背后,许久来却一直笼罩着一层不大为外人察觉的忧虑。(剧目陈旧,人员流失,演员青黄不接,这些一直是困扰着当年戏剧界的难题),尽管如此,83年的这个秋天,那几台北调南腔五颜六色的剧目,还是杂沓着恍过了10月的京城。然后,剧团回到各自的家乡,憧憬着下一次走上首都舞

罗松[3](2004)在《今夜无人入睡 大型文艺晚会《梅花赋》纪实》文中提出4月12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灯火辉煌,梅花吐艳。三百多位梅花奖演员昂首登上舞台,他们作为中国戏剧 20年风雨历程的见证人,实现了20年来的首次大聚会。这台为庆祝梅花奖创办20周年而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梅花赋》,把历时半个多月的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王育生,游默,孙毓敏,杨乾武,刘厚生,黄维钧[4](2004)在《梅花奖,你大胆地往前走 《北京日报》专家座谈会纪要》文中研究说明现在社会上对于艺术评奖褒贬不一,很多人甚至对其公正性、含金量都产生怀疑。作为中国戏剧界最引人瞩目的“梅花奖”,至今年已经创立整整20年了。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戏剧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梅花奖”早在1982年创立之初制定的评奖规则及其艺术评判原则能否适应这样一个发展现状?它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又取得了哪些积极影响?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且听专家们的评说。

田本相,王敏,黎继德,宋国锋,高侠,杨春荣,郭媛媛,李鸣春[5](2004)在《以经典来庆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1小时》对谈录》文中指出主持人: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今年是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为了隆重庆祝这一盛事,不久前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了经典剧目《雷雨》。与以往不同的是, 这次演出的阵容之庞大是空前的,23位获得过“梅花奖”的演员同台献艺,有四五位大师级的导演参与了导演工作。因此有媒体将其评价为“绝版的《雷雨》,颇具学术性”。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l小时》今天请来了几位专家和参加过这次演出的几位演员,和大家一起聊聊这次纪念“梅花奖”20周年《雷雨》演出

朱文相,陈淑芳,李宏图,郭媛媛,李鸣春[6](2004)在《梅花奖与《白蛇传》 北京文艺台《长安大戏院》访谈录》文中指出主持人: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今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北京从4月份开始,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演出。今天,我们请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朱文相老师谈一谈中国戏剧梅花奖20 年的辉煌。朱文相:我觉得梅花奖设立的主要贡献有三方面:一、其设立处在中国戏剧特别是戏曲走向低谷、青黄不接的时期, 能够鼓舞士气、振奋军心、凝聚队伍。事

刘厚生[7](2004)在《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文中研究说明“梅花奖”从诞生到现在,已有20年的历史,现在在中国戏剧界已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梅林了。我回想当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创立这一奖项的情景,好像还是昨天的事。上一世纪里,戏剧界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摧残,到了粉碎“四人帮”后的 80年代初,已显出青黄不接的衰态,也有些青年好苗子却不得其门而出。形势迫切需要有一个艺术上的激励机制,梅花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当时也有人主张叫菊花奖。这当然是个漂亮的名字,只是考虑到过去菊花常喻指戏曲,尤其是京剧,而我们的评奖对象是包括话剧等多种样式的整个戏剧界,最后确定以梅花为名,取其“香自苦寒来”之意。戏剧青年需要凌风冒雪“冬练三九”才能成材,戏剧界不鼓励那种装模作样

王汝贵[8](2004)在《梅花奖20年》文中研究表明梅花奖走过了20年不平凡的历程。当我们回首这条前程似锦的光辉道路时,我们感到发自心底的自豪;当我们回顾路途的坎坷与艰辛时,我们不能不慨叹评奖征途的风风雨雨。今天,当457朵梅花开放在我们的舞台,接受人民的检阅,我们在赞赏戏剧艺术的同时,也赞赏梅花奖对戏剧艺术家的激励与关爱。

石宏图,张凯丽,林克欢,徐晓钟,田蔓莎,张幼麟,贾雨岚,任跟心,刘秀荣,李默然,谷文月,张建国,汪荃珍,郭媛媛,李鸣春[9](2004)在《梅花奖纵横谈 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访谈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演播室) 主持人:欢迎收看《文化视点》。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为了纪念, 有关方面举办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庆典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名为《梅花赋》的大型演出,三百多名“梅花奖”演员集体亮相,可谓是名家荟萃,明星灿烂。今天我们请有关方面来谈谈“梅花奖”,一位是中国剧协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石宏图先生,另外一位是我们熟悉的演员张凯丽。请石先生简单

吕建华[10](2004)在《只留清气满乾坤 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之际》文中指出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之际,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一、“香自苦寒来”与“只把春来报”对于“梅花奖”的赞颂,人们用得最多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但这只是表

二、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梅花奖获得者·戏曲
梅花奖获得者·歌剧

四、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论文参考文献)

  • [1]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简介[J]. 罗松,高扬,卢巍,靳文泰. 中国戏剧, 2011(07)
  • [2]梅花奖20年 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节选[A]. 何颖哲.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3]今夜无人入睡 大型文艺晚会《梅花赋》纪实[A]. 罗松.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4]梅花奖,你大胆地往前走 《北京日报》专家座谈会纪要[A]. 王育生,游默,孙毓敏,杨乾武,刘厚生,黄维钧.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5]以经典来庆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1小时》对谈录[A]. 田本相,王敏,黎继德,宋国锋,高侠,杨春荣,郭媛媛,李鸣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6]梅花奖与《白蛇传》 北京文艺台《长安大戏院》访谈录[A]. 朱文相,陈淑芳,李宏图,郭媛媛,李鸣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7]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A]. 刘厚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8]梅花奖20年[A]. 王汝贵.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9]梅花奖纵横谈 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访谈录[A]. 石宏图,张凯丽,林克欢,徐晓钟,田蔓莎,张幼麟,贾雨岚,任跟心,刘秀荣,李默然,谷文月,张建国,汪荃珍,郭媛媛,李鸣春.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 [10]只留清气满乾坤 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之际[A]. 吕建华. 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 2004

标签:;  ;  ;  ;  ;  

中国话剧梅花奖20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