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

一、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璐[1](2021)在《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胆石症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探讨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主要中药的使用频次,总结地域性的用药特色;并通过对其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胆石症的防治提供更为完善的临床依据和治疗参考。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纳入诊断标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36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其发病节气、主诉、发病病因、住院天数、中医诊断、中医证型、中医药方、服用周期、西医诊断等资料,运用SPSS2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7例胆石症患者发病的总平均年龄是55.92±16.53。其中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在31-60岁之间高发。女性患者以中老年为主,41-70岁之间高发。(2)胆石症临床分型中,发病率最高为胆囊结石患者,其次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数量最少。胆石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胆石症不同临床分型的发病数量在各个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数量在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胆石症患者常住地以城镇为主。(3)胆石症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关系与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占比例49.1%。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在胆囊结石中所占比例比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中高。(4)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分布情况为:春季(30.0%)>夏季(28.3%)>秋季(22.3%)>冬季(19.3%)。发病节气前六位分别为:立秋(7.4%)>谷雨(6.3%)=小暑(6.3%)>春分(5.5%)>小寒(5.2%)=惊蛰(5.2%)。胆石症患者发病节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壅滞证(47.1%)>热毒内蕴证(16.6%)>瘀血阻滞证(15.8%)>肝郁气滞证(13.1%)>肝阴不足证(7.2%)。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胆石症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病中医证型里,湿热壅滞证最多;肝外胆管结石病中医证型里,热毒内蕴证最多。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证型里,瘀血阻滞证最多。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集中在胆囊结石中;热毒内蕴证主要集中在肝外胆管结石中。(7)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分布在61-70岁阶段。湿热壅滞证主要分布在51-60岁阶段。肝阴不足证主要分布在80岁之后。热毒内蕴证主要分布在31-40岁阶段。(8)胆石症证型分布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均除了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其余主要分布在超重组和肥胖组。从纵向分析,体重过低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肝阴不足证;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壅滞证。(9)使用率最高6个中医基础方依次为:大柴胡汤(32.7%)>半夏泻心汤(19.7%)>柴胡疏肝散(14.6%)>大承气汤(8.6%)>贯煎(7.3%)>少腹逐瘀汤(6.0%)。(10)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柴胡、鸡内金、白芍、甘草、金钱草、黄芩、炒麦芽、延胡索、枳壳、陈皮、半夏、白术、郁金、木香、香附。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石症男、女性患者数量相差不大,胆石症主要以胆囊结石病为主,不同胆石症临床分型及性别患者其发病起始年龄、峰值以及衰减时间不同。胆石症发病与BMI、年龄相关,与季节无关,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胆石症中医证型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不同BMI指数、胆石类型和年龄其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对胆石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时可作适当参考。(3)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以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为主。所用中药中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胆石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谈义政[2](2021)在《PTGD后早期序贯LCBDE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Ⅱ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对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序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T管引流与一期行LCBDE+LC+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并Ⅱ级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9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Ⅱ级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PTGD分为一期手术组(LCBDE+LC,n=45)和二期手术组(PTGD+LCBDE+LC,n=5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与抗炎等基础治疗,一期手术组患者,24h内行LCBDE+LC+T管引流,二期手术组首先行PTGD,3日后行LCBDE+LC+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PTGD前与PTGD 3天后检查/检验结果,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41.71±12.43/40.1±9.47)岁、性别比(男/女,20/25、22/28)、基础病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GD前与PTGD3天后检查/验结果显示:PTGD 3天后与PTGD前相比,ALT、直接胆红素分别从 63.22±27.84U/L、53.62±48.38umol/L 降至 50.78±22.38U/L、31.36±36.07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肝功能好转。体温、IL-6、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从37.47±1.13℃、61.44±20.31ng/L、10.85±4.24×10^9/L、0.73±0.08、降低至 37.01±0.67℃、30.36±21.12ng/L、8.70±3.16×10^9/L、0.69±0.07,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身炎症好转。PLT、PT分别从88.65±40.1 × 10^9/L升至186.54±54.63×10^9/L、14.21±1.34s 降至 12.37±1.0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凝血功能好转。胆囊长径从10.02±2.04cm减至6.44±0.9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胆囊壁厚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一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是127.72±14.2min、78.12±21.64mL,二期手术组分别是58.40±11.96min、30.29±8.94mL,二期手术组显着低于一期组(P<0.05),此外,中转开腹率,一期手术组有8例(17.8%)中转开腹,显着高于二期手术组2例(4%)(P<0.05)。一期手术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是20.62±1.98h、30.03±4.61h、34.85±3.08h、10.63±1.03d、14243.47±1557.58 元,二期手术组分别是13.78±1.79h、25.94±4.02h、32.4±3.47h、7.52±0.56d、12891.88±1498.28 元,差异有显着性,(P<0.05)。一期手术组腹部切口感染和胆漏分别为6例(13.3%)、5例(11.1%);二期手术组腹部切口感染1例(2%),无胆漏发生,一期手术组大于二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胆管损伤分别为:一期手术组为2例(4.4%)、1例(2.2%);二期手术组则未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期手术治疗相比,PTGD后早期序贯LCBDE联合LC治疗Ⅱ级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腹部切口感染,胆漏及中转开腹率低,同时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Ⅱ级急性胆囊炎的方式。

张清花[3](2020)在《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评价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同时为吴茱萸热熨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疼痛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等进行筛选入组70例患者,合格入选的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热熨干预。吴茱萸热熨在使用解痉药物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10mg;生产厂家: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51021970)10mg肌肉注射前30min进行,每次干预时间为15~20min,每日1次,共干预5d。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疼痛评分(VAS值)、干预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等指标变化情况。用Excel软件收集录入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以及文化程度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家族史、饮酒史、吸烟史、过敏史、重大疾病史、传染病史以及胆结石病变部位等相关病史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在使用解痉药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的同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VAS值)、CRP浓度及症状积分数据进行比较,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各评价指标比较分析2.1疼痛评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h、2h、24h、48h以及干预结束后的VAS比较,时间效应差异、组间效应差异、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CRP浓度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RP浓度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CRP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症状积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右胁部疼痛、痞满饱胀、情绪抑郁等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除了嗳气恶心、口干口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干预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吴茱萸热熨能够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疼痛。2.吴茱萸热熨有助于降低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RP水平。3.吴茱萸热熨有助改善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

杨晓婷[4](2020)在《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对保胆术后患者(证属肝胆湿热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西医保胆取石条件及中医诊断标准中肝胆湿热型辨证标准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除术后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外,不做其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按疗程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均于饭后半小时服用,一共持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2周后,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开始下一疗程。随访观察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收集患者血样并以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6、TNF-α浓度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4、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4、EGF浓度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胆囊相对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胆囊相对收缩率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调节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通过提高抑炎因子IL-4的同时使促炎因子IL-6、TNF-α的浓度下降而实现维持炎症因子平衡的目的,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经验方利胆排石汤能够预防结石及一定程度溶石的可能机制之一;2.本实验证实通过测定血清中EGF含量的高低,有助于评价保胆术后患者的胆囊粘膜修复情况,可作为预测结石复发率的可参考指标之一,并且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时昭红,任顺平,唐旭东,郑丁,杜念龙,杨家耀,杨健,温艳东,王凤云,吕林[5](2020)在《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

俞渊[6](2019)在《胆道炎症诱导胆管细胞miRNA网络失衡参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特征分析及大黄灵仙胶囊的调节效应》文中指出(一)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出现质的飞跃,医疗技术水平亦随之得到较大提高,原发性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作为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其病因繁杂,涉及因素与环节较多,其中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为其主要病理过程,而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细胞癌是疾病反复进展的最终结局。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及干预机制,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则为对症干预的首选措施,但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尤以年轻患者较为常见,以致于不得不进行再次,甚或是多次手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深入探明该病发病机理,并针对关键靶位形成有效治疗手段,对患者自身乃至社会发展而言都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本研究一方面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其血液相关指标进行观测,并对胆汁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及特征检测,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另外一方面采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qRT-PCR技术、Northern Blot技术、KEGG富集分析技术,明确胆道炎症诱导胆管细胞miRNA网络失衡特征及大黄灵仙胶囊的干预靶位,以期为大黄灵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提供更深刻的科学依据。(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选取14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治疗组)-72例和消炎利胆片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7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证候评分、彩色多普勒上腹部检查,观察胆囊壁和胆结石变化情况、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常规指标检测、胆汁内源性代谢物特征改变,最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实验(一)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灵仙胶囊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研究,研究以大鼠胆管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内毒素(LPS)炎性致敏胆管细胞,于48h、72h分离大鼠胆管细胞,采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qRT-PCR技术、Northern Blot技术、KEGG富集分析技术,检查胆管细胞NF-κB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及IL-6和TNF-αmRNA表达情况,从细胞水平阐释DHLX对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影响。实验(二)以LPS刺激胆管细胞构建模型基础,予以DHLX干预,借鉴现代miRNA芯片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分离并培养大鼠胆管细胞,转染miRNA过表达质粒或抑制表达质粒,研究以LPS诱发胆管细胞炎性反应进行研究,予以DHLX干预,借鉴现代研究方法,以qRT-PCR验证靶mRNA表达,miRNA芯片技术结合多元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索DHLX通过miRNAs对炎性胆管细胞的多元调控机制。(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有效率69.40%;对照组有效率51.4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证候积分降低名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证候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腹部彩超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胆囊B超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透声差、壁毛糙、壁厚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胆汁透声差、壁毛糙的改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4;χ2=4.76,p=0.03);对胆囊壁增厚的治疗情况无明显差异(χ2=1.83,p=0.24);两组患者胆囊结石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有效率58.30%;对照组有效率4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检查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WBC、CRP、ALT、AST、TBIL、DBIL、TBA、T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WBC、ALT、AST、TBIL、DBIL、TBA均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差异(p<0.00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WBC、ALT、AST、TBIL、DBIL、TBA均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差异(p<0.001);对照组同一趋势,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5)两组患者胆汁代谢组学特征检测:主成分集中于椭圆形95%CI内,治疗前主要分布在右侧,治疗后主要分布左侧,同时,可见治疗组经过治疗后代谢物主要分布于左侧的上象限,对照组分布于左侧下象限。胆汁内源性代谢物峰的匹配度均大于800,且未超过1000,可见结果较为可信。组间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丙氨酸、柠檬酸、甘氨酸、胆固醇、甘油、苹果酸、胆碱、牛黄碱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部分指标如乳酸、谷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LD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代谢物丙氨酸、柠檬酸、乳酸、谷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酰胺、胆固醇、甘油、苹果酸、胆碱、牛黄碱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6)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期内,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的复查,主要为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粪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出现3例(4.17%)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7.1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1)观察D组的增值率最高,达95%,也就是LPS(5ug/ml)+DHLX(1mg/ml)浓度,从而确定该浓度配置为DHLX 1mg/ml是直接胆管细胞炎性实验(LPS 5ug/ml)的较佳浓度。(2)与空白组比较,LPS对照组、LPS+PDTC组、LPS+SB203580组、LPS+PTDC+SB203580组的Myd88、TRAF6、TAK1、IKKa、NF-κBmRNA表达,均增加明显,LPS+中药组、LPS+PDTC+中药组、LPS+SB203580+中药组、LPS+PTDC+SB203580+中药组,则降低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对照组比较,LPS+PDTC组、LPS+SB203580组、LPS+PTDC+SB203580组的Myd88、TRAF6、TAK1、IKKa、NF-κBmRNA表达,有所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LPS+中药组、LPS+PDTC+中药组、LPS+SB203580+中药组、LPS+PTDC+SB203580+中药组,则降低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中药组比较,LPS+PDTC+中药组、LPS+SB203580+中药组、LPS+PTDC+SB203580+中药组的Myd88、TRAF6、TAK1、IKKa、NF-κBmRNA表达,有所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3)与空白组比较,LPS刺激后胆管细胞IL-6及TNF-αmRNA表达显着增高,DHLX干预处理胆管细胞后IL-6及TNF-α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可见,LPS处理组及LPS+大黄灵仙方处理组,差异表达miR散点分布存在不一致性。(5)将比较所产生的差异表达情况绘制火山图,对差异miR进行靶基因预测,取交集,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大黄灵仙胶囊作用的miR通路集中于TLR4/NF-κB/MAPK通路,基因功能集中于EMT上。(6)DHLX可在胆管细胞炎性条件下,调控miR-140-5p、miR-146a-5p、miR-30b-3p等30个miRNAs表达。(7)将预测得到的靶基因(4517个)进行G0分析,DHLX可影响胆管细胞信号转导、有机化合物反应及缺氧应激等生物学过程,调节细胞质、内质网及膜筏等细胞组份,调控信号转导活性、转录调控区的DNA结合及电压门控钾通道活性等分子生物功能。(8)DHLX可在胆管细胞炎性条件下调控cAMP、cGMP-PKG、HIF-1及TNF-α等信号通路,参与胆管细胞炎性反应的调控。(9)DHLX在胆管细胞炎性条件下可对rno-miR-140-5p、rno-miR-152-3p、rno-miR-221-3p及rno-miR-30b-3p的表达进行调控,影响胆管细胞炎性反应进程。(四)研究结论1.大黄灵仙胶囊与消炎利胆片均可有效防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但大黄灵仙胶囊效果更佳。2.大黄灵仙胶囊可有效改善胆囊的炎症状态,有一定的排出泥沙样结石的作用,调控血液中血脂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患者胆汁代谢组学特征,从结石成因上防止致石性胆汁分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3.大黄灵仙胶囊可调控胆管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IL-6及TNF-αmRNA表达,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减缓疾病进展。4.大黄灵仙胶囊可通过调控miRNAs表达,影响诸多信号转导通路,如HIF-1、cGMP-PKG、TNF-α、PI3K/Akt等,并参与其中的生物过程,从而证实了DHLX对胆管细胞炎性反应的多维调控过程。

纪晓丹[7](2019)在《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通过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概述、以“治未病”的观点防治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及经验四部分内容、以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应用,对蒋健教授临床应用“治未病”理念进行诊疗的经验总结分析。基于蒋健教授2003年至2018年期间有关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案例,结合其“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还包括轻症防重、浅病防深、短罹防长、小恙防大、单患防复、良疾防恶、郁证防病等学术观点,探讨运用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对于胰腺炎的防治策略,根据蒋健教授提出的“胰腺亦脏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从脏论治、从腑论治、脏腑并治三个方面进行,重视识别胰腺炎“欲发”状态,熟知胰腺炎危险因素,尽早采用“治未病”理念的中医“理法方药”策略,以减少胰腺反复发作、减轻胰腺炎发病程度、防止胰腺炎病情进一步重症化,为临床同道运用“治未病”开阔新思路。对于胆囊炎胆石症的防治策略,根据“胆腑”的病理生理特点,中医采用“六腑以通为用”之法,熟知胆囊炎胆石症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其“征兆性”表现,以降低胆囊炎胆石症复发机率,预防胆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乃是“治未病”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首要任务。对于尿路感染的防治策略,结合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健脾补肾扶正三个方面进行中药防治,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尿检结果前后对照,调配治则和药物比例,标本兼治;以患者病证变化对其进行“治未病”疗效观察与评价。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防治策略,根据中医“火邪上蒸于口唇”的特点,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健脾益气扶正,兼顾祛邪扶正,以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减少口腔溃疡的发作次数达到“治未病”防止复发的可能。蒋健教授关于“治未病”理论与实践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其指导意义。

康文婷[8](2019)在《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单纯运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胆囊彩超和结石大小改善状况、以及安全性,探讨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新思路,以期提高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每次250mg,每日1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芩四金汤口服,每日1剂,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胆囊彩超评分、结石大小变化评分,并分别记录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安全性指标及病例脱落情况。用SPSS 21.0软件对本试验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在中医证候积分、胆囊彩超、结石大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次症(脉)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中医主症、其余中医次症及体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主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闷、善太息,右胁疼痛夜间加重,大便不爽或秘结、体征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中医次症(舌、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胆囊彩超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胆囊彩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胆囊彩超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5.结石大小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结石大小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6.总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59.38%,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经秩和检验知,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6.588,P<0.01)。7.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试验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胆囊彩超和结石大小情况,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且安全性高,但联合用药对胆囊彩超的改善情况是否优于单独用药尚不能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彭联威[9](2018)在《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在6094岁之间,平均71.2岁,所有病例均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再考虑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转归进行总结,并通过对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前、术后化验指标的对比,以确定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87例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均置管成功,置管后1-2天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如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和局部压痛、Murphy征等基本缓解,置管后2-5天复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较置管前明显下降(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置管前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84例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后,施行择期胆囊切除术及肝脏部分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等手术治疗。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临床急性症状缓解后拔除引流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中有5例引流管堵塞,3例引流管脱出,2例引流管出血,对引流管脱出及引流管堵塞的患者及时更换引流管,更换后无引流管堵塞和脱出,对引流管出血的患者予卧床休息,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后好转。择期手术后患者中1例因为严重肺部感染死亡,3例胆汁漏、8例切口积液感染和1例切口出血均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对于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如果身体状况不适合行急症胆囊切除术,可以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以缓解临床急性期症状,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等确定性的手术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对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适用。

马魁泉[10](2001)在《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本院自1989年1月至2000年1月治疗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7例,女89例,以60~70岁居多,80岁以上9例,最大94岁。107例(84.9%)曾有胆管疾病史,14例(11.1%)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合并AOSC14例(11.1%),81例(64.3%)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本组行胆囊切除术78例(61.2%),胆囊切除

二、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1 先天和后天因素学说
        1.1.2 化学成分代谢异常学说
        1.1.3 胆道系统感染学说
        1.1.4 胆囊收缩异常学说
        1.1.5 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学说
        1.2 现代医学的治疗
    2 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辨证证型
        2.4 中医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胆石症分类标准
        1.3.1 胆囊结石
        1.3.2 肝内外胆管结石
        1.4 身体质量指数
        1.5 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标准
        1.6 治疗原则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数据统计
    4 结果
        4.1 胆石症分类与性别分布情况
        4.2 胆石症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
        4.3 胆石症患者临床分型与年龄分布
        4.4 胆石症患者病源地分布情况
        4.5 胆石症BMI分布情况
        4.5.1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性别分布情况
        4.5.2 胆石症患者BMI与年龄分布情况
        4.5.3 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
        4.6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与节气分布情况
        4.7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7.1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7.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情况
        4.7.3 胆石症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4.7.4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4.8 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基础方的使用情况
        4.9 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分布情况
        4.10 胆石症治疗方式及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胆石症发病类型的分析
    2 胆石症发病与性别分布特点的分析
    3 胆石症发病与年龄分布关系的分析
    4 胆石症发病与BMI关系
    5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的分析
    6 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
    7 胆石症中药内服方分布规律分析
    8 胆石症患者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胆石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
综述 胆石症的发病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PTGD后早期序贯LCBDE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Ⅱ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TGD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依据
    1 胆石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2 胆石症疼痛的发生机制
        2.1 西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2.2 中医对胆石症疼痛发生机制的认识
    3 吴茱萸热熨作为干预手段的理论依据
        3.1 吴茱萸的选药依据
        3.2 热熨法的理论基础
        3.3 传热物粗盐的选择依据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4.1 西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4.2 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概况
        4.3 吴茱萸的研究概况
        4.4 热熨法的研究概况
    5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1.5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
    2 干预方法
        2.1 对照组
        2.2 试验组
        2.3 干预时间
        2.4 干预部位
    3 评价指标与数据收集方法
        3.1 疼痛
        3.2 C反应蛋白(CRP)
        3.3 症状积分
        3.4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3.5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质量控制
        5.1 选择偏倚的控制
        5.2 操作偏倚的控制
        5.3 保证患者依从性
    6 伦理考虑
        6.1 知情同意原则
        6.2 保密原则
        6.3 有益原则
        6.4 公平回报原则
    7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研究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分析
        2.2 干预前评价指标比较
    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评价指标分析
        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 值)的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 CRP 浓度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组间及组内比较
        3.4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比较
    4 讨论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4.2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4.3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4.4 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胆石症患者疼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综述
        1.1 胆及胆石症的中医定义
        1.2 胆石症的病因病机
        1.3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治则治法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2.1 胆结石的发病率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2.3 胆结石的诊断
        2.4 胆结石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选择
    2 主要实验材料
        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所需设备
    3 临床实验
        3.1 手术方式
        3.2 服药方式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胆囊相对收缩率
        4.2 IL-4、IL-6、TNF-α及EGF的检测
        4.3 随访
        4.4 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利胆排石汤方药分析
    2 IL-4、IL-6、TNF-α与胆结石
    3 胆囊粘膜与胆结石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论文提纲范文)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及定义
    1. 胆囊炎
    2. 胆石症
流行病学特征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诊断及特征
    1. 西医诊断
        1.1 最低诊断标准
        1.2 附加标准
        1.3 最特异性标准
        1.4 辅助检查
        1.4.1 急性胆囊炎:
        1.4.2 慢性胆囊炎:
        1.4.3 肝内胆管结石:
        1.4.4 肝外胆管结石:
        1.5 鉴别诊断
        1.5.1 急性阑尾炎:
        1.5.2 急性胰腺炎:
        1.5.3 溃疡病穿孔:
        1.5.4 慢性胃炎:
        1.5.5 胆囊癌:
    2. 中医辨证
        2.1 辨证要点
        2.2 分型
        2.2.1 急性胆囊炎
        2.2.1.1 胆腑郁热证:
        2.2.1.2 热毒炽盛证:
        2.2.2 慢性胆囊炎
        2.2.2.1 肝胆气滞证:
        2.2.2.2 肝胆湿热证:
        2.2.2.3 寒热错杂证:
        2.2.2.4 气滞血瘀证:
        2.2.2.5 肝郁脾虚证:
        2.2.2.6 肝阴不足证:
        2.2.2.7 脾胃气虚证:
        2.2.3 胆石症
        2.2.3.1 肝郁气滞证:
        2.2.3.2 肝胆湿热证:
        2.2.3.3 肝阴不足证:
        2.2.3.4 瘀血阻滞证:
        2.2.3.5 热毒内蕴证:
治疗
    1. 治疗原则
    2. 西医治疗
        2.1 静止性胆囊结石
        2.2 急性胆囊炎
        2.3 慢性胆囊炎
        2.4 肝内胆管结石
        2.5 肝外胆管结石
    3. 中医内治法
        3.1 急性胆囊炎
        3.1.1 胆腑郁热证
        3.1.1.1 治法:
        3.1.1.2 推荐汤剂:
        3.1.1.3 中成药
        3.1.2 热毒炽盛证
        3.1.2.1 治法:
        3.1.2.2 推荐汤剂:
        3.1.2.3 中成药
        3.2 慢性胆囊炎
        3.2.1 肝胆气滞证
        3.2.1.1 治法:
        3.2.1.2 推荐汤剂:
        3.2.1.3 中成药
        3.2.2 肝胆湿热证
        3.2.2.1 治法:
        3.2.2.2 推荐汤剂:
        3.2.2.3 中成药
        3.2.3 寒热错杂证
        3.2.3.1 治法:
        3.2.3.2 推荐汤剂:
        3.2.4 气滞血瘀证
        3.2.4.1 治法:
        3.2.4.2 推荐汤剂:
        3.2.4.3 中成药:
        3.2.5 肝郁脾虚证
        3.2.5.1 治法:
        3.2.5.2 推荐汤剂:
        3.2.6 肝阴不足证
        3.2.6.1 治法:
        3.2.6.2 推荐汤剂:
        3.2.7 脾胃气虚证
        3.2.7.1 治法:
        3.2.7.2 推荐汤剂:
        3.2.7.3 中成药:
        3.3 胆石症
        3.3.1 肝郁气滞证
        3.3.1.1 治法:
        3.3.1.2 推荐汤剂:
        3.3.1.3 中成药:
        3.3.2 肝胆湿热证
        3.3.2.1 治法:
        3.3.2.2 推荐汤剂:
        3.3.2.3 中成药
        3.3.3 肝阴不足证
        3.3.3.1 治法:
        3.3.3.2 推荐汤剂:
        3.3.4 瘀血阻滞证
        3.3.4.1 治法:
        3.3.4.2 推荐汤剂:
        3.3.5 热毒内蕴证
        3.3.5.1 治法:
        3.3.5.2 推荐汤剂:
    4. 外治法
        4.1 中药保留灌肠
        4.2 中药外敷
        4.3 针刺疗法
        4.3.1 急性胆囊炎:
        4.3.2 慢性胆囊炎:
        4.4 按摩法
        4.5 穴位埋线
        4.6 耳穴治疗
并发症预防
康复调摄
    1. 饮食
    2. 生活起居

(6)胆道炎症诱导胆管细胞miRNA网络失衡参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特征分析及大黄灵仙胶囊的调节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 引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判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积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腹部彩超变化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检查比较
        3.6 两组患者胆汁代谢组学特征检测
        3.7 安全性观察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灵仙胶囊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及试剂
        2.3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胆管炎症大鼠模型建立
        3.3 给药方法
        3.4 标本采集
        3.5 胆管细胞分离与培养
        3.6 胆管细胞接种与药物处理
        3.7 观察指标及方法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胆管细胞实验的较佳浓度
        5.2 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情况
        5.3 DHLX下调炎性胆管细胞IL-6及TNF-αmRNA表达
    实验二 基于miRNA芯片技术探索大黄灵仙胶囊对炎性胆管细胞的多维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及试剂
        2.3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
        3.2 胆管炎症大鼠模型建立
        3.3 给药方法
        3.4 标本采集
        3.5 胆管细胞分离与培养
        3.6 胆管细胞接种与药物处理
        3.7 miRNA芯片检测及分析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芯片杂交前RNA及芯片扫描数据质控合格
        5.2 DHLX可作用LPS刺激后BDECs下游miR,调控下游通路
        5.3 DHLX可调控胆管细胞炎性应激条件下多个miRNA表达
        5.4 DHLX在胆管细胞炎性应激条件下调控的miRNAs
        5.5 DHLX调控的miRNA靶基因GO分析
        5.6 DHLX调控的miRNA靶基因KEGG PATHY分析
        5.7 RT-PCR验证关键miRNA
讨论
    1 中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1.3 临床运用
        1.3.1 内服方药
        1.3.2 中医外治
        1.4 机制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胆结石的认知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方法
        2.2.1 口服药物
        2.2.2 手术治疗
    3 导师治疗胆结石的主要学术思想
        3.1 从肝论治胆结石,肝胆同治
        3.2 重视清热利湿,攻补兼施
    4 大黄灵仙胶囊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5.1 基线资料分析
        5.2 总体疗效评价
        5.3 B超影像学改变分析
        5.4 血液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5.5 胆汁代谢组学特征改变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灵仙胶囊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研究
    7 基于miRNA芯片技术探索大黄灵仙胶囊对炎性胆管细胞的多维调控
结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一: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二:胆石症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钩沉
        参考文献
附录一:胆石症诊断标准
附录二:胆石症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三:主要缩略词
博士就读期间的论文发表、科研立项和学术活动等情况
致谢

(7)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蒋健教授“治未病”的学术观点
第二部分 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
    一、以“治未病”防治胰腺炎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1 胰腺炎“未病先防”
        1.1 胰腺炎临床特点
        1.2 胰腺炎诱发因素及“欲发”表现
        1.3 临床案例分析
        1.3.1 疏肝利胆、通腑泄热,预防胆源性胰腺炎
        1.3.2 通腑泄热、益气扶正,预防胰腺炎慢性化
        2 胰腺炎“既病防变”
        2.1 胰腺具有“亦脏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
        2.1.1 胰腺具有脏(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2.1.2 胰腺具有腑(胆、肠、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2.2 治疗胰腺炎需要根据不同病期从脏或从腑论治
        2.2.1 胰腺炎发作期当从腑论治
        2.2.2 胰腺炎恢复期当从脏论治
        2.2.3 兼具脏病腑病特点当脏腑并治
        2.3 临床案例分析
        2.3.1 通腑泄热、渗湿散结,从腑辨治“已发”胰腺炎
        2.3.2 通腑泄热、益气健脾,脏腑并治辨治“已发”胰腺炎
        3 胰腺炎“瘥后防复”
        3.1 具体治则
        3.2 临床案例分析
        4 “治未病”诊治胰腺炎经验小结
    二、以“治未病”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1 胆囊炎胆石症“未病先防”
        1.1 胆囊炎胆石症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1.2 识别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欲发”表现
        1.3 辨治思路
        1.4 临床案例分析
        2 胆囊炎胆石症“既病防变”
        2.1 辨治思路
        2.2 临床案例分析
        2.2.1 疏肝利胆止痛、消石排石,辨治“已发”结石性胆囊炎
        2.2.2 利胆通腑、健脾益气,辨治“已发”非结石性胆囊炎
        3 慢性胆囊炎“瘥后防复”
        3.1 辨治思路
        3.2 临床案例分析
        3.2.1 疏肝泄热、健脾益气,结石性胆囊炎“瘥后防复”
        3.2.2 利胆退黄、疏肝健脾,调养“恢复期”胆囊炎
        4 “治未病”诊治胆囊炎胆石症的经验小结
    三、以“治未病”防治尿路感染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1 尿路感染“未病先防”
        1.1 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1.2 尿路感染诱发因素
        1.3 临床案例分析
        2 尿路感染“既病防变”
        2.1 治疗尿路感染需要根据不同病期祛邪或扶正论治
        2.1.1 单纯尿路感染发作期祛邪为主
        2.1.2 虚实夹杂尿路感染扶正祛邪并举
        2.2 临床案例分析
        2.2.1 虚实夹杂,祛邪扶正并举辨治“已发”尿路感染
        2.2.2 合并子宫脱垂的尿路感染者,辨治其“发作期”尿路感染
        3 慢性尿路感染“瘥后防复”
        3.1 具体治则分析
        3.2 临床案例分析
        3.2.1 合并子宫脱垂的尿路感染者,辨治其“恢复期”尿路感染
        3.2.2 健脾补肾,瘥后防复调养“稳定期”尿路感染
        4 “治未病”诊治尿路感染的经验特点小结
    四、以“治未病”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1 口腔溃疡“未病先防”
        1.1 口腔溃疡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1.2 识别口腔溃疡“征兆性”表现
        1.3 口腔溃疡“未病先防”辨治分析
        1.4 临床案例分析
        2 口腔溃疡“既病防变”
        2.1 具体治则分析
        2.2 临床案例分析
        2.2.1 清肝泻火,清脾热利湿辨治“已发”口腔溃疡
        2.2.2 泻脾通腑,清热解毒辨治“已发”口腔溃疡
        2.2.3 清热解毒,补气扶正辨治“已发”、截断“欲发”口腔溃疡
        3 口腔溃疡的“瘥后防复”
        3.1 具体治则分析
        3.2 临床案例分析
        3.2.1 健脾扶正,清热解毒调养“恢复期”口腔溃疡
        4 “治未病”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特点小结
第三部分 以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录入与规范化
    2 数据挖掘软件及方法
        2.1 频数分析
        2.2 关联规则分析
    3 结果
        3.1 关于胰腺炎症状、用药分析
        3.1.1 关于胰腺炎症状分析
        3.1.2 关于胰腺炎用药分析
        3.1.3 防治胰腺炎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3.2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症状、用药分析
        3.2.1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症状分析
        3.2.2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用药分析
        3.2.3 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3.3 关于尿路感染症状、用药分析
        3.3.1 关于尿路感染症状分析
        3.3.2 关于尿路感染用药分析
        3.3.3 防治尿路感染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3.4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用药分析
        3.4.1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分析
        3.4.2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用药分析
        3.4.3 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4 总结
第四部分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治未病”的渊源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3
    附表1 中药术语表

(8)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式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项目
        2.3 疗效评定标准及量化表
        2.4 试验条件及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分析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分析
        1.2 年龄分析
        1.3 病程分析
    2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情程度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囊彩超情况分析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结石大小情况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胆囊彩超积分比较
        3.3 结石大小积分比较
        3.4 总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分析
        1.3 临床疗效分析
        1.4 总疗效比较
        1.5 安全性比较
    2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3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柴芩四金汤的组方分析
        3.2 柴芩四金汤中各味中药的药理分析
        3.3 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本病的依据
问题及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致谢
作者简介

(9)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 治疗经过
        2.2 合并基础疾病的治疗
        2.3 PTGD操作过程
        2.4 PTGD拔管指征
        2.5 PTGD术后治疗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特点
    2.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
    3.PTGD的临床应用
    4.PTGD穿刺引流的要点
    5.PTGD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PTGD时机的选择
    7.PTGD的优点和缺点
    8.PTGD术后治疗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全称对照
致谢
论文发表

四、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D]. 李璐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PTGD后早期序贯LCBDE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Ⅱ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谈义政.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3]吴茱萸热熨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疼痛的影响[D]. 张清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D]. 杨晓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消化系统常见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时昭红,任顺平,唐旭东,郑丁,杜念龙,杨家耀,杨健,温艳东,王凤云,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2)
  • [6]胆道炎症诱导胆管细胞miRNA网络失衡参与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特征分析及大黄灵仙胶囊的调节效应[D]. 俞渊. 暨南大学, 2019(01)
  • [7]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D]. 纪晓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柴芩四金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康文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D]. 彭联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J]. 马魁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01)

标签:;  ;  ;  ;  ;  

老年急性胆石性胆囊炎1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