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一、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钟岢屹[1](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相关性疾病的理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桂枝类方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水平及临床应用。方法:1资料来源:刘铁军教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桂枝类方诊治的患者,其临床诊疗信息拍照留存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计算机中心调取。本研究所选取的某一类方药,其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金匮要略》桂枝类方者,即以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汤、新加汤、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桂枝汤合四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书药物组成为主,且一般资料记录(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桂枝类方病例的病名、症状、体征、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规范化,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如乌贼骨、海螵蛸统一录为海螵蛸。并对录入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密控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以保障所需数据库项目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汤135例,新加汤24例,当归四逆汤144例,枳实薤白桂枝汤68例,炙甘草汤66例,桂枝汤合四逆汤11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2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运用各桂枝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总结导师临床使用该类方诊治疾病过程中的用药思路、处方特点、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桂枝类方的内涵研究,并将其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结合论述。1桂枝汤:导师运用桂枝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10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主要症状: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气上冲、心动悸、发热,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大黄,次要药物:黄芪、防风、厚朴、白术、陈皮、川芎、枳实、茯苓、当归、荆芥、黄芩、姜半夏,常用合方:平胃散、保和丸、二陈汤、厚朴温中汤、奔豚汤、柴胡疏肝散、五积散、越鞠丸、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小承气汤、升阳益胃汤、黄龙汤、枳实消痞丸。2新加汤导师运用新加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便秘等,主要证型为寒入中焦,胃虚津亏,主要症状:心下痞、口干、发热、汗出、手足不温、恶风、肢节疼痛、头痛、不寐、心动悸,主要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次要药物:黄芪、白术、大黄、黄连、干姜,常用合方: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泻心汤、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3当归四逆汤:导师运用当归四逆汤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疾病等9类疾病,具体疾病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主要证型为寒伤血脉,血脉凝滞,主要症状:手足凉、肢节疼痛、腹痛、不寐、指尖麻木、头痛、肠鸣,主要药物:桂枝、白芍、通草、当归、大枣、细辛、炙甘草、白术、黄芪,次要药物:大黄、党参、枳实、陈皮、川芎、厚朴、神曲、茯苓、干姜、生姜、柴胡、鸡内金、莱菔子,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保和丸、理中汤、升阳益胃汤、吴茱萸汤、温经汤、枳术丸、厚朴温中汤、黄芪建中汤、血府逐瘀汤、暖胃方(自拟)、少腹逐瘀汤、补中益气汤。4枳实薤白桂枝汤:导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5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主要证型为胸阳不振,寒凝胸中,痰气互结,主要症状:心悸、大便干、心下痞、腹胀、痞满、胸闷、气上冲、胁痛,主要药物:厚朴、薤白、瓜蒌、枳实、桂枝、陈皮、甘草、茯苓,次要药物:干姜、大黄、柴胡、姜半夏、桃仁、当归、枳壳、桔梗、川芎,常用合方:逍遥散、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桃核承气汤、癫狂梦醒汤、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枳实消痞丸、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5炙甘草汤:导师运用炙甘草汤主要治疗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4类疾病,具体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等,主要证型为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主要症状:心悸、自汗、盗汗、肢节疼痛、少气,主要药物:甘草、生地黄、党参、大枣、麦冬、桂枝、火麻仁、生姜、阿胶,次要药物:当归,茯苓,陈皮,姜半夏,川芎,酸枣仁,桔梗,柴胡,常用合方:奔豚汤、补阳还五汤、大秦艽汤、生化汤、四物汤、温经汤、归脾汤、二陈汤、玉女煎、逐瘀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左金丸、金铃子散、柴胡疏肝散。6桂枝汤合四逆汤:导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主要治疗肿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疾病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癌性发热(肝癌)、癌性发热(胃癌)等,主要证型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肢节疼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身冷、汗出、倦怠欲寐、精神萎靡,主要药物: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生姜、干姜、附子,次要药物:泽泻、茯苓、土茯苓、山茱萸、熟地黄,常用合方:化症散积Ⅰ方(自拟)、化症散积Ⅱ方(自拟)、七消饮(自拟)、实脾饮。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男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主要证型为虚劳阴阳两虚,主要症状:自汗、盗汗、胆怯易惊、多梦,主要药物:桂枝、大枣、生姜、白芍、炙甘草、龙骨、牡蛎,次要药物:黄芪、当归、熟地黄,常用合方:六味地黄丸、牡蛎散、当归六黄汤。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耳鼻喉病等3类疾病,具体疾病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主要证型为肝胆火实,心阳浮越,主要症状:易惊、脐腹动悸、身重难以转侧、烦躁、不寐、惊狂不安,主要药物: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桂枝、茯苓、大黄、牡蛎、龙骨、党参,次要药物:沉香、炙甘草、陈皮、当归、酸枣仁,常用合方:四磨饮子、二陈汤、归脾汤、礞石滚痰丸、酸枣仁汤、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结论: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的特点可归结为1.宗经辨治,谨求古训;2.方证传变,预防为主;3.随证合方,灵活多效;4.因郁致病,因病致郁;5方证相应,不离病机等5个方面。

卿龙丽[2](2019)在《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泄泻现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泄泻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泄泻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以期揭示泄泻病的中医证治体系与中医学治疗泄泻病的优势和特点,完善泄泻临床证型,为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首先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1998-2018年收录有关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泄泻的现代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提取泄泻患者的中医相关的证候、证型、辨证要素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文献274篇,小儿泄泻64篇与成人泄泻210篇。成人泄泻文献使用辨证标准有44种,小儿泄泻文献共使用诊断辨证标准18种。标准种类多,应用不统一。对本次纳入的成人与小儿泄泻文献的地区分别是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医学院校是研究泄泻病的主力军,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2.本次纳入成人泄泻文献中共有124个证名,经规范后为13个证名,最常见的5个证型是肝气乘脾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虚证与湿热蕴脾证。小儿泄泻文献中共出现47个证名,规范后证名归纳为10个证名,湿热蕴脾证、食滞胃肠证、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脾胃虚弱证是小儿泄泻最常见的5个证型。3.成人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其次胃、小肠/大肠、心和肺;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涉及食积,血瘀、阴虚和血虚。小儿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其次肾和肝;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同时涉及外风、阳虚、暑、气滞。小儿泄泻病以脾为主要病位,湿为主要病性证素,小儿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泄泻证素共2种组合形式,三证素组合形式是泄泻最常见的组合。结论:成人泄泻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小儿泄泻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由于成人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所以在病位与病性证素亦存在差别。通过对泄泻证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泄泻是多个病因共同作用导致,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泄泻的中医辨证方法较为繁多,涉及的证候类型名称不统一、不规范,证候分布离散性大。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提取的证候要素涵盖了辨证所需的病变部位、病性性质的大部分信息,而且直观、简便,利于规范化研究。因此,从证素入手,对泄泻的规范化研究有积极地作用。

崔丽,杜丽坤[3](2019)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腹泻症状对症治疗以及采取经验性治疗,远期疗效不佳。中医学把糖尿病性腹泻归于"消渴"和"泄泻"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而致,通过运用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其他一些疗法(针刺、隔姜灸、耳穴贴压、中药灌肠),并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张声生,周强[4](2018)在《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意见》文中认为中医学认为"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结合体,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水谷精微之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虚无以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失司,则百病皆生。脾虚当以健脾为大法,健脾方为主方施治,其中代表方药为参苓白术散(颗粒、丸)和补中益气方(颗粒、丸)。二者是中医传统的经典方药,强调经典方的原方剂量,在临床上运用广

张家栋,彭丽萍,朱迪[5](2017)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糖尿病性腹泻(diabetic diarrhea,D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累及胃肠道系统的一种表现,总的发病率约占DM的10%22%不等,并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顽固性腹泻,慢性反复发作为其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中医学认为,

潘秋,李硕,潘满立[6](2015)在《糖尿病性腹泻辨治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内在病因常见肠道菌群失调,外在证候为脾虚湿困。临证治以补脾益气、祛湿止泻,投以补中益气汤疗效满意,推测其疗效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为平衡肠道菌群,通过激发机体"自我修复"的内在潜能可能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腹泻的途径之一。

陈芹梅[7](2014)在《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腹泻患者53例,均来自盐城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胃动素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玉液汤口服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胃动素、血糖及不良反应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得出结论。结果: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在改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少纳呆、脘闷、倦怠乏力等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神疲懒言上有极显着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肠鸣症状,两组比较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胃动素及血糖,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受试的53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可明显缓解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胃动素、血糖等实验室指标,初步提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具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吴凌[8](2009)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其并发症发病率高,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虽然能有效的控制高血糖,但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缺乏有效措施,同时,连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会出现药物失效、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机理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消渴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脾”与“胰”的关系密切,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健脾的代表方,临床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胃溃疡、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等病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溃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心功能及神经精神调节等多种功能,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十分明确。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有其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了其药理作用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将其更好的运用于疾病治疗当中。祖国医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故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的研究不容忽视,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中医消渴证的研究均采用西医糖尿病模型,即用链脲佐菌素(STZ)或四氧嘧啶等化学方法损伤胰岛细胞造成糖尿病模型,而在中医证型的研究方面,单纯的阴虚、阳虚等证候模型已出现,但将糖尿病特点与中医阴阳两虚证候相结合的动物模型鲜有报道。有学者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来研制阴阳两虚型动物模型,本实验参照其方法研制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型动物模型。因阴阳两虚证型多见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的患者,而金匮肾气丸能滋阴补肾,温阳益气,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临床表现为肾阴阳俱虚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本实验将金匮肾气丸作为反证中药。自1985年木幡阳发现类风湿病人IgG糖链中的Gal低于正常人,据此提出“糖病理学”的学科新分支以来,蛋白质糖链与病理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正不断揭示出过去人们无法解释的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现已发现α-甘露糖苷酶缺陷能导致的细胞病理损害,N-糖基化抑制剂能诱导多种细胞病理损害,N-糖基化与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及内质网应激相关的病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一领域开展糖尿病发生机理及中药治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糖尿病大鼠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多种凝集素结合率、甘露糖苷酶活性、胰腺病理、胰腺细胞死亡方式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的作用,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研究方法和内容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造模组动物腹腔注射STZ造模,注射剂量为55mg/kg,8天后再行一次55mg/kgSTZ腹腔注射。造模4周后模型+补中益气丸组大鼠灌服补中益气丸水溶液4周。观察补中益气丸对糖尿病大鼠是否有改善作用。2、中药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候模型及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的作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后,在此模型基础上用中药复方(青皮、枳壳、干姜、黄柏)水煎液灌胃制作中医阴阳两虚证候模型,用金匮肾气丸进行反证治疗,补中益气丸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症状、体征,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胰岛素、血栓素B2、6-Keto-PGF1α五个指标。3、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通过病理检测判断胰腺损伤,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α-甘露糖苷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采用凝集素亲和沉淀法(ConA、PSA、PNA、LCA)测定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分析淀粉酶N-聚糖特点,分析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补中益气丸组、阴阳两虚组、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组、阴阳两虚+补中益气丸组六组大鼠以上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的糖病理学机制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4、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胰腺细胞死亡方式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将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补中益气丸组、阴阳两虚组、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组和阴阳两虚+补中益气丸组六组大鼠的胰腺制备单细胞悬液后,进行DNA抽提,通过胰腺细胞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检测胰腺细胞是否存在凋亡,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的细胞学机制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结果1、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降低死亡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症状明显,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松散,胰岛细胞坏死明显;模型+补中益气丸组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松散减轻,胰岛细胞坏死减轻,胰岛细胞有再生现象,症状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的肝、胃、肾等脏器均有病理改变及少数大鼠出现肢端坏疽。2、中药复方水煎液灌胃后,大鼠出现体形消瘦,抵抗减弱,形寒肢冷,喜蜷缩,舌暗等症状,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阴阳两虚组皮质醇较正常组显着增高(P<0.05),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下降趋势;阴阳两虚组FT3有下降趋势,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无显着改变。以上指标与临床证候变化趋势相符,也反映出两组大鼠的中医证型为寒证、阴虚证兼夹,符合阴阳两虚证候的特性。阴阳两虚组胰岛素无显着改变,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显着升高(P<0.01)。3、本实验结果显示,①淀粉酶活性:糖尿病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显着增高(P<0.01);糖尿病阴阳两虚组较正常组与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金匮肾气丸治疗后显着增高(P<0.01),补中益气丸治疗后亦显着增高显着升高(P<0.01)。②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糖尿病模型组LCA、PNA结合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P<0.01),PSA、ConA结合率有上升趋势;糖尿病阴阳两虚组LCA结合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PNA、PSA、ConA结合率有上升趋势。中药治疗后,三个治疗组的结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α-甘露糖苷酶活性:糖尿病模型组较正常组有下降趋势,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上升趋势;糖尿病阴阳两虚组较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上升趋势。④胰腺病理切片提示:糖尿病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胰岛细胞都出现了病理改变,治疗组大鼠病变较未治疗组减轻。4、本实验通过胰腺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模型组DNA条带呈“弥散状”,补中益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显着减弱,阴阳两虚组DNA条带亦呈“弥散状”,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显着减弱,而阴阳两虚组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亦显着减弱。未发现明显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结论1、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并出现胰腺等多脏器损害及肢端坏疽,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补中益气丸对糖尿病大鼠的症状与胰腺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2、中药复方(青皮、枳壳、干姜、黄柏)能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其机理可能与皮质醇升高、FT3降低有关,金匮肾气丸对阴阳两虚症状及皮质醇升高有治疗作用,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制作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候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补中益气丸对此证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推测此动物模型可能存在脾阳虚、脾气虚的情况。3、糖尿病及阴阳两虚糖尿病大鼠的淀粉酶活性和α-甘露糖苷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并存在N-糖链缺陷。中药治疗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可改善缺陷的N-糖链。结合胰腺病理改变,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损害可能与淀粉酶N-糖链缺陷及α-甘露糖苷酶活性下降相关。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升高α-甘露糖苷酶活性改善缺陷的N-糖链,减轻胰腺病理损害。4、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阴阳两虚组存在明显DNA损伤,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均有保护DNA的作用。根据DNA条带形态,推测胰腺损害是由于胰腺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均可能通过升高α-甘露糖苷酶活性改善N-糖链结构,治疗非凋亡性的胰腺细胞坏死。

仝小林,王佳[9](2007)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和其他糖尿病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等共存。该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可

马丽佳,王颖,任平,郑曙琴[10](2003)在《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二、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库的建立
        3 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汤适应证
        3 桂枝汤症状规律
        4 桂枝汤药物规律
        5 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新加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新加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新加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新加汤适应证
        3 新加汤症状规律
        4 新加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当归四逆汤证治规律
        2 当归四逆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当归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当归四逆汤适应证
        3 当归四逆汤症状规律
        4 当归四逆汤药物规律
        5 当归四逆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枳实薤白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枳实薤白桂枝汤适应证
        3 枳实薤白桂枝汤症状规律
        4 枳实薤白桂枝汤药物规律
        5 枳实薤白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炙甘草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炙甘草汤证治规律
        2 炙甘草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炙甘草汤一般情况分析
        2 炙甘草汤适应证
        3 炙甘草汤症状规律
        4 炙甘草汤药物规律
        5 炙甘草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汤合四逆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汤合四逆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桂枝汤合四逆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汤合四逆汤适应证
        3 桂枝汤合四逆汤症状规律
        4 桂枝汤合四逆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应证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规律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总体讨论
    1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比较分析
    2 桂枝类方方证对比
    3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病证关系
    4 导师运用桂枝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病因
        1.2 泄泻的病名的提出
        1.3 泄泻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泄泻治则
        1.6 辨证论治
        1.7 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泄泻现代文献研究
    1.本研究的目标
    2.本研究主要内容
        2.1 研究泄泻证候分布规律
        2.2 探讨泄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点
        2.3 总结泄泻证治规律
    3.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来源
        3.2 文献检索方法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4.本研究结果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成人泄泻篇
        4.3 小儿泄泻篇
第三部分 讨论
    1.本课题的基本信息
    2.证名规范与证型分布特点
    3.证素分布特点与分布规律
        3.1 成人篇
        3.2 小儿篇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现代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西医治疗
2 关于糖尿病性腹泻的传统医学研究
    2.1 祖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1 病名考
        2.1.2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与六对论治
        2.1.4 中药治疗
    2.1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6其他治疗
3 结语

(4)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消化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
3 肿瘤相关疾病
4 代谢性疾病
5 肾脏相关疾病
6 儿科疾病
7 皮肤病
8 妇科疾病
9 男科疾病
1 0 其他

(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4.1 健脾益气法
    4.2 温肾健脾法
    4.3 健脾利湿法
    4.4 补脾泻肝法
    4.5 经方的运用
    4.6 中成药的运用
    4.7 针灸治疗
5 体会与展望

(6)糖尿病性腹泻辨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西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验案举隅

(7)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1.1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
        1.3 中医对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概况
        1.4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的认识
        2.1 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2 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进展
        2.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1.2 试验中所需的相关判定标准
        1.3 病例来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主症和次症)总积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改善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胃动素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
        3.8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自拟健脾玉液汤的组方分析和各单味药药理探讨
    3. 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取穴及其外用药物药理探讨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整体功能
        4.2 降低胃动素水平,调整血糖
        4.3 健脾与滋阴药联用,标本兼治
    5.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发表文章
致谢

(8)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脾与胰腺关系的论述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糖尿病的中医发病病机及补中益气汤和金匮肾气丸的运用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糖链病理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糖尿病状态下糖基转移酶、糖苷酶及糖链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五节 淀粉酶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及补中益气丸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中药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候模型及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α-甘露糖苷酶活性变化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胰腺细胞死亡方式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小结与讨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小结
    一、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 研究的结果分析
    三、 结论
    四、 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附录
    附录一 胰腺病理图片
    附录二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2.2 临床疗效
3 讨 论

四、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钟岢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卿龙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研究进展[J]. 崔丽,杜丽坤. 亚太传统医药, 2019(02)
  • [4]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意见[J]. 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张声生,周强. 北京中医药, 2018(07)
  • [5]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研究现状[J]. 张家栋,彭丽萍,朱迪.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1)
  • [6]糖尿病性腹泻辨治初探[J]. 潘秋,李硕,潘满立.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8)
  • [7]自拟健脾玉液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芹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初步研究[D]. 吴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A]. 仝小林,王佳. 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 2007
  • [10]补中益气汤佐治糖尿病性腹泻疗效观察[J]. 马丽佳,王颖,任平,郑曙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1)

标签:;  ;  ;  ;  ;  

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