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及对策

城市生活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及对策

一、城市生活给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范孟帆,宋家骏,高奇奇,赵翠,孙付增[1](2021)在《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防治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保障用水户的饮水安全,是农村供水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供水水质、供水管材、二次供水设施以及消毒副产物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郭本华[2](2020)在《建筑给水设计中的二次污染防治》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需求与环保意识也在飞速提高,不再满足于能便捷的取得生活用水,对于给水水质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筑给水设计也就不再单单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感受、身体健康、资源节约等更高层次的追求。然而在当今建筑设计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在实际给水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并结合生活实际来探讨如何实现建筑给水设计中的二次污染防治。

李雄[3](2020)在《二次供水余氯补加装置的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次供水设施的广泛使用有效缓解了高层建筑供—用水矛盾,已成为城镇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二次供水设施处极易发生二次污染,对用户的饮水安全有潜在的威胁。二次供水水质变差主要包括供水系统末端余氯损耗严重,水箱内发生二次污染,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等原因。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并结合二次供水系统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的二次供水水箱加氯消毒系统,系统通过离散化控制实现周期性地反馈调节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最终达到稳定控制水中余氯的目的。系统采用多管路投加的方式,以水箱的进水口为主要投加点,根据进水量大小采用按比例投加的方式进行加氯;以水箱出口处为辅助投加点,当水箱出口处水中余氯浓度偏低时,按照模糊控制进行补加氯。在系统进行加氯的过程中,不断检测、分析水箱出水端的余氯浓度,周期性的反馈调节加氯量。本系统主要解决目前二次供水系统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尤其是供水末端水中自由性余氯不足的问题。将研发的二次供水余氯补加装置及配套的系统应用于西北某市的二次供水设施,分别进行加氯消毒和余氯补加试验研究,从而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余氯控制效果进行优化和完善。主要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进行加氯消毒的过程中,应将余氯浓度作为主要控制指标,保证用户龙头水余氯基本达标。将浊度作为一般性控制指标,要求加氯后水的浊度不发生异常。(2)用户的用水模式是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余氯浓度突变)的最主要原因。分析用户的用水模式,根据其用水特点制定相应的投加模式可以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3)针对用水对加氯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优化后,系统具有较强鲁棒性,系统运行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将水箱出口处水中余氯浓度控制在0.13 mg/L左右,用户龙头水余氯达标率在95%以上。(4)以一个投加周期内水箱的补水量作为投加周期控制的依据可以加快系统反应的速度。针对投加周期的控制进行相关优化,可以缩短反馈调节的周期,减少系统反应的惰性。将水箱出口处水中余氯浓度控制在0.10 mg/L左右,用户龙头水余氯达标率在96%以上。(5)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余氯控制进行优化后,基于该系统的余氯补加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类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二次供水系统。对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末端等区域遭到破坏的水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为用户的龙头水提供一定的水质保障效果。

俞鸿飞[4](2020)在《蓝藻胞外聚合物对供水管网水质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蓝藻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作为蓝藻细胞产生的高分子聚合物质,有机含量高,是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质重要的内源组成部分。游离态蓝藻EPS因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不易被去除的特性,导致残留蓝藻EPS进入供水管网,成为重要污染源。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部饮用水的安全输送。多项研究表明:即使在净水厂处理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前提下,若出厂水中含有微量有机物,异养菌在供水输水过程中仍会生长繁殖,饮用水水质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居民生活健康亦受威胁,影响我国城市的有序发展。本研究针对经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后残留蓝藻EPS进入供水管网的情况,以蓝藻EPS对管网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为研究目标,主要关注并分析了不同管道内部环境条件下,供水管网中蓝藻EPS的降解转化规律,及其对管网水中常规水质指标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同时探究了在动态连续供水管网系统中,不同含量蓝藻EPS对管网水常规水质指标及生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寻求降低蓝藻EPS对供水管网水质影响的办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含有蓝藻EPS的水厂处理出水覆存在不同附膜条件下的供水管道中,蓝藻EPS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蓝藻EPS作为高分子聚合物,进入管网后,提高了水中总有机碳含量。其中一部分与氯发生反应,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成为以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质为主的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增长,水中细菌等微生物利用小分子有机物为食物和能量来源开始生长繁殖,并将残留的蓝藻EPS继续分解利用,同时自养菌的生长繁殖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增多,蓝藻EPS产生及转化的有机组分的积累增加。(2)研究含有蓝藻EPS的水厂处理出水覆存在不同附膜条件下的供水管道中,蓝藻EPS对管道水质指标和细菌生长的影响。当饮用水中含有残留蓝藻EPS,蓝藻EPS易与氯发生反应,从而消耗余氯,降低氯量,减弱余氯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水中细菌活性恢复,逐渐开始生长繁殖,并且将蓝藻EPS作为营养基质和能量来源,加速微生物活动,细菌数量大量增加,细菌总数升高18-20倍,同时反作用于余氯、浊度等常规水质指标,加快余氯衰减速度,导致管网水质浊度在12-24h后即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限,微生物的生长在与管网水质指标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导致水中可被细菌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含量出现累积增加,BDOC在72h内增加37.2-39.5%,AOC增加365-393%,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水质安全受到威胁。(3)研究含有不同浓度蓝藻EPS的水厂处理出水在动态连续供水管网系统中,蓝藻EPS浓度的变化对常规水质指标、水中有机物含量、生物稳定性和细菌生长的影响。在含有蓝藻EPS供水管网中,蓝藻EPS浓度越高,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且经过72h,含不同浓度蓝藻EPS的管网饮用水中TOC含量相较初始时刻增加了 1.86-3.8倍;蓝藻EPS浓度越高,余氯衰减越快,管网水余氯量随蓝藻EPS浓度增加而衰减至体系运行72h、48h、甚至36h后即降为0。蓝藻EPS浓度越高,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越快,细菌数量增加,72h后,含不同浓度蓝藻EPS的管网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相较初始时刻升高21-26倍;含不同浓度蓝藻EPS的管网水中BDOC含量在72h内增加了 41.4-43.9%,AOC在72h内增加了 331-395%,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容易导致供水管网水质不符合水质安全标准,出现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在目前供水管网系统中,尤其是蓝藻爆发时期的管网运行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调控管网水蓝藻EPS的输入对管网生物稳定性及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刘洵[5](2019)在《沈阳市供水改造对供水管网能耗及水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沈阳市中心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存在小区内网老化、供水工艺较落后,泵站规模与实际供水需求不符,造成泵站能耗大;由于当年建设的时候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造成现在加压泵站单个供水面积低,但是泵站多,并且供水效率低下、常常出现故障而造成供水不足。就现在而论,沈阳市供水管网系统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供水管线的漏损率每年都在上升;2、经常出现管道爆裂问题;3、管道问题造成供水的第二次被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居民的用水质量很难得到保证。2017年沈阳水务集团针对此类小区,通过对小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撤换,以达到节能、改善居民用水的水质水平及提高用水管道压力的目的。本文首先对沈阳市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及沈阳市的行政划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供水管网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确定了改造的必要性之后从施工角度分析了管材的选用、改造后的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等,以分析供水管网在施工方面的可行性。改造涉及沈阳市内五区,通过对改造前后,91个小区二次加压泵站的供水量和二次泵房耗电量的对比,分析供水管网改造对节约水资源以及节能降耗的影响。通过对31个投诉水质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区的水质问题进行对比,分析造成水质不达标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供水管网漏点较多以及管道网供水停留时间过长造成的水质污染,以及水质问题对于居民生活的危害。在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后,其水质问题得到了解决。本文通过对供水管网改造中的不同年代的小区划分为三类进行供水量与耗电量的对比,经过对比发现,建设年代距现在越久远,改造前后的供水量和耗电量相差越大,且与建设年代成正比关系。经分析,建设年代较近的小区,管材多为PE管或者钢塑复合管材,管材性能比较好,供水管网漏损少,改造效果不明显。而建设年代距今比较久远,管材多为铸铁管,管材质量较差,耐腐蚀性差,漏水点较多,改造后供水量节省效果明显。通过对供水管网改造的劳务分包以及材料费用的统计分析,计算出了改造项目的施工成本,按照不同年代所建的小区改造成本以及未来的收入,针对不同建设年代的小区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对静态回收期和盈亏平衡分析这两个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1、建设年代在10年以内的小区的整体改造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的话价值很低,平时应该以漏点维修为主;2、建设年代在20年以上的小区改造价值很大,建议进行改造;3、建设年代在10-20年的小区,由于各个小区的漏失率不同,主要供水管材不同等原因,无法得出普适性的定量分析结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黎景丰[6](2019)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概述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原建设运营状况,指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保护星沙水环境和捞刀河、湘江水环境,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该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及其设计优化是十分必要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为确保长沙市“十二五”COD、NH3-N的削减任务,提高一期7.0×104 m3/d出水水质,使出水水质由执行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针对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原有的一期建设和运营情况,指出了当时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提标改造工程设计中解决,包括氧化沟池容优化,在内回流闸门处增设搅拌器、推流器进行水力调节,在转盘滤池前增加精细格栅工艺,新建污泥深度处理系统等,并对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前后的出水水质浓度进行对比。提标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后,按处理规模计,每年可减少CODcr排放量11592t、BOD5排放量7056t、SS排放量10584t、NH3-N排放量856.8t、TP排放量126t,将大大减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有利于保护捞刀河及湘江的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提标改造完成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主要控制指标如下:BOD5≤10mg/L、COD≤50mg/L、SS≤10mg/L、TN≤15mg/L、TP≤0.5mg/L、NH3-N≤5mg/L。设计优化及施工优化效果均较为显着,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可为污水处理厂设计及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在降低了建设成本及生产运行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章亮[7](2019)在《某中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工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医院污水水量逐年升高,排放标准也日趋严格,而且部分医院配套的污水处理站存在工艺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设施陈旧和实际运行参数选择不合理等问题,使得现有医院污水处理站不能满足污水量增大或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所以关于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的工艺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某中医院污水处理站一期设计规模为1000m3/d,出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排放标准。由于医院一期已建制剂楼未开放,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至今水量负荷率基本维持在20%40%,而且根据实测数据,出水水质未能稳定达标。医院二期要扩建一栋住院楼,新增床位550张,一期已建制剂楼也将投入生产,导致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增大,进水水质存在差异。故本课题对该中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工程设计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分析该医院污水处理站实测进水量和进水水质数据,结合对改扩建工程增加水量及其水质特点的分析,经核算一期进水量为900m3/d,二期增加水量为600m3/d,确定改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1500m3/d,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350mg/L,BOD5=120mg/L,SS=300mg/L,氨氮=50mg/L,粪大肠菌群=1.6×108MPN/L,动植物油=12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mg/L,TP=3.5mg/L,TN=55mg/L,pH=7.2;出水水质执行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排放标准,TN和TP执行GB18918-2002一级B标准。(2)通过分析该医院污水处理站实测出水水质,发现氨氮、TN、SS和余氯未能稳定达标,结合对进水水质特性和运行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状构筑物处理能力的核算,针对现状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工艺设计研究。(3)改扩建工程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一级处理中将调节池进行扩容改造;二级生物处理中将原A2/O工艺改造为A+A2/O工艺,并在缺氧池内投加碳源乙酸钠,好氧池内投加悬浮填料,二沉池进水口处投加化学除磷药剂聚合氯化铝;深度处理中900m3/d水量经多介质过滤器处理达标后排放,600m3/d水量经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罐组合工艺处理后进行回用;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原二氧化氯消毒作为备用;污泥处理中增加污泥消毒工艺,废气处理保留原设计工艺;另外,该改扩建工程新建消毒加药间、除磷加药间、乙酸钠加药间各一座,购置多介质过滤器3台,活性炭吸附罐2台。

张翼飞[8](2019)在《锦州市市辖区二次供水卫生现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辽宁省锦州市市辖区内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现状,规范二次供水管理体系的建设,研讨二次供水污染的关键控制环节,为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快速检测等手段,对锦州市市辖区内的全部267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对267家二次供水单位的末梢水进行快速检测,从现场卫生监督检查情况、贮水设备材质、建设年代以及贮水设备容积等方面,利用卡方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锦州市市辖区内267家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进行分析。结果锦州市市辖区内267家二次供水单位中水质合格单位229家,水质合格率为85.8%;1998年以前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合格率(79.1%)明显低于1998年之后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合格率(94.1%)(χ2=12.262,P<0.05),且1998年之前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比1998年之后建设的二次供水设施更易出现无相应卫生制度(χ2=22.264,P=0.000)、泵房内墙壁或顶棚无防霉措施(χ2=7.408,P=0.006)、管道锈迹严重(χ2=12.563,P=0.000)、生活饮用水和消防用水共用一个贮水设备(χ2=6.083,P=0.014)、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未能提供相应卫生许可批件(χ2=138.231,P=0.000)、未办理卫生许可证(χ2=6.780,P=0.009)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设年代(OR=6.106,P=0.013)、泵房内墙壁或顶棚无防霉措施(OR=3.749,P=0.003)、管道锈迹严重(OR=23.014,P=0.000)、生活用水和消防共用一个贮水设备(OR=3.880,P=0.023)、未办理卫生许可证(OR=5.723,P=0.002)是二次供水水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锦州市城区二次供水水质还存在部分不合格的单位,二次供水泵站的卫生状况与泵站的建设年代有直接关系,而建设年代对二次供水水质快速检测结果具有影响。

李鑫[9](2018)在《医院建筑水系统防污及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关资料表明,水在建筑给水系统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合格水的外排导致了水量浪费。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水资源的消耗急剧增加。这造成了全世界水危机,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这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国,让饮用水安全有保障是一件迫切的事情。随着人类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保问题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者的角度而言,环保问题绝不是将污水简单处理达标排放那么简单,它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建筑给排水的绝大部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都与环保的要求密切相关,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设计是我们的责任。建筑给排水设计要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做到从源头控制,同时它也肩负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本文以医院建筑为例,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防止水质污染和节水节能,系统地介绍了该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采取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以及节水节能方面的问题。在防止水质污染方面,剖析给水系统和饮用水系统,然后着重介绍两种系统中,为了防止水质污染,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对于给水系统,在引入管处设置了倒流防止器,防止了建筑内部的水倒流到市政管道内,保障了水质。本工程低区采用市政直接供水,有效地利用了市政自有水压,节省了能量。高区采用变频调速供水,并在变频恒压供水生活给水设备上安装紫外线消毒器上,作消毒用,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对于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而言,其本身并不构成水质污染。因此,对于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来说,本文着重介绍了防止水质污染的设计与研究。对于排水系统,化粪池的设计不当导致渗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故本工程采用了新型生物填料强化的玻璃钢化粪池,防渗性能远远高于传统砖砌和钢混化粪池,化粪池体积减少了2/3以上,处理效能得到提升。另外,医院的污水一般带有很多病原体、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一旦污水泄漏,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故在本工程中设置了污水处理站来处理医院排出的潜在致病污水,对比了三种污水处理工艺比选,采用格栅——调节池——A/O-MBR膜工艺——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为1 mg/L,能达到稳定处理效果,解决除臭问题。对于消防系统而言,早期的消防水箱易于和生活水箱合用,这样会极易造成生活饮用水的污染,故在本设计中将消防水箱和生活水箱分开设置,避免了消防水箱对生活水箱的污染。在节水节能方面,主要从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上着重论述,分析了超压出流对自来水的浪费现象,合理安装减压孔板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综合节水率达30%以上,同时安装陶瓷芯节水龙头,总节水率50%以上。因此,超压出流控制及节水龙头安装可以大幅提高节水率,是建筑设计单位都应关注的水资源节约手段。医院热水系统保温层厚度35 mm,不应再采用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对于本医院仅含有极少数病房,热水供应较为分散,使用立管循环,循环泵加快循环以减少无效冷水量。采用聚气环集收输水系统能让系统中的空气在运行中排除95%以上。此外,简要论述了卫生防疫、附属排水设施、给水附件选型、水系统噪音等方面的设计及优化措施,安装陶瓷芯节水龙头并合理安装减压孔板可以提升节水率50%以上。全篇从水质防污染、节水节能和提升水系统品质三种角度全面分析医院建筑水系统设计与研究,为相关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李仿[10](2018)在《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环境基础。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剧增,二次供水已经成为了我国集中供水的主要方式之一,住宅供水压力显着。由于我国的供水管网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因时代的限制,管道材质大多数为金属材质,常年置于潮湿的地下环境,容易被腐蚀。导致输水过程中水中的色度和浊度增加,呈现污染状况:这些问题使得居民陷入饮用水危机,引起居民用水的恐慌。所以建立安全、可靠、合理的饮用水二次供水优化系统,并对水质污染来源进行合理处置,做到统建统管,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江阴城区的二次供水情况展开调查,并且分析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采用定时定区域对于代表新的二次供水进行采样并且分析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勘察现场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状况,主要从管道腐蚀结垢和沉积物及微生物繁殖分析,进一步针对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进行调研,结合外界原因及二次供水管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从二次供水的水箱、管道、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等因素调查,将水质的指标变化与实际因素结合,找寻合理的优化方案,在二次供水设计中应根据环境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供水方式、供水设备、管道、水箱,合理优化配置选择最优化供水方式,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管理的原则,采用统建统管的形式统一建设、运行、维护策略,明确责任主体,保证二次供水用户的安全。以典型项目香树湾花园为例,针对该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水质安全性和能耗方面进行研究,针对该项目的具体问题进行合理改造,改造完成后,对运行过程进行连续7个月的数据监测,并与之前的未改造数据进行对比,比较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对能耗进行进一步评价,发现二次供水系统在改造后无论是水质还是用电的能耗都远远好于为改造前,例如浊度从改造前平均值1.30下降到0.60,余氯从改造前的0.18升到了改造后的0.35,每年能节约电费109395.2元。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对统建统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从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证实了统建统管不论从水质安全性还是从能耗消耗性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江阴水司打造出一条二次供水统建统管的新路。

二、城市生活给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生活给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成因
    1.1 出厂水质对管网水质的影响
    1.2 供水管材对水质的影响
    1.3 二次供水设施对水质的影响
    1.4 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影响
    1.5 其他因素对水质的影响
        (1)管道抢修渗漏:
        (2)污水虹吸倒流:
        (3)用户端水污染:
        (4)用水时段变化:
        (5)水力条件变化:
2 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2.1 加强供水水质管理,提高水质稳定性
    2.2 合理选用供水管材,降低污染可能
        (1)安全可靠:
        (2)不易腐蚀结垢:
        (3)使用寿命长:
    2.3 提高二次供水设施质量,加强设施管理
    2.4 选择适宜消毒措施,减少微生物风险
    2.5 建立水质安全监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
3 结 语

(2)建筑给水设计中的二次污染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建筑给水二次污染的途径分析
    1.1 水箱设计不合理
    1.2 给水管材不达标
    1.3 管道排布不合理
    1.4 不同水质、用途管道的连接
    1.5 用水末端的空气间隙不合要求
2 建筑给水二次污染的防治对策
    2.1 合理设计水箱及给水系统形式
    2.2 选用优质管材
    2.3 优化管道排布
3 杜绝管道的不合理连接
4 用水末端设置合理的空气间隙
5 结束语

(3)二次供水余氯补加装置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质安全的重要性
        1.1.2 二次供水的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反馈加氯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概要设计
        2.1.1 二次供水系统运行特点
        2.1.2 次氯酸钠衰减规律探究
        2.1.3 系统设计思路
    2.2 加氯系统的构建
        2.2.1 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2.2.2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2.2.3 比例控制的前馈投加
        2.2.4 增量式的反馈调节
        2.2.5 模糊控制的余氯补加
    2.3 余氯控制的方式
        2.3.1 余氯控制的特点
        2.3.2 离散化控制
        2.3.3 复合环控制
    2.4 水质在线监测
    2.5 本章小结
3 余氯补加装置开发
    3.1 功能模块设计
        3.1.1 加氯模块
        3.1.2 检测模块
        3.1.3 通信模块
    3.2 算法设计及编程
        3.2.1 算法设计
        3.2.2 系统编程
    3.3 交互设计
        3.3.1 画面设计
        3.3.2 软件组态
    3.4 设备组装
        3.4.1 设备构造
        3.4.2 材料清单
    3.5 本章小结
4 加氯消毒试验及系统稳定性研究
    4.1 加氯消毒试验
        4.1.1 二次供水设施选取
        4.1.2 加氯系统的布置
        4.1.3 药剂投加量确定
        4.1.4 消毒效果分析
    4.2 系统运行稳定性优化
        4.2.1 小区用水特点
        4.2.2 投加模式制定
    4.3 系统稳定性优化效果
        4.3.1 水箱出口处余氯稳定性
        4.3.2 用户龙头水余氯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5 补加氯试验及余氯控制优化
    5.1 补加氯试验
        5.1.1 试验水质及供水情况
        5.1.2 供水系统的特点
        5.1.3 加氯系统的布置
        5.1.4 补加量的确定
    5.2 供-用水模式分析
        5.2.1 供水情况
        5.2.2 用水情况
        5.2.3 用水日变化曲线
    5.3 余氯控制效果及优化
        5.3.1 水箱出口处余氯控制
        5.3.2 用户龙头水余氯控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4)蓝藻胞外聚合物对供水管网水质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蓝藻胞外聚合物的污染趋势
        1.2.2 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现状
        1.2.3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概念
        1.2.4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1.2.5 供水管网生物稳定性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蓝藻EPS在供水管道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水样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检测指标
        2.2.5 实验设备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供水管道中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2.3.2 供水管道中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变化
        2.3.3 供水管道中多糖含量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中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水样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方法
        3.2.4 检测指标
        3.2.5 实验设备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余氯的影响
        3.3.2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浊度的影响
        3.3.3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3.3.4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可同化有机碳的影响
        3.3.5 蓝藻EPS对供水管道中细菌生长总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水样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检测指标
        4.2.5 实验设备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余氯的影响
        4.3.2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浊度的影响
        4.3.3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总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4.3.4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4.3.5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可同化有机碳的影响
        4.3.6 蓝藻EPS对连续供水管网系统细菌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沈阳市供水改造对供水管网能耗及水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提出
    1.3 城市供水简介
        1.3.1 城市用水现状
        1.3.2 供水管网改造原则及困难点
        1.3.3 管网改造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3.4 漏损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城区简介及改造项目的必要性
    2.1 沈阳市城区自然情况
        2.1.1 沈阳市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行政区划分
    2.2 沈阳市供水现状
        2.2.1 沈阳市供水现状
        2.2.2 沈阳市街配水管网
        2.2.3 居民小区内网供水管网现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造项目设计以及项目管理
    3.1 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3.1.1 工程规模
        3.1.2 改造后目标
        3.1.3 供水内网及躺杠改造标准
    3.2 设计方案
        3.2.1 管材的选用
        3.2.2 常用供水管材对比
        3.2.3 管材的技术性能比较
        3.2.4 管材流量及管道压力计算
        3.2.5 管道改造方案
        3.2.6 设计图纸
    3.3 施工组织设计
        3.3.1 项目组织
        3.3.2 施工组织设计
    3.4 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以及相应措施
        3.4.1 管线线位和管道埋深
        3.4.2 安全文明施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造项目对于供水量、泵站节能以及水质的对比及原因分析
    4.1 引言
    4.2 供水管网改造对于供水量变化的对比及分析
        4.2.1 项目完成前后供水量的对比
        4.2.2 供水管网漏损
    4.3 项目完成前后用电量比对
        4.3.1 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
        4.3.2 项目完成前后电能对比
    4.4 改造项目对水质的改善
        4.4.1 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4.4.2 项目改造对供水水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造效果评价及影响
    5.1 引言
        5.1.1 改造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
        5.1.2 改造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
    5.2 改造项目施工成本计算
        5.2.1 施工成本分析
        5.2.2 施工成本计算
    5.3 改造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5.3.1 静态投资回收期分析
        5.3.2 盈亏平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1.1.1 城市概况
        1.1.2 自然条件
    1.2 本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现状
    2.1 污水处理厂现状
        2.1.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1.2 设计规模
        2.1.3 设计进出水水质
        2.1.4 处理工艺流程
        2.1.5 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
    2.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2.3 问题分析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
    3.1 工程总体设计
        3.1.1 建设规模
        3.1.2 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厂址及用地范围
        3.1.3 提标改造设计原则
    3.2 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
        3.2.1 污水处理厂水质确定
        3.2.2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3.3 排水系统总体布置与排水体制选择
        3.3.1 排水体制选择
        3.3.2 排水系统总体布置
    3.4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3.4.1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
        3.4.2 污泥处理方案确定
    3.5 除臭工艺
    3.6 污水处理厂设计
        3.6.1 总平面布置及尾水排放
        3.6.2 扩建部分设计
        3.6.3 提质部分
        3.6.4 一二期共用一期改造部分
第4章 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行分析
    4.1 引言
    4.2 氧化沟优化
        4.2.1 优化及原因
        4.2.2 优化效果分析
    4.3 内回流闸门优化
        4.3.1 优化及原因
        4.3.2 优化效果分析
    4.4 转盘滤池前优化
        4.4.1 优化及原因
        4.4.2 优化效果分析
    4.5 一期细格栅改造
        4.5.1 优化及原因
        4.5.2 优化效果分析
    4.6 污泥处理系统优化
        4.6.1 优化及原因
        4.6.2 优化效果分析
    4.7 提标改造前后出水水质对比
        4.7.1 提标改造前出水水质
        4.7.2 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
    4.8 工程建设前中后厂区变化
    4.9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某中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工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医院污水来源及其主要污染物
        1.1.2 医院污水特点及危害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医院污水处理现状
        1.3.1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
        1.3.2 国外医院污水处理现状
        1.3.3 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现状
    1.4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
        1.4.1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
        1.4.2 医院污水处理常规工艺流程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医院污水处理站现状
    2.1 医院排水系统现状
        2.1.1 医院排水管网现状
        2.1.2 污水处理站平面布置
    2.2 医院污水处理站现状
        2.2.1 工程规模
        2.2.2 设计进出水水质
        2.2.3 医院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
        2.2.4 构筑物设计参数
        2.2.5 主要设备
        2.2.6 化学除磷
        2.2.7 废气收集及处理
        2.2.8 地下式医院污水处理站特点
    2.3 医院污水处理站现状进水量分析
    2.4 医院污水处理站现状进水水质分析
        2.4.1 实测进水水质数据分析
        2.4.2 进水水质保证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处理工艺分析与论证
    3.1 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概况
        3.1.1 改扩建工程设计进水量确定
        3.1.2 改扩建工程设计进出水水质确定
    3.2 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必要性分析
        3.2.1 进水水质特性分析
        3.2.2 出水水质分析
        3.2.3 构筑物处理能力核算
        3.2.4 中水回用
    3.3 改扩建整体思路
        3.3.1 改扩建工程方案选择原则
        3.3.2 改扩建工程处理工艺方案组成
        3.3.3 改扩建工程处理要点及工艺对策分析
    3.4 二级生物处理系统改扩建处理工艺研究
        3.4.1 脱氮解决方案研究
        3.4.2 碳源不足解决方案研究
        3.4.3 生物处理改扩建工艺研究
        3.4.4 投加填料方案研究
        3.4.5 生物处理改扩建工艺确定
    3.5 深度处理系统改扩建处理工艺研究
        3.5.1 深度处理改扩建必要性分析
        3.5.2 医院污水深度处理改扩建工艺研究
        3.5.3 深度处理系统改扩建工艺确定
    3.6 化学除磷方案研究
    3.7 其他处理单元改扩建处理工艺研究
        3.7.1 调节池改扩建方案
        3.7.2 消毒方式选择
        3.7.3 污泥处理改扩建方案
        3.7.4 废气收集与处理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工艺参数确定
    4.1 改扩建工程工艺流程
    4.2 单体构筑物及工艺参数确定
        4.2.1 调节池改扩建设计
        4.2.2 生物池改扩建设计
        4.2.3 深度处理系统改扩建设计
        4.2.4 消毒池改扩建设计
        4.2.5 污泥处理系统改扩建设计
        4.2.6 加药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效益分析
    5.1 环境效益分析
    5.2 社会效益分析
    5.3 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锦州市市辖区二次供水卫生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9)医院建筑水系统防污及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水质污染现状及原因
        1.1.1 建筑工程的国内外水质污染现状
        1.1.2 建筑工程水质污染原因
    1.2 建筑水系统节能的必要性
    1.3 医院建筑水系统的特殊性
        1.3.1 医院建筑的功能特点
        1.3.2 医院建筑防污的措施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工程概况背景
    2.1 工程概况
        2.1.1 疏散概况
        2.1.2 消防概况
        2.1.3 其他
    2.2 设计研究依据
    2.3 水质污染及节能设计范围
    2.4 附图(给水系统图)
第3章 建筑水系统内水质污染研究
    3.1 引言
    3.2 供水系统防水质污染研究
        3.2.1 给水系统
        3.2.2 饮用水系统
    3.3 排水系统防水质污染研究
        3.3.1 化粪池
        3.3.2 污水处理站
        3.3.3 其他排水设施
    3.4 消防系统防水质污染研究
        3.4.1 室外消防系统
        3.4.2 室内消防系统
        3.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水系统中节水节能研究
    4.1 引言
    4.2 节水节能设计与验证研究
        4.2.1 超压出流的节水节能研究
        4.2.2 室内热水系统的节水节能研究
        4.2.3 其他场所节水节能分析
    4.3 节水节能效益分析
        4.3.1 不同给水系统类型的节能效益分析
        4.3.2 热水系统节能效益分析
        4.3.3 给水附件阀门的节能效益分析
        4.3.4 水泵及其机组节能的分析
        4.3.5 气-水分离器节能的分析
    4.4 建筑环保技术研究
        4.4.1 管道噪音污染整治
        4.4.2 污水系统环保技术
        4.4.3 其他环保技术
    4.5 卫生防疫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二次供水类型以及影响水质的因素分析
        1.3.1 常见二次供水类型调查分析
        1.3.2 按输水管道材质分类
    1.4 二次供水现状调查分析
    1.5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5.1 腐蚀结垢和沉积物的污染
        1.5.2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1.5.3 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的污染
        1.5.4 水体营养物质和外界原因造成的污染
        1.5.5 二次供水管理问题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工艺流程
        2.1.1 实验装置
        2.1.2 进水水质
    2.2 测定项目与分析仪器
        2.2.1 测试项目
        2.2.2 实验药剂
        2.2.3 测试仪器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采样与样品保存
        2.3.2 余氯衰减测试
        2.3.3 常规理化指标测试方法
        2.3.4 微生物计数方法
        2.3.5 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法
第3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引言
    3.2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
        3.2.1 江阴市供水条件分析
        3.2.2 二次供水水质监测
        3.2.3 二次供水管理实践
    3.3 影响江阴市二次供水的因素
        3.3.1 二次供水水箱的影响
        3.3.2 二次供水管道设施的影响
        3.3.3 二次供水水泵的影响
        3.3.4 其他二次供水设施问题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设施优化措施研究
    4.1 引言
    4.2 二次供水方式的优化选择
    4.3 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4.3.1 泵房的合理布置及管理
        4.3.2 进出水管道的优化设计
        4.3.3 水箱材料的优化选择
    4.4 二次供水设施的合理运行管理
        4.4.1 二次供水设施的数据采集
        4.4.2 二次供水设施的统建统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阴市香树湾小区优化运行措施实际运用
    5.1 引言
    5.2 二次供水方式改造实际案例分析
        5.2.1 选择改造案例介绍
        5.2.2 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5.2.3 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3 二次供水措施优化的实际运用
        5.3.1 项目调查及方案设计
        5.3.2 二次供水方式优化选择
    5.4 二次供水优化系统的水质评价与经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城市生活给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供水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J]. 范孟帆,宋家骏,高奇奇,赵翠,孙付增. 水利发展研究, 2021
  • [2]建筑给水设计中的二次污染防治[J]. 郭本华. 四川水泥, 2020(10)
  • [3]二次供水余氯补加装置的研发与应用[D]. 李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4]蓝藻胞外聚合物对供水管网水质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俞鸿飞. 扬州大学, 2020(04)
  • [5]沈阳市供水改造对供水管网能耗及水质的影响[D]. 刘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D]. 黎景丰. 湖南大学, 2019(06)
  • [7]某中医院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工艺设计研究[D]. 章亮. 长安大学, 2019(01)
  • [8]锦州市市辖区二次供水卫生现况研究[D]. 张翼飞.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 [9]医院建筑水系统防污及节能设计研究[D]. 李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D]. 李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城市生活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