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期刊读者心理拓宽服务工作

分析期刊读者心理拓宽服务工作

一、分析期刊读者心理 拓宽深化服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毛紫薇[1](2021)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文中提出

王思琪[2](2020)在《“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刊于1956年的《萌芽》是我国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环境发生巨大转变,这促使文学逐渐处于边缘位置,文学期刊也被迫面临经济发展困难。为摆脱发展困境,各类期刊陆续改版,《萌芽》也不例外。1996年文学期刊《萌芽》开始改版,杂志致力于表现“青年”特质,多种改版举措陆续表现出杂志关注和探索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1999年由其推出和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使《萌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标志着杂志改版成功。杂志在赛后进行的市场化发展策略也使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与市场相结合,最终使青年文化得到了巩固和传播。《萌芽》的改版使杂志在九十年代成功突围,杂志追求的青年文化也获得了发展并为九十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化形态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萌芽》的发展是正在进行时,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改版为杂志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杂志对青年文化及其多变性和独特性的发展和影响也仍在继续。本文将以文学期刊《萌芽》的改版为着眼点,探寻《萌芽》在市场化语境中改版的具体细节并阐述由改版所发展、成熟的青年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全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九十年代文学期刊的整体变革,厘清九十年代文学期刊改版的背景、改版模式等内容。九十年代文学期刊面对市场大环境做出的改版决定虽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走投无路”的被迫行为。本章以《萌芽》的相关数据为例,详细分析和论述了导致九十年代文学期刊发展艰难的因素以及期刊为摆脱发展困境做出的改版努力。《萌芽》在九十年代文学期刊整体改版中被视为典型案例,编辑回归杂志本身的期刊定位、回归青年读者群体,表现了其对青年文化的思考。第二章:主要分析《萌芽》改版的具体举措以及由此显示的对“青年文化”的探寻和尝试。改版后的《萌芽》主要通过调整读者定位、整合与呈现“贴近青年”的栏目布局、设计带有青年独特性的外部封面三个方面的变化,逐渐向外界表明杂志以“青年”为中心,展现青年思想、心理和行为等动态变化,逐步寻找和呈现当下青年身上的多变性、独特性的文化内涵。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活动形成的过程与意义。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出是《萌芽》调整改版举措与把握社会热点的双向结果。“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大赛宗旨标志着杂志为青年参赛选手提供“我手写我口”的写作环境。众多青年报名参加比赛促使青年文化的多变性和独特性在比赛中以文学的形式爆发式的发展。比赛的成功推动了青年文化的成熟并实现杂志、教育等多方面的共赢。第四章:集中论述了《萌芽》为“青年文化”的巩固与传播所做出的市场化努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使《萌芽》获得了品牌标志。为使杂志自身深入市场发展,也为巩固和传播青年文化多变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内涵,《萌芽》杂志形成了一系列市场化发展措施。主要通过培育青年明星写手、开发杂志衍生的青春文学图书产品以及进行新媒体经营三种形式促使青年文化与市场形成密切联系。

秦靖[3](2020)在《《意林》杂志读者满意度分析 ——基于中学生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千人千面”技术的发展及更多个性化服务的出现,传统的纸媒,例如报刊、杂志、书籍等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产品取代,销售量呈现下降趋势。《意林》作为专注于中学生的励志文摘类杂志,发刊至今已累计销售达150,000,000万册,跃升文摘类期刊第一方阵,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百度搜索指数持续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意林》杂志亟需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满意度及需求,在融媒体时代中屹立不倒。在与意林集团沟通并确认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法后,于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展开此次调查研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山西省大同市各中学抽样调查,同时在意林粉丝QQ群进行方便调查以弥补线下在一个城市调查的地域局限性。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783份,其中线下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269份,线上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4份。本文首先了解了中学生阅读《意林》杂志的情况;其次通过对比中学生购买杂志时对包装印刷、外观美工、栏目内容、购买过程等方面包含的12个因素的重视程度与其对《意林》杂志对应各因素的满意度评分,了解《意林》杂志的优势与不足;随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各因素对《意林》杂志满意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最后探讨不同性别、年级及文理分科情况的中学生对封面类型、插画频率、喜爱文章类型及新增板块内容的建议。研究发现,中学生了解《意林》杂志的渠道较少。杂志在内容和印刷质量上处于优势地位,但中学生对其价格、购买便捷程度和发刊频率的满意度偏低。杂志的包装印刷、外观美工、文章内容、购买过程、读者的期望以及读者感知与期望的匹配均对中学生对《意林》的满意显着有影响,其中文章质量和外观美工是影响读者的感受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性别、年级及文理分科的中学生对《意林》杂志的建议显着有差异。针对以上结论,建议《意林》杂志增加栏目,提高精美程度;重视文章质量,深化自身文化内涵;发行电子期刊;利用社交网络平台与读者沟通,加强与读者的线下互动,提高知名度。

孙佳路[4](2020)在《《看电影》趣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看电影》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及大众文化转型时期的产物。它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期刊业开始市场化进程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趣味为策略,由文学类期刊成功进行变身的通俗娱乐类电影期刊。曾打着“中国影迷第1刊”口号的《看电影》,坚持以电影为灵魂,以受众为中心,以客观体现电影工业现状为己任。同时,在面对网络媒介的强力冲击和大众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看电影》能够审时度势,整合媒介资源,多次进行改版,成为21世纪以来发展较为迅速的通俗娱乐类电影期刊之一。它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营销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适应大众审美文化变迁的趣味传播。本文以《看电影》为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文化转型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对期刊的发展历程、出版形态和文本进行梳理和阐释。并在综合吸收大众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电影学等学科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看电影》趣味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背景、过程与原因。力图揭示社会和文化转型时期我国大众娱乐期刊的发展策略和大众审美趣味与媒介发展的关系。论文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电影期刊的发展历程和《看电影》的创刊时机、出版形态、改版状况进行阐述。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艺术形态,创作手段,表现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电影期刊是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既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记录者,又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见证者。它一方面展示着电影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书写着社会的文化变迁。通过对中国电影期刊发展史的爬梳,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形态,意趣风尚及电影期刊对不同时期社会文化思潮的助推,为当代电影期刊的研究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引出于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成功改版的《看电影》。通过对《看电影》创刊背景及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其迅速脱颖而出,占领大部分读者市场的原因,以及其如何在信息变革时期、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的大环境下,抓住时代特征,进行生存策略的演化。为接下来的趣味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讨论《看电影》趣味的生成、演变及与趣味群体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其趣味生成和传播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考察趣味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媒介发展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传统媒介由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传播转型。这种改变使得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形成了以趣味为核心的互动模式。因此,对《看电影》趣味的生成研究,要将其还原到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分析促使其趣味生成的外部动力因素和内在传播逻辑。这种动因和逻辑既是现实的,又是空间历史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看电影》采取了受众定位策略,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并通过对目标受众群体和趣味群体进行趣味层面的互动,引导和型塑,来建构富有时代性审美风尚的趣味文化。随着媒介传播形态的改变,传统媒介趣味与受众趣味趋向异化。作为媒介和文化商品的《看电影》在时代的变革中,所呈现和传播的趣味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与创新,这亦是一种生存策略的体现。第三章以当代视觉传播和文化消费为视角,以期刊封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期刊封面的设计、图片的审美趣味、版式中的电影味三个方面,讨论《看电影》作为文化商品的趣味呈现。在大众文化审美形态由日常生活审美化向审美日常生活化过渡的视觉文化消费时代。对于大众期刊,文字逐渐被图像僭越。“读图时代”到来,期刊的外在符号系统,即期刊的封面、版式设计成为适应视觉消费的主要手段。电影期刊相较于其他类型期刊,有着得天独厚的图片资源。《看电影》的封面从创刊之初就极具视觉冲击力,当然这也成为其快速占领读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看电影》封面和版式设计变迁的过程中,既体现了期刊作为文化商品的时尚趣味,又体现出了期刊的定位和审美趣味的变迁。第四章以期刊创刊时的社会文化转型为背景,大众审美形态为前提,以期刊的内在传播符号——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看电影》作为媒介的趣味呈现。分析期刊随电影发展和文化变迁所折射出的媒介趣味。在媒介快速发展时期,被当代传播媒介型塑的趣味群体普遍具有娱乐性、大众性、时尚性的消费特征。通俗娱乐类电影期刊恰好反映出大众的这些趣味特征。因此,将《看电影》放在宏观的、大众的电影信息分类范围中,通过对栏目名称的演变,经典栏目的个案分析,能更好地阐释《看电影》的大众媒介属性。进而探寻《看电影》在报道开放式的电影资讯时所呈现出的基于媒介形态的趣味策略。即它是如何在大众和娱乐的基础之上提炼出高级娱乐,提升媒介价值,以区别于其他同类电影期刊。第五章从趣味文化意蕴的视点出发,并通过对《看电影》正刊经典栏目和增刊《午夜场》的文本分析,阐释其迷影文化旨趣,论述《看电影》迷影场域的打造和对受众迷影文化的导向。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因“迷影”的消失将导致电影的衰亡,致使这个诞生于电影艺术萌芽时期的词汇,又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从而引发部分学者对迷影文化的正面讨论,使得在电影发展史叙事中,被忽略的影迷群体再次被关注。在迷影文化史叙述中,电影期刊曾作为早期迷影文化的主要推手之一。电影期刊是迷影文化的体现。因此,《看电影》从文化内涵上说是迷影的。同时,以受众为核心的《看电影》也是中国唯一本以影迷对电影的迷恋程度而进行分众化出版的电影期刊。通过《看电影》正刊中的迷影元素,增刊《午夜场》的迷影导向,共同助推迷影文化。

潘奔奔[5](2020)在《1925-1937年上海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与文学空间建构 ——以《紫罗兰》《太阳月刊》《现代》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文学期刊的繁荣离不开文学市场的强劲推力和读者的多样需求,不同种类的文学期刊基于经济意识的编创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期刊风格,一起参与建构了上海多元复杂的文学空间。本文侧重于把不同种类的文学期刊放入同一个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经济角度深入研究不同期刊各具特色的办刊风格和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学期刊与市场、读者的关系,探讨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对上海现代文学空间多元形态的建构作用,重新认识现代文学期刊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的文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第一章主要写1925—1937年上海的经济文化形态及其影响下上海文学市场的发展,稿酬制度的完善、市民读者的知识化与阅读需求、现代印刷媒介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作家的职业化写作、刊物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现代意味的文学市场渐趋成熟。第二章主要分析《紫罗兰》《太阳月刊》《现代》的创刊目的,介绍三种期刊的读者群体和读者意识,探讨文学期刊和读者的关系,并阐述三种期刊在文学市场中践行的商业营销策略。第三章将1925—1937年活跃于上海的通俗文学刊物《紫罗兰》、革命文学刊物《太阳月刊》、现代派文学刊物《现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经济角度重新审视三者基于现代都市生活而建构的市民日常生活空间、革命意识形态空间和现代都市空间,再现了上海二三十年代市民的经济生活样貌,促进了文学空间的大众化和多元化发展。第四章主要辨析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与现代文学空间的关系,揭示通俗文学期刊、革命文学期刊、现代派文学期刊基于经济意识的编创实践,推动了文学空间的通俗化、大众化发展,促进了文学样式的繁荣,建构了现代文学空间复杂多元的形态。本文以通俗文学期刊《紫罗兰》、革命文学期刊《太阳月刊》和现代派文学期刊《现代》作为1925—1937年上海文学期刊的代表,将三者基于经济意识的编创实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三者构筑的市民日常生活空间、革命意识形态空间和现代都市空间,推动了上海现代文学空间的多元建构。通过对三类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与文学空间建构关系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文学期刊的文学性与商业性的矛盾与统一,赋予了现代文学空间经济意识和复杂性。不管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形成历史特性,都是文学期刊在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合理现象,这有助于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的历史性与曲折性。

郑春梅[6](2020)在《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期刊的同人运作模式与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清末民初同人期刊与商业期刊、官方期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姿态。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是该时期同人刊物的一个门类,本文从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入手,选择该时期有代表性的女性文学刊物。在前人梳理归纳的基础之上,厘清该时期女性文学期刊的同人运作模式,以及对五四及以后女性作家群体、女性文学和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影响。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运作模式是:女性先行、品质优先的运作模式,自力更生非盈利的运作模式。通过探究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期刊的同人运作模式,探究其对五四及五四以后女性期刊运作的影响。并探寻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期刊同人文学组织的同人精神,以及对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国内外学界对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女性文学史、女性文学与社会文化问题和性别史研究的研究脉络。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二章节主要界定“同人”、“同人文学期刊”、“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定义。梳理“同人”含义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如今学界对于“同人”的统一看法。从定义与意义两个方面对“同人期刊”进行了概定,明确清末民初同人期刊与商业期刊、官办期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姿态。在此基础上,对“女性同人文学期刊”进行概念界定,明确了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在客观上是如何促进了女性解放的。第三章节探讨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时代文化语境。从技术、思想与社会变革三个角度分析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时代文化语境。技术主要体现在印刷术的革新以及西方传教士先进的办刊经验;思想重点从清末民初西方女性意识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社会变革抓住女性解放思潮三个重要的转折点,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女性解放思潮的序幕,辛亥革命开启了真正的女性解放思潮,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女性解放思潮迈入新的阶段。第四章节探讨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同人运作模式:女性先行、品质优先的运作模式。重点从该时期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章程入手。首先探究梳理该时期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发刊词(宣言),并对期刊的发刊词进行分类,梳理出不同的类型。其次,分析其如何构建的女性读本模式。从反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重视教育促进女性解放、倡导女权呼吁男女平等这三方面来阐释。紧接着从打造特色栏目,拓宽发行渠道、设置稿酬制度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期刊的运作模式。第五章节探讨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同人运作模式:自力更生非盈利运行模式。首先,分析主编、创作者和读者三个群体。阐明主编群体的地缘、血亲关系,创作者的性别演变以及读者群体的演变。其次,从出资、筹款与运行角度分析同人期刊的资金来源和运营。最后,与商业运作模式、官办运作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出同人期刊运作模式的独特性。第六章探讨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运作模式对文学史做出的贡献。站在历时性的角度审视同人运作模式对五四及以后文学的影响,它不仅促进五四及以后女性解放话语的构建,改变文学性别格局,形成女性作家群体,还推动了五四及以后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发展,是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结语在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对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同人运作模式与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吴琼[7](2018)在《期刊版权价值评估 ——以期刊《读者》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俨然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无形资产,而期刊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重要的核心资产就是版权这项特殊的无形资产。据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版权登记总量突破200万件,但是真正做到管理这项资产的企业又少之又少。要想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摸清自己的“家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促进产业的发展。而对版权价值进行评估有利于推动版权这项资产的合理流转和高效利用,促进企业对版权这项资产的运营,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版权价值增值。本文以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刊《读者》为研究对象,对期刊的版权价值进行评估。首先,本文通过对版权价值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整理,然后对比传统评估方法对版权价值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选用收益法对版权价值进行评估。其次,运用收益法对期刊版权价值进行评估需要预测未来收益额,确定折现率及收益期限。对收益额进行评估时,采用分成率法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成,将整理后的数据代入收益法评估模型中对版权价值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果。最后,对期刊版权价值评估的不足和应用建议进行阐述,以期有效评估期刊版权价值,并加强企业对该项资产的重视。综上可以得出,采用分成率对期刊销售收入进行分成,并将由此产生的收益额应用到收益法对版权价值评估中是可行的,并且通过对期刊《读者》版权价值评估得出的价值是可观的。以期能够加强企业对版权这项资产的重视,加强对版权资产的管理。要想促进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对版权评估的需求,更有利于提升版权价值。

张亻民,周晓颖,井深,孟洁[8](2017)在《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与期刊品牌建设的相关性》文中指出基于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对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开展问卷调查并探讨品牌期刊服务读者的可能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读者的大数据意识普及率与渗透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年轻的读者群对大数据高度关注,强烈期待品牌期刊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动态信息服务,同时认可有偿信息服务。通过对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进行调查研究,阐述了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与期刊品牌建设的相关性,从而为期刊品牌建设建言献策并更好地服务读者。

周筱妍[9](2015)在《《瑞丽·服饰美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妇女逐渐走出家门投身社会生产,女性经济上的独立与个体意识上的觉醒促生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时尚杂志。自世界上第一本时尚杂志《Harper’s Bazaar》创办,迄今为止,时尚期刊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其诞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978年以来,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人民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时尚期刊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其外延也得到不断地拓展。特别是以精美装帧为外观特征,以传递时尚资讯、展示服饰穿搭为主要内容,以女性群体为主要读者的女性时尚期刊更是呈现出蓬勃地发展态势。从1980年的《时装》,到目前市场上排名靠前的《瑞丽》系列期刊、《Vogue·服饰与美容》、《听薇》、《米娜》、《ELLE世界时装之苑》等等,从寂寂无名到市场日益繁荣,时尚期刊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越来越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此外,Web 2.0时代的到来,图片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促使传统纸媒从自身优势出发,通过与新兴科技的融合,谋求企业发展的新出路。《瑞丽·服饰美容》作为目前中国女性时尚期刊市场发行量最大、表现最具代表性的刊物,文章通过对其创刊及历史发展轨迹的探索、企业现状的陈述,针对刊物现状,就其读者群与发行量、栏目设置与内容特征、版式布局与形式风格、市场排名与广告经营、编辑特色与创新举措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进而从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交往消费三个层面,分析包含在刊物内容中积极的消费文化元素,对刊物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剖析该刊如何诠释现代女性文化;并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众理论视角以及期刊品牌经营视角三个角度,运用参照群体理论、分众理论以及品牌价值三个相关理论,解析《瑞丽·服饰美容》巧用名人“光环效应”、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受众以及品牌打造和延伸的成功原由。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提供优质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张扬创新精神是期刊的生存根本,建设编辑队伍是期刊的发展基础,把握读者需求是期刊成功的关键,善用优势资源是期刊的依托力量,为中国期刊特别是时尚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参照和启示。

刘雪妮[10](2011)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文化综合类期刊目标读者测量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十二五”开局之年,文化体制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2011年1月,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指出,深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除党报党刊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的部署进行改革以外,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一律在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持续推进多年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文化综合类期刊全面面向市场进入倒计时。文化综合类期刊在西方又被称为消费类期刊,它内容涉猎广泛,读者群体庞大。在即将全面解除政策保护进入市场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文化综合类期刊的读者群体,了解读者需求,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文化综合类期刊的涵义、目标读者和测量的概念,三十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文化综合类期刊面临的挑战以及进行目标读者测量的意义。论文介绍了进行目标读者测量的基本原则,从目标读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到社会心理特征,再到生活方式特征和媒介消费行为特征,探讨了目标读者测量的内容。论文还从目标读者的媒介消费需求、媒介消费行为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目标读者测量的重点内容。最后从辩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测量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二、分析期刊读者心理 拓宽深化服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析期刊读者心理 拓宽深化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2)“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青年”、“青年文化”概念来源及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第一章 困境与突围:《萌芽》与九十年代文学期刊的变革
    一、市场经济中文学期刊的艰难处境
    二、文学期刊“改版潮”的出现
第二章 探寻与尝试:以“青年”为中心
    一、读者定位:“重新回到青年中去”
    二、栏目选择:以“贴近青年生活”为主
    三、封面包装:艺术性与青春感并存
第三章 深化与拓展:“新概念”下的“青年文化”
    一、缘起:“教育怎么办”与青年写手的寻找
    二、“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
    三、“我手写我口”:青年笔下的新概念作文
第四章 巩固与传播:“青年文化”与市场的结合
    一、青年写作者的明星化
    二、书刊结合:青春文学图书产品的开发
    三、拓宽“青年”的阅读平台:《萌芽》的“新媒体”运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意林》杂志读者满意度分析 ——基于中学生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互联网背景下期刊存在的问题研究
        1.4.2 读者满意度的评价方法研究
        1.4.3 期刊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研究
        1.4.4 文献述评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顾客满意度理论与测度方法
    2.1 顾客满意度理论
    2.2 顾客满意度的测度方法
    2.3 顾客满意度的指数模型
        2.3.1 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SCSB)
        2.3.2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
        2.3.3 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ECSI)
        2.3.4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
第3章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及实施
    3.1 调查方案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1.3 调查项目
        3.1.4 调查方法
        3.1.5 抽样方式及样本量的确定
        3.1.6 问卷设计思路
    3.2 调查实施
        3.2.1 调查时间和工作期限
        3.2.2 质量控制
    3.3 数据处理与检验
        3.3.1 数据处理
        3.3.2 预调查的数据检验
        3.3.3 正式调查的数据检验
第4章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满意度调查实证分析
    4.1 样本信息及阅读情况分析
        4.1.1 样本信息
        4.1.2 中学生阅读《意林》杂志情况
    4.2 中学生购买杂志重视因素与对《意林》杂志评价的四方图模型
        4.2.1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各因素的评分
        4.2.2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评价的四方图模型
    4.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学生对《意林》杂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假设
        4.3.2 研究变量的测量
        4.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4 初始模型建立
        4.3.5 模型修正与最终模型建立
        4.3.6 假设验证及结果讨论
    4.4 基于交叉列联法的中学生对《意林》杂志的改进建议
        4.4.1 封面设计
        4.4.2 插画频率
        4.4.3 文章类型
        4.4.4 板块内容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主要结论
        5.1.1 中学生阅读情况
        5.1.2 《意林》杂志的卖点与痒点
        5.1.3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5.1.4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的建议
    5.2 研究相关建议
附录
    附录一 吉林省意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部读者调查项目委托书
    附录二 意林编辑的访谈记录
    附录三 中学生对《意林》杂志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4)《看电影》趣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机缘及其价值
    二、研究基础
        (一)关于趣味
        (二)关于媒介趣味
        (三)关于电影趣味
    三、关于《看电影》的趣味研究
    四、关于《看电影》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关于电影期刊的研究
        (二)关于《看电影》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电影期刊与《看电影》
    第一节 当期刊遇上电影:中国电影期刊概说
        一、中国电影期刊的诞生:1920——1930年代
        二、中国电影期刊的曲折成长:1940年代
        三、新中国电影期刊的复兴:1950——1980年代
        四、新时期电影期刊的革新:1990年以来
    第二节 《看电影》的前世今生
        一、历史的时代机遇:创刊背景
        二、电影的二维书写:《看电影》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内外交互的趣味共振与嬗变
    第一节 浸入趣味的光影空间
        一、《看电影》的趣味之源
        二、《看电影》的趣味生成
    第二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趣味互动
        一、电影期刊与受众的审美互动
        二、《看电影》与受众的趣味共振
    第三节 大众审美视野中的趣味流变与创新
        一、趣味的流变
        二、趣味的创新
第三章 视觉消费视域下的商品趣味
    第一节 《看电影》封面的商品视觉呈现
        一、封面商品属性的视觉传播
        二、《看电影》封面的视觉表征
        三、《看电影》封面的消费符号象征性
    第二节 《看电影》封面图片的审美趣味
        一、封面图片的时尚趣味
        二、封面图片的电影趣味
    第三节 《看电影》版设中的趣味带入
        一、“看”出来的电影即视感
        二、富于情绪的色彩变迁
第四章 大众传播语境下的媒介趣味
    第一节 基于大众传播的栏目构建
        一、《看电影》的栏目概况
        二、经典栏目的审美倾向
    第二节 基于媒介形态的趣味表达
        一、以前沿资讯凸显大众趣味
        二、以多元风格打造娱乐趣味
        三、以独家报道提升媒介价值
第五章 当代审美文化形态下的“迷影”趣味
    第一节 区隔与导向的迷影文化
        一、区隔:“影迷”——“大众”——“迷影”的定位
        二、导向:助推迷影文化
    第二节 打造“迷影”旨趣——《看电影·午夜场》
        一、策划纸上“白日梦”
        二、精英式的品味表达
        三、表现“迷”认知的年度总结
结论
引用和参考文献
附录1 《看电影》出版形态进化表(1999—2019)
附录2 《看电影》栏目进化表(1999—2019)
附录3 《看电影》封面影片与内地总票房汇总列表(2000—2019)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1925-1937年上海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与文学空间建构 ——以《紫罗兰》《太阳月刊》《现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上海文学市场的经济文化形态
    第一节 上海文学期刊的经济文化环境
        一、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全国的印刷出版中心
        三、文人汇集
        四、租界相对宽松自由的言论空间
    第二节 稿酬制度与作家身份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上海文学市场的发展
        一、市民读者的知识化与阅读需求
        二、现代印刷媒介与刊物发展
第二章 期刊创办的经济意识与经济行为
    第一节 期刊创办的经济目的
    第二节 读者意识的树立
        一、读者群体的划分与争夺
        二、开设编读对话栏目
    第三节 期刊实施的经济行为
        一、卖点的设置
        二、作家群体的打造
        三、商业营销策略的运用
第三章 文学期刊对文学空间的建构
    第一节 《紫罗兰》对市民日常生活空间的建构
        一、对市民日常消费的导向
        二、建构日常生活空间
    第二节 《太阳月刊》对革命意识形态空间的建构
        一、“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
        二、营造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语境
    第三节 《现代》对现代都市空间的建构
        一、对现代都市空间的书写
        二、对物质享受的自由追求
第四章 经济意识与现代文学空间的建构
    第一节 经济意识促进文学空间的大众化
    第二节 编创群体的经济意识
    第三节 现代文学空间的复杂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6)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期刊的同人运作模式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学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2 同人、同人文学期刊与女性同人文学期刊
    2.1 同人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2.2 同人文学期刊及其文学史意义
    2.3 女性同人文学期刊
3 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时代文化语境
    3.1 印刷技术与域外传教士的办刊经验
    3.2 西方女权运动与女性意识东游记
        3.2.1 西方女权运动的勃兴
        3.2.2 女性意识、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
    3.3 社会变革与女性解放思潮的演变
        3.3.1 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女性解放的序幕
        3.3.2 辛亥革命——真正开启女性解放
        3.3.3 五四新文化运动——女性解放思潮进入新局面
    3.4 早期留日学生报刊的创刊经验
4 女性先行和品质优先的运作模式
    4.1 立报先立宗旨的运作模式
        4.1.1 实用家庭知识普及型模式
        4.1.2 倡女权兴女学型模式
        4.1.3 女性解放与民族革命结合型模式
    4.2 构建女性读本的运作模式
        4.2.1 反封建礼教对女性残害的女性读本模式
        4.2.2 重教育促解放的女性读本模式
    4.3 打造女性为主的特色栏目运作模式
        4.3.1 固定又灵活的栏目设置模式
        4.3.2 设置女性专栏模式
        4.3.3 广告栏目以女性生活为主模式
    4.4 拓宽发行渠道模式
        4.4.1 编辑者与发行机构合作发刊模式
        4.4.2 设置多个代派处模式
    4.5 设置征稿制度广纳女性之声模式
        4.5.1 征稿启事保质保量模式
        4.5.2 设置稿酬与悬赏制度模式
5 自力更生非盈利运作模式
    5.1 编辑群体“一脉相承”模式
        5.1.1 地缘关系模式
        5.1.2 亲缘关系模式
    5.2 作者队伍“渐女性化”模式
        5.2.1 创作群体性别论
        5.2.2 女性作者不断增加
    5.3 女性读者群体“精英化”模式
        5.3.1 预想读者与实际读者的范围差型
        5.3.2 期刊受众集中在精英女性型
    5.4 期刊运行资金“自给自足”模式
        5.4.1 广告与股份保证收入模式
        5.4.2 报价保证基本收入模式
    5.5 同人运作模式与商办、官办的区别
        5.5.1 运行资金来源的差异性
        5.5.2 政治倾向的差异性
        5.5.3 创办宗旨的差异性
6 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影响
    6.1 构建女性解放话语
        6.1.1 赋予女性真正的人权
        6.1.2 全面深入地关注女性解放
        6.1.3 把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思潮联系在一起
    6.2 转变文学性别格局
        6.2.1 女报人的大量出现
        6.2.2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
        6.2.3 男女作家作品群体处于同一评价体系
    6.3 促进五四及以后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发展
        6.3.1 继承清末民初女性同人文学期刊的创办旨向
        6.3.2 刊登大量有关女性解放的文章
7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期刊版权价值评估 ——以期刊《读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关键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版权概念、特征及价值
        2.1.1 版权的概念及特征
        2.1.2 版权价值
    2.2 版权价值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方法
        2.2.1 影响版权价值的因素
        2.2.2 版权价值评估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无形资产价值理论基础
        2.3.2 版权价值理论基础
3 期刊出版业概述及“读者”概况
    3.1 期刊出版业概况分析
        3.1.1 期刊出版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3.1.2 期刊出版业发展趋势
    3.2 “读者”概况
        3.2.1 “读者”基本情况
        3.2.2 期刊《读者》发展历程及市场容量
        3.2.3 主要财务数据
    3.3 选取期刊《读者》的原因
4 收益法对《读者》版权价值评估
    4.1 评估参数选择
        4.1.1 确定基期和预测期
        4.1.2 收益期
        4.1.3 收益额的确定
        4.1.4 折现率的确定
        4.1.5 评估结果
    4.2 案例结果分析及运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案例启示与结论
    5.2 提升版权价值的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8)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与期刊品牌建设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1.1 方法及调查样本特征
    1.2 问卷调查内容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2.2 问卷调查分析
    2.3 以《中国肿瘤临床》为例探索科技期刊服务读者的可能性
3 调查结论与讨论
    3.1 学术期刊读者的大数据意识调查的必要性
    3.2 学术期刊指标评价特征及策略对品牌建设的影响

(9)《瑞丽·服饰美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时尚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兴起
    二、读者需求及其阅读取向
    三、媒介生态特别是期刊族群的新发展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从时尚期刊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
    二、从文化意义角度的研究
    三、从市场营销学角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文章的基本结构与创新点
    一、基本结构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瑞丽·服饰美容》创刊及其历史轨迹
    一、把握时机创刊
    二、确定风格,建立理念
    三、适应发展,适时调整
    四、探索融媒之路,谋求新的发展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发展现状
    一、读者群与发行量
    二、栏目设置与内容特征
    三、版式布局与形式风格
    四、市场排名与广告经营
    五、编辑特色与创新举措 第三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消费文化
    一、物质消费文化
    二、精神消费文化
    三、交往消费文化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女性文化
    一、《瑞丽·服饰美容》中的女性形象
    二、《瑞丽·服饰美容》对女性文化的诠释 第四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原由
第一节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一、参照群体理论
    二、巧用“名人效应”
第二节 基于分众理论视角的分析
    一、分众理论
    二、细分市场,精准定位
第三节 基于期刊品牌经营视角的分析
    一、品牌与品牌价值
    二、瑞丽品牌的形成
    三、瑞丽的品牌延伸
    四、瑞丽品牌的传播力 第五章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
第一节 我国女性高码洋时尚期刊市场的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女性高码洋时尚期刊发展现状
    二、我国时尚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瑞丽·服饰美容》的成功启示
    一、提供优质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张扬创新精神是期刊的生存根本
    三、建设编辑队伍是期刊的发展基础
    四、把握读者需求是期刊的成功关键
    五、善用优势资源是期刊发展的依托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文化综合类期刊目标读者测量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文化综合类期刊、目标读者测量与文化体制改革
    2.1 期刊与文化综合类期刊
    2.2 目标读者与测量
    2.3 文化体制改革
3 测量原则
    3.1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3.2 分众化原则
    3.3 科学性原则
    3.4 互动原则
    3.5 制度化原则
4 测量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4.2 访问调查法
    4.3 问卷调查法
5 测量指标
    5.1 目标读者测量的四个层次及其指标
    5.2 实际操作中对四个层次的应用
6 测量重点
    6.1 目标读者的媒介消费需求
    6.2 目标读者的媒介消费行为
7 注意事项——测量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7.1 同类媒体的受众占有及受众特征
    7.2 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分析期刊读者心理 拓宽深化服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时代下文学期刊与读者关系转型研究[D]. 毛紫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青年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市场化语境中《萌芽》的改版研究[D]. 王思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3]《意林》杂志读者满意度分析 ——基于中学生调查[D]. 秦靖.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4]《看电影》趣味研究[D]. 孙佳路.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1925-1937年上海文学期刊的经济意识与文学空间建构 ——以《紫罗兰》《太阳月刊》《现代》为例[D]. 潘奔奔.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6]清末民初女性文学期刊的同人运作模式与影响研究[D]. 郑春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期刊版权价值评估 ——以期刊《读者》为例[D]. 吴琼. 兰州财经大学, 2018(01)
  • [8]学术期刊读者的行为意识与期刊品牌建设的相关性[J]. 张亻民,周晓颖,井深,孟洁. 天津科技, 2017(02)
  • [9]《瑞丽·服饰美容》研究[D]. 周筱妍.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10]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文化综合类期刊目标读者测量体系建构研究[D]. 刘雪妮.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分析期刊读者心理拓宽服务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