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智能控制研究

粗纱机智能控制研究

一、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Roving Frame(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滨[1](2019)在《针织圆纬机自动接纱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全球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和“互联网+”将是新时代的主题。目前,针织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很多环节必须要依赖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研究圆纬机自动化技术,提高圆纬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以及针织装备市场调研,得出圆纬机工作中的断纱是目前阻碍针织圆纬机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屏障之一,而断纱的主要原因是纱线带有各种疵点(粗纱、细纱、双纱、棉结等)。纱线过细强度不够导致纱线被拉断,而纱线过粗则会卡住而拉断。断纱后无法继续生产,机器将停止工作,只能等待挡车工将纱线重新捻接才能恢复运行,使得圆纬机对人的依赖程度极高,而且人工接捻后的捻接线头较大,造成产品表面带有很多疵点,不仅影响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后续裁剪加工成本。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针织圆纬机断纱自动捻接的相关研究成果,无法解决圆纬机断纱后需要人工操作捻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发一种针织圆纬机自动接纱机器人,实现纱疵自动检测、自动清纱复接和智能清洁除尘,从而有效清除纱疵,降低断纱频率,将显着提高针织圆纬机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提升针织圆纬机的自动化水平,推动针织圆纬机装备行业向智能化技术转型升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自动接纱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圆纬机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开发;(2)机械手精确分度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分度定位误差分析,机械手抓取疵点和回收线头最优路径算法研究与实现;(3)机械手运动控制研究和程序开发,机械手与上位机数据交互设计与实现。

袁春妹,徐盼盼[2](2017)在《10大装备先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中国纺织机械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装备更加节能、环保,不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不少企业的装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生产柔性、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真正树立国产品牌,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品种的差距,推动行业向高端发展。

梁海峰[3](2017)在《MCGS组态软件在粗纱机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代毛纺织企业对纺织设备智能化的要求,结合毛纺前纺过程中对粗纱机智能控制的需求,提出利用MCGS组态软件构建粗纱机监控系统增强人机交互功能,实现对粗纱机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及报警功能,并提供工艺参数的设定,从监控页面设计、通信参数设置、模拟动画设计、监控报警设计、变量定义与关联几个方面阐述了利用MCGS组态软件完成监控系统组态工程的设计,并进行监控系统的组态调试运行。实践证明,该系统可以提高粗纱机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柔性,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胡海涛[4](2017)在《细纱小样机电锭控制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纱机的纺纱锭子是纺纱工厂中,数量最多、运转时间最长、对纺纱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纺纱专件。传统环锭细纱机锭子的传动是靠皮带传动的,虽然控制起来比较方便,但由于皮带存在打滑现象,并且皮带长时间运行后,其机械性能也会产生不可控的变化,严重影响了成纱的质量。电锭细纱机采用单电机直接驱动锭子,不仅简化了锭子的传动机构,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锭速,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纱线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细纱机电锭系统中,经常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锭子调速或停车制动。在纺纱行业这个微利的领域,不仅要提高控制精度,而且要尽可能的节能。本文针对细纱机电锭的停车制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能量再生制动的电气制动控制策略,并针对能量再生制动低速时,制动力矩不足的问题,引入了反接制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能量再生制动+反接制动的电气制动控制策略,与电机自由停转相比,制动时间减小了81%。此外,采用能量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能量回收效率为76.8%。并且,实现了整个制动过程的恒转矩制动,制动过程更加稳定。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细纱小样机电锭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每个锭子的独立控制,控制精度和控制灵活度也有了质的提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条件下,选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电机式锭子(电锭)驱动的专用电机。设计了一套电锭专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同时,介绍了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电锭的机械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推导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建立了电锭专用电机的系统数值仿真模型,对锭子的运转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并针对电锭电机的制动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再生制动+反接制动的电气制动控制策略,实现了电机的恒转矩制动。最后,本文设计并制作完成了一套电锭专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器。对其主要电路进行了设计分析,本方案以DSPIC33F系列芯片作为主控制器,实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速度闭环控制、外接旋钮调速、CAN总线通讯、LCD实时显示及各种保护等基本功能。本文完成了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给出了相关的电路原理图、PCB板图和实物图。同时,也编写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相关的程序,实现了转速调节、PID调节、AD采样、LCD显示等基本功能。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磊,宋富佳,张荫楠,陈佳,赵永霞,谢晓英,李波[5](2016)在《紧扣时代主题 推动全球纺机产业创新发展——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圆满落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展出面积超过17万m2参展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近1 673家观众人数10万余人次瞰展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ITMA ASIA+CITME 2016)于10月2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大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纺联")党委书记王天凯,会长孙瑞哲,党委副书记、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

赵海燕[6](2016)在《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缝纫机是纺织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设备,随着嵌入式技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嵌入式技术应用在缝纫机中,实现花样缝纫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是当前工业缝纫机控制的研究热点。花样缝纫机中融入嵌入式技术提升了缝纫机的稳定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对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设计,期望通过ARM微处理器以及DSP运动控制单元实现花样缝纫机的智能化控制。(1)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ARM微处理器和DSP运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针对系统开发相关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介绍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其算法。分析了控制系统相关的硬件开发平台以及软件开发平台。(2)详细地介绍了S3C2440A处理器外围电路的设计,包括晶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以及RAM等等;给出了液晶显示电路的设计方案;从串口通信模块、调试JTAG模块、以太网接口电路、系统电源设计几个方面对通讯模块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针对缝纫机运动控制,分析了运动控制核心DSP选取的依据,设计了主轴电机控制以及ARM和DSP通信电路。(3)结合嵌入式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结构,设计了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实现方案,确立了系统实现软件总体流程图。详细阐述了运动控制卡的软件设计;深入研究了花样缝纫机工艺流程以及应用软件的功能需求。从图形文件管理显示、图形设计、图形修改、参数设置以及进程控制等几个方面对花样缝纫机操作软件进行设计。(4)通过对各轴电机测试、花样测试以及相应性能测试,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控制系统合理可行。

王敏[7](2015)在《对等论视角下《李芙蓉年谱》的语用标记翻译》文中研究说明汉英两种语言属不同语系,本身存在很大差异。而以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李芙蓉年谱》,时代感更强,文化词汇丰富。再则该小说发生以李八碗镇农村妇女李芙蓉的一生为主线,小说中多处描写农村生活的场景,语言诙谐幽默,多用方言,口语化现象明显。小说作者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展现自身特殊的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的语言如何在社会语境中传递不同的语义。侯国金在国内第一次提出“语用标记”。“语用标记”是指具体的交际人为了具体的交际目的,在一定语境里实施的具体的言语行为。因此完成历史小说翻译,第一步就要分析特定语境背景下的话语,即语用标记。本源语材料选自着名作家陈世旭短篇小说《李芙蓉年谱》。本论文旨在从对等论视角下研究《李芙蓉年谱》小说的语用标记。论文首先介绍对等论以及语用标记,并简述了语用标记的研究现状和进行汉英语用标记翻译的可译性。其次,按照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次,笔者对小说语言的语用标记现象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如何实现小说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语用标记对等翻译。就不同语言层次的语用标记翻译,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就词汇层面而言,可采取直译法、直译加注和意译法;而句法层面上,综合法和句型对应法;在篇章层面上,笔者认为通过分析,根据需要可采取减译法和增译法。笔者希望通过对本小说语用标记的翻译研究,小说的英译提供一些参考,丰富自己的翻译实践。

易文峰[8](2015)在《智能纺纱工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工业控制朝着复杂网络控制的方向发展,控制设计人员已经不能只着眼于系统底层的实时控制问题,还需要考虑系统上层信息的综合管理与优化问题。在纺织企业中,纺纱工艺由于工序繁多、流程复杂和变更频繁等特点,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其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纺织企业信息集成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某纺织企业的纺纱工艺信息化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能够辅助纺纱工艺设计及其产品质量管理的智能纺纱工艺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提升工艺设计水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首先基于该企业的实际纺纱生产情况以及用户提出的需求,对智能纺纱工艺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明确了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功能设计。其次本文对纺纱工艺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先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了对成纱质量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关键纺纱工艺参数,以此为模型输入,运用一种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对其与主要成纱质量指标间的函数映射关系进行建模,Matlab与C#混合程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纺纱工艺优化模型,选用粒子群算法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运用Matlab与C#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然后本文对计算机配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原棉成本最小、配棉指标最优为目标,原棉库存、各配棉指标等为约束的配棉数学模型。针对配棉多目标优化、多峰值优化的特点,采用一种萤火虫-粒子群混合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并进行了Matlab与C#混合编程实现,取得了较好的配棉效果。最后本文阐述了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先按照数据库设计的规范流程,利用PowerDesigner数据库建模工具进行了数据库设计,并举例分析了索引、视图与存储过程等技术在本系统数据库中的应用,再运用Matlab语言实现了系统智能算法,C#语言开发了系统前台程序,并对典型功能模块进行了举例分析。从实际投入使用的情况来看,该系统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纺纱工艺设计及其产品质量信息,达到了预期目的。

谭笑[9](2015)在《多组份耦合式纺纱机理及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纱线是纺织工业重要的中间产品,细纱机是加工纱线的基础装备。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纱线的品种多样性和加工柔性化成为现代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多组份纺纱技术,该系统集成了混配色及纺纱两个功能,使传统纺纱流程中的前后两道工序,可在数控混配色环锭细纱机上一次自动完成。本课题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在分析环锭细纱机的系统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轴、异速、多组份喂入的三后罗拉轴结构,可以不同速度喂入三根粗纱,并基于该结构,推导由输入参数到细纱机各个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2)研究了通过环锭细纱机进行多组份渐变耦合式纱线的纺纱工艺和成纱原理,建立了多组份纱线色彩分布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红黄蓝三原色混色之后得出的两组分和三组分纱线的配色方案。(3)根据多组份耦合式纺纱的工艺原理研制了多组分耦合式纺纱控制系统,实现后罗拉三段独立转速的交流伺服控制。控制系统采用PLC为主控制器、TG765型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各罗拉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通过RS232实现通信。(4)根据多组份耦合式纺纱的工艺原理,编写了三组分10段不同色彩的纱线程序,可通过触摸屏输入工艺参数,计算出各个罗拉的在线转速,从而实现多组份耦合式纺纱工艺。

刘蒙蒙[10](2014)在《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粗纱机机械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不方便纺纱工艺调整,而现代新型粗纱机采用变频或伺服系统,但是工艺调整,特别是卷绕成形还是比较麻烦,两者均不适于教学和科研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数字化控制技术,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粗纱试验机,并就该粗纱试验机的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了重点设计与实现。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根据粗纱试验机简化机械机构的情况,设计所用的控制系统方案。粗纱试验机的前两个罗拉、后两个罗拉、锭翼机构、筒管卷绕机构以及龙筋升降机构分别采用独立的伺服控制。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系统、触摸屏、串口通信等数字化控制技术,构建了适用于该粗纱试验机的控制系统硬件平台。该控制系统以PLC为主控单元,触摸屏为人机界面,下位机采用伺服系统独立驱动各机械机构。PLC从触摸屏中获取纺纱工艺参数,按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各伺服电机的转速与位置参数,PLC与伺服系统之间采用RS-485总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完成PLC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牵伸、加捻、粗纱卷绕成形以及在线纺纱工艺调整。试验表明,论文所设计实现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粗纱试验机的功能。(2)结合粗纱试验机工艺要求,建立了各个伺服电机转速的数学模型。其中罗拉、锭翼数学模型主要根据机构传动推导得来;筒管以及龙筋机构的数学模型涉及粗纱卷绕直径,本文在粗纱层厚度近似地按等差级数递增的规律的基础上,推导了粗纱的轴向、纵向卷绕密度,并引入了根据原料情况的修正系数,建立了筒管卷绕模型。纺纱实践表明,采用论文提出的数学模型,粗纱卷绕成形良好。(3)编制了粗纱试验机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人机界面程序设计、PLC程序设计等,其中人机界面的设计主要实现参数设置、设备操作、运行监控以及张力控制等的功能;PLC程序设计主要实现纺纱工艺计算、纺纱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故障处理等的功能。通过软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能很好实现粗纱试验机设计的各主要功能。(4)论文对所设计的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进行了程序的调试以及纺纱试验。通过程序调试、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了较好的纺纱效果,并给出了各个纺纱工艺参数的设置范围,表明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应用在粗纱试验机上技术方案是可行的,硬件选择合适,机器运行稳定;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写的程序,各机械机构能够协调运转,纺出的粗纱卷绕成形良好,成纱质量良好:人性化触摸屏操作界面设计,纺纱工艺的调整方便快捷,较好的满足了教学和科研所需。

二、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Roving Fram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Roving Frame(论文提纲范文)

(1)针织圆纬机自动接纱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针织圆纬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针织圆纬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针织圆纬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自动接纱机器人研究现状
        1.3.1 电子清纱器研究现状
        1.3.2 捻接器研究现状
        1.3.3 纯软件运动控制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动接纱机器人结构及控制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2.1 针织圆纬机的基本结构介绍
    2.2 自动接纱机器人整体结构与方案设计
    2.3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开发
        2.3.1 自动接纱机器人控制系统
        2.3.2 圆纬机控制系统
    2.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开发
        2.4.1 自动接纱机器人系统界面
        2.4.2 圆纬机系统界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手分度定位及最优路径算法研究与实现
    3.1 机械手分度定位方案分析
        3.1.1 分度盘分度定位
        3.1.2 齿圈分度定位
        3.1.3 导纱圈分度结构设计
    3.2 机械手精确分度定位算法
        3.2.1 一字激光器辅助校准
        3.2.2 分度定位算法设计
        3.2.3 分度定位误差分析
    3.3 机械手最优路径算法
        3.3.1 最短路径算法原理
        3.3.2 抓取疵点最优路径实现
        3.3.3 回收线头最优路径实现
    3.4 机械手最优路径执行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手运动控制研究与实现
    4.1 机械手控制方案设计
        4.1.1 模组和伺服电机组合方案
        4.1.2 电缸方案
    4.2 机械手控制分析
        4.2.1 机械手与上位机的通讯方式
        4.2.2 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研究与实现
        4.2.3 机械手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设计
    4.3 机械手控制程序开发
        4.3.1 程序优先级设计
        4.3.2 主程序
        4.3.3 子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试与结果
    5.1 整机与分析
    5.2 研究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10大装备先锋(论文提纲范文)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
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卜硕机械有限公司
赛特环球机械 (青岛) 有限公司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3)MCGS组态软件在粗纱机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粗纱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方案
2 工程组态设计
    2.1 工程的建立
    2.2 工程下位机设备的选择与设置
    2.3 运行画面模拟动画的组态设计
    2.4 工程报警的组态设计
    2.5 工程切换画面组态设计
    2.6 变量的定义与关联
3 组态工程调试运行
4 结论

(4)细纱小样机电锭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电锭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2.1 国内外电锭细纱机的发展现状
        1.2.2 电锭细纱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优势
    1.3 传统环锭细纱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3.1 环锭细纱机的主要机构及作用
        1.3.2 传统细纱机的带传动方式对成纱质量造成的影响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锭控制系统总体实现方案
    2.1 电锭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2.2 电锭控制系统的总体实现方案
        2.2.1 总体控制系统方案
        2.2.2 电锭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2.2.3 电锭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2.2.4 电锭电机的电气制动控制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锭专用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3.1 电锭的结构特点
        3.1.1 电锭的结构
        3.1.2 电锭锭脚的结构
    3.2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
        3.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3.3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相电压方程
        3.3.2 感应电势方程
        3.3.3 转矩方程
        3.3.4 机械运动方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锭专用BLDCM电气制动技术研究
    4.1 电锭电气制动问题的提出
    4.2 电锭专用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气制动分析
        4.2.1 能量再生制动过程分析
        4.2.2 反接制动过程分析
        4.2.3 电锭专用无刷直流电机的停车制动过程分析
        4.2.4 基于能量再生制动+反接制动控制策略关键问题分析
    4.3 基于能量再生制动的电锭专用BLDCM电气制动系统仿真模型
        4.3.1 BLDCM不同运行状态下功率管导通时序
        4.3.2 BLDCM本体模块
        4.3.3 反电动势模块
        4.3.4 电磁转矩模块
        4.3.5 机械运动模块
        4.3.6 闭环控制模块
        4.3.7 能量再生制动模块
    4.4 制动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4.4.1 本实验仿真所用电锭电机参数
        4.4.2 制动时间的数值计算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锭专用BLDCM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5.1 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及总体方案
    5.2 控制硬件子系统原理图设计及相关分析
        5.2.1 控制系统最小单元
        5.2.2 MOSFET驱动电路
        5.2.3 逆变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5.2.4 母线电压检测与保护电路
        5.2.5 相电流检测与光耦隔离电路
        5.2.6 霍尔位置信号的接口电路
        5.2.7 LCD显示电路
        5.2.8 按键电路
    5.3 PCB板图设计
        5.3.1 PCB设计的基本原则
        5.3.2 PCB板图及控制板实物图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锭专用BLDCM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6.1 DSPIC33F控制芯片及其软件平台
    6.2 控制系统中子程序的设计及相关配置
        6.2.1 系统时钟配置
        6.2.2 中断程序
        6.2.3 PWM程序
        6.2.4 霍尔位置传感器信号的采样
        6.2.5 PID参数的设置
        6.2.6 AD采样程序
        6.2.7 增强型控制局域网(ECAN)
        6.2.8 LCD显示相关程序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Ⅰ.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Ⅱ.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专利
致谢

(5)紧扣时代主题 推动全球纺机产业创新发展——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圆满落幕(论文提纲范文)

瞰展
    展出规模再创纪录
    紧扣“智能制造”,对接下游升级需求
    海外推广成效显着
    强强联合,共赢未来
实力秀场
    Benninger(贝宁格)
    Brückner(布鲁克纳)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Dilo(迪罗)
    Dornier(多尼尔)
    Groz-Beckert(格罗茨-贝克特)
    Itema(意达)
    Jeanologia
    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
    江苏海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Karl Mayer(卡尔迈耶)
    Kern-Liebers(克恩-里伯斯)
    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
    Loepfe(洛菲)
    Muratec(村田)
    Oerlikon Manmade Fibers(欧瑞康化学纤维)
    Picanol(必佳乐)
    PTC集团
    Rieter(立达)
    Santex Rimar(桑德森力玛)
    Santoni(圣东尼)
    Saurer.(卓郎)
    Savio(萨维奥)
    SDL ATLAS(锡莱-亚太拉斯)
    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SSM(丝丝姆)
    St?ubli(史陶比尔)
    Stoll(斯托尔)
    Thies(第斯)
    Trützschler(特吕茨勒)
    USTER(乌斯特)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恒天立信工业有限公司(CHTC Fong's)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强国动态
    VDMA:德国纺机专注节能降耗与智能制造
    Swissmem:瑞士参展商提供涵盖整个纺织链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ACIMIT:创新与传承意大利纺机展示杰出的可持续技术
创新纺织新世纪——ITMA 2019将于2019年6月20—26日重返巴塞罗那

(6)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2.1.1 花样缝纫机工作特点
        2.1.2 系统总体结构
        2.1.3 花样缝纫机运动控制方案
    2.2 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2.2.1 硬件开发平台
        2.2.2 软件开发平台
第3章 花样缝纫机同步控制
    3.1 电机同步控制算法介绍
        3.1.1 主令同步控制算法
        3.1.2 主从同步控制算法
        3.1.3 交叉耦合补偿同步控制算法
        3.1.4 其他同步控制算法
    3.2 花样缝纫机机针旋梭同步控制模型
    3.3 花样缝纫机的同步控制系统实验分析
第4章 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4.1 系统软件实现流程图
    4.2 运动控制软件实现总体方案
    4.3 运动控制软件实现详细设计
        4.3.1 系统初始化模块
        4.3.2 指令接收与解释模块
        4.3.3 指令执行模块
        4.3.4 状态检测模块
        4.3.5 信息反馈和参数存取模块
    4.4 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图形设计、修改和变换模块设计
        4.4.1 控制系统图形设计
        4.4.2 控制系统图形修改和变换
第5章 花样缝纫机工艺流程及应用软件设计
    5.1 花样缝纫机工艺流程及软件实现
        5.1.1 花样缝纫机缝制工艺流程分析
        5.1.2 花样缝纫机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5.2 花样图形文件管理与显示实现
        5.2.1 图形文件管理
        5.2.2 图形显示
    5.3 花样图形编辑与变换实现
        5.3.1 图形设计
        5.3.2 图形编辑与变换
    5.4 花样图形缝纫控制管理实现
        5.4.1 缝纫参数设定
        5.4.2 缝纫进程控制
第6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6.1 各轴电机测试
        6.1.1 步进电机测试
        6.1.2 伺服电机测试
    6.2 花样测试
    6.3 花样缝纫机图形文件编辑软件测试
        6.3.1 花样缝纫机花样图形文件设计模块软件测试
        6.3.2 花样缝纫机花样图形文件修改与转换模块软件测试
    6.4 平滑度测试
    6.5 停机位精度测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等论视角下《李芙蓉年谱》的语用标记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项目说明
Cast of Main Characters
源语/译语对照语篇
一、引论
    1.1 对等论简介
    1.2 语用标记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简述
    1.3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用标记可译性
二、本论
    2.1《李芙蓉年谱》小说的语用标记分析
        2.1.1 词汇层面上的语用标记
        2.1.2 句法层面上的语用标记
        2.1.3 语篇层面上的语用标记
    2.2《李芙蓉年谱》中语用标记的对等翻译
        2.2.1 词汇层面上的语用标记对等翻译
        2.2.1.1 直译法:词汇层面语用标记相同
        2.2.1.2 直译加注:词汇层面语用标记有差异
        2.2.1.3 意译法:词汇层面语用标记不同
        2.2.2 句法层面上的语用标记对等翻译
        2.2.2.1 句型对应法:句法层面语用标记顺序相同
        2.2.2.2 归纳法:句法层面语用标记顺序不同
        2.2.3 篇章层面上的语用标记翻译
        2.2.3.1 减译法:篇章层面语用标记语义重复
        2.2.3.2 增译法:篇章层面语用标记语义缺失
三、结论
参考文献

(8)智能纺纱工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3 发展现状
        1.3.1 纺纱工艺信息化研究现状
        1.3.2 工艺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1.3.3 计算机配棉问题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安排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2.1 需求分析的难点与对策
    2.2 纺纱生产基本情况调研
    2.3 纺纱工艺设计的总体流程
        2.3.1 工艺设计管理流程
        2.3.2 产品质量管理流程
    2.4 系统的主要目标
        2.4.1 可维护自动化程度高的工艺设计管理功能
        2.4.2 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产品质量管理功能
    2.5 系统功能设计
        2.5.1 工艺设计管理功能设计
        2.5.2 产品质量管理功能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纺纱工艺优化问题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纺纱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指标间关系建模
        3.2.1 影响成纱质量的关键纺纱工艺参数分析
        3.2.2 建模方法的选择
        3.2.3 建模算法设计
        3.2.4 建模算法实现
        3.2.5 验证举例
    3.3 纺纱工艺优化问题建模
    3.4 纺纱工艺优化问题求解
        3.4.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处理
        3.4.2 优化算法的选择
        3.4.3 优化算法设计
        3.4.4 优化算法实现
        3.4.5 验证举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机配棉问题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计算机配棉问题建模
    4.3 计算机配棉问题求解
        4.3.1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处理
        4.3.2 配棉算法选择
        4.3.3 配棉算法设计
        4.3.4 配棉算法实现
        4.3.5 验证举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5.1 系统架构设计
    5.2 数据库建模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建模工具的选择
        5.2.2 数据库建模步骤分析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5.3.2 数据库物理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总体程序设计
    6.1 系统开发语言的选择
        6.1.1 智能算法开发语言
        6.1.2 前台程序开发语言
    6.2 系统设计原则
        6.2.1 前台程序设计原则
        6.2.2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6.3 程序设计举例
        6.3.1 用户登陆管理
        6.3.2 机型信息维护
        6.3.3 工艺设计
        6.3.4 计算机配棉
        6.3.5 质量信息录入与查询
        6.3.6 报表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9)多组份耦合式纺纱机理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多组份耦合式纺纱机理及工艺设计
    2.1 多组份纺纱机理
    2.2 多组份耦合牵伸复合加捻纺纱与系统的构建
    2.3 三组分细纱机牵伸加捻系统纺纱工艺参数的计算
        2.3.1 牵伸倍数的计算
        2.3.2 捻度的计算
        2.3.3 成纱的线密度的计算
第三章 多组份耦合牵伸系统建模
    3.1 单色纯纺纱
    3.2 双色交变混色
    3.3 三色混色+梯度配色
    3.4 三组分的交变配色
第四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多组份纺纱系统方案
    4.2 多组份纺纱控制系统结构
        4.2.1 PLC 技术
        4.2.2 串行通信技术
        4.2.3 变频和伺服技术
        4.2.4 触摸屏技术
    4.3 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设计
    4.4 控制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的功能模块编程设计
    5.2 电脑模拟多组份纱线的颜色配比
        5.2.1 梯度配色原理
        5.2.2 彩虹色纱线
        5.2.3 双组分 330 色纱线
        5.2.4 三组分 36 色纱线
    5.4 三组分 10 段纱线实例
    5.5 模块化编程部分的程序设计
        5.5.1 485 通信编程
        5.5.2 数据初始化计算功能编程
        5.5.3 启动、停止部分编程
        5.5.4 单段颜色写入功能模块程序
        5.5.5 单段颜色写入功能模块程序
        5.5.6 分段流程程序
        5.5.7 触摸屏界面设计
    5.6 实验测试
    5.7 实验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成果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
附录

(10)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机械行业背景
    1.2 粗纱机工作原理及主要机械机构
    1.3 国内外粗纱机的发展现状
    1.4 传统粗纱机以及新型粗纱机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2.1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2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锭翼电机转速数学模型的建立
    3.2 罗拉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3 筒管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4 龙筋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
    4.2 PLC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粗纱试验机程序调试与纺纱试验
    5.1 粗纱试验机程序的调试
    5.2 纺纱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四、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Roving Frame(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织圆纬机自动接纱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德滨. 厦门大学, 2019(09)
  • [2]10大装备先锋[J]. 袁春妹,徐盼盼. 纺织服装周刊, 2017(48)
  • [3]MCGS组态软件在粗纱机控制中的应用[J]. 梁海峰. 毛纺科技, 2017(02)
  • [4]细纱小样机电锭控制系统开发[D]. 胡海涛. 东华大学, 2017(05)
  • [5]紧扣时代主题 推动全球纺机产业创新发展——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圆满落幕[J]. 马磊,宋富佳,张荫楠,陈佳,赵永霞,谢晓英,李波. 纺织导报, 2016(11)
  • [6]花样缝纫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软件设计[D]. 赵海燕. 武汉纺织大学, 2016(03)
  • [7]对等论视角下《李芙蓉年谱》的语用标记翻译[D]. 王敏.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8)
  • [8]智能纺纱工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 易文峰. 东南大学, 2015(08)
  • [9]多组份耦合式纺纱机理及控制[D]. 谭笑. 东华大学, 2015(12)
  • [10]粗纱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D]. 刘蒙蒙. 东华大学, 2014(05)

标签:;  ;  ;  

粗纱机智能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