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康文茹[1](2020)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汇率是经济基础指标,保持汇率稳定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汇率大幅波动不仅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金融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超出经济基本面。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交易规模、交易速度、交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岸金融自由化和宽松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在岸市场影响增大。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系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浮动和固定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不同观点,浮动或固定汇率形成机制都不必然产生金融稳定或者不稳定,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和低弹性浮动,使市场和央行对大幅贬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惧症”。2015年“8.11”汇改后,市场在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下,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外汇储备大幅下跌,资本大量外流,2017年5月贬值才真正被遏制;2018年6月开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再次陷入单边贬值。只有对汇率变动影响金融稳定进行系统评估,才能克服“浮动恐惧症”,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文首先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金融稳定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总结。然后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和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我国国情,度量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机制进行理论梳理,为实证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测算出我国外汇市场失衡程度,并考察其影响因素,发现2015年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失衡较严重,但总体可控。在影响因素中,中美利差在外汇市场压力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利率和汇率之间传导机制不畅,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压力有反向拉动作用,离岸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市场压力在中、长期作用并不明显,在短期有重要影响,GDP增长和EMP在短、中、长期保持一致关系,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美中通货膨胀差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作用并不明显,通货膨胀和外汇市场压力传导不畅。再次,考察“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EMP)以及人民币离岸预期和在岸即期汇率的“汇差”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外汇市场压力虽然很大,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影响不显着;我国的三元政策组合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着;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预期“汇差”对金融稳定和外汇市场压力只在某个特殊时间段有一定影响,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整体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我国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外债在安全范围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受影响程度有限,而且央行在管理人民币贬值风险时,没有采取提高利率方式,也降低了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然后,对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研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制造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股市状态影响,且行业差距比较大,竞争力大的行业风险暴露水平较小,国际贸易定价权低的行业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较高。最后,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指数(CRI)对金融稳定在中短期有较大影响,但在长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不显着,表明人民币跨境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在中短期对金融稳定有一定影响。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且影响在逐渐降低。在2016年之前,在短期对金融稳定影响比较大,升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助于金融稳定,在贬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有负面冲击,但自2016年之后,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不管短期,还是中长期,影响都不太显着。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境交易和资本流动上。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基础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突出了有关金融开放的风险指标,如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短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其次,本文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存的问题和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汇率影响金融稳定机制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从“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P)以及在岸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预期“汇差”、实体经济外汇风险暴露、人民币国际化五个方面,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动态影响。然后,本文选择了具有门限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LT-TVP-VAR)作为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时变特征,而且门限设置适合我国不断转型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克服结构方程或者马尔科夫模型等的跳跃特征,且10000次蒙特卡罗模拟(MCMC)可以弥补样本量小的缺点。经过验证,本文中经济变量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因此该模型的选择有助于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叶伟[2](2020)在《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文中认为自从1994年外汇储备开始实行统一管理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坚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理念。外汇储备结构日益分散,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9)》,美元占比从1995年的79%下降至2015年的58%,同期非美元货币从21%上升至42%。本文首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界定,再分析了新兴经济体特征中货币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经验后,本文将重点转向对于主要储备货币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参照锚的研究。结合储备货币国、新兴经济体、全球宏观风险等对于储备货币份额及货币参照锚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从而为受贸易摩擦及全球化面临威胁影响下中国推进货币国际化提供政策建议。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概括,阐明整体文章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并引出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创新及贡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析,本章梳理概括了金融开放及货币替代的成因、影响因素。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国际化关系,在总结已有文献的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评述并总结概括本文的改进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第三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存在的货币替代的现象。本章基于传统货币替代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避险情绪和资本开放度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替代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传统货币替代模型中加入的避险情绪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变量证明了,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间接加深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替代。相比而言通货膨胀率似乎还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者选择货币的主要原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新兴经济体已经能够有效防御其对货币替代率加深的负面影响。第四章运用时间序列VECM模型的检验分析对于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的作用。对中国而言,货币替代主要是显着影响到国内的工作生产指数变动率。贸易开放度对国内工业增加值指数变动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显着影响到汇率的变动率。我国在2010Q1-2018Q3期间基本保存在很小的货币替代率,均值为2.57%,且我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为22.6%。总体上我国保持着经常项目顺差的局面。对我国而言,货币替代与贸易开放度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经济景气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下可以降低我国的货币替代,提升贸易开放度。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中,中国应通过稳定经济增长,通过经济景气度的稳定来带动汇率变动率,使得汇率稳定在均衡水平。第五章结合金融开放度以及货币替代等因素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进行了面板数据线性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表现没有直接显着的影响。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会正向影响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进口贸易全球占比的上升有效妨碍了美元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具有显着的负面效应。而加强出口贸易全球占比则会提升有效促进美元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储备货币份额。从贸易角度来看,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战以及欧美贸易摩擦等,都是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持美元货币地位而致力于减少逆差。降低进口、促进出口是当下美国当局所努力的方向。在新兴经济体特征因素方面,新兴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度提升有利于提升美元的储备货币份额。而在货币替代层面上,货币替代削弱了美元储备份额。可能的解释是居民的外汇存款不算外汇储备,货币替代是外币计价的存款(主要为美元)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占比。在一定的资产配置规模需求下,美元存款的增加对官方的美元储备有负向影响作用。在债务方面,短期债务产出占比明显不如外债存量占比。整体上债务的流量不如外债的存量的影响。另外,全球恐慌指数vix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份额。而在全球恐慌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财富很多配置到美元债券上,美元债券的避险性质使得收益率一度出现走低甚至倒挂的现象。在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革的国际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综合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有序的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增强人民币的回流能力。第六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从“隐性锚”的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的驱动及影响因素。本章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变动参照锚排序的系数大小依次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货币变动参照传统的四大国际货币较为显着且基本符合旧版(人民币尚未正式纳入到篮子)SDR货币篮子权重中各货币权重排序。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参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显着。表明,人民币目前还没有起到稳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参照锚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开放度、货币替代率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并没有起到促进人民币货币汇率锚参照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占比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着促进其货币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参照。由于中国最初的与美元脱钩的外汇体制改革在2005年,再到201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民币才最终纳入到SDR货币篮子中,截止到2017年的样本研究表明,人民币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参照货币锚”任重而道远。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做了总括并给出政策实践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开放以及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双边合作的渠道提供政策建议。第一、中国需要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同时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便利跨境资金的流动。另外,有序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配套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框架,更好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格局,做好人民币“走出去”“引进来”的相关工作同样也非常的重要。第二、在贸易方面,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巩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李若杨[3](2020)在《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一国政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是有效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基本前提,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政府部门可以对经济进行反周期操作,避免经济的过度繁荣和萧条,减少产出和投资波动,维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传统研究认为,汇率制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具有代表性理论是三元悖论。该理论认为,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有效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但是随着全球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快,这一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二元悖论认为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当资本自由流动时,即使是浮动汇率也无法使经济体免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只有在资本账户受到直接或间接管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才有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的三难选择,变成了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之间的两难选择。若二元悖论成立,则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除非进行资本账户管制,否则货币政策独立性无法维持,这会对一国货币政策制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个层面对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一个是全球层面,另一个是中国层面。其中,全球层面分析主要是通过大样本数据对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表现进行分析,以考察在全球层面下三元悖论是否还普遍成立;中国层面分析目的是研究三元悖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以便为中国未来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全球样本,本文首先按照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的不同类型将其进行分类,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还着重考虑了中间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部分管制的情况,分类完成后本文再对其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资本账户完全管制或汇率制度完全浮动这两种情况下,本国利率不受外国利率变动的影响,货币政策保持独立,而在固定汇率、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本国利率受外国利率影响,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上述结论与三元悖论相一致。对于三元悖论未考虑到的中间情况,本文研究认为,在中间汇率制度下,本国利率不受外国利率变动的影响,但是在资本账户部分管制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度样本中的外国利率却在5%的水平上显着,说明资本账户部分管制无法提供货币政策独立性,但是中间汇率制度可以。为了探究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本文还将样本分成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发达国家样本以浮动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为主,货币政策独立性较强;新兴市场国家更倾向于采用中间汇率和资本账户完全管制,虽然在资本账户完全管制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完全独立,但是在资本账户部分管制且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情况下,其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对于中国样本,本文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不同汇率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估计,其中,资本账户开放度采用的是法定资本账户开放度,人民币汇率制度采用的是事实汇率制度。分析显示,中国的资本账户总体是呈不断开放趋势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在朝着弹性增加的方向前进,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度曾重新钉住美元。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汇率制度弹性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但是其提高程度还会受到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三元悖论仍是有效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有效维持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于中国而言,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后顺序,前者要先于后者进行;同时要采用更加谨慎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平衡转换;此外,由于目前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仍相对较重,因此避免汇率的剧烈波动仍是工作的一个重点,我国应加强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以此来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的发生。

任俊露[4](2020)在《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 ——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多年来,中国等东亚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出口激增以及政府对外汇市场持续干预并存的现象,这些事件与较低的实际汇率密切相关。这些事实表明,实际汇率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传统的观点认为,实际汇率贬值具有扩张性,但许多实证研究表明贬值具有紧缩效应。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构建了实际汇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18个OECD国家1994-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考察了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差异;同时,利用中国1982-201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揭示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这一谜题。OECD国家的实证结果表明:(1)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实际汇率贬值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出增长,但产出增长对实际汇率几乎没有影响;(2)对于固定汇率制度国家而言,实际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为正,但对于浮动汇率制度国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着;(3)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通货膨胀变量密切相关。中国的实证结果表明:(1)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出增长;(2)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虚假相关;(3)贬值对价格水平的短期收缩效应是真实存在的,之后会发生反转;(4)在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后,发现2005年的汇率政策改革对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无明显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在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上的特殊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有关实际汇率的政策建议:维持稳定的和有竞争力的实际汇率,并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互补和协调,但保持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会产生成本,因此需要制定退出战略,以避免陷入失效的策略中。

董晨君[5](2019)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peicial Drawing Right,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趋向成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渐深入,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开始显现,在国际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等方面产生影响。各货币职能的实现,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继而塑造不同的汇率预期,影响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反过来又将推动或阻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实现。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着重研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问题,从汇率预期管理切入,寻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汇率预期管理方式。研究汇率预期管理的效果及其工具的影响,是进行有效汇率管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汇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汇率预期与货币国际化的双向联系和互动影响,可以发展当代货币国际化理论;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可以丰富人民币汇率管理理论;最后,可以加强和指导汇率管理实践,在货币国际化背景下探讨人民币预期管理实践,更有助于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稳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首先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指出了研究内容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依次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汇率理论、理性预期理论等,然后分专题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揭示已有研究的问题及不足,阐释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属性。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着重介绍了汇率预期的度量方法,然后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优缺点;第二节采用计量模型研究汇率预期动态,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类和验证,实证检验汇率预期的类型。第三章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首先分析了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对直接干预形成的监督和约束、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以及汇率预期管理对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性。明确阐释汇率预期管理目标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然后,采用VAR模型、TVP-SV-VAR模型和混合创新TVP-SV-VAR模型研究了汇率预期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增速的影响。第四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首先,着重分析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影响,具体包括汇率沟通度量、作用渠道和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波动的影响;其次,研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最后,实证分析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第五章为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先后归纳和总结了国际化进程中美元、马克和日元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以期为中国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第六章为结论和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首先归纳总结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然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和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汇率预期管理建议。

陈雨蒙[6](2018)在《我国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的协调研究》文中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始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为同时实现“稳增长”和“控风险”双重目标,央行应如何推进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合理引导外汇市场预期,从而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当前美元处于升值周期、人民币具有一定贬值压力的情况下,央行应以怎样的方式管理资本账户和跨境资本流动,从而维护金融环境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问题并非各自独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对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之间的协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含资本账户管理情况下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通过建立包含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两政策DSGE模型,比较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中央银行福利效应。研究发现不论中央银行选择怎样的政策目标或规则,中间汇率制度均优于两极化的汇率制度。随后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汇率制度稳定性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二者之间的负相关会随着经济金融水平的提升而明显减弱。其后,本文在两政策模型中引入第三个政策即资本账户管理,通过建立同时包含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资本账户管理政策的三政策DSGE模型,比较不同偏好类型的中央银行制度组合及相应福利损失,从而考察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二者之间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相比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有利于央行降低福利损失,因此中央银行应同时采用管理浮动汇率制与资本账户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组合。最后,由于现阶段多数学者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定量研究仍集中于以法规法测度的资本管制水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事实法测度的审慎型资本流动管理指标,并采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强度测算及分析,研究发现,审慎型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可以较为有效地调控短期资本流动,但在突发事件冲击下,仍需要增加资本账户管理强度以遏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1)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代表的中间汇率制度优于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因此无需实现汇率制度的清洁浮动;(2)虽然保持汇率制度的稳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先增强后减弱的非线性关系,且更为发达的经济金融水平有助于削弱二者之间的冲突;(3)考虑资本账户管理时,应采用管理浮动汇率制与资本账户管理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而无需追求过高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4)在资本流动管理方面,需要保持对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以实现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引导和调节,从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祥优[7](2018)在《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货币政策保持独立性是中央银行灵活使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国内经济目标的有效保障。一国经济周期和中心国家经济周期不一致时,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会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深入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对中国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和增强央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不可能三角假说和两难选择不足以合理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因为中国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中国存在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本文认为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时应区分利率政策独立性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独立性,并考虑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样能够较充分地阐释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不同汇率制度下,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和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利率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一国存在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选择固定汇率制和中间汇率制,数量型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汇率制度弹性增加不一定会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浮动汇率制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具有独立性。利率政策的独立性不仅取决于汇率制度类型,还取决于美国利率的变动趋势和本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态。本文建立计量模型探究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四点结论:(1)结构突变点检验结合新外部货币锚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1999年至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出现过五次变迁,朝着弹性化的方向发展并表现出“去美元化”特征。(2)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利率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性,但是影响两者的因素有所不同,利率政策主要受国外货币政策的影响,而数量型货币政策主要受中国外汇储备变化的影响。(3)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弹性增加确实不一定会增强中国利率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效果会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变动、中国国际收支状态和外汇冲销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更强。(4)美国货币政策和全球货币政策因子对中国价格因子的影响显着,对中国产出因子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不显着。日本和泰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经验表明,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灵活使用资本管制工具可减轻外汇市场干预压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时机选择不当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并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会进一步给国内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长期保持双顺差将成为历史。同时,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深化,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继续扩大,资本管制的难度会逐渐增大。中国是大国经济,央行必须保持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需要创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刘粮[8](2018)在《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缓冲器作用的再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有限的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此时浮动汇率制度吸收外部冲击调节全球失衡的本质是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再平衡。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向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转变,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增长速度和规模快速上升,并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现象。从全球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转变的过程中,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从提高实体资源配置效率凸显为派生流动性和名义购买力。那么,在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趋势下,净资本流动是否能体现出金融风险的积聚?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是“三元悖论”还是“二元悖论”?浮动汇率制度是否能够对外部冲击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浮动汇率制度缓冲器的作用机制呢?本文以跨境资本流动为研究主线,以全球银行体系中跨国银行为切入点,从全面到具体对汇率制度吸收外部冲击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度剖析。具体地,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在美联储加息和全球风险偏好冲击的背景下,浮动汇率制度对净资本流动和总资本流动的缓冲机制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第二,全球金融周期背景下,各国是如何通过跨国银行形成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模式的?且该模式下,怎样的汇率制度安排能够缓解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受到的外部冲击?第三,当从总体聚焦为一对一的跨境金融交易时,互为交易对手的国别特征又是如何对汇率制度缓冲跨国银行双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的?第四,从全球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缓冲作用机制又发生了什么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为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首先,本文从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特征事实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世界经济已从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发展为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而在此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以及跨国银行资本流动呈现出的新特征表明金融因素在国际金融分析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政策制定者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应不仅局限于在“货币三元悖论”之间进行权衡,还需在“金融三元悖论”之间进行衡量,即跨境资本流动的新特征对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从总体视角出发,分别从外部收益冲击和风险冲击两方面检验浮动汇率制度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缓冲器作用。研究表明,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吸收外部收益因素对净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外部风险因素对总资本流动的冲击。对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而言,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对外部收益冲击和外部风险冲击同时起到缓冲作用。此外,所有国家的跨境总资本流动均对外部风险冲击更敏感,虽然浮动汇率制度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但是由于该缓冲效果相对较小,因此呈现出“二元悖论”的假象。第三,本文在对汇率制度外部冲击缓冲器初步检验的基础上,从全球银行体系中跨国银行资本流动进行切入,对当前全球总资本流动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发达国家跨国银行之间循环往复的资本流动不仅影响着全球流动性和信贷环境,而且会积聚风险并通过跨国银行渠道传递给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随后,本文基于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跨国银行资本流动的数据对浮动汇率制度的缓冲机制进一步检验。研究发现,浮动汇率制度虽然能够缓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资本流动受到的外部风险冲击,但结果并不显着,而对非银行部门跨境资本的缓冲作用却十分显着。这就表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本管制以及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阻碍了浮动汇率制度发挥作用。第四,本文利用引力模型,进一步考察当受到外部风险冲击时,浮动汇率制度对双边跨国银行资本流动的缓冲作用。研究表明,两国“引力关系”越强,即地理距离越小、具有共同语言和地理边界,那么两国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跨国银行交易成本越小。当受到外部冲击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国家的跨国银行能够及时调整汇率对冲外部风险对其资产负债表带来的冲击,从而增加跨国银行双边资产持有头寸。最后,本文从汇率的本质出发探讨汇率制度在全球失衡和全球金融周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汇率的商品价格属性使浮动汇率制度可通过贸易调整渠道来调节外部经济失衡,而汇率的资产价格属性使浮动汇率制度可通过金融调整渠道来影响内部金融稳定。随后,结合我国当前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本文认为应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及国际金融政策协调,不断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为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外部冲击缓冲器作用提供良好的制度背景和金融市场环境。

唐琳[9](2016)在《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约束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低于8%,我国经济正处于从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增长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键阶段,我国金融体系面临新的调整,市场需要在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中发挥作用,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金融制度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换阶段的关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根据“三元悖论”理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宏观经济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作为有着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其“三元悖论”宏观政策目标组合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的机制及理论是怎样的?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是否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汇改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开放环境下,国内外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对中国进出口以及产出、消费、物价的冲击及响应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本论文要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理论、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及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具体包括: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参数估计、脉冲分析等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经济转轨的要求,提出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经济结构优化的建议。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了中国的“三元悖论”政策组合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在“三元悖论”的框架下,通过构建MS-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汇率稳定性、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开放”三个政策目标的组合,并研究了政策目标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三元悖论”的政策目标体系中,汇率稳定仍然是首要目标。汇改后,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所增强,三元悖论目标对经济增长开始产生显着影响,这说明灵活的汇率机制是有助于各项目标传导的。现阶段资本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因而,文章提出金融改革应该有序逐步推进,特别要注意开放资本市场的步骤和速度,在汇率弹性和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后,再实行资本开放更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央行在面对股市、房市波动、国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国内金融体系变迁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以及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汇率稳定目标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并没有减弱;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本国的经济状况、利率、汇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都将影响到国际资本的流动;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三、研究了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开放经济DSGE模型及含汇率偏好的Taylor规则,运用贝叶斯估计模型的参数,考察了中国在汇率改革前后的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经济开放度及产出、消费和价格的冲击反应。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结构在汇率改革后更加开放;(2)货币政策在汇改后从稳定汇率为首要目标过渡到稳定产出和物价;(3)灵活的浮动汇率制能吸收部分冲击;(4)汇率传导机制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离不开中国开放经济环境的支持;(5)放开人民币浮动区间有助于改善贸易条件。

李秋敏[10](2015)在《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的人民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并持续升值。但是进入2014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出现贬值,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波三折,错综复杂。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国及各贸易伙伴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汇率理论并不适合当下的汇率研究,尤其是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不同于钉住汇率制度以及发达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有别于一般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如何体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管理特征和浮动特征,如何有效把握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波动,需要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本文根据汇率均衡理论、外汇干预理论,运用计量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和波动进行分析。根据人民币汇率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利用k-GMDH算法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GARCH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构建最小二乘-核估计的半参数模型,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的变化规律,反映人民币汇率在现行汇率制度下的管理特征和浮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研究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水平序列和波动序列的特征,包括非正态性、长记忆性、波动的聚集性、非对称性等,并对以上非线性特征一一进行验证。采用J-B统计量来检验汇率水平序列和汇率波动序列的非正态性,分别用R/S检验方法和修正的R/S检验方法检验汇率波动序列的长记忆性,并用GARCH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波动聚集性检验,利用TGARCH模型检验波动的非对称性效应。结果显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序列和波动序列存在非正态性特征,呈“尖峰厚尾”性态,汇率的波动具有长记忆性和聚集性,说明传统金融理论的有效市场理论和布朗运动将不再成立,汇率的历史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汇率趋势和波动。接着,基于汇率序列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构建人民币汇率趋势模型并进行估计。非参数估计方法选取了GMDH算法和k近邻-GMDH算法,GMDH算法是分析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k近邻估计改进了GMDH算法,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了改进模型的优良性质,能更有效的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利用实际数据选择输入变量和模型结构,实证分析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实证表明改进的模型能有效反映人民币汇率的非线性特征和趋势,预测效果更好。其次,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GARCH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根据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特征,考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汇改后至2014年的汇率数据分为三个子样本,2005-2008、2008-2010、2010-2014,分别采用GARCH(p,q)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其中高阶的GARCH模型由GMDH算法来确定阶数和参数。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定,中国央行采取外汇干预手段抑制汇率的波动幅度。本文在GARCH模型中引入外汇干预变量,改进了汇率波动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规律和外汇干预对汇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实证分析表明:在改进模型的均值方程中,外汇干预变量的系数显着为负,汇率的变动方向与干预的方向一致。外汇干预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但不能完全抑制汇率的升值。在改进模型的方差方程中,外汇干预量的系数显着为负,表示外汇干预会减少汇率的波动,对波动起到熨平的效果。通过情景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有效的分析干预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并能解释近一年来的汇率异常波动现象。最后,构建半参数模型综合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与波动。根据汇率均衡理论和外汇干预理论,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构造最小二乘-核估计的半参数模型分析管理浮动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半参数模型的参数部分选择对汇率有影响的经济变量,非参数部分选择汇率波动。模型融合了汇率趋势与波动的信息,不仅可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还能反映趋势与波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综合反映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的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半参数模型融合了汇率的趋势与波动的综合信息,提高了模型估计精度,预测效果优于非参数方法。同时还可以对影响汇率变化的经济因素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各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与目前的经济现象一致。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
        1.2.2 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
        1.2.3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技术路线与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 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1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2.1.2 现代汇率形成理论
    2.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
        2.2.1 1949年至1993年:汇率并轨前
        2.2.2 1994年至200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2.2.3 2005年“7.21”汇改至今:汇率市场化阶段
    2.3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
        2.3.1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征
        2.3.2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第3章 金融稳定理论与我国金融稳定度量
    3.1 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3.1.1 金融稳定的内涵
        3.1.2 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3.1.3 现代金融不稳定因素分析
    3.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分析
        3.2.1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选择
        3.2.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对比分析
    3.3 我国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度量
        3.3.1 基础指标选择
        3.3.2 基础指标说明
        3.3.3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度量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1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4.1.1 汇率溢出效应理论
        4.1.2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影响金融稳定机制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理论分析
        4.2.1 “三元悖论”理论及实践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路径分析
    4.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路径分析
    4.4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4.4.1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4.4.2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4.4.3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分析
第5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失衡的实证分析
    5.1 外汇市场压力(EMP)及其理论分析
    5.2 模型和数据说明
        5.2.1 外汇市场压力(EMP)模型和数据说明
        5.2.2 LT-TVP-VAR模型和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外汇市场压力(EMP)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LT-TVP-VAR模型实证结果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指标构建
        6.1.1 “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
        6.1.2 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
        6.1.3 在岸和离岸预期(NDF)的“汇差”
    6.2 实证结果分析
        6.2.1 LT-TVP-VAR参数检验
        6.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实体经济路径实证分析
    7.1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7.1.1 数据说明
        7.1.2 模型构建和说明
    7.2 实证结果分析
        7.2.1 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7.2.2 公司特征对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数据说明
    8.2 实证结果分析
        8.2.1 参数检验结果
        8.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和政策建议
    9.1 总结
    9.2 政策建议
        9.2.1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9.2.2 完善外汇宏观审慎管理
        9.2.3 降低实体经济外汇风险
        9.2.4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二、本文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及可能的改进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开放文献综述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与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替代特征
    第三节 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及背景
    第二节 货币替代理论模型及研究设计
        一、基于传统货币需求的替代理论模型
        二、基于微观基础的替代理论模型
        三、货币当局的本外币资产配置
    第三节 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第四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
    第一节 VECM模型
    第二节 变量含义处理
    第三节 VECM模型分析结果
    第四节 模型结论及政策含义建议
第五章 新兴经济体储备资产币种份额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
        二、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第三节 影响货币国际化因素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变量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实证模型设定
    第五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分析
    第一节 引言
        一、隐性货币锚背景
        二、货币替代对汇率决定及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及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选择
    第二节 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货币替代转换
    第三节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建设与开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阶段研究成果介绍

(3)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三元悖论
        三、扩展的三元悖论
        四、二元悖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汇率制度选择
        二、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三、三元悖论和二元悖论的争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汇率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下的多种汇率制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层面下汇率制度选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
    第一节 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开放度
        一、汇率制度分类
        二、资本账户开放度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回归结果
        一、全样本3×3分类回归
        二、不同类型国家异质性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
    第一节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
        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历程
        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程
        二、人民币实际汇率制度估计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结构变动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回顾
        一、1999年~2002年:基本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2004年~2007年:稳健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三、2008年~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2011年至今: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二节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
        一、TVP-VAR模型建立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模型估计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其他国家汇率制度改革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日本汇率制度改革
    第二节 泰国汇率制度改革
    第三节 印度汇率制度改革
    第四节 波兰汇率制度改革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发达国家样本回归结果
    附录2 新兴市场国家样本回归结果
    附录3 汇率系数变动图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 ——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向综述
        2.1.1 贬值的扩张效应
        2.1.2 贬值的紧缩效应
    2.2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综述
        2.2.1 “可贸易部门主导的增长”渠道
        2.2.2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渠道
        2.2.3 资本积累渠道
        2.2.4 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
    2.3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4 简要评述
3 实际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下汇率的经济增长效应
    3.2 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3.3 小结
4 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基于OECD国家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样本、冲击设定及估计方法
        4.1.1 数据说明
        4.1.2 冲击设定
        4.1.3 估计方法
        4.1.4 统计特征
    4.2 18个OECD国家的基本分析
    4.3 9个固定汇率制度国家的基本回归
        4.3.1 PVAR估计
        4.3.2 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4.3.3 脉冲响应分析
    4.4 8个浮动汇率制度国家的基本回归
    4.5 稳健性检验
    4.6 小结
5 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和变量
    5.2 数据的统计特征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双变量分析
    5.3 VAR模型和实证分析
        5.3.1 VAR模型
        5.3.2 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5.3.3 脉冲响应
    5.4 稳健性检验与实证结论
    5.5 OECD国家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协整检验
    附录2: 最佳滞后阶数选择
    附录3: 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附录4: 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附录5: 脉冲响应值
    附录6: 脉冲响应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创新与未来展望
        (一)创新点
        (二)未来展望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汇率理论
        二、预期管理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汇率预期是否为理性预期判定
        二、汇率预期的异质性
        三、汇率预期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联系
        四、外汇市场干预和汇率预期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阶段特征及其属性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
        一、汇率预期的测度方法
        二、汇率预期度量方法对比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的比较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性分析
        二、实证研究方法介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
        四、本节结论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验证
        一、静态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二、外推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三、适应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四、回归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五、理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六、本节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
        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直接干预汇率形成监督与约束
        二、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
        三、汇率预期管理是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方式
    第二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目标
        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于常态
        二、避免单边贬值预期
        三、稳定币值,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预期效果分析
        一、传统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二、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三、混合创新模型(Mixture Innovation Model)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
    第一节 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一、汇率沟通的度量
        二、汇率沟通的作用渠道
        三、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一、“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影响
        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第三节 广义外汇管理政策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影响汇率预期的方式
        二、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下的汇率预期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联储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美元汇率管理的制度
        二、美元汇率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
        三、美元汇率预期管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 德国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二战后德国马克汇率的总体走势
        二、德国应对汇率变化的措施和政策
        三、德国马克国际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日元的国际化过程
        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汇率的表现
        三、国际化进程中日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四、日元汇率预期管理的经验总结
        五、日元汇率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及属性研究结论
        二、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与效果研究结论
        三、汇率预期管理工具效果研究结论
        四、汇率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借鉴结论
    第二节 关于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二、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
        三、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我国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的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汇率制度选择相关研究
        2.1.1 汇率制度选择的争议回顾
        2.1.2 基于三元悖论的汇率制度研究
        2.1.3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研究
    2.2 资本账户管理相关研究
        2.2.1 资本管制强度测算
        2.2.2 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分析
        2.2.3 资本审慎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资本自由流动下的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构建
        3.2.1 家庭部门
        3.2.2 厂商部门
        3.2.3 对外贸易
        3.2.4 政府部门
        3.2.5 外生冲击设定
    3.3 数据描述
        3.3.1 参数校准
        3.3.2 贝叶斯估计
    3.4 汇率制度选择及其内在机制分析
        3.4.1 福利比较分析
        3.4.2 动态响应分析
        3.4.3 内在机制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5.1 改变目标函数后的稳健性检验
        3.5.2 改变政策规则后的稳健性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制度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汇率制度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非线性关系
    4.3 汇率制度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非对称性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的组合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构建
        5.2.1 家庭部门
        5.2.2 政府部门
    5.3 数据描述
    5.4 福利比较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审慎型资本账户管理研究
    6.1 引言
    6.2 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强度测算
        6.2.1 模型构建
        6.2.2 居民债券组合调整成本测算
    6.3 短期资本流动与资本流动审慎管理的关系研究
        6.3.1 短期资本流动月度数据估算
        6.3.2 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6.3.3 实证分析
    6.4 回归利率平价的资本流动管理有效性分析
        6.4.1 利率平价偏离值的平稳性检验
        6.4.2 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变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A 第三章附录
        A.1 辅助方程及其参数设定
        A.2 完整的非线性系统
        A.3 稳态均衡
        A.4 稳态下的辅助函数参数求解
    附录B 第五章附录
        B.1 辅助方程参数设定及其稳态求解
        B.2 完整的非线性系统
        B.3 稳态均衡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定义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经典理论与文献回顾
    2.1 经典理论
        2.1.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1.2 不可能三角假说
        2.1.3 两难选择
    2.2 文献综述
        2.2.1 汇率制度、资本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2.2.2 国际收支失衡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2.2.3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
        2.2.4 外部经济因素和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联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率制度选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理论解释
    3.1 固定汇率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1.1 外部经济因素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3.1.2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3.2 中间汇率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3 浮动汇率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4 小结与计量模型建立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4.1 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
    4.2 文献回顾
    4.3 模型与计量方法选择
        4.3.1 计量模型选择
        4.3.2 数据选取
        4.3.3 汇率制度变迁点的估计方法
    4.4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
        4.4.1 实证分析结果
        4.4.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5.2 实证分析方法
        5.2.1 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模型
        5.2.2 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
    5.3 实证分析结果
        5.3.1 因子分析结果
        5.3.2 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5.3.3 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5.3.4 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国际经验——以日本和泰国为例
    6.1 日本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6.1.1 1971 年汇改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6.1.2 1973 年汇改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6.1.3 1977 年汇改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6.2 泰国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图
附录B 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图
附录C TVP-SV-VAR模型脉冲响应图:中国外汇储备冲击
附录D TVP-SV-VAR模型脉冲响应图:美国货币政策冲击
附录E TVP-SV-VAR模型脉冲响应图:全球货币政策冲击
附录F TVP-SV-VAR模型脉冲响应图:全球风险因子冲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缓冲器作用的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分析框架
    第三节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3.1 本文的创新点
        1.3.2 主要困难与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与跨国银行的文献综述
        2.1.1 跨境资本流动和跨国银行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
        2.1.2 净资本流动、总资本流动和外部脆弱性
        2.1.3 全球流动性和跨国银行全球风险分担
    第二节 汇率制度选择的文献综述
        2.2.1 汇率制度选择与全球失衡
        2.2.2 汇率制度选择与全球金融周期
    第三节 汇率制度与跨境资本流动关系的文献综述
        2.3.1 汇率制度、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2.3.2 汇率制度、跨境资本流动与外部冲击
    第四节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 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特征事实
    第一节 汇率制度与跨境资本流动关系的历史沿革
        3.1.1 全球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3.1.2 汇率制度与跨境资本流动关系的演变
        3.1.3 从“货币三元悖论”到“金融三元悖论”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的典型事实特征
        3.2.1 金融因素越来越重要
        3.2.2 总资本流动比净资本流动更重要
        3.2.3 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性
    第三节 跨国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典型事实特征
        3.3.1 跨国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性
        3.3.2 跨国银行资本流动交易规模的不对称性
        3.3.3 跨国银行跨境资本流动交易货币的不对称性
        3.3.4 跨国银行跨境资本流动交易对手的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制度的冲击缓冲器作用——基于BOP跨境资本流动数据的总体视角
    第一节 汇率制度缓冲外部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分析
        4.1.1 跨境资本流动收益-风险分析框架
        4.1.2 汇率制度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汇率制度缓冲跨境资本流动外部冲击的实证检验
        4.2.1 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2.3 短期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分析
        4.3.1 发达经济体
        4.3.2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4.3.3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汇率制度的冲击缓冲器作用——基于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模式的跨国银行视角
    第一节 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模式的跨国银行渠道
        5.1.1 发达国家跨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5.1.2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
        5.1.3 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模式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风险传导机制
        5.2.1 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模式下的风险传导
        5.2.2 中心国家跨国银行资本流动与风险冲击
        5.2.3 新兴与发展中国家跨国银行资本流动与风险冲击
    第三节 汇率制度缓冲新兴与发展中国家外部冲击的实证检验
        5.3.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3.3 跨国银行非银行部门资本流动与外部冲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汇率制度的冲击缓冲器作用——基于双边跨国银行资本流动的引力模型视角
    第一节 引力模型下跨国银行双边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分析
        6.1.1 引力因素
        6.1.2 汇率制度
        6.1.3 跨国银行的特征
        6.1.4 其他控制变量
    第二节 汇率制度缓冲跨国银行双边资本流动外部冲击的实证检验
        6.2.1 模型的设定及数据的选取
        6.2.2 实证结果分析
        6.2.3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比较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6.3.1 稳健性检验一:替换主要的解释变量
        6.3.2 稳健性检验二:构建连续变量距离指标
        6.3.3 稳健性检验三:heckman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汇率制度的缓冲作用及中国的汇率制度选择
    第一节 汇率本质的再探讨
        7.1.1 汇率的商品价格属性
        7.1.2 汇率的资产价格属性
        7.1.3 汇率制度与汇率的变动
    第二节 汇率制度的缓冲作用:从全球经济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
        7.2.1 汇率制度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缓冲作用
        7.2.2 汇率制度在全球金融失衡中的缓冲作用
        7.2.3 汇率制度的选择:从全球经济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
    第三节 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
        7.3.1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的新特征
        7.3.2 中国汇率制度选择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增速换挡期的宏观经济环境
        1.1.2 我国金融体系变迁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资本流动和汇率政策理论综述
    2.1 “三元悖论”理论渊源
        2.1.1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冲突——米德冲突
        2.1.2 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斯旺模型
        2.1.3 蒙代尔有效市场分配法则
        2.1.4 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
        2.1.5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
        2.1.6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三元悖论”
    2.2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2.2.1 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理论
        2.2.2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理论
        2.2.3 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
    2.3 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理论综述
        2.3.1 OR模型
        2.3.2 OR模型的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综述
    3.1 联立方程模型
        3.1.1 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
        3.1.2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3.2 MSVAR模型
        3.2.1 VAR模型及其扩展
        3.2.2 MSVAR模型的基本形式及估计
    3.3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
        3.3.1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微观主体
        3.3.2 模型线性化
        3.3.3 模型求解
        3.3.4 数据预处理
        3.3.5 参数估计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元悖论”约束及对经济影响——基于MSVAR模型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体系的变迁
        4.2.1 中国汇率自由化的衍变
        4.2.2 中国资本开放的进程
        4.2.3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
    4.3 中国“三元悖论”政策指标体系
    4.4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计量模型构建
    4.5 实证分析和结果
        4.5.1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的组合策略
        4.5.2 “三元悖论”与经济增长
        4.5.3 分区制脉冲响应分析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修正BGT模型的分析
    5.1 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制度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5.1.1 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框架
        5.1.2 国际资本控制、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5.2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及货币政策现状
        5.2.1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5.2.2 中国的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改革
        5.2.3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反映
    5.3 修正的BGT实证模型
    5.4 数据来源和变量构造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1 资本流动方程的估计结果
        5.5.2 货币政策反应方程的估计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
    6.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6.2 开放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6.2.1 总需求函数
        6.2.2 总供给函数
        6.2.3 开放经济四部门宏观经济均衡
    6.3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6.3.1 家庭
        6.3.2 物价指数、消费、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
        6.3.3 厂商
        6.3.4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6.3.5 劳动市场均衡(NKPC曲线)
        6.3.6 货币政策当局
    6.4 基本参数的校准及贝叶斯估计数据描述
    6.5 参数的贝叶斯估计结果
        6.5.1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6.5.2 中国货币政策特征
    6.6 动态分析
        6.6.1 外国技术冲击
        6.6.2 本国技术冲击的效果
        6.6.3 外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4 本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5 贸易条件冲击的效果
    6.7 本章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货币政策的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培育市场基准利率
        7.2.2 汇率制度的选择——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7.2.3 资本开放政策的选择——资本部分管制,有序资本开放
        7.2.4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10)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及文献综述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沿革
        2.1.1 1979年至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
        2.1.2 2005年至今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2.2 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均衡理论综述
        2.2.1 汇率制度沿革
        2.2.2 传统汇率理论
        2.2.3 汇率均衡理论
    2.3 半参数估计研究综述
        2.3.1 参数模型
        2.3.2 非参数模型
        2.3.3 半参数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的特征及检验
    3.1 人民币汇率趋势的特征及检验
        3.1.1 非正态性
        3.1.2 非正态性检验
    3.2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及检验
        3.2.1 波动的长记忆性
        3.2.2 波动的长记忆性检验
        3.2.3 波动的聚集性
        3.2.4 波动的聚集性检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k-GMDH模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4.1 引言
    4.2 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序列及其预处理
    4.3 人民币汇率趋势模型的构建
        4.3.1 GMDH算法研究现状
        4.3.2 算法结构
        4.3.3 人民币汇率趋势的GMDH分析结果
    4.4 人民币汇率趋势模型的改进
        4.4.1 k-近邻估计
        4.4.2 基于k-近邻估计的GMDH算法
        4.4.3 人民币汇率的k-GMDH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汇干预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模型
    5.1 引言
    5.2 人民币汇率波动模型的构建
        5.2.1 人民币汇率波动序列及数据预处理
        5.2.2 人民币汇率波动模型
        5.2.3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建模
    5.3 外汇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效果仿真研究
        5.3.1 人民币外汇干预
        5.3.2 外汇干预的有效性仿真模型
        5.3.3 人民币外汇干预数据及预处理
        5.3.4 人民币外汇干预对汇率波动的抑制效应检验
        5.3.5 外汇干预情景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半参数模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综合分析
    6.1 引言
    6.2 人民币管理浮动制度
    6.3 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与波动综合分析模型
        6.3.1 人民币汇率的半参数模型
        6.3.2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变量
    6.4 人民币汇率的趋势与波动综合分析模型实证
        6.4.1 人民币汇率及影响变量的数据分析
        6.4.2 人民币汇率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D]. 康文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2]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D]. 叶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3]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 李若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 ——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实证分析[D]. 任俊露.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D]. 董晨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我国汇率制度选择与资本账户管理的协调研究[D]. 陈雨蒙. 厦门大学, 2018(07)
  • [7]汇率制度选择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 解祥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1)
  • [8]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缓冲器作用的再探讨[D]. 刘粮. 南开大学, 2018(03)
  • [9]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D]. 唐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10]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波动研究[D]. 李秋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