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增麻风病病例98例分析

浙江省新增麻风病病例98例分析

一、浙江省98例新检出麻风病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琪,陆群,钱耀忠,李鹏,徐维,张林,李百臣,李秀[1](2021)在《上海市奉贤区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为提高该群体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由专业麻风防治人员对辖区内41名现存活麻风治愈者(麻风组)和82名对照组成员每年定期开展一对一入户生存现状问卷调查,并对所有被调查者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项目的随访监测。【结果】41名麻风病治愈存活者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68.29%;农民占51.22%;2级畸残占12.20%;结核样型(TT)占53.66%;未丧失劳动能力者占46.34%;无家庭经济困难者占29.27%;未享受国家低保政策的占58.54%;对"得到定期体检"的需求较多,占68.29%。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BMI)和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奉贤区麻风治愈存活者生存现状尚待进一步改善,残联、红十字会、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需要再度加强紧密协作。

吴明月[2](2021)在《1949-2018年重庆市麻风病流行与防治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慧欣[3](2021)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吉林省产妊娠合并梅毒的感染率与高发地区接近,但控制情况明显不如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且胎传梅毒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长春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病例分析,了解其感染率情况、临床特征及胎儿丢失情况,以及影响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为吉林省控制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及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长春某妇产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5743例孕产妇及45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按照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是否发生胎儿丢失采用1:4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率(n)和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和R(v3.4.4)软件。结果:1.该院2013~2018年共收治住院产妇125743例,妊娠合并梅毒总感染率为0.36%(455/125743);各年份年均感染率分别为:0.35%(57/16134)、0.26%(52/20244)、0.34%(43/12595)、0.32%(65/20545)、0.31%(55/17768)和0.48%(183/38457)。2013~2018年妊娠合并梅毒的感染率在0.3%上下波动,低值在2014年为0.16%,峰值在2018年为0.48%,呈现上升趋势(P for trend<0.05)。2.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53岁,中位年龄为28(24,31)岁;25~2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为173例,占比38.02%(173/455),35~53岁年龄组人数最少为64例,占比14.07%(64/455);无职业者占多数,为334例,占比73.41%;城镇分布以城市居多63.96%(291/455)。3.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期特征:怀孕1次及≥3次者最多均为155例(34.07%),合并贫血例数最多134例(29.4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异常诊断发生率最高的是脐带缠绕,为22.86%(104例);其次为胎膜早破16.48%(75例);孕期接受抗梅毒治疗者为19.78%(90例);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低滴度患者(RPR≤1:8)占比73.63%(335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APOs)总次数为246,其中早产发生占比12.09%(55例)最多,其次为低出生体重11.65%(53例)。4.45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发生胎儿丢失69例,总发生率为15.16%;胎儿丢失在2013~2018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9.82%(17/57)、46.88%(15/32)、11.63%(5/43)、16.92%(11/65)、7.27%(4/55)和9.29%(17/183);峰值在2014年为46.88%,之后出现大幅降低,低值在2017年为7.27%,2013~2018年胎儿丢失的发生率呈下降线性趋势(P for trend<0.05)。5.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期未治疗(OR=2.87;95%CI:1.14~7.26)、RPR高滴度(OR=1.37;95%CI:2.02~7.69)、CRP升高(OR=2.35;95%CI:1.21~4.55)、HB降低(OR=5.38;95%CI:2.24~12.93)及RDW降低(OR=8.30;95%CI:2.73~25.24)是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相关因素。结论:1.2013~2018年长春市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以低年龄、无职业和城市人口居多;初产妇及孕期未接受抗梅毒治疗的患者居多;围产期异常诊断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高。2.2013~2018年长春市某妇产医院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孕期未接受抗梅毒治疗、RPR高滴度(RPR>1:8)、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降低,会增加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风险。

苏银妹[4](2019)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5名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对照I组、对照II组,各组例数为35例。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对照I组予单纯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对照II组予单纯火针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在治疗过程中的第4、8、12周记录患者白斑面积并对其白斑复色程度进行疗效评价;对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进行评价。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各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90天后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有5例脱落病例,实际完成病例为100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I组33例,对照II组33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根据白斑面积大小的变化,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11%,对照I组为27.27%,对照II组为33.33%,三组间疗效进行两两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58%,对照I组为39.39%,对照II组为45.45%,治疗组分别与对照I组、对照II组比较,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I组与对照II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I组为60.60%,对照II为66.66%,各组间总有效率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8周治疗后结果一致。3.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且各组内前后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I组、对照II组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I组与对照II组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比较: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DLQI评分均下降,且各组内前后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I组、对照II组比较,DLQI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I组与对照II组对比,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中医证候、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方面均优于单纯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味及单纯火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贺亚杰[5](2019)在《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临床特点及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为本省麻风的防治、控制麻风流行状况、降低麻风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风患者的查找及搜集,进行皮损组织病理、组织液涂片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整理了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新复发麻风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用Exce12019建立数据库初步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麻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间共有3376例麻风患者,其中死亡916例,占总人数的27.1%;死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初发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90.8%;死亡患者中93.2%为农民、83.6%已婚;死亡患者中民族分布与当地人群民族分布一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患者中汉族占28.1%,彝族占12.4%,苗族占23.7%,壮族占34.8%,其他民族占1.0%;死亡患者中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群为主,其中59.1%为文盲及半文盲,40.7%为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仅2.2%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死亡患者的发现方式以自报(252人)和皮肤科门诊(180人)为主,占总死亡人数的47.2%;死亡患者中以砚山县人群最多,占36.4%,其次为文山县(18.8%)、广南县(18.7%)、丘北县(7.2%)、西畴县(6.2%)、马关县(6.1%)、富宁县(4.4%)、麻栗坡县(2.2%);死亡患者的发病年龄(38.5±18.1岁)大于存活者的发病年龄(32.0±13.8岁),死亡患者主要以青壮年(11~50岁)发病的人群为主(共占70.3%),其中11~30岁之间发病人群占35.9%,31~50之间发病人群占34.4%;1986~1997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6.8%,1998~2001年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 9.2%,2002~2015年间发病的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4.0%,随着年代的推进,死亡人数减少;平均死亡年龄为47.0±20.32.临床特征:死亡患者中少菌型465人(50.8%),451人为多菌型(49.2%);畸残患者的死亡率31.2%高于无畸残患者死亡率25.8%,且死亡患者中29.1%有不同程度的畸残;死亡患者中72.1%人的延误诊断病期≤24个月,27.9%的患者延误诊断期>24个月;死亡患者中49.2%查菌阳性,50.8%为查菌阴性。3.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初发及复发情况、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延误诊断病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发现方式、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发病年代、不同细菌量、是否畸残的死亡率不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发病年龄(31~50岁、51~70岁、71岁以上)、地区分布(广南县、麻栗坡县、文山县、西畴县、砚山县)、发现方式(线索调查、疫点检查)为麻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11~30岁)、详细住址(马关县、丘北县)、发病年代、发现方式(自报、互报、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检查、皮肤科门诊)为麻风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麻风患者的死亡与发病年龄、发病年代、地区分布可能有关。发病年龄大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和人群一般生存规律一致。年代较久远时期发病的患者死亡率高。居住在较为偏远的西北部山区的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因此在文山州西北部山区加强线索调查、疫点检查,提高检出率,提高流行地区人群对麻风的正确认识,能够减少麻风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宋红广[6](2018)在《临沂市麻风病愈后人群生活状况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麻风病在我国已流行两千多年,可致畸残或难以治愈,常受到偏见歧视,致使麻风病患者及其愈后人群远离社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开展临沂市麻风病治愈者生活现状及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为改善其愈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临沂市121名麻风病治愈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血压等信息;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畸残情况,健康知识、膳食营养、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防治知识等信息;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及食物频率表开展膳食调查,了解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调查采用改良的36题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第2版(SF-36v2)调查研究对象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等8个维度及得分;并根据生理健康总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分(MCS)的进行评价,所得积分均与50分进行比较,低于50分则表明这一维度的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得分越低说明研究对象该维度损伤越严重。结果:经过入村入户调查,结果显示121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8.7岁,其中最大年龄94岁,最小年龄28岁;60岁及以上年龄者占80.2%(97例);有53.7%(65例)存在1级以上畸残。婚姻状况显示121名研究对象中,未婚25.6%(31人),在婚50.4%(61人),丧配15.7%(19人),离婚分居8.3%(10人)。生活居住在麻风村(村)者43例,其中83.7%无配偶,社区者78例,仅有30.7%无配偶。健康及膳食营养状况分析显示,121例麻风病愈后者平均BMI指数为24.4kg/m2,低体重者仅为2.5%(BMI<18.5kg/m2),正常者占49.6%(BMI 18.523.9kg/m2),超重及肥胖者占47.9%(BMI≥24.0kg/m2)。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0.3%。膳食摄入情况分析显示:121例调查对象膳食多样化评分(DDS9)得分为6.60,其中住村组DDS分值为5.95,社区组6.74分;食物主要为谷薯类、杂豆、蔬菜及少量的肉类。SF-36v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住麻风村和社区组麻风治愈者生理健康总分(PCS)均数分别为31.6分和38.1分,住村组略低于社区组(p<0.05);畸残组PF、RP、GH、SF、RE维度转换分(均数分别为51.3、27.7、39.5、47.5、41.0)明显低于无畸残组(均数分别为70.5、51.3、55.5、60.3、6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标准偏回归系数显示,老龄和畸残状况是影响愈后者生理健康(PCS)的主要不良因素,而完善婚姻状况是生理健康的主要保护性因素;伴有其他疾病是心理健康总分(MC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麻风病愈后者年龄较大,愈后在饮食及居住生活方面均得到极大改善,甚至能达到长寿老人。但此次调查发现膳食营养状况有待改善,残疾及孤独者应给予关爱照料。

王颜颜[7](2017)在《部分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的系统分类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贵州省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的分布特点。2.比较和分析16S rRNA、hsp65和rpoB基因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种内分类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设计研发诺卡氏菌属鉴别诊断探针,提高临床诺卡氏菌感染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收集贵州省及其他城市疑似肺部病原需氧放线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纯化并观察其生长情况。2.对诺卡菌及其它相近菌属的病原放线菌采用脑心浸出液培养基、对分枝杆菌属菌株采用PNB/TCH培养基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3.提取分离收集菌株基因组,采用PCR-荧光探针及基因芯片法鉴定分枝杆菌属,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其16S 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菌种。4.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非结核分枝杆菌16S rRNA、hsp65及rpoB基因并进行测序鉴定菌种,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以最大似然法进行验证。5.设计诺卡氏菌属细菌基于secA1基因的特异性分子信标探针,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并检测荧光信号。结果:1.在贵州省及其他城市共收集到43株肺部感染的病原需氧放线菌,其中诺卡氏菌11株、支气管戈登氏菌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1株。2.近年在贵州省临床上共发现肺部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3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2.06%,其中鸟分枝杆菌有8株,胞内分枝杆菌有10株,龟/脓肿分枝杆菌共9株,瘰疬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及蟾蜍分枝杆菌分别各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1∶1;30-59岁年龄段感染率占61.29%;不同性别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峰年龄段各不相同,女性为45-59岁,男性为75-89岁。3.在其他城市收集到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11株,包括了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 4株、Nocardia cyriacigeorgica及Nocardia farcinica各3株、Nocardia wallacei 1株。4.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贵州省某医院误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分枝杆菌为支气管戈登氏菌。5.基于16S rRNA及hsp65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种间的层面上,均出现了A、B两个分化枝,自展值分别是63和64、78和97,而基于rpoB基因所得到的树状图在种间的层面上出现了A、B、C三个分枝且自展值分别是100、100、99。6.诺卡氏菌标准株secA1基因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后可产生可检测荧光信号,而其他实验组、阴性对照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结论:1.目前贵州省临床实验室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及试剂盒对戈登氏菌及其他相近菌属存在误诊情况。2.hsp65和rpoB基因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种间鉴定分型上,较16S rRNA具有高度分辨率的优势,其中rpoB基因的准确度最高。3.本研究所设计的分子信标探针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诺卡菌。

何国兴,何成友,彭文萍[8](2017)在《1986-2015年云南省楚雄市麻风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楚雄市近30年来麻风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麻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15年楚雄市麻风登记病例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6-2015年累计发现登记麻风142人,累计治愈122人(85.92%),其中男98人,女44人,年龄1377岁,汉族130例(91.55%),3039岁组41例(28.87%),农民患者134例(94.37%)。新患者年发现率3.76/10万0.19/10万,年患病率33.90/10万0.95/10万。结论楚雄市麻风持续处于低流行和平稳状态,要利用多种途径做好患者发现和治疗工作,以早日达到国家卫计委彻底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

丁淑军[9](2016)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我国在2009年首次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它是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50岁以上农民,病死率为6.3-30%。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最早是由于学杰教授带领的研究组于2009年分离到病毒,该病毒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收录名为SFTS virus (SFTSV)。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尽管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传播机制及防控措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讲,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尚处于早期阶段,对该病的流行特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以及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尚不十分明确,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我国在2011-2014年期间已经有23个省报告了5352例SFTS病例,但我国针对健康人和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疾病流行区的调查,对非流行区健康人群、宿主动物和媒介的研究少有涉及,对于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报道亦较少见,特别是尚未见到有关SFTS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关联性的研究报告。山东省是SFTS高发省份之一,报告病例总数居全国第二位,但目前对山东省SFTS流行特征的报道仅局限于部分县、市、区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小,而少经过严格科学设计的、大样本量的专题调查报告。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两个部分的研究,一个是山东省SFTS流行特征的研究,一个是SFTS危险因素的研究。第一部分包括对SFTS流行特征的描述性分析,以及健康人群及潜在宿主动物和媒介的感染状况研究;第二部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从环境和遗传基因两个角度探讨了SFTS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基因危险因素。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该病发生、发展、流行的规律及发病机制,为预防控制SFTS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分析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了解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2、开展健康人群、潜在宿主和媒介感染调查,分析人群及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了解潜在的宿主和传染源的种类以及媒介的感染状况,分析人群-媒介-动物的关系。3、探讨疾病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基因危险因素,开展SFTS与HLA基因关联性研究,探讨HLA-A、B、DRB1与SFTS发生的关联性。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研究。山东省SFTS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SFTS进行地区、时间以及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发病数、发病率、构成比,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2、健康人群和潜在宿主动物及媒介的感染状况调查。根据病例发生地区的聚集情况以及山东省的地理状况,选择2个高发县和2个低发或无疫情报告县开展健康人群血清学调查和潜在宿主动物及媒介感染状况的调查,并进行血清抗体差异性比较。3、危险因素研究。一是通过1:3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SFTS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如养殖动物的种类、蜱叮咬后去除蜱的方法等;二是通过成组比较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设计,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方法进行HLA-A、HLA-B、DRB1基因座位检测,计算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开展SFTS与HLA基因关联性研究。4、统计分析方法。所有资料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模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并采用Woolf’s method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P值校正,若Pc<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流行特征研究:(1)山东省2010-2014年共报告SFTS病例1155例,其中死亡142例,病死率为12.29%;5年平均发病率为0.2264/10万,5年平均死亡率为0.02682/10万。在地区分布上,除济宁和菏泽外,其余15市均有病例。病例数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烟台、威海、泰安、潍坊和济南,这五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80.44%,疫区呈现由东向西蔓延的趋势,病例分布地区从2010年的5市6县33个乡镇77个村,扩展到2014年的15个地市63个县区249个乡镇441个村。时间分布上,各年度病例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6-7月达到全年高峰。人群分布上,男性575例,女性514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年龄中位数为60岁,中老年占93.94%,其中55-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44.72%。死亡病例年龄均在35岁以上,75.97%的病例为55-79岁;报告病例的85.49%为农民。(2)临床特点调查:病例从发病至入院时间为0-15天,中位数时间5天。所有病例均出现发热症状,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88.30%(234/265);25.66%的病例伴有淋巴结肿大,85.02%的病例白细胞或者血小板低于正常值,70%-80%的病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3)暴露史调查:71.69%的病例发病前两周曾到农田、山上、果园劳作或活动,55.25%病例发病前1个月见过蜱,11.87%的病例有明确的蜱叮咬史,70.78%的病例家中饲养动物,部分病例发现其饲养的动物身上有蜱附着。(2)健康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人血清SFTSV特异性总抗体阳性率为1.22%(63/5154)。各县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1.16,P<0.01),高发县(1.66%)显着高于低发县(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85%,但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8%对1.82%,χ2=2.19,P>0.05)。高发县男、女性抗体阳性率均高于低发县。除儿童抗体阳性率为零外,农民、学生、工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4%、1.35%和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3)宿主动物及媒介感染状况研究:动物SFTSV总抗体阳性率为15.65%(359/2294);羊、牛、犬、猪、鸡血标本SFTSV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45%(103/362)、26.71%(129/483)、9.43%(35/371)、4.15%(31/747)和24.11%(61/253),鸭血标本未检出SFTSV特异性抗体。不同动物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县和低发县比较,高发县动物SFTSV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发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县羊、牛、犬、鸡、猪各种动物中SFTSV总抗体水平普遍高于低发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1558只蚊子进行SFTSV RNA检测均为阴性;将876只蜱分成61管进行检测,阳性2管,均为莱州采集的未吸血长角血蜱,最小感染率为2.3%。其他县区、其他蜱种未检出SFTSV RNA阳性。2、危险因素研究:(1)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放养方式饲养犬,发病前1月接触过猫,蜱咬后采取用力拔出的方式取出蜱,田间作业以及住宅周围环境杂草灌木生长这5个危险因素是影响SFTS发病的重要的独立因素。(2) SFTS与HLA基因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A*30基因、B*13基因和单倍型A*30-B*13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A*30-B*13-DRB1*07和A*02-B*15-DRB1*04单倍型频率组间差异明显,可能分别与SFTS的抵抗性和易感性相关(Pc=0.0412和0.0001,OR=0.43和5.07)。结论1、山东省SFTS流行特征:山东省SFTS呈地方流行态势,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是高发地区,北部、西部及西南平原地区是低发地区;分布地区呈逐年扩大趋势,由鲁中山区、鲁东南丘陵逐步向周围县区蔓延。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夏季高发:40岁以上中老年农民多发,临床表现不特异,病死率较高。病例周围环境及动物体表捕获蜱中检测到SFTSV,进一步证实蜱作为传播媒介的事实。2、无论是高发县还是低发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人群均可感染SFTSV,说明人群对SFTS普遍易感;动物中羊和牛抗体阳性率最高,说明这些动物为SFTSV的重要宿主和传染源;高发县区蜱感染率为2.3,低发县区未检测到阳性蜱,由此可见,高发县区SFTS病例多发的主要原因应该和蜱密度以及蜱SFTSV感染率高相关。3、SFTS的发病既与环境危险因素如养殖动物种类、动物饲养方式、蜱叮咬后去除蜱的方法、以及周围环境状况等因素有关,同时,HLA的多态性可能在SFTS发病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或保护作用。意义和创新本研究率先建立了山东省SFTS病例数据库,明确了山东省高发地区、高发人群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首次在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进行了大样本量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状况的比较研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将疾病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基因危险因素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研究,率先开展了HLA与SFTS的关联性研究,试图揭示SFTS的易感基因及保护基因,为疾病发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建立基础。

汤萌[10](2016)在《云南省结核病高流行区DOTS策略实施效果及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云南省某结核病高流行区DOTS策略实施效果,探索该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当地结核病就诊延迟问题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全人群的结核病控制政策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方法]DOTS策略评价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收集调查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就诊延迟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定量研究,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调查县一固定时期的就诊延迟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现场半结构访谈、观察法等社会学调查工具进行定性研究,对不同人群进行访谈,探索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1、调查县DOTS策略的实施情况:2002年顺利启动DOTS策略。(1)政府方面:当地政府将结核病作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高度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各级财政资金基本能够到位,但当地市级、县级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全县人均投入远远低于全省水平;机构及设备数符合配置要求,但未达到最低人员配置要求;(2)调查县能够积极开展免费药品供应、督导、培训、健康促进工作;(3)患者发现及痰检情况方面,调查县报告发病率历年均高于全省、市水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疫情较为严重,处于高流行态势;初诊患者就诊率相较于全省而言略低;检出水平略高于全省水平,初诊患者接受X光胸片检查率为100.00%,达到总目标要求;调查县转诊、追踪等总体到位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未达到规划要求;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完成规划指标;(4)治疗管理方面,通过比较初复治,复治涂阳患者比重却逐年增加,存在治疗管理问题;初治患者治疗2、3月末阴转率达到标准;治愈率和完成疗程率基本能够达到规划指标;系统管理率达到规范要求。2、结核病就诊延迟情况:调查县的就诊延迟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说明就诊延迟现象日益严重。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辖区内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3月份所有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病案延迟未超过两周的患者比例为8.3%,延迟超过90天的患者比例为13.0%;就诊延迟中位数为60天,四分位数为(35天,75天),最长延迟1138天。职业和治疗分类对结核病涂阳患者延迟时间有影响,职业为农民以及治疗类型为复治的患者发生就诊延迟的风险较大,性别、年龄、民族和患者来源未对患者就诊延迟造成影响。调查访谈的20位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四分位数为36.75天、62天和69.75天,其延迟原因主要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因素、财政、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医疗培训落实及效果、医疗机构诊断疾病不及时、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经济问题、医疗服务半径等。[结论]调查县DOTS策略实施效果明显,仍需继续推进实施DOTS策略。就诊延迟问题突出。当地政府应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医防合作。对于DOTS策略的不足,加以研讨给予完善。高流行区可在条件允许下采取一系列筛查工作积极主动发现患者。

二、浙江省98例新检出麻风病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98例新检出麻风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奉贤区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基本信息
    2.2 残疾状况
    2.3 麻风病类别
    2.4 生活状况
    2.5 慢性病患病情况
    2.6 社会保障情况
    2.7 麻风歧视感知、医疗康复需求情况
3 讨论

(3)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梅毒概述
        1.1.1 梅毒的起源
        1.1.2 梅毒的病原学特征
        1.1.3 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自然病史
        1.1.4 梅毒的传播途径
        1.1.5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1.1.6 梅毒的治疗和预后
    1.2 梅毒的流行现状
        1.2.1 国外梅毒流行现状
        1.2.2 国内梅毒流行现状
        1.2.3 吉林省梅毒流行现状
    1.3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
        1.3.1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现况
    1.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与胎儿丢失
        1.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流行情况
        1.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意义和目标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定义及诊断标准
    2.4 研究变量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6.1 倾向性评分匹配
        2.6.2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2013~2018 年该院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
    3.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孕产史和月经史情况
        3.3.1 孕产史特征
        3.3.2 月经史特征
    3.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合并疾病及异常诊断
        3.4.1 合并疾病情况
        3.4.2 围产期异常诊断情况
    3.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3.6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APOS及胎儿丢失情况
        3.6.1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APOs发生情况
        3.6.2 2013~2018 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发生情况
    3.7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均衡性比较
    3.8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相关因素分析
        3.8.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3.8.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孕产史特征分析
        3.8.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月经史特征分析
        3.8.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8.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妊娠期异常诊断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8.6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生化学指标与胎儿丢失的关系
    3.9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胎儿丢失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4.1.1 流行现状
        4.1.2 人群特征
    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围产及异常诊断情况
    4.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胎儿丢失
    4.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职业情况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2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抗梅毒治疗情况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3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RPR检测结果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4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CRP指标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4.5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HB及RDW指标与胎儿丢失发生的关系
    4.5 局限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表

(4)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我国医学对白癜风的认识
        1.1 病名的渊源
        1.2 白癜风病因病机的看法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白癜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方面
        2.2 发病机制研究
        2.3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观察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患者白斑面积变化分析
        3.3 临床疗效分析
        3.4 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分析
        3.5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分析
        3.6 安全性评价
        3.7 复发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桃红四物汤加味
        2.1 方药前期研究
        2.2 方药组成
        2.3 方药分析
        2.4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白癜风的研究
    3 火针
        3.1 关于火针的针具选择
        3.2 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
        4.2 生活质量
        4.3 安全性及复发情况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临沂市麻风病愈后人群生活状况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麻风病愈后人群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性别文化职业)
        2.2 年龄及愈后生存时间情况
        2.3 婚姻及居住环境情况
        2.4 年均收入及医疗健康情况
        2.5 畸残情况及分析
        2.6 影响麻风病治愈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 麻风病愈后人群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3 膳食情况调查分析
        2.4 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
        2.5 影响食品消费因素分析
    3.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部分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的系统分类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贵州省及其他地区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的菌种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一种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种间鉴定分型的优势基因系统发育比较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分子信标探针技术用于PCR检测诺卡氏菌sec A1基因初探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附录A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1986-2015年云南省楚雄市麻风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发病率和趋势
    2.3 麻风病例分布情况
    2.4 麻风人群分布情况
        2.4.1 年龄
        2.4.2 民族
        2.4.3 职业
    2.5 麻风分型
    2.6 传染方式
    2.7 发现方式
    2.8 畸残与治疗
3 讨论

(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研究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之处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附录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10)云南省结核病高流行区DOTS策略实施效果及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理论研究框架
    2.3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DOTS策略评价方法
        3.2.2 就诊延迟研究方法
    3.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4 技术路线图
    3.5 质量控制
    3.6 研究中伦理学问题
4 结果
    4.1 调查县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效果
        4.1.1 DOTS策略的实施
        4.1.2 政府的承诺
        4.1.3 调查县免费药品供应、督导、培训工作及健康促进
        4.1.4 结核病患者(或可疑患者)发现及痰检情况
        4.1.5 治疗管理
    4.2 调查县就诊延迟情况
        4.2.1 定量研究结果
        4.2.2 定性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调查县结核病DOTS策略实施效果分析
        5.1.1 政府方面
        5.1.2 免费药品供应、督导、培训、健康促进
        5.1.3 患者发现及痰检情况
        5.1.4 治疗管理
    5.2 调查县结核病就诊延迟情况分析
    5.3 当地人员对解决就诊延迟问题的建议
6 结论
    6.1 该调查县DOTS策略实施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
    6.2 DOTS策略本身存在问题,建议DOTS策略应加强分类指导,高流行区完善主动发现的相关指导意见
    6.3 调查县结核病就诊延迟情况不容乐观
    6.4 应针对当地疫情解决结核病就诊延迟问题
7 建议
    7.1 继续推进实施DOTS策略
    7.2 对DOTS策略进行理论研讨,完善DOTS策略不足
    7.3 结核病高流行区条件允许情况下,探讨主动发现患者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病人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二 县疾控中心领导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三 医务人员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四 乡镇卫生院领导个人访谈提纲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浙江省98例新检出麻风病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奉贤区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现状调查[J]. 孙琪,陆群,钱耀忠,李鹏,徐维,张林,李百臣,李秀. 上海预防医学, 2021(08)
  • [2]1949-2018年重庆市麻风病流行与防治现况研究[D]. 吴明月. 重庆医科大学, 2021
  • [3]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胎儿丢失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杨慧欣. 吉林大学, 2021(01)
  • [4]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苏银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D]. 贺亚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6]临沂市麻风病愈后人群生活状况及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D]. 宋红广. 青岛大学, 2018(12)
  • [7]部分肺部感染病原需氧放线菌的系统分类相关研究[D]. 王颜颜. 贵州医科大学, 2017(04)
  • [8]1986-2015年云南省楚雄市麻风流行特征分析[J]. 何国兴,何成友,彭文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2)
  • [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D]. 丁淑军. 山东大学, 2016(03)
  • [10]云南省结核病高流行区DOTS策略实施效果及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汤萌.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标签:;  ;  ;  

浙江省新增麻风病病例98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