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例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分析

161例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分析

一、161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赫捷,陈万青,李霓,曹巍,叶定伟,马建辉,邢念增,彭绩,田金徽,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工作组[1](2022)在《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 北京)》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是好发于老年男性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与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提高前列腺癌治愈率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将促进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 提高前列腺癌筛查的效果。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 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联合多学科专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 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面的新进展, 同时考虑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 针对前列腺癌筛查对象、技术、流程、质控等15个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 旨在规范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 提升中国前列腺癌防控效果。

赫捷,陈万青,李霓,曹巍,叶定伟,马建辉,邢念增,彭绩,田金徽[2](2022)在《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是好发于老年男性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与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提高前列腺癌治愈率至关重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前列腺癌筛查的效果。《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的实际经验,针对前列腺癌筛查对象、技术、流程、质量控制等15个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中国前列腺癌防控效果。

张丽静,张向前,李伟明[3](2021)在《血清miRNA-194水平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194(miRNA-194)水平与前列腺癌(PCa)靶向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 治疗4个周期后至少随访4周, 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 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前均行血清miRNA-194检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miRNA-194表达, 分析治疗前血清miRNA-194表达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评估, 预后不良组12例, 占24.00%;预后良好组3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miRNA-19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 治疗前血清miRNA-194高表达预测前列腺癌靶向治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AUC为0.887, 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治疗前血清miRNA-194高表达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对预测前列腺癌靶向治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有一定价值。

宋彦奇[4](2021)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将中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证型的微观辨证实质,分子分型及相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差异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证型客观化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思路;2.观察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探索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并便于尽早应用中医药去干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疾病进展并推迟其生化复发的出现,同时,为建立完善、全面、规范化的前列腺癌中医辨证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为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局部高危前列腺腺癌患者50例,收集其术后病理报告及免疫组化指标(P504S、CK34βE12、P63、PSA、CD56、Cg A、Syn、Ki-67、CK7、CK20),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湿热蕴结证、瘀毒内结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后分别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化复发情况随访,研究终点为生化复发或研究结束,对随访时间内患者按照是否生化复发进行分组,并根据其研究终点的症状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临床数据与分子分型进行比对,建立该阶段患者分子特征,并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探讨前列腺癌分子分型与不同中医分期辨证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1.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71.96±7.56)岁,70-7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与其余年龄组相比,P<0.05),年龄呈正态分布;2.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情况中,Ki-67、Cg A和Syn与预后相关,其中Ki-67高表达为最常见情况,与Cg A和Sy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K7和CK20表达情况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高表达、Cg A阳性有相关性(P<0.05),与Syn阳性无相关性(P>0.05);瘀毒内结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有相关性(P<0.05),与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气阴两虚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3.在已生化复发的患者中,由湿热蕴结证转化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生化复发率最高,说明出现证型演变的患者更易预后不良(P<0.05);最终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较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多,说明出现此种证型转归更易预后不良(P<0.05);患者初始中医证型与一年内出现生化复发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1.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分子分型具有关联性。前列腺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膀胱湿热及正气亏虚,故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多见。湿热蕴结证、瘀毒内结证患者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较差,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ADT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加强中医抗肿瘤治疗的力度;2.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演变中,湿热蕴结证转化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及最终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生化复发率较高,考虑为患者经西医内分泌治疗后,体质较弱,激素水平及脏器功能衰弱所致,故当患者出现小便不通、小便点滴不爽、排尿乏力、尿细如线等症状考虑疾病演变为肝肾阴虚证时更应加强中医抗肿瘤治疗的力度,改善症状,尽早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姜华[5](2020)在《circZMIZ1通过吸附miR-1236-3p调节CCND3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早期前列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常常已经到晚期,人们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前列腺癌的病因及进展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前列腺癌早期发病和治疗靶点已迫在眉睫。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RNA的一类新型RNA,主要位于细胞质或储存于外泌体中,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能稳定存在。近几年,大量的研究表明circRNA与人体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但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在4对相匹配的前列腺癌和正常志愿者血浆中通过高通量Arraystar circRNA表达谱芯片筛选环状RNA,再通过设置差异倍数>3.0倍,P<0.001,挑选其中差异显着的circRNAs。随后我们在14对前列腺癌中通过qRT-PCR法检测差异显着的环状分子相对表达水平,最终确定了 circZMIZ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放线菌素D抑制实验、RNase R实验证实其为环状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ZMIZ1在前列腺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情况,再通过RNA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检测circZMIZ1在前列腺癌C4-2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敲低circZMIZ1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通过敲低circZMIZ1的表达后利用EdU染色、CCK-8实验、迁移侵袭和细胞划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情况。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网站(https://circinteractome)预测其可能吸附的miRNA,通过筛选评分>90分的miRNA,过表达circZMIZ1细胞进行RNA pull down后检测miRNA水平,再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N A可能调控的下游靶蛋白分子,初步探索circZMIZ 1及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增殖中的作用。实验结果高通量Arraystar circRNA表达谱芯片共筛选出7131个环状circRNA,3268个circRNA上调,3863个circRNA下调,circZMIZ1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清及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显着升高;CCK8、EdU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在沉默circZMIZ1的表达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沉默circZMIZ1的表达后发生细胞周期阻滞;沉默circZMIZ1的表达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受到明显减弱。研究表明 circZMIZ1 可吸附miR-1236-3p 分子,形成circZMIZ1-miR-1236-3p复合物,circZMIZ1 可通过吸附miR-1236-3p介导CCND3表达增加。研究结论1.circZMIZ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最为显着;circZMIZ1具有闭合环状RNA特性,其存在比较稳定,不能被核酸外切酶所水解;real-time PCR结果及共聚焦显微镜显示circZMIZ1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表达以细胞质中多于细胞核。2.体外功能实验研究证实,沉默circZMIZ1的表达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的进程。3.circZMIZ1通过吸附miR-1236-3p调节CCND3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生长,有望为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带来新思路。

缪菊菊[6](2020)在《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人类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的细胞分化与起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耐药型肿瘤,而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是CRPC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亚型。目前临床上对于CRPC采用靶向治疗药如恩杂鲁胺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于NEPC,临床上只能采用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然而NEPC患者生存期依然比较短,虽然已有较多针对于NEPC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探索,但科学家们尚未找到一种新的有效的靶向药能显着提高NEPC生存率。并且NEPC的细胞来源目前也未有定论,而单细胞测序技术带来的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野和线索来探索NEPC的细胞来源,从而指导以后NEPC的靶向治疗。目的:首先通过研究分析肿瘤单细胞表达谱揭示NEPC瘤内和瘤间异质性,并获得NEPC细胞全面的分子表型;其次采用不同的分析算法和病人群体对NEPC细胞来源进行探索,锁定可能的祖细胞类型并找出这些细胞的特征基因;最后研究NEPC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NEPC治疗寻找更多新的潜在药物靶点。材料和方法:获得CRPC和NEPC肿瘤穿刺活检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进行单细胞测序。然后再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测到的NEPC细胞进行细胞分化轨迹推断,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分析等,同时利用大样本前列腺癌组织微芯片(PC TMA)对细胞表型进行验证。结果:我们在对细胞进行质控筛选后,获得60942个高质量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首先对这些细胞进行了细胞特征描绘,明确细胞身份,找到在4例患者中存在恶性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D)细胞并阐述了这些细胞的瘤内及瘤间异质性。然后通过对其中两例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细胞进行细胞谱系间相关性分析和拟时分析发现NED起源于luminal样腺癌细胞,同时我们还利用由297例患者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构成的组织微芯片三标染色结果侧面印证了该结论。最后,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MF)和基因调控网络分析获得NEPC中潜在的新的标志基因,并且这些基因进一步在已发表的bulk表达谱数据中经验证与NED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基因可以为以后探索新的NEPC靶向治疗方案提供线索。结论:通过对NEPC肿瘤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NED起源于luminal细胞而不是basal细胞,并对这些细胞分子特征做了更详尽的描绘,取得了一些NEPC潜在驱动基因或新的NED标志基因,为以后NEPC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新的线索。

刘云峰[7](2020)在《前列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其综合诊断评分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男性中第二大常见的癌症,前列腺癌正逐渐成为临床上的主要负担。全球预计每年有超过35万人死于前列腺癌,此外每年新增的前列腺癌确诊病例也在逐渐增加。鉴于当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我们迫切需要确定这种疾病发展的精准分子机制,进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前列腺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是没有临床症状的,因此很难被诊断出来,而一旦进展到晚期通常就被认为无法治愈或治疗困难。当前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检测,但这会漏诊掉一些侵袭性肿瘤或导致对非有害疾病的过度诊断。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由于前列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多因素的疾病,所以可能需要多种生物标志物来指导临床上的决策。针对这一临床上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长链非编码RNA和m6A修饰两个方面探索了前列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并希望基于这些标志物构建一个综合诊断评分模型。为此,我们基于TCGA数据库的前列腺癌临床队列分别在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层面上开展了多组学的数据挖掘。首先,通过权重关联分析构建了lnc RNA-m RNA的共表达网络,我们从其中发现了两个未知的lnc RNA(LINC00683和LINC00857)和一个新的m RNA(CCDC178)作为前列腺癌潜在的预后因子。接着,利用皮尔森关联分析揭示了LINC00683与GNAO1高度相关,且该lnc RNA可能通过影响GNAO1来参与Wnt信号通路和转录过程。然后,从m6A修饰的角度,本研究系统分析了551前列腺癌样本中14个被广泛报道的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表达以及它们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风险基因(YTHDF2,METTL14和HNRNPA2B1)标签的预后评分模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ROC分析表明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独立预后因子,而且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特征。特别的,利用非监督一致性聚类识别出了2个前列腺癌分子亚型,首次证明了METTL14在前列腺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最后,利用前面发现的前列腺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3 lnc RNA+2 m RNA+3 m6A调控因子),我们尝试去构建一个预测性能更加理想的综合诊断评分模型。结果发现,基于这6个风险基因(LINC00683、LINC00857、FENDRR、CCDC178、SERPINA5和HNRNPA2B1)标签构建的LASSO-Cox回归模型在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上预测效果更加理想,具体体现在预测准确率更高(AUC=0.827)、临床诊断潜力更大。此外,本研究还首次尝试将m6A修饰与力学微环境结合起来,希望探索流体剪切力下m6A甲基调控因子介导的前列腺癌的骨转移机制。为了模拟真实的血流剪切力对前列腺癌转移的影响,我们分别针对爬行和跨膜迁移两种表型设计并搭建了两种力学加载装置(循环流动腔、微流控芯片),而这将为后续的m6A力学实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开发新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同时也为相关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金丹[8](2020)在《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良好而确切的临床疗效,几千年来为国人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变更,中医药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更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医学理论,肿瘤的产生因为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机紊乱。中药治疗肿瘤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方法进行整体观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开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肿瘤放化疗时的增效减毒、提高患者整体免疫机能、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趋凸显,使得中药抗肿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现代临床研究者们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的角度对中药抗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发现中药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效应、多环节的特点,但其抗肿瘤的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中药对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肿瘤耐药的调控,都有待更加深入地研究。外泌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体液中。作为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信使,外泌体不仅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还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耐药等过程。目前外泌体作为理想的液体活检标志物和药物载体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监测和治疗。近些年来,亦有许多中药单体、复方和中药活性成分被发现能通过调控外泌体释放来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使得外泌体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因此,研究中药如何调控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快速、准确地监测肿瘤外泌体在中药作用肿瘤时发生的变化是研究者们首先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当前报道的文献中主要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等传统分析方法来检测外泌体。这些检测方法虽然经典可靠,但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而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所以,发展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灵敏特异且成本低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实施外泌体的检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准确和方便的特点,生物传感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卫生和临床医药等领域。目前已有多种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外泌体的检测,如电化学、表面等离子共振、表面声波、场效应晶体管等。这些基于界面修饰的外泌体生物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其生物传感器件的制备通常需要复杂的纳米制备工艺或者繁琐的界面工程,并且大多数生物传感技术都以昂贵的抗体来作为外泌体的识别元件。然而,在临床常规实验室中,可靠有效且成本合理的外泌体检测仍然是个艰难的任务,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简易和快速的测定平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DNA固相合成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DNA的成本显着降低。体外合成的DNA可以作为功能性分子或纳米材料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DNA可作为核酸探针对其互补序列进行特异性识别,也能作为核酸适体来靶向识别结合包括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无机金属离子、蛋白质、多肽、微囊泡甚至细胞和组织在内的各种靶标。将DNA的生物识别属性与一些纳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的优良传感特性和信号转导机制相结合,可通过各种常规实验室检测平台(如荧光分析、比色分析等)实现对包括外泌体在内的各种生物样本的高灵敏检测。值得注意的是,DNA本身还可利用互补链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自组装形成结构有序、功能可控的DNA纳米材料,并可构建成为对外泌体具有信号响应功能和信号扩增功能的DNA纳米分子机器。鉴于外泌体的纳米尺度,功能化DNA组件和外泌体都限制在同一个纳米空间内,反应物有效浓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实现检测信号的快速放大。本研究拟利用功能化DNA的生物识别特性,结合纳米材料和DNA纳米分子机器的信号转导功能和信号扩增功能,设计均相体系中基于荧光分析的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外泌体及其表型分子的检测。采用此技术分析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可以准确反映肿瘤发生时的外泌体丰度及表型特征,也可以实时监测各种药物作用肿瘤的过程中外泌体发生的变化,这对于研究中药抗肿瘤机制以及抗肿瘤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首先制备了基于DNase I催化的氧化石墨烯核酸适配体纳米探针,用于肿瘤外泌体的高灵敏检测和表型分析;然后构建了外泌体激活的无酶放大的多价DNA纳米分子机器实现了外泌体的超灵敏检测以及表型分子的双色检测,并可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监测。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构建的传感器监测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外泌体定量和表型分析外泌体的膜表面及囊泡内携带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多为核酸、蛋白质、多肽和脂质等。由于外泌体的分子特征可以精确地反映其生物来源,因此肿瘤外泌体正逐渐成为肿瘤诊断的新型标志物。然而体液中外泌体的分子表达谱精准分析和定量检测在技术上仍具有很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肿瘤外泌体表型分析和检测。ExoAPP通过氧化石墨烯和靶向外泌体表面特定蛋白的适体荧光探针相结合形成“Off”纳米探针复合物。在DNase I参与下,核酸适体纳米复合物探针可反复识别目标外泌体,不断循环放大荧光信号“On”,从而可甄别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细微变化,实现了5种不同来源外泌体的表型分析,揭示了外泌体的异质性。相比已报道的外泌体均相检测方法,ExoAPP的灵敏度至少提高了12个数量级,检测限达到1.6×105 particles/mL。这种高灵敏的ExoAPP技术还可监测药物诱导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变(EMT)。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液样本外泌体表面的PSMA等标志物表达差异分析,ExoAPP可准确鉴别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进一步证实PSMA等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潜力。第二部分: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用于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和抗PD-1免疫治疗监测受到细胞内高效运行的分子机器的启发,我们将外泌体与核酸适体的多价识别与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循环反应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由外泌体激活的具有多价循环放大效应的DNA纳米分子机器(ExoADM),可实现超灵敏的外泌体检测和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并可用于抗PD-1免疫治疗监测。ExoADM包含三个核心部件:可对外泌体表面标志物产生响应的识别探针、包含两个Toehold区域的信号探针以及可驱动链置换反应循环进行的燃料探针。外泌体通过其表面标志物与识别探针中的特异适体发生多价结合,释放识别探针中的引发链;引发链侵入信号探针,通过结合Toehold区域Ⅰ,驱动链的分支迁移释放出猝灭链,解放荧光报告基团,并暴露出隐藏的Toehold区域Ⅱ;燃料探针通过结合Toehold区域Ⅱ,启动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循环反应,发生连续的分支迁移和多价回收。基于信号探针中的荧光信号转导机制,单个分子识别事件可引发ExoADM连续释放大量荧光报告基团,实现信号放大,为外泌体分析提供了一个超灵敏(3.3×104 particles/mL)、高特异的无酶催化生物传感平台。此外,两种靶向不同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ExoADM可以协同运行,实现外泌体的双色表型分析。利用双色策略,我们可以同时追踪由IFN-γ和白藜芦醇分别诱导PC-3细胞引起的外泌体PD-L1和外泌体CD63表达的动态变化。我们还发现PD-L1和CD63在循环外泌体上的表达水平可以很好地区分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更重要的是,循环外泌体PD-L1水平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对不同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和抗PD-1免疫治疗)的治疗反应,有助于指导抗PD-1免疫治疗,并揭示外泌体PD-L1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的潜力。第三部分: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细胞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选取四种中药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紫草素、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分别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在分析了这四种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ExoADM监测了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外泌体释放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首先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了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流式凋亡检测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四种药物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接下来从四种药物分别处理A549细胞48 h后的细胞上清中分离提取外泌体,并采用ExoADM技术检测外泌体CD63和PD-L1水平。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同时,也影响了细胞内外泌体合成、内容物装配和转运释放等相关的信号路径,可诱导或抑制外泌体的胞外释放及影响外泌体携带的生物信息分子的表达。在选用的四种中药活性成分中,除了紫草素可以轻度抑制A549细胞的外泌体释放,其他三种均表现出对外泌体释放的诱导增强作用。与此同时,这四种药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外泌体PD-L1的表达。我们用NTA法、BCA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这提示我们,当这四种中药活性成分被用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时,在抑制原发肿瘤病灶细胞增殖的同时,可能会通过上调外泌体PD-L1水平来激活外泌体介导的PD-L1/PD-1路径,促进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和转移;也有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的PD-L1水平来提高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这提示我们联合应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将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的实验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同时也揭示了中药对肿瘤外泌体及其携带的信号分子调控的复杂性,体现了中药对肿瘤的多靶点、多效应、多环节的调控特点。结论1.发展了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实现了肿瘤外泌体的高灵敏定量检测和外泌体蛋白达谱分析,为基于外泌体的肿瘤液体活检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生物传感平台。2.发展了一种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实现了无酶催化的超灵敏外泌体检测和外泌体双色表型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抗PD-1)的监测。3.白藜芦醇、紫草素、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对A54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4.采用ExoADM技术监测了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紫草素可以抑制A549细胞外泌体的释放,白藜芦醇、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均可诱导A549细胞外泌体释放;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A549细胞外泌体PD-L1的表达。

黄伟[9](2019)在《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菌群的改变,明确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人群尿液微生态菌群的差异,筛选出能够特异性区分前列腺癌的尿液微生态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纳入两组队列,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在年龄上严格匹配。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均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门诊以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升高待查(前列腺癌可能)入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前一天取所有患者的尿液,穿刺后依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人群尿液样本通过对16S rRNAV3-V4区靶向扩增和PCR产物纯化后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尿液微生态菌群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之间的尿液优势菌群差异性,筛选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异性尿液菌群;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前列腺癌组主要差异微生态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建立指标模型,并将指标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拟合检验分析,计算特异性差异菌群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共60例患者纳入队列,其中前列腺癌组3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尿培养均为阴性,尿常规无差异,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体积显着小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其余临床状况均无显着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的尿液微生态菌群发现,前列腺癌组尿液微生态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并且两组尿液微生态多样性和年龄均不具有显着相关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尿液菌群结构上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有显着差异。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在科水平上,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癌组Burkholderiaceae(P<0.001),Xanthomonadaceae(P<0.001),Caulobacteraceae(P<0.001),Paenibacillaceae(P<0.001),Oxalobacteraceae(P=0.03)细菌比例减少,Enterococcaceae(P=0.005),Enterobacteriaceae(P=0.027),Moraxellaceae(P<0.001),Sphingomonadaceae(P=0.028),Corynebacteriaceae(P=0.041),Flavobacteriaceae(P=0.004),Comamonadaceae(P=0.047)细菌比例显着增加。前列腺癌组绝大多数差异优势菌群种类都被认为是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感染病原体(促炎细菌)。但这些前列腺癌相关尿液差异优势菌群未能发现与前列腺癌术前Gleason评分,术前血清tPSA水平,临床分期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热图分析,我们选取能区分前列腺癌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科水平上的差异菌群进行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其中选取的微生物菌群分别是Enterococcaceae、Xanth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Burkholderiaceae,通过分别对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相对含量进行ROC曲线模型拟合,再结合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判断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对Enterococcaceae及术前血清tPSA进行 ROC 曲线拟合,Enterococcaceae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4,P<0.001,95%置信区间为0.709-0.92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967,特异度为0.533。对Xanthomonadaceae 及术前血清 tPSA 进行 ROC 曲线拟合,Xanthomonadaceae 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P<0.001,95%置信区间为0.906-1.00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967。对Enterobacteriaceae及术前血清tPSA进行ROC曲线拟合,Enterobacteriaceae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780,P<0.001,95%置信区间为0.665-0.895,其对应的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967。对Burkholderiaceae 及术前血清 tPSA 进行 ROC 曲线拟合,Burkholderiaceae 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P<0.001,95%置信区间为0.954-1.000,其对应的灵敏度为 0.933,特异度为 0.967。微生物菌群 Xanthomonadaceae 和 Burkholderiaceae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较好。结论:人类尿液中存在特定的微生态菌群,微生态菌群的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人群相比,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液微生态具有其独特性。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普遍存在促炎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功能菌群未来或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向。本研究是探讨尿液微生态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后续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波[10](2019)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环状RNA的筛查与鉴定》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是全球男性人群中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前列腺癌所占的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主要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联合直肠指检技术。但众所周知,PSA检查假阳性率高,直肠指诊主观性太强。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高灵敏度、高精确性的筛查手段。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作为诊断标志物已运用于多种肿瘤的早期诊断,目前关于非编码RNA与前列腺癌的研究也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lnc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也逐渐被发掘,但关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却鲜有报道。第一部分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差异环状RNA筛选目的:(1)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前列腺癌患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中环状RNA的表达谱。(2)筛选出前列腺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3)初步确定前列腺癌患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中显着差异的环状RNA。方法:收集4例临床初诊前列腺癌病例与4例临床确诊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收集其血浆标本,对其血浆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筛查差异前列腺癌患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RT-PCR)技术对初步筛查得到的差异环状RNA进行小样本验证,确定表达差异显着的环状RNA。结果:(1)4对前列腺癌血浆中共识别出7131个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其中表达为上调的为3268个,表达为下调的为3863个。(2)在差异表达的环状RNA中设置Fold change>3,P<0.05,初步选定9个显着上调的环状RNA,3个显着下调的环状RNA。(3)进行小样本的筛选,筛选出表达显着差异环状RNA结果显示hsacirc0001296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升高,hsacirc0003258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降低。结论:(1)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其中部分环状RNA存在显着表达差异。(2)对其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进行小规模验证可得出hsacirc0001296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升高,hsacirc0003258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降低。第二部分hsacirc0001296的表达验证及功能预测目的:(1)提高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环状RNA检测的稳定性。(2)扩大实验样本,通过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中hsacirc0001296进行qRT-PCR检测验证第一部分结果。(3)探讨hsacirc0001296调控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的机制。方法:(1)运用qRT-PCR的方法验证hsacirc0001296于前列腺癌细胞系内表达,并进行放线菌素实验验证其环状结构。(2)收集25例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病例与24例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病例。收集其血浆标本,以NADPH为内参采用qRT-PCR的方法扩大样本量验证实验一中表达显着差异的环状RNA(hsacirc0001296,表达上调)。(3)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综合分析预测hsacirc0001296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与芯片一致,hsacirc0001296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的总体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hsacirc0001296 于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C4-2、22RV1、LNCAP、DU145中均有表达并存在环状稳定结构。(3)hsacirc0001296可能通过海绵吸附miR-582-5p调控HMGB1参与前列腺癌增殖进展。结论:(1)hsacirc0001296于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显着上调,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诊断价值。(2)人体血浆中环状RNA的检测是可行的,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3)hsacirc0001296可能通过海绵吸附miR-582-5p调控HMGB1参与前列腺癌增殖进展。

二、161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1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指南》形成方法
三、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结局和定义
    (三)前列腺癌筛查人群风险分类
    (四)前列腺癌筛查频率和停止时间
    (五)前列腺癌筛查技术
    (六)前列腺癌筛查组织流程与随访
四、总结

(4)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辨证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讨论
    1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2 前列腺癌病因病机特点分析
    3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
    4 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分析表
    附录二 前列腺癌中医证候分析表
综述一 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前列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circZMIZ1通过吸附miR-1236-3p调节CCND3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circZMIZ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筛选及验证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分析
    1.2 实验结果
        1.2.1 circZMIZ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1.2.2 circZMIZ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中扩大样本进一步筛选验证
        1.2.3 环状RNA circZMIZ1闭合环状特性的实验验证
        1.2.4 circZMIZ1稳定性检测
        1.2.5 circZMIZ1在细胞核和细胞浆中表达分布情况
    1.3 结论
    1.4 讨论
第二章 circZMIZ1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沉默circZMIZ1表达水平后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circZMIZ1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2 结果
        1. 过表达质粒明显上调circZMIZ1表达水平
        2. circZMIZ1探针可显着捕获目的circZMIZ1分子
        3. circZMIZ1可吸附miR-1236-3p分子
        4. circZMIZ1与miR-1236-3p可能形成一个调控CCND3蛋白的功能复合物
        5. 过表达circZMIZ1可逆转miR-1236-3p对CCND3蛋白的抑制作用
    3.3 结论
    3.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简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人类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的细胞分化与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介绍
    1.1 前列腺癌
        1.1.1 前列腺癌现状
        1.1.2 前列腺结构
        1.1.3 前列腺癌的种类
    1.2 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2.1 前列腺癌的诊断
        1.2.2 前列腺癌的治疗
        1.2.3 免疫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1.3 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
        1.3.1 NEPC的定义和分类
        1.3.2 特定基因激活促进NEPC的发生
        1.3.3 抑癌基因的突变促进NEPC的发生
        1.3.4 NEPC中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来源
    1.4 RNA测序技术
        1.4.1 单细胞RNA测序
        1.4.2 单细胞测序技术流程
        1.4.3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不同平台
        1.4.4 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分析工具
        1.4.5 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主要流程
    1.5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5.1 单细胞测序在免疫细胞研究方面的应用
        1.5.2 单细胞测序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
        1.5.3 单细胞测序在前列腺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单细胞测序样本选择
        3.1.2 前列腺癌组织微阵列样本选择
    3.2 试剂与设备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单细胞悬液制备
        3.3.2 单细胞测序建库
        3.3.3 单细胞实验上机测序
        3.3.4 单细胞测序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QC)
        3.3.5 单细胞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
        3.3.6 计算特征基因模块得分和细胞类型注释
        3.3.7 多样本整合与批次效应矫正
        3.3.8 通过转录组推断细胞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3.3.9 细胞轨迹推断
        3.3.10 基因模块分析
        3.3.11 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分析
        3.3.12 Bulk RNA-Seq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3.3.13 石蜡切片和组织微芯片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第四章 实验结果
    第一节:九例CRPC患者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4.1.1 样本临床信息
        4.1.2 单细胞转录组质量控制
        4.1.3 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获得的9 例CRPC患者的细胞图谱
        4.1.4 本节小结
    第二节:对已测序细胞进行身份验证
        4.2.1 确定样本中NE细胞
        4.2.2 神经内分泌肿瘤中NE细胞表现出恶性腔样细胞表型
        4.2.3 本节小结
    第三节:拟时分析
        4.3.1 Patient#4 中上皮细胞谱系间关系
        4.3.2 Patient#6中上皮细胞谱系间关系
        4.3.3 通过前列腺癌组织微芯片验证NEPC细胞起源
        4.3.4 本节小结
    第四节:探索NEPC中高表达的基因模块
        4.4.1 通过NMF将肿瘤细胞中的基因模块化
        4.4.2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获得NED潜在marker基因
        4.4.3 本节小结
    第五节:探索NED相关的转录因子调控网络
        4.5.1 探索两种亚型NEPC的转录调控网络差异
        4.5.2 探索两个NED分化过程中的转录因子调控差异
总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讨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附图/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前列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其综合诊断评分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前列腺癌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全景图
        1.2.2 m~6A修饰-新的抗癌药物靶点
        1.2.3 肿瘤生物力学-机械力对癌症转移影响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 科学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简介
        2.1.1 R语言
        2.1.2 Perl语言
    2.2 数据来源
        2.2.1 TCGA数据库
        2.2.2 ICGC数据库
        2.2.3 GTEx数据库
    2.3 数据分析
        2.3.1 差异表达分析
        2.3.2 WGCNA分析
        2.3.3 生存分析
        2.3.4 一致性聚类
        2.3.5 Cox风险模型与LASSO回归
        2.3.6 ROC分析
        2.3.7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
        2.3.8 使用CIBERSORT算法估算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浸润细胞
    2.4 统计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83 的下调促进前列腺的不良预后
    3.1 引言
    3.2 总体分析流程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前列腺癌预后诊断
    4.1 引言
    4.2 总体研究设计
    4.3 结果
        4.3.1 前列腺癌中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全景图
        4.3.2 一致性聚类识别不同的前列腺癌分子亚型
        4.3.3 LASSO-Cox回归模型的构建
        4.3.4 基于3个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风险评分分析
        4.3.5 预后风险评分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4.3.6 METTL14在前列腺癌中的潜在预后价值
        4.3.7 METTL14可能是肿瘤微环境的指示剂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列腺癌的综合诊断评分模型构建
    5.1 引言
    5.2 结果
        5.2.1 基于6个风险基因标签构建的前列腺癌综合诊断评分模型
        5.2.2 综合诊断评分模型的临床预后价值评估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6A修饰与力学微环境的潜在关联初探
    6.1 引言
    6.2 结果
        6.2.1 循环流动腔系统的搭建
        6.2.2 力诱导的细胞跨膜迁移装置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外泌体定量和表型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1.2 实验所用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以及外泌体的分离提取
        2.2 外泌体的表征
        2.3 外泌体和适体识别结合的表征
        2.4 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适体探针的制备
        2.5 外泌体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原理
        3.2 外泌体的表征
        3.3 ExoAPP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的可行性
        3.4 外泌体表面蛋白谱分析
        3.5 上皮-间充质转变的监测
        3.6 外泌体的定量检测
    4 结论
第二章 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用于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和抗PD-1免疫治疗监测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1.2 实验所用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以及外泌体的分离提取
        2.2 外泌体的表征
        2.3 外泌体和适体识别结合的表征
        2.4 DNA纳米分子机器的构建
        2.5 DNA分子机器的运转可行性实验
        2.6 外泌体激活的DNA纳米分子机器(ExoADM)对外泌体表面分子的检测
        2.7 血浆总PD-L1的ELISA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原理
        3.2 外泌体的表征结果
        3.3 DNA纳米分子机器检测外泌体的可行性
        3.4 DNA纳米分子机器的优化
        3.5 ExoADM定量检测外泌体
        3.6 双色ExoADM检测用于外泌体表型分析
        3.7 ExoADM用于实际样本分析和抗PD-1 免疫治疗指导
    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细胞外泌体释放及外泌体PD-L1 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1.2 实验所用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和外泌体提取
        2.2 外泌体表征
        2.3 CCK-8 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4 细胞凋亡检测
        2.5 双色ExoADM对外泌体CD63 和外泌体PD-L1 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外泌体表征
        3.4 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外泌体释放的影响
        3.5 Exo ADM 监测中药活性成分对 A549 外泌体 CD63 和 PD-L1 的调控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中药对于肿瘤来源外泌体的调控作用研究
    1 中药的起源和历史
    2 肿瘤与外泌体
    3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外泌体抗肿瘤
        3.1 中药对肿瘤的作用和调控
        3.2 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对外泌体的调控作用
    4 外泌体检测对于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意义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2 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符号及术语表
绪论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荧光原位杂交在尿液微生态中的研究
    2.3 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研究
    2.4 前列腺癌术后功能评估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患者一般情况统计
    3.2 前列腺癌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失禁评估
    3.3 荧光原位杂交在尿液微生态中的临床研究
    3.4 前列腺癌尿液微生态临床研究
    3.5 尿液微生态对前列腺癌诊断作用的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10)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环状RNA的筛查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前列腺癌血浆中差异环状RNA的筛查与鉴定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1.2.2 样本搜集
        1.2.3 血浆总RNA提取
        1.2.4 血浆RNA高通量检测
        1.2.5 小样本验证
        1.2.6 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血浆中差异表达环状RNA的相对表达量
    1.3 结果
        1.3.1 RNA定量质控结果
        1.3.2 文库质控结果
        1.3.3 筛查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表达的环状RNA
        1.3.4 小样本验证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hsa_circ_0001296的表达验证及功能预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2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标本收集
        2.2.3 细胞培养
        2.2.4 验证hsa_circ_0001296及其亲本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2.2.5 放线菌素实验
        2.2.6 大样本验证hsa_circ_0001296于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
        2.2.7 生信分析,预测hsa_circ_0001296功能,提出假设
    2.3 结果
        2.3.1 hsa_circ_1296的信息
        2.3.2 裸细胞内源性表达
        2.3.3 放线菌素实验
        2.3.4 大样本验证hsa_circ_0001296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性表达
        2.3.5 hsa_circ_0001296的分子功能预测
    2.4 讨论
    2.5 小结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161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 北京)[J]. 赫捷,陈万青,李霓,曹巍,叶定伟,马建辉,邢念增,彭绩,田金徽,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工作组. 中华肿瘤杂志, 2022(01)
  • [2]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 赫捷,陈万青,李霓,曹巍,叶定伟,马建辉,邢念增,彭绩,田金徽. 中国肿瘤, 2022(01)
  • [3]血清miRNA-194水平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相关性[J]. 张丽静,张向前,李伟明. 中国实用医刊, 2021(22)
  • [4]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D]. 宋彦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circZMIZ1通过吸附miR-1236-3p调节CCND3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 姜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6]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人类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的细胞分化与起源[D]. 缪菊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前列腺癌的新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其综合诊断评分模型构建[D]. 刘云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D]. 金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尿液微生态及其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D]. 黄伟.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前列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环状RNA的筛查与鉴定[D]. 李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161例前列腺癌临床诊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