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开卷机CPC改造

固定式开卷机CPC改造

一、固定式开卷机的CPC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鲁文华[1](2021)在《某工程机械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等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建设和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某工程机械公司作为国内道路机械方面龙头企业,压路机份额占据国内市场40%以上。本文通过对某工程机械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为研究内容,对国内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展趋势,工程机械本质安全管理现状、难点,对某工程机械公司安全生产进行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本质安全理论知识,总结出适合于工程机械公司的本质安全管理措施,对从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升级改造程度、人员构成及培训、作业规范化等角度发掘某工程机械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围绕设备本质安全度、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与执行、监督检查落实四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结合公司实际,通过MECE分析法逐层分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其划分为126项内容,建立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标准,对各项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进行评价;通过对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完善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希望本研究对工程机械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祝相泉[2](2020)在《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钢铁行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是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矫平机是钢铁行业产业链的常见设备,同时也是保证钢板质量的重要设备,主要应用于矫正各种规格的板材及剪切成块的板材。辊式矫平机是利用材料的“包辛格效应”,对板材进行多次正反弯曲,最终将其矫平。本文主要对辽宁省沈阳市某钢材物流配送中心的矫平剪板机组进行改造和升级。原有矫平剪板机组存在以下问题:受钢板厚度、走板速度、环境温度和操作工人熟练程度等制约,矫平精度和矫平质量不稳定;定尺剪切的精度不高,勉强能满足千分之二的误差;开卷、预矫、精矫、剪切、码垛等各部分独立控制,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工作效率和产能;在矫平过程中存在振动和噪声,特别是钢板厚度大于12mm时,振动和噪声更加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对矫平机最主要部件——矫平辊进行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解决了矫平精度不稳定和存在振动、噪声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触摸屏和PLC设计实现了矫平机控制系统,由原来的分散独立控制改为集中一体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工作周期,改善了生产效率。因为矫平机控制系统具有时变性、大滞后和非线性的因素,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引入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定尺剪切的精度明显提高,误差可以控制在千分之一。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介绍了矫平机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介绍了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第二,分析了矫平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说明;针对矫平机存在振动和噪声问题,以钢板材料、矫平曲率、接入强度和咬入条件为已知条件,对矫平辊进行了优化计算和仿真分析,完成了矫平辊的优化设计。第三,基于矫平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成了硬件的选型,设计了硬件结构图和电气接线图,设计了触摸屏界面和PLC程序流程图,绘制了I/O地址分配表,利用西门子STEP7软件编译了PLC控制程序。第四,对PID控制器的结构以及常用的离散化方法进行了说明,分析了PID参数整定的三种方法和不同的应用场合;研究了模糊控制算法,对其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完成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五,引入了模糊PID算法来解决钢卷输送速度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模糊PID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被控对象进行数学建模,得到了矫平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设计了一款新的模糊PID控制器,离线计算得出模糊控制规则表,能够完成离线计算在线查表的功能;使用MATLAB软件对常规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动态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好,性能优。

宋文杰[3](2019)在《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控制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已经陆续的建立了现代工业化的酸洗线。现代化酸洗线需要在带钢卷的酸洗工艺过程中使带钢张紧,才能使带钢在生产线的正常工作区域内运行,从而提高酸洗效率、加强酸洗效果,使钢卷保持一定紧密度和齐整划一。同时需加入实时监测系统,保证酸洗机组安全、平稳、有效运行。因此从控制和监测两方面出发,研究如何提高酸洗线上带钢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是酸洗线上测控系统,分析了张力控制中跳动辊的静态力学原理、位置伺服控制中精确度的重要性,设计了自动张力控制和伺服位置控制的电控系统。该机组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400系列作控制器,主传动系统采用S120系列变频器。上位机监测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的Win CC软件组态监控画面,运用网络系统与PLC、变频调速系统、位置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加入人机界面后,实现了各项参数在线修改、数据的实时交互和整套系统的实时监控。根据酸洗线机组的控制要求,在仔细研究了国内外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张力控制分类(机组各段张力控制和机组作业过程张力控制)和工艺要求,确定在机组适当位置安装夹送辊的方案;采取在五辊张力辊中加入跳动辊的方法来进行张力调节。建立五辊张力辊的静力学模型,分别对跳动辊不投入和投入两种方式下进行力学分析,进而最后卷取机对带钢的卷取效果得出该控制系统选用变张力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现场电控系统控制方案,加入伺服位置控制,相比于传统手动控制,一是提高了自动控制的精度,二是缩短了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的时间。根据测控系统要求,完成了对速度控制、张力控制、位置控制的软件编程和硬件选型以及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投产后,该系统的速度和张力控制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张力平稳,产品质量可靠。

王玉[4](2016)在《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造成沉重的环境负担为代价的,据统计:建筑活动使用了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预计2030年建筑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占全社会排放量的25%。因此,建筑业的低碳减排迫在眉睫。而作为在改变生产方式上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创新——工业化生产方式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建筑工业化已然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然而,由于真正基于市场环境的、相对深入的工业化建筑实践才刚刚起步,因此有针对性地相关节能减排研究还不充分甚至空白。在此背景下,针对工业化建筑的碳排放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工业化建筑发展及其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碳排放基础研究、建筑碳排放研究、建筑碳排放模型分析、低碳建筑评价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碳排放现状展开研究;其中,碳排放基础研究包括碳排放政策、标准、相关评估法,能源碳排放因子,建材、设备碳排放因子以及碳排放计算软件;建筑碳排放模型分析包括生命周期划分和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比例;通过以上背景研究整理现有问题,并提出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从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建筑碳排放基础研究和传统建造方式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两部分展开;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理论以及建筑碳排放基础研究;而第二部分对传统建造方式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汇总,构建碳排放时空矩阵核算模型,对碳排放来源进行盘查,明确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方法和测算清单,汇总碳排放数据来源及减碳措施;并对不同结构类型、结构材料的建筑碳排放进行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整理。在对传统建造方式的建筑碳排放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对比传统建造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区别,结合工业化预制装配模式的特点;通过确定目标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基于全流程控制的、系统的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之后具体分两部分展开: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分析评估;碳排放核算模型包括基础数据库框架、基于BIM的工业化建筑数据信息库以及各阶段的计算方法,并重新划分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分析评估针对具体碳源、影响因素提出关于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减碳措施。最后部分以轻型建造系统为例,对轻型可移动铝合金住宅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实证分析,包括碳排放核算、影响评价(LCIA)和针对具体碳源的低碳设计,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轻型建筑系统的低碳建筑碳排放评价指南及核算表格系统。本文构建了全新的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实现了低碳建筑的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和可操作化,不仅为轻型工业化预制装配住宅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为我国其他低碳建筑的健康、迅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丁增胜,王世英[5](2015)在《浸渍干燥生产线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国内外浸渍干燥生产线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生产厂家,概述浸渍干燥生产线的主要结构、维修保养及主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吕昌阳[6](2014)在《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及自动卸卷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高效卷取作为一种衡量酸洗机组卷取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正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他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是提高产品成材率的重要保障。本文依托莱钢冷轧薄板推拉式酸洗机组的现场实际情况,对高效卷取进行研究和实际应用。以实现高效卷取为目的,对实际生产中制约卷取效率和卷取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以减少张力波动和实现卸卷小车自动卸卷为主要方案的解决办法。围绕实现酸洗机组高效卷取这一目的,沿着预设的解决方案,完成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分析和推导了变频器矢量控制在张力控制中的数学模型。理论上论证了利用变频器完成闭环矢量控制实现卷取段恒张力控制的可行性。在研究分析了几种酸洗带钢张力控制的常用方式后,采用卷取机恒张力控制思想:基于西门子6SE70系列变频传动,通过闭环矢量控制,以速度饱和、转矩限幅的方法实现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对卷取机卷筒转动惯量补偿、摩擦力补偿等影响张力控制较大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测定法得出两大因素的补偿量,在设定参数时进行差值补偿,进一步提升卷取机恒张力控制精度,减少张力波动。从而减少带卷松边、塔形、卷边不齐等质量问题得出现,实现高效、高质量卷取。对卸卷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侧重于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从现场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的工艺设备经过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参数获取、实验验证、程序设计、改造实施、试车调试等几大步骤,逐步完成卸卷小车的自动化改造,实现自动卸卷功能。在减少设备故障率和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卸卷速度和生产效率,促进了高效卷取的实现。

韩景辉[7](2012)在《首钢京唐冷轧重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冷轧卷的消费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轻工市场需求很大,自行车、洗衣机、电冰箱、搪瓷制品、钢木家具等大幅度增加,国内带钢生产也逐年增加,特别进入2000年以后,冷轧带钢生产迅速增加,首钢集团战略调整结构更是新建了多条冷轧带钢生产线。冷轧钢板必须有较高的表面质量和良好的板形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作为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重卷生产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了重卷生产线工艺流程及开卷机、矫直机、卷取机等生产线重点设备基础上,以首钢京唐公司1700重卷检查机组控制系统为背景,深入研究了重卷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系统实现过程。结合重卷线西门子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对系统中顺序控制(SSF)、物料跟踪(MTR)、全线协调器(LCO)、主斜坡发生器(MRG)的不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各自功能的实现方式。对生产线的张力控制策略做了重点研究,分析了恒张力控制、直接张力控制、间接张力控制、间接恒张力控制等4种控制策略,并做了相应的对比。通过对活套张力控制和位置控制的深入分析,更加透彻的解析了张力控制策略。对重卷线上纠偏装置进行研究,分析纠偏检测原理,重点对纠偏控制的操作进行研究,实现对纠偏控制的掌握,更好的服务于生产,保证生产线稳定运行。通过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全面掌握了重卷生产线控制系统,有力地保障了重卷生产线的顺利生产。本项目的研究对首钢京唐冷轧二期项目及以后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必将为首钢集团占领冷轧产品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尉晟煜[8](2012)在《基于来料断面检测的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板形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体现了冷轧产品品质的好坏,历来都被钢铁制造企业所重视,如何有效的在轧制过程中对板形进行控制,特别是针对冷轧极薄板的板形精度控制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一些研究所的重要言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UCM、CVC等传统板形控制轧机的基础上,以梅钢酸轧机组为背景,分析了该梅钢酸轧机组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选型和设计方案,然后从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的角度研究了五机架UCM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思想。梅钢1420酸轧机组工程设计时采用的板形过程控制系统的WR/IMR弯辊,IMR窜动和目标板形参数均采用查询经验值表的方式进行预设定,精度较低,不能实时反映现场的控制需求。而梅钢1420酸轧机组,主要生产镀锡薄板等对板形和横向厚差等机组要求都比较高的产品。与普通冷轧板生产机组相比,该机组对上游热轧来料断面形状等的要求更高。通过对实际轧制数据和操作规程的研究,分析了宝钢1420轧机实际使用中热轧来料对轧机出口板形的影响后,提出了利用来料断面检测技术提高板形预设定模型的计算精度的措施,包括基于入口来料断面检测数据的来料板形曲线拟合技术、基于在线系统的弯辊力和窜辊计算技术、以及基于出口板形数据采集的反馈控制优化技术,建立了基于来料断面检测的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该数学模型以轧机设备基本参数、带钢基本参数(包括实测热轧来料断面信息)和轧制工艺参数等为输入,通过机理模型在线计算确定最佳化的板形调节机构设定值、执行机构效率系数以及板形目标曲线等。通过模型参数自适应提高板形模型的预报精度。梅钢1420酸轧机组2009年机组验收结束之后,基于来料断面检测的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应用于现场实际生产。通过对现场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该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进一步提高带钢平直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极薄板高速轧制过程稳定性,提高了冷轧板平直度质量和横向厚差控制精度。

王生才[9](2011)在《A公司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of automotive sheets in the competitive steel industry, which is one of the company’s strategic product, and meet the customers’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A company decide to build a new automotive steel sheet recoiling line.With the new recoiling line as the carrier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project as the guideline, actual condition of engineering concerne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satisfying the different parties of the project,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grams are studied of carrying out all activities related to quality implementation plan,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During quality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orting out of customers’ needs, analysis of previous quality problems and reason, the customers’ needs and improving of quality problem have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particularly function, precision and process of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team characterized by high efficiency and unity came into being after planing of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Based o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process, after the planing of equipment and process control scheme, the scheme of equipment allocation and system control of recoiling unit came into being which meet requirements of automotive steel. In the light of project execution, the management program is established for engineering of projec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ivil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and testing of equipment, and completing and acceptance. The design review, manufacturing standard and test plan act as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process. For the purpose of quality control, referring to management program of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 them in the light of actual condition, the FAT and aim of the project are finally passed smooth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control.

李学斌[10](2010)在《TSG公司3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世界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等,为钢铁需求持续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近年来汽车产业和家电产业的迅速增长,对高质量、薄规格、宽板幅的冷轧板的需求在快速增长,高质量、高水平的冷轧板带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TSG公司是一个具有25年发展历史的钢铁联合企业,其体制灵活、管理严谨,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产品定位好,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公司现有150万吨的热轧生产能力,作为30万吨冷轧板材的项目建设方,在成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公司拟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新上30万吨冷轧板材项目,可以借助该项目优化公司现有板材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高公司在板材市场的占有率。本文以TSG股份“30万吨冷轧板材”项目为对象,利用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该建设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进行研究。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充分利用现已建成的热轧中宽带产品为原料,拓宽产品品种、规格,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可利用企业的原料资源、人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外该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并促进TSG公司的发展战略,提高板材的研发技术,提升公司生产、市场和管理方面的经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对项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探讨和归纳出一个冷轧板材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模型,使企业能结合自身的经营战略和项目风险特点,对拟建设项目实施科学、系统的评估,从而使项目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取较佳综合效益。本文研究的不足在于对项目产品和市场分析、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等基础信息收集不尽详尽。面对当前企业正遇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上游及下游企业状况会影响到被研究对象成本、利润、产品销售等财务指标,且市场行情的预测难以做到精准。

二、固定式开卷机的CPC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定式开卷机的CPC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某工程机械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本质安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2 本质安全管理与应用
    2.1 本质安全的内涵
    2.2 本质安全的应用
    2.3 本质安全理论体系
    2.4 本质安全管理的措施
3 某工程机械公司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某工程机械公司简介
    3.2 某工程机械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问题成因分析
4 某工程机械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4.1 公司本质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4.2 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4.3 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步骤
    4.4 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
5 本质安全管理在公司内的实施与成效
    5.1 企业安全管理控制目标指标
    5.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5.3 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度
    5.4 本质安全管理的运行成效
6 结论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意义
    1.2 矫平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模糊PI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PID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模糊控制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 矫平机工作辊优化设计
    2.1 矫平机的主要结构与技术参数
    2.2 钢卷矫平过程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2.2.1 矫平机中钢卷的弯曲变形分析
        2.2.2 矫平力学性能参数分析
    2.3 矫平机工作辊的计算分析
        2.3.1 以矫平曲率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2 以接触强度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3 以咬入条件为基础分析工作辊
        2.3.4 矫平工作辊径的选择
    2.4 矫平机工作辊的仿真分析
        2.4.1 矫平工作辊系模型建立
        2.4.2 材料属性定义
        2.4.3 分析步的设置
        2.4.4 相互关系确定与加载
        2.4.5 结果及后处理
    2.5 本章小结
3 矫平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
    3.1 矫平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图
    3.2 触摸屏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2.1 触摸屏的选型
        3.2.2 Mcgs Tpc7062kx型号触摸屏的主要技术参数
    3.3 PLC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3.1 PLC的基本结构
        3.3.2 PLC的工作原理
        3.3.3 PLC的主要特点
        3.3.4 PLC的选型
        3.3.5 CPU314-2PN/DP型号PLC的主要技术参数
    3.4 位移传感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4.1 位移传感器的选型
        3.4.2 TR25型号位移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5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5.1 旋转编码器的选型
        3.5.2 旋转编码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6 直流调速器的选型和主要技术参数
        3.6.1 直流调速器的选型
        3.6.2 Eurotherm590C型号直流调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6.3 Eurotherm590C型号直流调速器的接线
    3.7 触摸屏的设计
    3.8 PLC程序的设计
        3.8.1 程序流程图
        3.8.2 I/O地址分配表
        3.8.3 测试结果分析
    3.9 本章小节
4 钢卷输送问题分析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1 钢卷输送问题分析
        4.1.1 影响钢卷恒速的因素
        4.1.2 解决钢卷恒速供送的策略
    4.2 PID控制器
        4.2.1 PID控制器原理
        4.2.2 PID控制的离散化
        4.2.3 PID参数的整定
    4.3 模糊控制器
        4.3.1 模糊控制器系统简介
        4.3.2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性
        4.3.3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4.3.4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择
    4.4 模糊控制器设计
        4.4.1 控制量的确定
        4.4.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4.4.3 模糊化与反模糊化的方法
        4.4.4 论域选择与尺度变换比例因子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矫平机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5.1 模糊PID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
    5.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数学模型
        5.2.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5.2.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5.3.1 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确定
        5.3.2 模糊语言变量以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5.3.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5.3.4 模糊推理算法的确定
        5.3.5 反模糊化求解模糊控制查询表
    5.4 系统仿真工具
        5.4.1 MATLAB仿真工具简介
        5.4.2 SIMULINK模糊逻辑工具箱
    5.5 在MATLAB中对模糊PID控制的实现
        5.5.1 基于MATLAB的模糊PID控制器模块的建立
        5.5.2 基于SIMULINK直流电机模糊PID仿真
    5.6 仿真分析
        5.6.1 不同控制方式下的仿真分析
        5.6.2 鲁棒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述
    1.3 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2章 酸洗线控制系统简介
    2.1 机组工艺概述
    2.2 控制系统网络
    2.3 控制系统功能和任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组张力系统分析
    3.1 速度控制
    3.2 转矩控制
    3.3 五辊张力辊工作原理
    3.4 张力辊辊径及张力计算
    3.5 带跳动辊的五辊张力辊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方案综述
    4.2 控制系统简介
    4.3 变频传动系统
    4.4 圆盘剪伺服控制系统
    4.5 过程控制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机界面
    5.1 软硬件配置
    5.2 网络拓扑结构
    5.3 功能描述
    5.4 主要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场调试
    6.1 单机调试
    6.2 冷联动调试
    6.3 穿带试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产业碳排放现状与减排潜力
        1.1.2 建筑工业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1.2 工业化建筑发展及其碳排放现状研究
        1.2.1 工业化建筑发展回顾及现状
        1.2.2 工业化建筑碳排放现状研究
    1.3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现状
        1.3.1 碳排放基础研究
        1.3.1.1 碳排放政策、标准、相关评估法
        1.3.1.2 能源碳排放因子
        1.3.1.3 建材、设备碳排放因子
        1.3.1.4 碳排放计算软件
        1.3.2 建筑(住宅、公建)碳排放研究
        1.3.2.1 住宅
        1.3.2.2 公建
        1.3.3 建筑碳排放模型分析
        1.3.3.1 碳排放生命周期划分
        1.3.3.2 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比例
        1.3.3.3 建筑碳排放核算
        1.3.4 低碳建筑评价
        1.3.5 问题整理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建筑碳排放研究
    2.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2.1.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概念和特点
        2.1.2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框架(SETAC/ISO)
        2.1.3 全生命周期评价步骤与方法
    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理论
        2.2.1 建筑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必要性
        2.2.2 建筑生命周期划分
        2.2.3 建筑碳排放测算基本方法
        2.2.4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理论框架
        2.2.4.1 核算系统边界
        2.2.4.2 评价功能单位
        2.2.4.3 清单分析
    2.3 建筑碳排放基础研究
        2.3.1 建筑碳排放的CO_2当量计算方法
        2.3.2 能源碳排放因子
        2.3.2.1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碳排放因子
        2.3.2.2 电力碳排放因子
        2.3.2.3 化石、电力碳排放因子选择方法
        2.3.2.4 蒸汽、热水的碳排放因子
        2.3.2.5 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2.3.3 建材碳排放因子
        2.3.3.1 建材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
        2.3.3.2 部分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第三章 传统建造方式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3.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时空矩阵模型
    3.2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核算公式
        3.2.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
        3.2.2 建筑施工阶段
        3.2.3 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
        3.2.4 建筑拆除和回收阶段
        3.2.5 小结: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核算公式汇总
    3.3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来源
    3.4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减碳措施
        3.4.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
        3.4.2 建筑施工阶段
        3.4.3 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
        3.4.4 建筑拆除和回收阶段
    3.5 不同结构类型、结构材料建筑碳排放分析评价
    3.6 传统建造方式建筑碳排放模型问题整理
        问题一:准确性
        问题二:透明性
        问题三:可操作性
第四章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的构建
    4.1 传统建造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区别
    4.2 研究对象——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
    4.3 工业化预制装配模式的特点
        4.3.1 集成化(构件—组件—模块)
        4.3.2 工厂化(“现场—工厂”转移)
        4.3.3 循环的全生命周期
    4.4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划分
    4.5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
        4.5.1 确定目标和范围
        4.5.2 清单分析
        4.5.3 影响评价
        4.5.4 结果解释
        4.5.5 建立评价模型
    4.6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
        4.6.1 基础数据库框架
        4.6.1.1 数据库的基本功能与结构设计
        4.6.1.2 生命周期清单的计算与数据库建立
        4.6.1.3 基础数据库升级
        4.6.2 基于BIM的工业化建筑数据信息库
        4.6.2.1 参数库
        4.6.2.2 清单库
        4.6.2.3 运行数据库
        4.6.3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核算
        4.6.3.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
        4.6.3.2 工厂化生产阶段
        4.6.3.3 物流阶段
        4.6.3.4 装配阶段
        4.6.3.5 使用和维护更新阶段
        4.6.3.6 拆卸和回收阶段
        4.6.4 小结1:工业化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对比
        4.6.4.1 建造环节对比
        4.6.4.2 两种建造方式碳排放量对比
        4.6.5 小结2:各阶段碳排放核算公式汇总
        4.6.6 小结3:各阶段碳排放核算模型
        4.6.7 小结4:不同结构类型、结构材料建筑碳排放分析评价
    4.7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估
        4.7.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
        4.7.2 工厂化生产阶段
        4.7.3 物流阶段
        4.7.4 装配阶段
        4.7.5 使用和维护更新阶段
        4.7.6 拆卸和回收阶段
第五章 轻型可移动铝合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5.1 轻型可移动铝合金预制装配建筑
    5.2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评价
        5.2.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
        5.2.1.1 碳排放核算
        5.2.1.2 影响评价(LCIA)
        5.2.1.3 低碳设计
        5.2.2 工厂化生产阶段
        5.2.2.1 碳排放核算
        5.2.2.2 影响评价(LCIA)
        5.2.2.3 低碳设计
        5.2.3 物流阶段
        5.2.3.1 碳排放核算
        5.2.3.2 影响评价(LCIA)
        5.2.3.3 低碳设计
        5.2.4 装配阶段
        5.2.4.1 碳排放核算
        5.2.4.2 影响评价(LCIA)
        5.2.4.3 低碳设计
        5.2.5 使用和维护更新阶段
        5.2.5.1 碳排放核算
        5.2.5.2 影响评价(LCIA)
        5.2.5.3 低碳设计
        5.2.6 拆卸和回收阶段
        5.2.6.1 碳排放核算
        5.2.6.2 影响评价(LCIA)
    5.3 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估
        5.3.1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比例关系
        5.3.2 组成部分碳排放量及比例关系
        5.3.3 长寿命碳排放分析
    5.4 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碳排放模型正确性验证
        5.4.1 数据来源
        5.4.2 碳排放核算分析
    5.5 小结
结论和创新点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 建材开采生产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
    2 工厂化生产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
    3 物流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
    4 装配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
    5 拆卸回收阶段的BIM明细表清单1、数量清单2
作者简介
致谢

(5)浸渍干燥生产线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浸渍干燥生产线制造的发展现状
2 浸渍干燥生产线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
    2.1 浸胶机
    2.2 干燥机

(6)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及自动卸卷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酸洗线生产过程自动化发展历程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莱钢冷轧薄板酸洗线工艺及设备
    2.1 工艺流程简介
    2.2 系统配置
    2.3 自动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3.1 计算机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3.2 PLC 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4 电气传动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4.1 交流变频流调速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4.2 MCC 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4.3 操作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卷取机张力控制
    3.1 张力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3.2 张力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2.1 按照控制方式划分
        3.2.2 按照执行器件划分
        3.2.3 按照控制核心划分
        3.2.4 按照控制算法分
        3.2.5 按照张力检测方式划分
    3.3 异步电机的转矩控制
        3.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3.3.2 6SE70 变频器控制
    3.4 卷取机张力控制
        3.4.1 卷取机恒张力控制的方案
        3.4.2 控制程序需要完成的任务
        3.4.3 恒张力控制空载实验
        3.4.4 恒张力控制带负荷试车
    3.5 效果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卸卷小车自动卸卷的实现
    4.1 莱钢酸洗机组卸卷系统简介
    4.2 莱钢酸洗机组卸卷系统的技术参数
    4.3 卸卷小车自动卸卷改造
        4.3.1 改造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4.3.2 改造实施
        4.3.3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4 试车及效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7)首钢京唐冷轧重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重卷生产线状况及京唐冷轧重卷生产线技术特点
    1.3 课题研究技术应用背景及应用价值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重卷系统工艺流程
    2.1 重卷机组设备组成
    2.2 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研究
        2.2.1 上卷小车
        2.2.2 开卷机
        2.2.3 开卷机对中系统(CPC system)
        2.2.4 拉弯矫直机
        2.2.5 活套
        2.2.6 卷边机
        2.2.7 卷取机
    2.3 重卷机组工艺研究
        2.3.1 工艺流程简介
        2.3.2 原料规格
        2.3.3 成品规格
        2.3.4 机组技术参数
        2.3.5 机组有效工作时间的核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卷控制系统组成和分析
    3.1 控制系统概况
        3.1.1 整体系统架构
        3.1.2 工业以太网
        3.1.3 PROFIBUS-DP网
    3.2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
        3.2.1 项目结构
        3.2.2 重卷自动化控制层次结构
    3.3 系统软件配置分析
    3.4 HMI监控计算机的画面形式
        3.4.1 模拟工艺流程画面
        3.4.2 设定调整数据窗口
        3.4.3 记录数据、联动提示及故障报警信息的数据表格显示
    3.5 控制系统实现研究
        3.5.1 顺序控制实现(SSF)
        3.5.2 物料跟踪(MTR)
        3.5.3 全线协调器功能结构(LCO)
        3.5.4 主斜坡发生器(MRG)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张力控制策略研究
    4.1 直接张力控制系统
    4.2 间接张力控制系统
    4.3 间接恒张力控制原理分析
    4.4 活套的张力和位置控制的研究
        4.4.1 活套张力控制原理分析
        4.4.2 带钢的张力控制研究
        4.4.3 活套小车的位置控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纠偏控制系统研究
    5.1 纠偏装置研究
    5.2 纠偏检测原理分析
    5.3 纠偏操作及参数设置
        5.3.1 调试检验
        5.3.2 通过ECU01进行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
        5.3.3 操作模式控制
        5.3.4 线性位移传感器KLW的(位置)调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来料断面检测的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轧机数学模型和板形控制技术
        1.1.1 板形控制
        1.1.2 国内外板形控制技术现状
    1.2 酸洗冷连轧机联合机组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设计和研究背景
        1.3.2 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冷轧轧机板形控制系统
    2.1 板形控制的基本概念
        2.1.1 轧机机型与板形控制能力的关系
        2.1.2 板形控制系统功能划分
    2.2 带钢断面形状表示方法
        2.2.1 凸度(CR)
        2.2.2 楔形(CT)
        2.2.3 边部减薄(E)
    2.3 平坦度表示方法
        2.3.1 平坦度
        2.3.2 纤维相对长度差表示法
        2.3.3 残余应力表示法
        2.3.4 凸度与平坦度间的关系
    2.4 梅钢1420冷连轧板形控制的特点及控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轧来料板形与冷轧板凸度关系分析
    3.1 宝钢1800的热轧来料板形数据
    3.2 热轧来料凸度对冷轧板平直度的影响
    3.3 热轧来料断面形状变化对冷轧带钢平直度和断面形状的影响
    3.4 弯辊、窜辊对带钢断面形状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轧来料断面检测模型研究及预设定系统设计
    4.1 热轧来料断面形状对冷轧板形的影响
    4.2 配置断面仪的必要性
    4.3 断面检测仪配置
    4.4 断面检测信号处理
    4.5 断面描述与特征参数识别
    4.6 断面曲线拟合
        4.6.1 来自L1的来料断面实绩
        4.6.2 带钢断面曲线拟合计算原理
        4.6.3 来料带钢断面数据的处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面数据在板形预设定中应用
    5.1 弯辊力在线计算模型
        5.1.1 弯辊力设定模型控制参数
        5.1.2 弯辊力设定模型计算流程
        5.1.3 弯辊力设定值输出控制
        5.1.4 性能稳定性优化
    5.2 板形自学习模型
        5.2.1 模型自学习的必要性
        5.2.2 自学习原理
        5.2.3 计算流程
    5.3 断面数据处理与板形预设定程序的结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梅钢轧机板形模型系统实现与效果分析
    6.1 过程计算机板形预设定控制系统的实现
        6.1.1 板形预设定模型数据流图
        6.1.2 弯辊力在线设定模型的启动条件
        6.1.3 板形预设定画面设计
    6.2 板形质量对比
    6.3 热轧来料断面曲线拟合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9)A公司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2.1.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2.1.2 项目质量管理概念模型
        2.1.3 项目质量管理原则及基本原理
    2.2 项目质量策划
        2.2.1 项目质量目标策划
        2.2.2 项目运行过程策划
    2.3 项目质量保证
        2.3.1 项目质量保证的基本内容
        2.3.2 实施项目质量保证
    2.4 项目质量控制
        2.4.1 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4.2 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第3章 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概况
    3.1 A公司汽车板重卷现状及问题分析
    3.2 项目概况
第4章 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策划方案
    4.1 项目质量目标策划
        4.1.1 顾客及顾客需求识别
        4.1.2 新增汽车板重卷项目总目标及目标分解
    4.2 项目人力资源策划
    4.3 项目设备资源策划
    4.4 项目技术方案策划
    4.5 项目实施过程策划
第5章 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保证
    5.1 项目设计阶段质量保证
    5.2 项目设备制造及安装阶段质量保证
    5.3 项目设备调试阶段质量保证
第6章 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控制及验证
    6.1 项目质量控制
        6.1.1 确定项目控制对象
        6.1.2 制定项目控制计划
        6.1.3 项目控制计划实施与检查
    6.2 项目质量验证
        6.2.1 编制功能考核方案
        6.2.2 功能考核实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TSG公司3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4 本文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1.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和作用
    1.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
    1.3.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2. 项目的市场分析
    2.1 企业及项目概况
    2.2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3.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建设条件规划
    3.2 生产条件规划
    3.3 技术及工艺规划
    3.4 环境影响评价
    3.5 人力资源分析
4.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4.1 项目成本与投资估算
    4.2 项目融资分析
    4.3 财务效益评价
5. 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5.1 项目风险分析
    5.2 项目风险及控制对策
    5.3 机构设置
    5.4 市场风险
    5.5 资本风险
    5.6 企业风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固定式开卷机的CPC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工程机械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鲁文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模糊PID的矫平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祝相泉.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3]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 宋文杰.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4]工业化预制装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 王玉. 东南大学, 2016(01)
  • [5]浸渍干燥生产线概述[J]. 丁增胜,王世英. 中国人造板, 2015(12)
  • [6]卷取机恒张力控制及自动卸卷的研究与应用[D]. 吕昌阳.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7]首钢京唐冷轧重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 韩景辉. 东北大学, 2012(07)
  • [8]基于来料断面检测的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研究[D]. 尉晟煜. 东北大学, 2012(05)
  • [9]A公司新增汽车板重卷机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生才. 东北大学, 2011(05)
  • [10]TSG公司3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可行性研究[D]. 李学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固定式开卷机CPC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