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提问质量,培养提问的习惯

提高提问质量,培养提问的习惯

一、提高设问质量 培养质疑习惯(论文文献综述)

覃淑华[1](2021)在《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提出要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启发性和活动性,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探究、主动思考问题,最终指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它贯彻了有关课程改革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示精神,顺应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改革需要,获得了广大中小学教育者的青睐和重视。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尽人意。为此,针对当前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有效益,成为了重点探索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问题教学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德育目标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并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积极探讨,从而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必备知识、发展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教学方式。它具有问题的价值引领性、学科思维的启发性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等特点。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有利于践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启发学生思维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其有效应用得益于多方面理论基础的指导,主要包括问题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其应用的一般流程可以遵循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及时总结评价的流程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调整。通过课堂观察法和访谈交流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的应用现状和看法,发现问题教学的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初具规模,它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的制约以及应试教育模式和课时安排的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问题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合理性、学生对问题教学的参与度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合理引导与评价等。为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总结出了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对策,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问题设计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参与积极性;着眼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完善教学评价。最后,为了验证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以及呈现出更清晰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设计并实施了问题教学的实践案例,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韩江雪[2](2021)在《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文中指出自2017年9月起,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该版本教科书清晰地把握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在潜移默化中陶染人格、形塑灵魂的特征,试图将国家与民族的育人要求熔铸于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收获健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在德、智、美三个层面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其具体体现之一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大幅增加了文言文阅读量,传达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态度。然而,我们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考察发现,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失落和文本失落的双重问题,导致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无从实现,即学生没有从这一饱含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中获取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美感升华的滋养。因此,对文言文的育人价值进行细致考察成为必须,这不仅有利于改进当前和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还能促进对语文教科书“定篇”类选文的研究,以及丰富文言文的研究视角和路径。该研究选取统编版本的初中段语文教科书中的全部文言文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课例研究法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从教科书文选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一步。其目的是审视与考察当前教科书编写的实际情况,这通过思考不同文选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各方面价值和应然的文言文选文体系建构,继而对实然的文言文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章编选的商榷意见,从而完善教科书编写和使用实践来实现。具体研究路径是,笔者首先借鉴文学、语言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资源和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情况来创建教科书文选育人价值分析结构的“理想类型”,继而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实际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考察选文在知识、思维、审美和文化方维的价值水平,衡量现实情况与理想层面的差距,提出一些自己的商榷意见。从教学层面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育人价值研究是第二步。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选进行育人价值分析,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文言文本在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审美陶冶与文化传承方面应发挥的育人价值,并且提出了完善教科书选文的一些商榷意见。这些选文育人价值继而面临着一个如何落实的问题,也即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形态与要求的问题,这需要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出具体要求。文言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范畴,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寻求“理解”,不仅是对于文本的理解,更要在此基础上走向对自我的理解。因此,对文言文育人价值的转化要求应该落实为一种对理解水平的规定,教师、学生和师生双方都应该形成特定的理解状态。在对理想层面的育人价值转化形态进行明确之后,需要对当前一线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真实课堂中所发生的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并对此现状进行分析,总经有效经验,更多的是诊断问题,借助中西方理论资源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已有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与方法令人不甚满意,学习主体的自由受限,人与文化经典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意义裂痕。鉴于此,我们从千百年来中西方阅读、阐释文学经典的丰富经验中寻求到了一些理论启示,从征实原旨和自由开拓两种价值取向中切入对文言选文的教学思考。就选文的主导教学价值而言,选文可以被分为知识之文、思维之文、审美之文和文化之文。知识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使学生合理积累一定数量的古汉语字音、字形、字义、语法、修辞、文学等知识,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单向度的,而是通过掌握古代训诂的基本方法和文学涵泳的巧妙艺术,通过训诂与涵泳的循环进行的。思维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形象、逻辑、辩证等积极思维来理解文言文微言背后的大义,填补文本的空白结构,并对传统价值进行批判与颠覆,促进传统价值的更新与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之文教学要旨在于充分给予学生审美体验的自由,通过调动期待视野、引发认知冲突最终推动学生与作者的审美视域融合。文化之文的教学要旨在于尊重文本的民族历史性,重点把握文章历史语境,尊重古今时间间距,辨明历史文本的当代文化价值。当然,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文言文选文价值难以束于一隅,往往需要多角度价值钩沉,因而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灵活选择、调整、改良策略与方法,将前述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圆览会通。文言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经典教育,在全球化挑战日益激烈的今天,经典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文言文的育人价值探索关系到国民精神塑造和个体的自我理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包括教育研究者、教科书编写者、学校教师在内的教育人士,乃至整个国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配合,不断地在民族经典与学生建构价值关联,致力于使其作用于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由。

殷星媛[3](2021)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并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由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是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此外,将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本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思维发展中助其学习。笔者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考察当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进一步探索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为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在H市某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进行相关调研,调研内容紧紧围绕着思辨性思维的特质,即反思性、合理性、深刻性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少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议论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学生缺少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探究意识,然而质疑、反思、探究是形成思辨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就教师而言,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理念,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较为欠缺。笔者针对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问题与反思意识的欠缺是学生缺少质疑精神的表现,质疑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别是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设问、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第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以写作促思考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第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探究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以及课堂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辨,以辨析促探究。综上所述,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应紧紧围绕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三个特质展开,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逻辑能力、探究品质来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希望本研究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冯雨欣[4](2021)在《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提出”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它被视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给学生提供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以来,数学教育中的问题研究成为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内教育学界也及时结合国内教育状况,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我国2011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能力培养的关键年龄段。本研究以上海市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现状如何?(2)哪些因素对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有着显着影响?(3)如何有效提高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针对问题一,本研究从数学性、可解性、流畅性、灵活性、适切性、深刻性、新颖性七个品质维度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以上海市徐汇区三所中学的全体初一学生及老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测试卷调查初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表现。结果为:初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较弱;学生们更容易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不同问题任务下学生在各提问品质上表现不同。针对问题二,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聚类,与测试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初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可分别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它因素四个维度。对于不同维度下的问题,根据特征重要性、相关性排序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并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验证。研究发现,学生因素中,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对问题提出能力的提升最显着;教师因素中,教师对提问的理答方式和教学方式,对学生提问能力培养有显着影响;小组互助氛围等环境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和思维开拓性。结合量化、质性分析得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些许相关提高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建议,以期能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教学中提供参考。具体包括: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掌握设计问题的策略;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构建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辛勤[6](2020)在《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思维类型的均衡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之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因素。课标针对这一核心素养,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必修课程内容,并要求课内阅读篇目中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来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体框架来看,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典古代散文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学形式,是古代优秀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进行语言、思维及文化教育的宝贵素材,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的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言”的落实挤占“文”的研讨,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侧重浅表化的文言字词识记和内容理解,未能充分挖掘古代散文的思辨价值等。这些问题阻碍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亟待切实解决。将思辨性阅读教学与古代散文教学相结合,实施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明确应该如何来实施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系统的策略指导。结合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与特点,可以明确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深入挖掘教材与古代散文文本的思辨资源、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生成是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自主阅读、学习任务群导引阅读实践、质疑设问是基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要高效开展,还需要关注课堂之外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采取指导思辨技能应用、延伸课外资源等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补充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为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兰凤[7](2020)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教学整体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能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怎样呢?笔者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数学教师课前难以设计出合适的、良好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思考、回答的时间;学生没有养成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也不具备提问的勇气,上课时不提问、不敢问,下课后不想问、懒得问。进一步分析发现,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数学教师方面的原因:受教学质量硬性要求的制约、教研能力不够强;(2)学生方面的原因:缺少成就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考试制度对学生深造机会的影响、学校未针对问题导学开展教研活动等。怎样基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制定更合适、更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策略研究,以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对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环节、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定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有关概念,提炼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环节;其次,针对上述调查现状,从三方面提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是科学设置问题,问中蕴导。包括:(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2)趣味引入,激发兴趣;(3)递进追问,变式拓展;(4)构建框架,提升素养。二是适时引导思考,导中含问。包括:(1)掌握提问方式,促进问题生成;(2)剖析问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三是促进习惯养成,引中有问。包括:(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2)重视动手记录,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提供了对应的应用策略案例;最后,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为例,应用上述策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实践研究方面,首先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的形式为模板,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八年级上数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实习学校的八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由笔者授课,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上述运用了策略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数学成绩显着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提高;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推广、创新意识增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研究成果两方面。研究角度的创新之处体现在针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学生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对话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分为提问、思考、作答三个环节,并结合实践案例根据这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了互动性问题和任务性问题的作用。

李炯慧[8](2020)在《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是基于21世纪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背景提出。疑问是个人思维的开始,质疑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接触知识产生矛盾、分歧,导致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继而敢于提出疑问或新观点以追求新认识的认知发展过程。质疑是产生疑问之后勇于发问、敢于批判、努力追求真理的行动,是以科学的怀疑态度、求真求通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真理的科学思维方式。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质》中将“科学精神”素养细化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不盲从大众、不迷信权威,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为了具体阐述这个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展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探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现状调查包括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统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归因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本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历史学科质疑能力表现为求真求实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其特征主要有思辨性、严谨性、自主性。本文第四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培养要求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两个方面着手。本文第五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策略是在史料研习、问题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本文第六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实施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在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刘漪柔[9](2020)在《高考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及教学建议 ——以2015-2019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学科的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内涵、特征有着属于这一学科的独特之处,具体来说:在概念上,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是一种将语文思辨性思维自觉、主动的运用在阅读活动中的一种能力与态度,它立足于当前的阅读作品,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知,解决问题,在完成阅读实践活动后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在内涵上,它的具体内容包含了基础的逻辑能力、发展的思辨能力和提升的思辨品质三部分,其中,基础的逻辑能力又包括语言现象和文字现象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问题与观点的识别与分析,在理论上对问题进行推理与论证;发展的思辨能力包括考察评价、搜集与评估证据和解决问题,获得综合判断;提升的思辨品质包括分析反思,思想开明,心态公正,以理服人。在特征上,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以语言文字作品为题材、以语言文字作品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和获取真知为目标。我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将能力的考查分为了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层级,结合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基础能力和发展能力层级,得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所考查的能力与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对应关系。在基础能力层级上,总体而言属于交叉对应的关系,具体来说,考试大纲中的“识记”对应着思辨性阅读能力“辨识、比较、分析、归纳和整理”,考试大纲中的“理解”对应着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对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考试大纲中的“分析综合”对应着思辨性阅读能力“对问题的识别和分析”和“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推理和论证”。在发展能力层级上,考试大纲中的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鉴赏评价、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表达应用和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探究与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考察与评价、推理与发现、实证与结论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对近五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按不同的文本类型试题进行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的试题分析,具体有近五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试题形式评析和试题考查走向评析,得出近五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关于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的情况和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思辨能力考查的启示: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试题应增加在论证过程方面的考查,选材上应扩大选文范围;实用类文本思辨性阅读试题应增加对证据质量判断的考查,选材上应增强情境性;文学类文本思辨性阅读试题应增加对思辨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选材上应增强选文意蕴的深度。在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构成要素与高考语文能力考查探究和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培养提出建议:论述类文本以创新性、逻辑性和时代性为教学材料补充原则,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材料补充要注意生活化和情境化,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材料补充要注意综合性。培养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可以考虑以下三点策略:批判质疑策略、互文比较策略和关联性寻找策略。

邱欣连[10](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1987年,邓小平总理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至今为止,全世界都认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不断研究发展之后,我国提出了一新的课程标准,即核心素养。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及身心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当代时代需求的人才,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核心素养就是教育不断发展的成果。本文则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结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进行初步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研读文献和教育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对目前的教育研究情况及相关概念的运用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进一步学习核心素养体系中所涉及的教育理论,梳理出物理科学思维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同时了解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培养的情况,初步得到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理论指导,对初中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第二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学生和教师进行现状了解。在已有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结合实习期间的教育经验,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科学思维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主要是从认知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状况方面进行问题设置。教师部分主要是了解当前教师教学现状和对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科学思维的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实况以及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实施情况,同时结合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的培养状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培养方向机需要,为本文后面的学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培养提供参考。第三阶段,在已有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并结合现阶段的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需要,对初中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自己在校的教学经历和在职教师的经验分享学习,对初中物理个别课题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特别体现的是对于科学思维能力内容的初始构建。最后,结合整个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得出自己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不断的为自己今后的物理学科教学之路加砖添瓦。

二、提高设问质量 培养质疑习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设问质量 培养质疑习惯(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课堂观察法
        4.访谈交流法
    (四)可能创新之处
一、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1.问题
        2.问题教学
        3.问题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4.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问题教学
    (二)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特点
        1.问题的价值引领性
        2.学科思维的启发性
        3.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三)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践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2.有利于启发思维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问题教学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五)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一般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2.精心提出问题
        3.分析并解决问题
        4.及时总结评价
二、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合理性
        2.学生对问题教学的参与度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引导与评价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问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足
        2.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的制约
        3.应试教育模式和课时安排的影响
三、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问题设计能力
        1.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
        2.钻研教材与学生,增强问题针对性
        3.科学合理设问,提高问题质量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参与积极性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课程意义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参与意愿
        3.指导学生的“问”、“答”,提升参与能力
    (三)着眼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完善教学评价
        1.提升教师理答智慧,启发引导学生
        2.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统筹优化评价
四、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案例与效果反思
    (一)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
        1.课前教学准备
        2.具体实施过程
    (二)问题教学的应用效果反思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宏观研究
        (二)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价值研究
        (三)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研究
        (四)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研究
        (五)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
        (六)现有文献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
    三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一)语文教科书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三)文言文
        (四)育人
        (五)价值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调查法
        (三)文献研究法
        (四)课例研究法
    五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言文育人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 文言文育人价值关注缘起
        (一)“新基础教育”对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视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 育人价值内涵界定
        (一)智育价值:“求真”与增进理解
        (二)德育价值:“向善”与促进关怀
        (三)美育价值:“审美”与升华精神
        (四)三育的关系
    三 文言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内涵
        (一)知识积累价值
        (二)思维训练价值
        (三)审美陶冶价值
        (四)文化教诲价值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探析
    一 理想类型:文言文选文的应然育人价值
        (一)知识价值
        (二)思维价值
        (三)审美价值
        (四)文化价值
    二 现状考察:统编初中语文文言文选文分析与商榷
        (一)知识现状分析与商榷
        (二)思维现状分析与商榷
        (三)审美现状分析与商榷
        (四)文化现状分析与商榷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选文的育人价值落实
    一 选文育人价值实现的教学转化思路
        (一)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
        (二)选文育人价值教学转化的基本要求
    二 文言文教学现状评析
        (一)现状述评
        (二)问题诊断与解决策略
    三 落实育人价值的文言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知识之文:循环型阅读教学
        (二)思维之文:开放型阅读教学
        (三)审美之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四)文化之文:历史型阅读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硕博论文
    四、其他
附录
    一、教师访谈提纲
    二、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议论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3.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案例研究法
        3.课堂观察法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思维
        2.思辨
        3.思辨性思维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的关系
        1.议论文与思维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
        3.议论文阅读中培养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辨析能力
        (3)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与方法
        2.调查内容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少问题意识
        2.学生缺少反思意识
        3.缺少探究品质的培养
        4.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观念
        5.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较为欠缺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问题归因
        1.对“标准答案”的追逐销蚀着学生的思考能力
        2.“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本身缺少思辨性思维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
        1.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
        2.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
        3.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
        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2.以写促思,加强思辨性思维训练
    (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
        1.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辨析
        2.通过课堂辩论,培养辨析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4)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为新课改提供现实依据
        1.3.2 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3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4.4 统计分析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关于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总体现状
    2.3 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研究
    2.4 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2.5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2.6 数学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及思路
    3.3 工具编制
        3.3.1 调查问卷编制
        3.3.2 测试卷编制
        3.3.3 信效度检验
        3.3.4 访谈提纲编制
        3.3.5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标准
    3.4 数据处理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现状
        4.1.1 学生测试卷的结论及分析
        4.1.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论及分析
        4.1.3 教师访谈的实录及分析
    4.2 制约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4.2.1 影响因素的维度划分
        4.2.2 各维度内代表性问题对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第5章 提升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建议
    5.1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5.2 掌握设计问题的策略
        5.2.1 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设计
        5.2.2 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5.2.3 采取合适的设问方式
    5.3 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5.4 因材施教构建评价标准
    5.5 提高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1.1 初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
        6.1.2 影响初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
        6.1.3 提高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及测试卷
附录C 部分代码
致谢

(6)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相关说明
一、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概述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1.“思辨”的实质
        2.思辨能力的构成
        3.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内涵辨析
        1.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2.一般的阅读教学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
        1.课程标准的明确指导
        2.统编教材的全新编排
        3.高考考查的内在导向
        4.古代散文的思辨特质
        5.高中生思维发展规律
    (五)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1.平衡泛阅读时代特点与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2.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3.助力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发展
二、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与方法
        2.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2.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三)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1.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2.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3.教学方案设计的实施情况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1.当前教学的“三重矛盾困境”
        2.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1.教材为主,深入挖掘思辨资源
        2.细读深思,剖析文本思辨特质
        3.平等对话,关注内容动态生成
    (二)基于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
        1.自主阅读为先,夯实思辨性阅读基础
        2.学习任务群导引,串联思辨性阅读实践项目
        3.把握核心问题,质疑设问推动阅读研讨
    (三)支撑教学高效开展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思辨目的,培养理性思辨意识
        2.融入逻辑知识,指导思辨技能应用
        3.延伸课外资源,拓展学生思辨空间
四、“学习之道”专题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案设计
    (二)课前导学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高中生古代散文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7)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理论需求
        2.实践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环节研究
        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原则研究
        4.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
    (一)问题的界定
    (二)问题导学的界定
    (三)教学模式的界定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与本质
    (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提问
        2.思考
        3.作答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对教师的问卷编制
        2.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对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对学生的问卷编制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教师因素的不足
        2.学生因素的不足
        3.原因分析
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置问题问中蕴导
        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2.增强趣味激发兴趣
        3.递进追问变式拓展
        4.构建框架提升素养
    (二)适时引导思考导中含问
        1.掌握提问方式促进问题生成
        2.剖析问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
    (三)促进习惯养成引中有问
        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
        2.重视动手记录形成问题意识
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践研究
    (一)实践情况介绍
        1.实践对象
        2.实践课题
    (二)构建问题导学系统框架
    (三)实践案例课堂实录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猜想
        3.尝试证明猜想探究新知
        4.渗透数学思想巩固练习
        5.归纳总结反思课堂小结
        6.课后趁热打铁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点评与反馈
        1.自我反思
        2.高级教师点评
        3.学生上课心得与反馈
七、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一)实验对象与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
        2.实验材料
    (二)实验假设与实验方法与实验原则
        1.实验假设
        2.实验方法
        3.实验原则
    (三)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对照班和实验班前测成绩分析
        2.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结果分析
    (五)实验小结与反思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八、研究小结与反思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反思与优化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8)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2.当前高中生质疑能力现状要求
        3.历史学科特征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1.相关概念
        2.理论依据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创新之处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1.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及分析
        2.学生质疑能力现状调查情况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
        1.教师方面
        2.学生方面
三、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
    (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
        1.求真求通的问题意识
        2.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
        3.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
    (二)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特征
        1.思辨性
        2.严谨性
        3.自主性
四、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
        1.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2.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
        3.搭建多元评价平台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增强主体意识
        1.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本质
        2.坚持独立思考为前提
        3.明确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五、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史料研习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1.把握史料基本要素进行质疑
        2.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质疑
        3.运用史料考辨方法进行质疑
    (二)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1.在争议之处质疑
        2.在矛盾之处质疑
    (三)在探究性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
        1.课堂合作学习中开展质疑探究
        2.课外调查研究中开展质疑探究
六、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2.实验对象
        3.实验假设
        4.实验设计
    (二)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1.教学策略实施前测试
        2.教学策略实施后测试
    (三)实验成果与问题反思
        1.实验成果的表现
        2.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七、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附录三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致谢

(9)高考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及教学建议 ——以2015-2019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高考语文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
        (三)思辨性阅读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语文思辨性阅读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的研究
        (三)关于思辨性阅读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 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内涵
        一、思辨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及定义
        二、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内涵
    第二节 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的特征
        一、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以语言文字作品为题材
        二、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以语言文字作品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三、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以解决问题、获取真知为目标
第二章 我国高考语文思辨阅读能力考查的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能力内容和要求的描述
    第二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能力层级的划分
        一、语文基础能力层级
        二、语文发展能力层级
    第三节 语文思辨阅读能力构成要素与高考语文能力考查的对应关系
        一、高考语文能力考查与语文思辨阅读能力在基础能力层级上的对应
        二、高考语文能力考查与语文思辨阅读能力在发展能力层级上的对应
第三章 2015-201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关于思辨能力考查的内容评析
    第一节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一、2015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二、2016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三、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四、2018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五、201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层级考查评析
    第二节 2015-201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思辨能力考查形式评析
        一、现代文阅读考查思辨能力试题的取材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考查思辨能力试题的设问方式
        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思辨能力试题的图文特点
    第三节 2015-201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思辨能力考查走向评析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能力考查走向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布局走向
    第四节 2015-2019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思辨能力考查试题启示
        一、论述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考查试题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考查试题启示
        三、文学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考查试题启示
第四章 高考语文思辨性能力考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创新性、逻辑性和时代性教学文本补充
        二、批判质疑教学策略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生活化和情境化教学文本补充
        二、互文比较教学策略
    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思辨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文本补充
        二、关联性寻找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件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教育与教学的发展需要
        1.1.2 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性带来的需要
        1.1.3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2.4 中学物理学科教育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思维
        2.1.1 思维的定义
        2.1.2 思维的基本过程
        2.1.3 思维的种类
    2.2 核心素养
        2.2.1 素养
        2.2.2 终生教育与全面发展
        2.2.3 物理核心素养
    2.3 科学思维
        2.3.1 科学思维水平
        2.3.2 科学思维的作用
        2.3.3 科学思维素养
    2.4 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2.4.1 学业质量的概念体系
        2.4.2 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构建与功能
第三章 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
    3.2 调查问卷问题的编辑制定
    3.3 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3.3.1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3.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第四章 体现科学思维素养在物理教学策略的研究
    4.1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理念
        4.1.1 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并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培养意识
        4.1.2 提高教师素养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能力
        4.1.3 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
        4.1.4 加强课堂思维训练
        4.1.5 加强物理知识的整体性,建立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4.2 设计多种教学培养策略,充分培养学生思维
        4.2.1 情境创设,开启学生科学思维兴趣
        4.2.2 创设连贯的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自发思维活动
        4.2.3 预留学生课堂思考空间
        4.2.4 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
        4.2.5 培养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开拓思维建设意识
        4.2.6 提高学生思维习惯培养意识
    4.3 改变物理学科教学评价模式,体现学生思维能力
第五章 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导向下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光世界巡行
    第四章 第一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教师调查问卷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致谢

四、提高设问质量 培养质疑习惯(论文参考文献)

  • [1]问题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覃淑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选文为例[D]. 韩江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D]. 殷星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初一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D]. 冯雨欣.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辛勤.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兰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D]. 李炯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高考语文思辨性阅读能力考查及教学建议 ——以2015-2019年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D]. 刘漪柔.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以县级普通中学为例[D]. 邱欣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提高提问质量,培养提问的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