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刺梨引种栽培初报

低海拔刺梨引种栽培初报

一、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19)在《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文中提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是国家和地区摸清资源家底,开展林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栾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全面详细的调查,探究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并对野生林木资源按其用途和价值进行归类总结,最后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如下:(1)栾川县共调查到栽培利用树种(品种)67科151属332种132品种,栽培资源可分为城镇绿化树种、非“城镇四旁”树种、造林树种、集中栽培树种,其中城镇绿化树种61科121属229种22品种,非城镇四旁树种64科138属288种118品种,以栾树、香椿、臭椿、柿树、山茱萸等乡土树种为主。栾川县分布较广的造林树种有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等,日本落叶松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油松飞播林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集中栽培树种多以经济林树种为主,计27科36属43种24品种。(2)古树名木种类、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栾川县有古树名木31科、53属、83种,共计1124 株(不含古树群),其中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186 株)、胡桃Juglans regia(173株)、柿Diosprosk aki(26株)、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82株)、槐Sophora japonica(44株)、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81株)、槲栎 Quercus 54 株)、橿子栎Quercus baronii(29 株)、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27株)、旱柳Salix matsudana(26株)。分布有古树群落1 8处,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3)栾川县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种,Ⅱ1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Ⅲ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8种。(4)栾川县野生木本植物67科169属529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9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5.97%、3.55%、1.7%。被子植物63科163属520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94.03%、96.45%、98.3%。区系中的优势科为蔷薇科、忍冬科、豆科、虎耳草科等9科,含61属277种,占总种数的52.36%。优势属有菝葜属、小檗属、鹅耳枥属、绣线菊属等20属,含221种,占总种数的41.78%。(5)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科的地理分布型包含10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分布区变型,属的地理分布包括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分布区变型,科的R/T值为1.27,属的R/T值为0.44,既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地区的联系,也表明该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的特点。同时,栾川县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以落叶树种为主,也表明了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6)植物区系成分古老,具有特有性。该区区系成分中分布有许多如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桦木科 Betulaceae、椴树科 Tiliaceae、杨柳科 Salicaceae、鼠李科 Rhamnaceae、松属Pinus、铁杉属Tsugca、侧柏属Platycladus、红豆杉属Taxus等起源古老的科属,其中杜仲科Eucommiaceae、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是区系中重要的单型科。古老科属在区系中的广泛分布表明了该区系的古老性特征,同时该地区区系中分布有特有科1科,特有属1 1属,特有种37种。(7)栾川县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众多。野生油料木本植物72种,隶属于29科,糖料植物19种,野生果树116种,药用植物45种,野菜植物70种。另外,还有农药植物资源、芳香植物资源、鞣质植物资源。

王飞跃[2](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品质评价与市场响应研究 ——以花椒、火龙果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土层较薄,且呈现出显着地二元发育特征,降雨充足,但工程型缺水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石漠化治理的深入,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日益增多,促进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产业化发展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缺乏科学的产品品质评价方法,导致产业化发展缓慢。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漠化治理生态衍生产品品质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衍生产品科学的经营管理与品质划分,带动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脱贫。综合运用人-地系统理论、土壤化学理论、农业生态学理论、食品科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选择以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为研究区,选择研究区规模较大的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var.dintanensis Yu-Lin Tu)与关岭火龙果(Hylocereus spp.)两种石漠化治理特色衍生产品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采集顶坛花椒与关岭火龙果果实及其不同种植地的土壤样品,并于2018年底对市场消费者进行关于花椒、火龙果品质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整理与实验分析,建立顶坛花椒与关岭火龙果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品质做出评价,同时得出消费者对于花椒、火龙果品质指标的认知评价,以期为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顶坛花椒与关岭火龙果的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通过对顶坛花椒与火龙果的资源调查,顶坛花椒的与火龙果的种植面积与分布不断扩大,顶坛花椒分布比较分散,分布于贞丰县兴北镇的顶坛片区(银洞弯、查耳岩、板围、水淹坝等村)以海拔850米以下的地区品质较好;关岭火龙果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低于650 m的北盘江流域的河谷地区,这些地区集中在原板贵乡(于2016年与花江镇合并为花江镇)、花江镇、上关镇、八德乡和新铺镇。其中,合并后的花江镇种植规模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顶坛花椒种植的四种主要小生境中,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呈现出土面>石槽>石坑>石沟的特征,关岭火龙果种植的三种土地类型土壤营养状况主要呈现出坡地<平地<洼地的特征。(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顶坛花椒13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出13个指标的总权重值排序依次为:C11(羟基-α-山椒素)>C8(芳樟醇)>C12(羟基-β-山椒素)>C7(柠檬烯)>C13(羟基-γ-山椒素)>C9(桧烯)>C2(口感滋味)>C3(气味)>C4(外观色泽)>C10(乙酸芳樟酯)>C6(油腺分布)>C1(千粒重)>C5(果实大小),结果表明,香味与麻味指标是顶坛花椒的决定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顶坛花椒的品质状况为“良”。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膳食纤维、可溶性糖、固酸比、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酸比7个品质指标作为火龙果品质评价的综合性指标,结合品质综合得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品质与果实大小存在一定关系,表现为中果>大果>小果。(3)根据对消费者关于花椒、火龙果的品质的问卷整理与分析结果,市场上消费者对花椒与火龙果的品质信息认知程度偏低,缺乏对品质指标信息的关注,对花椒、火龙果品质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大部分的消费者是通过以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渠道获知相关信息,通过书报杂志、专家讲座与标签说明等可信度较高的权威信息来源了解较少,而消费者更愿意从商品标签、专家讲座、书报杂志等途径进行了解。同时,消费者对了解花椒、火龙果品质指标的主观认知意愿比较强烈。基于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消费者更关注、更了解花椒和火龙果果实品质,年轻消费者也比年长的消费者对花椒与火龙果品质认知程度更高,高收入与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对花椒、火龙果品质相关信息更关注、更了解、认知意愿也更强烈,学生对花椒与火龙果品质指标的了解程度不及各领域的从业者,但学生对花椒、火龙果品质指标的认知意愿高于各领域的从业者。

廖建军[3](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面积广泛,其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地表植被盖度低、群落演替缓慢、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趋势,石漠化问题出现,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分布最集中连片的区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近年来围绕石漠化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多地开展了经果林种植、牧草种植、牛羊家畜养殖等工作,但由于管理方式粗放、草灌配置结构不合理、连年种植单一经济林等原因导致地力衰退、生产力逐渐下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因此开展草灌空间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对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的荒山荒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元化立体种植,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草灌饲料资源的优质、高效生产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实现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脱贫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生态养殖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喀斯特高原峡谷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示范区,和喀斯特高原山地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示范区为研究区。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野外考察、室内试验测定、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分别对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理论基础、机理、机制、关键技术、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并对其集成。1.在养分均衡配给的情况下,石漠化地区草灌间作产量一般较单一种植高。其中花江示范区,仅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与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间作产量低于皇竹草单播,其余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36840kg/hm2,干草产量6812.5 kg/hm2,分别较单播平均(皇竹草除外)鲜草产量31787kg/hm2,干草产量5846.7kg/hm2高出15.9%、16.5%。撒拉溪示范区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42261.3kg/hm2,干草产量7797kg/hm2,分别比该示范区牧草单播平均鲜草产量40623.3kg/hm2,干草产量7627.4kg/hm2高出4.0%与2.2%。2.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人工建植的草灌营养价值优劣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最好,皇竹草最差;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最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最差。其最优配置方式也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紫花苜蓿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的搭配是最优配置方式;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组合种植是满足撒拉溪示范区适地条件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最优配置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草灌品种资源的利用,结合人工草灌样地的建设,形成以优质草灌资源为主、精料补充为辅的营养相对均衡的牛羊饲用草料生产格局。3.两个示范区混播的产量效益均高于单播,复杂混播高于简单混播,而豆、禾混播又高于其它科属牧草的混播。饲用灌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全面、高效、均衡的发挥不同草灌品种的营养价值。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草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加强更多优质适生饲用灌木品种的开发利用及其与豆-禾科牧草的搭配种植来满足牛羊成长的营养需求。4.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条件下不同草灌配置方式对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P<0.05)作用。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通过火龙果+皇竹草的组合、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紫花苜蓿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花江示范区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通过核桃(Juglans regia)+鸭茅+白三叶的组合、刺梨(Pyrus spp)+黑麦草+白三叶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撒拉溪示范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5.在石漠化地区通过优质牧草饲喂牛羊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人工管理费、饲料费、药品费等成本,屠宰率和肉价综合折算,牛的盈利约为3086.34元/头,羊的盈利约为412.5元/只。综合考虑牛羊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差值,在石漠化地区根据草地承载力对羊进行适度的规模化养殖比牛的养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李强,马境,何遂,吉莉,汪志辉,张爽,司云燕[4](2017)在《重庆北碚地区引种嘉宝果的性状和气象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嘉宝果在重庆北碚地区引种的气候适应性,对嘉宝果引种后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引种源地和北碚地区气候背景,以及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嘉宝果引种北碚地区后,无死亡现象,生长状况正常,能够适应北碚地区的气候环境。嘉宝果的开花期、成熟期比起原产地推迟1个月左右,每年的开花、成熟次数减少为2次,产量减少。嘉宝果物候期与积温、日照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温越高、日照条件越好,物候期则偏早,每年第1次开花时的活动积温在1500℃左右。北碚地区气温偏低、日照偏少是造成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李煜[5](2017)在《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特点分析》文中认为我国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方面做过许多调查,基本摸清了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但有关调查的报道多局限在分类和重点种类的描述上。本文结合《山西植物志》、《山西野生花卉》,主要根据植物的花色、花型、花的大小、花期以及叶片和整株特征,对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花色特征资料较全的314种、海拔分布资料较全的224种、花期资料较全的173种在不同月份开花的331种次观赏植物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在统计的393种野生观赏被子植物中,属数排在前三位的科为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分别占总属数的8.5%、7.5%和6.0%;百合科、龙胆科、唇形科、兰科、木樨科、虎耳草科、菊科、瑞香科、忍冬科和紫草科等均超过5个属;上述13个科仅占野生观赏被子植物总科数18.1%,所包含的属占总属数的57.3%。另外单属科有44个。2、10种以上的科有12个,所包含的种占总数的62.3%。种数最多的科为蔷薇科,其次为豆科,毛茛科排在第三位。三个科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17.8%、7.4%和6.4%。其余依次为忍冬科、百合科、木樨科、龙胆科、虎耳草科、唇形科、卫矛科、槭树科和兰科。3、对314种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花色的统计结果,不同花色种类占总花色种次的比例依次为,黄色类29.2%,紫色类20.5%,白色17.6%,红色类12.5%,绿色类10.6%和蓝色类9.6%。4、对61科的植物花色进行统计,结果在蔷薇科中红色、黄色、白色花的种类均排在第一,紫色花为唇形花科,其他分别为绿色卫矛科,蓝色龙胆科,淡黄色豆科和忍冬科,黄绿色卫矛科、槭树科和虎耳草科,淡紫淡粉色蔷薇科。5、从11种花色类型在各科的分布情况看,毛茛科花色类型最多,有9类,其次为豆科8类,具有6类花色的科分别是龙胆科、玄参科、忍冬科、唇形科、百合科和木樨科,具有5类花色的科有蔷薇科、兰科、景天科、紫草科。6、224种野生观赏植物在海拔高度的分布比例,按照1000米以下、1000-1500米、1500-2000米、2000-2500米和2500米以上的顺序分别为9.8%、19.6%、31.7%、15.6%和22.3%。表明植物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种类分布最多。7、1500-2000米之间海拔生长的植物分布的科最多,以此为界限,高于或低于该海拔高度分布的植物科的数目有所减少,低于该海拔高度分布的植物科的数目更少。海拔低于2500米均以蔷薇科的种类最多,高于2500米则以毛茛科植物种类最多。8、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白色花种类最多;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植物,红色花类最多;分部在各海拔段的植物蓝色花最少。9、对173种在不同月份开花的331种次植物的花期统计结果,花期分布在3月至10月之间,5月份开花种类最多。按开花种次依次排列的月份为,5月、6月、4月、7月、8月、3月和9月、10月,开花种次的比例分别为41.1%、29.6%、12.1%、10.3%、3.6%、1.2%、0.9%。综合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的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蔷薇科、豆科和毛茛科是野生观赏植物丰富的三个科;花色种类从多到少依次为黄色、紫色、白色、红色、绿色、和蓝色,毛茛科花色类型最多;海拔2000米以下白色花种类最多,海拔2000米以上红色花类种类最多,各海拔段的蓝色花最少;植物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种类以及分布的科最多;海拔低于2500米蔷薇科的种类最多,高于2500米则以毛茛科植物种类最多;花期分布在3月至10月之间,5月份开花种类最多,10月最少。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提出山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刘明[6](2009)在《刺梨果实中AsA氧化分解和再生过程的生理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是原产于我国的新兴水果,其最大特点是富含维生素C(L-Ascorbic acid,AsA),而植物中AsA的积累不仅受合成过程的影响,还受分解和循环再生过程的调节。本研究以贵农五号(Rosa roxburghii Tratt cv.Guinong 5)刺梨为材料,分析了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采后贮藏过程中以及氧化胁迫下AsA的积累变化及其与分解再生相关酶活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克隆了参与AsA再生的两个主要还原酶DHAR和MDHAR基因的cDNA片段,并分析了它们在AsA积累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从不同角度为阐明刺梨积累高含量AsA的分子机理提供更多信息。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HPLC分析发现,刺梨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组分为AsA,苹果酸,乳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其中AsA、苹果酸和乳酸含量较高,在成熟果实中占有机酸总量的90%以上;AsA尤为突出,约占总酸含量的67%。不同器官有机酸组分和含量的差别较大:根中主要是乳酸和酒石酸,叶中乳酸含量极高,而花中主要积累琥珀酸;由于AsA不断积累,从而使果实中有机酸总量随果实不断发育而逐渐增加;低温贮藏能较好的保持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并延长保鲜时间;增强UV-B照射会明显降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短期增强UV-B照射有利于AsA的积累,长期处理则会导致AsA含量降低。(2)两种主要AsA氧化分解酶AAO和APX只在果实发育前期表现出活性,而在采后贮藏处理的果实中都不能检测到,刺梨中AsA氧化分解酶活性偏低,对AsA的积累有积极意义;增强UV-B照射,APX酶的活性增强,但相应的AsA含量却较对照高,说明UV-B从多个途径影响AsA积累:草酸和酒石酸总含量与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说明两者积累与DHA的分解有关。(3)根据保守序列设计DHAR和MDHAR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分别得到409bp和557bp 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苹果,葡萄等植物DHAR和MDHAR序列相似性高达80%以上。(4)DHAR和MDHAR酶活性在各个处理中都未测出,但在大部分的样品中都能检测到两个基因的表达,尽管表达水平较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强度先升后降,与AsA积累情况不一致;在贮藏过程中,表达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前期和AsA积累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UV-B处理中,增强UV-B,表达强度增大,但AsA积累量较减弱UV-B和对照更少。这说明刺梨中依靠DHAR和MDHAR的AsA再生过程不是AsA积累的主要途径,相对于合成过程而言对AsA积累的贡献并不是很大。

宋福强[7](2007)在《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气候变化是20世纪以来令人关注的问题,已经对中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应,如物候期变化,植被生长更加活跃。热带地区气候研究表明,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热带地区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有些学者推测热带地区增温比中高纬度小,因此热带地区气候变化不会导致明显的植物物候变化。但是由于热带地区长期观测资料匮乏,针对长期气候变化对热带植物影响的研究较少。除此之外,种源地与引种目的地的气候差异也会对引种植物造成影响,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引种或迁地保护的可行性。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为数不多、面积较大的热带地区,发育着和典型亚洲热带雨林相似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于该地区,不仅拥有长期的气候观测资料,而且有引种植物长期的物候和生长量观测资料。本研究通过对长期气候资料与引种植物物候期和生长量资料分析,总结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区近半个世纪来区域气候的变化规律和趋势,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变化与地方气候变化的关系,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热带植物的影响。研究发现:1)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区气候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气候向干热变化的趋势。总的来看,20世纪80~90年代为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2)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的落叶期,萌叶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幼果和果熟期的季节性相对较弱。除果熟外,各物候相的物候期月频率与物候期前几个月的气候因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而非当前月份气候因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距离物候期远近不同月份的月气候因子与当前月物候期月频率关系正好相反,且关系性质变化的周期是6个月。这显示了月份气候因子对整体热带引种植物物候相的发生具有周期性效应。3)引种植物虽然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但是总体上来说引种植物能适应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不同来源的植物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适应程度存在差异,以热带亚洲来源的植物最好,其次是热带亚洲北缘与亚热带地区和热带非洲的植物,再者是热带澳洲植物,最后是热美洲植物,进一步证明了种源地与引种目的地气候和区系相似性对植物引种具有重要影响。从科来看,无患子科,蝶形花科,楝科和紫葳科等的植物个体比较适应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随着定植年份的推迟,引种植物总体适应程度和地方温度都呈增加的趋势,显示了地方气候的变暖趋势有益于热带引种植物适应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因此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植物保护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4)研究表明,近40年来,多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植物物候期呈现变化趋势,其中约14%植物物候期变化趋势通过显着检验。引种植物物候期显着变化植物的比例与中高纬度地区的研究结果接近,说明热带植物物候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Root et al.(2003)预测的热带植物物候期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推论不一致。5)物候期呈显着变化的热带植物与中高纬度地区植物相比,物候期变化有三个方面特征:首先,植物物候期的变化趋势没有呈现统一的提前或推迟,而是因物种和物候相不同而呈现各异的变化趋势。其次,热带植物物候变化速率要高于中高纬度地区。第三个特点是植物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因子间呈现明显相关关系。但是,物候期变化往往由多个气候因子共同决定,物种间物候期变化没有一致的气候影响因子。因此,在热带地区采用中高纬度地区的方法,使用某个单独气候因子来预测热带植物物候期的变化可能导致失真的结果。6)植物株高生长偏差年间存在波动,这种波动在植物种间有比较一致的趋势。从整体来看,影响植物株高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出现在干热季,其中,日照时间起负效应,相对湿度,湿润度和平均最低气温则起正效应,该研究结果与其它热带地区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显示了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殊地方气候对热带引种植物生长具有的独特生态效应。7)植物生长抽梢期和株高生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并非必然的正相关,其关系性质根据种的不同而各异。气候因子可以通过植物生长抽梢期变化影响主植物株高生长,但是这个作用途径对气候因子与植物株高生长简单相关关系的贡献确不大,这与前人研究结论不一致。由此认为,西双版纳地方气候变化不是通过影响生长季长度变化来影响植物株高生长。8)部分引种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不同来源的同种植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物候差异;不同地方生长的同种植物物候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差异和气候空间差异有很大关系。总之,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引种植物能较好地适应植物园环境,可以作为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基地。近40年来,约14%的引种植物物候期变化是由于受到植物园地方气候的影响,引种植物株高生长同样受到植物园地方气候的显着影响。然而,生长抽稍期长度变化对植物株高生长影响不大。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对引种植物物候期和株高生长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可能会影响植物对引种目的地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热带植物物候发生机制的独特性和植物园气候的独特性。最后,由于引种植物物候谱与本土植物特别相似,因此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气候变化对西双版纳本土植物的影响。

宋富强,张一平,杨清[8](2005)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物候表现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综合响应,因此能够用来评价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对于植物引种,是否完成生活史周期是评价引种是否成功,效果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引种和保存了国内外万种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并对多种多科引种植物进行了长期连续物候观测。为了评估引种植物在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状况,本文通过对其中观测达4年以上的84科629种次引种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认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热带和亚热带濒危植物一个比较理想的迁地保护区;其中,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澳洲地区的植物,以及英国,美国和国内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引种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后能较好地完成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生长过程;含羞草科,番荔枝科,楝科和桃金娘科的植物引种效果比较理想。

张毅[9](2004)在《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纬34°25′至38°23′、东经114°36′至112°43′之间,陆地总面积15.67万km2。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山东地形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1.2℃~14.4℃,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3600℃~4600℃。全省日照时数年均2335~27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mm之间。山东的植物分布,自东向西经度地带性分布明显,亦可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等3个区。鲁东丘陵区植物种类最丰富,鲁北滨海平原最贫乏。全省植物种类为183科925属2119种263变种。 山东农耕历史悠久,果栽培历史已在3000年以上。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有许多着名的果树产区和特产果品。 1981~1983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依据山东省果树资源调查队1957~1960年的调查资料,对山东果树资源进行复查,开始编写《山东果树志》。该志共记载果树资源17科,33属,92种,34变种,2319个品种和类型。 通过本项研究,查明了山东现有果树种质资源24科50属168种(变种),其中原始分布21科39属113种(变种),从其他省区引进2科7属33种或变种,从国外引进1科4属22种(变种),山东原产果树资源在现有资源种类中占有优势地位。常规果树有11科16属30个种(变种)。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树资源有20科34属81种(变种)。更新了原有关于山东果树资源为17科33属92种34变种的研究结果,为果树研究和果树生产规划区划、野生果树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组准确的基础数据。 山东现有果树资源中绝大多数为原始分布种,有些栽培种长期采用实

彭友林,万海清,王文龙,田宗成[10](2001)在《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文中研究指明1993年 2月从保靖县梅花乡海拔 3 0 0m高的山地引进了一批大果形的刺梨枝条 ,在低海拔 (45 .5m)扦插繁殖 ,经过 4年的栽培试验初步弄清了其物候期、结果习性及果实生长动态 ,为选育适应低海拔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质资源的研究
        1.1.1 种质资源的相关概念
        1.1.2 国外关于种质资源的研究
        1.1.3 国内关于种质资源的研究
    1.2 植物区系的相关研究
        1.2.1 植物区系概念
        1.2.2 植物区系地理学含义及内容
        1.2.3 国内外关于植物区系的历史和现状
    1.3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3.1 植物资源特征
        1.3.2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1.3.3 国外关于植物开发研究
        1.3.4 我国关于植物开发研究
2 引言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背景及意义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2.1 气候条件
        3.2.2 地形地貌、水文
        3.2.3 土壤
        3.2.4 森林资源
    3.3 社会经济概况
        3.3.1 行政区划
        3.3.2 经济发展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方法
        4.2.2 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栾川县林木资源现状
        5.1.1 野生林木资源现状
        5.1.2 栽培利用林木资源现状
        5.1.3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5.1.4 珍稀濒危林木资源
    5.2 栾川县常见森林植被类型
        5.2.1 常见针叶林
        5.2.2 针阔叶混交林
        5.2.3 常见阔叶林
    5.3 野生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5.3.1 植物区系科的统计分析
        5.3.2 植物区系属的统计分析
        5.3.3 特有种的分析
        5.3.4 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
    5.4 栾川县野生林木资源开发利用
        5.4.1 栾川县观赏绿化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4.2 栾川县药用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4.3 栾川县淀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5.4.4 栾川县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
    5.5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5.5.1 存在问题
        5.5.2 解决对策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2)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品质评价与市场响应研究 ——以花椒、火龙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果品品质
    2 喀斯特地区果品品质
    3 果品品质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顶坛花椒与火龙果资源调查与土壤环境
    1 顶坛花椒与火龙果资源调查
    2 顶坛花椒与火龙果土壤养分状况
四 花椒与火龙果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顶坛花椒品质指标权重分析与评价
    2 火龙果品质指标测定与评价
五 花椒与火龙果品质评价指标的市场响应评价
    1 花椒与火龙果品质指标的市场认知
    2 花椒与火龙果品质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3)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3 牛羊健康养殖与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3 试验方案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1 草灌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
    2 草灌产量分析
        2.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2.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3 草灌饲用价值状况及适口性分析
        3.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灌木价值
        3.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的灌木价值
        3.3 草灌的饲用价值及特点
    4 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1 实验设计
        4.2 单株草灌营养成分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3 混合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四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影响机制
    1 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2 牛羊消化代谢机制
        2.1 牛羊瘤胃特征与能量的消化代谢
        2.2 牧草相对饲用价值的计算
        2.3 牛羊对花江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2.4 牛羊对撒拉溪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五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1.1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1.2 灌木栽培技术
        1.3 草灌配置技术
        1.4 牛羊棚圈建设技术
        1.5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6 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2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2.1 牧草自动撒播机的设计
        2.2 新型羊舍的设计
        2.3 羊用喂料装置的设计
        2.4 小羊羔专用食槽的设计
        2.5 组合羊用食槽的设计
六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
    1 潜在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2 轻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 中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4 强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5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集成对比分析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4)重庆北碚地区引种嘉宝果的性状和气象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北碚地区嘉宝果种植园概况
    1.2 观察试验的基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嘉宝果引种前后的性状表现
        2.1.1 嘉宝果引种北碚的性状表现
        2.1.2 嘉宝果引种前后的主要物候期差异
    2.2 北碚地区与引种源地的气候对比
        2.2.1 北碚与引种源地的气温对比
        2.2.2 北碚与引种源地的降水对比
        2.2.3 北碚与引种源地的日照对比
    2.3 引起嘉宝果物候期发生变化的气象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5)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观赏植物的相关概念
        1.1.1 野生观赏植物的概念
        1.1.2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特性
        1.1.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类
    1.2 我国观赏植物资源概况及特点
        1.2.1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情况
        1.2.2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专科专项研究
        1.2.2.1 野生观赏植物的科属分布
        1.2.2.2 花部特征
        1.2.2.3 野生兰科观赏植物
        1.2.2.4 不同生境及野生宿根花卉资源调查
        1.2.2.5 观赏蕨类
        1.2.2.6 野生观赏草本植物
        1.2.2.7 抗性观赏植物
        1.2.2.8 地被植物
        1.2.2.9 高山野生花卉
        1.2.2.10 野生花卉专科研究
        1.2.2.11 其他
    1.3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研究情况
        1.3.1 山西省地理基本情况
        1.3.2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调查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分类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材料
        2.1.2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山西野生观赏植物的分类结果
        2.2.2 毛茛科、蔷薇科和豆科野生观赏植物属种分类
    2.3 讨论
第三章 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花色特征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色科属种统计结果
        3.2.2 野生观赏植物花色的比例
        3.2.3 野生观赏植物花色的比例
        3.2.4 具有大花径和芳香味道的野生观赏植物
    3.3 讨论
第四章 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海拔分布和花期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野生观赏植物的海拔分布
        4.2.2 野生观赏植物海拔分布与科的关系
        4.2.3 野生观赏植物海拔分布与花色的关系
        4.2.4 野生观赏植物的花期分析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刺梨果实中AsA氧化分解和再生过程的生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进展
        1.1.1 高等植物体内AsA代谢过程
        1.1.2 植物体内AsA分解与再生相关酶及其基因的表达调控
        1.1.2.1 抗坏血酸氧化酶(AAO)
        1.1.2.2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1.1.2.3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
        1.1.2.4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
        1.1.3 影响刺梨AsA代谢循环的生态因子
        1.1.4 RT-PCR在研究丰度较低的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2 试验设计
        2.2.1 刺梨紫外处理
        2.2.2 刺梨果实采后贮藏
    2.3 实验方法
        2.3.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3.1.1 总RNA提取方法
        2.3.1.2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1.3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2.3.2 RT-PCR
        2.3.3 特异条带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2.3.4 DHAR基因和MDHAR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
        2.3.5 AAO、APX、DHAR和MDHAR活性测定
        2.3.5.1 酶液的提取
        2.3.5.2 测定方法
        2.3.6 DHA含量测定
        2.3.6.1 提取液的制备
        2.3.6.2 测定方法
        2.3.7 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的测定
        2.3.7.1 提取液的制备
        2.3.7.2 测定方法
    2.4 数据、图片的分析及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刺梨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含量
        3.1.1 刺梨果实中有机酸组分
        3.1.2 刺梨不同器官及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有机酸含量变化
        3.1.3 采后贮藏过程中刺梨果实有机酸含量变化
        3.1.4 UV-B照射下刺梨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变化
    3.2 两种主要AsA分解酶活性变化与刺梨AsA含量的关系
        3.2.1 不同器官中AAO和APX活性与AsA含量的变化
        3.2.2 刺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AAO和APX活性与AsA含量的变化
        3.2.3 刺梨果实贮藏过程中APX和AAO活性与AsA含量的变化
        3.2.4 UV-B处理下刺梨果实AAO和APX活性与AsA含量的变化
    3.3 刺梨两种主要AsA再生还原酶活性、表达及其与AsA含量的变化
        3.3.1 刺梨DHAR和MDHAR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3.1.1 核酸质量
        3.3.1.2 刺梨DHAR和MDHAR基因的RT-PCR扩增
        3.3.1.3 PCR产物的克隆,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和PCR分析
        3.3.1.4 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及分析
        3.3.2 不同器官中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与AsA含量的变化
        3.3.3 刺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与AsA含量的变化
        3.3.4 刺梨果实贮藏过程中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与AsA含量的变化
        3.3.5 UV-B处理下刺梨DHAR和MDHA基因的表达与AsA含量的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有机酸组成在刺梨风味和保健功能方面的可能作用
        4.1.2 刺梨果实中AsA的分解过程
        4.1.3 依靠DHAR和MDHAR的AsA再生过程在刺梨AsA积累中的贡献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研究得到的资助

(7)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概念介绍
        1.1 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
        1.2 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与气候因子关系
    2 研究背景
        2.1 空间气候差异对引种和迁地保护植物的影响
        2.2 长期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3 提出问题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研究样地和材料
    1 迁地保护地和引种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研究材料
    3 观测指标和方法
第四章 研究地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年均气候状况
        2.2 气候因子长期变化
    3 讨论
        3.1 地方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对植物的影响
        3.2 长期气候变化
        3.3 长期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变化的启示
    4 小结
第五章 迁地保护和引种植物总体物候谱特征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物候格局
        2.2 气候因子对植物物候格局的影响
    3 讨论
        3.1 物候格局比较
        3.2 气候因子与物候格局关系
    4 小结
第六章 迁地保护和引种植物对植物园的适应性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物候谱比较
        2.2 物候年比比较
        2.3 迁地保护植物生长量
    3 讨论
        3.1 迁地保护植物的适应性
        3.2 引种植物的适应性
        3.3 不同来源气候区植物的适应性
        3.4 迁地保护植物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
        3.5 本章研究结果的启示
    4 小结
第七章 植物物候期长期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子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单个植物物候变化分析
        2.2 整体物候变化趋势分析
        2.3 气候因子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
        2.4 不同种源地区植物物候期变化趋势比较
        2.5 物候期对物候长期变化方向的影响
    3 讨论
        3.1 热带植物长期物候变化
        3.2 不同气候因子对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3.3 比较6 种植物物候变化与引种植物整体物候变化
        3.4 物候期长期变化的影响
    4 小结
第八章 植物株高生长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子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植物株高生长的年间波动
        3.2 气候因子对株高生长的影响
        3.3 本章启示
    4 小结
第九章 植物株高生长与抽梢期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十章 不同来源同种植物个体间物候期差异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引种植物物候特征
        2.2 不同种源植物物候期差异
        2.3 植物物候期长度年间变化差异
    3 讨论
第十一章 植物物候期的空间分异特征
第十二章 总论:物候及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 空间气候差异与迁地保护和引种植物适应性
    2 平均物候期与植物园气候
    3 长期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期变化
    4 长期气候变化对植物株高生长影响
    5 植物物候期和生长量变化的启示
    6. 结论
参考文献
撰写论文
致谢

(9)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山东的自然环境与植物资源分布
    1.2 山东果树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2.山东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2.1 意义
    2.2 研究历史与现状
    2.3 方法
    2.4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
        2.4.1 银杏科Ginkgoaceae
        2.4.1.1 银杏属Ginkgo L.
        2.4.2 核桃科Juglandaceae
        2.4.2.1 枫杨属Pterocarya Kunth
        2.4.2.2 核桃属Juglans L.
        2.4.2.3 山核桃属Carya Nutt.
        2.4.3 桦木科Betulaceae
        2.4.3.1 榛属Corylus L.
        2.4.4 山毛榉科Fagaceae
        2.4.4.1 栗属Castanea Mill.
        2.4.5 桑科Moraceae
        2.4.5.1 桑属Morus L.
        2.4.5.2 构属Broussonetia L’ Her.
        2.4.5.3 柘属Cudrania Trec.
        2.4.5.4 榕属Ficus L.
        2.4.6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2.4.6.1 木通属Akebia Decne.
        2.4.7 木兰科Magnoliaceae
        2.4.7.1 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
        2.4.8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4.8.1 茶藨子属Ribes L.
        2.4.9 蔷薇科Rosaceae
        2.4.9.1 蔷薇属Rosa L.
        2.4.9.2 树莓属Rubus L.
        2.4.9.3 草莓属Fragaria L.
        2.4.9.4 栒子属Cotoneaster B.Ehrhart
        2.4.9.5 山楂属Crataegus L.
        2.4.9.6 欧楂属Mespilus L.
        2.4.9.7 花楸属Sorbus L.
        2.4.9.8 榅桲属Cydonia Mill.
        2.4.9.9 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
        2.4.9.10 梨属Pyrus L.
        2.4.9.11 苹果属Malus Mill.
        2.4.9.12 李属Prunus L.
        2.4.10 蒺藜科Zygophyllaceae
        2.4.10.1 白刺属Nitraria L.
        2.4.11 芸香科Rutaceae
        2.4.11.1 花椒属Zanthoxylum L.
        2.4.11.2 枸橘属Poncirus Raf.
        2.4.11.3 金橘属Fortunella Swingle
        2.4.11.4 柑橘属Citrus L.
        2.4.12 漆树科Anacardiaceae
        2.4.12.1 黄连木属Pistacia L.
        2.4.13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2.4.13.1 文冠果属Xanthoceras Bge.
        2.4.14 鼠李科Rhamnaceae
        2.4.14.1 枣属Zizyphus Mill.
        2.4.14.2 枳棋属Hovenia Thunb.
        2.4.15 葡萄科Vitaceae
        2.4.15.1 葡萄属Vitis L.
        2.4.15.2 蛇葡萄属Amnpelopsis Michx.
        2.4.15.3 爬山虎属Parthenocissus Planch.
        2.4.16 椴树科Tiliaceae
        2.4.16.1 扁担杆属Grewia L.
        2.4.17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2.4.17.1 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
        2.4.18 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2.4.18.1 沙棘属Hippophae L.
        2.4.18.2 胡颓子属Elaeagnus L.
        2.4.19 石榴科Punicaceae
        2.4.19.1 石榴属Punica L.
        2.4.20 山茱萸科Cornaceae
        2.4.20.1 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 Hutch.
        2.4.20.2 山茱萸属Cornus L.
        2.4.20.3 梾木属Swida Opiz
        2.4.21 杜鹃花科Ericaceae
        2.4.21.1 越橘属Vaccinium L.
        2.4.22 柿树科Ebenaceae
        2.4.22.1 柿属Diospyros L.
        2.4.23 茄科Solanaceae
        2.4.23.1 枸杞属Lycium L.
        2.4.23.2 酸浆属Physalis L.
        2.4.24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4.24.1 忍冬属Lonicera L.
3.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
    3.1 意义
    3.2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组成的多样性
    3.3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4 山东的地方名特产果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5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表现型的多样性
    3.6 山东利用果树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部份新种质
4.山东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前景
    4.1 山东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现状
    4.2 山东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前景
5.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附表)
附录Ⅱ(附图)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10)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的观察
    2.2 结果习性
    2.3 果实生长动态
3 小结和讨论

四、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D]. 李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2]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衍生产品品质评价与市场响应研究 ——以花椒、火龙果为例[D]. 王飞跃.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3]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D]. 廖建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4]重庆北碚地区引种嘉宝果的性状和气象因素分析[J]. 李强,马境,何遂,吉莉,汪志辉,张爽,司云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4)
  • [5]山西野生观赏被子植物的特点分析[D]. 李煜.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7)
  • [6]刺梨果实中AsA氧化分解和再生过程的生理基础[D]. 刘明. 贵州大学, 2009(S1)
  • [7]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宋福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07(06)
  • [8]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引种植物物候特征比较研究[A]. 宋富强,张一平,杨清.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
  • [9]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D]. 张毅.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10]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J]. 彭友林,万海清,王文龙,田宗成. 植物学通报, 2001(06)

标签:;  ;  ;  ;  ;  

低海拔刺梨引种栽培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