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供暖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供暖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一、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采暖方式比选(论文文献综述)

张人梅[1](2018)在《青藏铁路客车冬季车内环境及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藏线“低压、低温、低氧”等特殊的气候环境对冬季运行的青藏铁路客车空调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藏铁路客车在高海拔运行时,需设置补氧系统并引入新风以满足车厢内氧分压和污染物浓度的控制要求,由于补氧量和新风量具有相互制约关系,因此须对新风系统和供氧系统进行联合调节。目前采用的是新风与供氧系统持续运行且通过反馈调节新风量和供氧量的模式,但该运行模式存在时滞、波动及不稳定性等问题,会造成补氧利用率的降低和能量的浪费。为实现节能与舒适并重的管理理念,本文采用实测调研、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青藏铁路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CO2和O2浓度对人体的影响,结合现有相关标准,以分压力作为控制指标给出青藏铁路客车车厢内CO2和O2含量的允许范围。然后,对冬季青藏铁路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和乘客主观舒适度进行了跟车实测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受调查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和乘客主观舒适度较差,反映了目前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满足车厢内的热环境条件、卫生标准以及氧分压要求。其次,采用FLUENT软件,应用RNG k-?模型,建立25T青藏高原型列车硬座车厢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数值计算模型,通过非稳态仿真计算,分析得到车厢内气流速度、温度、CO2和O2浓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各参数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新风与供氧系统持续恒定、间歇、变频等联合运行模式的能耗及车内空气品质计算结果,给出了将青藏线供氧区间分段并根据海拔高度主动调节新风量和供氧量以实现变频运行模式的建议,该模式在满足车厢内CO2和O2浓度要求的前提下,既可以避免机组频繁启停,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补氧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能耗,对改善青藏铁路客车的通风和供氧效果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俞志东[2](2017)在《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三分相蒸发计算模型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就是将矿场生产的天然气经过净化、制冷、液化等措施后,在常压、-160℃下成为液态的天然气。LNG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其温度变化会引起压力上升的问题,LNG运输量越大时间越长,储罐泄漏风险就会增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运输过程中LNG储罐内温度场分布、压力和蒸发变化规律,对储罐可能的泄漏及蒸气云扩散危害后果进行研究。针对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特殊性,分析了振动条件下,罐内低温液体对流传热系数受到振动振幅和频率的影响;分析了振动条件下,罐内低温液体边界层的起始点受到上下震荡、左右摇晃和前后晃动的影响。对卧式低温储罐振动条件下的无损存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已有的三分相无损存储模型和边界层研究成果,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蒸发规律的新模型,用C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对铁路LNG罐式箱格尔木-拉萨运输试验进行了研究,得出运输过程中LNG罐式箱压力变化值等实验数据,由模型计算得出的LNG存储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的比较好。铁路LNG罐式箱储存大量低温且易燃易爆的LNG, 一旦发生泄漏将对周边人群、财产及大气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选择合适方法对铁路LNG罐式箱可能泄漏及蒸汽云扩散危害后果进行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了大量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的特点,制定了 LNG泄漏扩散模型定量评价方法,借助于国外大型LNG泄漏扩散现场实验数据集,对基于PHAST计算模型在铁路LNG罐式箱泄漏扩散模拟上的“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评价结果表明:PHAST对于铁路LNG罐式箱泄漏扩散行为的模拟具有有效性。构建铁路LNG罐式箱运输条件下安全评估程序。利用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蒸发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密闭LNG罐式箱的压力和蒸发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计算的压力范围内:密闭LNG罐式箱存在“最佳初始充装率”,当初始充装率小于最佳初始充装率时,储罐的安全存储时间随初始充装率增大而增大;初始充装率大于最佳初始充装率时,储罐的安全存储时间随初始充装率增大而减小;充装率等于最佳初始充装率时密闭LNG储罐的安全存储时间最长。储罐保温层导热系数越大,储罐内压力上升的越快,安全存储时间越短。对铁路LNG罐式箱泄漏实例分析:不同罐内压力泄漏对比、不同风速的泄漏对比、不同大气稳定度泄漏对比、不同破裂泄漏尺寸泄漏对比、不同泄漏角度泄漏对比、不同环境温度下泄漏对比。模拟结果显示,泄漏源强度越大,扩散面积越大;泄漏现场的风速对LNG的消散起比较大的作用,风速越大,LNG消散速度越快,扩散面积越小;大气稳定度对LNG浓度消散起决定性作用,大气越不稳定,LNG消散越快;储罐泄漏口径对LNG泄漏扩散影响巨大,口径越大,LNG扩散距离和面积越大,危害面积越大。对铁路LNG罐式箱和铁路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罐式箱泄漏后果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LNG泄漏影响范围要小于LPG事故影响范围。

沈伟[3](2016)在《青藏铁路格拉段信号系统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青藏线既有信号系统分析,在确保格拉段列车安全运行并尽量减少对既有信号系统影响的指导思想下,研究和分析信号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李欣[4](2014)在《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场站布局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因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的高海拔、低温、低压、多雷暴日等特殊状况,为确保安全,在青藏铁路开通时没有同时开通格拉段的危险货物运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人民对于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燃料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仅靠公路运输很难满足,因此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的开通迫在眉睫。为此,原铁道部科技发展司立项,进行“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与应急技术研究——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办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研究”,项目由青藏铁路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承担。本文以此为背景,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场所的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分析了青藏铁路格拉段以及西藏自治区的现状,对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依据格拉段的现场调研资料,得出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货物品类及运量,为后续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功能区面积的测算及布局规划提供了依据。(2)分别对危险货物办理站选取及专用线接轨的原则进行了分析阐述,通过对格尔木、当雄、羊八井、那曲、拉萨西等备选车站的能力现状、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办理站的布局规划方案——近期作业场站为那曲物流中心的硝酸铵作业区与拉萨西站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作业区,在建或拟建专用线2条,用于汽柴煤油运输,新建专用线1条,用于LNG、LPG运输。远期规划羊八井站作为备选作业场站。(3)基于办理站布局规划方案,对拉萨西站接轨的未建设的专用线作业区进行功能区布局。分析功能区布局原则,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总结铁路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技术条件。然后根据格拉段的现有开行方案,分品类对危险货物运输组织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分析预测的运量对其功能区的模块和面积进行测算。接着运用SLP布局规划方法,对各功能区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进行分析。绘制位置相关图,得到备选布局方案。(4)在基于德尔菲法对各方案的指标进行确定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对备选布局方案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各备选布局方案的权值,得出最优布局方案。并绘制作业区规划布局图。(5)根据硝酸铵的运输需求进行功能区面积测算,总结硝酸铵作业的安全技术条件,鉴于那曲物流中心已有危险货物作业区,对现有布局的各设备设施进行验证,针对不满足功能区面积需求或安全技术条件的方面提出整改意见。

程刚[5](2010)在《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拉日铁路由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至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日喀则市,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拉日铁路作为青藏铁路延伸线是西藏自治区“T”字型铁路网主干架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南亚铁路的桥梁,在区域路网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地处高寒缺氧地区的拉日铁路运输组织面临客货运量小同时存在季节性和不均衡性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了高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探讨符合西藏实情兼具高原特色的铁路运输组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结合拉日铁路项目吸引区的政治、地理、经济状况以及其施工方案,研究适合拉日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车站分布和各设计年限开关站状况。2.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规划从西宁经拉萨抵达日喀则的直达旅客列车对数。根据拉日铁路季节性的运量波动明显的特征,按客运量淡季和旺季分别设计旅客列车开行方案。3.高原时差条件下利用同余定理研究:照顾沿途客运站、考虑车底折返以及综合因素情况下旅客列车的合理开车范围。4.根据拉日铁路综合维天窗的作业内容并结合高海拔和寒冷的自然环境分析拉日铁路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模式,进而从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机组效率分析适合其综合维修天窗的时间。综合作业时间,天窗开设的原则和高原行车要求研究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形式。针对高寒地区作业特性,对综合维修天窗的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5.在分析高原铁路所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和灾害条件的基础上简单探讨在风沙、雪害冰冻、滑坡、地震条件下拉日铁路运输组织采取的措施。

程昊[6](2009)在《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青藏铁路沿线所经地区地貌类型丰富、气候环境多样、海拔高度垂直变化大、多年冻土发育、生境条件独特,从而形成了沿线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珍稀特有物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高寒、干早、少氧的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为敏感的自然属性。本文从铁路工程沿线生态环境特点出发,与青藏铁路的工程特点相结合,根据有关研究、试验情况,在基本掌握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影响范围内生态环境的基本数据和特性上,对青藏铁路格唐段工程建设工程中的生态保护和扰动后的恢复机制进行研究,并对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进行预测,提出与工程结合的生态保护措施,探索施工期、运营期的路域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措施和方法。青藏铁路建设动用了大量的土石方,巨大的土石方工程量会对地表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工程征占用土地可能会对地表径流造成影响,引起湿地萎缩、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施工期间还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繁殖造成影响,冻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等等。综合铁路工程建设各种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引起的土地扰动、植被破坏而形成的各种直接影响,二是由各种直接影响长时间累积作用而造成的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保护区整体性和荒漠化平衡性破坏等累积影响。工程建设后受到破坏的高寒植被并非是不可恢复的,只要地表能够保留一定比例的原始土壤,工程结束后20一30年物种多样性基本上可恢复到破坏前的水平。运用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理论,采用以原生植被自然修复为主的人工措施,维持植被原生物种是一种安全处理方法。采取按工程类别提出的各类缓解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对策措施,在条件满足要求的地方适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可缓解工程对生态环境及植被的总体影响。

李凯[7](2006)在《青藏铁路格拉段信号工程设计》文中认为青藏铁路格拉段信号工程设计,结合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借鉴世界先进的信号技术,采用GSM-R和GPS卫星定位技术的ITCS列控联锁一体化车站控制系统,全线区间不设传统的轨道电路,而采用虚拟闭塞分区;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作为行车调度指挥的技术手段,实现列车与调车作业的集中控制;道岔融雪分别由轨枕和道岔融雪加热变压器实施加热。格拉段信号网络基本分为三个层面,行车指挥系统单独组网并采用双网自愈结构,ITCS系统独享专用网络,微机监测和道岔融雪信息传输纳入综合环境监测公用数据传输网。

铁正轩[8](2006)在《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建好管好用好青藏铁路》文中研究表明 2006年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拉萨会场出席庆祝大会。庆祝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出席。庆祝大会上,青藏铁路建设者代表、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西藏

刘文,郑克洪,陈新焕[9](2006)在《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下册)的编制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下册)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及特点,科研、试验成果纳规情况。

杜蓓[10](2005)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藏铁路工程是线状工程,地处高原,穿越多年冻土区,线长、点多,经过的地貌单元复杂,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较多,而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呈退化趋势,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本文针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特点,根据青藏科研成果和历次现场踏勘,结合相邻青藏公路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研究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查明影响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的因素,对铁路建设后产生的水土流失作出预测,提出具有鲜明铁路特点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研究给出的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冻融侵蚀、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各种土壤侵蚀类型交错并存,水土流失复杂多样,按百分数给出各类侵蚀路段占铁路线路的总长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研究总结的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表明,青藏铁路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可以使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但其合理的建设活动可以使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工程活动主要集中在线路两侧2km范围内,工程建设后,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 运用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根据外力的破坏力和土体抵抗力的相互关系,所研究的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控制方案,提出了按工程类型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分区防治措施,制定了“绕、护、挡、防、拦、排、整、植”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模式,在措施配置上注重施工期前期的预防措施、施工期的治理措施、运营期的管护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互相配套,探索适合于青藏高原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二、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采暖方式比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采暖方式比选(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铁路客车冬季车内环境及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和供氧系统
        1.2.2 车厢内空气品质及人体舒适性研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及供氧系统运行现状调研
    2.1 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
    2.2 车厢内空气参数的控制要求
        2.2.1 温湿度和风速
        2.2.2 CO_2浓度
        2.2.3 O_2浓度
    2.3 青藏铁路客车空调及供氧系统运行现状调研
        2.3.1 空气质量监测
        2.3.2 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藏铁路客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研究
    3.1 车厢内空气传热传质过程研究方法
        3.1.1 车厢内空气的传热传质过程
        3.1.2 车厢内空气传热传质过程研究方法
    3.2 数值计算基础理论
        3.2.1 求解方法及离散格式
        3.2.2 控制方程组
        3.2.3 湍流模型
    3.3 车厢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模型
        3.3.1 模型验证
        3.3.2 车厢物理模型
        3.3.3 车厢数学模型
    3.4 车厢内速度及温度分布
        3.4.1 横向速度及温度分布规律
        3.4.2 纵向速度及温度分布规律
        3.4.3 乘客呼吸区速度及温度分布
        3.4.4 小结
    3.5 车厢内CO_2和O_2浓度分布
        3.5.1 横向CO_2和O_2浓度分布规律
        3.5.2 纵向CO_2和O_2浓度分布规律
        3.5.3 乘客呼吸区CO_2和O_2浓度分布
        3.5.4 小结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
    4.1 不同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提出
    4.2 车厢内CO_2和O_2含量平衡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4.2.3 模型求解
    4.3 新风与供氧系统各联合运行模式的比较
        4.3.1 新风与供氧系统持续恒定运行
        4.3.2 新风与供氧系统间歇运行
        4.3.3 新风系统持续工作、供氧系统间歇供氧
        4.3.4 新风与供氧系统变频运行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三分相蒸发计算模型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铁路LNG运输经济性分析
    1.3 LNG运输危险性分析
    1.4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LNG储罐静态蒸发率研究现状
    2.2 储罐内液体晃动的研究现状
    2.3 LNG储罐泄漏扩散规律的研究
    2.4 存在的问题
    2.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三章 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热传递过程分析及试验验证分析
    3.1 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条件下热传递过程分析
        3.1.1 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传热边界层的变化
        3.1.2 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条件下低温流体自然流态分析
    3.2 铁路LNG罐式箱运输试验研究
        3.2.1 铁路LNG罐式箱试验目的
        3.2.2 铁路LNG罐式箱试验运行要求
    3.3 运输振动状态与静止状态的罐式箱LNG储存数据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LNG罐式箱漏热量模型的建立及实例分析
    4.1 铁路LNG罐式箱蒸发模型的建立
        4.1.1 铁路LNG罐式箱蒸发率的控制方程
        4.1.2 铁路LNG罐式箱漏热量计算
        4.1.3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4.1.4 计算程序
    4.2 铁路LNG罐式箱蒸发过程实例数值计算
    4.3 卧式低温液氮小容器模型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路LNG罐式箱运输安全评估技术
    5.1 LNG罐式箱运输评估技术
        5.1.1 LNG罐式箱运输安全评估程序
        5.1.2 国外重气扩散模型评估的研究
        5.1.3 LNG泄漏扩散有效性评估思路
        5.1.4 评价数据集的选择及偏差统计分析
    5.2 铁路LNG罐式箱运输安全评估体系
        5.2.1 铁路LNG罐式箱安全运输评估步骤
        5.2.2 铁路LNG罐式箱运输安全评估准则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铁路罐式箱LNG运输安全评估实例分析
    6.1 LNG罐式箱运输安全理论分析
        6.1.1 储罐压力强度计算理论
        6.1.2 储罐泄漏扩散计算理论
    6.2 铁路LNG罐式箱蒸发过程计算分析
        6.2.1 初始充装率对铁路LNG罐式箱压力的影响
        6.2.2 铁路LNG罐式箱罐壁的导热系数对罐内压力的影响
        6.2.3 铁路LNG罐式箱外环境温度的影响
    6.3 铁路LNG罐式箱泄漏扩散模拟分析
        6.3.1 泄漏源强度的影响
        6.3.2 风速影响分析
        6.3.3 大气稳定度对扩散的影响
        6.3.4 泄漏孔径对扩散的影响
        6.3.5 不同角度泄漏的影响
        6.3.6 环境温度的影响
    6.4 LNG泄漏与LPG泄漏扩散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F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样式
附录G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场站布局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2 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需求研究
    2.1 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需求概况
    2.2 西藏自治区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1 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2.2.2 货物运输现状
        2.2.3 自然因素
        2.2.4 相关政策及军事运输
    2.3 西藏自治区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2.3.1 LNG运输需求
        2.3.2 LPG运输需求
        2.3.3 成品油和航空煤油运输需求
        2.3.4 民爆物资原材料运输需求
    2.4 小结
3 格拉段危险货物办理站布局规划
    3.1 办理站的选取原则
        3.1.1 尽可能的靠近消费地
        3.1.2 危险源集中布置
        3.1.3 便于实现多式联运
        3.1.4 满足地理地质及气候水文条件要求
        3.1.5 满足国防等特殊需要原则
    3.2 专用线接轨方案布局原则
        3.2.1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
        3.2.2 满足铁路相关技术政策及技术条件
        3.2.3 符合路网规划与所在区域城市规划
        3.2.4 专用线接轨便于车流组织
        3.2.5 成本最低原则
    3.3 备选危险货物办理站现状分析
        3.3.1 格尔木站
        3.3.2 那曲站(物流中心)
        3.3.3 当雄站
        3.3.4 羊八井站
        3.3.5 拉萨西站
    3.4 危险货物办理站选择规划
        3.4.1 备选站站内办理选择规划
        3.4.2 备选站专用线办理选择规划
        3.4.3 小结
4 拉萨西站接轨专用线作业区布局规划
    4.1 功能区布局规划原则
        4.1.1 满足服务需求
        4.1.2 运营成本最低化
        4.1.3 安全性原则
        4.1.4 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作业区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4.2.1 罐装货物卸车作业区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4.2.2 储罐区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4.2.3 LNG罐式集装箱堆场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4.2.4 消防、防雷、防静电设备及劳动防护用品
    4.3 运输组织方案分析
        4.3.1 危险货物日均发送车数分析
        4.3.2 危险货物运输组织方案
    4.4 各功能区参数计算
        4.4.1 罐装货物装卸作业区
        4.4.2 储罐作业区
        4.4.3 LNG罐式集装箱装卸作业区
        4.4.4 其他功能区
    4.5 功能区布局规划
        4.5.1 布局规划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4.5.2 功能区相互关系分析
        4.5.3 布局方案的确定
    4.6 布局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4.6.1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4.6.2 布局方案的评价
    4.7 小结
5 那曲站硝酸铵(二)作业区布局规划
    5.1 硝酸铵(二)作业区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5.1.1 仓库、站台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5.1.2 卸车作业线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5.1.3 消防、防雷、防静电设备及劳动防护用品
    5.2 硝酸铵(二)作业区相关参数计算
    5.3 硝酸铵(二)作业区布局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拉日铁路概况
    2.1 地质地貌特征
    2.2 主要技术标准
        2.2.1 铁路等级
        2.2.2 正线数目
        2.2.3 设计坡度
        2.2.4 牵引质量与机车类型
        2.2.5 到发线有效长度
        2.2.6 闭塞类型
    2.3 车站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季节差别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1 拉日铁路客流分类
    3.2 拉日运输通道客运状况
        3.2.1 客流特征
        3.2.2 交通方式选择
        3.2.3 拉日铁路客流组成
    3.3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模型
        3.3.1 模型目标函数
        3.3.2 模型约束条件
        3.3.3 模型建立
        3.3.4 相关参数确定
    3.4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3.4.1 客运量波动特征
        3.4.2 区段客流密度
        3.4.3 淡季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4.4 旺季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3.4.5 高峰月旅客列车列车开行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原时差条件下的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1 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算法原理
        4.1.1 无约束条件
        4.1.2 照顾中途车站的情况
        4.1.3 考虑车底折返的情况
        4.1.4 既考虑车底又照顾车站
    4.2 高原时差分析
    4.3 西宁至日喀则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3.1 无约束条件
        4.3.2 照顾拉萨站
        4.3.3 照顾那曲站
        4.3.4 照顾格尔木站
        4.3.5 考虑客车车底折返
        4.3.6 考虑客车去程兼返程照顾拉萨站
        4.3.7 考虑客车车返兼返程照顾那曲站
        4.3.8 高原时差下合理开车范围确定
    4.4 拉萨至日喀则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寒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研究
    5.1 综合维修天窗作业内容
        5.1.1 施工作业内容
        5.1.2 工务维修作业内容
        5.1.3 电务维修天窗作业内容
    5.2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作业时间要求
        5.2.1 维修作业机械化模式
        5.2.2 综合维修作业时间标准
        5.2.3 综合维修作业时间要求确定
    5.3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的原则
    5.4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5.4.1 天窗开设的基本方式
        5.4.2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设计
    5.5 拉日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安全管理
        5.5.1 综合维修天窗管理模式
        5.5.2 区间维修作业安全管理
        5.5.3 站内维修作业安全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特殊条件下拉日铁路运输组织
    6.1 风沙情况下的运输组织
    6.2 雪害冰冻情况下的运输组织
    6.3 滑坡条件下运输组织
    6.4 地震条件下运输组织
    6.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修建意义
    2.2 工程技术标准
    2.3 主要工程概况
第三章 青藏铁路格唐段沿线环境概况及特点
    3.1 铁路沿线环境概况
        3.1.1 地形地貌
        3.1.2 气象特征
        3.1.3 河流
        3.1.4 植被
        3.1.5 土壤
        3.1.6 水土流失现状
        3.1.7 冻土环境
        3.1.8 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功能区
    3.2 沿线生态环境特点
第四章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及生态保护要求
    4.1 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1.1 自然保护区保护问题
        4.1.2 野生动物保护问题
        4.1.3 植被和自然景观保护问题
        4.1.4 江河水源保护问题
        4.1.5 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4.1.6 水土保持问题
    4.2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4.2.1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4.2.2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3 铁路施工的生态保护要求
        4.3.1 对路基工程的环保要求
        4.3.2 对桥涵工程的环保要求
        4.3.3 对隧道工程的环保要求
        4.3.4 对临时工程的环保要求
第五章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技术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5.1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技术研究
        5.1.1 技术管理措施
        5.1.2 植被保护技术措施
        5.1.3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5.1.4 冻土环境保护措施
        5.1.5 沿线景观保护措施
        5.1.6 沿线地表水体及湿地保护措施
        5.1.7 水土保持措施
        5.1.8 污染防治措施
    5.2 铁路施工中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5.2.1 研究路线与方法
        5.2.2 植被恢复研究结论
第六章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估
    6.1 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
    6.2 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6.2.1 评价样地选取原则
        6.2.2 植被影响调查
        6.2.3 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6.3 野生动物保护效果评价
        6.3.1 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分析
        6.3.2 影响评价
    6.4 冻土保护效果评价
        6.4.1 片石气冷路堤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6.4.2 热棒路基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6.4.3 片石保温护坡路堤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6.4.4 通风管路基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6.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
    6.6 土壤保护效果评价
        6.6.1 影响分析
        6.6.2 综合评价
    6.7 景观恢复效果评价
        6.7.1 工程措施景观保护效果-以措那湖景观保护为例
        6.7.2 植被恢复措施景观效果
        6.7.3 临时用地景观恢复效果
    6.8 地表水体及湿地的保护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业绩

(8)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建好管好用好青藏铁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铁路建设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1.2 沿线自然条件
    1.3 组织机构和参建单位
2 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3 攻克“三大难题”取得重要成果
    3.1 攻克多年冻土难题
        3.1.1 制订了勘察、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
        3.1.2 提出了多年冻土地温分区
        3.1.3 查明了多年冻土分布规律
        3.1.4 确立了主动降温的设计思想
        3.1.5 开展了冻土工程试验研究
        3.1.6 创新了成套冻土工程措施
    3.2 攻克卫生保障难题
        3.2.1 制定适应高原的卫生保障制度
        3.2.2 建立较为完善的卫生保障体系
        3.2.3 形成比较健全的卫生保障机制
        3.2.4 探索防治高原病的有效途径
        3.2.5 防范施工现场发生鼠疫疫情
    3.3 攻克环境保护难题
        3.3.1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3.3.2 制定环保设计原则
        3.3.3 创新环保管理模式
        3.3.4 攻克植被保护难题
        3.3.5 保护野生动物自由迁徙
        3.3.6 遏制沿线水土流失
        3.3.7 防止江河湖泊污染
        3.3.8 保护沿线自然景观
4 青藏铁路建设管理与质量优良
    4.1 建设管理创新卓有成效
    4.2 确保工程质量
    4.3 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通过初验
        4.3.1 工程初验
        4.3.2 初验结论
    4.4 西格段改造
5 青藏铁路建设投资控制严格有力
6 青藏铁路装备技术先进成熟
    6.1 内燃机车
    6.2 客车
    6.3 通信信号
    6.4 电力
7 青藏铁路精神
8 管好用好青藏铁路
    8.1 确保青藏铁路运营安全
    8.2 努力提高青藏铁路运输效率和效益
        8.2.1 努力提高货运经济效益
        8.2.2 努力提高客运经济效益
        8.2.3 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8.3 认真做好青藏铁路开通运营的环保工作

(10)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特征
    2.1 线路地理位置及径路
    2.2 工程概况
        2.2.1 路基工程概况及影响分析
        2.2.2 站场工程概况及影响分析
        2.2.3 桥涵工程概况及影响分析
        2.2.4 隧道工程概况及影响分析
        2.2.5 临时工程概况及影响分析
    2.3 周围环境特征
        2.3.1 自然环境特征
        2.3.2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
    2.4 小结
第3章 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1 水土流失
        3.1.1 水土流失分类
        3.1.2 水土流失形式
        3.1.3 土壤侵蚀类型区
        3.1.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3.1.5 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
    3.2 水土保持
        3.2.1 水土流失防治“三区”划分
        3.2.2 铁路沿线水土保持现状
    3.3 小结
第4章 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4.1 水土流失作用
        4.1.1 外营力的破坏力
        4.1.2 土体抵抗力
        4.1.3 冻融侵蚀作用
        4.1.4 风力侵蚀作用
        4.1.5 水力侵蚀作用
    4.2 影响铁路沿线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4.2.1 气候因素
        4.2.2 地形、地貌因素
        4.2.3 地质因素
        4.2.4 土壤因素
        4.2.5 植被因素
        4.2.6 人为因素
    4.3 小结
第5章 铁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预测
    5.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5.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5.2.1 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原生地表的面积
        5.2.3 预测方法
    5.3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4 铁路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5.5 小结
第6章 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控制方案
    6.1 青藏公路建设的有关启示
    6.2 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与防治原则
        6.2.1 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
        6.2.2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原则
    6.3 青藏铁路沿线水土流失控制总体构思
        6.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6.3.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6.4 综合防治措施
        6.4.1 预防措施
        6.4.2 各防治区防治措施
        6.4.3 管护措施
        6.4.4 典型取弃土场防护
    6.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业绩
图例

四、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采暖方式比选(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铁路客车冬季车内环境及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D]. 张人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2]铁路罐式箱LNG运输振动三分相蒸发计算模型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D]. 俞志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2)
  • [3]青藏铁路格拉段信号系统改造方案研究[A]. 沈伟.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十周年通信信号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4]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场站布局规划研究[D]. 李欣.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5]拉萨—日喀则高原铁路运输组织问题研究[D]. 程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6]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 程昊. 合肥工业大学, 2009(02)
  • [7]青藏铁路格拉段信号工程设计[J]. 李凯. 中国铁路, 2006(08)
  • [8]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建好管好用好青藏铁路[J]. 铁正轩. 中国铁路, 2006(07)
  • [9]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下册)的编制与研究[J]. 刘文,郑克洪,陈新焕. 铁道标准设计, 2006(03)
  • [10]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D]. 杜蓓.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青藏铁路格拉段房屋供暖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