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在四川建设沥青厂

中海油在四川建设沥青厂

一、CNOOC Builds Bitumen Plant in Sichuan(论文文献综述)

张晋毅[1](2019)在《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尤其是伴随着以互联网交易为特征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作为公路建设原料的沥青需求旺盛,为沥青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市场的扩大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沥青行业,加剧了行业内竞争,沥青生产销售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选题研究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业务及产品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从阐述行业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SWOT模型及市场营销等理论入手,分析了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业务现状及发展,总结出其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公司道路沥青在四个市场中的业务表现进行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STP理论、五力模型和4P营销理论对企业以及企业业务进行分析;再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石油燃料油公司沥青市场营销的策略选择,包括:产品与服务优化组合,实现全程一体化,增强竞争力;品牌和定价优化组合,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定价灵活化;沥青分销专业化,实现区域专营,提高品牌知名度;沟通与促销数据化,实现数据主导的沟通和促销,增强针对性;最后,提出了中石油燃料油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营销策略实施的控制建议。

李娟[2](2018)在《HK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的营销策略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HK公司作为地方炼厂的一员,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国家放开原油进口权之后,地方炼厂的发展机遇与困境并存,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符合自己公司的营销策略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目前针对营销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理论、市场营销4P理论、PEST分析法、五力竞争模型和微笑曲线理论,以HK公司为例,从该公司的企业发展简介、组织现状、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阐述了HK炼化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市场环境及在炼化行业所处的位置,剖析了HK公司的企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利用公司STP战略设计,通过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来确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实施产品优化策略、价格优化策略、渠道优化策略和促销优化策略来对HK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组织保障、机构和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三个方面来保障HK公司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

王文奇[3](2018)在《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等地区进一步修建公路是必然趋势。因为温拌沥青技术节能减排、对环境友好、延长施工的季节、适合高原地区的应用、扩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范围,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推广必要性。我国需要价格较低、性能较好的国产沥青温拌剂,更需要可以对沥青改性的温拌沥青改性剂。本文依托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低碳环保沥青路面材料新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ZB0164)、省部级学科平台课题“绿色节能的沥青路面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项目编号:szjj2015—074)、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金“基于节能减排的沥青路面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编号:15206569),分别以国产的有机降黏型的ACMP温拌改性剂、ACMP温拌改性沥青、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和理论研究。重点对沥青微观结构、纳观结构以及温拌机理、改性机理等基础理论开展研究,研究了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并研究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以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温拌改性沥青路面进行寿命预测。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了国产新型的ACMP温拌改性剂、温拌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并与基质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各项指标,确定了ACMP—1型、ACMP—2型和ACMP—3型温拌改性剂的内掺法的最佳掺量分别是8%、9%、15%。(2)针对我国目前温拌改性沥青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荧光电镜、原子力显微等仪器对ACMP温拌改性沥青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合红外光谱、能谱分析、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对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分子结构、温拌机理和改性机理等基础理论进行研究。通过上述微观和纳观的手段,结合红外光谱、能谱分析、核磁共振谱,从表面微观和纳观、化学组分、分子结构、胶体结构类型、能谱等角度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温拌机理;从分散相、分子量、相容性、反应和交联、聚合物共混、胶体结构类型等角度研究了该材料的改性机理。通过研究ACMP温拌改性剂的降黏机理,分析阐述了温拌改性剂对沥青实现温拌的技术原理;通过研究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了施工完成后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性技术原理。(3)开展了以密实悬浮结构AC—13型为代表的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密实骨架结构SMA—13型为代表的两种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采用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对于通常比AC沥青混合料更难拌和的SMA沥青混合料,采用120℃的拌和温度,可以延长拌和时间至120s。基于工程经验分析、室内试验与理论研究,指出了确定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的方法,通过实验室试拌和并调整拌和温度,该方法比黏度—温度曲线方法更为恰当。完成试验和理论研究,在此的基础上指出:综合研究后确定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在130℃140℃、ACMP—2型温拌改性沥青在110℃120℃、ACMP—3型温拌改性沥青在70℃80℃拌和混合料。通过开展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等试验,研究并检验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了国产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部分指标,如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超过基质沥青的热拌的相同级配的混合料,性能与进口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研究了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其强度增长的特点,并做了机制分析。(4)选择适用范围更广、性能较好的AC—13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UTM等试验设备,开展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小梁试件疲劳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该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小梁的抗疲劳的性能,论证了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验证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疲劳试验性能超过基质沥青的AC—13型混合料的试验数据,但不及SBS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橡胶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以及温拌橡胶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5)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结合路面变寿命设计理念,构建出了预测温拌改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切实可行,精度较高。(6)依托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路和实体工程,进行了ACMP且温拌改性沥青的成本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效益分析,验证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和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技术既可以对混合料实现温拌,还可以对沥青实现改性,有助于沥青混合料在低温地区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延长沥青路面寒冷季节的施工时间,还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是一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技术。

刘来平[4](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提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何先美[5](2006)在《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在2004年12月11日(即加入WTO三年后)开放了成品油零售市场,外国企业此后可在国内开办加油站。2006年12月11日(即加入WTO五年后)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外国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进行成品油批发业务。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成品油领域的全面开放,开放后的市场将引来国际石油巨头与国内石油企业的激烈竞争,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包括泸州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泸州公司的竞争力,以应对挑战是我们每个泸州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格局入手,在阐述我国成品油市场格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分析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一般规律和典型特征;第三,分析了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以后,泸州公司面临的一系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营销、成本、技术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的影响,提出了泸州公司应在管理,营销,技术以及经营成本采取的对策措施。这也是本文力图有所突破的地方。

帅虹[6](2006)在《中油四川销售分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资料查阅工作。对中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以后简称四川销售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管理现状及储运设施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同时,查阅了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相关报表资料以及国外石油公司成品油配送运作的相关资料,发现该公司在成品油终端物流配送管理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与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成品油储存设施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按经济区域的配送网络体系;中间管理环节多,难以形成最佳的调运优化方案;物流配送的功能不健全,设施陈旧,使用效率低;成品油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物流现代化理念与配送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销售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和管理的改进建议:一是要建立有效的成品油配送组织结构;二是要规范配送中心网络运行机制;三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物流管理平台;四是要加强成品油配送体系的内部管理;五是要引进和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成品油终端物流配送体系才能逐步建立,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能力。本项目研究认为按现代物流配送的要求,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配送的管理理念和人才,进一步整合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资源,四川销售公司在成品油终端物流领域开展配送业务具有良好的前景。

王法争[7](2004)在《106亿日照大炼油 中海油“顺手牵羊”抗衡中石化》文中指出业内人士分析说,中海油筹备日照项目的重要动因在于,要完成一个从采油、炼油到化工的上中下游一体的完整石化产业链布局。 很多小炼油厂还在等待复活时,三大集团却在抢着圈地大炼油。 中石化在青岛上马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准,记者又从有关部门获?

胡晓明[8](2004)在《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战略分析与选择》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石油产品市场已经全面告别短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炼化产业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石油市场正逐步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一部分,由于中国炼化产业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服务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这一产业中的企业面临着更为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给中国炼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21世纪新的竞争态势下,如何深入研究外界环境变化,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摆在每一个炼化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学习理论等基本理论,以个案分析的方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战略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就该厂如何应对新的变化,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的意见,以资相关企业参考。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研究对象简介、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动机及目的、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流程及论文结构。第二章分析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外部战略环境,第三章分析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第四章提出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选择方案,第五章探讨战略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经过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本文认为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战略应当是:对汽油、柴油等大宗的轻质燃料油实施稳定型发展战略,以努力提高产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尽可能降低成本为基础,充分利用进行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对润滑油和地石蜡产品实施扩张型发展战略,以产品差异化和集中化为基础,充分<WP=4>利用内部资源和能力,大胆引入外部力量,通过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处于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的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与选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增强企业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增加企业管理层战略性思维的比重,多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同时,也为当前炼化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战略理论的发展,本文的一些分析、观点及措施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陈水银[9](2004)在《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完成GDP翻两翻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能源工业必须要在短短十几年里完成翻一翻的战略任务,才能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中国能源需求的优质化程度正在加速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优质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其需求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川中油气矿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在川中地区生产和销售天然气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下属单位,如何根据企业总体战略要求,分解和落实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油气资源,走天然气业务的一体化战略之路,事关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作为川中油气矿的一名员工,选择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状况,用所学的战略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川中油气矿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的困难和机遇,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促进企业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持续发展;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个人有意义的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建设发挥出能源企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基于川中油气矿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主要管理限制的特点,本文立足于对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论文在考察川中油气矿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文章的组织结构方面,论文第一章以绪论的方式描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思路、论文结构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等。为便于<WP=4>读者理解,论文通过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天然气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第三章简要介绍了课题研究对象川中油气矿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况。第四章对川中油气矿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川中油气矿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还对战略实施的相关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论文在第五章中构建了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并按照业务流程,分天然气勘探战略、开发战略、市场战略进行了相应的战略目标设定和部署安排。对天然气市场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细分市场战略研究,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论文最后在第六章结论中指出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局限性。

二、CNOOC Builds Bitumen Plant in Sichua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NOOC Builds Bitumen Plant in Sichuan(论文提纲范文)

(1)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2.2 国内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行业分析及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1 行业及环境分析模型
        2.1.1 PEST分析模型
        2.1.2 SWOT分析模型
        2.1.3 “五力”模型
    2.2 市场营销理论
        2.2.1 市场营销综述
        2.2.2 4P理论
        2.2.3 STP理论
第3章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业务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3.1 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现状
        3.1.1 沥青炼厂的产能分布
        3.1.2 销售分公司的布局
        3.1.3 中石油燃料油沥青市场现状
    3.2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外部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产品竞争力较低,促销策略及方法单一
        3.3.2 应对市场竞争及价格波动反应较慢,决策效率不高
        3.3.3 沥青业务客户关系管理薄弱,产业链有待延伸
        3.3.4 沥青库存能力不足,销售网点布局有待优化
        3.3.5 销售货款回收率及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3.3.6 营销人员适应市场化能力亟需强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3.4 销售策略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4章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4.1 道路沥青市场分析
        4.1.1 消费者市场
        4.1.2 生产者与中间商市场
        4.1.3 政府市场
        4.1.4 国际市场
    4.2 道路沥青业务SWOT分析
        4.2.1 机会与威胁
        4.2.2 优势与劣势
    4.3 沥青市场STP分析
        4.3.1 市场细分——其他客户和道路中标项目
        4.3.2 目标市场——西部地区道路沥青中标项目
        4.3.3 市场定位——打造优质国产沥青旗舰品牌
    4.4 道路沥青市场竞争力分析
        4.4.1 竞争者竞争能力
        4.4.2 供货商议价能力
        4.4.3 购买者议价能力
        4.4.4 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
        4.4.5 替代品竞争能力
    4.5 道路沥青市场营销策略4P分析
        4.5.1 产品状况
        4.5.2 价格策略
        4.5.3 渠道策略
        4.5.4 促销策略
第5章 中石油燃料油沥青营销优化策略选择及实施建议
    5.1 沥青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5.1.1 产品与服务结合,实现全程一体化
        5.1.2 品牌和定价结合,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定价灵活化
        5.1.3 沥青分销专业化,实现区域专营
        5.1.4 沟通信息化与促销数据化,增强针对性
    5.2 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5.2.1 实施步骤
        5.2.2 保障措施
    5.3 营销策略实施的控制建议
        5.3.1 年度计划控制
        5.3.2 盈利能力控制
        5.3.3 营销效率控制
        5.3.4 市场营销审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HK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1.1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
        2.1.2 市场营销的STP理论
    2.2 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2.2.1 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定义
        2.2.2 4P营销组合策略
    2.3 企业竞争力分析-五力竞争模型
    2.4 PEST分析法
    2.5 微笑曲线理论
第3章 HK公司营销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内部环境与能力分析
        3.1.1 HK公司企业简介
        3.1.2 公司目前的组织现状
        3.1.3 公司的营销人员现状
        3.1.4 公司运输能力现状
        3.1.5 公司的质检能力现状
        3.1.6 公司的财务能力现状
    3.2 HK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公司目前的成品油销售现状
        3.2.2 公司营销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3.2.3 公司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4章 HK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地方炼厂行业概况
        4.2.2 原料端现状分析
        4.2.3 销售渠道现状分析
        4.2.4 行业对手分析
        4.2.5 行业替代品分析
第5章 HK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设计
    5.1 公司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5.2 公司STP战略设计
        5.2.1 公司的市场细分
        5.2.2 公司目标市场的选择
        5.2.3 公司的市场定位
    5.3 公司营销策略设计建议
        5.3.1 产品优化策略
        5.3.2 价格优化策略
        5.3.3 渠道优化策略
        5.3.4 促销优化策略
第6章 HK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条件
    6.1 组织保障建设
        6.1.1 领导层面的重视
        6.1.2 促进营销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6.1.3 促进团队合作能力
    6.2 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建设
        6.2.1 完善营销组织机构
        6.2.2 完善营销考核和激励机制
    6.3 资源保障
        6.3.1 人力资源保障
        6.3.2 物质保障
        6.3.3 资金保障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有机降黏型温拌沥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1.5.4 技术路线
        1.5.5 研究方法
第2章 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材料特性与机理
    2.1 温拌改性剂及其测试分析
        2.1.1 新型国产沥青温拌改性剂基本情况
        2.1.2 新型国产沥青温拌改性剂性能与分析
    2.2 温拌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试验
        2.2.1 试验材料
        2.2.2 温拌改性剂最佳掺量及其沥青性能检验试验
        2.2.3 温拌改性剂最佳掺量
        2.2.4 温拌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分析
    2.3 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性对比及分析
        2.3.1 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指标对比
        2.3.2 温拌改性沥青的性能分析
        2.3.3 温拌改性剂的降黏温拌的效果分析
    2.4 温拌改性沥青与沥青的对比分析
        2.4.1 国产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沥青
        2.4.2 国产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改性沥青
    2.5 ACMP温拌改性沥青微观和纳观尺度的研究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2 荧光显微镜
        2.5.3 原子力显微镜
    2.6 ACMP温拌改性沥青分子结构分析
        2.6.1 红外光谱分析
        2.6.2 能谱分析
        2.6.3 核磁共振谱分析
    2.7 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温拌机理和改性机理研究
        2.7.1 温拌机理
        2.7.2 改性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机理分析
    3.1 试验材料和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温拌改性沥青密实悬浮结构材料试验过程及结果
        3.2.1 密实悬浮结构试验的材料
        3.2.2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试件制备与养生
        3.2.3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配合比设计
        3.2.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70#基质沥青的混合料性能的对比分析
        3.2.5 水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3.2.6 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3.2.7 低温性能试验研究
    3.3 温拌改性沥青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过程及结果
        3.3.1 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
        3.3.2 不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
        3.3.3 加纤维与不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比较分析
        3.3.4 密实悬浮结构与密实骨架结构材料性能比较分析
    3.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沥青的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和分析
        3.4.1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混合料
        3.4.2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沥青的混合料
        3.4.3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3.4.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3.5 ACMP温拌改性沥青温拌的效果评价
    3.6 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增长机制
    3.7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机理的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
    4.1 疲劳试验材料
    4.2 疲劳试验设备
    4.3 疲劳试验方案
        4.3.1 试验基本情况
        4.3.2 试验参数
    4.4 疲劳试验准备及试验过程
        4.4.1 试验准备
        4.4.2 试验过程
    4.5 疲劳试验结果
    4.6 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沥青的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4.6.1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基质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2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3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橡胶改性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温拌橡胶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色系统与变寿命设计理念预测沥青路面寿命
    5.1 灰色系统理论知识
        5.1.1 预测方法
        5.1.2 数列灰预测方法步骤
    5.2 灰色系统预测在沥青路面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5.2.1 灰色系统预测沥青路面寿命的程序框图
        5.2.2 灰色系统预测沥青路面寿命的算法
        5.2.3 计算实例及分析
    5.3 变寿命路面设计理念预测沥青路面寿命
        5.3.1 路面变寿命设计理念和等寿命设计理念的比较
        5.3.2 沥青路面各层次使用寿命
        5.3.3 变寿命设计理念的意义
        5.3.4 变寿命设计理念指导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国产温拌改性沥青工程应用及成本效益分析
    6.1 试验路
        6.1.1 试验路基本情况
        6.1.2 施工工艺
        6.1.3 技术检测分析与评价
        6.1.4 工程近况
    6.2 不同类型材料的工程应用
        6.2.1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应用
        6.2.2 密实骨架结构材料应用
    6.3 路用性能长期观测
        6.3.1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的路用性能
        6.3.2 密实骨架结构材料的路用性能
    6.4 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
        6.4.1 解决高原高寒地区施工困难的问题
        6.4.2 延长施工季节
        6.4.3 扩大沥青混合料运输距离
        6.4.4 沥青混合料利用率高
    6.5 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前景
        6.5.1 成本分析
        6.5.2 效益分析
        6.5.3 应用前景
    6.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思路与创新
2 中国成品油市场格局与市场机制
    2.1 市场格局的现状
        2.1.1 成品油市场格局的现状
        2.1.2 批发市场开放后的市场格局
        2.1.3 成品油市场格局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关于成品油市场格局的理论分析
        2.2.1 关于寡头垄断的理论发展
        2.2.2 寡头垄断市场机制优势特征
        2.2.3 我国成品油寡占市场的分析
3 中国入世承诺与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
    3.1 我国政府入世的承诺
        3.1.1 关税减让
        3.1.2 取消配额许可证非关税壁垒
        3.1.3 原油、成品油的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
        3.1.4 分销服务的开放
        3.1.5 储运和仓储服务
        3.1.6 政府价格管制
    3.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意义及影响
        3.2.1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含义
        3.2.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意义及影响
4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现状分析
    4.1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概况
    4.2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经营状况
        4.2.1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销售
        4.2.2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网点建设
5 成品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
    5.1 泸州公司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5.1.1 泸州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现状
        5.1.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的影响
    5.2 将对营销水平提出新的挑战
    5.3 将对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5.4 将推动技术手段的更新
    5.5 将对经营成本产生极大压力
6 泸州公司应对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对策探讨
    6.1 市场方面—大力发展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
        6.1.1 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6.1.2 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
        6.1.3 我国加油站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
    6.2 营销方面—实行组合促销,全面提高企业营销水平
        6.2.1 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6.2.2 实行组合促销,提升营销水平
        6.2.3 优化物流,建立起高效率的销售渠道
    6.3 管理方面—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片区管理”模式
        6.3.1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模式及问题
        6.3.2 国外石油公司的销售管理模式
        6.3.3 管理模式创新对策措施
    6.4 技术方面—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6.4.1 积极推进销售企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6.4.2 推进销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6.5 成本方面—低成本战略与竞争价格战略
        6.5.1 实施竞争价格战略
        6.5.2 发展加油站便利店服务,积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6.5.3 实行低成本战略
    6.6 人力资源方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6.6.1 树立人文理念,构造人文环境
        6.6.2 打造“四支”队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油四川销售分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研究对象、路线和思路
第二章 四川成品油市场分析
    2.1 四川成品油市场环境
    2.2 四川成品油市场竞争状况
        2.2.1 经营单位及网络设施情况
        2.2.2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第三章 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配送分析
    3.1 成品油配送
    3.2 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概况
    3.3 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配送体系
    3.4 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3.5 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大石油公司的成品油物流配送状况分析
    4.1 全新的油品经营管理体制
        4.1.1 机构扁平,层次简洁
        4.1.2 职责清晰,管理高效
    4.2 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4.3 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4.4 液位仪的快速推广
第五章 改进四川石油销售分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的对策和建议
    5.1 总体思路
    5.2 建立有效的成品油物流配送体系
    5.3 加强成品油物流配送管理
    5.4 加强成品油配送体系的日常管理
    5.5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描述和效果分析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战略分析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背景
    第二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方法、流程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一、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分析
        二、 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分析
        三、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分析
        四、 社会、文化环境(Society cal Factors)分析
    第二节 产业环境及竞争分析
        一、 最主要的经济特征分析
        二、 产业竞争分析
        三、 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
        四、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五、 产业前景和总体吸引力分析
    第三节 战略制定输入之一:EFE矩阵分析
第三章 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第一节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一、 有形资源分析
        二、 无形资源分析
    第二节 企业能力分析
        一、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二、 装置工艺能力分析
        三、 营销能力分析
        四、 财务能力分析
        五、 研发能力分析
        六、 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第三节 战略制定输入之二:IFE矩阵分析
第四章 战略匹配与选择
    第一节 愿景规划
    第二节 战略匹配(SWOT分析)
        一、 主要机会、威胁与优势、劣势
        二、 SO战略利用优势抓住机会
        三、 ST战略利用优势避开威胁
        四、 WO战略克服劣势抓住机会
        五、 WT战略克服劣势避开威胁
    第三节 战略方案的选择
        一、 战略的基础选择
        二、 战略的方向选择
        三、 战略的力度选择
        四、 战略的途径选择
        五、 战略的综合评价(含QSPM分析)
第五章 战略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探讨
    一、 组织结构调整问题
    二、 学习型组织创建问题
    三、 企业文化培育问题
    四、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五、 项目管理优化问题
    六、 财务管理问题
    七、 产品定位和开发问题
    八、 营销中的品牌问题
参考文献
致 谢

(9)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天然气产业概述
    第二节 天然气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第三章 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发展状况
    第一节 川中油气矿概况
    第二节 天然气资源勘探现状
    第三节 天然气资源开发现状
第四章 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实施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的可行性
    第三节 实施一体化战略不利因素分析及简要对策
第五章 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实施探讨
    第一节 天然气勘探战略
    第二节 天然气开发战略
    第三节 天然气市场战略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四、CNOOC Builds Bitumen Plant in Sichuan(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D]. 张晋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HK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李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3]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D]. 王文奇.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 [4]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5]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何先美.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6)
  • [6]中油四川销售分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与管理研究[D]. 帅虹.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2)
  • [7]106亿日照大炼油 中海油“顺手牵羊”抗衡中石化[N]. 王法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
  • [8]南充炼油化工总厂的战略分析与选择[D]. 胡晓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04(04)
  • [9]川中油气矿天然气业务一体化战略探析[D]. 陈水银. 西南财经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中海油在四川建设沥青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