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一、论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叶琳[1](2021)在《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实施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月媚[2](2021)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高职生为例》文中提出

陈璐[3](2021)在《成都市政府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若兰[4](2021)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S学校管理工程系学生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增,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能和责任,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相继出台的系列文件也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现阶段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刚起步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其理念的认识还较为片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水平不容乐观,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势在必行。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最佳途径,更是有效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内在需求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在“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以S学校管理工程系学生为例,运用问卷、访谈的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并分析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及内外部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操作路径。通过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自我探索、认识环境、做出决策以及制定目标、计划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内部因素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迁移水平有待提升、未能把握职业信息获取机会。从外部因素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还不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安排存在弊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认识较为模糊。鉴于此,本研究从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路径:高职学生应从职业生涯规划态度与责任意识的树立、自我与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信息加工技能的强化、目标与计划的制定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职院校要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体系、教育评价机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心建设四个方面着手,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陈慧欣[5](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何俊萍[6](2021)在《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劳动人们”。2015年《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行业的引导作用,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发企业的办学活力,明确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人才培养全过程离不开行业企业参与,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的建议”。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重视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和就业质量,并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为政府制定产教融合政策提供参考,增强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提升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研究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内的三所高职院校,研究方法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搭建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含产教融合投入指标、产教融合过程指标、产教融合效果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学与培训、课程建设、企业效益、学校效益、学生满意度等九个指标,三级指标有三十二个。运用评价体系对H1、H2、H3三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H1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属于优秀水平,H2和H3高职院校均属于良好水平。三所样本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发展产教融合提供了一个范本。但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投入环节、过程环节和效果环节上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应在充分了解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础上去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水平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以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的建设。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以实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的优化。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以保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的产出。

张晓霞[7](2021)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学龄儿童数量激增,学前教育的规模随之扩大,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幼儿师资的主阵地,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为贯彻习总书记“扶贫要扶智”的精准扶贫理念,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一村一幼”、“9+3”免费职业教育等政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重大机遇,但也是重大责任。为此,提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研究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内生式发展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四要素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选取欠发达地区的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4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从而调查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评价考核机制固态化,评价指标不灵活。这些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本土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适配性和可行性高的先进经验,选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共4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5名教师进行访谈,总结发达地区的培养特点和可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启示。研究发现:发达地区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具体、培养过程较为系统、培养主体多元、培养评价体系相对完善,可从多方面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执行的经验借鉴。结合欠发达地区独特的区域特色,借鉴发达地区的培养经验,为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坚持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和建立灵活多元评价体系等建议,进而为欠发达地区提高幼儿师资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民族性”、“技能性”并行的高素质幼儿师资,教育脱贫攻坚而助力。

陈晓青[8](2021)在《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亟需形成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的格局。即宏观层面融合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中观层面融合学校与企业;微观层面融合教育教学与生产,这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为系统构建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首先,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确定产教融合内外动力因子和动力机制模型,据此编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和模型进行验证。其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296份,收回有效问卷272份。访谈对象包括3所广州市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2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搜集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制度文本、人才培养方案和广州市产教融合行业协会章程(草案)以及相关活动报道等资料。案例分析则以KM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为对象,深入探究其产教融合情况,从实践层面再次验证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是由动力激发机制、动力合成机制以及动力保障机制三个维度组成的。二、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整体现状尚为良好,动力激发机制表现最好,动力合成机制次之,动力保障机制表现稍差,并通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办学类型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即公办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做得比民办院校好;不同开展产教融合时间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动力激发机制、动力合成机制以及动力保障机制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即开展产教融合时间长的高职院校要比产教融合时间短的院校做得好。综上所述,针对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并借鉴KM职业学院产业学院的经验做法,本研究提出完善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修葺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优化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等相应策略。

程冬梅[9](2021)在《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当前,职业教育被各国纳入重点关注领域,我国也愈发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培育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亦是地方经济发展必需的人才补给站。因此,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深入了解当前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师资力量薄弱、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解决当前西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程度不深,层次较浅的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利益者相关理论、三螺旋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潜在原因,并对当前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是界定本研究的相关概念,并阐述西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则是从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师资课程、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调查了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第四部分是通过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找出问题成因,发现当前西藏高职院校存在参与主体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从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四个层面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政府制度支持力度不够、政策引导缺失、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文凭社会的学历限制、西藏传统的人才观念根深蒂固、学校管理队伍不完善等。最后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个层面提出了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孙煜娴[10](2021)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S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促进了就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纵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会发现仍然存在诸如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不合理、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里主要是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其中,现代学徒制作为重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尤其值得关注。2017年,自国家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来,产教融合已然成为我国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与教育链,加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力度,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战略。产教融合是未来高职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成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终极目标。因此,从产教融合的视域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协同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加以阐释,结合相关理论并基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对辽宁省S学院进行个案调查,对相关行政人员、专业老师、企业负责人以及毕业班学生展开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实施、学习结果评价五个维度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现状及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企业诉求未得到充分反映;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制度健全,但企业主体地位没有显现;理实课程比例安排缺乏合理性;校企在课程开发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论证;未能实现教学实施场所的主体转换,仍以学校为主;在课程设置上调研范围有限,专业性无法保障;学徒在企实训的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教师缺乏有效沟通;出台“双导师”聘任政策,但导师遴选标准不明确;“双导师”教学积极性没有得到持续性激励;“双导师”缺乏定期考核培训;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未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基于对实施中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基本的解决策略:一是应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构建校企之间利益均衡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二是洞察企业需求,提高满意度;三方共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三是完善校企课程内容,提升学徒学习质量;改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产教融合实践。四是应合理分配学徒工作时间;建立学徒权益保障机制。五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积极性;建立校企之间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五是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符合课程专业及人才要求;建立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评价机制。

二、论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4)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S学校管理工程系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1.2.2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职业生涯
        1.3.2 职业生涯规划
        1.3.3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人职匹配”理论
    2.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3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3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工具
        3.1.3 数据处理
    3.2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调查结果
        3.2.1 问卷信效度检验
        3.2.2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状况
        3.2.3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维度状况
        3.2.4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差异分析
        3.2.5 结论
4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的问题
        4.1.1 高职学生自我探索程度明显不够
        4.1.2 高职学生认识环境能力存在不足
        4.1.3 高职学生欠缺职业决策制定技能
        4.1.4 高职学生缺乏目标计划制定能力
    4.2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内部因素
        4.2.2 外部因素
5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
    5.1 内部路径
        5.1.1 必要前提:树立正确态度,增强规划意识
        5.1.2 基础要素:准确评价自我,有效认识环境
        5.1.3 核心内容:强化信息加工,提升决策技能
        5.1.4 重要环节:明确目标计划,及时反馈修正
    5.2 外部路径
        5.2.1 打造多元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队伍
        5.2.2 制定“三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体系
        5.2.3 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机制
        5.2.4 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中心
6 结语
    6.1 总结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及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职院校
        二、产教融合
        三、绩效评价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绩效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IPO评价模型
        四、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设计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
        二、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三、要遵循数据可获得性和权威性原则
        四、坚持投入、过程与产出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确定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调查法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及调查实施
        二、问卷信效度分析及指标筛选结果
    第四节 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指标说明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指标说明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指标说明
    第五节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二、运用层次法计算指标权重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相关研究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测算步骤
    第二节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对象
        二、数据来源
        三、原始数据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过程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单因素评价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结果
        一、产教融合投入的评价结果分析
        二、产教融合过程的评价结果分析
        三、产教融合效果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提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投入环节
        一、设立产教融合的专项资金
        二、建设实践导向的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
        三、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第二节 优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环节
        一、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
        二、构筑以学科与产业技术逻辑为双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三、以强调技能为核心高效开展教学与培训
    第三节 保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效果环节
        一、多措并举提升企业效益
        二、基于就业导向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三、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服务和自身发展满意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调查表
    附录五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基本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及局限性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构建依据
        一、着作、文献研究指标选取
        二、政策文本指标选取
        三、培养方案指标选取
        四、专家咨询指标选取
    第二节 核心概念厘定
        一、欠发达地区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三、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内生式发展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地点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施测
        三、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三节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实施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需求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描述分析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四、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相关性分析
        五、人才培养模式对各要素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六、问卷调查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访谈结果分析
        一、关于培养目标访谈的结果
        二、关于培养过程的访谈结果
        三、关于培养制度的访谈结果
        四、关于培养评价的访谈结果
        五、访谈结论
    第四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
        二、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
        三、培养制度不健全,培养主体单一
        四、评价体系不灵活、考核机制固化
    第五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三、学生主体认知偏差
第五章 发达地区培养经验及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一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三、培养过程的现状分析
        四、培养制度的现状分析
        五、培养评价的现状分析
        六、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论
    第二节 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定位
        二、系统化的培养过程
        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培养制度
        四、多元完善的培养评价体系
    第三节 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细化培养目标定位,契合市场需求
        二、完善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资源
        三、校政企深度融合,拓宽培养主体
        四、健全评价指标,增加评价主体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设计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要求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条件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模型建构
    第二节 构建精准具体、特色化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具体化
        二、培养目标特色化
    第三节 建立系统、合理、科学的内生式培养过程
        一、建立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整合优化“外源式”和“内生式”教育资源
    第四节 坚持“校政园”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
        一、强化各利益主体的功能
        二、构建利益平衡稳定的专项培养平台
    第五节 建立灵活多元的培养评价体系
        一、拓宽评价主体,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二、改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发展性
        三、更新评价指标,保障评价的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我国近十年学前教育政策一览表
附录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附录四 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8)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产教融合
        二、动力机制
        三、产教融合动力机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耗散结构理论
        二、系统分析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结构分析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结构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作用关系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耗散结构分析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耗散结构特征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系统熵流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建原则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初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量表编制与模型检验
    第一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编制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编制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量表题目的确定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实证调研
        三、模型验证
        四、研究结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的差异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个案分析设计
        一、个案分析的理由
        二、个案分析的逻辑
    第二节 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个案研究
        一、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情况简介
        二、KM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成效及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构成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现状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现状
        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现状
        五、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现状
        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个案研究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教融合动力激发机制
        二、修葺产教融合动力合成机制
        三、优化产教融合动力保障机制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初始问卷
附录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正式问卷
附录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访谈提纲(高职院校版)
附录四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访谈提纲(企业版)
附录五 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制度文本汇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9)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职院校
        2.1.2 产教融合
        2.1.3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2.2 理论依据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利益者相关理论
        2.2.3 三螺旋理论
第三章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3.1 西藏高职院校概况
        3.1.1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3.1.2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基本理念
    3.2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调查设计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实施
        3.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调查情况统计
        3.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3.3.2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3.4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3.4.1 师资课程
        3.4.2 理实一体化
        3.4.3 校企合作
        3.4.4 评价考核
第四章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1 培养目标宽泛,缺乏民族特色
        4.1.2 参与主体不足,缺乏产教合力
        4.1.3 师资队伍建设缺失
        4.1.4 课程体系建设不足
        4.1.5 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4.1.6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4.1.7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4.2 原因分析
        4.2.1 政府作用不突出
        4.2.2 企业参与动力弱
        4.2.3 文凭社会的学历限制
        4.2.4 西藏传统的人才观念根深蒂固
        4.2.5 学校支撑体系不健全
        4.2.6 缺乏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
第五章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5.1.2 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
        5.1.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5.2 企业层面
        5.2.1 转变思想观念,培养责任意识
        5.2.2 全方位配合,深度参与
    5.3 学校层面
        5.3.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5.3.2 构建民族特色课程体系
        5.3.3 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5.3.4 创新教学方法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附录二 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S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区域产业转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教融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领域还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产教融合
        (二)现代学徒制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新意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新意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第二章 产教融合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相关理论探讨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审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意义
        (一)产教融合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应然状态
        (二)建立新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
        (三)突出企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诉求
    二、协同理论
        (一)协同理论的涵义与特点
        (二)整合资源,实施多方联动的教学运行机制
        (三)促进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协作培训
        (四)构建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涵义与特点
        (二)提高现代学徒制中企业的话语权
        (三)激发校企合作的意愿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
第三章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及问题调查
    一、调研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内容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现状
        (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但企业诉求未得到充分反映
        (三)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制度健全,但企业主体地位没有显现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二)理实课程比例安排缺乏合理性
        (三)校企在课程开发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论证
        (四)在课程设置上调研范围有限,专业性无法保障
    四、教学计划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计划实施的现状
        (二)未能实现教学实施场所的主体转换,仍以学校为主
        (三)学徒在企实训的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
        (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教师缺乏有效沟通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二)出台“双导师”聘任政策,但导师遴选标准不明确
        (三)“双导师”教学积极性没有得到持续性激励
        (四)“双导师”缺乏定期考核培训
    六、学习结果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习结果评价的现状
        (二)学生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三)未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标准
第四章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主体积极性不足
        (一)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足
        (二)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企业还不具备承载整个人才培养的条件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有效约束企业参与的制度设置
        (二)企业诉求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持续协同机制
        (二)缺乏基于成熟课程理念的科学开发手段及程序
    四、教学计划实施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学徒在企实训的权益保障制度缺失
        (二)校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资源不充分,相关资格认证制度未建立
        (二)“双导师”持续性激励机制缺失
        (三)“双导师”考核培训机制缺失
    六、学习结果评价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校企“双主体”评价标准缺失
        (二)没有与相关资格标准对接的评价机制
第五章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激发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产教融合
        (一)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
        (二)构建校企之间利益均衡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洞察企业用人需求,提高满意度
        (二)三方共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三、课程体系建设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校企课程内容,提升学徒学习质量
        (二)改善课程设计理念,注重产教融合实践
    四、教学计划实施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学徒理实学习时间
        (二)建立学徒权益保障机制
    五、师资队伍建设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积极性
        (二)建立校企之间人员互兼互聘机制
    六、学习结果的评价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评估的方法应该多样化,符合课程专业及人才要求
        (二)建立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S 学院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教师版)
附录二 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研究(企业人员版)
附录三 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论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实施与优化研究[D]. 叶琳. 西南大学, 2021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高职生为例[D]. 胡月媚.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3]成都市政府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璐.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S学校管理工程系学生为例[D]. 黄若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IPO模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研究[D]. 何俊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7]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四川凉山为例[D]. 张晓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8]广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D]. 陈晓青.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9]西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 程冬梅. 西藏大学, 2021
  • [10]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S学院为例[D]. 孙煜娴.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